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

时间:2019-05-14 22: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

第一篇: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

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下面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选对一个得0.5分,本题20分)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略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斗争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7年9月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B.经济建设

C.社区建设 D.社会保障工作

5.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6.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

A.社会募捐收入 B.国内外人士的捐赠 C.向企业摊派 D.国民收入

8.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小片耕地,似乎并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

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D.提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9.从纳税人角度看,税收是一种(),是享受社会公共产品而需要向政府支付的价格。

A.收入 B.成本补偿 C.支出 D.费用

10.根据税收征管法及细则的规定,如果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等原因,纳税人不能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最长不得超过()。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一年

11.一个主权国家,按照领土原则(亦称属地原则)所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称为()。

A.地域管辖权 B.居民管辖权 C.双重管辖权 D.公民管辖权

12.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研究的议题,如果事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议题主办单位需要()。

A.列明各方依据,提出倾向性意见,直接提交会议研究

B.列明各方依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局长协调形成主导意见

C.列明各方依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分管局长协调形成主导意见

D.列明各方依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议题涉及分管局长集体协调形成主导意见

13.我们浏览内部网站使用的软件是()。

A.office B.word C.IE浏览器 D.资源管理器

14.下列描述不属于志书语体特征的为()。

A.志书语言崇尚质朴平实,不求词藻华丽

B.志书的语气是以第三人称向读者陈述事实

C.志书中可以使用祈使语气

D.志书一般不用夸张语气

15.撰写《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一文时,符合撰写要求的说法是()。

A.应正确标注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

B.一般应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

C.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D.无需领导在文件中签发

16.党委(党组)研究任用干部,凡在重要问题上有争议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的意见。

A.上一级党委(党组)

B.上一级纪检部门

C.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

D.上一级主要领导

17.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A.视频培训 B.电化教育 C.微机培训 D.网上考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起施行。

A.2006年1月1日 B.2005年4月27日

C.2005年12月1日 D.2006年4月27日

1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公务员退休规定()。

A.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B.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十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五年的

C.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D.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

20.XX市地税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为所在市地税局的()。

A.内设机构 B.直属机构 C.派出机构 D.事业单位

21.税务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以()为核心,进行系统性政治理论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

A.文化教育 B.科学教育

C.技能培训 D.理想信念教育

22.全省基层地税部门是指县(市、区)局、直接负责税收征收管理(包括稽查等)和为纳税人服务的()。

A.所有单位 B.机关单位 C.一线单位 D.后勤单位

23.国家税务总局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每____年表彰一次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和优秀税务工作者;每____年与人事部联合表彰一次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每____年与共青团中央联合表彰一次全国税务系统‚青年文明号‛。()

A.三;五;二 B.二;三;一

C.三;四;二 D.三;二 ;一

24.2007年税收宣传月主题是()。

A.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B.税收与未来 C.诚信纳税,利国利民

D.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

25.税务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要目标,推动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A.聚财为国、执法为民

B.强化服务、深化改革

C.理顺关系、和谐发展

D.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6.反腐倡廉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工作,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根本性措施。

A.根本性 B.基础性 C.全面性 D.主要性

27.治理腐败现象,根本问题是()。

A.处理人 B.教育人 C.制度建设 D.纪律建设

28.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是()。

A.发扬民主 B.加强教育 C.制约权力 D.建立制度

29.领导干部如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应在事后()日内填报《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

A.10 B.15 C.20 D.30

30.按照‚分级管理、下审一级‛的原则对班子主要领导任期满()年的应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A.1 B.2 C.3 D.4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而奋斗。A.全面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2.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从严要求的原则

C.个别吸收的原则 D.义务和权利统一的原则

33.党员的党龄,从()算起。

A.填写入党志愿书之日

B.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C.上级党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D.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34.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应当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35.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

A.开除党籍 B.党内警告

C.批评教育 D.撤销党内职务

36.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严格按()处理,并做好现场控制保护。

A.紧急情况协同处理方案 B.交接班制度

C.会客登记制度 D.值班制度

37.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A.不定期 B.三年 C.定期 D.半年

38.机动车驾驶人()。

A.驾驶机动车时可以饮食,但不准吸烟

B.驾驶机动车时不准拨打、接听手持电话

C.少量饮酒后可以驾驶机动车

D.饮啤酒后可以驾驶机动车

39.房屋租赁不转移()。

A.房屋的使用权 B.房屋的所有权

C.房屋部分收益权 D.房屋的占有权

40.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报告。

A.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公安部门

C.政府部门 D.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选对一个得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本题30分)

1.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

A.坚持以人为本

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C.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生产资本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C.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D.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4.‚只要往前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5.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包括()。

A.平等 B.确实 C.简便 D.省费

6.我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应当()。

A.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B.要促进体制创新,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在环境和资源效益方面的不足之处

C.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D.从单纯追求GDP的高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增长上来 7.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A.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B.以隐瞒手段多列支出

C.以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D.以暴力威胁方式拒不缴纳税款

8.县局以上地税机关对需要督查督办的来信事项,可通过()等方式及时督查督办。

A.发函 B.发督查单 C.派人 D.约谈

9.山东省地税系统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原则是()。

A.突出重点、全面展开 B.客观公正、量化操作

C.突出重点、双向追究 D.奖惩结合、激励创新

10.干部履历材料有哪些主要内容:()

