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俗的说是“法”。随着学校的诞生,管理也随之产生,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代人的探索、尝试、积累、沉淀,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管理精英,从享誉内外的辽宁盘锦中学、上海建平中学,到土生土长的本土学校都有不同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无外乎如下模式:惩戒模式、行政模式、法制模式、经济模式、思想教育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新兴的无为管理模式等等。
其实作为非理论研究来说,教无定法、“管”无定法,只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管出成效,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每种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探索出的经验和方法,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及个性特色。我们只有采用拿来主义,汲取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营养,丰富自己 ,完善自己,取长补短.根据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多边性、阶段性和长期性以及可比性低、模糊性大等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艺术。切不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如果机械照搬 ,其结果只能是失去自我,陷于迷茫,举步维艰,四处碰壁,是活生生的邯郸学步。
一、学校管理的“管”和“理”
管理本身就包含了管和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管”,一方面是“理”。
学校不同于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它的特殊性在于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都是人 ,而且是文化素质较高、感情世界丰富而脆弱、性情内恋、自尊而又自卑的教师和朝气蓬勃、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因此学校管理具有其特殊规律,不同于工厂、部队。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有良好的秩序,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定的制度约束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行政干预也无可厚非,但是硬性的管一是要适量,二是要出于公心,三是要管理者率先垂范才能使师生信服,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有的学校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师生上班签到、下班签退、中间查岗,请假扣钱;对学生尤其是住宿生二十四小时监控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这种管理看似立竿见影,短期内秩序井然,但时间一长,师生身心疲惫、敷衍被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后患不言而喻。
现代理念认为:学校管理应该轻“管”重“理”,所谓“理”就是在管理上以人为本。《论语》中记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这就是最原始的人本思想,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求管理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师生着想,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涵浓郁的人文关怀。
过去的管理是重“管”轻“理”,如罚戒式、行政式、规范式。现代的无为管理较侧重于“理”。在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二、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艺术的几种理念
(一)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有“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不仅是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是一种以人治事的活动,所以要求校长要知人善任。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笑到了最后,成为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他得意地说:论行兵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论治国家,抚百姓,给粮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但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得天下。同样校长也不是科科精通、事事都行。只要善于用人、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学校管理也是一样,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艺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寓约束于调动中
学校的事物要从调动入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已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调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校长的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职工中起表率作用。要健全对学校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学校制定了党政干部廉洁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校长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规章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使竞争机制的形成。
2、以协调促服从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在培养中使用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4、求同存异
在做人的工作时,经常会碰到求同存异这个问题。即在细节问题和局部问题上允许存异,在原则问题和全局问题上必须求同。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问题在于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作为一个校长,平时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小圆大方”,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局面。
(二)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画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立足于不败之地。一句话,校长善于“处世”——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代尔 ·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校长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认真地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这是校长必须做到的。上司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在法律、原则的范围内,校长应与之沟通情感,做到互敬互信。“不唯上”一是指不“眼睛朝上,”只看重和尊敬上司,而打心眼里瞧不起群众;二是指不唯唯喏喏,对上司有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指示、干预,应进行同志式的商榷和批评;三是要对上司负责,但不必因此畏首畏尾,成天担心“出什么岔子”不好交待。校长对上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
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圆通”指为人、办事灵活变通,能协调全局,左右逢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寻找和抓住机遇,将自我向社会“推销”。现代校长一定要打破“闭关自守”的老传统,其次要有“兼收并蓄”的心理,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
“圆通”与“圆滑”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诚信出发,校长办学,常常对社会有所承诺,校长要以君子的雅量“兑现”诺言,不然,它就会自陷“圆滑”的险境。
对下属:信赖而不依赖。不管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有限的。唯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倚重,要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要下属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好样的,你能行!” 但校长对下属不能有依赖心理。一是各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自己的事自己做”是最起码的职责要求;二是因为下属可能存在或强或弱的私欲,校长依赖他,很可能使这种欲念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宾主难辩”,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就会形成学校领导的“双核心”乃至“多核心”,这对学校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三是校长要有自己的“头脑”,要做“明白人”,别人对他“思维场”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蒙蔽和阻碍作用。
