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主报告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
2008-7-20
前 言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简称公运集团公司)是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法人子公司,具有一级货运和二级客运资质。下设出租汽车分公司,拥有在营出租汽车1209辆,从业人员三千多人,占重庆市主城区出租汽车行业总量的16%,为重庆市规模最大、拥有出租车最多的国有专业出租汽车客运企业。从2004年初至2006年底,按照政府的倡导和要求,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公运集团公司以优化经营结构为基础,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为手段,创新管理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经过3年卓有成效的努力,现已全面实现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初步建设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与全国发展基本同步,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随着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租车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原来以租赁承包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许多城市的出租车行业纷纷探索尝试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公司化经营为主的经营管理改革成为许多城市出租车行业的选择。
2002年,重庆市也开始了出租车行业以公司化经营为主要内 容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出租汽车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出租汽车托管法”、“出租汽车产权调整办法”等管理办法,对出租车的行业结构、行业经营方式、车辆产权机制、驾驶员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开展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企业发展背景
在旧时的租赁承包(从半款承包逐步过度到全款承包)经营情况下,由于经营体制的限制,广大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社会保障;出租企业以包代管,并未尽到应尽的社会职责和管理责任;经营利润大部分被租赁承包人赚取,出租车成为个人投资领域,于专业化发展方向背道而弛,出租企业经营利润较薄。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形成核心理念。
2004年初,公运集团公司整合已有出租汽车经营资源,组建出租汽车分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伊始,领导一班人就分组分赴国内公司化经营改革较为成功的北京、上海等地调查研究出租车行业公司化经营改革经验。在考察中发现:公司化经营管理的运用明晰了出租车产权,规范了公司的管理,理顺了驾驶员与公司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特别是驾驶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但同时也感到,驾驶员拒载、甩客、宰客、超速、违章等有损乘客利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顾客对出租车服务的满意度仍然不高,影响了城市窗口形象树立,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能从根本上进行扭转这些不利现象。有鉴于此,公运集团公司领导一班人在多次研究讨论基础上,提出出租车未来改革发展的方案——“一个理念,两个支持平台,三大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的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内涵
重庆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社会对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走出一条公司经营管理的新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确立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涵的前提条件。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公运集团公司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以此核心价值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根本。围绕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公司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升级上档,以良好的文化吸引并留住员工,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乘客,以良好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确立以人为本经营管理企业的价值观的先决条件。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对内以员工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把员工特别是驾驶员放在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对外以乘客为本改进服务质量,把乘客的需求放在服务质量管理的首先要地位,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内外和谐的劳资关系、管理关系和驾乘关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与水平,增强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较好地实现企业满意、职工满意、乘客满意和政府满意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满意 员工满意 乘客满意 政府满意 经营管理保障平台 施行公司化 经营管理模式 公司核心价值 现代科技支持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手段 以人为本 以员工为本 建设企业文化 维护员工权益 实行民主管理 加强员工培训 不断加强企业 行为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 行为规范准则 以乘客为本 建设企业文化 考核安全责任 培育文明细胞 建设精神文明 图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主要做法
1、推行公司化经营,为建设企业文化搭建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平台
推行公司化经营,首先必须明确公司的企业主体地位。为此,出租汽车的经营指标产权、车辆所有权和运营管理权属于企业,驾驶员通过按时足额向公司缴纳营收定额获得营运收益权。企业与驾驶员是一种劳动管理关系。从制度上明晰了产权,确保了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之前租赁承包经营模式下产权不清、主体混淆的不利局面。经过几年的施行,公运集团公司的出 租车驾驶员身份由承包经营者逐步全面过渡到了劳动者,人员结构不断走向规范。为公司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2003年初,公运集团公司针对出租车行业现状和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从经营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大胆进行创新改革,反复讨论,集思广益,经过近一年的研讨,于2003年底出台了《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实施办法》,推出具有公运特色的“企业+职工(驾驶员)+营收定额考核+服务质量考核”的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方法。
