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宫廷剧的成功之作
宫廷剧的成功之作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搜狐电视剧盛典颁奖晚会上,近期热播的76集古装宫廷剧《后宫甄嬛传》(以下简称《甄嬛传》)成为最大赢家,分别获得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制片人、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重头奖项。首次执导古装剧的导演郑晓龙将网络上爆红的同名小说搬上电视荧屏,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原著中虚构的历史时期嫁接到清朝雍正年间,进行了深入的二度创作,使得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艺术巧妙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出一部严谨而又好看的宫廷大戏。
一、封建皇权的深刻批判
中国论文网 /5/view-4028860.htm
由秦始皇所开创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经过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强化,成为一种制度完备、绵延不绝的专制制度模式,其对中国乃至东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甄嬛传》就从这一制度体系的一个侧面切入,以甄嬛在后宫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为叙事主线,对封建王朝中后宫女性的命运进行立体式的观照,深刻揭示了封建集权政治的虚伪、冷酷和残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数千年“家天下”式封建皇权统治必然导致个人对权力的无限崇拜与疯狂追求,掌权者需要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甄嬛传》中皇帝与兄弟之间、太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皇帝与位高权重的大臣之间的权术之争,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为惊心动魄。面对“得王位者得天下”的事实,谋权者更是不惜代价地争权夺利。这一方面说明封建专制政权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另一方面也说明封建专制制度是
滋生罪恶的温床。
皇权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它可以决定个人和家族的荣辱祸福、生死存亡。每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为政治统治和个人私欲考虑,均拥有数量众多的嫔妃,以期子嗣绵延、帝祚永延。然而,封建皇权统治下的选秀制度与六宫格局是对女性青春与幸福的扼杀,亦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身处高墙深宫中的女性,为了个人的地位与荣宠,为了家族的兴衰与荣辱,必须牢牢攀附在皇帝周围,拥有忠贞专一的爱情对她们来说是不现实的奢望,赢得人格的平等与夫妻间的信赖与尊重对她们来说亦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无数妙龄女性在孤寂的深宫中耗尽了青春甚至泯灭了人性,然而更加可悲的是她们很难获得皇帝的真情,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任何人都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因此,该剧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当今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
逸,如果把封妃当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我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甄嬛传》中悲惨的人物命运感受到强烈的批判精神,不再把阴暗吃人的宫廷当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宫廷戏误导想穿越回到古代。”①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以期发现和解决问题,《甄嬛传》具有这种精神。
二、人性本真的深度挖掘
电视剧《甄嬛传》是根据流潋紫同名网络蹿红小说改编,小说架空了历史,重在描写一个至情至性、充满梦幻情怀的凄婉爱情故事。但同名电视剧的侧重点和价值取向均发生了较大改变。主创将该剧设定历史背景,为虚构人物披上历史的外衣搬上荧屏后,使其具有了“正剧范”。但该剧不是历史正剧,本不着意于书写历史,而是将后宫作为一个特殊
世态的缩影,将后宫女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并且以特殊喻一般,借“史”而写“人”,以“诗化”的方式大胆书写“心灵的历史”,注重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全面剖析,在艺术的空间里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剧中的甄嬛本性善良,崇尚自由,追求真爱,但这一切随着后宫生活的开始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感上,甄嬛无论是入宫前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还是入宫后的要“爱”不要“宠”的美好愿望,都在残酷的宫廷生活中被击得粉碎。生存上,华妃等飞扬跋扈的明敌、皇后等老谋深算的暗敌还有安陵容等明帮暗害的险敌都使甄嬛多次大起大落甚至陷入绝境。真爱理想的幻灭和艰难求生的历程迫使甄嬛发生了质的改变,其由最初的善良温婉、纯情活泼转变成了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开始主动利用权力维护自己的生存甚至报复他人。除甄嬛外,剧中的雍正因幼年不受父亲宠爱,故内心自卑,性格敏感,生性多疑,城
府极深,心狠手辣。华妃言行率性,个性孤傲,心机不深,终被废入冷宫,绝望自杀。十七王爷允礼表面放荡不羁,实则用情专一,悲天悯人,后为甄嬛而死。可以说,《甄嬛传》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从中观众既看到了人心的丑陋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既看到了对腐朽制度的鞭挞也看到了对侠肝义胆的颂扬。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现在很多电视剧过度渲染帝王的至情至性,是脱离真实的,是对观众的误导。我拍了一部悲剧,一部把美毁灭的悲剧,希望观众感受到这其中强烈的批判精神,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更是对这种社会制度下扭曲人性的一种抨击。”②前朝后宫相互制衡和帝王世家专制制度所带来的专权制必然地决定了皇权制度下善良人性的丧失。
三、历史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要想成为一部被观众认可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就必须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
