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一体化经营机制 协同提升镇域学校品质
建立一体化经营机制 协同提升镇域学校品质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以镇中心校为核心协同下属农村完小,以镇域一体为抓手促进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建设,从而促进镇域教育均衡是本课题的核心。我们从创设氛围,奠定镇域协同发展基础;多管齐下,确保镇域教育资源均衡;一体研修,引领镇域教师幸福成长;集体视导,促进镇域学校精细管理;过程协作,提高镇域学校办学质量;内涵发展,引导镇域学校特色发展六大策略入手经营镇域一体开展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经过近2年的实践,促成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为兄弟乡镇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些许经验,为农村小学教育均衡之路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镇域一体;薄弱学校建设;实施策略
一、创设氛围,奠定镇域协同发展基础
实施镇域一体所属各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是基础。如何实现“学校人”向“镇域人”的转变,如何克服镇小和完村小学校领导的学校本位意识是实施镇域一体化管理的前提。实践中建立了镇域学校联动每月“四个一”机制,即每月1次校长例会、每月1次完小巡礼活动、每月1次教育视导活动、每月1次的全镇性学生社团交流活动。通过四个一建设强化“镇域一体”意识。
农村完小处于中国教育层级的最底层,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人治”意识比较浓厚,制度文化相当薄弱。帮助指导下属各校从教师管理有序有效、常规管理做细做实、班级管理尽显合力、处室管理创新创优、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安全管理常中求实六个方面入手,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多管齐下,确保镇域教育资源均衡
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均衡,特别是教师资源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薄弱学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从六方面促进所属学校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工作。
(1)建立定期流动制度。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规范的教师流动政策。如日本文部省规定全国公立举出学校的教师平均每六年流动一次;韩国也有政策规定每四年流动一次;在国内江苏省苏州地区已有该方面政策导向。我们浙江省虽然提出了教育均衡,但尚未出台可操作,详细的教师流动政策。我们秉着“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则。将教师流动以调动、支教、学习锻炼三种方式稳步开展。
(2)绩效倾斜稳定队伍。为稳定完小教师队伍,进一步调动完小教师及各类流动对象的积极性。我们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时,专门设立完小任教津贴,保证完小教师待遇高于镇中心小学;设立在完小任教市级名优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和支教教师专项津贴,用待遇留住名优骨干教师。教学成果奖考核时,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镇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师分别按不同制度考核,完小教师镇级以上成果给予奖励,镇中心小学必须在市级以上成果才有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在完小任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稳定了完小教师队伍。
(3)缺门学科跨校任课。完小毕竟规模不大,我镇五所完小班级规模均在6-7班,学生人数在240~300人之间,再加上本镇师资配备本身比较紧张,各完小任课教师数在12-16人左右,部分完小平均一个班2个教师都配不到。这样的现状主要学科能够保证,但英语、信息、音美这些学科专职教师就很难保证。为此我们采取镇中心小学部分专职教师走教及邻近2所完小共享一名专职教师跑教的方式(教师编制在某一完小,任课在2个学校以上,各学校交叉设置)来确保完小英语、信息、音美等薄弱学科有专职教师,以保证完小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
(4)社团师资镇聘共享。农村学校社团师资缺乏,特别是完小薄弱学校更是缺乏。我们一方面内部挖潜形成“人人都是社团指导者”的格局。另一方面由镇中心小学集中聘请一些社会上一技之长的体艺工作者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轮流到各薄弱学校担任部分特色社团指导教师,形成了社会特色师资镇聘共享机制,保障了各个学校的社团师资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各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在社团师资配备上也基本实现了均衡。
(5)教学装备完小倾斜。完小相对人数少,公用经费也少,公用经费只能保证学校正常办学所需,据统计2009年前我镇各完小用于教学设备改善的经费基本为零,各完小的计算机房有数量但无法用于教学,学科器材更是少得可怜。从实施镇域一体开始,我们将全镇小学的教育经费进行了统筹使用,教学装备重点向完小倾斜,明确提出公用经费生均拨付标准完小高于镇小。
(6)余缺设备镇域统调。对各校多余的设备,特别是镇中心小学多余的设备,我们按各完小所需无偿调拨于各完小使用。既提高了设施使用的效益,也提高了完小的装备水平。
上述六项措施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资源方面的均衡问题。为各校标准化学校建设创造了极佳的条件,2011年我镇六所小学(含镇小)省标准化学校通过率达到了100%,上虞市A级示范完小实现了全覆盖。三、一体研修,引领镇域教师幸福成长
毋庸讳言,教育均衡仅靠外校“输血”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更需要让学校(特别是完小)自身转换为“造血者”。因此如何以镇小带动完小,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为我镇小学内涵发展服务,打造区域教育特色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施镇域一体推进薄弱学校建设中付诸精力最多,最关键、核心的工作。
(1)营造发展氛围,以“镇域一体”强化学习需要。学校积极推行“镇域一体化研修”的策略,成立镇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管理队伍,召开全镇教师学习型组织创建动员大会,做到全镇一盘棋,整体推进,各小学合力催化,让教师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发挥校园局域网、互联网的优势,开辟“教学热线”、“课改在线”等专栏,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空间,激发教师专业意识和学习劲头。
第二篇:学校品质提升心得体会1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品质提升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近期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人民教育》发表的《启动学校品质提升》和《给力学校品质提升》两篇文章,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让我对学校品质提升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学校品质提升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学校品质提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构建和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支和谐高效、意志品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数量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总书记也提出了建设“四有好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也就是说一支优秀教师的队伍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良好年龄结构构成的教师群体。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
