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广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试论广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战略思考
【论文摘要】广西职业教育虽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广西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定位,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推行教育和管理改革,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办学定位
由于广西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中专升格,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收费等深入挖潜。如此一来,当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会考虑到发展的速度问题。如果继续扩张,虽然能够使广西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跃上新的台阶,相对较快地为经济发展作好人才准备,更好地拉动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但是规模效应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严峻的挑战。因为教育规模扩张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着眼于质量的提高,数量发展不能忽视质量。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个数量扩张的过程,这只是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弥补性阶段,质量如何提前,是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原中专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使得学校布局尚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随着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是指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要达到的水平目标,或者说,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程度。由于广西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或建立起系统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而对基本办学条件的合理性缺乏论证,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完善程度缺乏价值判断,因此对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缺乏理性的思考。
面对目前广西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和要求更上一个台阶的发展现状,去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明确了广西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和定位:(1)数量上,到2010年,全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当年初中毕业生达4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达32万人,在校生数量达89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量比例达到1:1以上,全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达33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的50%以上,全区职业院校年度培养技能型新生劳动力40万人以上;(2)质量上,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5%。全区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困难群体子女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3)保障上,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各市、县(市、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市长、县(市、区)长是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将职业教育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市、县(市、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作为奖惩地方领导的重要依据。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已牵头成立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办法起草工作小组,全区14个市正在陆续召开职业教育攻坚动员会,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2011年,自治区将以市为单位对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验收。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证,职业教育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广西地方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前,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初中文化程度;进入工业化初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到高中文化程度,但更多的要求是具有一定技能的高中文化者;当进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就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一战略部署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指出了一条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特别是为地方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职业教育为广西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广西地方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第二、第三产业服务的问题,这些人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他们没有受过更多教育,没有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因而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化为实用型人才。邓小平同志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作用”。城区城郊的广大农民只有在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在城市中具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只有当大量由农村人口转变成小城镇城市人口的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后,城市化才能算是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将承担起提高地方人文素质和劳动实用技能的教育功能。
3.当前,广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还比较落后,办学经费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收入越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就有可能越大,不仅如此,而且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梯度较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会提高,这时候对技术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就会积极寻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与联姻。而职业教育院校也可以通过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接受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式,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
4.广西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客观上存在服务与被服务、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5%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就业机会的创造;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创造能力也相应增长。因此,保持广西地方较大的经济建设规模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对于刺激就业机会是有益的,而且对于容纳本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也是十分必须的。
三、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略思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广西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可以促进广西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在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应该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在近阶段,为了使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变化,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发展好广西职业教育。
1.将职业教育纳入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依托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2.完善了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区筹措60亿元,2008~2010年,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分别投入30亿元(含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的经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不含土地购置、人员经费和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各级政府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经费,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建立信用担保融资平台,由各级政府采取财政全额贴息等措施,协调金融机构放贷支持职业院校建设。
3.推进“两年制”学制改革。目前广西职业教育主要采取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传统的专科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其弊端,由此推进两年制的实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益处明显,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贫困生的比例占到27.5%,两年制相对三年制可以少交一年学费,可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另外,两年制对加快广西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4.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民办教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占整个教育规模的份额还比较小,总体比较落后。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广西经济的现状,完全由政府新建职业院校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无疑成为基于现实的重要选择。根据广西区情,特别是在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对民办职业院校实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不失为政府间接资助民办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
5.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了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狠抓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促进队伍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重要抓手,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动力,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职业学校定位、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广西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中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松,吴芳.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翌鸣.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4]高忠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联性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
[5]孙琳. 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J].职教论坛,2004,(2).