系,处理好历史共性和历史个性的关系,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对历史作艺术的表达。而《甄嬛传》虽然不属于历史正剧,但一如郑晓龙导演的其他作品,走的仍然是“正剧范儿”,其所描绘的乃是清代皇宫嫔妃一生的成长蜕变史。而历史题材电视剧应力求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既存关系,描绘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时代氛围,深刻反映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最终达到以史为鉴之目的。《甄嬛传》正致力于此。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是架空的大周王朝,郑晓龙将之置换为清朝雍正年间,“其实拍古装剧和拍现实题材剧一样,本质要真实,我要把封建王朝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展现给观众。……在拍摄的过程中,宫廷礼仪、典章制度、包括行为动作都力求符合朝代特点。”③但历史题材电视剧是艺术化的历史与历史的艺术化的统一,一切涉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艺术作品,都只能是艺术地演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
不可能是重复和再现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这就决定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必须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方面,郑晓龙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其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对“后宫”戏进行删改保留的同时,又增加很多原著中没有的“前朝”情节。其画面细节之认真严谨,剧情编造之一波三折,文言台词之韵味悠长,以及它对封建王朝的深刻鞭挞,都让该剧透出了不同凡响的“正剧范儿”。
四、人物形象的动态塑造 《甄嬛传》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值得称道。编剧和导演没有粗线条勾勒人物轮廓,而是工笔细描,重在追踪其灵魂变异的全部过程。这方面首先表现在对后宫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剧中的甄嬛是千百年来封建帝王身边女子的代表。她是大理寺卿甄远道的长女,天生丽质、单纯机敏,本不愿嫁入帝王之家,只求能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心愿。因才貌双全,又与皇帝钟爱的纯元皇后十分相像,被选入宫。初入
后宫,她便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此,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露锋芒,韬光养晦。得到皇帝的垂爱后,她本想不与人争、平静度日,怎奈后宫的勾心斗角、争相算计一次次将她逼入绝境,她本欲与皇帝两心相知、白头到老,得到皇帝的保护与疼爱,怎奈面对诸多后宫佳丽,皇帝不能专宠一人,并且身为一朝天子,皇帝对后宫女人的宠爱时刻会与政治权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民间夫妻的真心相爱、倾心呵护不可能存在于深宫高墙之中。甄嬛在后宫危机四伏的特殊环境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位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她无数次跌入谷底、陷入绝望,在别人编织的陷阱中苦苦挣扎,但终究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才智化险为夷,冲出绝境。在被动防御的经历过后,她终于愿意并且可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最终击败一个个对手,甚至对皇帝进行了无情的报复,并成为一朝太后。而此时虽然风光无限,但心上人果郡王允礼死在
自己怀里,夜晚虽然心怀斯人但却孤影相伴,她终究不过是一千古伤心人罢了。全剧用一种娓娓道来的风格描绘出了女性沦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悲惨历程。
皇后宜修也是塑造得很有特色的人物。其身为六宫之主,母仪天下,然而却得不到皇帝的真情,她始终生活在姐姐纯元皇后的阴影之中。庶出的身份、姐姐的专宠、爱子的夭折和生育的无望,使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和极端的自我保护欲望。她善于伪装,表面仁慈和善,内心阴险狠毒。她亲手谋杀了姐姐,又对宫中对自己后位产生威胁的嫔妃暗中迫害,她防人、害人,自身却也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先是爱子早夭,皇帝无宠,后是禁足景仁宫,与皇帝死生不复相见。如果不是姐姐的阴魂与太后的遗诏庇佑,其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了。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观众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婚姻与命运,政治联姻与家族利益使爱情变得苍白与麻木。
令人难忘的人物还有太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剧中的太后也有一部曲折艰险的后宫女性奋斗史。过往的经历使她深居后宫却能洞察世事、高居虚位却能运筹帷幄,她深知权力的来之不易,因而为了巩固儿子的江山社稷,含泪亲手毒死了自己的情人隆科多。当她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也依然全力支持其侄女宜修登上后宫权力的顶峰,确保乌拉娜拉氏永保尊荣。为了保住皇后的位置,她即使对宜修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就连宜修害死姐姐的罪行她也可以放过,因为她知道纯元皇后太过仁慈和柔弱,做不了后宫之主,唯有宜修心狠手辣、工于心计,才能在后宫的尔虞我诈中生存下来,为了家族的利益她可以牺牲纯元皇后的生命、牺牲皇帝儿子的个人幸福。太后既是后宫制度的受害者也是后宫制度的维护者。
虽然《甄嬛传》是女性人物唱主角,但其中封建帝王雍正形象的塑造也是可
圈可点。该剧并没有把封建帝王塑造成为万花丛中的多情种子,而是深入地表现其性格的多面性和情感的复杂性。作为封建帝王,雍正有多疑、冷酷、暴戾的一面,为了江山的稳固,他赐死了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杀了扶持他登上皇位的隆科多,对有异心的骨肉兄弟也毫不留情,身边犯错的嫔妃也屡被赐死,为了安抚准葛尔部,将花样年华的妹妹朝玫公主嫁与年过花甲、即将暴毙的可汗。另一方面,虽然皇帝被万民视为“天之骄子”,但他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渴望得到心仪女人的真爱,雍正对逝去的纯元皇后念念不忘,甚至幻想以甄嬛为替身寄托他对纯元的绵绵情思。纯元之死说明在后宫中即使皇帝有真情,这种真情也会被残酷的政治现实与激烈的权力斗争无情地终结。这些艺术形象熠熠生辉,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五、精品战略的有效贯彻
由于广电总局对拍摄古装剧政策 的放松与影视剧制作中的盲目跟风现象严重,2011年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宫廷古装戏与穿越剧,《美人心计》、《美人天下》、《步步惊心》、《后宫》、《武则天秘史》等剧爆红荧屏。这些古装剧都是以后宫作为故事背景,以俊男靓女担当主角,或讲述一个女人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的奋斗史,宣扬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或虚构离奇穿越,让今人与古人谈情说爱。其中不乏鱼目混珠式的剧集,粗制滥造,艺术水平低下,制造噱头和庸俗的视觉刺激,表现出低俗化的倾向。而与其他一些热播的狗血宫斗剧、穿越剧相比,《甄嬛传》从决定投拍之初就确定了“精品战略”,而且郑晓龙将其内化为主动的追求意识,在剧本策划、拍摄过程、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从而保证了该剧质量。细节决定成败。《甄嬛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但在该剧中我们不难看到主创对待历史的严谨态度。据编剧流潋紫、王小平透露,他们花费了整整
