《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6: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神舟九号安全返回图片:2012年 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进行学习:

一、认知科技(主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主要成果和核心)

二、感受科技(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3、自主学习: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把握住主要信息,完成表格。时间 起源地 标志 特点 影响

4、师精讲点拨

(一)认知科技

让学生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起源地:美国

标志: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特征: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出示图片: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总结:原子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入到生活和生产领域,我们要和平合理的运用原子能,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蔓延。

2、电子计算机: 出示图片: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现在的计算机(台式和笔记本电脑)

现在的计算机教室

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出示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比尔盖茨

思考: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走进生活: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的主要工具,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文明上网?

2001年11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3、航天技术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航天的历程:介绍我国由神五到神九的发展历程,2003年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设计意图:首先展示图片苏联美国探索太空的历程,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清晰了解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

4、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1997年2月向世人公布。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讨论:克隆技术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说出你的理由?

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我们一起去感受科技。

(二)感受科技 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原因

方法指导:(阅读材料把握住主要语句,把握住关键词语,结合课本加以概括)思考:下面六则材料分别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为65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材料一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材料二说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材料三说明: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

二战以来时间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趋势? 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说明: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成就、特征特点和影响)名称 兴起时间 主要发明 进入的时代 共同影响 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上我们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实际上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对世界产生了负面影响,下面我们来反思一下科技的负面影响,寻找一下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1、要注重教学的细节问题,积极锤炼语言,注意过渡性语言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逐渐锤炼语言,使语言更加简洁明确,增强语言的启发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优美、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2、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落实,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结合。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注重习题的设计,多研究中考试题,课堂练习要体现层次性和综合性,围绕三维目标,积极实现目标的落实,并积极进行解题指导,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第二篇: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英庄一中:刘云秋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7年12月,在我区教研室组织的中片学区教研活动中,我完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课堂实录,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我校的五步教学模式为依托展开了教学,我做到了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如:预习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片、文字等资料),学生做得很不错,尤其是学生自己搜集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展示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大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突破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只教师搜集,教师展示,学生仍是被动的看,被动的接受,通过这个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然,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去看、去说、去搜集而掌握的。也为我的未来教学一些探索和尝试开了一个好头。

课后老师们将自己的宝贵意见毫无保留提出来,使我受益匪浅,虽然课已经结束,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同时也感觉自己在设计这节课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和设想,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巧妙导入,将问题设计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问题“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与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你能举例说明都有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是由第哪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此问题与学生生活时间跨度大,学生们思考起来索然无味,学习本课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通过交流我设想了两个导入环节,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案一:师:今天老师把大家带到了这间教室,请大家观察,这间教室与大家原来的教室有什么不同?都有哪些发明?它们都属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在这一方案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眼前多媒体教室与原来的教室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会发现:这间教室有:电视、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师进而接着问:这些发明都属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学生自然会说出,从而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课题,引入自然、轻松、简单和明了,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压力和负担,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入把学生迅速带进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方案二:师:在座的同学哪位同学有老师的QQ号啊?学生七嘴八舌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气氛相当的活跃)老师笑着说,嗯,那么同学们能通过上网与老师聊天,交流学习得益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恩惠啊?生: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方案是我由第一种方案联想到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很快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的深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探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奥秘,乐学、爱学!

二、预习把握有度,使课上学生活动充分,不流于形式。本节课上我将一些课上活动以预习题的形式出示在学案上,但是,在预习学案中我还设计了课上的一些有难度的探究活动,如本课中的重难点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我采用出示材料,小组讨论的形式,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依据材料提炼知识点的能力的提高,但是我把它设计在了学案中,学生老早的就有了答案,课上在讲到这一环节时,再去让他们去讨论,没了声音,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课上活动也成了形式,使课堂失去了活力。不得不说是一次失败,因此教师设计预习要把握有度,使学生在课上的活动不流于形式。

以上是我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和改进的想法,希望大家给与更多的指导建议。在交流中提高,在提高中进步!

