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时间:2019-05-14 21:5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篇: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英国辉格派史学家认为近代英国某一事件的影响是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这个事件是()A.责任内阁的形成 B.“光荣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查理二世复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光荣革命”。答案选B项。

2.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原因是英国革命是本着宗教精神进行的,而且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断联系。另一个原因是英国革命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出现的”。在这里,该学者认为英国革命取得较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有宗教精神作为理论依据 B.保留了传统文化 C.是由保守力量领导的 D.采取了温和的方式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不正确。由材料“英国革命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出现的”可知D项是正确的。这里的保守是指“革命”的手段,而不是传统文化和保守力量,故B、C两项错误。

3.“君主立宪制其实是一种相对完美的政体,最起码在17世纪是英国最好的抉择。”材料意在表明()A.君主立宪制适用于世界各国 B.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其国情的 C.君主立宪制只适用于17世纪的英国 D.没有真正适合17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虽然材料说君主立宪制“相对完美”,但是不能由此说它适用于世界各国,排除A项。材料认为对17世纪的英国来说,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选择,但不能说它只适用于英国,排除C、D两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基于英国的历史传统和17世纪英国的现实,B项正确。

4.1701年,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议会还对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等事进行了合法追认。这表明()A.王权被进一步削弱 B.资产阶级统治真正确立 C.国王成为虚君 D.天主教会被驱逐出英国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只是强调了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议会权力扩大,并没有涉及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还是新贵族,而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国王的地位,材料也只是规定国王的宗教信仰,并没有说明人民的宗教信仰问题,因此排除B、C、D三项。

5.下图是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各种权力源自君主 B.缺乏对权力的制约 C.内阁施政受议会监督 D.缺少资产阶级代议制特色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示意图中可知,君主只是国家的象征,并无实权,其对内阁的任命只是形式上的,A项错误。B项错误,如行政权与立法权就存在制约关系。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并受其监督,C项正确。选民选举议员组成下院即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色,D项错误。答案选C项。

6.张居正是明朝内阁首辅,卡梅伦是英国内阁首相。下列关于二人及两国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由国家君主任命 B.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C.二人都是决策者 D.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A 解析:明朝内阁由皇帝任命;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由议会产生后,要经过英王的任命,故A项是正确的。英国内阁的建立说明君主权力的失去,排除B项。明朝的内阁没有决策权,并非法定机构,排除C项。D项的说法错误,在明朝,皇帝专制,皇帝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7.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光荣革命后具备“原创性”特征的是()A.任期制的出现 B.君主制的保留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议会制的形成 答案:C 解析:任期制和议会制在古代希腊就有,革命前的英国就是以君主为元首,只有责任内阁制符合“光荣革命后”“原创性”特征。答案为C项。

8.“1832年的改革,仍然不失为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把英国社会推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崭新的时期。”这是因为()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答案:B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取得更多的席位,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选B项。

9.“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下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的政治制度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借鉴 B.英国最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三权分立是现代国家基本的政体模式 D.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英国的代议制和权力制衡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形式,故答案为A项。B项的说法错误,C项只是美国最典型,英国是权力分立,但不是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是部分国家采用的体制,D项的说法错误,排除B、C、D三项。

10.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的会议上,代表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都来自“过度的民主”。狄金森更是提议说,“一个有限制的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之一。从来就没有任何共和制度带来同样的好处”。这些言论共同反映了()A.当时美国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民主制度有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 C.战败的英国正伺机寻衅,挑起新的战争 D.《邦联条例》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反对“过度的民主”,一个主张“有限制的君主制”而不是“共和制度”,结合二者及“1787年”“费城”考虑,应是主张加强中央的权力,收回地方的一些权力。答案选A项。

11.“开国者们还企图在国民政府中实施一种分权制,即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以将其作为一种对付多数主义(民众多数政治)的防御工具和作为一种保护精英自由与财产的补充手段。”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是()A.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答案:C 解析:A、B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所述与“将其作为一种对付多数主义(民众多数政治)的防御工具”不符。从“保护精英自由与财产”的信息可知这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答案选C项。

12.《联邦党人文集》讨论政府结构的第五十一篇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符合以上观点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确立联邦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体现了权力的分配与制约,故C项正确。

13.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这一规定旨在强调()A.分权制衡 B.共和主义 C.联邦至上 D.人民主权 答案:C 解析:1787年宪法的这一规定,强调地方制定一切法律要以宪法为基础,不得违反宪法。显然这一规定,意在强调联邦政府及国家的统一性,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A项内容,也没有体现出共和主义和人民主权的信息,排除A、B、D三项。

14.托克维尔曾指出:“民主选出来的统治者一般不会有与多数人相反的利益,同时也不会有一定与所有的人都一致的利益。”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政治制度或官职是()A.19世纪末德国皇帝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D.19世纪末德国首相 答案:C 解析: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下总统由选举产生,而其他三项中统治者均不是选举产生的,故答案为C项。

15.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说:“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现在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以最严肃的态度概略地告诫你们警惕党派思想的恶劣影响。”这表明华盛顿()A.反对地域区别的政党政治 B.对美国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C.主张美国实行两党轮流执政 D.对政党影响政府的决策的担忧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华盛顿注意到了党派斗争的弊端,显示了华盛顿对政党政治的担忧,故答案为D项。