A.参加会议登记表 B.属于简历性质的履历表

C.干部个人革命活动简历材料 D.更改姓名材料

11.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

A.工作职责

B.工作能力

C.工作实绩 D.资历

12.基层建设的基本原则除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还应坚持

()。

A.整合基础,统筹规划 B.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13.下列哪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A.加强税务文化建设

B.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建设学习型组织

D.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14.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是()。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15.根据巡视工作需要,巡视组可采取()等方式。

A.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B.召开座谈会

C.与有关人员谈话 D.出席被巡视单位党组织的有关会议

16.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使‚两权‛监督的重点放在对()监督上。

A.权力运行的制约 B.财务经费的监控

C.干部任用 D.重大事项决策

17.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增强民族()的精神。

A.自尊 B.自信 C.自强 D.自励 E.自立

18.党员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A.生产 B.工作 C.学习D.修养 E.社会生活

19.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贯彻()的方针。

A.预防为主 B.单位负责 C.突出重点 D.保障安全

20.当汽车爆胎时,如果急踩制动踏板,汽车可能发生()。

A.制动失灵 B.侧滑 C.蛇行 D.差速器卡滞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选对一个得1分,本题20分)

1.当一事物存在时,其自身已经包含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因素,构成事物自我发展的内在基础。()

2.经济手段成为当前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

3.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

4.西汉实行的‚初税亩‛,正式确立起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5.零税率就是免税。()

6.资源税是以各种资源及其级差收入为对象所课征的税。()7.特殊情况下,上级地税机关可以越级进行督查。()

8.只有主要负责同志才能召集和主持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务会议。()

9.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任职时间自主管领导签发任职通知之日起计算。()

10.领导干部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

11.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12.基层建设工作必须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13.市以上税务机关都应明确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

14.税收宣传可以分为重点宣传和日常宣传。()15.行政机关公务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

16.对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履行‚一岗双责‛情况进行考核测评中被评为‚差‛等次的领导干部,予以免职。()

17.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

18.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19.驾驶适宜性是指圆满完成汽车驾驶工作所必备的素质。()

20.在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处于主导地位,是管理的主体。()

四、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根据问题作答(本题30分)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近年来,财税部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涉农税收制度改革,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创造了较好的税收制度环境。在农业税方面,从2000年开始实施农村费改税,取消农村‚三提五统‛,2004年起开始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改革,到2006年农业税(含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现行税制在促进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如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对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以及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给予免征或减征营业税优惠;对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村公共交通车船给予定期减免车船税优惠;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单位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从2007年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这些优惠措施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税收在促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从2003年起,将营业税起征点由月营业额200元—800元提高到1000元—5000元,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小贩,从2004年起也不必办理税务登记,减轻了农民从事小商品经营的税收负担;从2006年起,对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和饲养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充分发挥农村地区优势,推广乡村旅游,弘扬农耕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行税收政策对乡镇企业给予了按应纳税款减征10%的所得税优惠,有效地支持了乡镇企业发展,对促进乡镇企业更好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税收改革使我们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拥护。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最最关键的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农业和农村这一薄弱环节,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她的稳定增长必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4.除了直接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外,近年来,税务部门通过深入开展依法治税,全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税收收入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十五‛期间税收收入总额(不含关税,未扣除出口退税)由15710亿元增长到30866亿元,5年增加了近一倍,年均增长率为18.4%.2006年组织入库税款3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增收额相当于1995年全年的税收规模,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在‚十五‛期间年均以17%的比例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农业税是城乡二元税制结构的典型特征。统一城乡税制必然要求全面取消对农业生产单独征收的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对原来一些地方搭农业税便车、以征税为名行乱收费之实的行为,是一个釜底抽薪之举,有利于从机制上遏制向农民的乱收费现象。全面取消农业税,有利于消除对国内农产品的不公平待遇,使国家能够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更好地促进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问题:(一)根据材料概括涉农税收制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超过300字(10分)

(二)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800字以上。(20分)

参考答案及评阅标准

一、1.D 2.C 3.C 4.A 5.D

6.C 7.D 8.A 9.C 10.B

11.A 12.C 13.C 14.C 15.A

16.C 17.B 18.A 19.B 20.C

21.D 22.C 23.C 24.D 25.D

26.B 27.B 28.C 29.B 30.C

31.D 32.C 33.D 34.B 35.A 单项选择 36.A 37.C 38.B 39.B 40.A

二、多向选择

1.ABC 2.ACD 3.ABCD 4.BD 5.ABCD

6.ABCD 7.AB 8.ABCD 9.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E 19.ABCD 20.BC

三、判断题

1.√ 2.Х 3.√ 4.Х 5.Х

6.√ 7.√ 8.Х 9.Х 10.11.√ 12.√ 13.Х 14.√ 15.16.√ 17.√ 18.Х 19.√ 20.Х√Х

四、申论试卷评阅参考标准

(一)根据材料概括涉农税收制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超过300字(10分)

1.本题目的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概括文字材料的能力及水平。

2.参考要点:

税收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效地支持了乡镇企业发展,对促进乡镇企业更好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充分发挥农村地区优势,推广乡村旅游,弘扬农耕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积极支持了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公共事业服务,较好地发挥了税收在促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取消对农业生产单独征收的农业税,统一城乡税制,有利于从机制上遏制向农民的乱收费现象。

全面取消农业税,有利于消除对国内农产品的不公平待遇,促进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评阅标准:

