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心复习指导心得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目的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任务及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观和护理观;了解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重要的心理学派别。
掌握:
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2.研究对象及任务。
3.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熟悉:
1.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观。2.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观。了解:
1.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2.重要的心理学派别。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理对象和护士两大部分。其中护理对象包括病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人。
3.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②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④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1.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强调心身统一,心理学融入护理实践
(2)应用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
(3)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2.国内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2)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3)临床常用心理评定量表的应用
(4)临床心理护理突出个性心理特征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护理观
1.现代医学观与护理心理学医学观即医学模式,现代医学观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主要观点为:①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②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身心是相互联系的。③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因素,如文化、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④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功能活动中有能动作用。
2.现代护理观与护理心理学
(1)在现代医学观的背景下,护理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相应的由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它是护理理论的思想基础,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
(2)形成了护理心理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护理科学的发展。(3)现代护理由此实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为目标的护理服务,并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承担起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责任,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的社会安全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
3.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关于自我概念、应激的转化与应对等。
(2)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和推动了护理实践 临床护理心理学方法、临床心理护理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策略等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素材。
(3)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
(4)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第四节 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重要的心理学派别
一、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器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3.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人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和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等。
5.医学心理学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 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配置,使人们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 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社会中的心理现象;小团体中的社会心理显现;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人格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二、重要的心理学派别
1.构造主义 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 创始人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Jam等人。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堪称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 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应用实验方法。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 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欲望和动机受压制,是导致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五节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
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1)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据预先设置的情境。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观察法在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评估、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2)调查法 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①访谈法 通过与被试者会晤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其访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记录和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②问卷法 指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过信函交由被试填写,然后回收问卷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适用于短时间内书面收集大范围人群的相关资料。
(3)测验法 指以心理测验作为个体心理反应、行为特征等变量的定量评估手段。使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测验工具或量表。
(4)实验法 指在控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地改变,观察因变量改变所受的影响,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数。实验法是科学方法中最严谨的方法,能完整体现陈述、解释、预测、控制4个层次的科学研究目的。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式(1)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
①个案研究 是指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等方法,以单一的个案(某个人或某一团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式。②抽样研究(sampling study)是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采用观察、访谈、测评、实验等多种方法,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
(2)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①纵向研究:指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在一连续时段内作追踪性研究。以探讨某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依据研究的起止时间可分为:前瞻性研究 指以当前为起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来的研究方式。回顾性研究 是以当前作为终点,综合多种研究方法,追溯到过去的研究。②横向研究
指相匹配的实验组、对照组的被试者选择同一时间内就相同变量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研究。
(3)临床实验研究 是现场实验的一种,较多采用观察、访谈、测量和实验等方法,在临床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护理心理学不正确表述是
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思想教育学科
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E.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病人
B.亚健康状态的人 C.健康人
D.社会工作者 E.护士
3.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4.护理心理学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
A.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
B.特殊的心理行为表现 C.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行为表现
D.生物理化致病因素 E.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5.应用心理评估能有效地帮助护士了解
A.认知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B.情绪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C.人格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D.行为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E.以上都是
6.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A.强调心身统一
B.运用心理疗法开展心理护理 C.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D.增加心理学课程比重 E.以上都是
7. 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
A.研究成果显著
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8.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正确的观点为
A.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B.心身是相互联系的
C.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D.心理因素在调节和适应中有能动作用 E.生物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现代护理观主要体现在
A.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心身整体护理
B.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心理、行为、社会
C.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0.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不包括
A.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B.临床心理护理评价 C.心理健康教育
D.心理保健策略 E.心理治疗技术
11.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生理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
12.用于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神经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
13.毕生发展心理学包括
A.婴幼儿童心理学
B.青少年心理学 C.成年心理学
D.老年心理学 E.以上都是
14.教育心理学不包括
A.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B.知识技能的掌握 C.心理的个别差异
D.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变化 E.教育者的心理品质
15.用于研究心理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
A.生理心理学
B.心理生理学 C.心身医学
D.毕生发展心理学 E.神经心理学
16.用于改善劳动条件,发挥人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的相关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工业心理学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7.用于研究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学科是
A.教育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E.以上都不是
18.主张精神和肉体是独立序列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士
B.冯特 C.华生
D.韦特海默 E.以上都不是
19.主张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的三种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机能主义
D.精神分析 E.格式塔
20.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派别是
A.格式塔
B.机能主义 C.构建主义
D.精神分析 E.行为主义
21.反对内省主张应用实验方法的心理学派别是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22.提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的派别是 A.机能主义
B.构建主义 C.格式塔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23.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 A.行为主义
B.机能主义 C.构造主义
D.精神分析 E.以上都不是
24.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法为 A.问卷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25.在不加任何干涉的情境中对研究对象行为直接观察为 A.测验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自然观察法 E.控制观察法
26.对危重病人在监护病房的情境中观察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为 A.自然观察
B.控制观察 C.实验观察
D.测验观察 E.以上均是
27.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质量主要取决于
A.控制观察的条件
B.病人 C.观察者的能力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28.通过与被试会晤,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了解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访谈法 E.以上均是
29.一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30.能完整体现陈述、解释、预测、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调查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是
31.运用量表测验病人焦虑程度的研究方法为
A.控制观察
B.问卷调查 C.访谈法
D.测验法 E.以上均不是
32.以单一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为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抽样研究
D.个案研究 E.以上均是
33.在科学抽样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为
A.临床实验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抽样研究
D.个案研究 E.回顾性研究
34.以当前为起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来研究方式为 A.个案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抽样研究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35以当前为终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溯到过去的研究方式为 A.个案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实验研究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36.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同一时间内将相同的变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方式为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性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7.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
A.个案研究
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
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二、名词解释
38.护理心理学 39.医学模式 40.普通心理学 41.医学心理学 42.观察法 43.问卷法
三、简答题
44.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5.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46.现代医学观与护理心理学。47.现代护理观与护理心理学。
48.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
【自我评价】
1.C
2.D
3.D
4.C
5.E
6.E
7.C
8.E 9.D
10.E
11.C
12.E
13.E
14.D
15.C
16.B 17.C
18.A
19.A
20.B
21.C
22.C
23.D
24.B 25.D
26.B
27.C
28.D
29.C
30.D
31.D
32.D 33.C
34.B
35.B
36.B
37.D 38.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39.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 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40.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内容概括了各 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41.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42.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 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43.指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过信函交由被试填写,然后回收问卷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适用于短时间内书面收集大范围人群的相关资料。
44.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理对象和护士病人两大部分。其中护理对象包括病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人和护士。
45.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 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46.现代医学观是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 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47.现代医学观的背景下,护理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相应的由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它是护理理论的思想基础,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形成了护理心理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护理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由实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为目标的护理服务。
48.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制作用
(1)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关于自我概念、应激的转化与应对等。
(2)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和推动了护理实践 临床护理心理学方法、临床心理护理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策略等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素材。(3)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