第三篇: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尖字沽中学:谷文青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09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课,在我区教研室组织的中片学区教研活动中,我完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课堂实录,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我校的五步教学模式为依托展开了教学,我做到了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如:预习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片、文字等资料),学生做得很不错,尤其是学生自己搜集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展示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大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突破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只教师搜集,教师展示,学生仍是被动的看,被动的接受,通过这个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然,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去看、去说、去搜集而掌握的。也为我的未来教学一些探索和尝试开了一个好头。

课后老师们将自己的宝贵意见毫无保留提出来,使我受益匪浅,虽然课已经结束,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同时也感觉自己在设计这节课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和设想,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巧妙导入,将问题设计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问题“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与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你能举例说明都有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是由第哪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此问题与学生生活时间跨度大,学生们思考起来索然无味,学习本课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通过交流我设想了两个导入环节,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案一:师:今天老师把大家带到了这间教室,请大家观察,这间教室与大家原来的教室有什么不同?都有哪些发明?它们都属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在这一方案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眼前多媒体教室与原来的教室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会发现:这间教室有:电视、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师进而接着问:这些发明都属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学生自然会说出,从而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课题,引入自然、轻松、简单和明了,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压力和负担,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入把学生迅速带进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方案二:师:在座的同学哪位同学有老师的QQ号啊?学生七嘴八舌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气氛相当的活跃)老师笑着说,嗯,那么同学们能通过上网与老师聊天,交流学习得益于那次科技革命的恩惠啊?生: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方案是我由第一种方案联想到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很快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的深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探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奥秘,乐学、爱学!

二、预习把握有度,使课上学生活动充分,不流于形式。本节课上我将一些课上活动以预习题的形式出示在学案上,但是,在预习学案中我还设计了课上的一些有难度的探究活动,如本课中的重难点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我采用出示材料,小组讨论的形式,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依据材料提炼知识点的能力的提高,但是我把它设计在了学案中,学生老早的就有了答案,课上在讲到这一环节时,再去让他们去讨论,没了声音,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课上活动也成了形式,使课堂失去了活力。不得不说是一次失败,因此教师设计预习要把握有度,使学生在课上的活动不流于形式。

以上是我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和改进的想法,希望大家给与更多的指导建议。在交流中提高,在提高中进步!

第四篇: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的影响 教具学具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看过电视,列宁没用过电脑,毛泽东没打过手机”的确,与生活在50年前的人们相比,今天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体现在哪些领域呢?(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欲望,提高学习动机,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师:检查《同步》的探究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答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有其他组合作完成。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学生上台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原因、背景、涉及的领域,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出示表格加深印象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第一次时间18世纪60年代理论标志时代牛顿力学蒸汽机蒸汽时代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天技术、生物工程等电力和内燃机原子能、计算机、航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 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我们确实体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话。但在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 出示课件(探究一)

有人说“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应大力普及,有人说网络使多少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应禁止”,谈谈你的看法(生分正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师引导生明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否则如果超时无节制上网,浏览不良信息,不仅给我们身体带来危害还容易犯罪、上当受骗,我们青少年应明辨是非,让网络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不是犯罪的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一方面锻炼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上

网。

师:除了互联网技术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出示课件探究

(二)199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领导培育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你怎样看待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克隆人?(各组商讨出一代表发言)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频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用克隆技术复制人类器官用于医疗卫生,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无疑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践踏和侵犯,其次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等,诸如此类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人们应制定法律或相应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适用范围。

设计意图:适当加以拓展,让学生体会出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避害趋利。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勇敢面对它、利用它,还要充分了解它、熟悉它的特点,那这次革命有何特点呢?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出示课件(材料一:图片)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ENIAC)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美国问世。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诞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学生自己归纳:这次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出示课件(材料二)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学生阅读说出:这次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出示课件(材料三)

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学生阅读后归纳: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会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出示课件(材料四)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学生归纳: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出示课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特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个总的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收集阅读相关的文字、数据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依据史料,运用逻辑方法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进行判断、推理,知道论从史出。