亲和而不亲热。校长不是“家长”,也不是旧观念的“长官”。他不应该以颐指气使的态度发号施令。从心里到神情,从语气到手势,都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即使严厉的批评,也要尽量消除居高临下的迹象,要给下属可亲近感。当然,这些都是“亲和”表层意义;校长更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但校长亦不能对下属“亲热”,因为,校长的“亲热”会使下属泯灭应有的敬畏感,或许还会给他们以轻浮、不庄重等印象,使之滋生蔑视情绪。校长更要避免在公众面前对最为信赖和器重的下属持“亲热”态度,因为这样会导致有违民意的“小圈子”出现。
严格而不“失格”。很显然,这里着重是指校长对下属的要求不能“失格”。这有优劣两方面:一是“处世忌太洁”,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二是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
对自己:稳固而不顽固。处世态度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个层面,是学识、阅历等的积淀,也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性格、天赋的烙印。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比较稳固。而忽冷忽热、时严时宽则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靚丽的时代色彩。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如果校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时时事事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教师,那么教师与领导的摩擦就会产生,就会愈演愈烈。如果说物质的摩擦可以产生热量,那么人际的摩擦恰好相反,他会无端的损耗人才自身的底气和储能,降低人才群的整体效能。这不仅是校长的不幸,更是学校事业的悲哀。
赏识是一种“仰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者不会取得这样的“视角”。对教师的赏识,体现了校长的谦谦雅量。
赏识是一种“对话”。教师群体中既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更有比较含蓄、不愿轻易流露情感倾向的同志。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教师产生一种自身受到重视、自己的话也有分量的感觉,而校长的赏识正是这种感觉最有力的“诱因”。
赏识更是一种认可,是校长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人们积极认可的心理。校长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就能使之获得更大的工作驱动力。
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校长没有理由不欣赏;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以下几种人:
——失败者。教师的工作失败后,或颓丧悲观,失去前进的勇气,或不甘失败,力图重振旗鼓。无论他们有那种情绪反应,都需要校长及时给予赏识。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肯定其工作热情和能力,使他体会到校长仍很重视他,他只是“有能力的人干了件失误的事”。其次,在公开场合,让他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维护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再次,给他表现能力、发挥特长的新机会,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赏识。
——自卑者。对于自卑感强的教师,校长做工作的关键是要增强他的自信心,发挥他的潜在能力。首先要经常赏识他在一些小事上取得的成绩,使他体会到,成绩虽小,领导仍很看重,并且这些成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的。其次,给他安排较大难度的任务,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促其圆满完成,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宣传。
——爱发牢骚者。“牢骚太盛防肠断”。校长要努力引导下属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但对那些常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批评意见的人,校长也要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实际上,许多牢骚人,都是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创造性意见往往隐含在诸多的牢骚中。校长应充分肯定这些教师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赏识他们提出的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措施,一旦建议被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不要忘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及时表扬他们。
——幕后辛劳者。那些默默无闻做幕后工作的教师,常常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些教师的工作热情。鉴于此,校长要时常亲临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抚慰,在教职工大会等公开场合给予赏识,在学期和年终报告中,肯定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赏识教师时:一要坚持“真”。真,就是不夸饰,不溢美,符合实际的赏识。工作平庸或弄虚作假者得到赏识,容易强化被赏识者的不良心理。二是示以“诚”。诚,即动于中而形于外,虚伪的恭敬,廉价的客套,往往使诚实者感到你的做作,正直者感到你的卑琐,敏感者感到你的企图,自负者越发目空一切,无知者愈加沾沾自喜。三是注以“情” ,赏识时要饱含激情,热情洋溢更能启动被赏识者的心扉,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调整好教师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决定着教师不仅要谙熟学生心理,自己也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以已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在现时中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障碍,有的教师因为气量狭窄与同事过不去,人际关系僵化;有教师因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对自己的职业开始厌倦起来,提出改行请求;更有教师因为恋爱、家庭等方面的纠葛而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一位诗人说过大意如下的话:每个人总是站在大海的彼岸呼唤着人们的理解。是的,一颗心就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世界,教师的心灵世界尤其如此,校长要“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这不仅需要细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也需要比较精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校长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探索和参与建构教师心理学。
校长的“调整”则主要是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是包含着真情的行为,是带有艺术性的语言。
校长还有豁达的胸襟,要有宽容的情怀,有时候甚至要具备忍辱负重的勇气。一位青年教师,爱与领导“开顶风船’,一次因评优与校长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事后还扬言要与校长干到底。而校长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又当面向他承认那次争吵自己也有责任,请求他的原谅。这样一来,使得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他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辞而道歉,从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校长要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高尚修养,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由此可见,“心”教是校长多么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以平等的身份走进教师群体,走进教师心灵,和缓地扣动教师思想情感的琴弦,教师封闭的心灵门扉就会向你开启。