(4)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周郁秋)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
1.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记忆和思维的过程、记忆和注意的品质。3. 情绪、情感的概念及调控。4. 意志的概念及品质。
5. 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气质类型、性格特征。6. 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动机功能、兴趣品质。熟悉:
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 遗忘规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3. 意志的特征。
4. 情绪情感的区别及情绪的作用。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6. 想象、注意、意志的作用。7. 个性的特性。8. 气质的意义。了解:
1.情绪、情感的特点及情绪与健康。2.个性的形成与发展。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4.需要动机的分类及动机冲突类型。
【内容概要】
(一)认识过程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分类 ①外部感觉。②内部感觉。
感觉的特性 ①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人的感觉能力的大小称之为感受性,衡量感受性的指标是感觉阈限。②适应性。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感觉适应。③感觉对比。指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知觉的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 ①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②整 11 体性。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来补充其他属性,从而保持认识的完整性,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③理解性。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觉对象,而是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④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分类 ①按照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形式,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表面形象为形式的记忆。语词记忆,是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形式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形式的记忆。运动记忆,是对做过的动作的记忆。②按照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时间,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不超过2s,当人对事物发生感觉时就会产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储存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但不会超过1min。长时记忆是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产生的条件是复习,即多次感知的结果。
记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率先对遗忘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遗忘规律绘制成坐标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遗忘曲线揭示了两条规律:一是遗忘与时间成正相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二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信息的干扰;②信息的检索;③动机与情绪。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性 ①间接性。指思维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对一些人没有感知过的和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属性进行的反映。②概括性。是指思维不是对事物具体的表面的特征的认识,而是对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认识。
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分类:①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②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③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类:①聚合思维。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同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形成惟一答案的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归纳推理就是聚合思维的方式。②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路径,寻找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也叫分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演绎推理就是发散思维的方式。学生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试探就是发散思维。
思维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环节。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①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的思维过程。②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综合为整体的思维过程。③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④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⑤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 来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特点。
想象的作用 想象对人类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想象是人预见未来的重要工具,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物,人可以通过想象予以预见。其次,想象对人的创造性有促进作用。
想象的种类 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类。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典型形式。有意想象,是有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①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②创造想象,是没有任何现成的提示,只根据一定的目标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③幻想,是与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集中性是指将心理活动停留在所选择的某个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不仅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注意到的事物数量,也叫注意的范围。②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和某项活动上的特性。③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特性。
(二)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的区别 ①引起情绪和情感的需要的性质不同:情绪通常是指那种由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②情绪和情感在稳定性上的差别:情绪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它常常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情感则既具有情景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情绪、情感的特点 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扩散性两种特性。情绪、情感的两极性:①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极对立。②积极(增力的)和消极(减力的)的对立。③紧张和轻松的对立。④激动和平静的对立。⑤强与弱的对立。
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等,将情绪分为三种状态。①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一定时间的情绪状态。②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③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状态。
情感的分类:①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思想、意 图时产生的一种体验。②理智感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社会需要相联系的。③美感是对客现实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进行鉴赏或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美感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美感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以及各种艺术活动和艺术品。
情绪的作用 ①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②情绪、情感对活动效率的影响。③情绪、情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④情绪、情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进行情绪调节和保持情绪健康的有效机制 ①紧张释放机制。②建立目标与维持优势兴奋机制。③自我认知与自我规范机制。④通讯交流机制。
(三)意志过程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的特征 ①目的性:意志行动是人经过深思熟虑,对行动目的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所采取的行动。②调节性:意志离开了人的行动就不能独立存在。意志对行为起着两种调节功能,即激励功能和抑制功能。激励功能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目的所必需的行为,抑制功能是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为。
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反映一个人意志的优劣、强弱和发展水平。①自觉性,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的心理品质。盲目性和独断性是缺乏自觉性的表现。②坚韧性,坚韧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坚韧性与顽固性、执拗性有根本的区别。③果断性,果断性是指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采取决断的心理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鲁莽。④自制性,自制性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的心理品质,也就是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对立的是任性。
(四)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是实际能力,就是个人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努力学习并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另一种是潜能,它是指个人将来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能力的分类 ①能力按它的倾向性分类 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均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有效掌握知识和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言语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起着核心作用。一般能力多和认识活动紧密联系着,所以又称为智力。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它又称为专门能力。特殊能力主要包括: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文学能力、教育能力等等。②能力按创造性大小分类 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③从认知对象的维度分类 可分为认识能力、元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认识能力,是指个体接受、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是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条件。元认知能力,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认知和调控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体验、评价和监控能力。操作能力,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是人们适应或改变环境、协调自己动作、掌握和施展技能所必备的心理条件。社交能力,是参加社会群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能力的个体差异 ①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认知风格上。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有智力超长和智力落后(低能)等差异。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也叫智力的早期表现。中年成才,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为35岁左右。中年人年富力强,知识基础坚实,实际经验丰富,创造想象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批判,很少因循守旧。大器晚成,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和艰苦劳动而获得高度发展。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先天素质、生存环境、营养状况、主观努力等。
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
气质的特性 气质具有天赋性、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①天赋性是指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②相对稳定性是指有着某种独特气质类型的人,常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③可变性是指在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人的气质还是可以改变的。
气质类型 ①按体液学说分类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分别是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混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气质类型。在体液中,血液占优势的为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为黏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为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为抑郁质。②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分类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决定气质特点的三个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特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这四种基本类型与体液学说的四种气质类型有对应关系。强而不平衡类型:兴奋比抑制占优势,以易激动、奔放不羁为特点。巴甫洛夫称之为”兴奋型”。强、平衡、灵活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易转化。它以反应灵活、外表活泼迅速适应环境为特征,故称为”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不易转化。它以坚毅、迟缓为特征,故称为”安静型”。弱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弱,而且弱的抑制过程占优势。它以胆小、经不起冲击、消极防御为特征,故称”抑制型”。纯粹属于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并不多,而多数人属于两种或三种类型结合的中间型。气质的意义 ①气质的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水平。②气质的职业适应性。③气质特征与因材施教。④气质与心理健康。
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指人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方面的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在调节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表现在情绪活动方面的性格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的个体差异,也称为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结构的几个特征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性格结构的整体。
性格类型 ①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者在心理功能方面哪一个占优势,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自己的活动。情绪型的人,内心情绪体验深刻,外部表露明显,情绪不稳定。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勇敢、果断、坚定,自制力强,不易为外界因素干扰,但有的人会显得固执、任性或鲁莽。除以上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中间类型。如理智—意志型,情绪--意志型等。②按照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于内部世界,可以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内向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于内部世界。典型的外向型或内向型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介于内外向之间,兼有内向和外向的特点。③按照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把人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型的人,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信心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情况和困难时,显得沉着冷静。但有的人则失之于主观武断,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常常唯我独是、唯我独尊。顺从型的人,做事缺乏主见,易受他人意见所左右,常常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或屈从于他人的权势;在突发事件面前,常表现为束手无策或惊慌失措。④根据人们在时间上的匆忙感、紧迫感和好胜心等特点,可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性格。A型性格的人常充满着成功的理想和进取心,整天闲不住,时间感特别强。B型性格的人是非竞争型的人。C型性格的人是把愤怒藏在心里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尽量回避冲突,不表现负面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五)个性倾向性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需要的分类 ①根据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映。它又称为生物性需要或原发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脑对社会需求的反映。社会性需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需要。②根据需要指向的对象,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精神需要:是人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种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①生理的需要是人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②安全的需要是对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的需要,是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的需要。③归属与爱 的需要:归宿的需要主要指个体需要参加和依附于某个组织和个人;爱的需要包括给予和接受爱。④尊重的需要:人对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等。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的成长、发展、利用潜能的需要,是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使个人潜能和才赋得以充分发挥,使人的价值完满实现。这是最高形式的需要。马斯洛将上述七种需要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金字塔形层次。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彼此重叠。他认为需要层次是发展的,只有当人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主题不同。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原因和动力。
动机的功能 动机对人的活动具有以下调控功能:①引发功能,即引发或发动某种活动。②指向功能,即使活动指向特定的目标。③激励功能,即对活动起维持和加强的作用。
