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
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语句: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④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第二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等植物 :叶绿素 胡萝卜素蓝藻:藻蓝素“杆” “球”“弧”原核生物 蓝藻包括颤藻,蓝球藻,念球藻,发菜
8组成人体的氨基酸不都在人体内合成,有的需要在食物中获取
9蛋白质变性是指空间结构的改变
10阮病毒只有蛋白质,拟病毒只有核酸
11原核生物除了细菌和蓝藻外还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12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
14单糖都是还原糖,麦芽糖,五碳糖也是还原糖,二糖中只有蔗糖不是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
15不是所有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16寄生和腐生是异养,分解者营腐生而病毒营寄生
17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蕴含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18不同功能的细胞间mRNA一般不同 但也可能相同,如都含有翻译成呼吸酶的mRNA 21学过的多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6RNA病毒: HIV,SARS,流感,烟草花叶,车前草
DNA病毒:噬菌体
27肽聚糖是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多糖
28胆固醇的作用:保证细胞膜有柔韧性,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一般在动物细胞膜上存在30癌细胞三大特点 无线增殖,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结构改变(糖减少,粘性减弱)31糖蛋白还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表面的糖蛋白
32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
35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粗面型内质网鱼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9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标志
40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
41细胞是生物体代谢遗传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42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4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4有叶绿体有液泡就为高等植物细胞,再有中心体就为低等植物细胞
45质壁分离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46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
48植物的失水和吸水的过程是自由扩散,细胞膜蛋白不参与此过程
50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也包括蛋白质脂质的分布的不对称性
51尿素的形成在肝脏,排出在肾脏
52脂溶性物质进入膜依靠自由扩散
54植物根系吸收矿物质离子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57糖蛋白的作用:决定血型,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细胞识别
59ATP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能量
61厌氧性生物不含有线粒体
62一般动物的无氧呼吸是乳酸型,植物的无氧呼吸是酒精型但白菜根,马铃薯块茎等特定器官是乳酸型
63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叫做发酵
64异化作用:生物体分解自身的一部分有机物,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同化作用:利用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
70纺锤丝=星射线 都为蛋白质细丝
71与细胞板形成有关的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73生殖细胞无细胞周期,因为一个细胞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75若抑制放纺锤丝的形成,则DNA照常复制,而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细胞
77分化一般不可逆 反例:红骨髓黄骨髓之间的转化
生殖细胞的形成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81精细胞变成精子,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8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加热后的s型细菌荚膜变性失活,从而没有毒性,而加热后的s型细菌的DN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非常稳定,即使解链后,冷却也能重新成链,但细胞膜已经全透,于是s型细菌的DNA出来进入R型菌的细胞内,与其遗传物质进行基因重组。83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呈线性排列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裸露的。
84DNA解旋需要解旋酶,而DNA合成时氢键是自然形成的是,不需要酶的作用,DNA聚合酶是用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87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88 转录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而且每次都是这条为模板
在DNA上的叫遗传信息,在RNA上的叫遗传密码
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不同,因为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引起的差异;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吞噬细胞有识别作用(非特异性),浆细胞无识别作用,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某些氨基酸
120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即使S型曲线的K/2处的增长率也不会达到最大增长率
水生植物的分层取决于光质(不同的光对水的穿透力不同),水生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氧气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仅有消费者不是食物链。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继续分裂;暂不分裂;永不分裂。其中只有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他是高尔基体在赤道板位置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他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结构,他是植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赤道板只表示一个位置,不真实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没有先后,同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候。
第三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物质基础。
1.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础:细胞代谢。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机体代谢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原核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原核细胞为二分裂。
5.蓝藻: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细菌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一般来讲霉菌都属于真菌,但链霉菌是放线菌,是原核。
原核细胞还有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6.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7.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8.植物分生区:细胞质浓,细胞核大,细胞个体小。近似正方体,排列整齐、紧密。核大,质浓,没有液泡,为幼嫩的、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无叶绿体。
9.HIV破坏T淋巴细胞
10.朊病毒(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侵染因子)
11.细胞学说的建立将生物界用细胞统一起来,揭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共性,揭示了细胞结构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不足之处:未涉及非细胞结构的生命形式;对细胞内部的详细结构功能未认识清楚;未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加以界定;来源未揭示清楚;仅
细胞水平;缺乏实践指导