调整教师的心理还要注意:(1)校长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之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校长的“心病”会影响一大片人。校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优化“体内环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抓。(2)校长要具备有预见性的目光。“心病”常常是潜伏着的,爆发起来很可怕,校长要善于防微杜渐。(3)提起校长对教师的“调整”,人们总是往“温情”这两个字去想。事实上,绝大多数“思想工作”都是风和细雨、润物无声的。但也不排斥暴风骤雨式的“动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晴天霹雳震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某青年教师因工作失误被家人反映到教务处,他气愤之至,想从此敷衍下去。校长私下严厉批评他没有骨气,并表示自己对他的失望和痛心。兜头一盆冷水使该教师清醒起来,于是又一如既往和勤奋工作,可见,“调整”不仅要“对症下手,”而且还要因人施“医”,要做到“怠者策之,卑者扬之,傲者折之,弱者励之”。
(五)营造“人和”的环境
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人为中心,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工作好坏与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得到中层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响应,副手与学校非行政指挥系统高层管理者的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巧妙的周旋于上下左右之间,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学校高层管理者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学校如果没有“人和”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将十分艰难。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学校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待人艺术的微妙性,尽管人们难以找出两个处理得完全相同的人际关系的例子,但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还是有一些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方法。首先,处以公心,以诚相见。学校高层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一定要处以公心,秉公办事,要摆正各种利益关系,作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学校整体利益和教职工利益,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和教职工利益的处理上要甘愿自己吃亏;无论是对自己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均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有疏,对事对人赏罚分明;对教职工纠纷的解决,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使双方都服气,切忌厚此薄彼。要以诚相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诚心诚意待人,不说假话,言而有信。其次,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公众由于个人经历、习惯、爱好、兴趣以及知识。才能、气质与思想情况不同,其个性特征也不同。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又要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征——他们各自的气质、能力与性格;要善于掌握他们的个性倾向——他们各自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心理上变化,尤其是他们的情绪状态;要善于自我诊断,了解自己的个性,加强个性修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境,检讨自己交往中的得失。第三,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相互尊重一是学校高层管理者对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其职权,既不要随便插手他们权限范围内的事,也不要超过他们直接处理的事务,以保持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二是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十分尊重高层领导者的职权。对学校高层领导者的决定要坚决服从与执行,对自身的工作要如实向其请示汇报;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不随便推给高层领导者,加重其负担;对应由学校高层领导决定的事,决不自作主张,不请示就越权处理,侵犯高层领导者的职权。相互谅解,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与下级之间如有隔阂,要通过谈心沟通,在了解实情与困难后,相互谅解或消除隔阂。第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不以权谋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待人忠诚;要敢于任用比自己高明的人。宽以待人,就是校长对人要宽厚、宽容,切忌整人或给人穿小鞋。
(六)正确合理地解决教职工各种需要
作为校长要经常研究教职工在想什么,在现有条件下有哪些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有哪些需要暂时还无法满足,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目前是不合理的。当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是时,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对于教职工的各种需要,要针对具体环境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那么,教职工通常有哪些需要呢?(1)、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例如增加工资资金,改善住房条件,减轻家务负担,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中年教师的健康问题,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解决不好,势必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2)、提高政治地位的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教职工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领导上如何评价自己。作为学校领导要真正理解教职工,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上如何评价自己比其它方面更为重要。(3)、个性特长、才能要求得到发挥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某种特长以后,就想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又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校长忽视了、甚至压抑了其特长、才能,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也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为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建构一个广泛的崭露头角的舞台。校长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好本职工作,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的特长、才能得到发挥。(4)、业务进修和深造和需要。这是一切有理想、有志气、有事业心的教师的共同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必须要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还要不断地添水换水。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营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5)、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对于业余期间的文化要求将越来越高。对于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他们对这方面的需要则更为强烈。我们不能用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情况去要求他们,而要全力创设教师业余文化需求的条件。总之,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校长要和教师交知心朋友,让他们把自己的欢乐、愿望、苦闷、意见、困难都向你倾诉,以取得领导对他的支持、鼓励、指导和帮助。一个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各种合理需要。
