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办案,确保公正廉洁司法,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打探案情,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
第三条 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应当恪守法律,公正司法,不徇私情。对于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的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应当予以拒绝;对于不依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的,应当告知其依照程序办理。
第四条 司法机关领导干部和上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领导、监督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应当依照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由办案人员记录在案。
第五条 其他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向办案人员了解正在办理的案件有关情况的,应当依照法律程序或者工作程序进行。
第六条 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办案人
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第七条 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受法律和组织保护。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对办案人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第八条 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并依照以下方式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线索进行处置:
(一)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由本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二)本机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向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
(三)上级司法人员违反规定干预下级司法机关办案的,向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
(四)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司法机关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向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通报情况。
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接到报告或者通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办案单位所属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
第九条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违反规定干预办案,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司法机关按程序报经
批准后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开:
(一)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二)邀请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
(三)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转递涉案材料的;
(四)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
(五)其他影响司法人员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的行为。
第十条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有本规定第九条所列行为之一,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对如实记录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办案人员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
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办案的情况和办案人员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应当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是指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
司法机关离退休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适用本规定。
第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的实施办法,确保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人民法院落实〈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实施办法》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颁布时间】2015-8-19
人民法院落实《司法机关内部人员 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
规定》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中央政法委印发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遇有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请托过问案件、说情打招呼或者打探案情的,应当予以拒绝。
第三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遇有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当面请托不按正当渠道转递涉案材料等要求的,应当告知其直接递交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或者通过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等正当渠道递交。
对于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通过非正当渠道邮寄的涉案材料,收件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应当视情退回或者销毁,不得转交办案单位或者办案人员。
第四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遇有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请托打听案件办理进展情况的,应当告知其直接向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询问,或者通过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平台或者诉讼服务平台等正当渠道进行查询。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反映询问、查询无结果的,可以建议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投诉。
第五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过问案件或者批转、转递涉案材料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或相关工作程序进行,并且做到全程留痕,永久保存。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非因履行法定职责或者非经法定程序或相关工作程序,不得向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批转、转递涉案材料。
第六条 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监督、指导意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或相关工作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应当由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在案。
第七条 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应当将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提出监督、指导意见的批示、函文、记录等资料存入案卷备查。
第八条 其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了解人民法院正在办理的案件有关情况的,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应当要求对方出具法律文书或者公函等证明文件,将接洽情况记录在案,并存入案卷备查。对方未出具法律文书或者公函等证明文件的,可以拒绝提供情况。
第九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明确录入、存储、报送、查看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责任权限和工作流程。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负责专库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 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在办案工作中遇有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法定程序或相关工作程序之外过问案件情况的,应当及时将过问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以及过问案件的情况全面、如实地录入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并留存相关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每季度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中录入的内容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问题线索,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一)涉及本院监察部门管辖对象的问题线索,由本院监察部门直接调查处理;
(二)涉及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管辖对象的问题线索,直接呈报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三)涉及下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管辖对象的问题线索,可以逐级移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调查处理,也可以直接进行调查处理;