12.细胞学说三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13.细胞统一性;遗传密码通用
14.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15.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没粗准的事!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
17.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
18.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19.真核藻类:衣藻、小球藻、栅藻、水绵、紫菜、海带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20.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1.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22.检查染色标本,光线强,未染色标本,光线弱。
23.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24.生物体有选择的从非生物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2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26.碳元素在生物界中含量较高,而在非生物界(最多的是O)含量
较少
27.P是组成ATP、膜结构PO43-(!叶绿体膜、基粒)的重要成分,叶绿体中DNA的构成成分。Ca、P(CaCO3)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人体内99%的钙以钙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Ca2+调节细胞内物质代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促进凝血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少了导致抽搐。Mg是叶绿素的成分,Mg2+对于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是必不可少的。Fe(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K+和Na+调节渗透压。Zn是构成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必需元素,缺锌 人体免疫缺陷;锌多 顽固性贫血;促进生长素合成。Cu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系统中起着独特的催化剂,参与造血过程和及铁的代谢,参与一些酶的合成和黑色素合成。Co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有重要作用。Cr3+是胰岛素参与作用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元素,也是正常胆固醇代谢的必需元素,六价铬如CrO2-4是有毒有害的致癌物。Mn锰是丙酮酸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有影响。Se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流行的氟中毒是饮水或食物中高氟所引起的,甲状腺肿是缺碘的缘故。油菜缺B花而不实。
28.细胞内化合物:水85%-90%蛋白质 7%-10%
29.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H 相对含量最多的是O
30.自由水/结合水越大 生物的新陈代谢越旺盛 抗性越小
31.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32.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是良好的溶剂
33.人血浆ph 7.35-7.45
34.血液缓冲对:NaHCO3(KHCO3)/H2CO3NaHPO4
35.人类细胞不能合成8种氨基酸(甲来写一本亮色书),婴儿9种(组氨酸)
36.蛋白质变性后失活不溶于水。
37.有苯环的蛋白质遇硝酸变黄
38.人和动物的肌肉(肌肉蛋白肌球蛋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39.常考的蛋白质:生长激素 抗体 抗毒素 载体 胰岛素凝集素神经递质受体
40.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都是六碳糖 同分异构体
41.大豆种子含类脂很多
42.固醇:维生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的代谢 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性激素(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胆固醇
43.糖类合成部位: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肝脏 肌肉脂质合成部位:内质网
44.还原糖:葡果麦
45.并非所有的糖类是能源物质(核糖 纤维素)
46.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这些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新生肽链的折叠、组装
47.甲基绿派罗宁 现配现用 混合使用
48.生物体可直接理由的糖类有单糖和二糖
49.糖原是动物的重要储能物质,脂肪是良好储能物质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50.菲林试剂(0.05g/ml):混合加双缩脲(0.01):分开加 先碱后铜
51.花生子叶观察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52.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
5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54.细胞膜的功能: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第四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部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0多种;在动、植细胞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万分之一的元素为大量元素(9种);主要元素(6种)占细胞总量的97%;
①、Ca:人体缺乏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②、Fe:血红蛋白的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③、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④、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⑤、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⑥、K:血钾含量低时,出现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在植物体内参与有机物合成和运输。
⑦、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及各种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⑧、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⑨、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2、生物界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
生物界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个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表现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能说: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3、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质还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质还含有Fe、I等,其中后面两种属于微量元素。
4、胆固醇、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体内合成,性激素可从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活性。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质
2、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合成抗体、淋巴因子);青蛙受精卵从第四次分裂开始,细胞周期长短开始出现差异。
3、癌细胞的特点:细胞能无限分裂、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球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细胞能移动。
4、所有的蛋白质类物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5、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6、衰老细胞的特点:(物质变化)细胞中水分减少、色素积累;(结构变化)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变;(代谢变化)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
7、一个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细胞分裂;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着丝点的分裂。
8、染色单体的出现和消失分别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植物未成熟的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中亲水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大豆种子、花生种子),成熟植物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液浓度的高低。