16.196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曾说,在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主张相同 B.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乔治·华莱士为了拉选票说谎 D.两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答案:B 解析: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并不相同,A项错误;两党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B项正确;C、D两项明显错误。答案选B项。

17.美国宪法规定,只有2/3以上的州才可联合提出修宪议案,一旦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至今共有27条修正案;另外,美国司法机构也可以通过判例对宪法进行实质上的修正。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宪法难以修改表明美国人缺乏改革精神 B.宪法主体未变表明美国法律观念没有发展 C.宪法修正的目的是为应对社会环境变化 D.独立战争后美国社会阶级结构一直未变 答案:C 解析:从所给材料看,美国不断对宪法提出新的修正案,说明美国人有改革精神,也说明了美国的法律观念在发展,因此,排除A、B两项。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阶级结构均发生变化,故美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一直未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随着社会的发展,修宪的目的在于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答案为C项。

18.下面是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都实行民主共和体制 B.政府首脑由议(国)会产生 C.政府首脑都对议(国)会负责 D.都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答案:D 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要对议会负责,首相拥有立法创议权,在一定程度上英国首相同时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排除A项。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法院相互制约与平衡,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排除B、C两项。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实行的是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答案选D项。

1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材料整体上体现的实质是()A.权力的分立 B.议会兼掌司法权力 C.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 D.总统不能任命内阁 答案:A 解析:所给材料体现了权力的分立,A项正确。C项的含义包含在A项中。材料未提到司法权力,但1875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掌司法权,B项错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命内阁部长,D项错误。

20.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此规定实际上()A.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C.加剧了君主与共和派的矛盾 D.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巩固了法国政体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规定可以看出,在法国共和政体下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受议会的制约,从而防止了总统专权的出现,也就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故答案为B项。所给材料不能反映A项,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

21.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保皇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由此来看1875年宪法()A.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直接产物 B.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是共和派在议会占绝对优势的结果 D.表明保皇派对复辟已经丧失信心 答案:B 解析:在确立共和制的宪法中,保皇派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这说明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答案选B项。

22.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不是内阁成员,总统与内阁是两个机构,并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些规定说明当时()A.法国政体是总统制 B.法、美两国政体是相同的 C.法国政体是共和制 D.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 答案:D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规定体现了共和制的特点,而且材料也说明法国当时的总统权力受到内阁制约。注意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总统不属于内阁,其内阁首脑是总理。答案选D项。

23.俾斯麦总结 19 世纪以来的德意志历史时说:这个“哥德式的巨型怪物”,其所以“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成为拿破仑手上的一件玩物”,其根源在于“德意志诸侯们对(国家)主权无法无天的侵犯”。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在()A.1848年 B.1862年 C.1871年 D.1875年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导致德意志这个国家软弱无力,任人宰割。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联邦制,改变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况。答案选C项。

24.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在他看来,“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以此分析,在当时的德国()A.宪法不起任何作用 B.专制思想与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议会形同虚设 D.德皇掌握行政权 答案:B 解析:从所给材料看,当时的德国专制思想和军国主义色彩较为浓厚,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5.在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德两国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两国的制度代表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的不同类型。这一认识是基于()A.君主是否有权直接任命内阁首脑 B.人民是否有充分的民主与自由 C.议会是否拥有立法权 D.君主是否世袭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皇帝处于权力中心,有权任命首相与政府官员;而英国,首相虽然也需要经国王任命,但是国王没有选择余地,即英国国王没有直接任命首相的权力。因此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6分)(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8分)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并结合查理一世的身份可以概括,如“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说明是君权神授,“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强调王位世袭、君权至上,“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强调等级制度;焦点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等。第(2)问属于论证性试题,首先要找出观点“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然后结合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民主建设过程进行论述,要把观点分解,史实要概括,做到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懂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支持而辞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据《英国政治制度史》整理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废除了邦联制,确立了联邦制……联邦制的确立,改变了过去邦联时期政治关系无序的状态,使国家权力的运作步入正轨。……这种向联邦政府倾斜的权力再分配,实质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治关系的重新调整,以期利用联邦政府的权力调控州政府力所不能及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从而保障社会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间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下的分权有何特点,对美国有何影响?(10分)答案:(1)关系: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议会和内阁又互相制约。

(2)特点:联邦制下的分权使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把主权赋予联邦政府,同时规定地方各州保留一定的自治权(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影响:有利于维护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商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材料二 第二帝国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在70年代,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过:“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此外,君主派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一个王位,三个王位觊觎者)、共和派内部的相对一致以及共和派采取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分化瓦解君主派、积极争取军队和农民等),都对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材料四 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的作用的是乡村容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结果,使德意志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容克的分化。他们把在“解放农民”过程中,获得的大量土地和赎金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性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这些容克从“佩剑的骑士”一变而为“财富的骑士”,商业市场、国家关税、民族统一等,才是他们休戚相关的头等大事。正是这样的新变化,使普鲁士逐渐成为“一个非资产阶级分子日益资产阶级化的国家”,成为最终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中心”“战场”。

——奥茨门特《德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怎样的状况?(6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并根据材料四分析其原因。(6分)(4)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4分)答案:(1)权力:立法权;总统选举权;行政制约权。

(2)状况: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力量的增强。

(3)不同:立法权受皇帝制约;无行政制约权。原因: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统一;保留了君主专制的传统;容克资产阶级起主导作用。