好:要点齐全,语言表达凝练流畅。10分-8分

中:要点不够齐全,语言表达流畅。7分-5分

差:要点不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4分-0分

(二)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800字以上。(20分)1.考察目的

综合考察考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论证问题的能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2.评阅量分标准:

一类(20分-18分)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端正、清晰。

二类(17分-15分)观点明确,内容比较充实,分析比较透彻,结构比较严谨,语言比较流畅,字体端正。

三类(14分以下)中心不明确,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体不清晰。

注:若文章无标题,扣2分。

第二篇: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

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各位评委,在场的同学,主持人以及对方辩友晚上好,我方的辩题是: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辨友在整个辩论中的几点明显的错误:第一点:我方举出了千千万万的例子来证实有许多被考试埋没了,但通过其他方式发掘出来的人,焦点访谈告诉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但是对方辨友根本就未给我们举出让所有观众心服口服的例子来驳倒我方的观点,一直都在空谈其说,一味的强调发掘人才需要考试。这种毫无根据的理论以及逻辑不足以让我方信服。第二点: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在今天的辩论题中,需要应该理解成应该有,但是我想请在座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你是要求我方论证考试不应该存在吗?考试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千百年,你们今天要我方完全否认它存在的意义,这样对我方来说公平吗?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还是在辩论吗?第三点:对方辨友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方是想强调,考试具有广泛性和高效性,但是请大家试想,从质量上来说,考试考察的仅是很微小的某一些方面,而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多方面能力及素质;从数量上来说,被考试埋没了的诸多人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不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看发掘人才都不需要考试。第四点:对方辩友将今天我们双方所讨论的“考试”的范围无限的扩大,使它不仅包括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切考试,而且把一切考察考核等都说成是考试,如果对方辨友硬是要这样定义的话,那我们也可以把猴子,狒狒,猩猩都定义为人类了。至于考试的规范定义我方已强调过多次在此不再累述了。(第五点:对方辩友说,今天考试已经非常的普及并且国家已经颁布了法律进行保障,所以说我们需要它,我方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醒大家,我们发掘人才重在不拘一格,我们不要过分依赖于考试。第六点:对方辩友也肯定了考试的不全面型,在攻辩环节却说到考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按照对方逻辑,如果没有考试就没有人才的发掘了,难道对方辩友想否认在考试之前就没有发掘出人才吗?就不能发掘人才了吗?)在此,我再重申一下我方的观点: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首先我们说需要应该理解成必须有的意思,是因为这样我方的观点才是在发掘人才这一过程中考试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避免了在辩论中辩题的极度不平等现象。其次,我方认为考试只是用来淘汰庸才的,它并非很好的做到了发掘人才。一方面对于那部分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将他们发掘出来。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功能的局限性,必定存在很大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再者,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考试的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且具有表面性。人才是德才兼备,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考试又怎能在短时间内检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又能不能对社会的贡献呢?在现在的考试阴影下,使我们很多人失去了理性,让人们成为高分的傀儡,而并不是知识的履行者,就像是被铁索捆住了一样,这真是当下的悲哀啊。所以让我们解开铁锁的束缚,去寻找我们曾经失去的舞台,所有的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展翅高飞吧!所以我方的观点是,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今天向我们论证了考试的种种好处,果然是想把辩题引向利弊之争.我方不否认考试的利处,但是考试它有利您就能论证发掘人才需要考试了吗 《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权威解释告诉我们,需要,是指必须有.对方认为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其本质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观点,就是告诉我们,考试未必一定能发掘出人才,但是不通过考试就一定不能发掘出人才.但是我们知道,考试并非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它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现代汉语大词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而在本辩题中,考试是针对发掘人才而言,举办考试的主体和发掘人才的主体是一致的.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一方面对于那部分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把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另一方面由于考试的功能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人源源不断的思源以及隐藏的才能,品质等,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将它们发掘出来.所以必定存在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例如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又有柳永原来屡试不中,但成了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所以,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其次,从价值层面来看,今天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并不是说反对考试,而是要给考试一个正确的定位.一方面,对于人才来说,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只会发掘出会考试的人才,而埋没了不会考试的人才.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考试并没有“无之不可”的需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听完对方辩友的立论我有以下几点向您方请教.第一,对方辩友告诉我在今天的辩题中“需要”应该理解成“应该”的意思,但是我想请在座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按照您方的观点您是要求我方论证考试不应该存在吗 我们说考试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千百年,为社会选拔出大量的人才,您今天要我方完全否认它存在的意义,这样对我方来说公平吗 而同时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我们说需要应该理解成必须有的意思,而我方的观点是在发掘人才这一过程中考试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对方辩友向我们列举了考试的诸多好处,比如说针对性,客观性,并且公平,高效等等,的确这些好处我们都看到了,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考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如果对方辩友您非要将今天的辩题理解成一个价值判断,那请您首先告诉大家,今天我要去北京需要坐飞机这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吗 那么这样的价值是高还是低呢 第三,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今天考试已经非常的普及并且国家已经颁布了法律进行保障,所以说我们需要它,我方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说考试已经渗透到发掘人才的每一个环节中,所以我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醒大家,我们发掘人才重在不拘一格,我们不要过分依赖于考试.最后希望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再反驳环节中首先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人才他们没有通过考试而被发掘出来的呢 反驳到此,谢谢大家.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对方辩友刚才精彩的表现的确令我方感到非常钦佩.但是,同时我们也想请教对方辩友: 第一,对方辩友把我方的观点归纳为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人才.很遗憾,我方从没有承认这样的观点.这一点,我方一辩的陈辞中已经有很详细的说明.第二,对方辩友说我们扩大了考试定义的范围.很抱歉,现在考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是我方说能扩大就能扩大的.当然,也不是您方说缩小就缩小的,如果对方一直把考试是以简单的分数来比拼的话.第三,对方辩友一再指责考试的种种弊端,却刻意淡化考试存在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走极端了呢 我们不否认目前考试存在的种种不足,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我国目前的法律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漏洞,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法律废掉呢 显然不是,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放眼世界,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科学.对方辩友对我们的考试为什么不变得更加自信呢

