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公务员选拔方式
新加坡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
新加坡是东亚地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在本地区乃至世界上均很有特点:经济上跻身亚洲四小龙,不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人均产值均居世界前列;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廉政建设闻名世界。多年来,新加坡秉承“精英治国”思想,在世界公务员队伍中享有廉洁、勤政、高效的美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一套非常公平的遴选程序和严格把好“入口”关。
(一)专门的公务员选拔录用机构。国家在行政系统外设立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公共服务委员会,专司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等职,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是政府系统以外的有成就的人士,他们本身不是公务员,也不能是政治家或工会领导人,以保证该委员会工作的公正性,避免了行政系统滥用人事权。新加坡总理公署内部设立了一个专职选拔人才的机构,称为“铨叙组”,组员由总理挑选和领导。铨叙组在全国明察暗访,寻找优秀人才;对现任职的各种官员也进行调查、了解和考核,根据工作实绩做出公正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为总理决定现任官员的升迁提供了真实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现优秀人才,使新鲜力量不断地输入到公务员队伍中。铨叙组发现新的优秀人才后,及时向公共服务委员会推荐,作为量才录用的人才库。
(二)严格明确的公务员选拔标准。在新加坡,公务员“入口” 起点高,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或选修过与公共职位相关的课程,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献身精神。学历是公务员选拔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新加坡选拔公务员的人才标准有五条:一是能效忠国家和政府;二是廉洁奉公,严格遵受法律,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三是受过良好教育,有出众的才能,有办事的专业知识,敢于承担责任;四是融自己于民众,争取民众支持,为群众真诚服务,能够把群众发动起来为完成政府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五是不怕困难,能在困难条件下做出正确决定,坚定地完成各种任务。这些标准,是新加坡政府选人用人的基本依据。
(三)注重拟录公务员的品德修养审查。新加坡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除强调公开、公平、择优录用和一定的学历资格条件外,还对应聘者品德、修养等个人背景情况审查非常严格,不仅审查拟被录用者的学历、个人爱好、财产状况、犯罪记录,而且要审查其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等。品德不端者和染有不良嗜好者不得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被录用后,还要经受品德跟踪考核以及工作能力与潜力评估的考验,能通过这两关的公务员方可晋升。
(四)不拘一格吸纳精英人才。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宝贵。为了充分挖掘精英人才,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为国效力,新加坡政府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培养和选拔精英。1.从小培养。新加坡认为精英的培养是一个严格而长期的过程,因此注意从小发现和培养精英儿童。政府从小学起就对儿童进行分流,中学阶段再分流一次,部分优秀学生可以进入初级学院。初院生考入三年制大学毕业时获普通学位。其中的优秀生可再深造后获高级学位。极少数获得政府奖学金者被送往海外留学,特别是总统奖学金得主和武装部队奖学金得主往往成为政府重点跟踪的精英中的精英。2.政党领袖亲自挑选政治精英。利用高薪和优惠待遇,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都吸收进政府部门,让这些有才华的人才一心一意为政府服务,为国家工作。为保证挑选到最佳人才,要遵循严格的程序,首先由锉叙组推荐人选,公共事务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被认为有潜能的政治精英则由人民行动党竞选委员会负责推荐选拔。特别是对那些经过考试后被认为有潜质可胜任部长的人选还将进一步进行心理测试,对其人格、智商、个人背景和价值观进行评估。面试评估是一个关键阶段,通常由政府总理出面通过会面,喝茶,讨论,聊天,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观察判断候选者的特质。3.选举。除了这种由政党领袖选拔的方式以外,新加坡还辅以由下而上的选举方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坚持一条规定:一旦被党内挑选为未来的政治家,就推出参加议员竞选,让年轻人才接触民众,公开经历,发表政见,宣传业绩,展示才能,接受公众的评判和选择。
第二篇:公务员报考方式
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程序
2002年以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办法和程序与各地大致相同,自2002年开始采取网上报名的办法。具体程序如下:
(1)招考职位查询
预报考者可到国家人事部网、公务员考试网、新华政府在线频道、中华网教育频道等进行查询。进入“职位查询及报名”,先按表中所列指标项选择查询条件,然后提交查询进入下一步。选择您想要报考的职位,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注意:标有“*”的项目必须填写。您填写的文字内容不要超过限定的字符数,不要加HTML语言标记和运算符,如:“+”、“&”、“<”等字符。填写完毕检查无误后按下“提交”按钮即可看到您的报名结果。
注:当提示“没有符合您查询条件的职位„”时,请适当减少条件限制。例如:只选择招考部门为“国务院办公厅”,不填写其他选项,按下“提交查询”按钮,即可查出“国务院办公厅”招考的所有职位。
(2)报名方式
全部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报考人员可选择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进行报考和参加考试。
①网上提交材料及查询。网址:人事部网站http://。报名政策、技术和考务方面的咨询可查询人事部网站;报考所需的报名推荐、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人事部网站下载打印。
②报名确认与领准考证主证。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须按规定的时间到所选择的考试地点进行确认,同时办理有关手续。报名确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考生根据所选择的考试地点到该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办理确认手续。未按时参加报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报名。
b.报名确认时务必做到: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提交近期免冠一寸相同照片2张(黑白、彩色均可),照片背面写清报名序号;缴纳有关费用;领取准考证主证。③自助打印准考证副证。准考证副证由考生按规定时间自行上网下载并打印。
④其他注意事项。笔试合格的人员进入面试时,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原件,缺少上述证件或与报名时提交的个人信息不符者,不得参加面试。考生参加面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主证、副证和身份证。