师:这场革命特点鲜明,来势迅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生阅读课本找出)出示课件(第三次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出示课件:材料

(五)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

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条 出示材料

(六)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 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条

设计意图:援引相关史实和数据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的影响

师:大家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后也应考虑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出示课件探究

(三)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试举出科技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两个例子,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应注意什么? 生分组讨论得出:(1)汽车尾气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电脑辐射等

(2)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节约利用淡水资源趋利避害

出示课件探究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怎样应对?(生分组讨论)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文

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反思完善

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白:(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决定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成败(3)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四)课堂练习

完成《同步探究》 拓展提升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大国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提示:(1)聪明可塑的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

(2)国家重视教育

(3)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4)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醒学生:要实现大家的想像,我们今天应怎么做?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目的。

(五)预习下节课

完成《同步》探究过程

第五篇: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推荐)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影响资本主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影响世界经济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影响国际关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

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全球问题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影响现行经济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

时代。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1.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3.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还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了新的动向。首先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其次工业结构中发生新旧工业的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6]

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的白领工人(以脑力劳动为主)人数开始超过蓝领工人(以体力劳动为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问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据统计,1970一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这数的15路上升到72%。

在应付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为了实施各国自己的科技计划,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将投资集中于长期性、风险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BP以建立起防御性的战略导弹系统,来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影片的名字称它为“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

80年代,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

1985年,欧共体和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它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该计划建议西欧各国加强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逐步成立“欧洲技术共同体”。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计算机(建立欧洲软件工程中心,发展高级微型信息处理机等)

(二)自动装置(研制民用安全自动装置和全部自动化的工厂等)

(三)通讯联络(发展为科研服务的信息网,研制大型数据交换机等)

(四)生物工程(研究人造种子、控制工程等)

(五)新材料(研究新型材料结构,发展高效涡轮机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尤里卡计划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计划实施的结果,证明了它为推动欧洲关键技术的发展,为增强了欧洲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到90年代初,参与这项计划的成员国已近20个,研究项目达500多个,总投资约800亿法郎。

1986年3月,中国提出了“863计划”。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海洋高技术于1996年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作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集中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例如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的支撑。

影响日常生活

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手表、照相机、电视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生产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社会分工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和结果。

一种是从集中化的生产中产生社会分工,即企业内部的分工转化为社会分工、企业之间的分工,这里存在双重的结果,一方面,一部分生产从原有的企业内部分离出来了,由另外一些独立的企业来承担,因此原来的企业在生产内容上变小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原有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加强了,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企业可能变得更大了,对于经营从原来一个企业内部分离出来的项目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社会分工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现有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分工关系,即创造原来没有的生产,这一点在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一系列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建立,利用新的技术发明,生产和提供以往并不存在的新产品和服务。

下载《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反思(共5则范文)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反思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教学设计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教案 抚宁区四中贾敬辉 一、同学们上课,老师好,请坐。 请看这幅高铁动车的图片:它属于哪次科技革命成果呀?第三次。它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是继蒸汽技术......

    我国为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我国为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加大了国防科技研发的投入; 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86年,......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1.阅读下列材料(5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

    科技教学设计

    《现代科技在身边》教学设计郑山街道初级中学 邢艳【内容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三4.4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

    《社戏》 第三次 教学设计(5篇材料)

    《社戏》 第三次 教学设计 文登二中 苗春笛 教学目标: 1.深情朗读感悟童年“乐趣”,趣中悟“情”,体会《社戏》包含的深层意蕴。 2.初步学会调动感官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通......

    《第八次》第三次教学设计3

    《第八次》教学设计(三) 薛丽华 【教材分析】 《第八次》主要内容是: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他看到蜘蛛结网的过程重新燃起......

    教学革命

    读《教学革命》有感 第一次接触“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是在上次考试的时候,因为考试是要考说课的,于是就找了一位老师帮助写了一篇说课稿。在他给我讲述说课的概论的时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