[6]李志宏.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7]于新淮.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
[8]崔为国.教育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依法行政与地方经济发展
土地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最大存量资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土地管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在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土地供需矛盾已十分突出,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土地管理部门既要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又要保证土地供给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在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需要寻找有机的结合点,在合理保护土地资源和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使地方经济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对当前土地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土地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保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保护国家土地资源的矛盾
保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保护国家土地资源的矛盾是当前土地行政中所遇到的最主要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地方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依靠招商引资,土地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资本,根据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土地管理制度,用地单位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过程中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而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能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已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将国有土地出让给企业。企业的投资条件也是越来越苛刻,是真在与政府签订落户合同时要求待批先建,先投产后拿证,或是在尚不符合办理条件时要求办证,以便获得抵押贷款,而政府有关部门为了能引进企业而签订了一些突破法律政策的条款,要求国土部门跨越红线,变通执行,当这些条款在国土部门无法兑现时,企业、招商机构甚至政府机关常认为是国土部门不配合其工作,将矛盾堆积到国土部门,这样不仅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保护,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土部门的工作开展。
2、提升行政效率与坚持依法行政的矛盾
效率概念己经成为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行政效率。尽管行政效率本身不是行政管理的环节和手段,但它作为一根红线贯穿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它是行政管理中各种因素和手段作用的综合反映,并成为检验现代行政管理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金钱,所有的企业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时都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完所有手续,早日投产、早生效益,而致力打造服务型机关的国土部门,也要求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行政效率,服务企业生产、服务经济发展,但同时国土部门又是一个管理部门,其在行驶职责时除了效率外必须兼顾合法、合理与公平,必须依照规定的程序、规定的内容对企业的申请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不是简简单单的整理资料和签字盖章,并且这些规定的程序与内容往往都是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不可逾越的,比如工业用地出让必须进行招拍挂,且公告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尽管明知有摘牌意向的只有一个企业。这些保障合理与公平的规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已成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的最大阻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地方经济发展对增量土地的需要 有大量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的减少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目前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一些地方领导急功近利,大搞“城市经营”,无视土地规划,盲目扩大城市,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大学城,大量的无序占地造成大量的耕地闲置浪费。地方政府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急功近利的产业以寻求近期利益,在本地经济资源配置上明显地偏向非农产业,甚至不惜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换取干部任期内经济总量的扩张,即使那些收益集中于当前而成本发生于未来的决策,即便其成本大于收益,也容易被通过。加之,目前的一些土地政策缺乏科学性,如土地批租一次性交纳几十年的出让金、低补偿的土地征收制度等等也助长了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的短期行为。土地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为了聚集城市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往往会扩大土地市场的供应,大量低价征收集体土地高价出让,进一步加剧了延伸外部性。延伸外部性使土地供给量大于资源在时间上的最优配置的要求,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资源浪费。
2、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需要
政绩是是领导干部依照法定授权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做出的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政绩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政绩容易理解,如GDP、就业率等,它们经过量化可以为人们看到。无形的政绩可以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是人们精神的愉悦,也可以是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而政绩的考核决定了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好坏,因此政绩是官员从政的重要目标。对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经济发展,即GDP发展在考核领导干部中长期被赋予了主要权重,尽管十六届三中会会提出了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崇“绿色GDP”,但片面强调GDP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惯性,产生了制度上的路径依赖,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延续。
当前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这种GDP导向是有问题的,会使地方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以GDP为主的经济指标,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GDP指标衡量于对生产结果、经济成果的测量,而很难反映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也很难衡量资源配置的代价、社会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如果单纯以GDP增长为引导,相关行政领导干部就会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样的政绩观下必然会产生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决策。具体表现在对土地资源利用上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既要保护耕地资源,又要保障经济发展”的认识还不尽一致。经济发展的情况最能代表一届政府领导的政绩,而土地资源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往往要经过几届甚至多届政府才能显现效果。经济要发展,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上新项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的领导容易产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资源保护的现象,常常以牺牲农民利益和政府应得的土地收益为大家,来进行招商引资、发展项目,创造政绩。