(四)涉及其他司法机关人员的问题线索,直接移送涉及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接到其他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通报移送问题线索的纪检监察部门。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行为,应当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 例》第三十三条 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为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请托说情、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
(二)邀请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的;
(三)不依照正当程序为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批转、转递涉案材料的;
(四)非因履行职责或者非经正当程序过问他人正在办理的案件的;
(五)其他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行为。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在报经本院主要领导批准后,可以将本院和辖区人民法院查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过问案件行为的情况在人民法院内部进行通报,必要时也可以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反办案纪律的行为,初次发生的,应当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发生两次以上的,应当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 例》第五十四条 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一)对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口头提出的监督、指导意见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
(二)对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提出监督、指导意见的批示、函文、记录等资料不装入案卷备查的;
(三)对其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了解案件情况的接洽情况不记录、不如实记录或者不将记录及法律文书、联系公函等证明文件存入案卷的;
(四)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法定程序或者相关工作程序之外过问案件的情况不录入,或者不如实录入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的。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问题线索不按规定及时处置或者调查处理的,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 例》第六十九条 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领导干部授意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问题线索不移送、不查处,或者授意下属不按规定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规过问案件情况进行记录、存卷、入库的,应当分别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 例》第六十九条、第七十六条 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行为,受法律和组织保护。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办案人员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对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或者具有辱骂、殴打、诬告等行为的,应当分别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 例》第七十条、第九十八条 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本办法的情况,应当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以及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因监管、惩治不力,导致职责范围内多次发生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过问案件问题的,应当追究单位负责人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的党员干部违反本办法并同时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应当在给予政纪处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是指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本办法所称人民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及其直属单位内设机构副职以上领导干部;本办法所称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是指人民法院在编人员;本办法所称人民法院办案人员是指参与案件办理、评议、审核、审议的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合议庭成员、独任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等人员。
人民法院退休离职人员、人民陪审员、聘用人员违反本办法的,参照本办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20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XX县行政执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XX县行政执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内部人员是指在行政执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或曾经工作的人员。其主要包括:正式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无正式编制的聘用人员以及已经离退休的人员。
第三条
各乡镇、各部门办案机构及办案人员应对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情况将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内容等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遇有行政执法机关内部人员非法过问案件办理的情况,应向本单位法规部门报告。
第四条
各乡镇、各部门法规机构应加强检查、抽查,如发现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线索的,应当及时向机关负责人报告并开展调查处理。
第五条
各乡镇、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插手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口头、电话、书面等方式向办案人员施加影响或压力,干扰正常执法办案,或为案件当事人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打探案情、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
第六条
办案人员应当恪守法律,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对于执法机关内部人员的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应当予以拒绝;对于不依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的,应当告知其依照程序办理。
第七条
本单位内部人员和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领导监督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应当依照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由办案人员记录在案。
第八条
其他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向办案人员了解正在办理的案件有关情况的,应当依照法律程序或者工作程序进行。
第九条
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单位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的情况,受法律和组织保护。单位内部人员不得对办案人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第十条
各乡镇、各部门内部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违反规定干预办案,应按人事管理权限并报经批准后予以通报:
(一)超越职权下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撤销案件、终止调查、变更行政强制措施、降格或者升格行政处罚等指示的;
(二)超越职权私自向办案机构或办案人员提出案件定性处理意见或批转涉案材料的;
(三)要求办案机构或办案人员违法登记保存证据或者违法处置涉案财物的;
(四)向办案机构负责人或办案人员提出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当事人近亲属、代理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人员的;
(五)本人或者授意身边工作人员、近亲属等关系人为当事人请托、说情或违反规定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
(六)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亲属转递涉案材料及为案件当事人或其亲属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
(七)其他影响执法人员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的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行为。
第十一条
本单位内部人员有本规定第十条所列行为之一,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移交纪检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办案人员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本单位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情况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移交纪检部门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具体办案机构及办案人员应当区分执法公开、合法咨询、监督指导行为同非法干预、插手案件办理行为的区别:
