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21: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日常生活、实际行动相结合,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践行感恩、体验感恩。本文笔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让学生发至内心地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关键词]感恩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报效祖国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与讲大道理上,更应该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要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

一、校园“感恩文化”现状概述

2008年至2012年,在这四年忙碌而充实的辅导员生涯期间,笔者一直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期间对一件事情印象很深刻。一天,笔者突然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老师,您好。我是小齐(化名)的家长,我小孩这几天都不接我的电话,首先跟老师确认下我小孩是否平安在校,再有能否麻烦老师让小齐跟我们通下电话。麻烦您了。”家长的语气中透着焦急与无奈。笔者经过引导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小齐父母曾答应为其购买一部时尚、新潮的手机作为升学礼物,但后来因为学费问题而未能兑现承诺,小齐也因此对其父母心存不满,甚至不肯与父母联系,最后导致以上事件的发生。经过笔者的教育引导后,小齐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主动承认自己的任性与不懂事,并得到家长的谅解,这件事情最终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但是这次事件却引起了笔者对当今校园“感恩文化”现状的反思。首先,天下父母心都想把最好的给儿女,而自己甘心受苦受累。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呢?有些人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知道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不记得他们的生日。有的人总是不断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顶撞父母。其次,在今天的校园里,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例如课间不擦黑板、上课违纪吵闹、课外见了老师绕道而行或者擦肩而过如同陌路人不打招呼;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老师”都不会说的学生也不少见;更有甚者还给老师起各种绰号。

二、校园“感恩文化”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对亲情漠视,淡然地对待父母,只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缺乏?ψ约骸⒍运?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不良风气。

第一,家庭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下,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表现为外在的自主与自信。但是他们同时又成长于“非常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在长期、多重宠溺中,他们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他们随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养成骄横任性的不良习惯,而逐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第二,学校教育。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感恩教育难以真正地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关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就业问题,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导致了学生缺乏修养、自私自利的现状。感恩教育本该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是感恩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即使仅有的感恩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弊端。这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自发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危害极大的价值观。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亟待得到正确的引导。

三、校园“感恩文化”建设对策

基于以上关于校园“感恩文化”现状反思及原因分析后,笔者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及感激之情。心怀感恩,首先从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做起。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相关主题的教育引导工作。

1.正视“衣食”父母,走出“理所当然”误区。把别人对自己长时间的照顾误以为理所当然,这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思维,即使是对亲生父母。对此,笔者特意安排了三段视频资料:“大学生千里寄脏衣”、“错位的角色:父亲为大学生儿子求职”、“大学生起诉父亲,要求垫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组织学生针对第三段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胜诉还是败诉?”。讨论过后,笔者进行总结:大学生把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老父亲代儿求职,可笑、可悲、可怜、可耻;大学生为费用起诉父母,也是同样严重缺乏独立意识。笔者还将以上案例延伸到当今大学生身上,指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跨人大学甚至毕业后依然严重依赖父母,视父母为真正的“衣食”父母,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全力呵护自己,这纯粹是种认识误区。最后,笔者提出要求:大学生,尤其作为一名成年人,不应该过多地依赖早已完成抚养义务的父母,而应该正确对待我们的“衣食”父母,抛掉各种“理所当然”的错误思维,应该而且必须开始独立生存的思考与行动,为父母分忧,为自己规划未来。

2.算算亲情账,感念父母恩。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08年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我国福州、苏州、南京等地的调查也显示,一个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40万元。据此,笔者组织学生各自算了笔“亲情账”:算算自己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会花掉父母多少钱;还让学生预估自己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经过一番计算后,学生得出了“天文数字”,有的学生算出来自己大约需要花掉父母40万元,还有些“高标准”的达到近百万元。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计算,需要33年才能“还清”不计利息的养育费40万元。这些直观的数字,引起学生内心强烈的震撼,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父母亲的艰辛与不易。

3.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在前面已有的教育基础上,笔者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相继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主要有:首先是《感恩的心》背景音乐及学生们的集体手语,为感恩主题营造氛围;其次是学生们的激情演讲,表达感恩之情;第三是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与交流,回忆曾与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反思曾经的叛逆行为;第四是学生们的总结与表态,同时笔者也借机动员学生将当时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书写《致父母亲的一封信》,并由笔者统一邮寄回家与父母亲一起分享;最后是总结,一方面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们化感恩之情为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从点滴做起,如定期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规定假期里对父母亲能做与不能做的几件事,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做到既然不能给予经济上的,那么就给予父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二)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

