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儒家思想融入企业管理(范文模版)
儒家思想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仁”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的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现代的人本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和谐,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儒家思想的精要。
一、“人为邦本”的思想:
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二、“人之能群”的思想:
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作为组织结构、伦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儒家所提倡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石,它所包含的家族主义倾向在现代管理中已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其中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有了紧密的组织架构,就会便于人员和机构的密切配合,在工作当会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三、“正己正人”思想:
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四、“贵和持中”的思想:
关于协调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用“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和”的内涵。他将其应用在君臣关系上,强调君臣在处理政务时意见“否可相济”的重要性。通过“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综合平衡,使君臣之间保持“政平而不干”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持中的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而存小异,成了人们的普遍思维原则。这些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当然,由于贵“和”持“中”的观念说到底是一种否认斗争、排斥竞争和简单协同的德,在管理上它是有不足之处的。
五、“自强不息”的思想: 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力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谚语,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要和社会化。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六、重“信”重“学”的思想
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儒味”不浓,海尔算是运用儒家思想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这一壮举震惊业界。在张应杭看来,这正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坚持“真诚到永远”的举措,背后其实就是“信”的问题。
对从事生产的厂家来说,最要紧的是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现在许多成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的信用问题。他们除了搞CI战略外,有的进而推行“CS战略”。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度”,指顾客对商品、品牌或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它与CI的根本区别是营销重心发生了转移,CI战略是以企业为本,通过树立企业形象来吸引顾客,仍是一种推销式的经营观念;CS战略则是以顾客为核心,是一种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与“信”息息相关。
首先要注重培训,儒家重视学习,《论语•学而》便是强调学习之乐。如今许多企业很注重员工个人业务培训,但比业务培训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培训,以及员工事业心、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培养。
因此,儒家这一由“道”而“德”的教化艺术对企业管理极具借鉴价值,管理者要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转化为员工发自内心的行为。这种管理之道不仅治标而且可以治本。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会因国人心理抵触,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各自特点,取长补短,以传统文化为内在依托,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手段,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建立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中国式管理”,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以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
第二篇: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共)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小组成员:刘洁 陈裕花
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伦理精神在当代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和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认可。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近日我们还听到这样的消息,现在有很多企业的老总每周打着“飞机的”来北京听课,他们所学习的不再是什么mba,而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奉为至宝,不断地从中摄取着精华,并把之深深的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正如我们所熟悉的海尔的发展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自于《道德经》、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来自于《易经》一样。国学大师汤一介对此有着其独到而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意大利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宋明时代佛教的兴起皆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同样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传承和发展。
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搞好企业的经营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他还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人心向背看作是统治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家才能群策群力,保证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孔子倡导“和为贵”,但他也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而”同“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这是不可取的。在现代企业中,盲目服从,追求一致是很危险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每天都有这种担心。他说,因为他在海尔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企业其他人就产生了迷信,认为反正张总的决策总是对的,他们也不必深想了,也不认真论证了,即使面前有个坑让他们跳,他们也会跳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大多成功企业者遇到过或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企业就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可能出现决策危机。如果说”和而不同“是讲差异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话,那么”和而不流“则是指不随波逐流去苟同别人的错误意见,表明了不可调和性,体现了”和“的刚的一面。孔子在回答子路时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里,孔子认为,真正的强者是与人和平相处而又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之人。可见,”和“
中有刚,评论了”匹夫不可夺志“的英雄主义气概。企业内部的和谐,应该是包含能力、业绩上的公平竞争的和谐,而不是同事间相互排挤,倾轧,这种竞争会带来企业中人人力争上游、勤奋敬业的健康风气,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内聚力。
二·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义利观”是儒家思想最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张是“以义统利”。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说“先义后利”,均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义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到宋明以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商业道德。而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晋商更是提出了“利以义修,名以清修”的诚信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商业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们在理解义利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儒家思想的义和利的内涵。
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而是广义的利、长远的利,它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人之情”,最为根本的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趋利避害”。
而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上认为:“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礼义兴。”以这种观点看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企业追求利润,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现象同样是十分一致的。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很多经营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强调儒家的“义”,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达到“以义统利”,“义利统一”,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也是必须的。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益上的竞争,有利于激活企业,焕发经济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润。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利”,而是怎样取“利”?儒家文化也特别强调生财致富要有道。告诫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企业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在竞争中取胜,其