3、地方财政收入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地方财政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各省比照中央对地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安排,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在我国的财政收入格局中,中央在不断向上集中财力,各主要税种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大头都被中央取得。而省级政府也仿效中央的做法,纷纷上收财权财力,要么是收入量大稳定的税种,都作为共享税、分成税,要么是创收多的主要行业或支柱产业的税收省级政府独享,而量小分散的税种留给基层。从全国来看,市县支出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0%—55%,加上省级的15%—20%,中央支出只占25%—30%,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明显不对称。越是基层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越多,财政越是困难。因此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只能制定一系列优惠条件进行招商引资,或者是直接通过土地出让来解决财政困难。国土管理部门一方面受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一方面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方财政出现困境的情况下,国土管理部门的运营经费也将出现困难,因此国土部门不得不配合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来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土地管理法令法规的培训与宣传
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人,因此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必须首先培养一支业务素质硬,法制观念强的干部队伍来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所有的土地资源管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悉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通过学法、知法、懂法,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否则,就谈不上依法行政。年轻干部特别是新进入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首先应该学习、熟悉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领导对土地管理的法令法规认识不足,片面的最求经济的发展而无视国家的法令法规,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地市、县及乡镇主要领导和与土地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土地管理法令法规的宣传,提高他们对保护土地资源的认识,帮助他们寻找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结合点。同时也要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内容,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通过各种手段公示相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时限要求等,让群众了解、理解和支持国土资源管理。
2、加强沟通,减少政府部门内耗
寻找在依法行政中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就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上级政府的沟通与交流,多配合,少内耗,统一政策、一致口径。如某市在开展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将土地整理项目部分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而这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允许的,通过市、县(区)国土管理部门多次与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市政府进行沟通协调,达成了一致,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进行执行,最终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3、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推行政务公开
建立现代行政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志。目前,各地已基本上实现了窗口办文,设置了办件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接待当事人咨询、报件,收件办件分离,并制定了办事的时限。然而,最严格的审批不是最繁琐的审批,应适当下放权力,压缩审批时限,切实解决当前效率低下、不方便群众的问题。同时,通过改革、完善内部运作,防止窗口办文只起收发室的作用,而流于形式的倾向。应根据土地资源工作行政审批的一般性程序,制定明确规范的实施措施,特别应注意制定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审批规范程序;对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应继续完善会审制度,并不断扩大会审范围,以加强内部制约。
政务公开,既提高办事效率,又增强透明度,还可以防止外界不正当干预,因此,各地推进政务公开的同时也推进了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公开市场上配置土地资源,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使用的土地以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进入公开市场。政府处置土地资产,有条件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没有条件的,应在公开市场上挂牌,充分显现市场交易结果。二是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和办事结果,凡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密切相关的有关事项都应公开。三是公开政务信息,法律规定必须公告的内容,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土地使用权处置结果、土地登记等,以及有关土地的重要规章和政策都应公开。四是公开提供服务。凡涉及单位和个人基本财产权的信息,应建立公开查询制度。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五是公开收费,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代为国家收缴土地规费,必须将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和依据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防止利用“公权”谋取小集团和个人私利。
4、改革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考核的比较少,也不够细致。从结构上看,在现行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一方面考核了过多的经济发展指标,比如GDP增长率、地方财政增长率、经济效益等指标;另一方面考核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指标较少,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指标缺乏关注。因此,现行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很多方面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己经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许多指标超出了政府公共管理的边界;另一方面政府不得不为经济增长投入太多的精力,无法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因此应构建并大力推行以科学发展关观为导向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突出人口、资源环境指标在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的作用,保持区域的长期发展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人口发展指标、资源利用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使得领导于部在谋划区域发展时,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受力、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篇:荔波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系
