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

时间:2019-05-14 21: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

第一篇: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

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

以及规范建立

非正规金融也称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即非正规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

非正规金融的发生与还款保证主要依靠地缘、亲缘和商缘等原始信用,较少采用抵押、担保等现代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使用打借条和口头约定,正式签订合同和进行财产抵押的很少。借贷过程不需要复杂的文档填写和漫长的审批等待,条件宽松,手续简单,办理灵活,合同内容既简单又实用。贷款利率除参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外,还根据借贷的期限长短、借贷双方的亲疏关系进行灵活的浮动,其期限一般集中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不等。通常,交易双方均可在借款的归还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展期等事项上进行协商并讨价还价。在借贷用途上,不同于农信社,民间借贷对借款方借入的资金用途不设限制,既可以用于生产经营,也可以用于生活性消费。这使得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留下的非生产性金融缺口,解决了农民十分头疼的生活信贷问题。

一、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区民间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完成或通过民间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完成的债权融资。主要运行形式有: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合会、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小额信贷。

据专家研究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规模在2002年为2001亿元-2750亿元之间,非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占正规金融市场的四倍以上。内蒙古地区通过地下金融渠道融资的规模指数为62.43,即农户从农信社、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比重不到38%。可见,非正规金融的发生率高,覆盖面广,是我国东中西部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可见,非正规金融的发生率高,覆盖面广,是内蒙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非正规金融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其对农事农业、基础工商业的熟稔使其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农民的借款需求,其自身的灵活性、草根性能够充分地采集和运用分布于农村市场当中的大量局部知识。如此,在自发生长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信息成本内生化,成功规避了正规金融组织信贷业务中的困境。

反观正规金融,整个系统表现出在很大程度上“外生于”农村经济。以农信社为代表,基于对农村经济特有的来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双重风险考虑,农信社要求借款人必须出具“硬性”的财务信息和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抵押担保。而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财务粗糙、企业设置模糊等原因往往不能出具农信社所要求的资信证明,因此很难融到资,更罔论一般农产了。其次,农信社的信贷对象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对于一般的生活消费性需求,如婚丧嫁娶、小孩上学、老人看病等,只提供零星的小额信贷服务,其授信额度很难覆盖和满足农产的借款需求。除此之外,农信社等正规金融行政色彩浓厚、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是使其与农民产生隔阂的一大重要原因。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普遍走的是一条政府办金融的道路,在自上而下的组建过程中缺乏农民的实际参与,使得最终在农村地区建立的金融组织无法贴合农户实际需要,缺乏牢固的经营基础。

二、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问题与风险

1、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

民间借贷的历史的敏感点就是利率,现在发生争执的焦点也是利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4倍。目前借贷纠纷案都是以此办理的。银行利率是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指导意见的一种执行利率,而市场利率是根据物价水平,盈利水平自然变动的利率。现在“不超过银行四倍”的利率是以银行利率为基准点的,虽然上下可浮动,但仍是“固定”到银行利率基准点上的。这就难免有“银行”导向之嫌,不利于市场利率导向作用的发挥。无论如何,民间借贷的利率应是市场化的,市场化利率是目前世界各国银行追求的一个目标,民间借贷更应该发挥其市场导向的优势,甚至可以给银行以示范作用。但是,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大致在10%%或更高的水平,这与现行银行体系的利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历史和现实来分析,民间借贷的利率常常因无管制而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2、、“非法生存”状态的风险

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瓶颈主要来自于因“非法生存、身份不正”所造成的发展受限。2006年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设立村镇银行、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但从执行《意见》的效果来看,由于我国目前规定成立村镇银行必须有大型银行参股20%,因而降低后的门槛对于大多数民间金融组织来说仍然过高。由于在具体的同步措施上缺乏实质性的突破,因而绝大部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至今仍然处于暧昧、非法的状态中。