动机冲突分类 ①双趋冲突: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的目的,产生的动机冲突称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的情境,但又不能全避开时的心理矛盾称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即既想要又怕要的动机冲突称趋避冲突。
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兴趣分类 ①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过程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②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有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此外,兴趣根据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社会价值,可分为高尚兴趣和低级兴趣;根据兴趣维持的久暂,可分为稳定的兴趣与暂时的兴趣等。
兴趣的品质 兴趣的品质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兴趣的品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兴趣的广泛性是指人兴趣的范围。②兴趣的中心性:兴趣总是指向一定事物,但各人的兴趣指向却因人而异。兴趣的中心性是指是否有中心兴趣或主导兴趣。③兴趣的持久性又叫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兴趣的持续时间或稳定程度。④兴趣的效能性即某些兴趣对活动产生的效果。
(六)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类型 ①从活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 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的自觉过程。②从意识活动内容上分类,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以及认同感等。最初形成的就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各种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认识。心理自我,几乎与社会自我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特性 ①社会性。②能动性。③ 同一性。
自我监控系统 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组成了自我监督和调节的监控系统,调节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①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对现实中我的认识,也就是对实在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是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镜中自我是从别人眼中反映出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个体认为别人是怎样看自己的。自我评价是对自我(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以及心理自我)所做的某种判断。②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体验。③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的自觉过程。
【目标检测】
一、单选题 1.人的心理实质是
A.心脏的功能 B.思维的结果 C.脑的机能 D.个性的反映 E.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关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3.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4.人的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改变 E.丧失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由于人的嗅觉的感受性 A.提高了 B.降低了 C.适应了 D.迟钝了 E.以上都不是
6.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具有 A.对比性 B.感受性 C.适应性 D.发展性 E.选择性
7.看见一片绿叶,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视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E.注意
8.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显现出一片红色,但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整体性 C.对比性 D.恒常性 E.选择性
9.语言的提示对知觉的哪种特性有重要影响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E.组织性
10.知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准确性
11.”杯弓蛇影”是一种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以下属于逻辑记忆内容的是
A.愉快的经历 B.危险的遭遇 C.物理定义 D.学习打字 E.长途旅行
14.”闻其声知其人”属于
A.情绪记忆 B.长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E.运动记忆
15.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需要经过的过程是 A.注意 B.想象 C.思考 D.观察 E.复述
16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再现 B.再认 C.追忆 D.识记 E.保持 17.回忆是指
A.将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编码储存 B.头脑中重新浮现出经历过的事物 C.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 D.理解所获信息的含义 E.长时记忆
18.在考试中采用概念型选择题,从记忆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 A.回忆 B.识记 C.迁移 D.再认 E.概括
19.小李已有八年没有游泳,但最近在危急情况下,他成功地从深水塘中抢救了落水儿童,从记忆的内容分类看,小李在水中的行为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感觉记忆 E.长时记忆 20.有意识记是指
A.有明确目的的识记 B.有意义的识记 C.需要理解的识记 D.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E.无意识的识记
21.以下关于对”思维”心理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人原有知识为中介 B.是对客观概括的认识 C.是对事物感性的认识 D.是对现实间接的反映 E.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
22.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反映,这是思维的 A.概括性 B.抽象性 C.间接性 D.逻辑性 E.深刻性
23.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A.复杂性、逻辑性 B.逻辑性、概括性 C.分析性、抽象性 D.间接性、概括性 E.以上都不是
24.想象是在人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基本材料是 A.表象 B.知觉映象 C.想象 D.联想 E.回忆
25.在大脑里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A.再现 B.想象 C.思维 D.创造 E.记忆
26.读了柳宗元的《江雪》,头脑中出现一幅”寒江独钓图”,这是一种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思维 D.再造想象 E.幻想
27.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28.心理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E.情绪
29.注意的两个特征是 A.广泛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稳定性 C.广泛性与稳定性 D.指向性与集中性 E.间接性和概括性 30.情绪的特点不包括
A.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 B.情绪常伴有生理性变化 C.情绪的产生有较大的情境性 D.是人所特有 E.情绪冲动性较大 3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
A.情感伴有生理性变化 B.情感冲动性较大 C.情感的产生有较大的情境性 D.情感表现外露 E.情感的产生多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有关 32.人既有情绪又有情感,是因为
A.人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 B.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C.情绪冲动性大,情感少冲动 D.情感受到情绪的制约 E.情绪与情感互不影响 33.激情是
A.快乐情绪 B.负性情绪 C.积极的情绪 D.持续长久的情绪 E.短暂爆发的情绪 34.心境是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抑郁情绪 E.一种情绪状态
35.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36.“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A.心境
B.激情 C.美感
D.应激 E.理智感
37.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 A.自然需要
B.生理性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精神性需要 E.以上都是
38.为科学研究中发现新线索、学习中有了新进展而陶醉,属于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优越感 E.自豪感
39.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指的是
A.情绪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E.以上都不是
40.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1.情感要比情绪
A.表现强烈 B.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C.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D.有明显的面部表情 E.稳定而深刻
42.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发生关键取决于 A. 认知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性因素 D.生理唤醒 E.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对情绪发生的影响无主次之分 43.坎农—巴德有关情绪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中枢在
A.外周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 D.丘脑 E.以上都不是
44.以下对挫折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挫折是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 B.挫折是负性情绪状态
B.挫折是动机受到干扰而产生的 D.挫折是行为达到预定目标而产生的 E.遭受挫折过大可导致心身疾病
45.”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此时的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以上都不是
46.以下哪项属于人的生物性需要 A.亲合的需要 B.信息刺激的需要 C.避免伤害的需要 D.社会赞许的需要 E.好奇的需要
47.有关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A.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E.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8.以下对动机的理解错误的是
A.是行为的源动力 B.是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 C.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力 D.以需要为基础 E.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9.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A.需要和目的 B.诱因和目的 C.需要和诱因 D.意志和目的 E.需要和意志
50.有关人格的心理特征的组成,以下哪项正确:
A.能力、气质和性格 B.需要、动机、能力和性格 C.动机、思维、能力和性格 D.能力、智力、思维和性格 E.动机、思维、气质和性格 51.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52.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色彩辨别力 B.音色分辨力 C.手指敲击速度 D.记忆力 E.绘画能力
53.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记忆能力 B.学习能力 C.数学能力 D.观察能力 E.想象能力
54.某人的性格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而且容易兴奋和激动。但是常常缺乏耐 心和毅力。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A.粘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E.以上都不是
55.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粘液质的神经过程基本特征是 A.强、不均衡型 B.弱型
C.强、均衡、灵活型 D.强、均衡、不灵活型 E.以上都不是
56.多血质相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A.强、不均衡型 B.强、均衡、灵活型 C.强、均衡、不灵活型 D.弱型 E.以上都不是
57.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以上都不是
58.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59.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对气质进行分类,不属于上述四种类型的是 A.活泼型 B.安静型 C.兴奋型 D.抑制型 E.外向型
60.下面各项不属于性格特征的是
A.态度特征 B.遗传特征 C.理智特征 D.情绪特征 E.意志特征
61.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其神经活动类型属于
A.兴奋型 B.抑制型 C.活泼型 D.安静型 E.神经型
62.上题中林黛玉的行为特征,说明其气质类型属: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E.以上都不是
63.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同情心或自私、诚实或虚伪的性格特征属于: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性格的行为特征
二、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阈限 3.知觉
5.思维 6.想象 7.表象 89.注意 10.情绪和情感 11.心境 1213.双趋冲突 14.应激 15.意志 1617.个性倾向性 18.个性心理特征 19.个性 2021.性格 22.需要 23.动机 2
4三、简答题
1.感知觉之间有什么关系? 2.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遗忘的规律。
4.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5.简述注意品质。6.情绪、情感的区别。7.简述意志的品质。8.个性有哪些特征?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0.说明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的对应关系。11.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自我评价】
(一)单选题
1. C 2. E 3.B 4.B 56. A 7. C 8.D 9.B 1011.C 12.A 13.C 14.C 1516.B 17.B 18.D 19.C 2021.C 22.A 23.D 24.A 2526.D 27.D 28.C 29.D 3026
.记忆 .再造想象.激情 .能力 .气质
.兴趣 .B .E .E
.A .B .D
【 31.E 32.A 33.E 34.E 35.E 36.A 37.C 38.A 39.B 40.D 41.E 42.A 43.D 44.D 45.B 46.C 47.D 48.A 49.C 50.A 51.B 52.D 53.C 54.B 55.D 56.B 57.C 58.D 59.E 60.B 61.B 62.D 63.A
(二)名词解释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兴趣 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知觉 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 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
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注意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一定时间的情绪状态。激情 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双趋冲突 是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的目的,产生的动机冲突。
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状态。
意志 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能力 是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 是指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个体,在不尽相同的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带有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 是反映人对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趋向的个性成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
性格 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需要 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原因和动力。
(三)简答题
1. 感知觉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觉与感觉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同时事物的整体属性来自个别属性,因此,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再者,两者都来自同样的感觉器官。但是,知觉与感觉又有许多不同,虽然整体属性来自个别属性,但整体属性并非个别属性的简单相加,感觉只能提供事物零碎的、没有联系的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要联为一个整体,必须还要根据经验对它进行组织。也就是说,感觉再清晰,再丰富,离开了对事物的相关经验,还是不能使人对事物有整体上的把握。
2.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①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目的任务越具体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就在于有明确的目的任务。②理解对识记的影响,理解了东西识记起来就比较全面、迅速和牢固,因为理解可与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容易识记。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在一定数量范围内,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数量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越多。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也有明显影响。
3. 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存在以下规律:
①遗忘的速度与时间有关。②遗忘因材料的数量、性质而异。③遗忘有选择性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关的识记材料不易遗忘。④遗忘还与记忆者的情绪状态、社会情境及是否主动参与等因素有关。
4. 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是不同的.①先天素质。②早期环境和经验。③营养状况。④勤奋和爱好。
5. 简述注意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是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的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②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长时间内保持在某一个对象和某一项活动上。③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去的能力。④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特性。
6. 情绪、情感的区别。
①影响情绪和情感的需要的性质不同。情绪通常是指那种有机体的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则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②情绪和情感在稳定性上的差别。情绪具有情景性、机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则既有情景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7. 简述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是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的心理品质。②独立性:是个体倾向于自主的采取决定和行动,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③果断性:是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采取决定的心理品质。④自制性: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的心理品质。⑤坚韧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
8. 个性有哪些特征?
①整体性:个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是个别心理功能的简单拼凑,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个整体。②稳定性:是一个人行为中相对稳定的、一贯表现的那些特征。③独特性:强调个体差异,是一个具体人的心理面貌。④社会性:是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文化程度或角色行为。
9.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认知的需要⑥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说明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的对应关系。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均衡、灵活的人是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的人是粘液质;强、不平衡、灵活的人是胆汁质;弱、不均衡、不灵活的人是抑郁质。