(一)对案件办理具有指导、管理、监督职能的部门,依法依规履行指导、检查、督办等职责,并书面提出指导性或纠正性意见的不应认定为干预、插手案件办理;
(二)因履行职责需要,向办案机构或办案人员口头了解正在办理案件的有关情况,并按照正常工作程序进行,且办案机构或办案人员做好工作记录的不认定为干预、插手案件办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的规定
关于对酒店管理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对国有酒店管理人员管理有关规定、公司关于酒店管理人员有关管理规定、结合酒店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管理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对应该承担的领导责任,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酒店利益遭受损失或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严肃追究,给予必要处理。
第三条 责任追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酒店在职、内退、返聘的中层副职及以上管理人员和有关条款特别延伸追究的范围。
第二章 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处理方式
第五条 责任追究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因工作失职、管理、监督不力致使所负责工作或者部门发生事故、治安事件或者刑事事件,造成经济损失或负面影响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者不作为,所分管工作或者部门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或负面影响的;酒店安排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按时保质落实,影响工作效果或进度的;其他履行职务职责中存在的责任问题。
第六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分为: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1
第七条 受到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管理人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第八条 受到调离岗位的管理人员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受到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管理人员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受到本条处理的管理人员,扣发当年绩效奖金。
第三章 对造成经济损失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九条 因为管理责任和职务行为,管理人员或所属员工造成对酒店的经济损失,2000元以下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通报批评,罚款损失额的10%,对上一级经理连带处罚。损失在2001-5000元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通报批评,罚款损失额的10%,对上两级管理人员连带处罚。损失在5001-10000元的,责令直接责任经理检讨,按损失额的10%处罚,对上两级管理人员通报批评、连带处罚。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对直接责任经理按损失额的10%处罚,并停职检查,部门经理责令检讨,分管副总通报批评,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连带处罚。因故意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赔偿全部损失,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的连带责任按照损失额的5%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作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触犯法律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对造成负面影响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十条 因为管理责任或者个人行为,管理人员或所属员工造成对酒店的负面影响,在酒店范围内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通报批评,罚款200元,对上一级管理人员连带处罚。受到公司批评或处理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通报批评,罚款500元,对上两级管理人员连带处罚。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引起反映的,责令直接责任经理检讨,罚款2000
元,对上两级管理人员通报批评、连带处罚。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映的,对直接责任经理停职检查,部门经理责令检讨罚款1000元,分管副总通报批评罚款1000元。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经理、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作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触犯法律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同时造成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的,并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 对其他管理责任的追究
第十一条 部门奖金、酬金分配不合理,或者擅自做主挪作他用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通报批评,罚款100元,对上一级管理人员连带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和部门经理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
第十二条 擅自做主购买物资或者违反物资采购制度采购物品、物品质次价高,给酒店造成损失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和决策经理通报批评、罚款200元以上;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存在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行为的,相关决策、经办经理赔偿全部损失;触犯法律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管理人员本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或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与本单位有竞争的企业(如三星级标准以及以上宾馆、高档酒楼等)、关联企业和与酒店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降职使用,给予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罚款500元、通报批评或责令检讨处理。
第十四条 未经批准兼任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的管理职务,或者经过批准兼职但擅自领取薪金或其他收入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降职使用。
第十五条 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酒店的关联企业、与本酒店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投资入股的,或者利用职权为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调离工作岗位或者降职使用。
第十六条 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投资或者经营的企业和酒店有经济业务往来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降职使用,给予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罚款500元、通报批评或责令检讨处理。本条款责任追究适用级别至主管级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罚款100元、通报批评处理;受到公司处理的,给予罚款200元、责令检讨或者停职检查处理;受到党委政府处理的,给予罚款1000元、停职检查或者调离岗位处理。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连带处罚。本条款责任追究适用范围至所有中共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
第十八条 部门发生次要责任的人身伤亡事故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部门经理罚款500-1000元;发生同等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经理、部门经理罚款1000-2000元,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部门经理、分管副总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涉及处罚的,分管副总连带处罚。
第十九条 按照所负责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应有制度而没有制度规范、或者没有及时向酒店提出报告的,对因此而出现的问题,负责的管理人员要负全部责任。
第二十条 发生重要文件丢失、被盗、泄密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罚款100-500元、通报批评或责令检讨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直接责任经理罚款500-2000元、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涉及处罚的,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连带处罚。
第二十一条 对于酒店安排的工作,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的,每出现一次罚款50元,因此造成的损失对责任人另行处理。对于严重的失职行为给予罚款200元以上或者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涉及处罚的,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连带处罚。
第六章 关于责任追究的特别条款
第二十三条 对于日常巡查,员工一般性违纪的处理,除了明确规定之外,按照下述责任追究:
餐饮部、客房部部门经理、副经理级管理人员对本部门领班及以上管理人员的行为负连带奖惩责任,普通员工的连带责任追究至领班、主管级别;其他部门经理、副经理级管理人员对本部门所有员工的行为负连带奖惩责任;副总级管理人员对所分管部门副主管以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的行为负连带奖惩责任。