法律定位的缺失和政策规定的迟滞成为民间金融继续发展的软肋。在窘迫的非法生存境遇中,民间金融承担了很高的制度风险,长期处于地下隐性状态之中。第一,制度风险的威胁。民间金融私下操作的隐蔽性又容易导致交易的不规范并诱发纠纷,一旦风险自我消化不良便会引发民事借贷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法律的缺位空白,当事人很难通过法律渠道宋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由此造成的金融交易和金融秩序的混乱很容易恶化成社会问题,并进一步给社会的发展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生存空间的压抑。民间金融的“出身问题”使其只能够在逼仄狭小的边缘空间生存,无法在阳光下施展拳脚扩大规模,更难以享受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好处。缺乏宽松的金融生态环境使民间金融难以进一步地生长发育。金融交易需要的制度架构不到位,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就难以实现资金的交流与利用,金融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安排。

发展民间金融首先是让民间金融获得合法地位,即是让民间金融的交易信用关系、产权形式等非正式制度获得法律层面的认可。这不仅有利于民间金融的公开化、透明化经营,也有利于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其发展,而不再置监管于尴尬境地。

三、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建立 第一,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互助组织。

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我省应尽快制定适应农村金融运作的合作金融法律法规。引导农村社区创办金融互助组织。可以以乡、镇为地域边界,以农户及中小企业为主体展开。农户、农村中小企业间相互了解、信任度比较高,借贷风险也较小。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既是互助组织的股东,资金的供给者,也是资金的使用者。组建的这种互助组织类似于合作社,但不是官方发起和创建的。其实质特点要遵循:组织创建与参与的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营利性等。创建这种组织一定要秉承“合作”的原则去办理,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农户和小企业,还可以遏制高利贷的融资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创建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民营银行。

随着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并运营,在吸收农村资金和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而且,由于村镇银行的存在,对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也是一种竞争的力量,对于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也可以起到一种促进作用。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出现了新型的经济组织、经营型农户、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户和乡镇小企业等。这些经济体,在成长中资金需求逐步放大,在融资规模、渠道、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只有创建多种形式的民营银行,才可以逐步满足这部分需求。

第三,参股当地农村信用社。

随着农村民间剩余资金的大量出现,储蓄存款已经不满足其保值增值的需要,民间借贷的延续与扩大也就难以遏制。而我国的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扩大业务范畴、资产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其资本金来源一直不够充足。周小川指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主要要依靠民间注资,注资可以来自于当地的私人、村民或者信用社职工。这些资金来源,保证了农村信用社的民营性质,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农村信用社创造了可能。具体的办法可以采取设置资格股份和投资股份的办法来区分。资格股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等收益的需求,设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偿还其本金,并定期支付利息,可以享受优先受偿权,类似于优先股。投资股则是为了满足养殖种植大户、个体民营企业主和企业法人等长期持股分红的投资需求,类似于普通股。民间资本参股农村信用社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改革和结构治理,促使其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第四,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保险制度。

在20世纪30年代,存款保险制度就陆续在各国开始建立,截止到2004年已经有74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是对金融机构和储户的共同保障。农村民营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小,资本金不够雄厚,社会信誉度不高,所以在吸收存款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和大银行竞争。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储户不用担心钱存在那里会出问题,资金流入自然就会增加。为农村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平台。农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组建可以有这样几种形式:1.由政府直接组建,如美国、加拿大; 2.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如日本、荷兰;3.在政府支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如德国。

第五,借鉴国际经验,开展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合作。法国的民间金融管理体系值得借鉴。它采取的是自下而上功能职责层层区别的三级体制。最下层是农村互助银行,自己入股自我管理;中间层是省级农业互助信贷银行,由本省地方农业互助信贷银行组成,负责省辖业务和管理。最高层是中央农业信贷银行,主要负责各省互助信贷银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另外,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合作也值得借鉴。

第二篇: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社会物流总量快速增长

2010年,全区货物运输量达到14.6亿吨,上年增长24.8%。其中,铁路6.1亿吨,增长17.1%;公路8.5亿吨,增长20.2%,民航1.2万吨,增长52.1%。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923.9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全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