对于公司化经营车辆,公运集团公司经过细致统计,一方面科学计算出合理的营收定额标准,使得驾驶员在完成公司规定的营收定额任务以后,还有一定的超额收入,月收入始终保持在重庆市社会平均工资指数以上;另一方面,公司全额承担了出租车养路费、保险费、路桥费、票税、年审费等全部固定费用和维修工时费(含计价器维修工时费),驾驶员只需承担变数较大的燃料费和维修材料费。既维护了驾驶员的利益,又从源头上堵住了漏洞,建立了全新的营运成本考核机制。
经过充分论证,公运集团公司对公司化经营出租车实行车组经营制和主驾负责制。公司通过对聘用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经过民主评议和组织审查,择优录取任命主驾,每个车的主驾为该车责任人,享受责任补贴,承担管理责任,拥有再分配权利;并负责统一向公司缴纳营收定额;进行驾驶员日常排班;安排车辆维修和保养;主驾有权组合副驾和顶班,副驾和顶班对主驾负责。树立了主驾权威,有效避免了同车驾驶员之间推委扯皮的问题。既从本质上改变了原租赁承包经营模式下,承包人包办一切,公司“以包代管”的不利局面;又明确了车辆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同时从经济上向主驾倾斜,从制度上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提高主驾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以人为本,从经济基础上促进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公司化经营管理的实施,为公司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建设企业文化搭建技术支持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公运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经营管理。公司投资进行计价器的改造升级,出租车计价器全部采用CPU卡管理模式,驾驶员必须在规定周期内按时回公司刷卡,才能确保计价器正常工作。同时公司在刷卡过程中系统采集营运数据,准确掌握出租车动态运营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公司所有在营出租车现已全面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公司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控制出租车超速、超区域营运等违规现象,更加精确地了解营运数据,充分掌握了驾驶员的综合运营情况,全面提高了监控力度和报警速度。既主动控制了出租车运营状态;也为科学制定营收任务标准提供数据参考;保证了职工队伍稳定;更 畅通了驾驶员紧急情况下呼救的渠道,尽可能大地杜绝交通事故和治安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尤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实时掌控,从现代科技上支撑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3、建立健全管理行为规范准则,建设企业行为文化 建立和健全公司的管理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的行为文化。为规范工作行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管理人员对驾驶员的服务水平,公司首先建立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详细拟订了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相应制定了有关工作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要求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督促管理人员为驾驶员树立表率作用;同时,经过不断总结,公运出租公司逐步规范建立健全了《出租汽车营运管理规定》、《出租汽车安全管理规定》、《出租汽车治安管理规定》、《出租汽车设备管理规定》、《出租汽车劳工管理规定》和《出租汽车计量工作管理规定》,对驾驶员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均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成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无论是各部门管理者,还是驾驶员,都有了明确的工作依据。管理行为规范与准则的制定,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全体驾驶员进行优质服务的自觉性。尤其是在涉及出租车服务质量的环节中,公司从出租车的车容车貌和驾驶员的言谈举止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化要求,并明确规定,凡是被乘客投诉经查实的,除接受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处罚外,还需接受公司的二次处理,因 服务质量问题被新闻媒体爆光的,立即终止劳动关系;因好人好事被乘客或新闻媒体表扬的,公司将给予表彰。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奖惩分明。
4、以员工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公司员工,特别是驾驶员直接与乘客打交道,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要通过驾驶员去体现。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用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与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切实维护员工利益、妥善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积极培育企业文明细胞。从而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了公司的关心,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对于进入公司化经营的驾驶员,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出租车驾驶员招聘准则,与聘用驾驶员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完善驾驶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确保驾驶员的根本权益,解除驾驶员的后顾之忧,牢固建立了企业凝聚力。在推行公司化经营过程中,公运集团公司累计发生几起出租车驾驶员营运过程中被杀、被伤情况,由于企业参保了工伤保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之前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模式条件下不涉及驾驶员的劳动用工问题,此项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驾驶员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因此公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劳 工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正,公司详细制定了《出租汽车驾驶员劳动用工管理规定》,明确驾驶员基本准入资格,规范建立劳动关系,完善社保待遇,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辞职程序,不断完善出租车驾驶员的用工管理,切实维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不断纯洁驾驶队伍。