本来是不打算参加这样的活动的。由于相对特殊的身份,再加上对本次活动负有的一定程度的组织职能,只好在酣睡的午后匆忙醒来。有点讨厌这个机集体内对事情的分工的明确性,不过,人终究在无法改变这样的不幸的前提下要给出自己该有的反应,终于也还是没敢放纵自我的任性,给了这个和谐的局面一个很好的下台的可能。

今天他们辩论的话题是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正如比赛之后的评委老师说的那般,从逻辑上来说正方可以有胜算的立论的观点表是明考试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出人才。而作为自己代表队的反方的观点表明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可惜的是,我们的可爱的队员们终究没能进入这样的层面。

斗胆地翻看下《现代汉语大辞典》,为了在这样的遗憾下告诉自己,其实很多事情还是有去做的必要的。字典里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在于检查,而发掘重在发现。那么考试是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呢?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从理论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而肤浅的缺憾。而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发掘人才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本不科学。这样的观点在老师的点评里就很生动地提到了。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很可惜的是,我们的队员们在努力地论述诸葛亮和蒲松龄的同时就没有想到过用反面的例子来充实自己的观点。观众提问的时候,研一的小朋友很没有意识地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他们终于也还是没敢抓住。也许,这就是机会的不可错过吧。在经过点拨之后,希望在以后的将来,他们有朝一日再次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可以有新的创见。理论层面上,可以说双方都有可以争取的阵地。只是,我还是不得不说,这次的理论上的优势,我们没有抓住,进入了一个正方预设的圈子。

从现实层面来分析,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我们所属的反方无疑是处于劣势的。我们在现实上都是面临着无数次的考试,胜利者的大会师无疑是对当时场面的最好描述。我们的的确确是在考试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才有机会进入到这样的层次来进行更高一级的学习的。事实的不可抹杀给了正方很好的支撑。然而,也还是有可以争取的阵地。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采取科举考试的方法。那么在科举考试以前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采用的是“查举”制,并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考试。科举之前人才的发掘没有经过考试吧?就算到科举考试最流行的明清时期,中央对人才的任用也并不是仅仅通过考试。而是多种手段并行的。这时候,诸葛亮和蒲松龄是很好的例证,可惜,上文说过了,还是太少了。完全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的,我们遗憾地没能把握这样的机会。

可以发现,还不是很专于这样的训练的他们没能够抓住最为关键的部分进行针锋相对,反而纠结于人才如何定义?如果人才是考试成绩出众的人,那么考试是选拔的必然途径。如果人才是办事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这一行为和目的有一定差距。如果人才是学习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考试只是手段,就目前这个阶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发现你。而人才与考试没有本质联系,只是在这个特殊阶段人才才与考试联系有联系。在我的看待下,考试还是不必要的。充分非必要,必要非充分,逻辑学学得再差的人也应该懂得这样的合理性。

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考试,我们在骨子里还是不喜欢这样的考试的。我们心底还是期望着有朝一日我们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不管何时候到来,我们都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可以脱离这样的苦海。考试不是说可以经过教育部门的努力改造就可以日臻完美的。终有一日,会有更加健全的机制代替这样的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地区要立足,一个企业要壮大,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而正如正方所说,人才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发掘问题,而人才的发掘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绝非对方所认为的是一个考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辩论的问题是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从逻辑上来说正方的观点表明考试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出人才。我方的观点表明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

《现代汉语大辞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在于检查,而发掘重在发现。

那么考试是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呢?从理论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而发掘人才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本不科学。

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 最后从发掘的意义上看,发掘是对人才的起用,发掘人才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考试呢?它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从10到1的过程,选择是对大多数人才的埋没。从现实层面来分析。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采取科举考试的方法。那么在科举考试以前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采用的是“查举”制,并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考试。科举之前人才的发掘没有经过考试吧?就算到科举考试最流行的明清时期,中央对人才的任用也并不是仅仅通过考试。而是多种手段并行的。

明代著名文学家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可是并不妨碍他写出了名扬世界的《西游记》,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不也一样在科举考试中终身不第吗?这妨碍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林的旷世之才吗?近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诞生的数百名状元我们能记住几个?沃伦巴菲特当初没有通过哈佛的入学考试却成为叱咤于金融领域的伟大投资家,凡此种种,放眼古今中外,哪一个真正的人才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不论是从理论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无一不告诉我们,考试决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我提供的: 上学和发掘人才有必然联系吗? 要知道即使是人才考试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要是真的依靠考试这样的手段去发觉人才 那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才会在这样的一次次考试中被湮没的啊 所以人才是不应该考试去发掘的 相反人才被发现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这个社会伯乐还是有很多的.如果考试也能够发掘人才的话 那就不会有奥纳西斯 李家诚等人了 他们小学都没有毕业呢考试只是一个对知识掌握的测试,发掘人才应从平时的成绩来看 发掘人才可以通过考试,考试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人才如何定义?