一年时间搜集资料,查阅过《宫女访谈录》,了解宫女们怎么吃饭、怎么穿衣。剧中有一场戏是华妃睡着了,她的侍女只能靠在墙边而不能躺着睡觉;皇帝和嫔妃行走路过时,太监、宫女必须面对墙壁;妃子们穿花盆底鞋,宫女们要穿平底鞋,不然走不快。宫中嫔妃按照清朝的封号等级排位,嫔以上才有资格获得皇上赏赐而成为一宫之主,否则只能成为寄住的小主,剧中根据后宫女性的不同等级,依次安排不同式样的服饰头饰,告别了古装剧中女性着装“千篇一律”的俗套,且女性服饰色彩明丽、格调高雅,彰显出不俗的美学追求。导演还向清史专家虚心讨教宫廷礼仪,聘请礼仪专家对剧组演员进行礼仪培训,就连试造型时导演都亲自上阵监督,做到后宫小主们参见皇后需要三跪九叩、而平级小主见面则相互搀扶起蹲。他还亲自到故宫丈量土地,以便在拍摄时准确计算演员到故宫每处所在需要的时间。通过实地考察,郑晓龙发现,站在故宫中
是看不到山的,但在横店拍戏,剧中镜头会出现山,于是,在进行后期制作时,特意运用电脑特技,把山全抹掉了。剧组还专门找到专做仿明清家具的制造商,以重金租了全套花梨木家具从北京运到横店拍摄基地,以期在拍摄时为电视观众展现逼真的历史场景。纵观全剧,剧中展现的饮食、服饰、医药、器物、礼制之类都极其考究。对历史细节真实性的注重无疑增加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不仅如此,该剧在台词方面亦体现了其强烈的精品意识。无论是甄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憧憬,还是她与皇帝诀别时的内心表白“珠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亦或是剧中引用《诗经》、《左传》、《孟子》、《红楼梦》等经典中的语句都体现出该剧台词追求典雅的古典文化气息,值得观众细细体味。正因剧组有精益求精的创作要求,电视观众在对宫廷戏审美疲劳后,仍能对该剧有极高的评
价。
六、视听优势的充分发挥 《甄嬛传》充分发挥了视听艺术的综合性优势,通过精致的画面、色彩、光线、音乐、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的运用,营造富有形象感、造型感和真实生动的视听效果,对观众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甄嬛传》没有大场面和剧烈的运动镜头,呈现给观众的多为平面静止的画面。但该剧镜头所追求的正是以幽静凝练取胜,以具有古典神韵的镜头语言取胜。剧组演员的服装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服装都符合季节特点,贴近人物性格,明丽的服饰配合精致的道具与漂亮的取景,每一组镜头都给观众以审美的愉悦。雪中红梅、江畔吹箫、红烛孤影、水榭歌舞,中国古典美学神韵与镜头语言结合,情景交融,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甄嬛传》的音乐创造不能不被提及。国内著名歌手,音乐人刘欢担任了该剧的作曲工作,创作了片头片尾插曲以及全片的配乐。片头曲《红
颜劫》由素有“歌坛小天后”美誉的实力唱将姚贝娜演唱,片尾曲《凤凰于飞》由刘欢演唱。两首歌曲缠绵但不低迷,颇有慷慨磊落、潇洒悲壮之风。歌词化用了《诗经》和宋词中的句子,古典气息浓厚,并对深化该剧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剧中插曲《菩萨蛮》、《长相思》、《金缕衣》、《采莲曲》等直接取自古曲、乐府、诗词,这些曲子适时出现在剧集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颇具艺术魅力。注释:①②③《郑晓龙:批判精神是我最希望观众读解到的》,《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1日。
*本文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委托项目“北京广播电视节目专家评议及舆情研究”、“北京电视剧30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责任编辑 孙 婵
第二篇:《成功之作》读后感
8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读了《成功之作》这则寓言,《成功之作》读后感。寓言中画家所说的成功,决不仅仅是指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好画,更深刻的意思,是指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使原来“不美”的东西变成了“比美更美”的东西,这样才是最难、最可喜的,读后感《《成功之作》读后感》。
第三篇:宫廷音乐
宫廷音乐——天籁之声
宫廷音乐——天籁之声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向耶和华唱新歌。
愿他们跳舞赞美他的名,击鼓弹琴歌颂他。
——《诗篇》第149篇
本章标题上关于巴赫的语录出自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想以此说明:一切都回归大海,一切都来自大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汇集了西方音乐中迄今所有的一切,同时自创了很多美妙的东西,使所有后来的作曲家都可以从这个取之不尽的源泉里汲取营养。(巴赫在德文里是“小溪”的意思——译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与亨德尔同一年诞生的,即1685年。亨德尔生在萨勒河畔的哈雷,巴赫则生于哈勒西南150公里处的爱森纳赫。巴赫死于1750年,而亨德尔则死于九年之后,很多人说,这两个德国人就是巴洛克音乐的高潮和结尾。当然,这个时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家,而且当时可能比巴赫和亨德尔更为有名。
比如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1681—1767)。他曾是汉堡五大教堂的乐监和乐队主持,同时领导当地的歌剧院,本人还写过40部歌剧。其中,每周两首康塔塔以及受难曲、清唱剧,仅管弦乐组曲就有1000首。他曾经碰到过这些宝贝,因为它们就放在一个带有栏杆的橱柜里。橱柜是锁着的,但约翰•塞巴斯蒂安的小手可以伸到栏杆里面去。
又过了几个星期,他终于偷出了第一批乐谱。然后,他就得等待满月的到来,因为他不敢在灯光下进行这种违禁的事情。
几天前,他有机会从晚祷面包上取下一点儿猪油,抹到了门轴上,这样夜里开门时就不会发出响动。尽管大家都已经睡觉,但都像蝙蝠那样竖着耳朵,很是警觉。
这就是他第一次穿着袜子从他的小房间里走出来,悄悄地走向那个橱柜时的感觉。白天他曾到那里的地板上试走了一遍,看哪里会发出响声。他觉得必须拿到那些乐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成为他通往天堂的钥匙。谁能占有它们,谁就能占有天空和大地!
事实上,一切都是那么简单。约翰•克里斯托夫白天的工作很紧张,夜里睡得很死。他的妻子把陈旧的梁柱中发出的一些轻微响动,看成是老鼠和蛀虫在作怪。
约翰•塞巴斯蒂安第一夜偷了一页,第二夜偷了第二页。然后,他就不得不暂停下来,因为天下起了雨,没有了月光。少于半个月亮都不行,他已经得出结论。否则,他就看不清乐谱上的谱线,糟蹋了这贵重的乐谱。
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一本全抄完。他一再轻轻地走向橱柜,把手伸进栏杆,取出乐谱。那不是装订成册的印刷乐谱,而是订起来的活页,卷在了一起。约翰•克里斯托夫是从他的老师约翰•帕赫贝尔(1653—1706)那里抄来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先抄了这位大师的曲谱,然后还有他认为重要和优秀的弗罗贝格尔和克尔等人的作品。
他就好像是着了迷一样,尽管他还不敢大白天在钢琴上演奏这些乐曲,但他在抄写中似乎已经听到它们的旋律。他总是感觉到,他的父亲就站在他的身后。这时,他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因为他有了一种安全感和受到呵护的感觉,就好像他又投入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怀里。他知道,只要有音乐,他就会浑身都感到舒服。