(4)说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

第二篇:2019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2013课标全国卷Ⅰ,27,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3.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拥有同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4.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5.[2018郑州一中期中测试,23]英国工业家弗赖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结束了。”材料说明

A.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议会中的议员就是本阶级利益的代表 D.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6.[2016浙江文综,21,4分]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7.[2018安徽滁州联合质检,16]美国独立之初,华盛顿在其与友人的通信中说:“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强制力的干涉,人们将不会接受和实施出于为他们自身利益着想的措施。”这说明他主张

A.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建立专制主义政府 D.实行共和制民主政府

8.[2018郑州一中入学测试,33]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9.[2015北京文综,22,4分]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1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11.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2.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因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格局出现新变化

1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其著作中为联邦党人运动做律师式的辩护。他认为,到18世纪80年代中期,“邦联显然已奄奄一息,危若累卵。邦联拥护者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阻止美国帝国各主体部分的瓦解已迫在眉睫”。尽管注意到费城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之间存有分歧,马歇尔还是坚持认为,“最终,联盟结合的重要性压倒了地方利益;9月17日这一天,毁誉参半的宪法草案呈现在美国民众面前”。

——摘编自[美]托马斯·H.考克斯《美国宪法创制史观的演变》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其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 “多数人的暴政”。在设计中央政府内部分权机制时,把行政权授予了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邦联显然已奄奄一息”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联邦体制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作用。

14.[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测试,20]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法国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政治危机出现

15.[2018成都七中零诊模拟,4]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票对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的矛盾被化解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16.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历史人们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化。该历史事件 A.维护了“议会至上”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形成了内阁对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17.在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之后,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它为德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走向现代的时代。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

A.拿破仑战争打击了封建制度

B.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C.1871年宪法确定了民选国会

D.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和宰相掌握了最高权力

18.[2018湖南长郡中学测试,27]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帝国议会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解散了帝国议会。这反映了 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

A.议会没有立法权

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D.皇帝形式上掌握着国家大权

19.[2018河北邢台月考,30]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A.初具民主政治雏形 B.民主发展较为缓慢 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20.[2018湖北百所重点校联考,10]下图是某人绘制的1871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据图可知,此人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

A.保留君主作为集权的象征 B.军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21.[2018江西百所名校联考,8]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出现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德国

()A.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B.工业化进程加快 D.已经确立代议制度 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答案

1.D 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A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排除;“光荣革命”前英国就有女王执政的历史,排除B项;当时英国议会已经大权在握,C项排除;题干中“詹姆士二世的女儿”这一信息说明,玛丽为女王为“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威廉为荷兰执政,名不正言不顺,故选D项。

2.B “国王不能为非”意在限制国王权力,而不是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故A项错误,B项正确;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丧失了实权,而不是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故C项错误;限制国王权力符合《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故D项错误。

3.C 本题考查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A、B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中“对外”“要说同样的话”“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等信息可知,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C项正确;D项是对材料内容的误读,排除。

4.D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是议会通过的方案仍须经国王签署才能生效,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5.D A项为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排除;材料中弗赖尔希望议会有更多代表工业家利益的议员,议会能更多地表达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以保证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B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故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

6.A 根据材料中“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故C项排除。

7.B 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材料信息“没有强制力的干涉,人们将不会接受和实施……”说明华盛顿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

8.C 本题考查美国的代议制及其运行情况。美国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这是为了平衡众议院的权力;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这是对直接民主制的补充;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这是为了平衡总统与国会的权力。这些规定体现了美国精英民主的特点,是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故选C项。

9.A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可知,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总统的否决被国会推翻后,法案将会自动生效,故A项正确。

10.B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特点。美国《独立宣言》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这体现的是天赋人权原则。而1787年宪法中关于“自由人”“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的规定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故选B项。

11.B 本题考查美国的两党制。材料中“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说明两大政党主宰了联邦政府,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D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国会赋予总统广泛权力,这一状况对原有的三权分立格局产生了冲击,但制衡原则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反映,排除;材料中“能够超越因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表明政党将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弥补了原有分权制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是美国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强调政局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中“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表明原有的三权分立格局开始向行政权倾斜,故D项正确。

13.【解析】 第(1)问,“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邦联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影响”可根据材料一“邦联显然已奄奄一息,危若累卵”“最终,联盟结合的重要性压倒了地方利益;9月17日这一天,毁誉参半的宪法草案呈现在美国民众面前”,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进步之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保留了地方政府的一些自主权,以及材料二中“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反映出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方面来回答;“作用”可联系教材关于1787年宪法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1)原因: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影响: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国内矛盾的激化;推动了1787年宪法的制定。

(2)进步之处: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保留了地方政府的一些自主权;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作用:有利于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州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构建树立了榜样。

14.C 材料中“近代法国……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反映的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法国大革命后,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交锋是导致法国政治体制不断变更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错误。该现象和启蒙思想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B项是外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5.A 材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优势确立的,且总统的任期较长,可以连选连任,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各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该修正案以353票对352票获得通过”说明共和制度的巩固需要坚持不懈的斗争,D项错误。16.A 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一是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的打算落空,这说明议会对总统的权力形成了有效限制;二是他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结果他还是没有达到目的,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化,这体现了法国“议会至上”的原则,A项正确。法国总统权力较大,B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7.B 根据材料中“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等信息可知,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B项正确。