房产08-1班
莫珍桃
学号:10103081047 摘要:旅游资源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创造的收入甚至能占该区GDP的半壁江山。本文以荔波县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如何把资源变成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正
确把握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旅游资源 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 公共资源
正文:
一、地方政府统筹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经营工作
旅游资源是公共资源,其开发经营应该由政府总负责,统筹开发.政府要作好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调查好本地的旅游资源。以荔波为例,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景点主要有漳江风景区、小七孔景区、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其中最突出的是小七孔景区和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这两个地方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整体情况适合旅游业的开发。政府只有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开发计划并开展开发经营工作。
(二)、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重点保护并开发经营。荔波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其风光秀丽,空气清秀,自然景色优美,它的价值很好地体现在生态价值以及旅游价值上。这些旅游景点绝对能吸引旅客的目光。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海荔波县政府对这个景点进行开发,它最终被评为国家级级风景名胜区,每年能吸引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游客多到酒店,宾馆都爆满。
当然,在开发的同时政府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无论是森林还是河流,其生态系统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政府不能让工厂,特别是污染型企业进入旅游开发区,也要制定法规或条例,防止旅客破坏旅游景点。
(三)、地方政府利用好各方力量,统筹好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荔波县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绝对起主导作用.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没有财政上和人才上的支持,很难从大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就是要政府对开发工作进行统筹的主要原因。
但是,财政的资金,政府找的人才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还得积极动员当地人民群众参与和利用民间投资甚至外资。当地群众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热情一般都很高,让他们参与开发工作是应该的,例如,在建设景点的基础设施或聘用人员时,尽量聘用当地群众,这样能提高当地群众的就业率和经济收入。民间资本,企业,都是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得力助手。在荔波县旅游开发过程,乃至经营过程中,企业和民间资本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见,除了地方政府外,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中起到了极大的扶持作用。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应该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统筹开发,科学合理地开发,带有保护性地开发,同时,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把开发经营工作做好。
二、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旅游业是绿色经济,其经济价值如何呢?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应该从两方面看,首先是它的长远价值,其长远价值的最大体现为生态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其次是它的短期价值,主要包括它一年内创造的经济收入等。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小七孔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现已经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铜鼓桥、小七孔古桥、涵碧潭、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野鸭池、龟背山、一龙戏九珠、飞云洞、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鸳鸯湖、卧龙潭、卧龙河生态长廊漂游等。其最大的经济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始生态价值。很多旅游就是冲着这点来的。
从整个GDP来看,旅游业在一些地方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产业具体在荔波县其实际就是旅游业在支撑。旅游业占该区GDP的超过一半。所以,发展旅游业,绝对是能增强大地经济收入。
我们看旅游资源的的经济价值时,不能只看到它的短期经济效益,它创造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才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和保护的。
三、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旅游资源与地方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旅游资源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荔波县这样的工业不发达的地方,旅游业处处可见,其创造的价值和带来的就业和税收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像荔波这样的地方,其经济地位很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其在地方经济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大。
(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荔波旅游业呈现不断发展趋势,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增加了资金的积累,为社区群众脱贫奔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地游客的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而酒店和宾馆以及一些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需要聘用大量的人员和需要大量的物质消费,这些因素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发动机般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创造的税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税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保障和拉动作用,旅游业为税收作贡献,其实就是为整个地方经济作贡献。
(三)、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经营工作。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政府拥有更多的财力,去进行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经营工作。很多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例如,荔波县的经济一年比一年好,现在的风景区的基础建设早已非前几年能比,当地群众都惊叹变化之大和快。好几家四星级酒店已经进进驻荔波县城,五星级的酒店正在规划中,正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才使旅游资源的配套设施渐渐完善,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经营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旅游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问题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如果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和谐合理地开发利用和经营旅游资源并做好保护工作,那么旅游资源将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立下更多的汗马功劳。