11. 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①迁移:是指先期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后期学习知识、技能的影响。②定势:是指在知识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习惯。③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解决问题的动力。④情绪: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情绪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⑤个性:理智型、独立型性格的人比情绪型、顺从型性格的人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意志坚强、情绪稳定的人比意志薄弱、情绪不稳的人更容易解决问题。
(王鑫龙)
第三章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
【学习目标】
掌握:
1.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概念。2.护士个体人格角色人格匹配模式。3.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4.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熟悉:
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的主要特征。2.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3.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优势教育。4.可操作性系统训练的模拟教育。5.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了解:
1.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历史演变。
2.“优势教育”、“特色教育”、“分层教育”、“模拟教育”、“符合教育”的涵义。3.心身耗竭综合症的概念。
【内容概要】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不仅关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且与人类健康事业紧密关联。
第一节 概述
护士角色人格,是护理心理学的特定概念,与“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但与“护士职业心理品质”等伦理学概念有本质差异。
一、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
1.角色人格(role personality):具有某种社会特定地位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角色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护士角色人格(role personality of nurse):“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够形成相似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定义中的“适应性”,是区别于“角色人格”的关键词,隐含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要求。
二、护士角色人格概念的主要特征 1.有别于道德概念; 2.具有职业特异性;
3.需以职业经历为前提; 4.与个体人格相辅相成。
三、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历史演变
护士角色人格以其特定职业角色形象呈现,随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演变,曾经历以下阶段。
(一)护士角色人格的历史形象
创立之初至其后的10多个世纪中,护士主要经历了3种典型形象:①母亲形象;②宗教形象;③仆人形象。
(二)护士角色人格的现代形象
1.南丁格尔塑造的早期形象 ①品格高尚的人;②满足患者需求的人;③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④属于专门学科的人才;⑤人类健康的使者。
2.继承南丁格尔的扩展形象 指在继承南丁格尔式形象的基础上,又扩展出专业的“技艺形象”和医生的“助手形象”。
3.近50年的现代形象 最为鲜明的包括:①适应发展的专家型人才;②结构合理的知识型人才;③开拓创新的研究型人才;④社会保健的管理型人才。
(三)护士角色人格的未来形象
护士角色人格的未来形象,主要包括以下表现形式:①专家、学者型人才;②科普教育工作者;③应用型心理学家;④健康环境的设计师;⑤人际关系的艺术家;⑥高层次的技术能手;⑦默契合作的医疗伙伴;⑧崇尚奉献的优秀女性。
四、护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
(一)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概念
1.定义 护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特指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随时可能影响职业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要素特质是护士角色人格的基石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根据特质对整个人格的影响和意义不同,将其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的层次:①首要特质;②主要特质;③次要特质。护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可视为影响护士个体职业角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亦可称为护士角色人格的基石。
3.要素特质具有相对的职业特异性 包括两层含义:①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职业化特征;②要素特质与一般特质相辅相成。
(二)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
1.忠于职守并富于爱心 前者指护士无论置身何时何地,都必须忠实执行、自觉遵守职业守则;后者指护士为维护患者利益,有时甚至要为患者奉献“出入不平衡”的情感,为“救死扶伤”忍辱负重。
护士的情感,不应是一种直觉的情绪反应,不应是个人的某种狭隘情感,而应是一种
合乎理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情感活动。
2.高度负责与同情 职业要求护士凭籍该特质,及时、准确地就患者的“报警信号”做出最迅速反应;不容许对患者的痛苦呻吟因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造成危及健康等严重后果。
3.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 特殊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环境氛围等,易使护士产生情绪问题;又要求护士保持良好情绪状态。护士若存在情绪调控等明显的特质缺陷,极易导致其职业角色的不适应行为。
4.较出色的人际能力 护士始终处于护患关系的中心,是连接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尤其与身心失衡、人际能力减弱的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主导性。
5.较健全的社会适应性 职业属性要求护士良好适应纷繁或孤寂的环境和从未体验的各种角色。青年个体一旦成为护士,就需学会体恤各类患者的病痛。
6.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多血质、粘液质及各类混合型、一般型气质,稳定外向或内向的性格类型等,与护士角色人格特质较吻合。
第二节 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及其模式
学习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和匹配模式,有助于较深入了解护士角色人格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个体较顺利适应护士职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
以下主要从个体与职业的匹配性角度,提出护士角色人格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
此匹配理论,主要指个体的稳定性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要素特质之间匹配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护士个体的职业角色化发展进程。
(二)教育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匹配理论
此匹配理论,是保障个体发展职业角色人格的重要前提。
护士人才的培养目标,若能紧密地结合受教育者的层次特点,为各个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针对性的职业角色人格标准,既可减少护生职业角色人格发展的盲目性,也有助于提高护士角色人格的整体水平。
(三)成就动机与择业动机的匹配理论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职业角色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若能谋求个体的成就动机与择业动机的相对匹配,其职业角色人格便可达较理想境界。
成就动机,“是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善状态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人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与个体的抱负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择业动机,是个体成就动机的最重要组成和满足个体成就需要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个体的择业动机若与其成就动机相吻合或趋近,“发动机”即可发挥最佳功率。
构建护士的成就动机与择业动机匹配性理论,具有以下指导意义。①对大多数护士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宜要求过高;②积极引导少数高成就动机的护士;③充分调动不同层次成就动机个体的最大潜力。
(四)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匹配理论
“社会智能”指个体的社交或处世能力,如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感染能力等。“职业智能”则特指个体对某职业环境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
若将个体的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内涵相系,则可衍生为职业适应的个体差异,护士职业要求个体的社会智能至少高于社会人群的平均水平。
社会智能具有可塑性,其发展水平与个体的生活经历、社会实践等成正比,可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使之不断强化。该匹配理论,指导意义如下:①避免社会智能低下者入围护士职业;②对社会智能偏低者实施强化性职业行为训练;③依据个体的社会智能差异,科学实施“人-岗匹配”,有利于个体扬长避短。
二、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
依据护士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程度,主要为以下4种模式。但属于哪种模式仅反映护士个体适应职业角色的程度差异,无优劣之分。
(一)重合匹配模式
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重合,是最协调的匹配模式。
符合该模式的个体,大多可通过职业行为最充分发挥其特长,获得满足体验。但该模式并非最理想匹配模式,符合此模式者往往角色适应范围较窄。相关研究报告:此类个体约占护士群体的5%。
(二)基本匹配模式
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接近,是较协调的匹配模式。
符合此模式者大多具较强可塑性、灵活性,对角色的适应范围较大,经努力均可实现其与护士角色人格的较完美匹配,骨干人才主要出自其中。该模式是较理想模式,符合该模式者约占护士群体的80%。
(三)少许匹配模式
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略有相似,是难协调的匹配模式。
符合该模式的个体,有适应职业角色的主观愿望并付诸努力,却常出现难与职业角色协调的不适应行为,以至难以胜任护士职业。
符合该模式者最终能否胜任护士角色,取决其个体的可塑性、灵活性等,此类个体约占护士群体的5%~10%。
(四)完全不匹配模式
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相斥,是不协调的匹配模式。
符合该模式的个体,有的潜质很好,可成为其他领域的出色人才,却难成合格护士。
此类“完全不匹配模式”的典型个案并非偶然,约占护士总数的5%。
第三节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教育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即“护士角色人格”的通俗表述,本节以人们更熟悉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加以阐述。
一、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在护理护理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对提高不同层次的护士成才率、优良率,保证护理队伍质量建设,促进人类健康事业,提高人类生命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士职业的核心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护士应该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 2.护士应该具有以良好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 3.护士应该具有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 4.护士的人格类型与行为特点
(1)护士的个体人格应该与护士的角色人格相匹配(2)护士的行为特点应与护士的职业要求相一致
二、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
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密切关注实践效果,在教育的途径、模式等方面不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不断跨越新高度。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途径,可从以下5方面着手:
(一)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在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具导向性、决定性作用。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需首先确立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优势效用,特称其为“优势教育”,可从以下4方面入手:
1.形成专业共识; 2.丰富教育形式;
3.注重3个结合:①教书与育人结合;②基础与临床结合:;③理论与实践结合; 4.共创良好氛围。
(二)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应紧扣支配护士职业行为的要素特质。“特色教育”遵循因人而异的“补缺原则”,酌情为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存在明显缺陷者实施针对性职业行为培训,促其形成及稳固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
(三)培养目标的分层教育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还须遵循护士的年龄特点规律、职业培养目标,采取分层
教育的方式。
1.合理运用正面宣教与目标激励; 2.重视客观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3.注重因势利导,强调行之有效。
(四)可操作性系统训练的模拟教育
积极的职业角色行为可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产生良好反馈作用,提示可操作性系统训练的模拟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此类可操作性强的职业行为培训主要可用于以下几方面:
1.职业仪容的强化训练; 2.言谈举止的规范训练; 3.情绪调控的技巧训练; 4.模拟情境的适应性训练。
以上训练内容、方式、途径等选择,均需以个体的职业特质缺陷或角色行为反馈为依据,培训前若能与受训者取得共识,所实施训练则可获佳效。
(五)现实形象与理想目标的符合教育
护士角色的现实形象与理想目标的距离,也是易致护生职业价值困惑的重要原因。“符合教育”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理想目标教育需兼顾现实形象; 2.现实形象施教需趋向理想目标。
第四节 护士的身心健康维护
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人类健康事业具重要影响,是职业心理素质的基础。
一、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现状
有研究表明,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的潜在危害普遍存在。美国学者Maslach提出“心身耗竭综合症(burn out syndrome BS)的概念,认为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日本学者稻冈氏利用Pines氏等首创的“耗竭度测量法”,调查表明处于耗竭状态的护士高达25.9%;其关于BS的比较研究显示,护士的精神健康状况处于明显劣势;职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BS的主要因素。
我国相关研究显示,高强度的职业性应激易导致部分护士的身心失衡或健康失调;部分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偏差,与其身心健康状况欠佳有关。
二、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与身心健康
潜心研究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对策,除考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还应着眼护士个体的平
凡性。
(一)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
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必须着眼于与其密切相关的护士的职业心理需求。1.认同个体差异; 2.优先职业需求。
(二)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一旦丧失身心健康,又何谈助人恢复或保持身心健康? 1.确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2.营造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1)职业化模拟训练的氛围;(2)消除身心紧张的氛围;(3)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4)开展健身、健美的氛围。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6.个体的成就动机与其成正比的内容包括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和 A.工作能力 B.价值观念 C.社会期望 D.他人嘉许 E.气质类型
7.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重合的匹配模式是 A.最少见的 B.最理想的 C.最协调的 D.最常见的 E.最灵活的
8.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称为
A.道德教育 B.主旨教育 C.特色教育 D.优势教育 E.符合教育
9.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特色教育需遵循
A.高效原则 B.强化原则 C.随机原则 D.同步原则 E.补缺原则
10.可操作性系统模拟训练不适用于
A.言谈举止 B.人格特质 C.职业仪容 D.情绪调控 E.情境模拟
11.“形成专业共识”的举措属于
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特色教育” D.“分层教育” E.“符合教育”
12.以下人群中精神健康状态最好的是
A.精神科医生 B.护士 C.儿科医生 D.外科医生 E.妇产科医生
13.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其
A.个体特质 B.职业心态 C.嘈杂环境 D.工作压力 E.成就动机
14.考虑护生的知识面、成就动机等差异的教育是
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分层教育” D.“特色教育” E.“符合教育”
15.“护士的合乎理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情感活动”体现其 A.情绪调控能力 B.同情心 C.职业道德 D.忠于职守 E.爱心
16.“一位年轻的心肌炎女患者,即将病愈出院的一次服药中,骤听护士惊呼其所属床号的药发错了,随即倒地抽搐,继而发生室颤,终因救治无效而死亡。”事后分析认为该事件可能涉及的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是
A.忠于职守 B.高度负责 C.气质类型 D.情绪调控能力 E.人际能力
17.某本科护生的写作、演讲等才能出类拔萃;但其在临床实习中遭遇极大困扰,昔日“佼佼者”却成“无能之辈”。该个体的问题最可能出于其
A.职业心态 B.职业品质 C.职业匹配 D.职业评价 E.职业情感
18.某护士一遇突发事件即极度紧张、手忙脚乱,该特质缺陷所致职业行为,可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压力,针对其实施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途径首选
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分层教育” D.“特色教育” E.“符合教育”
19.某才华出众、流落异国他乡的艺术家,因民族文化等显著差异而无法扬其长,为生存不得不放弃其一生钟爱,以打零工、干杂活解决温饱„„心理学家认为他的成就动机与择业动机间的最可能状态是
A.相符 B.趋近C.强烈冲突 D.略有冲突 E.不一定冲突
20.某护士数十年如一日,连年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多次被评“优秀护士”,担任护士长后却陷入窘境,最终因无法胜任而卸任。这位护士无法胜任护士长的最可能原因是:她属于
A.基本匹配模式 B.少许匹配模式 C.重合匹配模式 D.完全不匹配模式
E.成就动机水平偏低
21.是与科学家的职业角色相匹配的要素特质
A.聪颖睿智 B.擅长演技 C.求真务实 D.刻苦钻研 E.探索创新
22.属于南丁格尔塑造的早期形象
A.高层次技术能手 B.社会保健的管理型人才 C.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 D.开拓创新的研究型人才 E.助手形象
23.被学者视为护士胜任职业角色的最主要因素
A.气质与性格类型 B.社会适应性 C.人际能力 D.情绪调控能力 E.忠于职守
24.被心理学家视为“解除心理压力的最常用、最有效办法” A.较剧烈身体运动 B.听音乐 C.棋牌类游艺 D.健身操 E.阅读
二、名词解释 25.role personality 26.role personality of nurse 27.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 28.护士的情感 29.重合匹配模式 30.基本匹配模式 31.少许匹配模式 32.完全不匹配模式 33.burn out syndrom
三、简答题
34.角色人格与护士角色人格的关系? 35.护士角色人格与其个体人格的关系? 36.护士角色人格的历史形象? 37.南丁格尔塑造的护士形象? 38.护士角色人格的未来形象? 39.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
40.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 41.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
四、论述题
42.举例说明“护士角色人格”与“护士职业心理品质”两个概念的内涵。43.举例说明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匹配理论,对护士角色人格形成、发展的指导意义。
44.“特色教育”与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关系?