所谓“师如父母”、“尊师爱生”,这充分体现学生“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老师是人类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无不凝结着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笔者特意组织学生干部采访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实际工作、日常生活情况并将相关资料制作成PPT《我院辅导员老师真实的一天》。(笔者本意是想制作DV,因条件受限只能制作成PPT。)该PPT如实展示了我院辅导员老师每天的工作生活:凌晨6:50的早点名督导、7:45的课前学风督导、8:00-17:00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晚上为宿舍走访或个别学生辅导工作时间、23:00的学生社区晚熄灯督导、00:00-02:00(有时甚至更晚)为辅导员工作日记时间及兼课辅导员的备课时间。笔者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体会老师的艰辛与不易,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感激自己的老师。随后,笔者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从一声“老师,您好!”做起,遵守课堂“十要十不要”,节假日向学院老师发送祝福短信等,引导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及尊重老师的学术成果。

(三)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文化生命的灵魂。在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延续到今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绝对有必要把这种民族精神继承并弘扬下去。

对此,笔者利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我与祖国共奋进”等感恩祖国系列主题班会。感恩祖国,要求我们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因此,笔者通过祖国的人文地理图片展示,让学生热爱的山河、人民、文化;通过回顾祖国的历史(尤其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现代史),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旗、“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相继上天等感人场景的回放,引导学生与祖国共荣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切切实实地付诸实践。“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本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该与日常生活、实际行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践行感恩、体验感恩。总之,一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让学生发至内心地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老师之恩,尊敬老师;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封丽萍)

第二篇:校园关爱文化创建思考

校园关爱文化创建思考

【摘要】 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教育作用,创建立足自身,面向各方的校园文化优势,对学生形成持久的、良好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园 关爱 思考

【正 文】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村正接受城市化进程的改变,受生活模式的差异、社会治安、独生子女、媒介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少年儿童的道德建设遭到不同程度的撞击,很多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存在缺失,心灵不但没有得到积极的熏染,个人主义反而更为明显,缺少了人与人之间必需的信任、互爱。因此创建关爱文化,对通过校园文化长远地影响教育学生,树立浓厚的文化品位,提升学校内涵,使学生从中获得健康成长,巩固其互助互爱意识,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更加强烈,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在这种教育核心理念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建立德育资源库,为关爱行动提供教材。

“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内在的性情之所以没有大范围被激发起来,是因为他们受感动的机会少。在农村很多家庭在亲人情感表达里都有障碍,也就是说不善于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出现尴尬的局面。家庭生活原本就缺少了激情,在校园里更没有接受关爱文化的熏染,久而久之道德认知上的缺失自然存在。因此作为德育统筹者必须系统地对学校自身实际进行分析,建立各类型的德育教育资源库,为关爱文化的开展积淀素材,然后通过影视资料的宣传勾起每个人身同感受的事,使师生融入某种精神领域的境界中。过去我校重点对影视资源做了搜集归类,例如亲情教育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长大不

容易”》,感恩教育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师爱教育《春风化雨》,青春期教育《花季雨季》,还有名人故事激励篇《孔繁森》、《张思德》和近年由中央电视台制作与组织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等;其次我们还利用网络搜索现实生活在学生的同龄人中的感人故事等,并对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整理把人物伟岸的形象放大、定格并坚崇在学生心中。前面所提的资源也许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相信会令不少老师走出局限于谈心且未能改变学生情绪的困境。又或者至少在其学生心中若隐若现地营造一个大爱无限的氛围。总之德育资源库的建立对开展德育活动,尤其是关爱型行动是有利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辅资料,对校园整体或对班级个体来讲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审时度势开展关爱行动,提升学生关爱情感。

多数人都明白要使别人有所感触,单靠平白的说教是不行的,除非你有卓越的演讲技巧与个人魅力,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有亲身体验,使其情感得到真正共鸣与情感提升。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推陈出新精心地设计各种关爱型教育行动。如利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亲情的集中。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关键设计如“爱自己更爱家人”“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融进关爱的话题中来,让学生大刀阔斧地谈恩情、亲情。甚至把话题引申到家庭里,让家人也知道,也聊及。当然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创意地进行,形式要新颖,不局限于传统的讨论式,座谈式,要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是与自己息息相关,是并不是遥远的。过去我校在这些活动的设计上邀请了个别家长列座,使师生、家长融洽地交流在一起,让不善于表达的家长也敞开胸怀,不拘紧于情感的表达,与孩子互动起来。另外我们可以模仿某些电视节目组织

