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燃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东营市供气站
刘爱臣
摘要:本文着重从燃气企业的安全文化创建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安全文化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燃气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文化
创新
实效
众所周知,燃气行业是特殊行业,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同时,安全工作情况也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是企业文明生产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去规范和调整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提高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正确把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提高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各级党政组织的积极有效的倡导和精心培育下,全体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它反映了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作业环境的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管理水平,体现了职工的安全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代表着企业形象。为此,要切实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地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要正确地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必须重点搞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1、搞好安全观念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在搞好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中,要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从“人本安全”的高度出发,通过开展各种安全知识、安全法律的普及和培训,不断提高每个人对生命健康价值的认识,让大家真正树立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二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实践,切实加大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价值观”和搞好安全的自觉性;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树立“责任重于泰山”意识,真正把安全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切实做到落实责任抓安全、依靠科技抓安全、以人为本抓安全、带着感情抓安全,真正维护和保障好职工群众的人身安全权和生命权等基本的权利。
2、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需要有效规范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作业行为安全。为此,就必须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而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不断加强职工的个人操作行为、岗位作业标准、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安全技术的教育,使职工能够上标准岗、干放心活,有效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实现职工作业环境安全无隐患。
3、搞好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点。制度是保证安全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整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
4、要搞好安全物态文化建设,这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我们从过去有些事故发生中可以看出,有的单位为了节省资金而降低安全成本,一旦发生事故,反而损失惨重,所以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物质安全环境,实现本质安全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在实践中提升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培育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
1、要建立导向型的安全文化平台,达到工作目标化。就是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抓住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点,实行目标化管理,要及时根据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确定安全文化的努力方向,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及发展目标。
2、要形成立体型的安全文化格局,达到组织网络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企业在安全宣传、教育管理、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各级组织和各个业务部门、生产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的立体网络管理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发挥整体效应。
3、要形成民主型的安全文化方式,达到形式多样化。安全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多用民主的方式,调动职工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形成共建优势。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人人为安全着想,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好局面。
4、要探索开放型的安全文化方式,达到管理信息化。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起上下联系、纵横畅通的信息网络,疏通各类渠道,不断地学习、引进、移植、借鉴各方面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进行消化、变通、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活力,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实际工作中的单考、单学、单练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岗位安全操作、技术比武等内容丰富、形式。
5、要保持主动型的安全文化状态,达到研究经常化。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始终保持一种主动状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探索研究、提炼总结新的创建经验,并用以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积极主动地发挥好安全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作用。
6、要创造情感型的安全文化氛围,达到教育形象化。就是要提高安全文化的形象力和熏陶力,使职工时时处于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氛围中,就是要在教育形象化上功夫。要确保安全投入,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完善安全设施,优化职工的生产环境。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从安全管理制度,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逐步达到法治和人治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安全文化建设质效
1、要牢固树立“一个核心安全理念”。就是要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理念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站在宏观的高度,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长远的规划和逐步实施。
2、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文化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使人追求安全、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仅仅靠被动的硬性管理是不科学的,要有人性化管理,注入人文关怀,尊重人权,珍惜生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责任感。
3、要坚定“三个信念”,即: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4、要筑牢“四个支点”。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改革与发展。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要筑牢“四个支点”,即筑牢“强化管理、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改善环境”这“四个支点”。强化管理是基础,理顺情绪是前提,规范行为是手段,改善环境是保障,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离开这些,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空谈。