(二)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铁路、公路、航空场站和货物运输枢纽等设施明显改善,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区铁路线路运营里程95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加2500公里和7万公里;民航货运业务机场11个;已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54个,年营业额240亿元;在建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90个(其中口岸物流园区9个),总投资规模640亿元左右,有些物流园区已在全区乃至全国物流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三)物流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通过改造、改制传统的国有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等途径,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模式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培育了红山、松山、阿康等一批区域性物流园区和安快、中昊、巴运、通运、内蒙古物资储运等一批本土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主体。据盟市统计上报的数据汇总,截止2010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到1600家,从业人员20万左右。其中,自治区备案的物流项目73个,盟市备案的物流项目110个;两级备案的物流园区和企业已建成投产的共85家,从业人员达8.7万人; 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3家。

(四)专业化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工业化发展,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为重点,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初步形成了工业物流体系。围绕城乡居民消费,加强商业网络等新兴业态,推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培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物流体系。围绕煤炭、石油、木材、矿产品等产品的进口和食品、服装、机电等产品出口,加强口岸建设,积极承接国际物流外包业务,国际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五)物流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注重采用信息管理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BC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管理技术以及立体高层货架、托盘、集装箱等物流新技术、新装备,增加了金融、保险、通讯、信息、法律服务等专业配套服务功能,物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物流企业积极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和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对于拉动经济、扩大就业、稳定物价、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但物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一)物流园区审批手续繁多耗时

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在审批过程中涉及发改、国土、规划、建设、商务、工商、税务、运管等多个部门,相关审批程序和手续繁多,导致项目从立项到获得审批花费时间较长,建设周期过长、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拉长,也错失发展商机。

(二)物流业用地受限

目前我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园区化发展,大中型物流园区成为发展物流业的重要载体,也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而一般物流企业也必须建设仓库、场站等基础设施。这就决定了物流业和工业、商业的最大区别是用地多,而且这一特征会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增长越来越突出。我区物流园区建设所需要的用地性质一般是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所限,物流园区建设受到的限制更为严重。因此物流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物流业税费负担较重

物流业的税费负担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教育附加等,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是最沉重的负担。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是投资大、占地多、利润薄、投资回收慢。由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出让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得土体使用权之后每年要缴纳土地使用税。据了解,赤峰红山物流园区执行的标准是8元/平米.年;鄂尔多斯东胜汽车博览园的标准是12元/平米.年;达拉特旗罕台煤炭物流园区是25元/平米.年。这样的税负对于占地多、容积率低、利润薄的物流业已经是负担沉重,而在企业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就更加不堪重负。

(四)物流业尚未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物流、配送是城市必须的功能之一,但多年来城市规划中没有物流应有的一席之地。表现在: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没有物流业的位臵,而已有的物流配送站点也常常是拆迁对象,被迫搬到远离城区的地方,加之布局不合理,往往导致货物的“最后一公里”运输成本高于一千公里。这也是物价上升的重要根源。二是物流业发展受到限制。由于物流园区占地较大,库房、场站、车辆等较多,显得凌乱,为追求城区美化,物流园区也被有关部门要求迁移出城市更外围的区域,这些迁出的物流园区用地被用来发展房地产等利润率较大的行业。

(五)物流行业融资较难

由于物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同时物流企业资产以运输车辆为主,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因此物流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即使争取到了贷款,基本上都是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短、利息高。而国家和自治区对发展物流业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贴息和专项扶持资金渠道单

一、额度较低,对投资较大的项目来说解决不了关键性问题。资金短缺成为物流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六)物流企业运营成本较大

公路运输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运营成本最大的环节。路政部门罚款频繁、过路过桥费过高、燃油费不断上涨等因素造成企业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同时造成“超载—罚款—超载—罚款”的恶性循环。

(七)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国家、自治区对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虽然较大,但仍不能满足我区物流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等主干公路建设力度较大,但与其相连的支路和省道等公路的建设没有同步跟进。110国道等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需要。铁路建设进程缓慢,煤炭等大宗产品出区通道受铁路运力的制约,被迫使用公路运输,不但造成公路堵车、道路设计使用年限缩短等现象,还导致了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

(八)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还不健全

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现代物流信息化步伐亟待加快。物流信息的脱节导致全社会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供需失衡。

(九)复合型物流人才相对匮乏

物流企业对于现有的管理人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培养,使得当前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 物流毕业生多数认为我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难以施展才华,造成了我区物流专业学生外流的形势。从而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达到上述发展目标,使物流业加快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制定并实施鼓励物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立项审批、土地审批、规划建设审批以及工商、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优惠;税费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土地指标优惠政策等。