综合性访谈,邀请家长参与,通过主持人对个案的分析与片段回顾及实时采访等探讨方式,引起师生家长的反思与心灵交流。当然,主持人必须要有相当的技巧。除了传统节日外,教师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感恩节日。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教师更要设计一些活动与学生同乐,勾起学生对师恩铭记于心的情绪,并不断地酝酿升华。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遇到重病或意外,身边的人(学生)会感到无助、彷徨。“命运无情,人有情”,作为校方要及时组织捐助和探望,当然更要把对不幸者的关爱行动进行设计。班主任可以通过中队会来要营造一种“同在蓝天下共成长”的意识,让学生为不幸者祈祷、祝福,通过气氛的渲染,使学生知道在自己身边随时都会有需要帮助的人,而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义务去燃烧心中爱的火把,发扬互助互爱精神。2005年我校四年级有1位学生患白血病,家里在经济上的支持已经无力可施了。得知此消息,作为学校首当其冲开展了捐助与探望,把全校师生的心凝聚在一起向患病学生表示,也在国旗下或班会里转达了受助人的感谢。组织同学们再通过设计爱心卡、爱心信笺、折千纸鹤等方式延伸对患者的爱。一个人能献出自己的爱心是很容易的,但一个集体都共同去挽救一个生命,创造更多的奇迹,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爱的奉献,更是一种社会道德正气的体现。过去我校都注重通过各时期的捐赠活动来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提升对关爱文化的理解。

多关注农民工学生子弟的成长。随着地区经济热力不断升温,发达城市更多外来人口涌入,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地方与外来文化交织在一起的环境里,提升学生情感必须要做到兼融共赢。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时候就写下了“同

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话语。社会大环境下和谐的声音已经比比皆是。另外,爱的定义在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内容,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学校应该把爱的胸怀更多向农民工学生敞开,用爱来共同营造更和谐的环境。关注农民工子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过去我们在努力,如在每学期初都有迎新生的安排,对外来插班学生还特别要求班里送上一份礼物,让其在情感上更快融入校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求班主任适当让这类学生分享远离家乡情感等。我校是农村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地方群众的排外思想仍然很重,只有在学生心中建立和谐共处,互尊互爱的情感才能逐步走向共赢的局面。

三、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把爱延伸到社区。

要在学生的心中激起爱的情感,很多时候是与家庭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爱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人行为驱动的内在的情感。爱的原始状态就是在家庭里产生的,因此保证关爱文化在校园里得到深入,必须有效地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过去我们尝试过很多形式的家长会和家访活动,我认为最成功的还是利用了自身积累的影视素材。通过多次在本校班主任沙龙里调研中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感恩与自尊自爱意识缺乏。因此我们特意组织观看著名演讲家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先让学生看,接着晚上再分批组织家长看,最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人都被感动了,甚至有些家长还主动联系学校看能不能把短片拿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无可否认,影视素材中声色美文对激发一个人的情感有着润滑作用,这也是我们建立资源库的原因。那段时间全体师生都觉得整个校园都被一种浓浓的关爱情呼唤并笼罩着,久久不能散去。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在演讲触动的缓冲期,学习的动力发生了变化,说明他们的触动是最大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只

为了热泪盈眶,必须乘胜追击,引起了所有人在长时间内对个人素养与尊重意识有所反思,反思越多,动力就越大,对塑造校园文化雏形就越成功。当然素材的运用频率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也不能太滥,要突出实际效果,否则只能当作走过场的把戏罢了。另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开展了《打开心灵的窗户》家庭教育讲座。主讲者都是在此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通过专家与家长互动,大范围地叩起家长们对爱的理解,然后对子女的教育有所变化,把关爱的话题一次次地在家庭里荡起涟漪。家长学校的行为方式是心与心的交流,在创建校园关爱文化的过程中其发挥了后劲力量。总之我们要通过环境的创造来使每一个人浸润在校园的人文关怀中,共同提升新时期的人的幸福指数。