5、要抓好“六项工作”。即:一是要转观念,提升安全思想境界。二是要抓基础,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三是要建机制,完善责任保障体系。四是要常引导,构建和谐安全氛围。五是要严制度,形成企业安全规范。六是要靠科技,创造良好安全条件。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管理,为了构建矿燃气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必须将安全文化建设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内心深处,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确保矿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篇:燃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燃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东营市供气站刘爱臣
摘要:本文着重从燃气企业的安全文化创建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安全文化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燃气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文化创新实效
众所周知,燃气行业是特殊行业,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同时,安全工作情况也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是企业文明生产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去规范和调整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提高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
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正确把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提高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各级党政组织的积极有效的倡导和精心培育下,全体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它反映了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作业环境的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管理水平,体现了职工的安全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代表着企业形象。为此,要切实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地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要正确地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必须重点搞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1、搞好安全观念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在搞好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中,要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从“人本安全”的高度出发,通过开展各种安全知识、安全法律的普及和培训,不断提高每个人对生命健康价值的认识,让大家真正树立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二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实践,切实加大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价值观”和搞好安全的自觉性;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树立“责任重于泰山”意识,真正把安全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切实做到落实责任抓安全、依靠科技抓安全、以人为本抓安全、带着感情抓安全,真正维护和保障好职工群众的人身安全权和生命权等基本的权利。
2、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需要有效规范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作业行为安全。为此,就必须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而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不断加强职工的个人操作行为、岗位作业标准、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安全技术的教育,使职工能够上标准岗、干放心活,有效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实现职工作业环境安全无隐患。
3、搞好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点。制度是保证安全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整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
4、要搞好安全物态文化建设,这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我们从过去有些事故发生中可以看出,有的单位为了节省资金而降低安全成本,一旦发生事故,反而损失惨重,所以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物质安全环境,实现本质安全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在实践中提升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培育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
1、要建立导向型的安全文化平台,达到工作目标化。就是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抓住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点,实行目标化管理,要及时根据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确定安全文化的努力方向,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及发展目标。
2、要形成立体型的安全文化格局,达到组织网络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企业在安全宣传、教育管理、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各级组织和各个业务部门、生产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的立体网络管理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发挥整体效应。
3、要形成民主型的安全文化方式,达到形式多样化。安全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多用民主的方式,调动职工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形成共建优势。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人人为安全着想,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好局面。
4、要探索开放型的安全文化方式,达到管理信息化。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起上下联系、纵横畅通的信息网络,疏通各类渠道,不断地学习、引进、移植、借鉴各方面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进行消化、变通、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活力,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实际工作中的单考、单学、单练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岗位安全操作、技术比武等内容丰富、形式。
5、要保持主动型的安全文化状态,达到研究经常化。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始终保持一种主动状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探索研究、提炼总结新的创建经验,并用以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积极主动地发挥好安全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作用。
6、要创造情感型的安全文化氛围,达到教育形象化。就是要提高安全文化的形象力和熏陶力,使职工时时处于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氛围中,就是要在教育形象化上功夫。要确保安全投入,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完善安全设施,优化职工的生产环境。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从安全管理制度,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逐步达到法治和人治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安全文化建设质效
1、要牢固树立“一个核心安全理念”。就是要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理念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站在宏观的高度,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长远的规划和逐步实施。
2、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文化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使人追求安全、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仅仅靠被动的硬性管理是不科学的,要有人性化管理,注入人文关怀,尊重人权,珍惜生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责任感。
3、要坚定“三个信念”,即: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4、要筑牢“四个支点”。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改革与发展。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工
作中,要筑牢“四个支点”,即筑牢“强化管理、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改善环境”这“四个支点”。强化管理是基础,理顺情绪是前提,规范行为是手段,改善环境是保障,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离开这些,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空谈。