但有一天出了事。由于经济拮据和对市政府的不满,约翰•克里斯托夫在睡梦中惊醒。他已经无法继续拒绝教学的任职。半夜三更他起了床,想去喝一杯水,却发现了窃贼。
是的,一个窃贼,他这个小弟弟不是贼又是什么呢?这个没用的东西就是这样报答他的关爱的吗?难道他没有教会他弹钢琴吗?完全免费,只是出于兄弟情谊。难道还要学生告诉老师应该不应该和什么时候去学习新东西吗?一个窃贼,是的!偷窃贵重的乐谱,甚至胡乱抄写,糟蹋了这些宝贝!他反正不懂得如何养活一个家庭!约翰•克里斯托夫气得大喊大叫,只因他的妻子前来阻拦,他才没有把这个窃贼打个稀巴烂。
在意大利还有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和他的儿子多梅尼科(与巴赫和亨德尔同年生,死于1757年)。他们也写了无数康塔塔、经文歌、歌剧和乐曲。和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如出一辙,几乎人人都知道他的后来命名为《四季》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位来自威尼斯的科班牧师,写过500多首这样的协奏曲。另外,还有50部歌剧以及无数合唱和管弦乐作品。而且,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
意大利音乐还来到了法国,因为两位法国国王都娶了佛罗伦萨的女人为妻。这些夫人带去了她们的音乐。同样,佛罗伦萨磨坊主的儿子乔瓦尼•巴蒂斯塔•吕利也去了巴黎,更名为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成为这个时期法国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他成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而且很快就成为几乎与他的专制主子齐名的人物。
这么多美音传播者集中在这里,是多么了不起啊!在每一个哪怕很小的宫廷,都有优秀的音乐家在演奏音乐。他们还发明了新的音乐形式,例如“大协奏曲”,其中三种独奏乐器(小协奏曲)与整个乐队(全奏)对应,而且永远是四个乐章:慢板—快板—慢板—快板。巴洛克时代,一方面是奢侈,美服、光彩和荣耀,另一方面在德国则开始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这意味着苦难和死亡。比如,巴赫家乡山上的豪华城市瓦特堡,这个时期就只是一座日益衰退的农家大院了。
死神成为人们的随身伴侣,虽然他们发明了“收获每一天”的座右铭,享受每天和利用所有的时间。巴赫熟悉死亡的味道,他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他为此曾经悲痛欲绝,但也从中为他最美的音乐作品获得了灵感。某些旋律人们听到后会立即流下眼泪,另外一些又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死亡肯定曾使他惊惧,但有时又是一种解脱。当痛苦特别巨大的时候,作为人的巴赫也会陷入绝境,作为作曲家的巴赫就会思绪枯竭。但大多数情况下,音乐总会给他带来幸福和安慰。
夜曲——温柔而欢畅
托马斯教堂旁合唱队的宿舍终于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入睡了。所有人,只有宿舍总管没有入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托马斯乐监的这座房子里总是有那么多人。亲属、相识、学生和过往的音乐人都在这里歇脚,喝一杯啤酒,向大师请教一下关于赋格和对位等问题,追根问底。
宿舍里还有六个孩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当大家终于入睡以后,那个患有精神病的戈特弗里德常常会犯狂躁症。巴赫的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和他第一次结婚生的30岁的女儿卡塔丽娜•多罗泰娅就得把他按住,直到他的暴怒安静下来,然后给他喝一杯加蜂蜜的啤酒,最后平静地入睡。
午夜早已过去。巴赫再次克服疲劳,坐在写字台后面,聆听着夜色逐渐逝去。这是1741年2月20日,他父亲的第46个忌日。外面是湿冷的晚冬天气,巴赫穿着粗糙的毛料睡袍和暖和的拖鞋。他的面前摆放着谱纸,但他让羽毛笔闲搁在那里。时机还没有到。他还在考虑,要写成什么。
他拉出写字台最下面的抽屉,取出一包手写的曲谱。有一年多,他没有把它们拿在手上了。这些曲谱外面缠着一条丝带,上面满是霉点,因为它们曾存放在奥尔德鲁夫地下室的一个角落里。这是他自己的第一批曲谱,但当时只属于他几个夜晚。
钟声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向这个55岁的人显示,时光是如何在飞逝。滴答的钟声永远是一样的,巴赫却觉得近几年来它似乎走得越来越快了,一直在走着,走着,从他身边走过。时间从他身边走过,而他却停留在这里。
凯瑟林克有一个音乐小厮,当时正好12岁。他的名字是哥尔德堡,拉丁文是阿玛德乌斯。他出生于但泽,凯瑟林克在那里发现了他,并带他来到这里。男孩在他这里过得很好。他睡在主人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一旦主人情绪不好无法入睡,哥尔德堡就过来为他演奏一曲音乐。
哥尔德堡是个真正的神童,他后来成为巴赫最好的学生,因为伯爵后来请求大师给他的音乐小厮授课。
巴赫看到这个男孩后,答应了伯爵的请求。他开始给男孩授课,很快就看出,这个神童能够承担非常困难的课程。这个男孩孜孜不倦地练习,很快就被人称为曲谱的吞食者,因为他立刻就能按谱演奏。
有一次,几个疑心特重的人要对他进行考验,而且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的考题。他们让哥尔德堡演奏一首全新的、谁都没有见过的钢琴协奏曲。男孩坐到琴凳上,翻开总谱,然后笑着把曲谱翻过去。他准确无误地从后往前倒着演奏了这首协奏曲。然后,他又笑了,把总谱扔到钢琴底下,再次演奏了一遍。
在主人给他放假时,他就作为学生住在巴赫的家里,大师不得不经常赶他到户外去透透气。到了晚上,所有的乐器都要锁上,好让这个学生能够睡个安稳觉,尽管他有时认为不需要。他认为自己有的是力气,可以继续练习,留在音乐当中,因为音乐就是他的生命。还有什么呢?所有这些巴赫都知道,他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他看着这个男孩,想起了自己,他自己过去也是这样的。
对年轻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来说,在他十岁生日之前,音乐曾经停止过整整一个月,因为父亲去世了。爱森纳赫受人尊敬的城市乐师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的家里,顿时陷入了灾难之中,因为塞巴斯蒂安的母亲在十个月之前刚刚离开了人世。当时,城市乐师十分痛苦,很多天都无法履行他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的职责。他于11月又结了婚,音乐重新回到了家中。
充满音乐的家,就是城市乐师的孩子们出生的世界。一个城市乐师必须会演奏各种乐器,以满足教堂和其他音乐活动的需要。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小号、圆号和中提琴。总有些音乐同行来到家里进行排练,只要家里响起音乐,世界就是正常的。
一个伟大女钢琴家的小弟弟(1)
一个伟大女钢琴家的小弟弟
音乐不是一切,但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1750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跟随他死去的还有巴洛克音乐。这是一般音乐史中的观点。这样说也很好。如果想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迷失方向,那就需要有这样的地标。我们最好能够记住:中世纪后是文艺复兴,接着是巴洛克时代,然后是古典时代,后来就是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指出,各个时代的过渡都是流畅无隙的。当巴赫1749年终于写完他的《b小调弥撒曲》时,他的儿子们早已以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当亨德尔1759年去世时,三岁的莫扎特在钢琴领域已经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而在维也纳的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1714—1787)已经开始创作全新的歌剧。音乐剧院不再为满足大歌唱家的虚荣心和贵族观众的奢侈情绪而存在。它现在应该打动观众的心,不是通过特殊的音乐段落,而是通过有说服力的人物塑造。