(二)将物流产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凡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有物流业建设布局内容。

(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扶持。国家从2009年开始,分中央预算内物流业补助资金和物流业振兴切块资金两项对我区的物流企业资金支持,每年2000万元以上。建议自治区财政每年拿5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物流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引导和调动全社会发展物流业的积极性,重点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投资物流业。

(四)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由政府出资建设内蒙古物流信息平台,为全区物流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建立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培训办学机制,规范发展物流职业资格岗位培训认证工作,重视高端和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加快培养各层次物流人才。

(六)引导物流产业规范发展提升水平。研究物流A级企业奖励办法,引导、调动企业晋升A级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引导中小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企业规范管理。加快构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现代物流体系。

第三篇: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以文成县为例

文成县总人口37万,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41亩。1986年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1997年全县基本脱贫,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0个乡镇,人口2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尚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

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

列表一

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及其增长幅度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工业贷款工业贷款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贷款农业贷款增长(若减少)幅度

1999年53883/7533/37666/11835/

2000年6050112.3%4637-38.4%37409-0.1%8081-31.7%

2001年6939814.7%3429-26.1%408229.1%1234252.7%

2002年746667.6%2517-26.6%38893-4.7%1830848.3%

2003年8820918.1%25601.7%407364.7%3011864.5%

年平均增长速度/13.2%/-22.4%/2.3%/33.5%

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

列表二:

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各项存款各项存款增长幅度各项贷款各项贷款增长幅度存贷比

1999年96051/77095/80.3%

2000年11279517.4%802044.0%71.2%

2001年14151225.5%9308016.1%65.8%

2002年19621438.7%10713715.1%65.8%

2003年26802636.6%12339415.2%54.6%

年均增长速度/29.6%/12.6%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

(2)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营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邮政储蓄部门上缴全额存款、各国有商业银行将剩余资金上划等,使资金流出县外。从1999年以来,文成县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4.5亿元。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50%以上流向了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3)信贷投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县金融机构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入时,逐步从一些高风险行业退出,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等新兴贷款。如住房消费贷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个别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中已占1/3以上,一方面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此类贷款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丝毫作用。

(4)信用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县信用观念仍然较差,2004年文成县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4017余万元不良贷款和核销了637.4万元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依然出现反弹,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并使对好的经济个体产生“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信用环境更趋于恶劣,使金融机构惧而却步,贷款发放慎之又慎,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逐年下降。

(二)贷款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所做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衡量贷款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实际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另一组是绝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当期贷款增长率对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影响不明显,而当期贷款余额对当期gdp问题影响非常明显。

1999年-2003年,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科学技术的进步、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而对文成县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着项绝对指标的分析,1999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4,2003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0。这说明文成县域贷款的使用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

2、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信贷长期化趋势降低了贷款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近几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在贷款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03年末,县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32.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结构出现了由以前的“借短用长”向“借长用短”的趋势,信贷长期化必然降低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

(2)县域投资结构的一些不甚合理面弱化了贷款的使用效率。2003年文成县域房地产开发共完成7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6%,县域信贷投入房地产开发的量亦增长明显。房地产开发具有直接进入最终消费的性质,而文成县工业不发达的特性使得钢筋、水泥等生产建设资料绝大部分在外购买,因此,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文成县gdp的贡献相对较弱。此外县域中的一些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有限的信贷资源造成浪费。

(3)银行经营体制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某些商业银行支行为了既完成上级行的贷款投放任务又完成存款考核任务,采用虚增贷款方式,信贷资金仍然流在银行,并没有进入经济活动当中,从而降低贷款效率。

(三)政府越位和市场缺位现象使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金融意识增强,政府越位现象在淡化,但由于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市场缺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1)金融机构的贷款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自主权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管制,甚至于出现地方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矛盾的现象。

(2)金融机构的业绩考核由行政做出,而非市场做出。近些年强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时,则干脆不发放有风险的贷款,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3)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行政决定,没有建立银行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制度,类似于行政机构而非企业机构,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机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面临竞争时,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措施、建议