总之,要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应做到“管”“理”并举,轻“管”重“理”,以人为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由低庸疲于应付的学校管理,朝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去努力,再由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朝科学人格化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去努力,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在高层次上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学校的管理于千变万化中只追求的是一条真理:解放师生的思想,让他们快乐地生活.一所学校做到“无缝隙”的精致管理并不难,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却不易.因为教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更多的是要看一所学校是否具有一种团结,宽容,勤奋,自信的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形成是由领导的思想内核与员工的群策群力演绎而来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校当成你的事业去做,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享受到教育的快乐的.作为被管理者,要多以管理者的心态去想问题,干事情.管理人也要与被管理人换位思考,俯下身子看问题.有许多问题并不是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的是一种宽容,需要的一份赞赏的期待.
快乐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力量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简单就是享受 优秀是一种习惯 成功是一种心态 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现代校长的形象
现代校长的形象是校长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现代校长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现代校长名誉、声誉、信誉的体现,反映着内外部公众对校长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一位校长的全部看法和评价、整体要求与标准。笔者认为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现代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该是教育专家、理论权威,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熟悉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当前尤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现代校长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现代校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有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校长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有一定深度或较高理论层次的文章。在师生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2、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现代校长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要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注重强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现代校长应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用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教师和学生,为他们解忧解难。要虚心征求师生意见,改进工作。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多注视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小过小失。
现代校长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责自律精神。在困境中头脑冷静不改常态,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工作中勇于自我检讨,善于发现不足。有自知之明,有自省习惯。凡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师生中真正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3、严谨务实的管理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提倡科学管理,讲求效率,实现学校内部结构及育人过程的优化,加快节奏,加大容量,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校长要努力改进学校管理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现代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点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科学实验及生产实习设备来装备学校,并达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益。
4、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形象
现代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校长居于战略家高度的思想基础和首要条件。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把学校由单纯的“读书场所”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意识、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锐意改革的紧迫感。既借鉴市场机制,又不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意支配,要站在“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改革,优化组合,统筹协调。
校长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在办学和管理上要实行战略性操作。那就是对学校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和滚动提高。
5、.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介绍学校现状,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
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现代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在与对方的接触中,要热情大方,坦诚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要外示谦和内隐韬略,一言既出无懈可击。要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运用情感打动对方。在任何情况下,现代校长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度。
6、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现代校长应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仆。公仆形象的本质就是谦虚、忠诚、服务、奉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校长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显重要。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易使人滋生利己主义思想,对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构成冲击。当前就有许多教师、干部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负效应”的腐蚀。因此,现代校长务必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看干部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带头奉献。这就要求现代校长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把自己融进为学校无私奉献和为师生谋幸福之中,努力树立好一个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第二篇: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大乌江中学余碧松
学校管理的状况和水平是教育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
题,学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艺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众所周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为主体”的基本理念。突出中心,统一协调,因势利导,集众之长,使学校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并在运转过程中培植学校自身发展的生命力。
一、加强修养做表率
校长处于学校核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有全面领导的责任。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专业素养提出了诸多要求。校长在工作中所创造的如师如友的同志关系、上下齐心的工作氛围以及校长在事业上所展现的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只争朝夕的工作斗志,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扎实全面的专业素质,对创建一支具有共同教育信念的教师团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校长要勤学、苦练,不断更新观念。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当好教师的教师。