四、系统策划,使关爱文化扎根在校园每一角落。

深化学校的内涵是每一所学校最终要夯实的路,因此学校要时刻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把理念转化为现实。在关爱文化的渲染中,学校管理层必须有科学的构思,有坚定的行动决心,更要体现人性化的操作。爱的基点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学校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为为本意识着关爱文化要在校园里真正扎根下来,绝并不是今天搞一搞活动,明天做一个游戏就能促成的,必须通过考虑如何尊重人,如何尊重生命,如何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者不能冷冰冰地对待那些有活力、有情感需要、有思想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管理者要系统地把关爱文化渗透到课堂的教学、活动的策划与联系、环境的宣传布置、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网络的倡导等方面。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要求教者经常性地在各类课型里能体现情感一面。只有这种关爱的情感长期在教学体现出来,才能正确有力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此外一个学期下来学校要开展哪些活动,能不能使学

生产生情感共鸣,活动的形式与联系是否严谨也是值得考虑的。过去我们曾设计主题文化月,如感恩教育、科技与劳动、雏鹰展翅、尊师重学„„每一个主题月都附带1至2个系列性活动,再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引申关爱文化。个别主题月收到良好效果,学生很积极参与,同学间对友爱的向往也逐步增强了。还有我们要给学生搭建更多成长的平台,因为任何平台都是情感沟通的动力源。只有在有益身心的活动中让学生展现自我,才能更长久地把他们心中的爱燃烧起来。所以学校更不能忽视学生社团的创建,如文学社、广播站、兴趣组等,这些是区别于班级的集体,在这些集体里学生会找到更多快乐和挖掘更多潜能。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的情感也随时在这些集体里萌生,而且点点滴滴地积撰下来。这是学生人生路上难得的“财富”。总之学校必须通过系统地策划,把“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等意识贯彻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同时要求师生协力营造宽松的交流沟通环境,才能有效地把爱的话题展开,关爱文化才能充盈着整个校园。

校园文化关系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整个学校是否办出特色,内涵能否得到丰富。关爱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学校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其中的支柱,从实现关爱文化的所有方式来看,完全符合了素质教育要求。创建校园关爱文化受惠的不仅仅是学生,老师将会被强大的凝聚力所吸引,循环调节自己,不断提高工作情绪。我坚信当关爱文化能真正地在一所学校长久存立,必将成为这所学校的核心,从而驱动着人的所有行为,而将使这所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当然对一所刚起步,并承受着城乡巨大变化的农村小学来讲,用爱的意识去主导人的行为,从深化的意义上还有不少局限,要全面地有效地铺开还需要更多思考。

第三篇:感恩文化班级建设心得体会

感恩文化班级建设心得体会

黄铺中心小学

余翠萍

在《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在秦主任的带领和督促下,我边学习、边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本着“德育为先,树人为本”的宗旨,在构建班级文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下面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这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班级也能说话”。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

(1)教室的布置。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各自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六个小组自己选定动手制作的彩色图案分别贴在墙壁上,以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评定,贴花朵、小苹果、大拇指等,满五个给小组换一面红旗。孩子们的参与性很强,很积极。墙壁上面还设有“分享喜悦”“看我的”等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舞台,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画、充满童趣的诗歌创作以及富有智慧的小制作等,使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张贴学生的习作绘画,使教室宛如“乐园”,通过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的布置,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

(2)办好黑板报。班级室内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板报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定期更版。文字编辑、板报内容、版面设计等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办好。为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有必要对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等进行指导,把黑板报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舞台。每月一期黑板报,小组进行比赛。学期末评比后奖励,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3)建好图书角。我们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和报拿出来,推荐图书管理员学习学校图书管理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小小图书角。这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广泛阅读的需要,而且是渲染读书氛围的有效途径。在班级中开展争做图书角“主持人”、争做图书角“热心读者”、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促进班级阅读文化的形成。

二、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如何通过班主任的导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管理的空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呢?

(1)班规大家定,自己管自己。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级要有班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他们比较乐于遵守,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从而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2)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可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中锤炼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为较好地建立责任制,教师首先要设置班级管理岗位,如:学习组长、卫生组长、图书管理员、门窗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板报组长等,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

三、以良好的班风培育人

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

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班级文化,感恩教育,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班级文化的乐园!