18.B 材料中“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解散了帝国议会”反映了当时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排除;当时皇帝实际上掌握着国家大权,D项错误。

19.A 材料中“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出议会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说明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帝国议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错误。“军国主义传统”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20.C 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从图片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形如一把枪,而普鲁士占了枪的大部分,象征着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此人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项正确;图片仅反映出德意志帝国由几部分构成,不能看出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D项错误。

21.B 材料中德皇对于议会做出的强硬威胁遭到国内舆论的反对,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内民主势力进一步增强,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关联不大,排除;公共舆论不能有效制约君权,故C项错误;代议制度在1871年已经确立,故D项错误。

第三篇: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的权力 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2、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已经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3、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三个层面,即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职能专业化、政治参与扩大化。据此分析英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A.两党制的形成是政治职能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B.《大宪章》的签署为英国政治权威合理化的实现提供了传统依据 C.直接民主制的践行体现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D.《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最终完成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4、《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1832﹣1868年间,共更换了10届内阁,其中2届发生在大选之后,8届因平时下院投票选出。”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对议会负责 B.成员由国王提名产生 C.首相国王共进退 D.控制议会立法掌实权

5、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A.“光荣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国王“统而不治”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6、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9、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10、“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1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了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2、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权力制衡 B.民主自由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3、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了()

A.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 B.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 C.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 D.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14、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赋予人民选举权 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C.限制了皇帝权力 D.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

15、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16、1873年,麦克马洪当选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下列属于他权力范围的是()①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作为国家元首可缔结条约 ④经众议院同意可解散参议院。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③ D.①②③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普鲁士王国的政治优势 B.促进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保留和坚持君主专制政体 D.减少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矛盾

18、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A.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1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B.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C.总统制约议会的权力 D.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

20、《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下列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5年法国宪法 D.1871年德国宪法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言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同盟。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摘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2、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 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 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 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 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 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 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 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 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 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 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由他的家族世袭。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皇帝任命宰相和其它行政官员,也可以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为陆海军最高统帅。皇帝被赋予召集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仅有的一名大臣,就是帝国宰相,他本人又任命政府各部的负责人,称国务秘书,仅作为助手对宰相负责。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

——丁建弘著《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是在于把“万世一系”的“神圣”的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天皇拥有决定行使各部的官制、对文武官员进行任命等强大的行政权。因此,各国务大臣是对天皇负责,而对议会的责任却不明确。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同时还规定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根据这条规定,政府能够以天皇的名义对国民行使强大的统治权,又可以对国民及议会逃避政治责任。另外,条文上虽然承认信教自由,但实际上也是徒有形式。因为天皇是神道的最高祭祀者,神道事实上是国教,受到了国家的种种保护。

——(日)依田憙家著《简明日本通史》

(1)材料一中“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一、二中,德国、日本两国宪法呈现出的政治体制有何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试比较德国皇帝与日本天皇在权力上的异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的信息,故D项错误;材料“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英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故C项正确。

2、C

3、【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权利法案》的颁布体现议会和法律权威的合理化;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体现政治职能的专业化;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体现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两党不掌握国家职能,排除A;《大宪章》的签署为用法律限制王权提供了传统依据,B项正确;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是政治参与扩大化的体现,C项错误;《权利法案》不是政治职能扩大化而是政治权威合理化的重要步骤,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考查学生对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已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所以BCD错误说法均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光荣革命”的“反革命”是指采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而没有像处死查理一世那样的暴力方式,故A错误;

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C,排除;材料中的“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1660年之后出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真正确立,且不断发展,不可逆转。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革命性更强”的含义,排除ABC项。

7、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体现的原则,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自由人”主要指白人,“其他人口”指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等,这样的规定显示它们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显然不是州的不平等,而是种族的不平等.故排除D项.主权在民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A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各州自治原则,故C项应排除.材料中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故B项正确.故选B.

9、A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主张,美国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党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如何防止专制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政体建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他们采用了用权利制约权利的办法,以防止专制的产生和政权的稳定,因此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B项正确.ACD三项尽管对资产阶级政体有一点影响,但不是关键和核心,应排除.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材料““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 “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可知,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在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体考查1871年宪法体现的民主性.A项,赋予人民选举权,符合材料民主性,正确;B项,联邦制国家属于国家结构与是否民主无关,排除;C项,皇帝权力不受限制,排除;D项,确立内阁对皇帝和首相负责,排除.故选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宪法负责,故B项错误.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实权,主宰议会,故D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内阁和总统;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的信息,可知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表明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分析可知,君主大权独揽,C项正确;A项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定时的背景,B项中帝国议会名义上有立法权,实际上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控制,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故选C.