【自我评价】
1.E 2.B 3.C 4.A 5.D 6.A 7.C 8.D 9.E 10.B 11.A 12.C 13.B 14.C 15.E 16.D 17.C 18.D 19.C 20.C 21.E 22.C 23.C 24.A 25.角色人格,指具有某种社会特定地位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6.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7.特指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随时可能影响职业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8.不应是一种直觉的情绪反应,不应是个人的某种狭隘情感,而应是一种合乎理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情感活动。
29.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重合,是最协调的匹配模式。30.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接近,是较协调的匹配模式。31.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略有相似,是难协调的匹配模式。32.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相斥,是不协调的匹配模式。
33.心身耗竭综合症,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34.角色人格指具有某种社会特定地位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护士角色人格,则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够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护士角色人格”是“角色人格”概念的外延,“共同具备、形成相似的角色行为”为两个概念共有,但“护士角色人格”概念中的“适应性”,是区别于“角色人格”的关键词,“适应性”隐含护士的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要求,也是其概念的特定内涵。
35.护士的角色人格与其个体人格相辅相成,一方面,个体人格是职业角色人格的基础,若某个体自身存在护士角色人格“核心成分”的严重缺陷,很难成为称职护士;另一方面,职业角色人格是个体人格的拓展和完善,职业经历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可不断优化
护士自身的某些人格特质,使之终身受益。
36.护士主要经历了3种典型形象。①母亲形象,战争、瘟疫等致大批受伤、病折磨的人迫切需要关怀、照顾等历史背景,促使护士以“温柔、慈祥”等角色人格特征塑造了慈母般角色形象。②宗教形象,中世纪的欧洲受宗教影响,视照顾患者伤残、拯救人的灵魂为同等重要,众多修女、基督徒从事医护工作,护士被赋予宗教形象。③仆人形象,16~19世纪的宗教势力视“病魔”为“对罪恶的惩罚”,视照料、救护病人为“非仁慈、卑贱的”,护士角色形象亦被视为“奴仆”。
37.主要有5个特征:①品格高尚,南丁格尔针对护士角色指出:“职业女性不具备正直、诚实、庄重就将一事无成。”②满足患者需求,南丁格尔强调“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地惊醒病人,这是护理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③具备心理学知识,南丁格尔认为护士必须十分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应区分护理病人与护理疾病,着眼于整体的病人。④专门学科的人才,南丁格尔认为“护理学是内、外科和公共卫生学的有技术的奴仆,但决不是内、外科医生和卫生官员的有技术的奴仆。”⑤人类健康的使者,南丁格尔主张“护士的服务对象,要更多地面向整个人类社会,通过社区组织预防医学工作,展开公共卫生护理。”
3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策略目标,促使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以更理想的模式展现,主要体现形式有8:①专家、学者型人才;②科普教育工作者;③应用型心理学家;④健康环境设计师;⑤人际关系艺术家;⑥高层次技术能手;⑦默契合作的医疗伙伴;⑧崇尚奉献的优秀人才。
39.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有6: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负责与同情;③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能力;⑤较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40.基本理论框架主要有4:①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理论;②教育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匹配理论;③成就动机与择业动机的匹配理论;④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匹配理论。
41.依据护士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程度不同,主要可分为4种。①重合匹配模式,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重合,是最协调的匹配模式。②基本匹配模式,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接近,是较协调的匹配模式。③少许匹配模式,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略有相似,是难协调的匹配模式。④完全不匹配模式,指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彼此相斥,是不协调的匹配模式。
42.护士角色人格是护理心理学的特定概念,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异性,须与个体人格相匹配;“护士职业心理品质”常涉及“无私奉献、崇高、坦诚、人道”等道德术语,属于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并无职业特异性,两个概念具有本质区别。
护士角色人格只涵盖护士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总和,并不囊括道德品质的判断标准。若某人的个体人格与其职业角色人格不匹配,其道德水准再高也难以胜任职业角色。如某人虽具有较高社会道德水准,却他若不具备良好职业特质,则不一定堪称其岗位的称职者。(此
处要求答题者任举1切题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事实上,任何职业群体成员,因社会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其道德水准必然参差不齐,既有英模人物、积极分子,也有一般群众,且不乏少数落伍个体。尽管“无私奉献”等道德评价,是各行业先进个体共同追求的较高职业境界,但若忽略职业人群道德品质差异的前提,一概以英模境界衡量、要求一般个体显然做不到,而且不符合因人而异的评价原则。
43.“社会智能”指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感染能力等表现在社交或处世方面的能力。“职业智能”则指“社会智能”概念基础上衍生、特指个体对某职业环境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也称“职业性社会智能”。
不同职业,对个体社会智能的要求亦不同,如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的职业个体的社会智能标准,应显著高于以物质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把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内涵相联系,则衍生为个体对职业适应与否的差异,且对个体的职业角色人格发展具重要影响。
护士职业需要从业个体终日围绕特殊对象——健康丧失或心态失衡的患者而展开工作,频繁地周旋于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对个体的社会智能要求较高。护士的职业智能,即隐含对个体社会智能的较高标准,职业要求护士个体的社会智能至少高于社会人群的平均水平。
社会智能与职业智能的匹配理论,对护士职业角色人格发展的指导意义有3点:①避免社会智能低下的个体入围护士职业;②对社会智能偏低的护士个体实施强化性职业行为训练,促其职业角色人格的发展;③依据护士个体的社会智能差异,科学实施“人-岗匹配”,既有利于护士个体扬长避短,又可减少其因职业智能的差距而产生角色不适应行为。
44.“特色教育”,特指紧紧围绕支配护士职业行为模式的要素特质而展开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存在明显缺陷的护士个体实施的职业行为培训,促使其能较顺利地形成、稳固护士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特色教育”遵循因人而异的“补缺原则”,受训者在教育者指导下拟定系统化训练计划,如通过培训熟练掌握相应技巧,使其在情绪自我调控或人际沟通或适应环境等要素特质得以显著提升。
(刘晓虹)
第四章 健康、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学习目标】
目的:掌握健康、心理健康、挫折、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应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用心身统一的整体观认识护理中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掌握:
1.健康、心理健康、挫折、防御机制、应激、应对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
4.应激的心理模型及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在其中的作用。5.应激的处理方法。熟悉:
1.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挫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3.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4.应激的生理模型。5.应对的特质及过程观点。了解:
1.心理挫折的常见行为表现。2.防御机制的特征及分类。3.应激源分类。4.应对方式分类及测量。5.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内容概要】
人类的健康状况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而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心理社会因素同健康的联系中,应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概述
1.健康的基本观点
(1)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complete well-being)”。
(2)1989年WHO所下最新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 43 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精力和愉快情绪。
(2)心理健康的标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一般有如下标准:①有正常的智力水平。②有健康的情绪特征。③有健全的意志。④有完善的人格。⑤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认知、情绪状态、人格特质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过程。(2)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本身的动荡和变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影响人的健康。
(3)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
1.挫折
(1)挫折概念:挫折指在有目的的行为情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搁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挫折原因:①客观外界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②主观内在因素:心理条件和生理条件。
(3)挫折的影响因素:抱负水平、挫折容忍力。
(4)挫折的常见行为表现:包括攻击、退行、固着、冷漠。2.防御机制
(1)防御机制概念: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采取的手段。
(2)防御机制特征:①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②防御机制通常不是人们自己故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③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来支持自尊,并保护及防护自己免于伤害。
(3)防御机制分类:①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②防御机制通常不是人们自己故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③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来支持自尊,并保护及防护自己免于伤害。④防御机制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4)主要心理防御机制:压抑(repression)、否认(denial)、投射(Projection)、反向(reaction)、转移(displacement)、抵消(counterac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升华(sublimation)、倒退(regression)、幻想(fantasy)、幽默(humor)、代偿(compensation)。
第三节 应激与应对
1.应激概述
(1)应激概念: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44(2)应激源概念及分类
1)概念:应激源(stressor)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2)分类: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为内部应激源和外部应激源。根据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为控制性应激源和不可控制性应激源。
(3)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损害人的健康的主要刺激物。
2.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首先,应激源作用机体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是最早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之一。其次,应激的生理反应发生的机制可用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症”(GAS)理论解释,其发生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机制实现。最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源刺激之下,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
(2)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的心理反应分为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3种。应激引起的认知反应可分为积极、消极两种。适当的应激水平可引起积极的认知反应,但如果应激水平较高或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就会引起消极的认知反应。认知引起的情绪反应也有积极、消极之分。适度的应激水平会使人保持适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有助于完成任务。但当应激水平过高时,身体和心理的紧张则迅速增加,人变得非常焦虑和恐惧。高强度应激所致行为反应包括:语言问题增加,工作热情降低,对原来兴趣浓厚之事感到索然无味,吸烟、饮酒以及滥用毒品、药物现象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别人委托的事情;往往忽视一些新信息,难以注意细节问题;工作出现失误时将责任转嫁于他人;解决多数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出现稀奇古怪的行为,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3.应激的理论模式
(1)应激的生理模型: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分为警觉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3阶段。
(2)应激心理模型
1)CPT模型:三个重要观点:①认知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经验以及所体验到的事件意义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即应激是否发生,怎样发生,都依赖于个体对自身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评价。认知评价包括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和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初级评价指个体对情境的性质做出判断,可能是挑战、威胁、损害(丧失)或利益。次级评价指个体对自身应对资源(Coping resource)、应对能力进行评价。若个体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困境,其应激强度就会很低或根本不存在应激体验;②现象学的观点。强调与应激有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以及人物的具体性;③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应激通过个体与环境之存在的特定关系而产生,只有个体认为自身无力对