(3)需减免考试费用的家庭困难考生,必须携带以下材料,由各省市负责考务工作的部门审核确认后,办理减免考试考务费用的手续:
①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考生须携带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原件)和低保证(复印件);
②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原件)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
2.地方公务员考试报名程序
(1)申请报名
正式报名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领取报名所需的各种表格和报考须知资料,认真填写好报名表并了解报考须知。
报名表的内容一般包括:
①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通讯地址、照片;
②考试法规定的要求事项,如:有无不良的嗜好,是否受过奖惩或刑事处分等;
③资历、资格事项:文化程度、工作经历、个人品德、习惯、专长爱好、体格与健康状况等; ④其他事项: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负担等。
(2)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以审查报名登记表和有关证件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的一种方法。其由政府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负责资格审查的程序为:
①对报考职位的审查。审查报考者所具备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其拟报考职位的要求。②对证件的审查。着重审查户口簙(查居住地、年龄)、学历证明及有关证件。
③报考者的体格外貌。一般来讲,对报考国家公务员考生的体格外貌并无特殊要求。但到政府机关工作的人起码应无明显生理缺陷,身高不能过矮。考试组织者除身体检查要有明确标准外,资格审查也应有一定的标准。
④审查报考者的照片。主要是防止替考等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
⑤招考公告规定的其他内容。
(3)领取准考证
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考机关根据报名和资格审查认定的报考情况发放的《准考证》。
准考证由主考机关统一印制,贴上报考者交的近期免冠1寸照片,经主考机关盖章塑封后生效。填写准考证号,必须认真仔细,考生姓名项目必须与报名表完全一致。
《准考证》存根应按考场装订成册,供监人员在核对考试人员时使用。若报考人员遗失准考证,须由其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并携带有关证件,经报名点审核后由原发证单位补发。补发的准考证用原准考证,但注明“补发”字样。
主考机关在编排准考证号时,应尽量将同一单位的报考人员安排在不同的考场并且考号不相邻。准考证号一般采用8位数字。
注:现在大多数省市均采取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直接打印准考证,现场确认报名的方式。公务员职务级别
在中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二十七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二级至四级
(三)省部级正职:四级至八级
(四)省部级副职:六级至十级
(五)厅局级正职:八级至十三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级至十五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二级至十八级
(八)县处级副职:十四级至二十级
(九)乡科级正职:十六级至二十二级
(十)乡科级副职:十七级至二十四级。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一)巡视员:八级至十三级;(相当于正厅局级)
(二)副巡视员:十级至十五级;
(三)调研员:十二级至十八级;(相当于正县处级)
(四)副调研员:十四级至二十级;
(五)主任科员:十六级至二十二级;(相当于正乡科级)
(六)副主任科员:十七级至二十四级;
(七)科员:十八级至二十六级;(本科生大专生)
(八)办事员:十九级至二十七级。
军队的职称级别(军衔)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公务员定期考核
在中国,公务员都要定期参加考核,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另外,考核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除此之外,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将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法律规定
《公务员法》第三十六条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公务员法》第三十七条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公务员-履行义务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篇: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拓宽选用渠道,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安排乡镇领导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知识,为科技兴村奠定了基础。对工作成绩突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较好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未完成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差,群众满意度测评较低的,及时予以停职或免职处理。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走出“神秘化”的真诚之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以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程序,扩大参加民主推荐会议人员的范围,将干部“初选权”交给群众。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投入运行经费不足,使网络站点不能正常运转,同时也有一部分农牧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熟练掌握网络知识,给党员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这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是以信息化促进党员教育方式科学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这个契机,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党员教育工作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合州直党员远程教育模式、搭建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党员电教阵地和农技学校,大规模开展科技培训、搞好新信息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指导,深入开展党员“帮带”和党员示范户活动。干部调配过程中,充分酝酿、认真自查干部调配方案,在摸清核实各单位编制现有职数、级别基础上制定干部任免方案,及时收集整理、记录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材料。当前,改革创新已成为组织工作的主旋律和活的灵魂,无论是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还是党员队伍管理办法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改革创新的气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坚守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领导干部骨干带头、广大党员先锋模范等“三个作用”,深化拓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维护稳定、强化管理、服务群众的三项职能,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抓党员的教育工作存在着时紧时松现象,使基层部分开展党员教育的网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维稳基础,分别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党建示范点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和“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突出抓好“一社区一品牌”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第四篇:“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