1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经过分析可得出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的结论.在非会议期间,议会可以要求总统召开会议,这说明总统是对议会负责的.这个符合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特点,法国的资本主义政体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度,总统与内阁对议会负责.故选A. 20、【答案】D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权力小,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符合“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说法.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1)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付危机或邦联体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在不违背宪法前提下之地呢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2)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民的要求;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影响: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是一种不彻底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22、(1)推进: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 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

(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解析】(1)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光荣革命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1689年《权利法案》,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史实,注意回答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具体说明这些史实是如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

(2)第一小问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注重调节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参众两院之间的协调;第二小问原则主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其实消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等史实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第二种观点认为“妥协”是积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等信息得出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由材料三中“南北方的妥协”得出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

23、(1)含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但由皇帝任命,宰相对皇帝负责;

共同: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宪政色彩(或者代议制民主形式);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相同:拥有广泛的权力,具有专制性。

不同:日本天皇带有神权色彩,受到国家的保护。

【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表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本身就是普鲁士的国王,而主持帝国政府的宰相,又由皇帝任命,且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故更多体现普鲁士的利益;第二小问共同点,根据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和材料二“把‘万世一系’的‘神圣’的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对议会的责任却不明确”可知,德日两国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近代政体,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制度,具有代议制民主的色彩;根据材料一“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只对皇帝负责”和材料二“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同时还规定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可知,德日两国都保留了较大的封建残余,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相同点:根据材料一“皇帝……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任命宰相和其它行政官员……为陆海军最高统帅……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和材料二“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拥有决定行使各部的官制、对文武官员进行任命等强大的行政权……各国务大臣是对天皇负责……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表明,德国皇帝与日本天皇都拥有广泛的权力,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不同点:根据材料二“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可知,日本天皇被赋予崇高的神权色彩,并受到了宪法的严格保护。

第四篇: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提到的事件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光荣革命”为后来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2.“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英国议会的聪明之处在于:只要权力在议会,保留个国王未尝不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英国()A.首相由选民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对国王负责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权力在议会”可以看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故选B项。A、C、D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3.(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据金色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答案 C 解析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立宪为实,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的议员不是选举产生的,是由贵族世袭组成,英国首相解散议会的时候,是只解散下议院,故B

B.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D.议会只限制首相

项错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没有实权,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故D项错误。4.“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A.《王子复仇记》 C.“光荣革命”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指向非常清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从材料情境中辨别出这是“光荣革命”,选项A、B、D都不符合材料情境或英国史实,故选C项。

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 解析 《权利法案》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确定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得以完全体现。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6.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早期,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小威廉·皮特的举措使内阁的权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内阁制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A项错误;内阁由议会产生,且对议会负责,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

7.201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

B.处死查理一世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B.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 C.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 D.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 答案 B 解析 根据英国《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规定,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内阁会议由首相主持。所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参加内阁会议,但是并没有资格发言。8.沃尔特·白哲特说,英国内阁是“立法机构的一个委员会,它被选举出来成为行政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是立法机构 C.内阁掌握行政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英国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故C项正确。内阁是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故A、D两项错误;内阁由议会产生,故B项错误。

9.“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重释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A.既符合传统且又顾及人民的心理 B.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对国内外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D.导致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答案 A 解析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处死国王实际上是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一种极端行为。而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的暴行不仅与传统格格不入,而且与时代背道而驰,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10.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

B.内阁由普选产生 D.议会对内阁负责

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直到1928年,英国才实现普选权。由此可见()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B.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 C.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答案 B 解析 题干呈现的是英国选举权的扩大,从“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到1928年实现普选权,这体现的是英国选举权的扩大,表明议会渐进地进行改革,是民主不断下移和完善的表现,故B项正确。

11.(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7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C.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D.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答案 D 解析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最高法院负责,故C项错误;“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表明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故D项正确。12.(2018·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A.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 B.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 C.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 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 D 解析 美国两党对峙格局形成是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削弱了州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是在195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故C项错误;材料中“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体现了分权制衡,故D项正确。

13.(2018·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中基础检测题)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

位的人会滥用权力,牟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A.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C.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D.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答案 D 解析 麦迪逊主张对强权人物的权力进行限制,而非中央与地方权力的规定,故A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体现了总统的权力,而非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央权力的分配,而非地方的立法权,故C项错误;国会复议通过的法律总统不再享有否决权,对总统权力进行限制,故D项正确。

14.(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有美国学者认为:“我国宪法创立了一种在形式和设计上史无前例的政治体制。它建立了两套政府机构,两者都同创造、维持它们并受它们统治的人民各自发生直接的关联,各自相互知悉并保持默契,各自产生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一政治体制是()A.共和制 C.邦联制 答案 B 解析 “建立了两套政府机构,两者都同创造、维持它们并受它们统治的人民各自发生直接的关联”指的是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州政府的权力,地方州政府也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B项正确。

15.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C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中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项错误。

16.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

B.联邦制 D.民主制

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了()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 D 解析 “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表明是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项正确。17.(2017·江苏如皋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国家大权,具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权力,不受议会制约。该宪法主要借鉴于()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D 解析 据题目“《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国家大权……不受议会制约”可知日本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天皇权力巨大,而议会权力较小,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且皇帝权力巨大,议会权力较小,同样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与日本政体特点相似,故D项正确。

18.“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答案 D 解析 作为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掌握行政权),提出巩固帝国议会(名义上掌握立法权),体现了其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心态,故D项正确。

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

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由首相副署,且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首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政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

20.“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答案 B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德国皇帝可任命官员、召集或解散议会、签署或公布法律、统率军队——几乎总揽一切,因此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2018·江苏泰州学业水平模拟)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答案 A 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稳定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秩序,使议会权力扩大,为限制王权以及确立君主立宪制创造了条件,故观点正确。

22.(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答案 A 解析 时间以及内容符合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相关史实,故题目正确。

23.(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根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 A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4.(2017·江苏扬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答案 B 解析 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故观点错误。

25.(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议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