付环境需求时才会产生应激体验。
2)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在此模型中,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心理反应、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反应等都是应激相关变量,它们可分别从应激源(刺激物)、应激中介变量、应激反应3方面来认识。
4.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处理方法
(1)应激的应对方式:个体为管理超出自身资源的需求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称为应对。应对的特质性观点认为应对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对的情境性观点认为个人应对方式的组成成分中有一些基本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的使用具有稳定性质,从而构成个体所偏爱的应对风格。综合性的观点认为应对既具特质性也具过程性。Lazarus和Folkman把应对分为问题为中心的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绪为中心的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两种。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应对方式的测量主要有3种方法,分别是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法、行为观测法和自我报告法。
(2)应激的处理方法
1)资源:指用以处理应激的基本材料,包括个体、社会和物质的。
2)策略:①问题处理策略:包括解决问题、社会技能、寻求信息、应激监督。②情绪处理策略;包括紧张消除、认知重组、积极转移、自我暴露或宣泄、逃避和退缩。
5.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1)灾难定义:一种严重的生态学和心理社会学破坏”,它是极其复杂、具有多个纬度的现象,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物质、心理学、社会学、情绪和政治方面的含义,它极大地超出受累人群的应对能力。
(2)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原则:正常化原则、协同化原则、个性化原则。(3)突发灾难事件心理干预的一般方法:认知干预、社会支持、药物干预。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具有争强好胜、追求成就、攻击性强、缺乏耐心、醉心于工作等行为特征的性格类型称为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E.E型性格
2.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 A.50% B.60% C.70% D.80%
E.90% 3.成年个体遇到极伤心的事,会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这种挫折后的反应是 A.直接攻击 B.退行 C.固着 D.间接攻击 E.冷漠
4.否认、曲解和外射属于
A.自恋型心理防御机制 B.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C.神经症型心理防御机制 D.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E.变态型心理防御机制
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A.投射 B.转移
C.合理化 D.抵消 E.压抑
6.“既想升学,又想工作”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理想现实冲突 E.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
7.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8.同样的应激源对不同的个体会产生
A.相同的反应 B.不同的反应
C.类同的反应 D.积极的反应 E.消极的反应
9.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躯体健康 B.正常的智力水平C.健康的情绪特征 D.健全的意志 E.完善的人格
10.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不包括
A.政治动荡 B.经济变革
C.生活事件 D.社会支持 E.风俗习惯
11.“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2.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A.认知能力 B.情绪状态 C.人格特征 D.行为方式 E.生活事件
13.与癌症的发生最为密切的性格类型为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E.E型性格
14.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首先提出应激概念的时间是 A.1932年 B.1963年 C.1936年 D.1948年 E.1956年
15.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类应激源为
A.躯体性应激源 B.心理性应激源
C.不可控制性应激源 D.文化性应激源 E.社会性应激源
16.由重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心身反应是
A.应激反应 B.打击反应 C.困扰反应 D.激活反应 E.挫折反应
17.因工作负荷大,环境温度高,噪声较大,人际关系复杂,给心身健康带来压力的应激是
A.日常生活应激源 B.职业性应激源 C.环境应激源 D.内源性应激源 E.沟通性应激源
18.一位中年妇女与丈夫吵架,因矛盾无法化解,一赌气回了娘家,该种挫折后反应属于
A.冷漠 B.直接攻击 C.退行 D.固着 E.间接攻击
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符A型行为特征,A.有时间紧迫感 B.待人随和 C.有竞争性 D.为成就努力奋斗 E.醉心于工作
20.以现代医学观,冠心病属于哪一类疾病
A.单纯躯体疾病 B.神经症 C.流行疾病 D.心身疾病 E.人格障碍
21.护士帮助病人有效应对方法属于
A.增强防御机制 B.减轻紧张 C.耐心劝导 D.重新评价情景 E.思想政治工作
22.护士所用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病人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A.增强病人对威胁情景的控制能力 B.接受心理方面的暗示 C.提高思想觉悟 D.得到护士的热情劝告 E.增加病人配合治疗的责任感
23.可引起机体相应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的选项是
A.心理社会因素作用过强 B.个体对疾病的认识 C.心理社会因素作用持续过短 D.精神疾病对心理影响过程 E.医治疾病对个体的躯体损害 24.身—心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包括
A.天灾人祸 B.亲人去世 C.子女生病 D.语言环境改变 E.以上均是
25.应激情绪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A.注意容易分散 B.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 C.焦虑和恐惧 D.逃避 E.辨别能力下降
2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二、名词解释 27.健康
28.心理健康 29.生活事件 30.挫折 31.防御机制 32.应激 33.应激源 34.应激反应 35.应对
三、简答题
36.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7.防御机制有哪些特征? 38.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39.一般适应综合症。40.简述CPT模型的主要观点。41.应激的处理方法
42.突发灾难事件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方法
【自我评价】
1.A 2.C 3.B 4.A 5.A 6.A 7.B 8.B 9.A 10.E 11.A 12.E 13.C 14.C 15.E 16.A 17.B 18.C 19.B 20.D 21.D 22.A 23.A 24.B 25.C 26.D 2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complete well-being)”。或1989年WHO所下最新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8.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精力和愉快情绪。
29.个人生活中可对个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的事件、情境、变故称为生活事件。30.挫折指在有目的的行为情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搁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31.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采取的手段。
32.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33.应激源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34.应激反应指个体由于应激源存在而导致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等变化。
第二篇:复习指导
团体社会工作期末复习指导
一、单选题
1、(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青年会。
A、艾伯特
B、乔伊尔
C、乔治·威廉
D、福特·艾伦
2、(A)发表了关于社会团体工作的三大模式的论文,为推动团体工作实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A、帕贝尔和罗斯曼
B、佛伦奇和海斯
C、罗伯特·文特尔和施瓦茨
D、特罗普和布什
3、下列不属于二人组合次团体互动形式的是(D)。
A、平等—互惠互动型
B、依赖—支配型
C、攻击—被攻击型
D、分离—倾向互动型
4、成员在团体中的基本角色不包括(A)。
A、引导者
B、受助者
C、协助者
D、自决者
5、团体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团体成员、工作者、团体和(B)。A、团体规范
B、团体环境
C、团体冲突
D、团体目标
6、(C)的动力来源于团体本身,社会工作者在团体形成以后一般处于边缘位置。
A、自助团体
B、社会行动团体
C、支持性团体
D、治疗性团体
7、与其他团体社会工作类型相比较,(A)是一种预防取向的团体工作。A、成长性团体
B、支持性团体
C、自助团体
D、社会行动团体
8、深化焦点主要运用在团体的(B)。
A、初始期
B、中期
C、结束期
D、评估期
9、工作者:我是张东,在××公司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今天在这里作为这个团体的工作者。在开始之前,我想谈谈这个团体的一些基本规则。我想请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实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工作以及为什么决定参加这个团体。这段话说明工作者设置的是(C)。
A、严肃的基调
B、支持性的基调
C、正式的基调
D、针对任务的基调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当某个成员发言时,工作者不是总看着他,而是眼睛在环视团体 B、工作者应该用眼睛对经常发言或总是第一个发言的成员进行控制
C、通过扫视整个团体并且和特定的成员进行目光接触,工作者可以用眼睛发出发言的邀请
D、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是必要的,工作者要长时间关注发言者。
11、团体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旨在(A)。
A、满足个人的需要
B、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
C、建立个人的归属感
D、提升个人的能力
12、(B)出版了第一本团体社会工作的教科书《在有组织团体中的社会过程》。
A、凯泽
B、科伊尔
C、威尔逊
D、纽斯威特
13、团体依其构成因素可分为自然团体和(B)。
A、职业团体
B、外力团体
C、非职业团体
D、内力团体
14、选择和创造团体环境的三大原则包括“尊严”、“个别化”和(B)。A、自由
B、亲密感
C、归属感
D、隐私
15、成员特质中影响团体的关键因素是(C)。A、年龄
B、性别
C、人格
D、气质
16、成长性团体可以分为自我认知的团体和(B)。
A、知识学习团体
B、技能达成团体
C、目标实现团体
D、任务完成团体
17、下列有关社会行动团体表述有误的是(C)。A、社会行动团体强调个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B、社会行动团体工作中工作者是一个影响者 C、社会行动团体以成员为中心,重视个人感受 D、社会行动团体的主要技巧之一是赋权
18、“普遍性”是(C)中最重要的因素。
A、支持性团体
B、成长性团体
C、自助团体
D、治疗性团体
19、(B)是过度阶段的重要特征。
A、焦虑与防卫
B、冲突与矛盾
C、争夺权力与控制权
D、反抗与阻止 20、(D)就像人生命历程的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情感而缺乏理智的时期。A、团体规范形成期
B、团体早期
C、团体中期
D、团体冲突期
21、(B)认为,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人格发展的方法,在这种目的之下,团体本身被当成一种主要的工具。
A、威尔逊
B、沙利文
C、纽泰斯特
D、科伊尔
22、团体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旨在(A)。
A、满足个人的需要
B、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
C、建立个人的归属感
D、提升个人的能力
23、下列关于开展团体评价说法错误的是(B)。
A、可以增加团体经验的深度
B、由工作者进行评估
C、可以确立团体发展的阶段
D、由工作者、团体和机构进行评估
24、(B)是世界上第一个号召知识青年自愿为地方进行服务的机构。A、赫尔馆
B、唐恩比馆
C、基督教青年会
D、儿童假期乐团
25、人类学家将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行为发展理论;另一类是(C)。
A、个人心理发展理论
B、团体心理发展理论
C、团体生活发展理论
D、个体生活发展理论
26、关于工作者在团体发展中的地位表述有误的是(B)。
A、在团体的初始期,团体刚刚形成,工作者需要澄清团体目标,营造团体气氛 B、进入团体的转换期,团体的动力逐步形成,工作者处于团体的中心位置 C、到团体工作期,工作者只是资源的提供者,他的位置已经退到边缘 D、进入结束期,工作者又会回到中心位置 27、20世纪70~90年代是(D)团体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时期。A、支持性
B、治疗性
C、社会行动
D、成长性
28、示例:现在请每位成员写下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你现在的生活状态,然后回到团体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在上述示例中,社会工作者所运用的建立焦点的方法是(B)。
A、通过评论建立焦点
B、利用活动或习作建立焦点
C、用轮流法建立焦点
D、通过评估建立焦点
29、(C)是团体的主体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目标在这一阶段实现。A、团体初期
B、团体早期
C、团体中期
D、团体冲突期 30、(D)是团体工作后续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团体成果的关键。A、转介
B、评估
C、建立自助网络
D、安排探访
31、下列属于新教伦理的理论假设的是(B)。
A、人不必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B、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 C、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
D、应为不成功或越轨的人提供帮助
32、中国团体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条款包括(C)个基本条款。A、5
B、6
C、7
D、8
33、人类在遇到自己同时存在的动机不能同时获得满足时,会产生两类动机,一类是双趋冲突,另一类是(B)。
A、双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重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4、(D)以协助成员发展社会性为主要目的。
A、社会行动团体
B、支持性团体
C、自助团体
D、成长性团体
二、多选题
1、团体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包括(ABDE)。
A、各种需要的满足
B、健康人格的获得
C、思想素质的提高
D、得到相互接纳
E、民主行为和合作行为习惯的获得
2、西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的基础是(ABE)。
A、新教伦理
B、人道主义
C、民主主义
D、人本主义
E、社会福利思想
3、团体中个别成员被团体拒绝的主要原因有(ABCDE)。
A、个人内在品质问题
B、与团体所需要的气氛不一致
C、违反团体的规范
D、不能与团体的进程同步
E、替罪羊
4、选择和创造团体环境的三大原则包括(BDE)。A、自由
B、尊严
C、平等
D、亲密感
E、个别化
5、当工作者介入团体成员的换进以改变成员的行为时,扮演的角色包括(ABDE)。
A、倡导者
B、调解者
C、决策者
D、中间人
E、协调者
6、下列属于墨子思想的是(ACD)。
A、兼相爱,交互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分等级、亲疏
D、不分贫富、贵贱
E、民为贵,君为轻
7、团体工作的价值观包括(ACDE)。
A、互助互惠原则
B、平等原则
C、加强个人进取的原则
D、自由参与的原则
E、高度的个别化的原则
8、关于团体中的个人特质应考虑(ABCDE)。
A、人际关系
B、社会敏感度
C、优越感
D、可依赖性
E、情感稳定程度
9、团体中的治疗性因素包括(ABCDE)。
A、植入希望
B、咨询和建议的告知
C、利他主义
D、自我表露
E、接纳
10、团体规范形成期的特点包括(ABCE)。