第二十四条 除特别规定外,连带奖惩责任按照20%执行。对于不涉及罚款处理的连带责任追究,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的,对直接责任经理罚款200元,部门经理或分管副总连带处罚;降职使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的,对直接责任经理罚款500元,部门经理或分管副总连带处罚。
第二十五条 因员工个人原因而与部门管理没有关系的事故和行为,不追究部门管理人员责任,仅追究个人责任。
第二十六条 管理人员对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敢于揭露、主动及时报告酒店或者查处的,可酌情从轻或免于处理;对责任范围内发现、发生的问题,掩盖、袒护、拒不承认错误、出问题不及时补救、不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加重处理。
第二十七条 管理人员因行政干预或当事人确已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而未被采纳,或者按照有关议事规则,证明在有关决策表决时曾经提出明确理由的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可以免除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前述条款没有明确规定连带责任的,不追究连带责任。
第二十九条 被追究责任者对处理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诉意见,申诉期间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经调查确属处理错误的,酒店给予纠正,出具书面意见。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依据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酒店质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0年8月30日
第五篇: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规定
宁德市关于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保证新党员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应范围:在 党员工作中负有责任的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组织委员、入党介绍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党总支部书记、党委书记、党委分管副书记、党委委员,县委、县直机关党工委组织员及其他有关责任人。
第三条 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应责任:
(一)不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不力,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两年以上不发展新党员,或一年内没有培养新的入党积极分子的;
(二)不坚持党员标准,搞宗族宗派,排斥异己,将符合条件入党积极分子拒之门外,或把不具备条件的申请入党人吸收到党内来,或以吸收入党为条件搞不正之风;
(三)没有召开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转正的;没有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并实现动态管理的;
(四)没有召开党员大会,或到会党员数未达到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以上的,或党员大会没有按规定程序通过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
(五)没有按要求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或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导致政审材料严重失实的;或 政审不合格的人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造成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吸收入党的;
(六)无故拖延上报有关发展党员材料达20天以上的,或无故拖延预备党员转正时间超过30天以上的,不按时规定时间组织新党员宣誓仪式的;
(七)对预备党员没有认真进行教育、考察,造成工作失误的;
(八)不配合上级党委派人了解发展对象和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发现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没有及时报告或纠正,造成不良影响的;
(九)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违反《党章》规定弄虚作假的。第四条 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入党积极分子未满18周岁,或考察未满一年而擅自提交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的;
(二)没有经过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公示、政审、培训等程序而提交党支部委员会研究的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及政审材料等把关不严,造成严重失察的;
(四)没有做好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员大会记录或丢失有关入党材料的;
(五)没有及时按上级党委要求补办有关入党材料却提交党员大会通过;
(六)无故拖延预备党员转正超过30天以上的或超过规定时限上报有关材料的;
(七)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第五条 入党介绍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党组织指定为介绍人,或不认真履行入党介绍人职责的;
(二)没有认真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及表现情况,介绍情况严重失实的。
第六条 培养联系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应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培养联系人职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思想、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不清楚,导致考察工作严重失实的;
(二)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马虎应付,隐瞒、歪曲考察真实情况的。
第七条 党总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应责任:
(一)对发展对象的材料、程序、条件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导致工作失误的;
(二)无正当理由拖延审查、研究支部上报的有关发展党员情况材料,时间达20天以上的。
第八条 党委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党委一年没发展新党员或存在党支部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
(二)不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一年以上未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或发展对象培训班的;
(三)在审批预备党员前没有指派专人谈话的;
(四)没有按规定召开党委委员会讨论研究发展党员工作的;不及时召开党委会逐个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事宜的;
(五)没有指定专人做好党委会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会议记录的;
(六)未经县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同意把副科级以上的党外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吸收入党的;
(七)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第九条 分管党务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相关责任:
(一)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向党委会建议讨论研究发展党员工作的。
(二)对发展党员工作指导不力,党委一年没有发展新党员,或存在党支部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弄虚作假等问题的;
第十条 党委组织委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不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党委一年没发展党员或存在党支部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
(二)没有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或没有每半年向党委报告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情况和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
(三)对党支部报送的有关入党材料没有认真审查把关,对县委组织部指出的问题不认真复核和纠正,而造成失误的;
(四)未经县委组织部预审提交党委会审批预备党员的;无故拖延提交党委会审批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间超过2个月以上的;
(五)党员档案没有按规定及时归档,造成遗失的;或蓄意更改,涂改或销毁档案材料的;
(六)因工作变动没有及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档案的移交,延误发展党员工作的;
(七)受党委指派需找发展对象谈话时,不能按规定及时谈话,或谈话反映的情况严重失实,或在党委会上知情不报,造成党委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吸收入党的;
(八)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 党委委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在研究发展党员工作时,明知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有较大错误而隐瞒不报的;
(二)不服从党委安排、不与发展对象谈话,或谈话时不负责任,应付了事,造成反映的情况严重失实的。
第十二条 县委,县直机关党工委组织员及具体经办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一)对本单位、本地区发展党员工作指导不力,造成严重失误的;
(二)对党委送审的入党材料把关不严,没有及时提出预审意见,造成工作失误的;
第十三条 对上述责任人在发展党员中重大失误及违规行为,按干部管理权限逐级追究责任,对已构成违纪违规的责任人,依据《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进行查处;对尚不构成违纪违规的,采取责成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等形成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宁德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2004年3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