经营应把追求自身利益与贡献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发展公共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讲求“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力求利己又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损人。
三.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西方强调个人的自身价值,强调个性和自由。而儒家一方面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主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倡导团队中的团结与协作。从总体上看,儒家强调整体并不忽视个性,是以后历代统治者为统治的需要而使个性受到压抑,这和儒家的思想是相悖的。因而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团队意识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度责任感,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基础上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中国儒家思想历来不重玄想和擎饰,而是务求经世使用、知行合一。孔子告诫其弟子:”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就是规劝他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孔子还主张”见贤思齐“(《论语·里仁》),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儒家崇尚的事功精神和宽宏气度表现于管理之上,就形成了一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新加坡,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岛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将儒家伦理作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课程。然而,这个极为强调东方本位的国家,其教育体制正在趋向美国化,他们大量引进美国教材、学习美国式管理。新加坡并不是刻意美国化,而是在他们的观念中,世界上最好最新的东西就是新加坡所想要的东西,新加坡人强烈的实用理性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奉儒家伦理,说英式英语,学美式思想"的独特的国家。
现代管理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重人际关系的伦理观念注入其中,使社会伦常关系融合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外部塑造了相对安定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淡化了劳资对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丰富源泉。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亦需要进行重新整合提升,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课题。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管理哲学等方面为现代科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养分,而且古代儒家学说中,海包括许多对管理活动的直接论述,如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各取所长,当尽其才”的用人之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考察干部方法,“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市场物价变化趋势,“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之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预测观点,以及许多关于决策和战略策略的精辟论述,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学习和挖掘。
第三篇:浅谈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浅谈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要:本文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出发,分析了儒家核心思想中“仁”“和”“义”“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延伸与应用,肯定了儒家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在运用儒家思想塑造企业管理思维和商业伦理时,应注意与现实现结合,保证科学性,实用性,避免文化错位。
关键词:儒家文化现代企业管理
当我们提到现代企业管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管理学,从法约尔、韦伯到迈克·波特。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企业比较注重“理性”管理,而中国的企业更强调“人性”的管理,这明显受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今,“儒家管理思想与当代企业管理实践”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儒家文化的热门课题。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结合管理学研究儒家思想,汲取有益的思想以丰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思想,其主要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较大的有:仁、和、义、信等。
(一)“仁”
孟子吸收孔子的思想,确立仁政学说,在《大学》中提出“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观点。用现代思想来解释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内圣),懂管理(外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施仁政。仁,又谓“爱人”,源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致敬之”。这就要求领导滴员工有仁爱之心,体恤下情,使得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二)“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经典古语讲的就是人和的意义,儒家伦理重视团体力量,强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就要求企业讲人和,讲团结,以合力促发展。当然,在管理中也要重视个人能力,处理好二者关系,既调动个人积极性,又体系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义”
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虽然看似有些偏颇,但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企业个人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无利不起早的卑劣行径无疑是有针对性的。同时,儒家思想并非完全否定利,而是提倡道义经商。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儒家思想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引导企业兼顾盈利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四)“信”
子曰:“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只有诚意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没有诚意,谁还敢信?古有商鞅立木为信,今有谢延信一诺千金,足见中华民族对忠诚守信的重视与传承。纵观商界能够屹立百年不败的企业,无一不是将诚信奉为企业发展的头条。
儒家思想始于孔子,由孟子继承发展,并逐渐定型为整个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之后,经历代儒学大家(董仲舒、朱熹)集成发展,达到成熟顶峰。直至近代鸦片战争之后,西学流入,反帝反封斗争大大削弱儒学地位,上世纪5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破坏殆尽。直至拨乱反正后,国人重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的将儒家的精华思想渗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
二、“仁”“和”“义”“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从人出发,将道德、情感、心里等因素引入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具体来讲,在该思想的指导下,首先要树立“以民为贵”的企业信念,把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作为企业管理的宗旨,尊重关心企业员工,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强调德才兼备的企业领导层的关键作用,这对领导层不断精近业务提高自身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将“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联想的“五星服务”还是康佳的“大拇指服务”都是对这种理念的现实应用。
(二)“以和为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如何在“以和为贵“的思想下,培养职工团队协作精神,确立共同的企业目标,以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局面是每个企业领导层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张瑞敏带领的海尔团队无疑是将“和”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代表。海尔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义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而这种文化牵引力确保了海尔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从而奉献出最好的产品。
(三)“义利并重”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要富有活力,要在竞争中取胜,单靠物质刺激和行政手段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靠“理想”、“信念”、“义利并重”的价值观。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必须是有利于企业和职工正确对待和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深圳三九贸易集团一直主张:先义而后利者荣。在其1995年与法国一家贸易集团结算时,因对方疏忽而少收了三九集团7000万法郎。该集团毫不犹豫的退还了这笔巨款,赢得了业内良好的信誉,在“利他”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与效益。