B.专制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帝国议会组成,其中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答案 A 解析 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议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其中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其通过的法案要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故题目说法正确。

第Ⅱ卷(共30分)

三、主观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2分)答案(1)特征:排他性;阶级性。

变化:由同质转向多样;人数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走向复杂。困难:无法实行直接民主。

(2)满足要求:设立议会;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官员任期制。避免专制:设置两院制国会;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间接选举。

(3)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代议制度,保障人民主权,防止专制;存在种族、性别歧视。

27.(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3分)(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3分)答案(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性。

28.(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

级哪一阶层的需求?(3分)(2)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有哪些?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3分)(3)19世纪晚期,德国也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代议制。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名称并据其内容指出局限性。(2分)(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2分)答案(1)文件:《权利法案》。表现: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阶层:工业资产阶级。

(2)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任答1点即可)(3)名称:《德意志帝国宪法》。局限:保留了封建专制残余。(4)手段:立法。本质:资产阶级民主。

解析(1)第一小问文件,由“17世纪”“法律文件”可得《权利法案》。第二小问表现,强调18世纪可得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第三小问阶层,1832年议会改革是由工业资产阶级推动的。(2)第一小问原则,中央与地方体现的原则是联邦制;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分权制衡;第二小问主张,结合启蒙思想家主张回答,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3)第一小问名称,据“19世纪晚期”可得《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小问局限,结合对宪法内容的评价回答保留封建专制残余。(4)第一小问手段,结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可得立法。第二小问本质,结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可得资产阶级民主。

第五篇:高考总复习:(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文库

高考总复习:(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撰稿:张爱华

责编:陈敏 考点提示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清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有限的王权:13世纪《大宪章》

特点: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即法律的限制。直到都铎王朝时期都没有任何国王敢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

1.主张: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后,鼓吹“君权神授”。

2.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3.表现: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表现为压制议会、横征暴敛、迫害清教徒等方面。

4.结果:导致与农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激化;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

5.阿奎那的“君权神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都神化王权,但区别很大。

背景不同:“君权神圣”提出时,资本主义尚未萌芽;而“君权神授”提出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目的不同:前者调和封建统治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后者神化专制王权,从神学角度为君主专制统治辩护。

作用不同:前者在基督教世界,确立世俗政治的一定地位,有积极意义;后者成为统治阶级镇压民众,维护统治的精神武器。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烈要求限制王权,参与政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及发展;

(2)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的出现;

(3)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1)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新贵族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和牧场,或出租土地给农业资本家;有些人还兼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2)宗教形成——清教

(3)思想发展——反对“君权神授”,法律至上

(4)议会力量增强

3.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与斗争

(1)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和《权利请愿书》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后,资产阶级和王权矛盾不断激化。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地位轻重问题,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

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专制行为,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矛盾激化的重要标志。

(2)《大抗议书》

1640年,在经历了11年无议会的统治后,查理一世被迫重开议会,欲强行征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提出了限制王权的《大抗议书》。因而此次议会召开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年

2.革命开始和内战

(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2)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

①1642~1646年第一次内战

马斯顿荒原 转折

纳西比战役 结束 ②1648年第二次内战平定了王党叛乱

(3)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实行独裁,共和政体名存实亡。

评价克伦威尔:

(1)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

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党军队,处死国王,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统治英国期间,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稳定秩序;颁布《航海条例》,与瑞典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改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

(2)缺点与局限:

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军事独裁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社会动荡。

(3)整体评价:克伦威尔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

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国内政局陷于混乱。

为维护既得利益,大多数英国人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但是复辟王朝直接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查理二世:反攻倒算与笼络并行

詹姆士二世:欲图恢复天主教

5.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迎立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由他们共同继承了王位。

意义:“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条件

(1)政治条件:光荣革命成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

(2)历史条件:悠久的宪政传统;

(3)法律依据:《权利法案》及其他法案(《王位继承法》和《三年法案》)。

2.标志: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

3.基本原则:限制王权与议会权力至上

4.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5.特点:由议会掌权;君主“统而不治”:君主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6.作用:将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代议制模式。

(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

(1)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光荣革命前是代表国王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

(2)内阁:光荣革命后,国王常在王宫密室议事;

(3)国王淡出:18世纪早期,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逐渐“统而不治”;

(4)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沃尔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5)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内阁制的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3.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和领导者;内阁的作用是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七)对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认识

1.特点

间接民主;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基本政治框架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

2.意义

(1)对英国:缓解社会矛盾,使英国进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推动了启蒙思想发展;顺应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2)对世界:对于欧洲、北美地区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政治。

(八)英国的议会改革

1.1832议会改革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原因: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

结果: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使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2.1865~1867年议会改革

英国两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英国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北美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1.《独立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1)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理论基础);

(2)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

(3)潘恩发表《常识》,激励人民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

(5)杰斐逊等五人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通过)。

2.《独立宣言》

(1)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2)意义:马克思:“第一个人权宣言”

宣告美国诞生;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局限性:承认奴隶制;有权参与政治的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男性白人。

3.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经过:

开始: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

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 华盛顿任总司令 独立:发表《独立宣言》 1776.7.4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1781年

结束:《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

(二)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独立后的邦联政府的松散性,缺乏一个有效的全国性政府,无力保护独立战争成果;

战后经济困难,激化社会矛盾(谢司起义);

没有专制的传统;

麦迪逊等人的核心领导作用;