二、办学之本抓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加里宁说:“加强对培养人的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开始。”为此,学校的领导者,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立足长远抓师德。德为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从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常抓师德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思想的领导。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在对心理学知识、教育理论和原则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个人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校对教育思想的引导与要求,则是更直接更有力的。因此,校长在端正教育思想上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主要的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和深深地热爱孩子。、鼓励教师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但不苛求社会。将教师既看成一种职业,更看成一种事业。正确认识教师专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表彰先进等形式,大力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人际、文化环境。倾听教师呼声,帮助教师进步,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激励教师借鉴创新。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治校先治学,以治学促治校,通过“学”、“看”、“议”、“写”、“做”活动,把经验总结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选读所需要的内容,读记结合,吸收有益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看:组织不同层次的说课,公开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找出差距,学有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议:在“学”“看”的基础上,通过“校本教研”这一学习型组织或其他形式进行研讨,百家争鸣,深刻体会。
“写”:在议论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和全面性,使教师的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做”:把教育理论,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学用结合,教学相长。
作为提高教师水平的系统活动,它的每项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主要目的在于学习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看”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榜样。“议”和“写”两项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理论,按照先进榜样的标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为理论。“做”是将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使系列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就要充分发挥系列活动的整体功能作用。
(三)教师管理。、唯才是举,量才而用。
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用人。学校的领导人要有求贤若渴之心境,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发现有作为或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但人各有所长,用人之长,使人尽其才,教师的作用可得到最好的发挥。、积极创建合作竞争型的人际关系。
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紧张、激烈的状态。竞争利于激励精神、提高效率。学校领导要善于创造有序竞争的环境,教师之间的竞争是磨砺自身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山外青山楼外楼,竞争可以不断地
取长补短。但又要注意到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协同。领导要及时组织交流,以消除内耗。我坚信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为此,学校的领导者要努力营造竞争是为了进步、协作是为了全局这样一种协作竞争型的人际关系。、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是校长对教师做工作的主要方法。
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同音乐对人的影响可以相比拟。只有当心灵的碰撞产生共鸣之火花时,才会有效。列夫〃托尔斯泰写道:“对精神活动强施影响,无异于去捕捉阳光,不论用什么去覆盖,它总还是在表面上。”同教师的谈话要有耐心,这种谈话是经常性的,有时还需要校长自身的行动去影响。、重视每一名教师。
被别人重视的愿望来自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他承认与否,别人的重视,则是对他这种渴望的满足,会让人拥有发挥不尽的力量。人性的第一原则是渴望得到赞赏,为此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加以赞赏,这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产生亲合力。、宽容一点。
虚心纳谏,博采众长,立身端正,功成不属,谨言慎行,宽以待人,会增强团体的亲和度。这样的团体就不单有了凝聚力,战斗力,也有了生命力,它就会像一个活的生命体一样,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吐故纳新,成长壮大。、正确对待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具有合法地位的“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指由同学、亲友或爱好兴趣方面的原因,自发形成的群体。对于“非正式”群体,一是承认,因为这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其存在。三是避免成为学校工作的内耗因素,并积极促使其向有利于团结和工作的方面发展。
教育是为未来而工作。校长有责任为教师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做到使个人的探索小溪汇成集体的创造洪流,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
三、常规教学抓“细”“严”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是由学校这一学习型组织的任务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的领导者应当靠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对教学工作的诸环节,抓细、抓实,严谨治学。
(一)抓好计划的制订,调整和落实。
从学校到班主任、各学科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和师生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计划一经确立,就要坚决执行。、学期初抓计划的制订和确立。、期中抓自查,总结和分析。、期未抓总结、评比、考核。、平时抓落实和调控。
(二)对教学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与平时调研相结合。从发现典型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检查、座谈等形式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以及校本教研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深入课堂。通过推门听课、定期听课、跟踪听课等形式,真正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阵地的质量,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当堂问题当堂清,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搞好单元教学质量分析。既要从及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上客观把握,又要对典型方法和错误的产生找准症结,及时补救,力争单元问题单元清,这是学生初步综合能力的体现。、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视导。尊重现实,追寻历史。多关注、多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求尽早改变现状。、抓好复习阶段的工作。从时间安排到内容方法诸方面综合考虑,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重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四、稳定秩序抓治安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全面落实。
明责在于确定任务目标,落实才会有成效。在工作中,一要细心。在自己的职责岗位上开动脑筋,细观察,巧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二要敏锐和果断。发现问题,不可麻木不仁,心存侥幸,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与上级沟通。