在欧洲有了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哲学,那就是启蒙运动。人们不想总是去“相信”,人们应该去“知道”。自然科学工作者,如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发展了经典自然科学,试图用理性和清晰的思维驱赶迷信。
人类应该从自己制造的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主要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好地教育孩子。对音乐来讲,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可能听到好的音乐,而不仅仅是贵族圈内的专业人士。于是,出现了为大众演出的歌剧院及用本国语言演唱的歌剧,这样,就使得每一个买票的观众都能看懂舞台上发生的事情。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自己创作音乐,学习某种乐器的教科书相继出现了。例如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就写过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教程。而这个时代的另一位演奏家穆齐奥•克莱门蒂(1752—1832)所著的钢琴练习曲《艺术津梁》,至今仍是每一个钢琴学员的必备读物。
当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印制家庭使用的乐谱。作曲家做这样的工作也可以得到报酬。当然这些都不应该太难,像老巴赫的《哥尔德堡变奏曲》或《赋格的艺术》那样。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人们有一段时间把它称为“华丽风格”。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一种简单的伴奏旋律,可以唱,也可以用笛子吹奏。人们不再想聆听具有复杂规则的对位音乐,而想享受欢乐潇洒的音乐。当时出现的第三个重要的品种是独奏协奏曲。17世纪时就有人把大乐队和一支独奏乐器的小乐队放在一起演奏。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都是这方面的大师。维瓦尔第就写过几百首这样的协奏曲,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四季》。这里最重要的是,独奏仍被看成是整个乐队的一部分。
现在,经过启蒙运动,单个的人越来越重要。独奏者从群体中突显出来,成为个体、单体,进入一场与乐队之间的音乐竞赛之中。独奏协奏曲成为大师们喜爱的领域。当然,在这里,同样是奏鸣曲式对维也纳古典派乐曲的布局起关键作用。
这个时期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大约在1780—1828年间,维也纳成为欧洲音乐之都。那里几乎在同一时期生活着四位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稍晚一些的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然而,对古典主义的确切含义,很多专家学者在长篇论述中已经进行了长期争吵。对此的理解越来越糊涂,因为我们今天把除了通俗和民间音乐之外的所有音乐都称为“古典音乐”了。有些人还认为古典音乐指的是一切严肃音乐,以示与娱乐音乐的区别,然而,很多古典音乐家都写过娱乐音乐。
如果我们说维也纳古典主义,那指的就是,艺术家和古希腊人一样尝试创造某种完美的和不可超越的作品。美丽而绝无仅有。
关于莫扎特,有这样一段逸事:皇帝去看歌剧,事后他对莫扎特说:“很不错,莫扎特,但就是曲谱太多了。”感受到屈辱的作曲家喊道:“曲谱太多?不,陛下,它正好不多不少!”
他作了古典主义式的回答,意思是不多也不少,恰好是应该有的这么多—— 一句话:完美无缺。
从海顿的作品中,我们最能看出音乐从巴洛克向古典主义的过渡。1732年,他生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正是巴赫刚刚写完《马太受难曲》的那一年。1809年,他死于维也纳,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写完一年后。海顿原是维也纳施蒂芬大教堂的歌童,在那里接受了全面的音乐基础教育,造就了他成为维也纳专业音乐家的一生,直到1761年进入埃斯泰哈奇家族的宫廷任职。
埃斯泰哈奇系匈牙利王族,十分喜欢音乐。他们在艾森施塔特的宫殿里,有一支宫廷乐队,甚至有自己的歌剧院,以至于维也纳女皇曾说过:“要想看好歌剧,我就得去艾森施塔特。”
约瑟夫•海顿为匈牙利王族工作了三十年。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新的作品,因此有机会逐渐开发和试验一种新的音乐,直到最后成为“海顿爸爸”,这是他的学生莫扎特和贝多芬后来对他的称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意见一致,因此作为一个自由音乐人是很困难的。今天如此,18世纪时也是如此。莫扎特总是钱很少,工作很多。他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海顿活到77岁,莫扎特还不到他的一半。最后,他写了一首《安魂曲》,但没有来得及写完。
1791年,他最著名的歌剧《魔笛》在维也纳上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剧院的门票每天都销售一空,但莫扎特已无法知道了。因为他患了重病,并于1791年12月5日凌晨一点离开了人世。
三十年前,莫扎特还很幸福。他们一家四口住在哈根瑙尔的香料商人的房子里,家里养着宠物狗、猫和鸟儿。母亲安娜•玛利亚是个快乐的女人,愿意在家里招待朋友和很多孩子。楼下的店铺里有糖果可以吃。
莫扎特的父亲刚刚决定自己为孩子授课,因为他发现了沃尔夫冈宝贵的天赋。他是一个知识渊博和有爱心的父亲。他很严格,但从来没有忘记让孩子游戏和欢乐。因此,他把小儿子沃尔夫冈和大女儿南内尔培养成为小大师,很快就受到欧洲各国宫廷的赞叹。
女皇的衣服
或者说:“两人创造奇迹„„”1762年9月18日,莫扎特一家携带很多箱包登上了邮车,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音乐演出长旅。当他们三个月后返回萨尔茨堡时,他们的名声早已传回了家乡,整个萨尔茨堡都为两个神童感到骄傲,他们在国外很多高贵的宫殿里进行了演出,甚至两次出现在维也纳皇族面前。
父亲利奥波德被萨尔茨堡大主教聘任为宫廷乐师。为了同两个孩子进行这次旅行,他不得不告假,但他显然超过了假期。但主教先生没有责备他,反而祝贺这位自豪的父亲,并提拔他为乐队副指挥。
但父母和孩子还是很高兴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朋友身边。他们必须成千上万遍地讲述他们在维也纳美泉宫演出的情景。莫扎特的母亲这时就会取出装有华丽演出服的纸箱,小心翼翼地打开给大家看。
“在皇宫第一次演出后的第二天,”她激动地说,“一辆马车停到了我们住处的门前,皇家枢密院财务官下了车,他为我们带来了装有100块金币的皮囊。这比利奥波德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另外,他还宣布,孩子们很快还要在美泉宫举行一次音乐会,并给两个孩子送来华丽的演出服装。”
“是啊!”利奥波德说,“完全是我的小南内尔,看那小红脸蛋!”
但南内尔的脸蛋根本就不红。她跑了出去,呕吐了。
“我的上帝!”利奥波德喊道,“她怎么了?是不是烤鹅太肥了?”
南内尔躺倒了,到了晚上开始发烧,夜里开始说胡话。父母担心地坐在她的床边,为她冷敷,握着她发烫的手。现在女儿已经12岁了,身体发育得也很好,不能再出事了。
“把她留给我们吧!”父母祈祷说,“留给我们吧,噢,上帝!求求你!”