如果人才是考试成绩出众的人,那么考试是选拔的必然途径。

如果人才是办事能力强的人,那么(书面)考试这一行为和目的有一定差距。

如果人才是学习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考试只是手段,就目前这个阶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发现你。而人才与考试没有本质联系,只是在这个特殊阶段人才才与考试联系有联系,使多数人错认为考试考的好就是人才。

真正在人类历史做出成绩的人,没有一个是考试考出来得!

毛泽东是什么学历?鲁迅,齐白石,比尔盖兹......请问孙中山是什么学历? 胡适、牛顿、冯·诺依曼(电脑之父)„„

美国的名人们有几个不是出于哈佛之类的

发掘不是盲目的,就好比山里有矿藏,但并不是有山就有矿,事先需要探测的吧?

上学和发掘人才有必然联系吗? 要知道即使是人才考试也不一 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要是真的依靠考试这样的手段去发觉人才 那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才会在这样的一次次考试中被湮没的啊 所以 人才是不应该考试去发掘的 相反人才被发现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这 个社会伯乐还是有很多的

最佳答案反方: 中国的科举考试毒害了许多人才,使社会陷入畸形的学习氛围(范进中举的故事)

考试出来的成绩充其量只能说明对于课本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的熟悉,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是极度容易被考试埋没的.(现在的“高分低能”现象)许多有名的人小时候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差,假如只用考试来发掘人才,许多伟大的成就就都没有了(爱因斯坦/华盛顿的实例.........)

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人才就更加是这样,通过考试选出来的成绩优异者等于只被看到了单一的一面,他们的其他方面没有被看到,因此考试成绩优异就说明能力突出的传统观点过于片面.我设想的正方论据:

考试成绩优秀说明对于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而且精于运用

中国现行的高考/中考制度

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学府或者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都通过考试招收学生或员工

大概就这么多了,我只是个高中生,虽然在我现在在高中辩论很出色~但是我不敢保证这些意见对你有没有帮助

4月11号下午5点,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辩论赛,以下是我作为反方一辩的开篇陈词和攻辩小结,当我在几年或者几十见后回忆我的大学生活的时,能看到这个,原来还有这么一场精彩激烈的辩论赛发生在我大一这个时候。辩论赛,最重要的是有团队合作精神!我爱我的队友,我爱我的班级,以及所有在场为我班鼓掌的同学们!谢谢!!!!!本次辩论赛的经验将会是我人生路上一笔重要宝贵的财富~~~

开篇陈词

各位评委,主席,在场的观众,大家好!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理由有三:

首先,对于那些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将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其次,由于考试功能的局限性,必定存在很大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例如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他却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最后,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综上所述,我方坚信: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谢谢!

攻辩小结

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的回答,首先我要指出对方的几处漏洞:

对方辩友今天向我们论证了考试的种种好处,我方不否认考试的利处,但是考试它有利您就能论证发掘人才需要考试了吗?还有对方辩友刚才将今天我们双方所讨论的“考试”的范围无限的扩大了,如果硬说一切体现差别的活动都叫做考试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考试,这个结论是非常荒谬的。我们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难道对方辩友要向我们论证玄武门之变也是一场考试吗 ?

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的发现,考试方式选出的是规范化的、一致性的人,而不是“人才”,其假设的前提是错误的; 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考试最多衡量人的知识,而不是道德和行为重要的“行”,其选择出来的不称之为“人才”.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发挥社会作用,考试是局部有效,系统无效的东西,其效果是局部、暂时的。有多大比例的民众在没有考试的社会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我方坚信: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谢谢!

第三篇:中小学行政管理后备干部选拔考试

中小学行政管理后备干部选拔考试

中小学行政管理后备干部选拔考试

考试时间:

150分钟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2.毛泽东曾称颂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3.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A.现代化

B.综合化

C.国际化

D.多样化

4.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领导

B.沟通

C.组织

D.协调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办学质量

B.学校影响

C.教学效果

D.学校绩效

7.提倡“发现学习”的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C.沙塔洛夫

D.卢扎诺夫

8.“绘画小组”属于下述哪种课外活动?()A.学科活动

B.文体活动

C.社会活动

D.主题活动 9.部门教育法是由下述哪个部门制定的?()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0.学校与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A.复杂的民事法律

B.行政管理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源”,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流”。()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3.学校管理受到教育规律与管理规律的双重制约。()4.进行教育科研不是所有教师的职责。

()5.德育任务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工作。()6.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7.教学方法指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8.课外活动就是第二渠道、第二课堂。

()9.班主任的根本职责主要是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10.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得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2.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

。3.我国现行中小学的学校领导制度是。

4.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二是的建设和管理。

5.一般认为,学校管理的三大规律是:依靠教师、和全面发展。得分

评卷人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2分,共60分)1.案例:南湖学校校舍紧张,需要扩建,否则将影响学校的发展。可是扩建学校校舍需要很大一笔经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法解决。在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学校的王校长苦苦思索了好几天,终于在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了这样一个解决办法:利用周末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家长委员会、社区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有关人员召开一个专题会议,研究学校今后应该如何发展的事情,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出谋划策。

问题:王校长为什么要邀请各方面代表参加会议,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你认为会议能否解决学校扩建的经费问题?为什么?并请写出你的其他建议和想法。分析:

2.案例:新星学校只有15个班级,但领导多、教师多、招待费多等现象非常严重。学校入不敷出,领导工作松散,教师人心涣散。郝校长上任后,提出三项改革措施:一是改变领导工作作风,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二是减员增效,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控制教师编制,控制班级规模,提高工作效益;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铺张浪费,提倡民主理财。例如要刹住不合理的开支,学校购买资金较多的物品实行先报计划进行预算制度等,郝校长的三项改革措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虽然制度严格了,工作紧张了,但是教师们感到心里踏实。在实施和交流过程中,有的教师建议建立改革评议制度。使郝校长的三项改革加强监督,提高实效。

问题:郝校长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你还想为郝校长提出什么建议?