(四)“至诚守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也不立。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务必要把握两点:树立契约意识,塑造“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确立道德理念,维护“至诚守信”的企业信誉。这是现代企业长远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青岛啤酒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并身体力行的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每一次交易与合作中。2001年青啤与新加坡一家啤酒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曾经约定:若甲方欲转让其余49%股权给乙方,转让价格按协议确定的定价原则计算”。2003年外方提出转让股权,尽管当时因市场环境不利,致使经营效果不尽理想,青啤公司还是信守承诺,坚决执行合同,保持了优异的合同履约率。这正验证了青啤董事长所说过的:青啤的百年基业,可谓诚信为本。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有几集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即既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对此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搬照用,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去糟取精的原则。
例如,儒家所倡导的“礼”,核心在于维持上下等级关系,“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拿到现代企业中就演化成消磨人的进取心和发展欲望,这是竞争
型社会所要不得的。再如,在管理目标上,儒家思想更强调“朝纲独揽”,“分权制衡”,这与现代企业所需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是相悖的。权谋之术不能代替科学管理,企业与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人治更需要法制。
所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辉煌精神文明成果是值得学习、继承的,但是每种思想都有其历史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面对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优秀成分,让其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月兰.企业管理视域中的儒家文化[J].经济师,2006,10:235-236
[2]方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意义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4-70
[3]蒋晓华.儒家文化与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J].江苏企业管理,2006,4:41-42
[4]徐华新.儒家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5:130
[5]张秀丽.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价值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56-57
第四篇:谈谈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谈谈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思想,但其中一些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现代管理学有相通之处,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所产生的重要重用。
一、儒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财富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仁”即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学精义的所在,而《论语》中“仁”是商人视为经营管理的“黄金法则”,“终身行之”可以掌握自己经营的命运,并且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反之会遭受失败,所以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仁爱,体现的是人道原则。任何一种有生命的管理理论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儒家思想里面有句话这样说的“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企业领导者爱惜员工,赢得员工的尊重,使得他们忠于职守,忠于企业,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企业内部容易协调一致,能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整体力。
(二)“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儒学中有等级思想,但儒学思想其中也有强调民本的。《尚书》中有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在谈治国之道时说:“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证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儒学这种以民本得民心,从而达到稳定、兴旺发达的思想,我们抽去其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这一消极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做到“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有所发展。
(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激励人们要向日月星辰永远运转那样,要刚健有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关键在于“自”,强调自立、自爱、自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常会面临挫折与困境。对此,管理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以求再发展。
(四)“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论语》中多处讲到“信”,《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有信用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戴。企业在处理与外部关系时,也要强调信誉,企业信誉是一项无形的资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在处理内部人际关系时,也要强调信誉,主要是管理者要守信,一旦失信于民,就会失去了威信,管理便难以实施。因此,管理者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
(五)“和义取利”的价值观。在后人的眼里,孔子只讲“义”而不讲“利”。其实,孔子也讲“利”,只不过孔子讲的“利”是“义”的基础上的“利”,并不是见利忘义,而是见利思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利义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企业是经济组织而非慈善机构,企业必须旗帜鲜明地去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而无需毫不言利。儒家思想在此给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的正确思想指导。
二、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现代价值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通过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组织、协调、运用等以期获得最终的利润目标。管理在企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条件的最根本的因素则是管理的内部环境,意即企业内部对管理活动发生影响,的诸因素的总称,包括管理的主客体、组织气氛等,也就是指企业的内因。儒家的“仁”、“中庸”思想对于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增加企业竞争的内在实力有着积极重要意义。
1首先“仁”的关爱思想具体到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关心爱护企业的职员,不论贫富贵贱,对待职工要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而且要着重于真正把他们当作组织和社会的主人,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仁”的人本观、人才观在现代社会,不仅未过时,与现代化矛盾对立,相反却是现代企业管理充分重视的重要思想。人本观要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职工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纵观中外企业在管理中取得惊人成功的原因,立足于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对现代企业如何用人,选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发挥出企业员工最大的潜能,创造企业辉煌。
儒家的中庸思想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处理事情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不偏不倚、恰当适度,避免偏激、矫枉过正,确保人心稳定。另一方面,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对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中的组织气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企业而言,则要求管理层正确处理及调和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要“以和为贵”,管理者与职工要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职工之间要达到相互关心、和睦相处。认真领会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精神,创建良好的企业组织气氛,构建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这是关系到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现代化并存,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三、儒家思想的“礼”为企业提供生存的力量