A、团体规范的产生
B、团体结构的形成C、团体角色分化
D、团体任务确定
E、团体公认的目标
11、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包括(ABCD)
A、提升团体成员的能力
B、激发团体成员的潜能
C、建立团体成员的社 会归属感
D、培养团体成员的良好行为
E、提高团体成员的思想素质
12、团体决策的因素往往来自于(ACD)。
A、机构的政策
B、机构的价值
C、工作者的干预
D、团体本身
E、团体中的个别成员
13、下列属于二人组合团体互动形式的是(ABDE)。
A、平等—互惠互动型
B、追求—被追求互动
C、分离—倾向互动型
D、依赖—支配型
E、攻击—被攻击型
14、下列属于自助团体的特点的是(ABCD)。
A、非竞争性、合作取向的 B、反精英,反官僚主义
C、持助人自助的态度
D、共同领导
E、了解帮助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
15、引导互动的方式有(ACE)。
A、联结
B、摘要
C、阻止
D、融合 E、设限
16、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协会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包括(ABCDE)。A、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B、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C、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中的伦理责任
D、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E、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17、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包括(ABCDE)。
A、尊重、保密
B、学科间的合作
C、同事涉入争议
D、咨询
E、转介
18、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伦理守则主要包括(ABCDE)。
A、有关服务对象
B、有关同工
C、有关机构
D、有关专业
E、有关社会
19、团体中个别成员被团体拒绝的主要原因有(ABCDE)。
A、个人内在品质问题
B、与团体所需要的气氛不一致
C、违反团体的规范
D、不能与团体的进程同步
E、替罪羊
20、下列属于团体后期的主要特点的是(ABE)。
A、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B、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C、团体权力机构趋于稳定
D、团体的概念更加深入
E、成员之间的联结呈现松散状态
三、判断题
1、香港的团体社会工作起源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
2、团体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相关权威机构制定的一套指导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活动的道德指引,也可称为行规。(√)
3、团体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工作者与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
4、现代领导理论认为,团体的领导者可以因团体目的与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团体的领导者也会因团体的发展而改变。(√)
5、支持性团体是由各种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
6、自助团体中有固定、专业的领导者,成员以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
7、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就在于通过团体改善人的生活环境。(√)
8、规范不是工作者制定的,成员才是规范的判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
9、在选择目标行为时,首先必须保证这个行为时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
10、团体中期的目标是顺利处理过渡阶段的问题,引导团体进入成熟阶段,实施团体计划,并完成团体目标。(√)
11、孟子给自己确定了三条标准:仁爱、理解、互利。(×)
12、罗伯特·文特尔等人在密西根大学建立了团体资料模式,提倡运用团体工作来改善个人的行为偏差及恢复个人丧失的功能。(√)
1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功能是协调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个人的行为产生合力的适应。(×)
14、团体成员间的冲突具有破坏性,使团体达到目标的效率低下,对团体发展毫无价值。(×)
15、治疗性团体是典型的个人取向的团体。(√)
16、尊重是团体成员感觉到自己被团体和其他成员承认和接受,能够发展自己的个别性并归属于团体的一种经验。(×)
17、在团体中,资讯和建议的告知只能单纯地来自工作者。(×)
18、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成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19、对于团体中派系及次团体的出现,工作者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和控制。(×)
20、面对冲突的方式可以使直接干预,也可以采取旁观的态度。(√)
21、团体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逻辑主线来自西方基督教的思想及民主文化。(√)
22、威尔逊发表了《迈向专业化》的演讲,标着着团体社会工作开始正式成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
23、人道主义有伦理上的人道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组成。(×)
24、如果群体对个体的约束力越大,成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越高,使他们产生对团体的倾心。(×)
25、与其他团体社会工作类型相比较,支持性团体是一种预防取向的团体工作。(×)
26、自助团体是一群有相同问题和困难的人的自愿性结合,成员间通过彼此经验的分享、互相的鼓励支持来解决共同的问题。(√)
27、“普遍性”是成长性团体中最重要的因素。(×)
28、深化焦点一般不适用于团体的初始期和结束期,主要运用在团体的中期。(√)
29、“心理及情感式”冲突,它的重心是环绕团体目标的达成,而表达方面以理性为基础。(×)30、工作者应该让冲突在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化解,许多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生自灭的。(√)
四、简答题
1、简述自助团体的特点。参考答案:(1)非竞争的、合作取向的;(2)反精英,反官僚主义;(3)有困难的人通过内心体验及自身经验获得许多强调内在性的相关知识;(4)保持每时每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的态度,问题不能一下子都得到解决;(5)共同领导,或经 常采用轮流领导方式;(6)持助人自助的态度;(7)了解帮助不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
2、简述团体评估的作用。参考答案:(1)评估可以指导干预方向,使得干预行动一直围绕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顺利进行。(2)评估可以帮助工作者和成员明白在团体过程中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3)评估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对团体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4)评估可以帮助工作者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干预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5)对机构而言,团体评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提高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经验和资料,为机构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简述团体后期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正面的、积极的情绪,由于团体大部分成员的需要再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目标也已经实现,成员彼此间建立了互相接纳和愉快的合作关系,甚至成为朋友和伙伴,产生正面、积极的情绪体验。(2)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成员之间已建立起密切的、支持性的团体内人际关系,面对即将分离,成员难免有些悲伤和失落,另一方面,团体即将终结,会对成员产生一种压迫感,也会增强他们对团体经历的眷恋,为了使团体能延续下去,他们会采取逃避的态度。(3)成员之间的联结呈现松散状态,团体后期,团体的影响力和团体规范的约束力都逐渐减弱,成员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
4、简述团体决策极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通过团体的分享,使理念、思想一致的成员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这种结合被团体强化;(2)在团体中,具有说服力的成员,通过左右其他成员的观念和想法,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推向极致;(3)团体中的决策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的,所以责任由大家共同承担,因为责任共同承担,分散了个人应负的责任,促使个人冒险,导致极端化行为的产生。
5、简述个人行为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1)人类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他们以后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2)人类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和改变的过程,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遵循“命定论”。(3)人类的行为除了意识状态以外,有时还存在“前意识”、“潜意识”。(4)人类有潜意识的动机,同时也有自我合理发展的能力。这种被称为“自我的功能”的能力,在行为过程中有时很强,有时很弱,会出现失调或不适应。(5)人类可以同时处在两种相对的情境中,人在同时可以对同一个人或同一情况具有两种相对的情绪或反应。(6)人类在解决内在动机、需求、欲望、驱力和解除外在关系的困惑时,常会使用防御机构、投射作用和升华作用等方法。
6、简述成长性团体的特征。参考答案:(1)团体的焦点在于个人成长与改变,它强调个人取向。(2)团体强调成员的自觉和自决,团体的理论假设是人们对自己负责,可以理性地处理含糊和不利的处境,增加相互作用,通过扩大个体的有效能力达到成长的目的。(3)团体强调成员的表达和互动,成长性团体成员的主要动力来自成员的互动和分享,没有特别的组织结构和特定的任务,使团体得以维持并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强化。(4)在团体中,工作者主要担当组织者、催化者、示范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第三篇:优护心得
优护心得体会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我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把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我的天职和本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用一种报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护理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病房中,了解病人的心理,了解病人的需求,改善护患关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更是加强了我对待患者的责任心。只要发现患者在生活上或是护理中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
题,我都会第一时间为患者及时处理,解决到位,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我每天除了按常规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还为重症病人检查基础护理情况,并为他们剪指甲、洗头、洗脚、皮肤护理等。在病人多、护士少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按时巡视病房,全面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生活及病情需求。
当每位患者步入病房的第一时间,我就会热心的将他领进病房开始详细的介绍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自己,还有同病房病友,用餐、打水,洗漱一一道来,极为自然,转瞬间患者的陌生感消失,拉近了护患距离。清晨,病床前我一声轻柔地问候“昨晚睡得好吗?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如此亲人般的关切带给患者们怎样的感动!输液了,我详细地告诉患者每一瓶药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患者心中的茫然消除了。检查前,我把检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项一一告知,患者内心的恐惧不见了。贴心的言行让患者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慨动容之间,心的距离已经不远了。作为护士,最动听的是患者或家属真诚的“谢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一切真正实现。我们感慨——护患之间心的距离有多远?护士真诚地付出是开启患者心门的密码!
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优质服务仅仅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这种表面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强调相互之间良好的护患沟通,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感受,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把你的欢迎之意、尊敬之意、热情之意传递给病人,才能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医护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在优质护理服务上护理人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相信,我们会走的越来越好!
内二科 叶丽
2017年4月3日
第四篇:护蛋心得
“三八”护蛋心得
五年级四班姚妙萱
今天是3月8日,是妇女节,也是妈妈的节日。学校里举行了一次护蛋活动,就是让我们体会妈妈怀胎十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感受一下妈妈的辛苦。
早上,我把昨晚包好的鸡蛋鸡蛋放到了口袋里。上校车的时候,我害怕把鸡蛋挤破,所以就放到了袖子里用手拿着,这下我可放松了许多。可是,.危险重重,当我收作业的时候,不小心让鸡蛋碰到了桌子,我以为蛋破了,当我拿出来时,虚惊一场,原来是我包的纸太厚了,根本没磕到。这让我真的体会到了:如果当时妈妈不小心把我们碰到了,又看不见我们,她们应该会多么地担忧啊!跑步的时候,我担心蛋放在口袋里可能会被同学挤到,怎么办呢?于是,我又用早上的那个办法,还是把蛋放到袖子里用手拿着,跑的时候,我看见别的班的同学的鸡蛋碎了一地,地上的蛋黄蛋清撒了一地。真的是太艰难了。吃午饭的时候,我的鞋带开了,可我怕把鸡蛋挤碎了,就把它拿出袖子里在系。那时候,妈妈们该怎么办呢?我带着小心、细心,度过这天,终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蛋到了家都还没破呢!
通过这一天的辛苦,我终于体验到了妈妈们当时的辛苦。我想对世界上的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说:“你们辛苦了”!
护蛋在行动
五年级四班李晓霞
今天,是三月八日妇女节,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生鸡蛋,让我们体会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
一天下来,我的鸡蛋完好无损,有的同学也是,而还有一些同学,鸡蛋早就“牺牲”了。这次活动,有的同学只当做而是想让我们好好体会一下母亲的辛苦。让我们保护这个鸡蛋,这个鸡蛋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要对它们负责,要好好保护它们。
通过这次护蛋活动之后,我更加明白了母亲从在玩游戏,并不多么在乎。可是学校组织举行这个任务并不只是为了让我们玩,怀胎十月到把我养成这么大是多么辛苦,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护蛋心得
五年级一班杨若蕾 今天,学校给我们布置一项任务--护蛋行动.
我一回到家,就准备好了一个生鸡蛋,用餐巾纸包了又包,再套进塑料袋里。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把生鸡蛋带到了学校。我刚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各自五花八门的护蛋方法。我生怕自己的鸡蛋破了,所以我上完一节课总要把它拿出来看看。班上有些同学鸡蛋破了,那些同学说:“我的小鸡蛋啊!你怎么破了啊!”“我可怜的小蛋蛋啊!”这些事发生后,我越来越害怕我的鸡蛋破了。上完第四节课就到中午放学了,我把鸡蛋拿出来,看着它,我的鸡蛋在纸里一动不动。一天下来,护蛋行动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次行动,我体会到:一个小小的鸡蛋都这么难以保护。那么,父母养育我们又该是多么不容易啊!