在南内尔之前,莫扎特夫妇曾有过四个孩子,但都在襁褓之中夭折。南内尔以后也曾死过两个,直到他们的第七个孩子出生:沃尔夫冈•克里索斯托穆斯•特奥费卢斯,德文的意思是热爱上帝,拉丁文则叫阿玛德乌斯。
小阿玛德乌斯出生时,母亲的身体十分虚弱,所以没有母奶给他吃。在长长的三年里,他吃的只是大麦和黑麦面糊。所以,沃尔夫冈一直瘦小得与他的年龄不符,但他活了下来。
“沃尔夫冈和南内尔,万能的上帝,把两个孩子留给我们吧!”南内尔发着烧躺在床上,喃喃地说:“我。”她一再说:“还有我。我也在!我也在这儿!”
“你当然在这儿,”父亲利奥波德说,“你会留在这儿的,我的南内尔。”他有些惊惧,以为孩子在与死亡天使对话。南内尔到底想说什么,他不明白。要想明白,他就必须钻进女儿的头脑去看看,或者心里„„
在她发烧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呢?永远是一个问题,一个怪圈:她、爸爸和沃尔夫冈与沃尔夫冈、爸爸和她。
有一段时间,她生活得很愉快。她当时是唯一的孩子,她是粮食胡同9号的唯一和一切,而且几乎是五年之久。母亲很快乐,祖母很温柔,父亲很自豪。他的小女儿很有天赋。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能学会。莫扎特家庭的孩子不需要上学校,因为宫廷指挥先生什么都会。
南内尔五岁时,钢琴就弹得和教堂的歌童一样好,而且越弹越好。即使弟弟这个小屁孩后来在她跟父亲练钢琴时总是坐在钢琴下面,也不会影响她。这对父母很好。只要钢琴一响,就不需要专门去照看这个小沃尔夫冈。他什么都不要,只想坐在这件乐器的下面,就像是在一间由音乐盖成的房子里。每当父亲的同事到这里来排练时,这个小屁孩仍然会来到这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鸡汤。这是什么样的鸡汤啊!很多乐队的歌童在莫扎特家里都可以尝到这种美味,他们总会欢笑着冲向餐桌。这时,南内尔的烦恼就会消失,因为她生活在她可以想象的一个最好的家庭当中。
有一天,父亲利奥波德吃完饭,用餐刀敲了敲玻璃杯,宣布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我们要外出旅行,沃尔夫冈、我和南内尔。”他已经考虑了很久。他想担任乐队指挥的梦想,大主教不想满足他。同样,在作曲方面,他的进展也不理想。他必须想出做些什么特殊的举动。
是的,这两个孩子就是很特殊的东西。如果上帝把一个天才交给了你,也就是给了你一份大礼,你就有义务维护好这份礼物,让它为世界而繁茂生长。放弃自己前程的决定,对他来说虽然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做到了。
“我将告假,”他说,“然后我们就去慕尼黑。乘驿车需要三天的时间。那里的大选侯是个音乐迷,他会欣赏我的孩子的艺术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路途艰辛,刚到因河河畔的水堡镇,驿车的一个轮子就断裂了,马车也翻倒了。马克西米利安三世约瑟夫接见了来自萨尔茨堡的孩子,他们在这些穿着华丽的高贵人士面前表现得很好。问题已经很清楚,莫扎特一家三口经过这个考验后,将进行下一次长旅:他们要去维也纳见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和她的丈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
这次妈妈也一同去。他们先乘马车到帕骚,然后乘船沿多瑙河向下游驶去,经过林茨到达维也纳。只等了两天,他们就为一位伯爵进行了第一场音乐会。第二天,他们去了著名的皇家歌剧院,看了宫廷作曲家格鲁克的最新歌剧《奥菲欧与欧律狄刻》。父亲利奥波德在剧院里听到,隔壁包厢里的人在谈论一个男孩弹一手好钢琴。
从红塔城门进入这座宏伟的首都后,刚好一个星期,南内尔和沃尔夫冈拉着父母的手踏进通往美泉宫的华丽的镜厅,整个皇族都在那里等待他们,肥胖的弗朗茨、更加肥胖的玛利亚•特蕾莎和他们的12个子女,从24岁的玛丽•安娜到5岁的马克西米利安。
南内尔和沃尔夫冈演奏得十分精彩。先是每个人独奏,然后是四手合奏。沃尔夫冈还演奏了小提琴,而且是自己的作品。最后,他还必须表演一项特技。人们在钢琴键盘上盖上一块黑布,让沃尔夫冈在看不见键盘的情况下演奏一首小步舞曲。
他让南内尔继续哭着,尽管他站在地板上感到有些冷。最后,他把那幅画翻过去对着墙。“好了!”他说,“现在你已经哭够了!这是一幅愚蠢的画像。可是这里站着我的南内尔,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南内尔,而且又恢复了健康,是不是?我想,现在应该停止哭泣了,好不好?”
“不好!”南内尔抽泣着说。但她还是停止了哭泣,因为母亲来了,想把一锅牛奶放到炉子上。
“坐下吧,”父亲利奥波德说,“坐到我身边来。”他们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母亲递给南内尔一块手帕。
“现在你听我说:一个男孩就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就是一个女孩!事情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一个男孩将成为什么,是和女孩不一样的。事情也是这样。而且,沃尔夫冈是一个天才,比我所见到的任何天才都更卓越。因此,我们不应该妒忌,我也不妒忌。能够和他在一起生活,能够经历他的奇迹,我们应该感谢上帝。事情就是这样!