吸收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髓,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召开。

2.内容:共和体制、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

(1)共和体制: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

(2)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3)联邦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以联邦宪法为准;各州有权制定州宪法和法律。作用:既避免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的过于集中;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尽量留给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制约原则体现在权力构建上的三权分立,任何一权都受到其他两权的制约,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

权力,尽力保证民主;

平衡原则体现在利益的分配上: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力图公平。

3.评价

(1)地位: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对美国: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为美国此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制度保证。

(3)对世界:许多国家效仿,如中国。

(4)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赋予妇女以平等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1789年

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国会经选举产生。

(四)评价华盛顿

1.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贡献

(1)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华盛顿自己出钱组建100名战士,援助波士顿;

(2)在第一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弗吉尼亚代表;

(3)第二届大陆会议后组建大陆军,并在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4)1776年,率大陆军围攻波士顿,取得独立战争的首次重大胜利;(5)1776年,突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取得胜利;

(6)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俘虏柏高英所率领的500名英军;

(7)1781年,率大陆军取得约克镇胜利。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2.华盛顿在美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突出贡献

(1)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

(2)1789年担任美国首任总统,体现非凡的治国才能及坚持民主的精神;

形势:联邦政府羽翼未丰,国库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等等。

表现:组成内阁,调和内部矛盾;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改善英美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维护国家民主,完善了总统制。

(3)第二届任期

巩固第一届任期的成果;

宣布“严守中立”政策,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开展西进运动。

(4)引退

1796年告别辞: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先导;

1797年辞官,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1799年病逝。

3.评价: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确立的原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贪恋权位,不慕权势,他的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总之,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称号。

(五)美国两党制:驴象之争

1.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2)发展: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的对峙格局形成。

2.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一)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1.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国内: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条件——社会矛盾的加剧。

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

2.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

(2)爆发标志: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陷巴士底狱 1789.7.14

3.君主立宪派对法国的初步改造 1789.7~1792.8

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领导机构:制宪议会。

(1)反对封建专制的檄文:《人权宣言》

背景:

①波旁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②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③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7.14巴黎人民起义。

④制宪会议制定颁布《人权宣言》:

思想基础:“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主要内容:“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意义:

①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②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推动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④影响了亚洲和中国革命。

(2)《1791年宪法》制宪会议颁布

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3)君主立宪派统治被推翻

形势:政治上旧势力活动猖獗;经济上物价飞涨;外有欧洲封建国家准备武装干涉。

结果: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占领王宫,逮捕国王 1792.8

4.吉伦特派当权 1792.8~1793.6

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领导机构: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表现:

经济上:颁布新的土地法令,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废除封建特权。

政治上:(1)实行“普选制”,扩大公民权;

(2)召开国民公会;

(3)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9

(4)处死国王 1793年初

军事上:瓦尔密大捷 1792年

但仍然没有解决内忧外患的局势,巴黎人民进行第三次起义 1793年

5.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政 1793.6~1794.7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

主要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马拉。

(1)革命措施:实行恐怖政策,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形势。(2)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 1794.7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结束。

(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 1799~1814年、1815年

1.建立背景

(1)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

(2)督政府无力抗拒欧洲一些国家对法国的武装干涉;

(3)人们企盼一个强有力政权。

2.建立经过

(1)夺权:1799年雾月政变。

(2)建立: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3.拿破仑改造法国的统治措施

(1)目的: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强大国家。

(2)政策

用人:用人唯贤,鼓励重用人才——“替人才开路”。

对内政策:

①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民主权利。②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宗教:宗教宽容:承认天主教为国教。④军事: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⑤法律: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3)实质:维护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兰西第一帝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影响:

①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以法律条文形式被确定下来;打击封建势力,保护资本主义势力;

②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典,广泛传播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4.拿破仑的军事征程

(1)机遇垂青

①崭露头角:1793年,土伦之役。

②声名大振:1795年,平息保王党叛乱。

(2)前期战争称霸欧洲

①1796年,北意战争,击败反法同盟军。

②1798年,远征埃及。

③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④连克强敌。

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奥、英)1799,迫使奥、英承认法国在欧洲占领的领土;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俄、英、奥)1805;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俄、英、普、奥)1806,重创普鲁士;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英、奥)1810,奥地利公主嫁给拿破仑。(3)对拿破仑前期战争的认识

目的: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性质:正义战争。

意义: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4)后期战争走向末日

①大陆封锁令:1806年 柏林

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通商 双刃剑

②远征莫斯科:1812年 被迫撤退

③莱比锡战役:1813年 第六次反法同盟

④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1814年

⑤重登皇位:1815年“百日”政权

⑥滑铁卢战役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失败流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⑦逝世:1821年

(5)对拿破仑后期作战的评价

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结果:失败。

(6)综评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目的: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法国领土主权,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法国资产阶级争夺国外市场和争夺欧洲霸权的需要。

性质:多重性质

①正义性: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捍卫革命成果。

②侵略性:拿破仑入侵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③进步性:维护法国革命,又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④争霸性:拿破仑发动对俄国和英国的战争则属于帝国争霸战争性质(为了满足个人称霸欧洲的野心)。

影响:正义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侵略战争客观上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也引起了各民族国家反抗,导致他的灭亡。

(7)拿破仑失败原因

内因:

①靠军事征战建立起来的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撑;