(一)改善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建议

1、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有利于减少县域资金流失的机制,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发布信贷政策指引,确保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存贷比率(最好确定一个最低存贷比),将上存资金降到最低水平。三是要求邮政储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变当前邮政储蓄全额转存的情况,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须全额委托县级法人金融机构使用,风险由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承担,这部分资金用途和对象不受限制,只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审批权限、指标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经营自主权。县域经济特色各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加强和改进信贷工作,避免信贷资金运用上的“一刀切”。建立完善信贷考核制度,发挥信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每一分信贷资金。

3、加快县域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意识,加快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协助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营造和维护好镇域的信用环境,使金融部门能够放心地增加对镇域经济的贷款支持。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现有信贷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大推进金融业征信体系建设,为“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创造条件。县域企业、个人应珍视信用,诚实守信,贷款有借有还,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二)提高贷款使用效率的措施、建议

1、商业银行要切实以市场为导向,贯彻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应注重结构上的优化和调整。要围绕文成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基地”建设,寻找信贷工作新的切入点,以此统领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建议建立担保公司,引导资金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银行资金之所以趋向于基础设施、消费领域和少数优势企业,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信贷投入环境。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因找不到担保企业而无法贷款的问题。从而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政策,实现投资资源优化配置。要以“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企业、民间资本投向。民间资本相对于银行间接融资更具有单纯的趋利性,其流向和流量完全以市场为准则。市场化的民间融资行为必须与信贷资金的投放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更为合理,使信贷投向更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际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效用。

(三)政府归位和市场到位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1、减少行政干预,转移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目标。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者的监管必须要制度化,要严格依照现有制度进行监管并及时披露。政府要从汲取金融,转向建设金融。要建设金融,必须赋予金融机构以独立决策权,强化银行独立审贷和风险控制,变金融机构“钱袋子”的角色为“资源配置者”的角色。

2、稳步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创建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体系。根据《公司法》规定,商业银行属于竞争性行业,不必采取国有独资的股权形式,应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推动国有银行的真正商业化经营,形成竞争性市场机制;要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度,放宽银行业的市场进入限制,尤其是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市场,使市场上存在一批独立的、规模合理的商业银行,以促进银行市场的有效竞争。

3、建立符合市场化、科学的考核、任免制度。改革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机构,放开对所有商业银行负责人的任免考核。要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金融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

第四篇: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以文成县为例文成县总人口37万,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41亩。1986年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1997年全县基本脱贫,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0个乡镇,人口2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尚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列表一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及其增长幅度变化表单位:万元内容日期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工业贷款工业贷款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贷款农业贷款增长(若减少)幅度 1999年53883/7533/37666/11835/ 2000年6050112.3%4637-38.4%37409-0.1%8081-31.7% 2001年6939814.7%3429-26.1%408229.1%1234252.7% 2002年746667.6%2517-26.6%38893-4.7%1830848.3% 2003年8820918.1%25601.7%407364.7%3011864.5% 年平均增长速度/13.2%/-22.4%/2.3%/33.5% 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列表二: 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各项存款各项存款增长幅度各项贷款各项贷款增长幅度存贷比 1999年96051/77095/80.3% 2000年11279517.4%802044.0%71.2% 2001年14151225.5%9308016.1%65.8% 2002年19621438.7%10713715.1%65.8% 2003年26802636.6%12339415.2%54.6% 年均增长速度/29.6%/12.6%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2)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营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邮政储蓄部门上缴全额存款、各国有商业银行将剩余资金上划等,使资金流出县外。从1999年以来,文成县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4.5亿元。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50%以上流向了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3)信贷投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县金融机构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入时,逐步从一些高风险行业退出,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等新兴贷款。如住房消费贷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个别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中已占1/3以上,一方面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此类贷款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丝毫作用。(4)信用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县信用观念仍然较差,2004年文成县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4017余万元不良贷款和核销了637.4万元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依然出现反弹,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并使对好的经济个体产生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信用环境更趋于恶劣,使金融机构惧而却步,贷款发放慎之又慎,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逐年下降。