2、光合作用过程中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的作用有供氢和供能。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3、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之后能自动复原的适当浓度溶液有:KNO3、乙二醇、尿素、葡萄糖。
4、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先将反应底物和酶溶液分别加热到研究温度时再混合后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
5、去掉植物的大部分叶片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水分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不会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的呼吸作用完成)。
6、叶绿体中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分子a具有吸收转化光能的作用(不传递光能),其它色素能吸收传递光能(不转化光能)。
7、保存植物种子、果实的氧气应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上(此时无氧呼吸刚停止,有氧呼吸风开始),而不是完全隔绝氧气。
8、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摄入过量、磷脂合成受阻、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功能不好)
9、下列生理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氧气进入细胞、质壁分离、叶绿体吸收光能。
10、食品罐的安全钮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里面的微生物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
11、肝脏能将血液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转化为肝糖元或葡萄糖,其意义是:稳定内环境的PH值、减少能源物质的浪费。
12、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指不能通过转氨基形成,只能从食物中吸收,共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
1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丙酮能溶解色素,用来提取色素;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能启动生物的生殖行为的外界因素是光照时间的长短(长日照:貂、鼬;短日照:山羊、鹿)
2、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种类都不断增加,而细胞全能性降低。
3、极体和极核的比较相同点: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都为体细胞一半;不同点前者在卵巢中形成,后者在胚珠中形成,前者基因型可以和卵细胞不同,后者的基因型与卵细胞相同。
4、大豆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小麦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形成后直接发育,受精卵形成后经过休眠期后才发育(同时受精,先后发育)
5、酵母菌有氧气时有氧呼吸,进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性生殖)
6、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长开始后,营养生长不停止。
7、枝条扦插成活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与再分化(需要生长素,不需要外界光照和营养物质)
8、胚囊中的细胞(植物细胞: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形成受精极核)和囊胚中的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到一定时期,此期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9、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有机物种类增加、干物质减少、有机物分解、耗氧增加。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1、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染色体上整个基因增添或缺失、改变属染色体变异。
3、发生双受精时,参与受精的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参与受精极核形成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
4、等位基因(D)与(d)的本质区别与D和A的本质区别是相同的:碱基对的排列序列不同。
5、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有: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基因。
6、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变成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7、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直接控制相应结构的蛋白质的合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酶的合成而影响代谢过程达到控制生物性状(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8、人体能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61种,每个tRNA一端有三个未配对的碱基(tRNA不是只有三个碱基)
9、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系统)。
10、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的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着丝点不分开);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无基因重组)
1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先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
12、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雌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②雄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雄配子的比例相等、③各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各种基因型的受精卵都能正常发育、⑤、样本足够大、⑥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不要求雌配子和雄配子比例相等)
13、两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YyRr,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YYRRⅹyyrr或YYrrⅹyyRR,F1自交得F2,F2中亲本型所占的比例有两种可能:10/16或6/16
14、基因重组的三种情况: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交叉互换,重组DNA(转基因)
15、转录和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16、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禁止近亲结婚。
17、多基因遗传病的两个主要特点:易受环境影响,具有家庭聚集现象。
18、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纺缍体形成时。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
2、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化)是定向的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4、种群进化了不等于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肯定是通过进化完成的。
5、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时,表示种群进化了(标志:基因频率改变),只有当基因库变得与原来很不相同时,才表示新物种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6、只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可能达到生殖隔离(必要不充分条件),有时生殖隔离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多倍体形成新物种)。
7、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必要条件是:隔离。
8、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有:①、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③、遗传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加强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化的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0、你知道生殖隔离的几种情况: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形态不同不能交配③能交配但胚胎在发育早期就会死去。④杂种后代没有生殖能力。
11、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先变异,后选择。----“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说法对吗?