在《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之前,公司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多次讨论新法内容,总结3年来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的实践经验,提前预见矛盾,讨论应对措施,细致做好准备,现已制定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符合法律规定的驾驶员劳动用工体系。从用工体制上保障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充分体现企业民主管理 经过充分准备,出租汽车分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和6月17日分别隆重召开了二届一次和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经过群众推举、民主评议和全面公示,本届职代会共产生职工代表25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出租车驾驶员9人,汽车修理工4人,一线职工占52%的比例,真正体现了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气氛,正确处理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本届职代会上,截止到目前,职工代表已投票表决通过了出租汽车分公司行政部门向大会提交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暂行)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暂行)管理制度》、《出租汽车营运经济责任补充协议》和《加强驾驶员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办法》等多项经营管理措施。积极发挥了职工代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保护职工基本权益的权利,加快了企业正规化建设步伐。充分体现了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 位。从权利义务上激发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深入强化职工教育培训 为整体提升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公司每年均制定了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内容涉及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专业文化和驾驶员的普通话、英语、文明礼仪、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为提高培训效果,公司专门聘请专业培训老师,划拨专用经费,扎实开展职业培训,并对学习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大幅提高了职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工职业素质大幅提高,行业影响明显增强。奥运火炬于2008年6月15日在重庆传递之前(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鄢代平受命为重庆87号火炬手),为更好展示公运出租车的精神风貌,更加规范地为中外宾客服务,公司再次专门聘请专业老师,于2008年5月27日、28日,5月29日、30日和6月4日、5日分三期开展对驾驶员的脱产职业素质培训工作,并计划在8月份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再办八期培训班,力争培训面达100%,确保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为奥运增光添彩。
出租汽车分公司下属各车队每月认真进行驾驶员交通安全学习,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对于交通安全工作的最新指示,系统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制度,重点分析典型交通事故的原因,把交通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长效管理。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提高群众的政治进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公司党组织联系企业经济工作的需要,按时进行党课培训,加强党的建设并为企业发展服务。经过不断总结,公司计划从2009年第二轮公司化经营开始,凡应聘的出租车驾驶员,必须经过2周的上岗前培训,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责,合格后才能上车,从程序上保证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5、以乘客为本建设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乘客作为公司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要通过乘客的认可和检验。因此,公司用以人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与理念统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以乘客为本,全面实行安全责任考核,培育公司文明细胞,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让乘客真切感受到了公司对乘客的关心和爱护,让乘客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公司的服务,使得公司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全面实行安全责任考核 为汲取重庆“10.1”和“4.23”等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公运集团公司详细制定了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出租汽车分公司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月召开例会,认真组织驾驶员安全学习,加强对驾驶员的入职安全审查和日常安全管理,细致开展车辆月(季)检和路检路查,每月进行公司内部安全工作互查,接受兄弟单位互查和集团公司的抽查,并把考核结果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含领导责任人、部门责任人和车辆责任人)经济收入挂钩,将责任落实到了人头。由于一系列的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和驾驶队伍的逐步纯洁,公司出租车交通安全事故频率和事故损失率逐年 下降,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以上交通事故。驾驶员安居乐业。以安全行车充实服务质量内容。