坚持民主方向 减少负面影响 推行“无任用推荐”
干部选拔方式
西安市委组织部
时间:2011-2-16 20:05:52
党的十七大以来,西安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着眼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探索形成了“无任用推荐、有任用复核、多形式考察、重跟踪管理”的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新方式(以下简称“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收到较好效果。
“无任用推荐” 干部选拔方式的缘起
民主推荐是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体现民主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在民主推荐中伴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民主推荐往往是在领导岗位出现空缺、即将选任干部时进行的,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即时性,容易发生少数干部拉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出现个别领导干部引导干扰群众意愿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参与推荐的同志难以出于公心自主表达真实意愿,导致民意信号失真,损害了民主推荐的声誉。第二,以往后备干部调整,结合领导班子换届,每五年推荐一次,无法实现优进绌退、动态管理,存在“备而不用,有备无管”的现象。第三,在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中,要识别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特别是要准确判断一个干部的德,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够做到的。以上都是困扰干部工作的难题。如何创新民主推荐机制,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一直是我们着力探索解决的课题。
“无任用推荐” 干部选拔方式的实践探索
从2008年起,西安市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探索实行了“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
无任用推荐,即非定向推荐,就是在不设定具体任职岗位的情况下,每年年初在区县和市级部门普遍进行一次职级推荐,与市管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合二为一,同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一并进行。具体操作中,推荐数量按照正职1:
2、副职1:1的比例确定。推荐人选除应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根据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要求,符合相应的性别、年龄、学历、任职时间等要求。在无任用推荐时,既着眼于比选使用,推出近期可提拔或重用的干部人选;又着眼于长期培养,推出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选。
有任用复核,就是在本内出现领导职位空缺时,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岗位要求,通盘考虑各单位无任用推荐出的人选,按照“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的规定,本着人岗相宜、促进交流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核,复核认定后列为考察对象。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近几年无任用推荐得票情况、考核情况、组织掌握的德才表现情况、业务特长性格特点工作阅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
复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适岗程度较高、无任用推荐时票数又位居前列的人选,不再进行会议推荐,通过谈话推荐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进行复核;二是对适岗程度较高,但无任用推荐得票数与他人接近或相对靠后的人选,通过会议推荐、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核。
“多形式考察,重跟踪管理”,就是对复核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人选,严格进行任前考察。工作中创新考察方式,延伸考察触角,全面、客观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平时对无任用推荐出来的所有后备干部,都作为重点对象,通过集中培训、交流挂职、一线岗位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注重从考核、班子研判、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复杂局面和关键时刻表现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跟踪了解,形成对干部较为客观准确的判断,为市委调整使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总体上讲,无任用推荐重在准确了解干部的群众基础、民意情况;有任用复核着眼于实现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的统一;多形式考察侧重于增强考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重跟踪管理强调的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四者共同构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整体机制。
“无任用推荐” 干部选拔方式的初步成效
“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实现了干部民主推荐的常态化、规范化,有效避免了干部选拔即时提名的主观性、随意性,促进了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和备用结合,体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相统一的原则,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一是,无任用推荐是干部民主推荐的一种创新。被推荐干部只有达到一定的推荐得票比例才能入围;待有任用机会时又经过一定形式的复核认定,从而保证被考察任用干部具备较为可靠的民意基础。