你认为一位好校长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思想? 分析: 3.案例:某学校校长去听该校一位老师的课,课讲完后,该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又缩回去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了。”这位同学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他大声点,一边走过去仔细聆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篇。最后对这位同学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下课后,校长把老师和同学请进了办公室。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校长对学生说:“今天请你来是要表扬你,你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很了不起,今后要理直气壮地问,不懂就要大胆地把手高高举起,你说对吗?”之后,这位老师若有所思地对校长说了一番话„„

问题:你认为这位老师会对校长说什么?请写出来并分析说明。

校长的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分析:

4.案例:学校管理制度既可看成是一种管理制度,也可看作是一种服务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组织创新,这是管理的最终目标。然而,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管理难题:一方面,管理愈协调一致,就会愈使人束缚;而在另一方面,人的天性又都崇尚自由、个性发展和无拘无束。因此,组织中的规范和人的个性发展之间永远存在矛盾冲突,有学者把这称为“管理的两难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部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寻找组织维持和组织创新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问题:你认为如何寻找组织维持和组织创新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制度建设中如何体现人本管理思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分析:

5.案例:某学校语文教师吴某,在2008年9月向学校提出进修申请,要求参加该的成人高考。但遭到校方反对,理由是今年报考的人太多,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吴认为领导有意刁难自己,索性让他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课都成了自习课,不仅影响了这两个班的教学进度,也使学生的学习松懈下来,课堂纪律变差。校领导得知情况后,经研究决定,对吴某进行大会批评,停发当月综合奖。

问题: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学校的处理决定是否正确?

作为教师,其权利与义务有哪些?作为校长,应该如何处理此类事件? 分析:

第四篇:选拔人才需要考试,精简版

选拔人才需要考试(立论)

我方认为选拔人才需要考试,我国如此,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古代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找到一个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好比应聘,用人单位根本不知道应聘者能力如何,又如何选出合适的人才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也从客观反映出考试对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我方认为,考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实性、价值性。

首先,从考试的本质上看,他具有针对性、客观性、公平性和高效性。因此决定了它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考试的针对性能使发掘者有目的地发掘该领域需要的人才,避免了“大海捞针”的盲目;考试的客观性能使他们公正地选拔人才,避免了任人唯亲和主观臆断;考试的高效性能使他们迅速、有效的找到合适的人才。避免了人才开发的资源浪费.其次,从事实层面看,考试的广泛普及和难以替代,深刻地表明了发掘人才需要考试的事实。我们承认,考试并非发掘人才的唯一手段,然而面对人才资源的稀缺和人才需求的紧迫。当今社会仍没有一种更为公平、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制度能能取代考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为它小缺点而否定它对发掘人才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考试的内容不断丰富和考试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国《考试法》的草案出台,不正有力地表明了国家对完善考试制度的信心和不懈努力吗

再次,从价值层面看,今天我们探讨“选拔人才需不需要考试”,并不是简单地讨论“考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是要以理性的目光正确审视考试在发掘人才中所起的作用.考试作为一种相对公平有效的方法,为发掘者和被发掘者提供了有效的试验平台。为广大没背景的人才构建了一条成功的梯子。

不仅这样,考试还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不是吗?每一件作品,每个人,只有接受考试(考验)才能清楚看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才能更好的促进人们去改进,去完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现代的科技产品才会有这么多标准,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掘人才需要考试.考试的好处 第一: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在这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人人自命不凡,视自己为人才,但是,怎样的人才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这就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把各式各样的人才区分开来。而考试正好能充当这一选择的标准。如果人才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那么,就会凭空增加许多滥竽充数的人,假人才得道升天,真人才机不可遇。

第二:考试是一种规范化的制度,尽管不能全面认识人才,但它却是发现人才最简捷、有效的方式。试想,全球有六十多亿人,如何才能最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呢?这非考试莫属。即使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但这也是由于现代技术专业化、高端化导致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总体来说,考试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而且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考试内容、形式也逐渐变的多样化,人性化。这使得考试在规范化的同时,也逐步兼顾了个性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第三:作为各种各样选拨方式而言,考试从历史发展至今,还没有一个更好的选拨方式能够代替考试。再者,现代的考试已经不再局限于笔试、面试了,已经成为一种多样化的选人才方式,例如谷歌的招收编程员,某些高校的自主招新等。