第四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贵溪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既来源于经济,又服务于经济。地方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稳定、充足、持续增长的财力保证。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地税部门是组织地方税收收入的承担者,应当更好地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灵魂,坚持把支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做大地方税收规模这个中心,地方税收收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地税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38.5%;2009年组织地方税收收入3.3亿元;2010年,组织地方税收收入
4.4亿元,同比增长了33.3%。为地方政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全面服务经济发展。
我局把思想认识和工作着力点统一到中央、省、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应对决策上来。近几年来迅速调整和落实一系列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税收政策,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2010年全年共审批减免税收1267.13万元。一是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开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积极改善民生的号召,解决和改善居民住房问题,我局全力支持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开发建设,落实国家为鼓励经济适用房开发而制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已减免经济适用房地方税
1收126万元;二是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我局专门开辟了“下岗再就业优惠绿色通道”,由专人来办理减免税手续,并与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开展点对点帮扶活动。2010年共为下岗再就业个体户办理减免税124户,减免各项税收63.2万元,企业1户,减免各项税收33万元;三是落实困难型、成长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共为7家企业减免地方税收410万元;四是落实减灾、救灾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上半年洪水灾害中共减免12户企业房产税29.6万元,土地使用税204万元。其次支持贵溪电厂“上大压小”重大项目建设,减免房产税65.5万元,土地使用税613.5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2户企业所得税258.1万元。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为纳税人在生产资金周转上缓解了压力,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主动帮扶企业渡难关。我局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对我市重大项目明确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分项目跟进服务,确保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到实位。建立了大项目税收跟踪服务制度,实行“双向监控”,高效地开展重大项目征管服务工作。一是提前介入,界定征管对象。我局及时与市发改委联系,取得每年新列入的重点建设计划项目,依照市政府协税护税管理办法文件精神,逐一对照,明确征管对象,逐户联系项目单位办理纳税有关事宜,建立征管台账,一户不漏的进行管理;二是深入施工现场,做到心中有数。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经常去项目施工地和指挥部了解工程进度,查阅
承包合同、抄录工程材料预算用量,提供政策咨询,加强与办税人员的联系,建立融洽的征纳配合关系,做到了征管有理有据,投资进度,一目了然,征纳关系和谐顺畅;三是送政策上门,快捷办理纳税事宜。我局将重点项目纳税计税依据、申报办法、服务承诺、税收管理员联系方式印成小册或卡片,并指定一名服务联络员;四是帮助企业办理涉税事宜。及时送到每一个项目指挥部,使他们能够缴明白税,缴放心税。对一些住地比较偏远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来分局办理纳税事项的,基层管理分局还派员上门现场办结。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等重大项目办税人员对我局的服务意识无不交口称赞。
贵溪的经济含铜量非常高,尽管我市2008年铜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贵溪市委、市政府应对及时、措施有力、近两年来贵溪铜产业反而得到了发展壮大。而我们地税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始终关注铜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怎样渡过危机出谋划策,运用税收杠杆职能帮助铜产业企业优化资源配制,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促进了铜产业的升级转型,全力以赴支持我市铜产业发展。
(三)强化税收征收管理,确保税收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我局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大力组织税收。一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禁寅吃卯粮、虚收空转、转移税款、违规提高税款预缴比例以及先征后返等违规行为;二是加强税收
经济分析,做好税收预测工作。建立了税源分析制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对税收的影响,加强对重点税源地区、重点税源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经济税收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大力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征管措施,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去年我局全力落实贵溪市工业园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两开征一提高”政策,增加了地方税源。2010年园区以上“三税”同比增收4691万元;四是强化了地方税收协税护税网络建设。2009年以政府的名义下发《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协税单位的责任,强化代征代扣,加强考核奖惩。我局建立了与工商、国税、土地、房产等7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换制度,已有21家单位与我局签定了代征地方税收协议,2010年代征地方税收2300万元,很好防止了地方零散税收的流失。目前“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在我市正在逐步形成。
(四)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作为职能部门,我局上下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简化办税程序、落实两个减负、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合理满足的理念,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研究制定了《中长期纳税服务规划》;二是充分利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内容。在全市全面推行财税库联
网、自助缴税、POS机刷卡缴税、批量扣税等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给纳税人申报更多选择余地。2010年全市网上办税纳税户达到340户,网上申报纳税金额3568万元,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划缴税款 2680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三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专门设立了“铜加工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打造“贵溪地税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品牌。将纳税人所需的涉税咨询、税法公布、事项提醒、表单证书下载及各种临时性急需的数据、报表等业务,通过互联网“纳税人之家”QQ群实现操作,方便一些地处偏远山区的企业纳税需求。推出“电子地税”服务举措,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纳税服务。
今年是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贵溪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贵溪市“项目推动年”的部署要求,不断提升地税行政效能、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创优地税发展环境,为促进贵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五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工作简报
2012年第9期(总第26期)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科 研 处 海 峡 创 业 育 成 中 心