二是,无任用推荐只是为干部提供了被任用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推荐的是多人而非一人,而且每年都有一次机会,从而降低了干部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了拉票成本,有效减少了拉票、匿名不实举报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同时,无任用推荐为较多的干部提供了入围的机会,冲淡了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民意的干扰,有利于优化选人用人环境。
三是,由于从无任用推荐到有任用复核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就使得组织部门有可能较为从容地、多角度地跟踪观察了解干部,既充分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加之入围人数较多,也使组织部门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以便更好地提高人岗相适程度,有利于准确识别干部,提高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通过无任用推荐,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较全的后备干部队伍,实现了优进绌退,使备用结合更加紧密。2008至2010年11月,西安市提拔任用市管干部174名,其中后备干部139名,占79.9%,较2008年之前五年的20%,提高了近六十个百分点。
“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实施三年来,受到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较高认同,给予我们诸多启示。主要是,干部选拔任用必须找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的最佳结合点;创新干部选拔工作民主推荐机制必须与解决扩大民主的负面影响同步考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做到优进绌退,实现动态管理;选拔使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是我市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有效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探索和尝试,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2010年11月25日,省委组织部专门召开研讨会,就总结推广我市“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进行了座谈讨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总结完善“无任用推荐”干部选拔方式的创新实践,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篇: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启示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且异质性强的城市国家。从1965年独立至今的几十年里,新加坡在保持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贪污腐败行为。这与其独特而富有成效的公务员制度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借鉴其经验,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关键词】新加坡 公务员制度 经验 启示
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别名星岛,又译“狮子城”,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园之城”。总面积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万,其中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族占2.4%。语言有英语、华语、新加坡语、马来语四种。①从1965年独立至今的短短几十年内,新加坡就从一个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且异质性强的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在保持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贪污行为的国家。自2002年以来,新加坡政府连续在透明国际组织政府清廉度排名中名列前茅,具体排名情况如下:2002年~2006年第5位,2007年第4位,2008年第2位,2009年第3位,2010年第1位,2011年第5位。这与其拥有一套独特且富有成效的公务员制度是分不开的。
文明的交融造就卓越的制度
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是在殖民地时期的行政体制上发展起来的。1842年,新加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按照自身发展模式,逐步将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模式移植到了新加坡。二战后,英国政府又进一步完善了新加坡的行政体制。理性与法治、民主政治与精英治理等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开始在新加坡生根发芽。1965年独立后,面对人口异质性强、文化背景多元、对国家认同度低等特点,新加坡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全盘西化倾向、捍卫亚洲价值观的运动。在1982年农历新年献词中,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号召新加坡人保护和弘扬儒家道德传统,大力提倡培养新加坡人的职业道德,并把道德规范纳入公务员的行为体系和考核范围,力图用东方儒家伦理道德陶冶公职人员的品德,通过树立公职人员公正廉洁的形象来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席卷全球的公共管理运动中,新加坡再次对公共行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大的改革是1995年5月开展的“面向21世纪的公共服务”运动,由直属于总理公署的专门办公室负责指导和推进。通过这场运动,随意浪费现象大量消除,公共服务绩效大幅提升,一支反应迅速、责任心强、精益求精的公务员队伍开始在新加坡建立起来。
具体而言,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折衷、独立的管理模式。新加坡沿袭殖民时期的机构设置,充分吸收西方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思想,在行政系统外设立了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公共服务委员会。它由总统直接领导,由5到14人构成,任期5年。新加坡的公务员职位,按横向工作性质划分,包含行政服务类、专业服务类、执行服务类、文书服务类、技术服务类和办公室服务类六个类别;按纵向职务层次划分,自上而下分为常务秘书、副常务秘书、首席助理秘书、助理秘书、高级行政助理、行政助理等。每一个职务又分为若干对应的职级。新加坡宪法还明确规定,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政治协会会长、工会及所有与工会有联系的组织成员不得担任公务委员会委员。其成员通常是由有成就的工商界和金融界人士、教授、医生等组成,以保证独立性和公正性,避免行政系统滥用人事权。