1.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也
就是说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个学校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教师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加强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以确保教师政治方向的正确性,教育理念的前瞻性。
其次,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校师德建设要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校要成立师德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年或五年的师德建设规划,根据规划制定每年的活动方案。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征集师德警示语、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爱生家访活动。
第三,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
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教育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和业务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注重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发展性和激励性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明确既定的任务要求和相应的评价内容,引导教师激发自身发展的强烈内需,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教改,提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教学能力,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学校要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杜绝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机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制度,完善教职工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师人
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教育现代化教师是关键,做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将积极探索,不断地努力,为促进学校品质的不断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口镇第二小学
邓再刚
2016.4.25
第三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
第四篇:镇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XX镇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XX市“实施‘双百’项目,献礼‘二十大’”活动和我市“提能级、攻项目、优服务,献礼二十大”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XX市2022年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我镇品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指引,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新绿亮洁城区”的目标要求,通过系统梳理,分模块提出工作任务,提升一批项目,治理一批乱象,完善一批机制,使我镇特色更加鲜明、镇区风貌品质有效提升、镇区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全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
(一)绿化提升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以镇区周边森林、水系、苗圃、农田等为载体,合理融入绿地建设,推动景观绿化质量与数量并举,提升镇区绿色公共空间的连通性。突出抓好镇区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同时注重街巷、边角地绿化提升、枯木清理,强化园林绿化养护作业监管。
(二)亮化提升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有度的原则,强化和提升我镇重要节点、栈道夜景照明品位,有序清理镇区主次干道霓虹灯、LED走字屏等。实施镇区道路路灯节能化改造工程。加快串联成片,确保总体质提升。
(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按照重点突出、分区推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原则,强化推进镇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我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快污水管网清淤修复、雨污分流和混错接改造,按任务数推进全镇新建改造修复生活污水管网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水集中收集率等目标,强化污水管网及其窖井盖的巡查维护和文明施工。
(四)交通治理
按照分类管理、疏堵结合、保障畅通、兼顾便民的原则,深入分析我镇交通的需求、流量、运行状态、出行方式、堵车成因等,制定精准的系统解决方案,全面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强化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提升道路通达性。加大解决关键路段的扩容和交通堵点的微改造,着力缓解城市拥堵,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五)杆线整治
按照属地治理、部门联动原则,分步推进旧街小巷整治,确保线路整洁,镇区主次干道实施杆线、箱柜专项清理。
(六)“两违”整治
大力推广“属地吹哨、部门报到”的“两违”综合整治机制,促进“两违“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健全“两违”防控体系和快速处置机制。强化源头管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控机制,提高管控效率,建立分片包村、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制,实行全方位动态监管。完善新增“两违”常态化全覆盖防控体系,明确巡查责任,规范处置流程,加大巡查力度,防止突击抢建。要健全日常巡查跟踪监管和考评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对新增“两违”以“零容忍”确保“零增长”,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堵疏结合,畅通建房审批,疏导群众需求,完善个人建房审批措施,加强村民建房监管和引导,落实挂牌施工制度,切实解决乱建房问题,有效维护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秩序。落实人居环境卫生等工作责任。健全督查、投诉和奖惩机制,严肃追责问责。
(七)裸房整治