“但是——现在你要注意!你同样是很特殊的。因此,你也有特殊的生活,画上的衣服不是白的而是红的,你可以为此而激动。你可以看看周围那些女孩都穿什么衣服。去问你的母亲,她在你这个年龄时,都穿过什么样的衣服。她的父亲死了以后,她除了一身债务之外,什么都没有,是靠救济生活的,每个月只有八块古尔登。她必须学会缝补、编织和织花边。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一个织花边女工和一个小小宫廷乐师的女儿允许和皇帝的孩子一起玩耍,人们都会说什么。你难道忘记了吗?当公主玛丽•安托内特放出她的小狗,而沃尔夫冈在宫廷人士面前几乎坐了个大屁股蹲儿,因为地板是那么光滑时,我们不都大笑了起来吗?怎么样了呢?什么都没有发生。连皇帝也笑了。你不是公主,也不会成为公主。可是,皇帝和你一起笑过。”
“好了,喝一杯热奶吧!这对你会很好的。”母亲说。
“现在,我还得跟你说点儿什么,”父亲利奥波德说,“你在美泉宫玩耍过。这很好。你很快就要去凡尔赛宫表演,然后或许去伦敦。这肯定还不是最后。”
“好了,好了,现在你已经教育够了。”母亲打断了他的话,“最后,我们还要去见中国皇帝。”父亲利奥波德不得不笑了起来。南内尔也露出了笑容,因为她已经感觉好多了。
1763年6月,莫扎特一家横穿欧洲,这次是乘自己的马车。整整三年时间,他们都在路上,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是另外一个故事。南内尔一生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对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因为这对一个18世纪的女孩来说已经不少了。
第四篇:2012励志之作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次播音。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让我们真正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在这个充满着爱的世界里,每个人生下来就应有一种情怀,感恩之情。我们要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社会、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如果要我来选择,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应该是父母。我们能生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是他们让我们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他们不辞辛劳抚养我们长大;是他们在我们收获成功时与我们一同高兴撒下喜悦的泪花;是他们在我们遇到挫折时鼓舞我激励我。一声声叮咛、一份份期盼,父母的血汗时时流动在我的周围。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父
母对我们无尽的爱。
因为父母,我们领会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例如,他们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他们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他们教会了我们认第一个字„„。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没有了懂事的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之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深如大海。我们在父母的心中或许也重如泰山。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谁送我们去看医生呢;当我们饥饿的时候谁会煮饭给我们呢;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谁来安慰我们呢„„这一切,难道不是父母第一时间在我们的身
边吗?没错,就是父母时刻关注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曾几何时,父母用泪水与血汗和幸福与喜悦的笑容迎接我的到来。从此,父母肩上又要增添了一份责任,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成长。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也许总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努力。我知道父母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他们总是怀着就算再苦再累再穷也要为幸福的家而拼搏。当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爸妈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分心照顾我,那份责任该有多重啊!我不知道,也没有想过父母累不累,开不开心。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当我慢慢长大了,也稍懂事了,在家里,每天看着我妈忙上忙下真的很辛苦呀!每天看着我爸早上六点多出去工作直到晚上七点多才回来,难道不累吗!看着父母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歪回家,等他们有空的时候就给他们倒上一杯白开水,并且会甜甜的问一声:“爸妈,你们累吗”?而听到他们的回答更多的是:只要你听话,更懂事不要惹得爸
妈生气,爸妈就不会累的。现在回想起来,爸妈怎么会不累啊!
有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现在的我们也许还没有很大的能力,那就让我们好好的感恩父母吧!天冷了,给父母买件毛衣是一种感恩;一起吃饭时,给亲人盛饭盛菜也是一种感恩。而我们想要更好地感恩父母,那么我们还要感恩生活,只要心怀感激,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美好。不管我们的生活有多穷,不管我们的生活有多苦,生活是公平的,他不会欺骗我们,只要我们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尽管有时一帆风顺,尽管有时困难重重,尽管有时欢歌起舞,尽管有时抑郁忧伤,这就是生活,给了我们喜怒哀乐,给了我们悲欢离合,给了我们酸甜苦辣。不管是那种情境都要感恩生活,不然我们怎能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感恩父母呢?其实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因
为身边的人给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多彩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我们有了快乐健康成长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我们有了艰难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情深深雨蒙蒙,父母的爱深如大海。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与父母交流。不要在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了,况且还将我们养育成人呢!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同学朋友们,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着世界放声歌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父母的爱也许是每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所以我相信父母永远是我们心灵中的一盏最明亮的启明灯!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
乐、心想事成!
《感恩》
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善
待他人,社会就会充满和谐。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
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和和谐的环境!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还会时时
提醒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人们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我们只是个普通的人,不可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但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从无知直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亲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一切,我们被爱紧紧围绕着,许许多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奉献
着、付出过,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
歉疚,珍惜、知足现有的一切吗?
感恩是和谐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而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西方的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感恩日记,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所以培育感恩情结,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人人都有一颗