考试检测不出内心(考出来的东西不全面)辩方说考试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确实这样吗?我记得我看过一本杂志说有个人去应聘,终于到了最后一关,经理先是让他在办公室等了一小时,然后再问了一些无聊的问题,便提出要他帮自己去顶楼拿一盒咖啡(没有电梯)。拿到了,经理却说这盒不够好,要他换一盒,可是顶楼那个人一声不吭,只是在盒上做了点标记,就叫他拿回去,经理又骂他„„如此经历了3次,小伙子终于不耐烦了,这时经理好像终于放弃了,叫他帮自己冲一杯咖啡。可是小伙子拒绝了,经理很惊愕,然后他打开咖啡盒,拿出一包咖啡和合同,对他说,很不幸,你不能被我们公司录用„„现在,我想问辩方,经理除的题目算不算考试,能不能考验到小伙子的内心?(不全面是肯定的,因为每个部门的需求不同,他们定出的考试也是不同的,不可能说一份考卷把一个人的所有情况都考出来,真是这样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侦探了。况且试卷是由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制定的,假如你不通过,那也只能说明你还没达到要求,即使你其它方面很好,我想,你也应该不会被录用。就拿高考来说,很多人认为,高考成绩并不能代表个人的能力。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其实不然。考出正常水平就不说了,假如是由于状态问题考差了,那么这谁都不能怨,这次虽然说是高考,那下一次呢?假如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会不会因为状态问题而再次搞砸了呢?假如说是考好了,那也只是平时努力的结果,跟运气没多大关系,这点我想大家都有体会。所以说考试是最公正的。)

许多伟人都没有高学历(高分低能)

我想提醒辩方,学历并不是因为考试而得到的,而是靠平时的努力。学历差,只能说明你在学习这一方面不够认真,并不能说明考试不能选拔人才。假如辩方硬要说学历代表考试成绩,那么我还是要帮你补充一点,人才是相对的,譬如电脑高手并不一定是运动健儿,学历高也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并不是表明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好(你可能会说这是考试造成的,但是我想在场的所有人一句,我们都经历过考试的,试问这种现象普遍吗?当然,总会有例外的,但是,我们发现,一般高分低能的人都是有心理障碍的,谁能保证他做其它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职位重学历,有的职位不重学历。为什么伟人不一定有高学历。

“是金子就会发光”不考试难道金子就不是金子了么”

确实,金子到哪里都是金子,但并不是每种金子都是一样的,譬如说有千足金,白金,铂金等等。而考试,就是把这些不同的金子区分出来,尽其所长。总不能叫体育健儿搞科研吧。

考试埋没人才

表面上看,考试好像埋没了许多人才,但是假如考试没有把他们筛去,那些人才又怎能重新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我要去北京需要坐飞机这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吗?那么这样的价值是高还是低呢 很显然,这并不是。我去北京不需要坐飞机,我坐火车就可以了.那么是不是就说飞机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们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飞机赶出中国?

问题:(1)假如你们是部长,现在要你们招新,你们会怎样做呢?

(2)你们说考试不好,那你们又想过你们的方法有缺陷吗,有解决方法吗?(3)你们举出了那么多人不考试就成功的例子,试问在座哪位有谁敢说自己是下一位?

(4)你们说考试不全面,那么你们认为怎么做才是全面呢?

(追问:1.照你这么说,好像真的无需考试,但是你又怎能知道他掌握你所需要的技能呢?2.听起来好像挺完美,但是你准备花多少时间、金钱去考验他呢?3.你刚才所说的好像没用到考试,但是xxx【问题2中他回答的做法】其实就已经是一场小考试了。)

第一,对方辩友把我方的观点归纳为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人才.很遗憾,我方从没有这样认为 第二,对方辩友说我们扩大了考试定义的范围.很抱歉,现在考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是我方说能扩大就能扩大的.当然,也不是您方说缩小就缩小的,如果对方一直坚持把考试说成是以简单的数字比较的话.,那我也只能说你对考试的概念还不够熟悉。第三,对方辩友一再指责考试的种种弊端,却刻意淡化考试存在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走极端了呢?我们不否认目前考试存在的种种不足,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我国目前的法律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漏洞,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法律废掉呢?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辩方一直拿考试的小缺点来否认其作用呢?

第五篇: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终稿

考试命题人的权威性?浩瀚中国,并不是每次考试都有权威机构来命题的。就算是权威机构,也不敢肯定自己出的题目就能确定一个人才的标准。。所以我们得质问:你有资格来确定我是不是人才吗?所以,我方认为,考试不是可以确定人才

知识的堆积,缺少能力的培养.这种考试下的很多大成绩很优异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对实践的工作一无所知,那些考试优异的科目更是无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来.考试是可以检测一个人所学知识的多少,但无法测试出一个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所以我认为考试挖掘不了人才

请告诉我是哪里定义的。考试它就是这么简单,而社会在发展,我们就不能一直让这么简单的考试把我们几乎是所有的未来决定在那只能说明很小的局部的考试中。

你能保证所有的人才都能回答你在试卷里或者是口试里的所有问题吗?

当然我不否认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的全面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次简易的考试就来定一个人是否符合你的要求,是一个很草率的决定。所以我说,考试不能挖掘到人才

中国社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在这里设了一个很大的门槛。你能确定所有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是人才吗?你能确定所有落榜的孩子都不是人才吗?

《现代汉语大词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而在本辩题中,考试是针对发掘人才而言,举办考试的主体和发掘人才的主体是一致的。

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又有柳永原来屡试不中,但成了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所以,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今天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并不是说反对考试,而是要给考试一个正确的定位。一方面,对于人才来说,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只会发掘出会考试的人才,而埋没了不会考试的人才。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考试并没有“无之不可”的需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

沃伦巴菲特当初没有通过哈佛的入学考试却成为叱咤于金融领域的伟大投资家,请问考试如何发掘出他这种不会考试的人才呢?