海峡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编
2012年6月15日
本期导读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省社科联冯潮华副主席一行莅校调研
※ 合作交流
*聚焦“6.18”:我校举行林产加工业专场对接会项目签约仪式
*兰思仁校长应邀为龙岩市长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做专题报告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我校拟首次启动本科生赴美国奥特本大学交流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6月12日下午,金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童庆满、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许润鑫、连彦代表“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受到了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苏树林的亲切会见。
同日晚,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参加了“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接受省领导的颁奖。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6月8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员莅校考察。校长兰思仁、副校长林思祖会见了客人,双方就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洽谈。
座谈会在明德楼第一会议室进行。兰思仁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及科研、社会服务的概况,并从重视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的基础研究、编辑出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系列丛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发挥我校学科及地域优势,成立海峡两岸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园林学院也就我校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与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杨超主任表示,农林大学坐落在青山绿水中,不仅山美、水美,长期以来更为国家农、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充分说明农林大学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农林大人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十分宝贵,使人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愿望,农林
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报告,报告会由长汀县委宣传部部长曾光书主持。
兰思仁校长从水土保持相关知识、国内外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主要模式、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进展与启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入的剖析与阐述;兰校长还针对总结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提升理念、载体,创新模式、机制、科技、管理,率先建成生态示范县,努力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方面作了精辟的讲解,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意见。
长汀县领导魏东、陈日源、丘桂萍、徐文辉、陈达兴、张金滨、曾光书、冯荣珍、李建木、张亮春、上官兵、罗小波等及长汀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共2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董事长林高演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6月3日下午,香港智华基金捐建博物馆项目签约仪式在禧强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妙瑛,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夫妇,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传芳,校领导叶辉玲、兰思仁、翁善波、王宗华及师生代表近400人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翁善波主持。
仪式上,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欣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校党委书记叶辉玲为林高演教授颁发了聘书、校长兰思仁为其佩戴校徽。兰思仁与林高演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订了捐建博物馆协议书。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郑传芳代表省教育厅对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林高演先生慷慨解囊的善举,不仅使农林大学的校园又多了一座标志性、雄伟的建筑,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条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更体现了他高度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资源的保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爱国爱乡、尊师重教的精神,更加努力工作,不断转变作风,将学习林高演先生的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校长兰思仁代表学校向智华基金有限公司和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福建农林大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农林大人的艰苦奋斗,得益于像林高演先生、陈元魁先生等杰出人士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博物馆的建成将使学校现存的大量宝贵标本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并发挥更大作用,价值不可估量。林高演先生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又使得学校从此增加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大师。
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先生做了发言,他说,农林大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拥有藏量丰富的昆虫、植物、动物及木材、石头等各类标本,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捐建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项目,希望它能尽快动工,这是学校师生的希望,也是智华基金的希望。
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介绍了林高演先生在福建教育界捐资兴学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不仅改善了受捐学校的办
校拟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秋季学期首次启动“2+1+1”或“3+1”模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通过该项目,我校目前在读大
二、大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可申请赴奥特本大学展开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课程学习。首批交流专业涉及金融、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及英语。会上,双方还就教师互访、短期研修等其他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教务处、研究生处、外事处、海外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生科学院相关代表人员参加了会谈。
美国奥特本大学创建于1847年,位于俄亥俄州的Westerville,是一所具有浓厚学术教育氛围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该校提供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设有包括商业管理、金融、经济、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英语、新闻学等71个本科专业。我校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4月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推动两校科研、学术合作及师生交流互派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今年中加项目将有80多名学生赴加拿大留学,其中新斯科舍农学院47人、圣文森山大学20人、阿尔伯塔大学9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4人、菲莎河谷大学1人。至此,中加项目出国留学生人数已经突破420人。