5、要抓好“六项工作”。即:一是要转观念,提升安全思想境界。二是要抓基础,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三是要建机制,完善责任保障体系。四是要常引导,构建和谐安全氛围。五是要严制度,形成企业安全规范。六是要靠科技,创造良好安全条件。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管理,为了构建矿燃气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必须将安全文化建设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内心深处,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确保矿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对于广大社会企业而言,稳定的发展一直都是企业的重要追求目标。作为现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企业档案建设的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对其积极的进行推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依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定发展,我们应该大力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因此,本文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普遍应用,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利用与支撑,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以推进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企业档案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缺乏优良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条件
当前,我国很多的社会企业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设备设施支撑,信息资源缺乏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承载,企业档案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怎样用电子版信息资源取代常规性的印刷资料,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水平、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信息资源挖掘和开发的不足是我国企业推荐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对于广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自身思想认识的原因,他们不愿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致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缺乏,这也是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2 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缺乏
缺乏科学的组织和规划是我国企业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我们必须重视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工作,用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约束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对于我国绝大部分社会企业来说,它们在档案管理中都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规划,致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和规范的缺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会对企业预定目标的达成造成一定的干扰。
1.3 企业信息管理缺乏有效的衔接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机制的相对落后,其与企业的各管理、生产环节的联系相对有限,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络,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其他环节的信息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1.4 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
尽管信息技术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文书处理与生产活动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为进行良好的结合,使得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非常有限,并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中的一大弊病。在这种背景下,一体化的文档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2.1 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信息化模式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据化和网络化,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社会广大企业必须强化自身设备设施的养护工作,加大对硬件设备建设工作的投入。尤其需要明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使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数据库。及时检查、更新自身的档案信息操作系统,逐渐改善印刷档案的弊病,通过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来促进自身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因此,必须强化多媒体的利用,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模式,优化处理自身的电子信息资源,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和具体内容分类进行处理。
2.2 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也应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以确保自身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再者,为实现自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环节中技术和业务的有序衔接,企业也必须同步进行档案信息化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工作,规范自身的档案管理流程,为企业的坚持、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 注重团队素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中,综合性技术收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青睐。特别是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更是必须注重自身人员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的问题,强化信息化人才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将档案资源的“管理者”升级为档案资源的“开发者”,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企业必须注重自身文化氛围的创设,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创造更多的施展空间,提升自身的人才创新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研究探讨等方式对信息化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建立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水平较高、业务精良的专业管理团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
2.4 加强安全体系的信息化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安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理应受到充分的关注。因而,为了保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工作。通常来讲,企业都是通过网络防火墙的安装来确保自身档案电子信息资料的安全的,但是,这并非是绝对的安全保障。为了提升自身数据资料额安全性,企业必须多措并举,采用多样化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对自身的计算机数据系统进行定期的防护和维护;对数字化档案实施加密防护等都是比较不错的信息安全体系手段。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现代扫描、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档案资源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其实质就是由以实体档案保管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以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企业自动化办公的持续推进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想要实现稳定、优良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利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一体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和缺点形成充分的认识,意识到其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以很难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需求,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会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以满足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客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企业还必须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档案资源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档案建设的信息化不但有利于自身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而且,还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更好的服务,进而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结语