严格录用考核,注重公务员整体素质建设。新加坡主要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与英美发达国家一样,考试制度强调公开、公平、择优录取的原则。不同的是,新加坡公务员录用兼顾刚性与柔性原则。刚性原则体现在对应聘者的学历有一定的硬性要求,柔性原则体现在对应聘者的品德修养等情况要严格审查,道德有失或有不良嗜好者将不予录取。公务员被录用后还要接受品德跟踪考核以及工作能力和潜力评估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两项考核的公务员才能晋升。实践证明,这种注重公务员整体素质的录用考核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政府的廉洁运作。此外,新加坡还有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公务员学院,负责提升在岗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高福利、高薪酬的工资待遇。新加坡是著名的高福利、高薪酬国家。新加坡政府认为,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富之、贵之、教之、誉之”,因而十分重视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作为社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公务员的薪酬标准通常接近或高于市场人才的竞争水平。这一政策,不仅可以吸引社会精英到政府任职,保证政府拥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而且可以通过“高薪”达到“养廉”的目的,使公务员在不敢贪污的同时也不必贪污。
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经验
总结新加坡在公务员制度建设上的经验,可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鼓励创新与变革。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圈影响且有被殖民历史的小国,新加坡不仅没有被完全西化或汉化,反而借鉴两大文明,创设出独特而高效的制度,是与其始终鼓励求新与变革分不开的。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培养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创新意识和适应变革意识,要求各部门形成一种期待变革、欢迎变革并有效执行变革的组织文化。政府甚至要求每个公务员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问题都能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为此,政府还专门设立杰出创新奖,用于鼓励公共服务创新。
人才选拔多样化。新加坡政府一直强调“有好领袖才有好政府”,十分注重培养和招揽人才。总理公署内部专门设立选拔人才的机构诠叙组。该组成员由总理挑选和领导,在全国明察暗访,寻找优秀人才并及时向公务员服务委员会推荐,以备录用。政府还用总统奖学金培养有潜质的学生,将其送至国外名牌大学深造,并与政府签约,学成后回国为政府服务。现任总理李显龙、前任总理吴作栋都曾是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李光耀曾说:“公共服务,不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公务员,都必须由最好的人担任”。②而人才一旦被选拔出来,就会根据其专业特长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使用。
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新加坡公务员的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相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新加坡还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包括官方与民间两个方面。官方秉持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理念,设置独立运作的贪污调查局负责廉政监督;民众则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监督公务员。此外,新加坡有严格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公务员必须自动填写法定声明,申报财产(包括个人动产、不动产、存款、股票、债券等,有配偶的还必须申报配偶财产),并有专门机构进行核查。
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对我国而言,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至少有两方面启示:
注重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屡禁不止,官僚主义之风愈演愈烈,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而要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公务员队伍的腐蚀,首要措施恐怕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长堤,使他们树立起廉洁自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问题,努力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肆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问题带有标志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③具体到公务员制度建设上,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开辟一条真正能识别、吸收治国良才的通道。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虽然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还有不少问题,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新加坡的经验恰恰提示我们,要想吸收人才,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具体的选拔措施。
其次,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内监督。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的理性与法治精神非常突出,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处理公务时,公务员不能依据个人感情或利益关系行事,而是严格依章办事,不讲情面。中国的《公务员法》于2005年颁布,与之配套的各个方面或环节单项制度设计仍旧滞后,一些地方招考公务员时“潜规则”大行其道,给体制内监督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要加快对公务员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步伐,尽快构建起严密的监管体系。
最后,不断完善退出机制。官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传统价值观,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建国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系统不断扩张,虽进行过几次精简机构的改革,但目前的官民比例仍远远高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在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加强体制内监督的同时,必须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缩减公务员的“利益弹性空间”,实现公务员与其他职业之间的自由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淡化官本位传统,保持公务员系统的活力与高效。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注释:
①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8页。
②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习什么?”,《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7日。
③《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