2021任务XX村,三个行政村裸房整治,现已完成XX村,正在进行财洪村裸房整治扫尾工作,2022年裸房整治任务已下达,并要求全镇裸砖房全面推进,各村居正在紧锣密鼓抓紧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专门力量,跟踪督办专项行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各村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我镇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定专人负责。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和组织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责任部门、支撑保障和进度要求,切实把责任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过程管理,逐一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难题及时化解、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强联动协调
各村及相关部门要围绕加强源头管控,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治理格局。要综合运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中要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倡导执法联动,鼓励和引导更多专业力量参与整治的各项工作,形成共促落实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设项目要结合发展基础和我镇财力状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禁各种形式的变相举债,注重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预算类资金和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切实保证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需要。
(四)健全工作制度
镇政府要充分运用督促、协调、考评等手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一季度一现场会“模式,每半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每月开展一次整体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通报会议,对工作开展情况随时进行通报和评比;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每次督查情况记录在案,纳入绩效管理范畴,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对落实好的村(居)予以表扬,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任务完成不好,影响了工作进展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通报批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强化宣传引导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的宣传,要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形成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报纸上有专栏、网络上有阵地的立体宣传之势;要及时总结经验,广泛宣传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推进项目的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充分激发市民参与城乡建设的热情,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城乡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实施“广东省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特色学校建设”之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就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落实《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加大投入,致力于打造学校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品质。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一草一木、一景一事、一言一行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意蕴。
一、加强以构建“大德育”体系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工作全面发展。
学校领导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谋划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理念,作为“大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全校一盘棋”思想,倡导“下级为上级负责,上级为下级服务”、“优秀做人,成功做事”的励志理念,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和践行“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教师就是一部教材,师德是教材的灵魂”等师德理念,强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善于做事、主动学习”。我校确立“志学、思齐、博雅、崇真” 的校训,形成了“尊师爱生,求实进取”的校风,“严谨、奉献、协作、创新”的教风和“刻苦、博学、多思”的学风。
具体措施有:
1、坚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等作风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廉洁从业、勤奋敬业、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的优秀学生。
2、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增强其使命感和事业心,形成核心价值观。
3、突出品行教育,提出“学生是一份答卷,品行是学业的基石”育人理念。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日渐养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爱国爱垦爱校的良好品格。近几年来,校园没有发生聚众斗殴现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和优良的校风学风,让家长放心满意,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完善信访制度,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所有来信来访校领导亲自阅批制度;坚持每周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疑难信访问题、突出问题由校信访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制度;坚持反馈信访处理情况的制度。该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越级违纪上访事件。
5、关心师生员工疾苦,落实送温暖工程。时刻把教职工和贫困学生的生活挂在心上,特别做好教师节、春节期间的慰问工作和“阳光爱心工程”。深入了解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积极解决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每位教职工每年都有“生日慰问金”。十分关心生病、育儿、退休等教职工的生活。近年来,为学校贫困生和特优生每月资助2.5万,先后为学校患重病的3名师生捐款共7万多元。动员全校师生参与“抗震救灾”、“广东扶贫济困日”等爱心活动,捐款共30多万元。这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帮困氛围。