(一)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以“礼”为核心理念,用礼制、礼乐追求企业体制的合理化,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性,以富于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和礼乐来规范企业秩序;用礼制约束人,用礼乐营造敬业、敬人的企业氛围,激发人们的逻辑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人们能够自觉地从理智上求真;各司其职,使企业上上下下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与其角色、职务相称,做到其“实”与其 “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防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样的角色或职司的紊乱,用完善的层级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围来约束企业成员。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意即用礼制来约束之,犯错误的人就少了。孔子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样必造成治理体制的紊乱。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乐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敬”的企业氛围:敬重自己的角色或职司,敬重上司,尊重下属,使企业内秩序井然,这样企业就能成大事。可见孔子的治道决不是人们所附会的随意性极大的所谓“人治”。可见,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取得可观的利润。
(二)“礼”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礼”既是一种内在管理,也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竭诚为公众服务,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企业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对用户采取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提供服务,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换句话说,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儒家思想中“礼”的引导。
四、“天人合一”能成为现代企业的文化根基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之一,是维系企业内部团结的重要因素,能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既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如此重要,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可以现代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借鉴,最终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作用,能在企业中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企业管理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二)“天人合一”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要顺应而不违背自然规律。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这些儒家思想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关系,强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有为的思维方式: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把天地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起来,与天地一同合理地运转。“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在有为的时候,要爱天爱地爱人,做到既有所作为又与之和谐相处,不损害天地和他人,达到人与天地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德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对于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总结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最终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强化对人的内外控制企业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品德修养。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可尝试以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为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要把儒家思想中的传统优秀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起优秀的管理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杰出代表。
第五篇: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众所周知,第二次大战以后,尤其是1955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紧接着是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的崛起。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这些国家和地区迅速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公认为另一个世界经济奇迹。
引起举世瞩目的另一个事实是,在推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正在极巨变革和迅猛发展之中,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迅猛发展,并且实力大有同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一争高低之势,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着增强。在二十一世纪,东亚地区将可能由于中国的崛起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为什幺东亚地区会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最生机勃勃的地区之一呢?它们的文化背景是什幺,共同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特色又是什幺?
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人们会发现这一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都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它们都善于把当代西方科学的管理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模式。所以西方学者把中国、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定为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创始人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他所处的时代是百家争鸣、学术繁荣昌盛的时代。他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加上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其中包括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其精华部分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实践中看,日本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是日本成功的重要因素。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的民族,在管理中既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汲取本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事实上,儒家文化对日本企业界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日本的许多企业家把儒家思想,比如“以人为本”、“任人为贤”、“贵在人和、”“敬天爱人”等作为企业的经营信条。日本实业界号称一代霸主的著名实业家社泽龙一写了一本《论语加算盘》的著作,总结自己成功的经营之道就是一手拨算盘、一手捧《论语》。既讲精打细算的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二者相互补充,大大有益于事业的发展。他的著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相当大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影响更加直接。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自幼熟读儒家的经典,并且把儒家的思想用到了经营当中,讲求“信用”、“意气”,讲求“忠恕”之道,被称为一代儒商。新加坡内阁咨政李光耀,在谈治理新加坡经验的时候说: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那幺我们是无法克服过去那些困难的。四十年的治国经验使我相信道德、价值和伦理规范,对建设一个健全稳定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许多陈腐的观点,以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受到冲击,同时出现了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赚钱的现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是不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呢?发展市场经济是不是一定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呢?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一些明智的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讲求“诚实”、“信用”……等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与道德风尚的建设,出现了一批新的儒商。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及其丰富。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有些观点是已经陈腐过时而成为禁锢人们头脑的枷锁,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糟粕。因为儒家文化根本上是一种农业社会的文化。在管理方面,它强调的是家族式管理,不是民主的管理。它是一种家长制,这种家长制与现代企业管理是完全相悖的。它强调人生依附观念,强调人治,强调中庸,反对竞争原则;同时,儒家还主张崇古和繁文缛节等等。这些思想是同市场观念和现代企业管理相冲突、相矛盾的。不过,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精华。比如,儒家非常强调人的进取精神,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仁爱精神等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条分缕析、去污存精,将科学合理的成分接纳到现代管理当中,形成更具东方式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有可能为当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哲学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儒家文化又能够提供我们什幺呢?