第四篇:关于建设创业文化的思考

创业、创新、创优是江苏当今社会实践的主流,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弘扬“三创”精神要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创优为目标。创业是发展之本。建设创业文化,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创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的竞争。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意识心理的文化范畴,它建立在环境、经济、传统等基础上,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紧迫任务,也是江苏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业文化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先进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新的概括,是理论建设的拓展,它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切关联,推动生产力发展正是这种文化的本质,也是其先进性所在。创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更是开放的文化,是现阶段推动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开拓了创业文化发展道路。文化也只有紧随时代的步伐,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进程迫切需求创业文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是党中央对本世纪头二十年江苏发展的总定位,是江苏人民在新时期全力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不但要善于运用经济、市尝法律、行政的力量加快发展,还要善于通过创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发展。物质生产决定社会进步,精神因素对物质生产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业文化为“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新时期创业文化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先”的理念,一股创业热潮正在江苏大地上涌动。创业已成为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石和江苏文化的重要导向。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江苏经济发展新的跨越,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与“两个率先”适应配套的创业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团结创业。团结就是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在现代社会商品大流通、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下,联合创业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要培育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必须团结协作,形成团队的整体实力。一些产品关联度强的企业分工协作,成龙配套,才能形成阵容强大的板块经济、产业集群,才能提升一个地区整体的竞争力。创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创业者宽广的视野和现代经营者的气魄,需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激励、形成合力的因素。

开拓创业。开拓是创业文化的永恒要求,更是当今时代的竞争特质。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要敢于“犯规”,突破陈规。从某种意义上讲,“犯规”就是超前,超前就是创新。只有敢闯才能有所发展,只有敢试才能有所成功。不试不闯就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敢于竞争,一定会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实干创业。实干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创业就要实干。事业是干出来的。我们今天对浙江模式的认识,除了媒体的宣传和到浙江学习考察,更多的得自遍布城乡的浙江产品和走遍天下的浙商。浙江人以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演示着什么是实干精神。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浙江人那种“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去实干、去拼搏。为了实现创业目标,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自主创业。自主、自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地区的立身之本。自主、自强就是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就是有一股创业的激情和韧性,就是保持一种精神上的刚性和硬度,就是主动闯市尝敢拼搏、求生存、谋发展。市场经济已把创业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关键是你想不想创业。艰苦努力,自主创业,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永远办不成大事,成不了大业。

诚信创业。诚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信用是一种竞争力。只有处处守信,才能事事便利,只有诚信为本,才能成就大业。创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财富取之社会,必须要回报社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必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三、在实践中推进创业文化建设

创业文化需要长期积淀。建设创业文化,既要有循序渐进的、长期的文化熏陶,又要根据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以创业实践培育创业文化,以机制创新建设创业文化。

激活创业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全民致富必须依靠全民创业。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培植一批创业型企业家、创业型市民、创业型农民,使每个人都为创业而思考,使创业思想入脑入心,让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创业的前提是思想的创新。近年来,江苏进行了多次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对全省三个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没有创新的思想,就没有创业的冲动,弘扬创业文化,倡导全民创业,发展民本经济,江苏要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让思想再来一次飞跃。从部分人创业到全民创业,从少数人思想解放到全社会思想解放,江苏经济将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

完善创业机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更新文化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切妨碍创业的思想束缚都要坚决冲破,一切约束创业的体制障碍都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创业的陈规陋习都要坚决改变。真正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创业。要着重抓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创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创业环境;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倡导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育选拨创业型干部,树立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用人标准,支持和鼓励干部及各类人才创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优化创业环境。要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让民间资本快速积累和增值。要有规范的法制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建设平安江苏,为投资创业者创造一个安心创业、放心赚钱的环境。要有高效的服务环境,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家,进一步掌握服务本领,提高服务水平。要有浓烈的~环境。大力宣传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经验,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创业文化建设,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第五篇:关于建设创业文化的思考

关于建设创业文化的思考

创业、创新、创优是江苏当今社会实践的主流,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弘扬“三创”精神要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创优为目标。创业是发展之本。建设创业文化,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创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