社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它不但会涉及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而且还会涉及到法律建设、体制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自身的进步,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傅露霞,路立龙.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10(03)
[2]吕萌,于静.对如何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
[3]张宇凡.基于.NET的昆明市公安局警员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孟庆琳.浅谈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源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2)
[5]戚艳.试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6]黄波.基于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01)
第四篇: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也是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制度是保证。没有制度,反腐倡廉无从谈起。有了制度,教育、监督、惩处就有了依据,有了保证。因此,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无论是治本,还是预防,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些年来,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据中央纪委统计,改革开发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先后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3000多项。其中,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法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还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要制定实施的118项制度。如果加上基层单位制定的,肯定不计其数。所以,可以说我们不缺少立法,也不缺乏制度。但是,在反腐败制度日益增加与腐败现象不绝、大案要案频发之间的矛盾加剧,制定制度与违反制度之间的“拉锯战”始终存在的现实面前,值得令人深思。究其原因:
一、在制度的制定上,缺乏系统性。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经济转轨变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的历史阶段,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通道已经打开。由于权力与市场共同参与资源分配,造成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大量政治、经济租金产生和市场扭曲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们比较注重单项制度的建设,但在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方面做的不够,各项制度在彼此衔接、相互配套上有所欠缺,形成不了综合效应。制度的不完备,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给腐败分子有空可钻,有机之乘。如,财产申报制度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重要反腐败“阳光法案”。各单位都制定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但这项制度应该由谁来监督落实,或申报的情况如何核定、对瞒报的如何处理,都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规定,结果往往流于形式,最终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的、配套的监督制度,到腐败分子案发时才发现存有大量不明财产,使本该发挥
二、在制度的推进上,缺乏具体化。这些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性。但这些制度在地方和基层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具体化”。在现实中,有不少单位将中央的文件照搬照套,不把原则性要求具体化,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更加明晰、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这虽然表面上是贯彻了,但在推进和执行上则大打折扣。另外,在制度的推进上,多数侧重于实体性的规定,正面要求的制度多,追究处罚的规定少,比较注重明确“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在把实体性要求程序化、具体化方面做的不够,缺少规定“这些事情该怎么做”,“应按何种程序去做”,“不这样去做该怎么处置和追究”,使实体性的要求缺乏程序上的保障和惩戒的标准与力度。
三、在制度的执行上,缺乏刚性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形同虚设,甚至导致人们对制度的漠视。我们不能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进入一个“不出事,就没事;出了事,才有事;实在要出事,那就‘就事论事’”的怪圈,要形成有法可循、有法必依、执法比严、违法必究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按照制度规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对违法乱纪分子的强力震摄,让人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决不能搞“下不为例”,姑息迁就。要知道如果对违法违纪行为手软,就会使我们的制度、纪律失去严肃性、权威性,丧失了约束力和威慑力,必然助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四、在制度的监督上,缺乏强制力。列宁曾指出:“不受节制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受节制的堕落”。监督是正确行使制度的保证。没有对制度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就会失去其规范
人们行为和办事程序的作用,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将走向腐败。现实中,一是存在着监督体制不畅,监督机构的职能弱化。作为行使监督职能的纪委和行政监察部门,与同级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事实上存在着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在监督关系上主客颠倒的状况,造成了对同级党委和行政领导不敢监督、不主动监督的现象严重。二是存在着对“一把手”监督不力或无人监督,监督出现缺位。不少单位的“一把手”权大位重,好像制度与规定是专门对下面的,自己可以不受任何制约。难怪胡长清“坦言”:“官做到我们这一级,也就没有人管了”。广西李乘龙“感叹”:“党给我的权力太大了,没人监督我,也没人敢监督我”。真是这种无人监督的职能缺位,使多少“一把手”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走上了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违法犯罪道路。三是存在着注重监督结果,不重视监督过程,监督不到位。监督既是一个过程,又是对过程的监督。对制度执行的结果进行监督固然重要,但对制度执行的过程和情况的监督就更为重要。按照逻辑学的原理,前提不对,其结果必然错误。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在执行制度中的行为偏差,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而且可以发现和修订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际,更好发挥作用。
1、注意制度制定中的系统和配套。一是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结合。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章程、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规定,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进行细化,形成符合本单位情况、有利于操作的具体规定,保持制度体系上下的统一,无抵触和矛盾,增强制度的实效性。二是连续性和开创性的结合。开创性是在连续性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既要保持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不因人而变;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审视现有的反腐倡廉制度,对不合时宜、不完善的制度进行重新制定和修订,对一些新出现的腐败现象,及时研究制定相关制度,避免制度缺位。三是稳定性和前瞻性的结合。既要防止因制度更替频繁,导致管理壁垒的形成,或让人无以适从;又要在稳定性的前提下高瞻远瞩地分析可能出现的腐败情况,制定应对预案,超前防范,避免制度僵化。四是完整