首先,以人为本。
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治理国家应该以富民为本,“民为帮本,本固帮矣”。人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了创造财富的人,不懂得社会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
在企业管理当中,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东亚一些国家继承儒家学说,在企业经营当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次,儒家主张以义统利。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孟子说:“先义后利”,以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反对为富不仁。
如何认识“义”和“利”的关系,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人极力批判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认为它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儒家倡导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而是主张正当致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企业也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积极的因素,必须肯定。但是,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应过分强调,如果只讲功利主义,甚至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既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儒家强调“义”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在经营管理当中,一些企业家汲取了儒家的这一思想,明确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宗旨。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强调这制度与法律,这是十分必要的。孟子也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屡上》)。不过,儒家更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高兴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孟子又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显然,制度、法律、规范应当是相辅相成、同时并重,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
第四,儒家强调“仁者,莫大于爱”可见,仁的核心是一个“爱”字。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在家庭当中要“父慈子孝,兄良弟弟”(《礼记·礼运》)形成一种融洽温馨的亲情关系,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就整个社会来说,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强调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崇尚“仁爱、礼仪、忠恕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以及日本的一些企业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作为重要的经营准则,并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讲求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这正是东方管理的一大特色。在美国曾经轰动一时的一本书《掌握人性的管理》,提出激发员工的不二法则就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该如何对待别人”,这一被誉为管理的黄金准则,恰恰是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第五,儒家主张以信取仁。
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人与人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儒家认为“诚信者,天下之竭也”。主张真诚待人、诚实敬业、恪守信用、讲求信誉。“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苟逊不羁,蒙无异也”。诚实守信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历代经商之道。过去,我国许多个人小商号都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作为他们的经营信条。弄虚作假、欺骗顾客、不履行契约的企业,是难以长久存在的。被称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先生的成功之道就是“以信誉成交,借信誉发展”。事实上“诚信为本,信誉第一”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家的座右铭。同时,诚实与信用也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精神支柱。
第六,儒家强调勤劳节俭。
儒家历来都主张勤劳治国,勤俭持家,“克勤与帮,克俭于家”。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这一优良传统,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的。每一个炎黄子孙,不论是读书治学,还是经商称贾,共同的特点都是十分勤奋刻苦,发奋图强,吃苦耐劳,并且也是比
f13勤劳节约的价值观念是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因为任何企业都有把效益放在首位,都有一个如何激励人勤奋工作、奋发向上的问题,都有一个精打细算、降低成本以提高效益的问题。
第七,儒家强调严于律己。
儒家主张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撈渖碚涣疃校黄渖聿徽淞畈淮訑(《论语·子路》);撊舭蔡煜拢匦胂日渖恚荒茏灾疲罂梢灾稳耍荒苤稳耍缓竽芪脭。这几句话强调的是,要管理好别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正人首先要正己。
作为一个领导人,应当在才学、能力、品德、气质、作风等各个方面率先垂范,为人表,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正是作为现代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八,儒家注重重才尚贤。
儒家主张撌Φ雷鹧蠑,尊师重教,重人才、尚贤能。摴⑺ハ涤谌瞬牛τ诓懦桑涤刹殴銛充分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用人之道强调撔硎恐绫厍笃涫担萌酥醯本∑洳艛;撗∈坑媚懿痪谐び讛;摻鹞拮愠啵宋尥耆藬;撚萌巳缙鳎魅∑涑等等。这些论述可以用于充实现代管理理论,用于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
第九,西方人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强调个性的自由;儒家主张的是撔奚怼⑵爰摇⒅喂⑵教煜聰,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建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撎煜抡叻且蝗酥煜拢煜氯酥煜乱矓;撎煜滦送觯シ蛴性饠,倡导撓忍煜轮嵌牵筇煜轮侄謹(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崇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从总体上说,儒家强调的是整体,也并不忽视个性。以后历代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而使个性受到了压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但也出现了一些过分贪婪、自私,对社会以及企业漠不关心的倾向。所以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群体意识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度责任感,处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基础上,增强整体的凝聚力,强调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强调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相融合,这也正是东方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管理哲学等方面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成分,而且古代儒家学说中还包含了许多对管理活动的直接论述,如:撚μ煜轮陨煜轮疲痪偬煜轮疲怨┨煜轮褦的理财之道;摲彩略ピ蛄ⅲ辉ピ蚍蠑(《中庸》)的预测观点,以及许多关于决策和战略决策的精辟论述,至今仍被一些企业家所研究和学习。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生化所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等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一个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几千年,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因此,根据这一点,有人把儒家文化称为农业文明,或是封建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工业文明,或是资本文化。事实上,这种划分颇值得商榷:首先,一个民族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部分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这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充实和不断完善的。只适应某一历史阶段需要的过时的东西,自然应该被淘汰。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行提炼、重塑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就要以宽阔的胸怀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使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走向世界,为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和管理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猛进如潮的二十一世纪,儒家文化必然会在世界经济生活产生越来越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