(二)贷款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所做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衡量贷款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实际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另一组是绝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当期贷款增长率对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影响不明显,而当期贷款余额对当期GDp问题影响非常明显。1999年-2003年,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科学技术的进步、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而对文成县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着项绝对指标的分析,1999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4,2003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0。这说明文成县域贷款的使用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

2、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1)信贷长期化趋势降低了贷款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近几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在贷款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03年末,县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32.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结构出现了由以前的借短用长向借长用短的趋势,信贷长期化必然降低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2)县域投资结构的一些不甚合理面弱化了贷款的使用效率。2003年文成县域房地产开发共完成7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6%,县域信贷投入房地产开发的量亦增长明显。房地产开发具有直接进入最终消费的性质,而文成县工业不发达的特性使得钢筋、水泥等生产建设资料绝大部分在外购买,因此,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文成县GDp的贡献相对较弱。此外县域中的一些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有限的信贷资源造成浪费。(3)银行经营体制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某些商业银行支行为了既完成上级行的贷款投放任务又完成存款考核任务,采用虚增贷款方式,信贷资金仍然流在银行,并没有进入经济活动当中,从而降低贷款效率。

(三)政府越位和市场缺位现象使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金融意识增强,政府越位现象在淡化,但由于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市场缺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1)金融机构的贷款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自主权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管制,甚至于出现地方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矛盾的现象。(2)金融机构的业绩考核由行政做出,而非市场做出。近些年强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时,则干脆不发放有风险的贷款,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3)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行政决定,没有建立银行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制度,类似于行政机构而非企业机构,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机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面临竞争时,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措施、建议

(一)改善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建议

1、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有利于减少县域资金流失的机制,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发布信贷政策指引,确保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存贷比率(最好确定一个最低存贷比),将上存资金降到最低水平。三是要求邮政储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变当前邮政储蓄全额转存的情况,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须全额委托县级法人金融机构使用,风险由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承担,这部分资金用途和对象不受限制,只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审批权限、指标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经营自主权。县域经济特色各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加强和改进信贷工作,避免

第五篇: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以文成县为例

文成县总人口37万,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41亩。1986年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1997年全县基本脱贫,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0个乡镇,人口2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尚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列表一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及其增长幅度变化表单位:万元内容日期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工业贷款工业贷款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贷款农业贷款增长(若减少)幅度1999年53883/7533/37666/11835/2000年6050112.3%4637-38.4%37409-0.1%8081-31.7%2001年6939814.7%3429-26.1%408229.1%1234252.7%2002年746667.6%2517-26.6%38893-4.7%1830848.3%2003年8820918.1%25601.7%407364.7%3011864.5%年平均增长速度/13.2%/-22.4%/2.3%/33.5%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列表二: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单位:万元内容日期各项存款各项存款增长幅度各项贷款各项贷款增长幅度存贷比1999年96051/77095/80.3%2000年11279517.4%802044.0%71.2%2001年14151225.5%9308016.1%65.8%2002年19621438.7%10713715.1%65.8%2003年26802636.6%12339415.2%54.6%年均增长速度/29.6%/12.6%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

下载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内蒙古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规范建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地区高校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内蒙古地区高校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级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日愈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范文大全]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估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估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按照理论先导、规划预案、项目跟进的基本......

    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旅游学院08级酒店经营与管理系[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

    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税收收入现状的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税收收入现状 ——税务征管成效及趋势 作者:顾文杰 2011年暑假,本人在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通过走访相关单位进行调查的方式,充分了解到了阿拉善......

    xx地区犯罪现状分析

    一、当前犯罪现状的特征1、从案件数量上来看,2002年刑事案件数量一改前三年不断上升的状况整体呈现回落的趋势。资料统计,2000年1-11月份全市普通刑事案件的批捕数为3303件4498人,比1999年同期分别增长27.4%......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欠发达地区长阳县为样本,结合其实际情况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现状,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商业性金融支农功能逐步退化、农村信......

    xx地区犯罪现状分析

    一、当前犯罪现状的特征1、从案件数量上来看,2002年刑事案件数量一改前三年不断上升的状况整体呈现回落的趋势。资料统计,2000年1-11月份全市普通刑事案件的批捕数为3303件4498人,比1999年同期分别增长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