(二)加强培训。对一些可能发生或一旦发生后产生不良影响的事情,由学校或专业人员集中加以讲解,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判断能力。
(三)制定预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或降低损失。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学校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性,时时在给学校的领导者呈现新的课题,为此,学校的领导人只有不断学习,自觉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第三篇:学校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一、校园管理“人文化”
学校管理应该提供促进教师和管理者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一要努力培植团结协作、关系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为全体教师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并鼓励全校教师“协同合作”,从而形成凝聚力推动学校的发展。二要创设教师不断学习与反思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促进自我反思,形成双赢的教学与研究共同体。
二、学校管理制度“人文化”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为此学校应形成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等各项制度。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刚性的制度管理就是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教师们做到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
三、教学常规管理“人文化”
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及管理,从严、从细、从高要求,抓出实效。强调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促使广大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的养成。加大督导力度,实施行政蹲班制、推门听课制以及命题把关制,建立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实行“三个三”策略。一是“三有”:即参加活动的教师有困惑、疑难(带着问题来,不当旁观者)、有具体内容或研究专题、有中心发言人;二是“三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效果保证;三是“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营造全员教研氛围,很好地形成教研的向心力。
四、育人管理“人文化”
新时期,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阵地、形式、方法早已显示出过多的不适应。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积极整合德育资源,着力创新德育工作途径,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展学校的教育空间,构建“三全”工作体系,务实、科学、创新地开展德育工作,凸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特色,打造出一流的校风和学风。首先,应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严格管理,培养文明习惯,确保良好校风。其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尝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认真设计和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将学校德育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将家庭、社会资源引进课堂,充实学校德育力量,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关爱自然、融入生活,了解自我,服务他人。其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力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邀请心理学专家做报告以及心理教育进课堂等措施,有效地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困惑,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总之,“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核心便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即学校管理者要在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人际交往的基础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注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乡中心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讲坛在烟台一中举行。闻信后校长十分重视,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全校百余名班主任乘专车赶赴会场。第一天的会上身为一线班主任的我有幸聆听了来自XX和XX两名优秀班主任的经典讲座,获益良多。名师的风采是令人敬仰却是现状况下我难以企及的。此仅谈谈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的拙见。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注重塑造班主任形象,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做好班级领导者的工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示范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孔子在《论语》里就曾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一个正处在生长和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在他的道德信念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只要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应该首先去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们一定不去做。这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充分体现出模范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讲的道理才能令人折服。
作为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在班级中的身份至关重要。不少老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单纯的“领导者”,居高临下地命令,指挥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以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在学生心中有了“威”,有了地位。他们的学生表面上大多顺服,但内心却大多逆反。所以,班主任工作也很难深入,效果也往往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理想。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特意树立的权威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权威永远是一种人为的权威,而且永远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这种单纯“领导者”定位的不足。
除了这种“领导者”定位,还有另一种,那就是“同盟者”。现在不少年轻的老师开始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同盟者”。这种定位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同盟,所以有沟通;因为有了沟通,学生和老师双方都能更好地彼此了解,彼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容易做得更深入,学生则表现为乐于接受和完成班主任所交予的任务,在乎班主任的评价。师生都能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一起发展,一起进步。这种定位的班主任比“领导者”定位的班主任更容易深得学生的心。但“同盟者”定位,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过于“同盟”,就可能导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失控,而且越是低年级,这种失控就越明显,因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还没有很强的自控力,而老师过于朋友式的身份很可能让他们产生自我放纵、自我迁就的欲望。
过分的、单独的“领导者”“同盟者”定位都不是完美的,最好的定位方式应该是以同盟者的身份介入,行使自己领导者的权利,履行领导者应该履行的责任。