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性,而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根本不科学。众多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人都是考试的产物。

好比今天的主席,口若悬河,但是通过考试怎么发觉呢,对方辩友,难道也是通过考试来的吗? 发掘不是盲目的,就好比山里有矿藏,但并不是有山就有矿,事先需要探测的吧?

尽然考试在中国需要,但是没有考试中国就没有人才发掘吗?那在发明考试之前的人才就没有了吗?

现在不是要素质教育嘛!那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考试并不是那么万能了?发掘人才可以有很多途径啊!可以毛隧自荐啊!

中国自古几千年文化,从古老的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统一招人,这种固定的模式淘汰多少有志之人,现在提倡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因为那种选拨人才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国外很多的顶尖级大学在入学中并不需要考试,世界首富盖茨不也在哈佛退学了吗?这说明什么,人才的选拨应该形式多样化,要更注重实践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难道通过考试的就一定是人才,没有通考试就都是庸才? 人才,指的并不是拥有高分或是高智商的人群而是能带领非人才走向更好生活的人。理论的扎实固然重要但是除了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是人才!而这些因素不是一张“填充卡”可是说明一切的!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成绩,不可能代表一切。只可以代表你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那我推断下去也就是说考试考的是人在这件事的一种态度而不是人的能力,更不是他是否是人才的问题!

根据考试来判断是否是人才,知识因为能力实在是太抽象了,或是说没有可是量度他的标尺。所以才会有了一卷定能的说法。

首先让对方解释清楚何为他们考试所要得出的“人才”?只是把试卷答的头头是道,把知识背的滚瓜烂熟?再问,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师”算“人才”吗?很大“大师”级的不是通过考试取得“大师”资格的。结论:考试并不一定能得出真正的“人才”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不也一样在科举考试中终身不第吗?这妨碍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林的旷世之才吗?近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诞生的数百名状元我们能记住几个?

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

但是考试它有利您就能论证发掘人才需要考试了吗?

对方辩友,何为您口中的人才呢?是学习好呢?还是考分高呢?还是对社会利益大呢? 中国的科举考试毒害了许多人才,使社会陷入畸形的学习氛围(范进中举的故事)许多有名的人小时候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差,假如只用考试来发掘人才,许多伟大的成就就都没有了(爱因斯坦/华盛顿的实例.........)我们不否定考试能够选拔出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发掘人才就一定需要考试。一味强调考试的必要性,只能是故步自封,最终限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才能使人类社会发展地更快,走的更远!

科举制是一种非常落伍的东西,虽然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人才,不过全民皆考试的前提下,产生人才是必然的,国外虽然也需要考试,不过那是需要申请的,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就能申请,属于自愿性质,中国考试是强制性的,时间一到必需开考,导致很多人没准备好就要开始考或者在考试前的几个月拼了命复习巩固,对身体和身心方面都是摧残,而且现在我国重理论不重实践,所以高分低能的很多,有一例子就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孩子去野餐,老师叫一学生去田里摘点韭菜,学生拔了一大株小麦回来,煮好大伙一吃,这韭菜怎么这样硬咯,还没有韭菜味?

考试只是一个对知识掌握的测试,发掘人才应从平时的成绩来看 猎头者公司挖人才是不是也需要先让他们考试呢?

宋朝祖冲之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以上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家,那请问对方辩友是什么考试发掘了他这种人才呢

如果考试是发掘人才的必经之路,那么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是怎么被发掘的您告诉我和考试有什么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我们看他是怎么被发掘出来的呢难道对方辩友要向我们论证玄武门之变也是一场考试吗

余秋雨以《文化苦旅》一举成名,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写书是考试呢还是出书是考试呢 创业型人才怎么依靠考试发掘呢?

下载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行政管理骨干人才选拔考试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行政管理后备干部选拔考试试题

    分析: (0294)《学校管理学》样题及答案 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学校管理学学科特点的是( D ) A、理论综合性 B、应用实践性 C、艺术技巧性 D、研究复......

    地税系统遴选公务员笔试试卷

    地税系统遴选公务员笔试试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关于“两个翻一番”下列描述正......

    2009年合肥市地税系统全员业务考试试卷评析V5篇

    2009年合肥市地税系统全员业务考试试卷评析一、填空题1、全省地税工作总体要求是:“”。〘答案〙一个确保,两个提高2、省局提出的“两条生命线”是:是税务部门的生命线;是每位税......

    恩施州地税系统中青年业务骨干培训班文体活动方案(xiexiebang推荐)

    恩施州地税系统中青年业务骨干培训班文体活动方案为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增强培训班学员集体凝聚力,丰富学员文化生活,增进学员间了解,让广大学员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提高,营......

    地税系统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08-06-23湖北地税局面试真题 1 有人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请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三分钟)。 2在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最感动你的人和事是什么?为什么?(三......

    公务员考试地税系统面试真题

    2008年六月23号上午湖北地税面试真题 1结合你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报考职位的理解以及你的优势。 2 慈善总会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签道德协议,回报社会谈看法 3 有些中小企业认为......

    河北省地税系统综合岗位考试大纲★

    河北省地税系统综合岗位考试大纲 综合岗位包括全省地税系统机关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机关党委、后勤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财装、计统及征收、管理、稽查之外的岗位。......

    地税系统各类考试可能出现的申论题

    地税各类考试可能出现的申论题 一、和谐社会问题 (一)、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 2、区域之间不和谐; 3、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二)、如何建设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