12、解释低频性、有害性的突变为什么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对于每个基因来说突变率很低,但每个种群有很多个体,每个个体又有很多基因,因此一个种群产生的突变基因很多。(注意计算)突变的有害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13、你会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吗?
例: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
14、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有关的计算 一个海岛上约有44%的居民携带蓝色盲基因。世界范围内,则每10000人中有一名蓝色盲患者。一表现正常母亲为蓝色盲的女子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若该女子与岛外其他地方的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则是。
15、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适应性、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说明变异为什么是不定向的。思考:达尔文知道变异的三种类型吗?
16、下列所涉及的方向是否相同?①生物进化的方向②生物变异的方向③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④自然选择的方向。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自然选择方向总是朝人类需要的方向。②不耐寒的三叶草可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生物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④海洋中鱼和鲸体形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同,自然选择对它们的选择方向相同。⑤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能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8、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那怕是很小的改变)那么种群就进化了;而只有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时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标志是生殖隔离)
19、新物种的形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染色体变异,可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20、隔离的本质是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越多。
3、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短时间内害虫数量下降,但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4、农业上害虫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维持食物链:农作物→害虫→天敌)
5、植物种群(木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随机取样、调查期无砍伐、样本数量足够大。
6、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的调查内容:水平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
7、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研究的意义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四种情况。
8、种群数量的增长“J”型曲线,实现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适用情况: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计算公式:NT=N0*λT(这里λ原表示的增长率是保持不变的)。
9、种群的数量增长“S”型曲线,原因:空间食物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增长率变化情况: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数量达K/2)开始下降至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K)。
10、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的调节能力,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差是因为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关系。
第九章:生物圈
1、生物圈组成: ①、环境:大气圈底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②、生物:地球上全部的生物
2、生物圈形成: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①、光合作用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②、大气中氧气的出现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厌氧到需氧;臭氧层的形成使生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
3、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从能量角度:有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从物质角度: ①、生物圈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能量能否自给自足)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三级结构使得物质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
③、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形成(大气成分的调节、物种数量的调节)
4、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变生产模式: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工业原料、食用、美学、仿生、科研(抗虫基因)、②间接使用价值: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绿色水库、净化空气、地球之肺、地球之肾)③潜在使用价值:未被发现的价值
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物种丰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种多样。①、裸子植物:银杉②、被子植物:珙桐③、爬行动物:扬子鳄④、哺乳动物:白鳍豚⑤、活化石:银杏
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威胁本地物种(没有天敌)
例.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③、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选修部分
第五篇: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 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
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主要治理措施: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贵阳、南昌、南宁、广州、香港、澳门、台湾„„ 附录: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 一年两次或三次
传统运输方式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水运为主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
传统娱乐方式 滑雪 游泳、赛龙船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
2、地表景观
⑴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气气,稀土的储量大。
六、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昼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2、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年日照3000多小时,羊八井。
2、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五、交通运输的变化
1、解放前,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2、解放后,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民航线;龙羊峡、羊卓雍湖水电站。
六、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3、行:牦牛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七、保护三江源头
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49%,长江25%,澜沧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
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台湾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二、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门
一、港澳对比
名称 回归时间 人口(万)面积(KM2)位置 主要居民 组
成香港 1997.7.1 678万 678万 广东省珠江东口 中国血统98%,英、其他2%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 1999.12.20 44万 16万 珠江口西岸 中国血统95%,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二、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1、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靠大陆,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2、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3、发展战略
不利因素: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1925万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气候:深居内陆。
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为主。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西双版纳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景观: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热带动植物王国;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
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长江沿岸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2、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3、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②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③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辐射;④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1、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2、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带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3、这些特大城市是本区域内的济经、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2、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重庆(嘉陵、银钢)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
3、(P83页活动)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五、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绵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国土整治;
2、微观到具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3、中观到区域之间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二、在世界中发展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