二、营造班级民主氛围,制定规范可行的班规——注重自我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可见,班级管理也离不了用制度来作保证。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班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教师管理起来,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班主任要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班规虽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但能否得到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它是如何产生的。刚进入新学校接触新环境的初一学生是热情高涨、朝气蓬勃的,参与欲非常地强。这个时候假如是由班主任一手包办自行制定出自己认为非常完美的班规来,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往往还会受到抵制,明里的暗里的,叛逆心理开始滋长。所以班规的制定一定得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共同参与制定。在开学初,我为了制定《班级全员责任制》,动员每一位同学都充分发扬自己的主人翁精神为班级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即每人写出2条自己认为同学应该都遵守的文明公约,汇集之后由班委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再交给班主任老师再审,确定一个试行方案后公布于全班再进行讨论、修改,最后敲定,将班规规定成文,并打印成文书分发到宿舍和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宣传栏上。由于这一制定过程强调人人参与,调动了他们爱班爱集体的热情,所以每个人积极性都很高,制定出来的班规也得到了他们的接受,因为里面有着自己的智力成果和辛勤汗水!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自觉性。
三、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制定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实现“他律”走向“自律”的转变。这也是班主任的教育艺术。由于青少年具有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可塑性大等特点。所以在制订《班规》之后,还要有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制定《班级‘赏罚’条例》,使他们的自主管理逐步完善。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强调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在我们详细的《条例》面,既有对普遍学生的具体要求,也有对班干部的职责要求,还有对班主任的特别要求;既有奖励的,也有惩罚的,分成细则,井然有序,特别突出对每个人责任感的培养:班主任“宏观调控”,适时出现加以指导协调;班委“微观调控”,发挥核心作用,实行值日班长制度,登记好每天的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周会作一个小结,公布惩罚名单、事由和奖励名单、事由;全班同学集体监督,众人行动参与。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班学生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自我约束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地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使班级形成了一个有正气、有朝气又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良好班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有许多的问题要考虑,有很多的困难在等你,在新时期怎样干好班主任这一繁琐而具体的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共同探讨的问题。邹瑜
第五篇:学校管理之我见2014.4
学校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必须要懂得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全局,统筹全盘,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一、目前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很多学校管理者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只重视智育教育,轻视学生德育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一大批管理者偏重经验管理,以自己的经验或前任的经验最作为学校的管理依据,没有创新发展思维,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学校管理不民主,领导一言堂。学校管理不民主,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全部事务都由领导掌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话语权,每一步工作只能按照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具体方针政策执行,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3.管理上偏重结果,忽略实施过程。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应试教育已经深入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学者心中,教育功利化趋势严重,管理者偏重各项工作的评价结果,忽略实际操作过程,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当今教育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效果。
二、科学的管理能让校长达到“心闲”境界
“当校长太操心了,心累!”,这是很多校长的真实感受。作为学
校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将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分化成每一个分管者的工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让自己“闲”下来,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校长可以从纷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
1.学校发展要讲究目标化。大海航行靠舵手,学校好比一艘大船,校长就是总舵手,舵手的目标就是众水手齐心划行的方向。作为校长,对学校的每一步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让全体师生为目标而努力。
2.领导决策要讲究民主化。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很多校长为工作决策而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是自己心力憔悴,身心疲惫。其实只要讲究决策民主化,校长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并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一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生活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既发挥了分管校长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工的智慧,又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加深了学校教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为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3.执行过程要讲究规范化。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按制度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4.评价要讲究公正化。公正的评价,能缓解学校管理中易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效的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到评价公正,首先,多元化评价这一环节不容忽视。一是自评,通过反思、工作小结、考核等,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工作思想情况;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三是学生、家长、社会测评;四是领导点评。多元评价能客观的反映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其次,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公布,不能徇私舞弊搞暗箱操作。第三,奖惩要分明。有的管理者害怕奖惩的过程中得罪人,一味的“和稀泥”,维护所谓的“校园和谐”。奖惩不分明会导致更多的不满,能者辛苦而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懒惰者游手好闲谋取私利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严重地打消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对待工作应付了事、消极怠工,学校工作陷入政令不同、难以推进的尴尬境地。
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明白只有把“管”与“理”有机的结合,懂得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善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教职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合力,才能达到被管理者身心愉悦、管理者气定神闲的优质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