②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战争使帝国财政经济陷入困境;

④波旁王朝复辟势力的颠覆破坏。

外因:被占领区人民积极反抗;反法同盟的打击。

①直接原因:后期战争实力下降,不敌反法同盟;

②根本原因: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拿破仑战争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拿破仑政权代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失败表明在当时欧洲大陆上封建势力仍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5.评价拿破仑

(1)功

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过

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

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

(3)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三)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波旁王朝的复辟与灭亡

(1)复辟原因

①对外战争动摇帝国统治基础;

②侵略扩张使民族解放战争兴起;

③向旧制度妥协使危机加深。

(2)复辟过程

①1813莱比锡战役——帝国开始瓦解;

②1814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③1815滑铁卢战役失败——王朝再次复辟。

(3)波旁王朝复辟后,政治上走向反动

路易十八:反攻倒算

查理十世:解散议会、控制选举权

(4)复辟波旁王朝统治的结束——七月革命(1830年)

2.七月王朝的建立与统治:(1830~1848年)“奥尔良王朝”

政体:君主立宪制

七月王朝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统治。

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建立

(1)背景

①七月王朝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排斥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社会各派组织宴会运动要求扩大选举权;

③工业革命在法国的开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④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

(2)建立:1848年成立临时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4.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建立:1852年

(2)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专制独裁统治;

促进经济发展,完成工业革命。

对外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等。

(3)法兰西第三帝国的覆灭

1870年7月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被俘。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2)“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艰难地确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他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任期7年;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内阁要对议会负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4)1875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①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本质上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背景

(1)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2)19世纪初期,恢复君主制,德意志地区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3)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基本连为一体,封建割据成为德国发展的障碍。(4)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主张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

2.实现统一: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作战;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

王朝战争的性质:两重性质

A、一方面结束了德意志地区的四分五裂状态,实现了民族的统一和振兴,是一场民族运动;

B、一方面又是结束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力量对比。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建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2、宪法:同年4月,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1)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

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由普鲁士国王掌握帝国最高行政权,宪法赋予皇帝和首相以极大权力。

表明宪法是保障君主的权力的。

(3)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共54名议员,议案表决时如有14人反对就不能通过,普鲁士的17名代表实际上操纵了联邦议会。帝国国会普选产生,体现民主原则,但权力有限,国会通过的任何决议最后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4)宪法以专章规定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施行于全国。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要点精析

1.在责任内阁制下,国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国王受议会制约,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作为政府首脑,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全体内阁成员同时是议会的议员,首相通过内阁成员协调与议会的关系;若下院对内阁提出不信任,内阁要么集体辞职,要么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举行议会大选。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首相掌握最高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多数党的领袖组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可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议员。

典例透析

1、下列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保留封建君主,但又用宪法限制其权力

B.他比君主专制政体前进一大步

C.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D.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完全确立

切入:考查对君主立宪制的全面理解。

解析:A、B、C三项结合起来是对君主立宪制的一个全面正确地解释,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完全

确立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而非1689年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D。

点拨:搞清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3.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最基本的特点——分权与制衡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国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总统由选民直接产生,由获选的总统组织政府。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国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国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的时候,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国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国会。

典例透析

2、下列关于美国政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有实权 ②政府对议会负责 ③总统实行立法权 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切入:考查对美国政体的理解。

解析:①国家元首即为总统,掌握实权(最高行政权,兼海陆军元帅)。②适合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行使立法权的不是总统,而是国会。④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官员,所以该项正确。

答案:B。

切入:同学们下来可以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体做一个对比。

4.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

(1)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2)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3)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不同:

(1)法国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德意志皇帝来自世袭君主。

(2)法国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德意志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3)法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部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德意志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

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4)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

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典例透析

3、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①宪法授予皇帝以极大的权力 ②议会可通过不利于政府的法律

③帝国议会拥有行政监督权

④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切入:考查德意志国与法国政体的区别。

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和首相相当大的权利,国会通过的任何决议最后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它就当然不可能通过不利于政府的法律了,也没有行政监督权。

答案:B。

点拨:熟练掌握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后什么题遇到都不怕了。

史料研习

1.邱吉尔对《大宪章》的评价

当时国王也受到了法律的约束,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宪章中的基本原则将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在1215年的封建背景消失很久以后升到显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大宪章中反映的事实和产生这些事实的背景已被人遗忘或误解,但是,封建习俗中长期存在的法律至上的基本思想则通过大宪章升华为一种学说,指导着我们的民族国家。在后来的各个时代,当国家由于权力膨胀企图践踏人民的自由与权利的时候,人民就是根据这种学说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自己的呼声,并且每次都取得了胜利。

——邱吉尔《英语民族史第一卷 不列颠的诞生》

2.美国《独立宣言》关于自由、平等的阐释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若真要审慎地来说,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无关紧要的和一时的原因而予以更换的,过去的一切经验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还是情愿忍受,也不想为伸冤而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形式。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屡屡伤害和掠夺这些殖民地的历史,其直接目的就是要在各州之上建立一个独裁暴政,为了证明上述句句属实,现将事实公诸于世,让公正的世人作出评判。

——1776年《独立宣言》

3.俾斯麦“铁血演说”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和巴登——愿意浸沉于自由主义之中,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把普鲁士应充当的角色派给他们!普鲁士必须集聚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 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

——摘自《德国史文献》

下载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