6、加强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防范等工作。周密组织,多措并举,效果突出,确保了学校和谐稳定。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湛江市麻章区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总之,构建“大德育”教育体系,党、政、工、团、妇、学齐抓共管,健全德育网络,提高德育效能,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全面发展,形成了“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爱岗善教,职工服务到位,学生乐学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以规范校园布局、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的物质文化建设,塑造学校新形象,展现校园新风貌。
我校分东、西两校区,近年对校园加强规划和建设。东蒋区为教学区、运动区、学生宿舍区,西校区为艺术教学区、教工生活区。两区校园整洁优雅,绿化美化工作细致入微,文化气息浓郁,湛江市赵平副市长曾赞美我校“连小草都有文化”。湛江农垦局原党组书记黄承敬九月视察我校时不禁赞美说:“湛江农垦实验中学越来越美了,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1、强化校园绿化美化规划,在草坪花圃旁边设置醒目、温馨的“绿地标语牌”,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2、开辟西校区艺术教学基地,启用一幢艺术楼(共六层,2000平方米),专门为美术、音乐特色教学服务。
3、设计制作体现教育内涵的励志宣传牌,悬挂张贴在学校各楼宇走廊、楼梯、办公室、教室等醒目位置。
4、设计制作了一批文化宣传栏,悬挂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横幅,使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当前,我校正全面建设1个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5个标准篮球场、1个现代化大舞台、1个足球场、1个生物园、1个地理园和60米长的文化长廊。我们的口号是“五十年不落后”,目标是“优化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建设规划,学校硬件建设大大改善,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我校校园将成为垦区校园的典范。
三、加强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活动文化建设,激发校园文化活力,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一系列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类“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成果显著。如先后开展了“双优学校”、“绿色学校”、“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农垦示范性学校”等创建活动,各种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凝聚了思想,陶冶了情操,规范了行为。目前,我校已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农垦示范性学校”的创建任务。
1、开展“创绿”专项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举办“环保专题讲座”,积极开展 “创绿活动大家行”系列活动,全面建设“广东省绿色校园”,提升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低碳”理念。
2、开展“交通安全文明”专项活动。邀请交警大队指导员、警官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指导“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建设“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促使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和养成文明出行习惯。
3、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每位教师都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标兵”活动,端正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师德理念,成为教育系统的楷模。
4、开展“党课走进教室”专项活动。每学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初、中、高” 三级培训教育活动,参加党课学习的师生达300人次,奠定了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青年师生通过党课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师生一起进步,发挥了先锋带头和模范作用。
5、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专项活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1~2次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逃生和自救自护的技能。
6、加强校内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尤其是通过《广东农垦信息网》、《湛江农垦信息网》、《湛江新闻网》、《碧海银沙.图读湛江》、《湛江基础教育信息网》等网站,及时发布我校的重大活动、发展成果等新闻信息,创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开展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举办摄影展、书画展、演讲会、校运会、艺术节、歌唱大赛、读书征文、体育竞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
8、开展“亚运火炬进校园”、“五五普法学习”、“四德五心六歌”、“读书助我素质提升”、“有梦更要有行动”、“禁毒、反邪教”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思想情操。
9、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各年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
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活动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发了校园文化活力,促使学校更加和谐发展。
四、加强以规范完善、科学合理为准则的组织制度文化建设,确保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精心抓好党政工团妇等组织建设,建立部门联动、协调、长效机制。
2、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教职工队伍、后勤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水平。
3、进一步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富有校本特色的制度体系。如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学教研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封闭式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和各类绩效量化考核方案,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制度化管理,严格落实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财的管理体制,确保做到公正、规范、和谐,为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提高文化自觉,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教育品牌已在垦区和地方树立起来了。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