6月14日上午,海外学院举行2012年中加项目学生出国留学欢送会。王宗华副校长出席欢送会并高度评价2010级中加项目全体同学取得的成绩,感谢全体家长对海外学院的关心支持,感谢学校各有关部门对中加项目的大力支持,勉励出国留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会生存、积极沟通、身心健康。
中加项目2010级全体同学,部分同学家长,来自新斯科舍农学院、英
研究思路和发展前景与到会的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6月8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管理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校大礼堂举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副主任杨连清,校长兰思仁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参加了研讨。
会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旗山竹楼森林人家、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代表纷纷就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兰思仁校长表示,森林公园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景区开发理念,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景区开发途径需遵循景区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和品牌效益化的原则,即要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设计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使旅游产品品牌化经营和产品效益最大化实现。杜绝无规划建设或不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使游客在森林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将生态的美上升到伦理的爱!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建森林公园2747处,游客4.68亿人次。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福建省森林公园138处,其中国家级28处。年旅游人次在1568万人。2011年收入约51971万元。
据悉,本次论坛也是我校承办的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于6月3日开幕,共为期8天。
※ 内涵建设
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协议签定
日前,我校收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部关于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的协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分别代表省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共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
根据协议,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把福建农林大学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支持学校建设“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和“海峡创业育成中心”;支持学校保持特色和优势学科,鼓励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持学校联合省内各类农业教育资源,组建福建农业教育联盟,推动农业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的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学校与台湾农业高校联合培养农科人才;支持学校继续实施“服务海西惠农工程”,积极探索校企、校地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与学校等单位的“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促进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支持学校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科技服务与教育培训作用;支持学校建立“海峡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台湾先进农业品种、农业技术关加以推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合作共建。
根据协议,农业部将向我校提供农业行业发展需求预测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校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内容调整;重点支持我校甘蔗、蜂学、食用菌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并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科技项目立项、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安排我校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的培训工作;协调我校在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省部共建工作是我校贯彻落实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精神,紧抓教育部、农业部共建农业高校的重要契机,于2010年9月份正式启动。省部共建对我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促进我校深入探索省部共建农业大学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凸显农林特色与优势,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农林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在服务“三农”、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我校在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6月3日至4日,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行,我校学子取得佳绩,共获4项金奖,学校获“校级优秀组织奖”。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2份作品是:《福建明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者:作物科学学院邱霄俏等;指导教师:林文雄、陈力予、魏远竹、许安心)、《月靓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李艳林等;指导教师:魏远竹、范永立、余忠、杨子)。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网络模拟运营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3个)的作品是:《腾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食品科学学院郑金贵等;指导教师:庞杰、陈力予)。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体育产业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5个)的作品是:《拓步体育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金山学院林天飞等)
第七届“挑战杯” 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历届赛事规模最大、参赛学校最多的一次,共有全省43所高校的542份创业作品参加比赛。为备战今年的“挑战杯”国赛和省赛,我校在2010年、2011年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作品基础上,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对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经多轮遴选,最终选送15件作品参加省赛,选送的作品涵盖化工技术、环境科学、农林畜牧产业、机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服务咨询类等多个学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我校学子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终审决赛答辩中,我校学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得到了专家肯定,也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
另悉,学校将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今年9月底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