性和配套性的结合。廉政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全局高度进行周密设计,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全过程,体现在每个环节,落实到各个方面,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又要通盘综合考虑针对某个侧面的单项制度,形成制度上的配套,防止单项制度之间出现歧义、扯皮、抵触、矛盾等情况,维护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2、注意制度执行中的惩处和预防。一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只要违反了制度,必须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罚。不容许因人而异,搞特殊化、避重就轻或下不为例。在制度执行上开口子,就是挑战制度的权威性,就是“自毁长城”。二是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增加腐败的成本,扭转腐败行为“低风险、高收益”的不正常现象,使腐败分子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法律制裁的同时,经济上得不偿失甚至倾家荡产。三是增强“惩处也是预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对违反违纪案件的惩处,既是对犯案人的教育和挽救,同时对其他人员也是发人深省的警示,同时在对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分析发案的原因,针对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及时予以纠正和完善,都是做好预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四是在以反面典型进行的警示教育中,要纠正“典型案例的级别越高、涉及的金额越大、犯罪的手段越狡猾,警示教育作用就越好”的错误认识,应注意分层次、分类型、分对象选择不同的反面典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然的话,不但起不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反而效果适得其反。
3、注意制度监督中的体制和机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有制度的存在,就应建立和完善监督体制和机制。一是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制。一方面要将干部管理体制中隶属关系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分层次实行执行制度全程监督管理的体制优势,通过层层签订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同时通过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等方式,建立起同级对同级、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体制,形成各级干部“人人监督、人人被监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渠道的监督体制,发挥各个渠道具有各自特点的监督作用,为全方位、多角度对反腐倡
廉制度进行有效监督奠定基础。二是推行纪委、行政监察、财务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理类别等方面打破单位内条块分割、各管一方的限制,统一对人权、事权、财权、物权四个方面的内控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强化监督的力度。三是推广党内“巡视制度”。实践证明,巡视在反腐败中已发挥出重要的监督作用。2007年8月2日,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在新闻分布会上说:“近年来查处的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案件的部分线索,就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的。”在总结巡视工作成功经验,提高巡视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是否能将巡视制度逐步向下推广,由上一级纪检组织和组织部门向基层单位派遣巡视组或者巡视员,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以改变基层单位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不到位和对“一把手”监督缺位的状况,强化对基层单位领导层监督的力度。四是强化“权力阳光运行”的监督机制。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纪委的报告,都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调推进党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办公公开制度。以公开、透明求得公平、公正,是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权力运行进行的有效监督。目前,我国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缺乏具体规定,办事公开,制度透明的工作刚刚起步,权力运行有不少还处于“神秘化”状态。因此,在强化“权力阳光运行”的监督机制方面,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把决策的内容、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予以公开或公示,让广大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必受监督、违规违法用权必受追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因此,要从理念先导和规范制度,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逐步实施。要从本质上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改革,无论从认知观念还是管理方式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班组管理模式,必定效果不佳,正所谓换汤不换药,使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转变思想,换位思考。要转变思想首先要从选拔称职的班组长着手,让每个班组长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拥有的权限,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要时刻体现出来,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要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即: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上层管理者意志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又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因此,对于班组长的任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存在任何的利益因素,这样就会变味,更不利于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全矿上层领导的决策以及对班组建设的认知,只有动员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才能提高班组建设的具体实施,为
班组建设扫清障碍。过去的班组努力方向往往是争取被评选上“优秀班组”、“先进班组”,如今的班组将向学习型、和谐型等更高层面的目标上转变,过去的班组往往满足于如何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为出发点,而如今的班组则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更加强调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过去的班组往往重视培养一两个个人先进,代表班组,而如今的班组更为重视团队协作,培育整体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简而言之,如今班组的转变方向是:团队、学习、创新、高效、和谐的“五型”班组,因此,可以看出要不断提高和强化班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班组建设的实施。
1,开展争创“星级班组”和“明星员工”活动,初期以奖罚制度来激励每个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每个职工争荣誉,争奖励,学习个别优秀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和建立每个班组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加以推广。
2,加大“三违”帮教模式,重点强调帮、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人性化的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工作,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
3,严化排查-整改-落实-验收-考核五个环节,从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个班组,自下而上进行安全隐患彻底排查,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工作。
4,开展职工与班组长,班组长与队长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讨论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队长和班组长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
5,提升个人技能和团队作战能力,每个班组成员关系到整个班组的实力,因此提升个人技术素质至关重要,培训部门可以不定时不定点抽样对班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比赛,奖罚分明,拉开差距,让他们自己寻找差距,产生危机感、紧迫感,致使自己去学习,挖掘潜能。
6,改变培训学习方法方式。不能只坐在教室里,一味的通过书本学习,我们不需要赵括,不需要只会考试的人,而是能将理论结合到实践,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带动班组建设的人。
7,开展班组交流研讨专题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寻找自身不足,发现自身优点,确立改变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8,设立学习榜样。每个班组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能力强、管理方法先进的人员,组织技能、管理拔尖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发挥技术骨干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的平台,把职工个体学习和组织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是班组学习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业务难题,把经验变为智慧,敢于实践,把理论变为实践能力,实现班组整体技术能力的大提升。
总之,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执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班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