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的竞争。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意识心理的文化范畴,它建立在环境、经济、传统等基础上,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紧迫任务,也是江苏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业文化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先进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新的概括,是理论建设的拓展,它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切关联,推动生产力发展正是这种文化的本质,也是其先进性所在。创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更是开放的文化,是现阶段推动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开拓了创业文化发展道路。文化也只有紧随时代的步伐,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进程迫切需求创业文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是党中央对本世纪头二十年江苏发展的总定位,是江苏人民在新时期全力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不但要善于运用经济、市场、法律、行政的力量加快发展,还要善于通过创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发展。物质生产决定社会进步,精神因素对物质生产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业文化为“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新时期创业文化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先”的理念,一股创业热潮正在江苏大地上涌动。创业已成为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石和江苏文化的重要导向。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江苏经济发展新的跨越,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与“两个率先”适应配套的创业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团结创业。团结就是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在现代社会商品大流通、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下,联合创业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要培育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必须团结协作,形成团队的整体实力。一些产品关联度强的企业分工协作,成龙配套,才能形成阵容强大的板块经济、产业集群,才能提升一个地区整体的竞争力。创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创业者宽广的视野和现代经营者的气魄,需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激励、形成合力的因素。

开拓创业。开拓是创业文化的永恒要求,更是当今时代的竞争特质。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要敢于“犯规”,突破陈规。从某种意义上讲,“犯规”就是超前,超前就是创新。只有敢闯才能有所发展,只有敢试才能有所成功。不试不闯就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敢于竞争,一定会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实干创业。实干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创业就要实干。事业是干出来的。我们今天对浙江模式的认识,除了媒体的宣传和到浙江学习考察,更多的得自遍布城乡的浙江产品和走遍天下的浙商。浙江人以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演示着什么是实干精神。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浙江人那种“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去实干、去拼搏。为了实现创业目标,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自主创业。自主、自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地区的立身之本。自主、自强就是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就是有一股创业的激情和韧性,就是保持一种精神上的刚性和硬度,就是主动闯市场、敢拼搏、求生存、谋发展。市场经济已把创业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关键是你想不想创业。艰苦努力,自主创业,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永远办不成大事,成不了大业。

诚信创业。诚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信用是一种竞争力。只有处处守信,才能事事便利,只有诚信为本,才能成就大业。创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财富取之社会,必须要回报社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必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三、在实践中推进创业文化建设

创业文化需要长期积淀。建设创业文化,既要有循序渐进的、长期的文化熏

陶,又要根据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以创业实践培育创业文化,以机制创新建设创业文化。

激活创业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全民致富必须依靠全民创业。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培植一批创业型企业家、创业型市民、创业型农民,使每个人都为创业而思考,使创业思想入脑入心,让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创业的前提是思

想的创新。近年来,江苏进行了多次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对全省三个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没有创新的思想,就没有创业的冲动,弘扬创业文化,倡导全民创业,发展民本经济,江苏要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让思想再来一次飞跃。从部分人创业到全民创业,从少数人思想解放到全社会思想解放,江苏经济将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

完善创业机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更新文化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切妨碍创业的思想束缚都要坚决冲破,一切约束创业的体制障碍都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创业的陈规陋习都要坚决改变。真正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创业。要着重抓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创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创业环境;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倡导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育选拨创业型干部,树立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用人标准,支持和鼓励干部及各类人才创业。好范文版权所有

优化创业环境。要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让民间资本快速积累和增值。要有规范的法制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建设平安江苏,为投资创业者创造一个安心创业、放心赚钱的环境。要有高效的服务环境,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家,进一步掌握服务本领,提高服务水平。要有浓烈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经验,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创业文化建设,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下载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

    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从煤矿企业来讲,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

    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推荐阅读)

    建设校园安全文化 实现和谐校园 ——对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校园安全文化是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来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是校园安全工作......

    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

    感 恩 伟 大 祖 国 , 建 设 和 谐 校 园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09-40(1)班 姚春要 2010年11月28日 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 在着北风肆虐的季节,伴随着雪花的飘舞,我......

    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方案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解决方案 (初稿) 网络中心 2010-2-20 - ***67一、 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 1、 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精选合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2013第1学期应用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考核论文论文题目: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班级: 姓名: 学号:摘 要 构建和谐......

    感恩文化

    感恩文化 ——读《中国文化的由来》 感恩父母,是要谨记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感恩师长,是要牢记他们在我们成长路上挥洒的热情;感恩朋友,是要永记他们在我们需要时伸出的援助之......

    文化思考

    文化创新的思考 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

    关于对感恩文化宣贯的思考

    关于对感恩文化宣贯的思考 摘 要:河南烟草专卖系统感恩文化是“三感三珍 三追三提”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感恩?实”管理文化则把“精细实”理念作为“感恩”文化的延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