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但即使有感恩的心,人们也常常是只记得感谢给我们关心、帮助、掌声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助一臂之力。而少有人去感激伤害、欺骗、打击过我们的人,我们常常对他们是报以怨恨。其实,对那些伤害过我们、带给我们疼痛的人,我们也应该记得:正是他们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更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驱逐伤害.《感恩生命》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萎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繁盛的大树凸现的是生命的粗犷。生命不仅给生物以形体,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因此,我们要对生命感恩。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灵巧的双手。男耕女织,搓绳捻线,做饭煮菜,用双手创造了文明的未来;梳头洗脸,打猎捕鱼,搏斗娱乐,真真切切,为所欲为,把我们所想到的都付诸现实。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敏捷的耳朵。听,波涛汹涌,海浪拍岸,风号雷鸣,山呼海啸;听,林间天籁,蝉鸣鸟语,猛兽咆哮,虎啸猿啼;听,丝竹管弦,钟
磬鼓乐,合奏清音,吹拉弹唱„„听万籁声音,感节奏华美。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枝繁叶茂,花开叶落;看,名山大川,峻险陡峭,奇葩异草,缤纷多彩;看,江河湖海,奔腾不息,静谧深邃,浩荡无垠;看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看时序更迭,沧海桑田„„我们用清澈的双眸还原物体的本质原貌,一个五光十色、缤纷斑斓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欣赏华美,我们也洞悉丑恶。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喜怒哀乐,悲思忧惧,洒洒脱脱,原原本本,痛快淋漓,无拘无束;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们最真实的心迹,抒发我们最本真的情意。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
头。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
„„
存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身边的生命,悉心呵护,使其免遭创伤。感恩生命,为了报答生命的给予,我们实在不应该轻视和浪费每人仅有的一次生命历程,浪掷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应该让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体现
出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显出生命本应拥有的精彩。
时间像指尖滑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转眼,今天的广播已经接近尾声,欢迎您下次聆听,继续我们的心路旅程。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第五篇:宫廷秘史读后感
《宫廷秘史》系列电影观后感
——缅什科夫的悲喜一生
进入大学二年级,我们增设了俄语讲座这一课程,在这一课程上,我们通过观看俄罗斯《宫廷秘史》系列电影,增进了对俄罗斯18世纪中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政变及政权交替的了解,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这系列电影“展现了一段血腥与柔情交融、阴谋与真挚并存的历史”。而在这一段短暂的历史中,缅什科夫·亚利山大·达尼雷奇(Александр Данилович Меншиков)毫无疑问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电影中缅什科夫的一生为出发点,了解这段几乎被湮没在长河中的历史。
一、剧情简介
《宫廷秘史》系列电影一共包括6部,现国内发行的共4部,即《彼得一世的遗嘱》、《女皇的遗嘱》、《我是沙皇》以及《巨人的陷落》。18世纪上半期俄罗斯伴随着彼得一世的改革走向强盛。而1725年1月,彼得一世突发急病,没来得及交代继承人的名字,仅留下了一封意义不明的遗嘱便逝去了。各方势力各怀鬼胎,贵族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之争。
此时在风雨飘摇的宫廷之中,公爵缅什科夫·亚利山大·达尼雷奇则带领着一小队近卫军叛军,凭着过人的胆识,将曾在普鲁士人军队中当过洗衣妇的皇后,也是他的情妇的叶卡捷琳娜送上王位。而企图将彼得一世的9岁孙子送上王位,以此来稳固自己地位以多尔戈鲁基为代表的贵族的计划失败了。缅什科夫借叶卡捷琳娜一世获得了无限的权利。
女皇去世后,缅什科夫为彼得二世和自己的女儿举行了订婚典礼,并将皇帝控制在了自己的宫殿内,以此保障自己的权利。缅什科夫突发重病时,多尔戈
鲁基以各种方法让彼得二世染上酗酒吸烟的恶习,不断腐化他的思想。不久以后,缅什科夫奇迹般的康复了。他修建了教堂并请来小皇帝参加教堂的落成仪式庆祝自己的康复,不料彼得二世狠狠落了他的面子。于是缅什科夫意识到,宫廷内的政治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甘心就此放弃权利和地位的孟什科夫企图重新控制彼得二世,于是他软禁了彼得二世并努力拉拢近卫军的支持。然而在这时,小皇帝从缅什科夫的控制下逃跑了。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怎样战争——或者胜,或者亡!他们让皇帝签署解除缅什科夫大将军职位的文件。彼得二世的解职令让缅什科夫陷入了绝境,这场持续了几年的政治权利博弈最终以缅什科夫被流放而告终。
二、心得体会
这几部电影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混乱与暴力。然而后来了解到这部电影是完全真实、客观的后,我开始思考关于缅什科夫这个人物了。
缅什科夫生于1673年,原先地位卑贱,后通过军功得到彼得一世的赏识而飞黄腾达。缅什科夫一生南征北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地位攀升至陆军元帅,受到了新贵族与近卫军的拥戴。彼得一世统治后期,缅什科夫贪污腐败,被彼得一世多次警告。彼得一世的死使宫廷内围绕权利的汹涌暗流开始浮上水面并愈演愈烈。缅什科夫亲自率领禁军包围皇宫,把情妇叶卡捷琳娜推上了宝座。毫无疑问,在彼得一世去世当晚的这场宫廷斗争中,缅什科夫赢了政治上的第一回合。缅什科夫成了俄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帮助叶卡捷琳娜登上了女皇的地位,缅什科夫成为全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为荣耀的人物。缅什科夫的势力自叶卡捷琳娜一世登基开始便大幅度膨胀扩张,以至于几乎成了实质上的皇帝。然而自恃功高的缅什科夫开始骄纵起来,朝堂内无人不晓他的跋扈。他的贪污腐
败甚至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已经不能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地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缅什科夫高调的作法无疑为自己树立了大批在明在暗的政敌,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以及潦倒埋下了种子。
即使此时的缅什科夫拥有着无上荣光,他的政敌也从未放弃将他从高位上拉下来。以多尔戈鲁基为首的老贵族对于缅什科夫十分不满。在彼得一世时期,他们的矛盾就很大。在彼得一世死后,缅什科夫在宫廷政变中取得了胜利,当权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宠信缅什科夫,老贵族们只能暗地筹谋。然而当叶卡捷琳娜一世死去,事情的局面开始扭转了。缅什科夫只能让彼得二世继位。作为权利的保障,他让自己的女儿取消原本的婚约与小皇帝订婚。而当缅什科夫在急病后回到宫廷时,却发现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此时的缅什科夫也是有一丝隐隐不安的。他一方面安抚皇帝,一方面召集并拉拢军队谋划消除异己的对策。然而由于看守不当,小皇帝逃离了宫殿。至于这场斗争的结果,缅什科夫因为自己的骄傲自大,被他人狠狠的踩在了脚底下。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彼得一世大帝死后,皇后集团胜利,数年后,女皇殡天,小太子重新登基,清算自那时便重新开始了。
得势时原本一介屠夫的缅什科夫有着无上的显赫。而流放后,这位俄罗斯举足轻重的人一下子沦落为阶下囚。电影中对他的失败描写的非常成功。缅什科夫行在路中,却被追赶而来的军官拦下。也许他仍期待着圣旨上会是让他回归宫廷的喜讯,然而他注定失望了。小皇帝的命令是没收缅什科夫的一切财产、勋章、荣誉。50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白茫茫的雪地,脚印一个接着一个,一直通向西伯利亚寒冷的贝列佐夫。缅什科夫一家人在茫茫的雪地中蹒跚而行。
缅什科夫白手起家,而历经了常人一辈子无法接触的权势与财富后,他回到了与当初无二身无分文的状况。缅什科夫的经历可以说是“南柯一梦”,财富
与权势是虚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势力的突然崛起和突然衰落无不说明一切虚荣都是假的。
缅什科夫无疑是一个历史上转折性的人物。他伴着彼得一世的兴盛而崛起,而在他的时代结束之后,千古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撇开这一点,电影之中,我看到的缅什科夫始终是具有反抗性与骄傲的自尊的,然而我认为,很大程度上缅什科夫的失败是取决于自身的短视。首先,他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臣子,所有的荣誉与财富都是来自于沙皇的恩赐。他借女皇的势而兴起,在他试图重回权力中心时,即使他拉拢的军队已经整装待发,皇帝的一纸撤职令便能让他的谋划毁于一旦。即使他的确于叶卡捷琳娜一世有恩,却也不应将自己摆在与沙皇同等甚至高于沙皇的地位上。我相信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皇帝是能容忍一个跋扈的臣子的。即便那只是一个洗衣妇出身的女人或者10岁的小小少年。在《我是沙皇》一片中,小皇帝在于他人的争执或者与仆婢的对话中反复提及“我才是沙皇”,也表明了小皇帝的反抗之心。而缅什科夫对此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同时他也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在他被撤职后,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或者帮助他——即使他拉拢了那些近卫军。尽管缅什科夫老年孤苦,他身上仍然存留着年轻时的顽强。我们不得不钦佩缅什科夫的毅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活下去的勇气。当他妻子女儿全都死了的时候,他依然顽强的活着,并接受了这一切,一直到在1729年因脑溢血寂寞的死在了贝列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