护蛋心得
五年级一班 赵紫月
三八妇女节,老师叫我们体验一下当“鸡妈妈”。清晨,连早饭顾不得去吃,我就抱着个鸡蛋往学校里去,一路上我只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它破点皮,伤着了什么的,好不容易到了学校,看看鸡蛋还是完好无缺的才放心。但是刚要放进课桌抽屉里时不小时磕了一下,心想:“完了,没戏了。”不幸中的万幸,蛋只破了点皮,不碍事,当时我真高兴。如果蛋打破了,后果是严重的!上课了,我摸摸口袋,蛋还在,我深吸一口气。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书本,生怕把蛋弄破了。我听得正入迷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颤:〝蛋呢?哦,蛋还在。这我就放心了!〞放学了,老师要查看我们的鸡蛋,看看谁是最佳护蛋小能手,可惜,我的鸡蛋裂了一条缝,被落选了。没关系,我也是有收获的:我护了一天的蛋,就很累。那妈妈呢?妈妈她曾经有过的辛苦是为了谁?是为了我们啊!为了让我们长大成人,这不就是爱吗?它虽然摸不着,也看不见,但它能被人感觉到,是幸福和温馨在包围着。当鸡妈妈不容易,当妈妈更不容易,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青春年华,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看在眼里怕丢了……
这次,蛋宝宝让我尝到了种种味道——酸甜苦辣。当照顾蛋宝宝不够周到时,我常到了酸。当我的但有一丝或半点伤痕时,我尝到了苦。我以后一定孝顺父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护蛋行动
三年级三班孙晓语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护蛋行动,是体验妈妈怀胎时的辛苦。
早上,我们把鸡蛋带来了,但为了安全起见,我把鸡蛋放入卫生纸里,然后又把鸡蛋放入塑料袋里。上厕所时,我们生怕把鸡蛋掉在厕所里,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没了。跑步时,更惨,只听“啪,啪”的一声,一个个小生命又这样没了。
我们今天只是护一个蛋,可妈妈保护的是我们啊。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妈妈,是她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她们这种养育之恩,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我们一世不能忘!
护蛋的感受
三年级三班王皎然
今天是妇女节,是女人的节日。老师让我们保护一颗鸡蛋,就像妈妈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体会她们的辛苦。
我拿了一个很小的鸡蛋,把鸡蛋放在纸里,然后把鸡蛋包起来,放在一个袋子里,又把她放到一个柔软的地方,我非常担心鸡蛋的安危。
我来到学校,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带在身上。不管去哪里都小心地护着她。我们课间跑步的时候,我就把鸡蛋放进口袋里,还用手轻轻地捂着。我跑得很慢,要是跑快了就会摔跤,鸡蛋就会碎的。
一整个上午,我们班里的鸡蛋摔了很多,有的同学还把鸡蛋拿出来玩。我想,我是个认真负责的孩子,一天下来,我的鸡蛋完好无损。
我保护鸡蛋,只有一天的时间,很累,很快乐。我的妈妈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一直这样保护我,直到我顺利出生,是多么不容易啊!
护蛋活动
三年级三班李帆雅
昨天,老师让我们每人带一个蛋。到了晚上,我拿出了一个大大的鸡蛋,并为他取名叫“小鸡灵”。我撕了一张卫生纸,然后我再找来一个塑料袋,最后我就安稳地睡下来。
今天,我们都带着自己包装好的鸡蛋,我们开心的谈论着,不久,校长便来了,校长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怀胎十月有多么的不容易吗?今天就让同学们来体验一下。记住要随时随地带着它呦!“好!”同学们欢呼雀跃。
在大课间的时候,我们在跑步。刚跑了不到两圈就能看到有一个鸡蛋可怜的摔在了地上,当时我想:“如果妈妈在怀了我的时候把我给打碎了我不就不能生下来了吗”所以我紧紧地握住鸡蛋生怕他掉了。
中午,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说话。我这个当班长的不能不闻不问啊!我就冲他们说话的同学吼了一声,由于我离讲桌太近,所以鸡蛋碎了。就这样我在心爱的“小鸡灵”也牺牲了。
这次的护蛋活动让我感受很深,同时让我体会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我会好好学习回报老师和父母。
护蛋行动
五二班
张兴宇
三八妇女节要来临了,学校为了让我们体验父母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和牵挂,开展了一个名叫“护蛋感母情”的活动,要求我们在这24个小时里蛋不离身,像妈妈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蛋宝宝。
活动前一天晚上我就把蛋准备好了。给蛋取了个名字叫“小添添”,然后把蛋给美化了一下,再在外面套上一只保鲜袋。第一天,我来到学校里,看到许多人都像我一样把蛋套上了一层保鲜袋,也有的人把鸡蛋裹了好几层。刚上完一节课,课间只听见好几个同学说:“啊,我的鸡蛋流产了,怎么办呀?”听见他们这样说,我赶忙看看我的鸡蛋有没有破,还好没破。这时,我看到苏晨阳垂头丧气地回到了位置上,便问他:“你怎么啦,难道你的鸡蛋碎了?”他伤心地说:“对,你看我的鸡蛋给邵鹏飞一拳给冲破了!”说着,便举起他破了蛋给我看,我看着他那惨不忍睹的鸡蛋,立刻胆战心惊,生怕我的“护蛋行动”也失败。
放学回到家我又把鸡蛋裹上了一块软布,把两边又扎了起来,像一个大大的糖果,然后重新把鸡蛋放回到了我的衣服口袋里面。我想这样总该万无一失了吧。不过,我还是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
经过这一次“护蛋行动”我终于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有趣的“护蛋行动”
五年级二班张文静
在我的记忆的沙滩中,有许许多多的贝壳,有的五颜六色,令我高兴,有的暗淡无光,让我伤心。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那次有趣的“护蛋行动”了。
当老师宣布这项活动开始时,我们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脑袋里冒出了一个个小问号:“护蛋行动是什么啊?”“怎么护蛋啊?”“为什么要护蛋呢?”老师给我们讲解:“这个行动从你们拿到蛋的时候开始,一直进行到明天下午,看谁的蛋保护得最好。”
我回到家,没来得及把鞋子摆好,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拿出了一个可爱的小鸡蛋。第二天我带着那个蛋来到了学校,大家都在讨论护蛋方法是什么,到了下午,老师宣告活动结束,可是,我的蛋却裂了一条缝。
这次有趣的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蛋非常脆弱,一敲就破了。小朋友像蛋一样,无法保护自己,需要关心与呵护,而能给我们这一切的只有父母。父母是多么亲切的名词啊!我只保护了一天,蛋就裂了一条缝,父母保护我们长大,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以后,我们不能再让父母操心,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护蛋在行动
五年级二班王浩迪
护蛋行动开始了,我向爸爸要了一个鸡蛋,用彩笔在上面画了好看的图画,并写上“龙龙”的名字。我又用一个小盒子装上它,小心地放进书包,背着去了学校。
第一节课下课了,我打开书包看,没烂;第二节课下了,我又打开书包看,还是没烂。到了下午放学,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回到了家。想到我已成功地护了一天,我忍不住把它拿了出来,在手上玩了起来,还一边哼着歌儿。谁知一不小心,“龙龙”从我手中滑了下来,掉到地上烂了。
想到护蛋行动还不到一天,我就把它打烂了,我真有点后悔刚才太得意忘形了,更后悔自己为一点点小的成功就沾沾自喜......
这次护蛋行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为刚开始的成功沾沾自喜,而要持之以恒。
一次失败的护蛋经历
五年级二班徐幸可
今天,我带着鸡蛋宝宝来到了学校。上课时,我偶尔瞟了瞟蛋宝宝,生怕它有什么意外。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邀我一起去做游戏,我说:“我就不去了,要是蛋宝宝破了,那我就不可以得到我们组的”护蛋明星”的称号了。”
就这样,下课时我都守着蛋宝宝不敢轻易离开,同学们都嘲笑我成了只“小母鸡”。艰难的一天终于熬了过去了。
第二天,眼看着胜利在眼前了,我又带着蛋宝宝来到学校,我刚坐下,不知哪个同学碰了一下我的课桌,鸡蛋掉到了地上,蛋黄也流出来了。看着我的蛋宝宝就这样没了,我悲伤地哭了一会,我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保护好蛋宝宝,我对不住它。
通过这次护蛋行动,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谨慎,千万不能毛手毛脚。同时,我也明白了父母对我的疼爱是多么的伟大。
第五篇:责护心得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护理工作正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责任制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全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身心健康给以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护士,就是一个病人从入院时起,就得到她的照顾;有关这位病人的全面、协调、个体化的护理都在她的指导下进行,直到病人出院.急诊外科是一个硬件条件差,病人多,周转快的病房。许多病人刚踏进病房就开始抱怨条件差,环境乱,大多数患者都是外县,陪护多,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护士们感到责任重大。如何来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一直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责任制护理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科室实行了责任制护理,在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公示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改变临床护理分工方式和排班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扁平化小包干、包床到人的临床护理模式。
责任护士对重症患者的病情熟悉掌握,能及时为患者答疑、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尽可能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同时,患者知晓自己责任护士的姓名,知晓当前治疗阶段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每天责任护士进入病房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晨间护理时责任护士为每一位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并通过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况,包括饮食和睡眠等。患者家属看到了直说:“谢谢你们周到的护理,你们做到了我们家属都做不到的事。”我在晨间护理中感受到了来自家属的尊重和敬意!另外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等全程护理服务。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责任制护理之后,我发现虽然护士的工作量是有所增加,但相应的护士在患者床边工作的时间也增多了,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加。这样,护士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问题的机会也增加了,护患关系得到了改善。
实施了责任制护理之后,对于每个责任护士而言,肩上的责任也无形当中加重了许多。责任护士要更加了解自己的病人,系统的掌握了整个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并发症等。并根据每位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而进行个性化的宣教,使病人及家属清楚在疾病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一段时间后,到办公室来咨询问题的病人及家属越来越少;病人有事能及时找到负责护士,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责任制护理的开展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有相对固定的护士,从入院到出院均受到责任护士连续有效整体的护理,弥补了由于病房环境差,经常搬动床位而带来的不便,也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最终是病人从中得到了实惠。
责任制护理工作,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责任心能让我们平凡的工作展现出它不平凡的一面。我在忙碌中感到一种充实,感到一种快乐,我想这源于我的这份工作,更源于我的一份责任!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包床责任制是基础,从单纯的执行医嘱到有预见性的个性护理,通过细致全面的护理使患者和家属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整体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