积极培育公司文明细胞 以提高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品牌为目标,公运集团公司强抓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从文明服务、安全行车和遵章守纪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稳步提高职工素质,大力推行争先评优工作。公司每年提取数十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先进出租车组和优秀驾驶员,经过对交通违法、交通违章、交通事故、服务质量、缴纳定额、服从管理等多个方面严格考核,2006年度共评选安全营运先进车组300个,2007年度共评选安全营运先进车组382个,公司对获奖车组的所有驾驶员逐一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培养先进分子,强调正面教育,定期座谈倾听意见,充分填补了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之前驾驶员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空白和不足,全面加强了驾驶员参与行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为提高驾驶员服务意识,公运集团公司于2006年12月26日向全社会重点推出16辆“共产党员号”和47辆“文明示范车”并进行公开授牌和承诺。由于成效显著,2007年底扩大推出26辆“共产党员号”和100辆“文明示范车”,成为行业共同学习的典范。按照文明细胞创建规划,出租汽车分公司详细制定了文明班组创建要求,2007年被公运集团授予文明科室2个,文明职工2人,文明单车9台,同时在管理人员中设臵“党员示范岗”和“文 明示范岗”,重点发挥骨干先进的示范作用,拉动“两个服务”的全面推进,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步,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在推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公运集团公司牢记社会责任,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行业为己任,围绕“富民强司”的宏伟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巩固公司化经营成果,深入提高服务意识,不断规范服务水平,努力将“公运出租”建设成一流的出租客运企业。
通过经常性地宣传动员,出租汽车分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我们经济工作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对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扩大诚信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行业总势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时,打造出租车的现代服务业市场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影响出租企业生存的重要前提条件。
服务宗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热情周到、安全快捷 企业精神:开拓、求实、拼搏、奉献
经营理念:以服务求生存,以安全保稳定,以科技强管理,以创新促发展 出租汽车分公司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公司经理担任组长,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和副经理及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干事、营运科长、安全科长、劳工科长、财务科长、稽查科长、保卫科长等全体中干为成员。领导小组每月专门召开例会,建立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布臵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全面系统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工作中,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力争在2007年争创委级文明单位(目前已实现),2010年争创市级文明单位,2013年争创部级文明单位。将“公运出租”建设成中国知名出租客运企业和服务样板,力争得到全社会的一致认可,实现“让政府满意、让乘客满意、让职工满意、让企业满意”的创建初衷。
6、维护企业和谐稳定,营造企业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为此,公司抓了以下工作:
大胆创新党的建设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经营体制的限制,出租车驾驶员一直是单打独斗,流动频繁,整个驾驶队伍比较散乱,党的工作难以及时延伸到这个人群。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落后局面,真正体现党组织对驾驶员的关心和帮助,在市交通运输集团党委和公运集团党委的领导下,继率先全面实现出租车公司化经营之后,出租汽车分公司于2007年12月3日再次率先成立驾驶员党支部,全司所有党员驾驶员自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驾驶员党支部成立伊始便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党课培训,经过组织的关心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广大驾驶员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入党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已把为乘客提高优质服务当成应尽的行为义务。目前,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重庆市道德模范、第一届感动重庆十大新闻人物周明华和第二届感动重庆十大新闻人物入围前二十名候选人、重庆市交广爱心车队副总队长杨文胜已被列入首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驾驶员群体的党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通过党的建设,公司形成的一个人人求进,事事争优的工作氛围,特别是在驾驶员这个流动性很强的群体中,树立起了许多标杆和榜样,也从组织建设上带动了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认真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公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认真宣传解释。在推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涉及利益的再分配,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之前没有驾驶资格、通过向驾驶员收取“板板钱”而不劳而获的部分“翘脚老板”(此部分人也是推行公司化经营的清除重点),更是坚决反对公司化经营。一些出租车的承包合同最长的甚至要在2010年才到期,强行收回势必激化矛盾,甚至触犯法律,阻力非常之大,但公运集团公司没有退缩,在集团公司的坚强支持下,在出租汽车分公司主要领导的周密安排和亲历亲为下,全体管理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政策、讲究工作技巧、注意工作细节、强调舆论宣传、合理进行清算,迎难而上,决不将困难上交,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对于个别工作难度大的承包人,则实行“一对一”的方法,连续攻关,不断努力,最终于2006年12月20日收回了最后一台承包车,顺利实现了从承包经营向公司化经营的全面过渡。在企业转轨过程中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又推动了公司的良性发展,也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实施三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
(一)企业满意
公司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社会效益成绩喜人。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努力,出租汽车分公司2006年被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称号3人,2007年被市交委授予“客运服务明星”1人(重庆出租汽车行业仅评1人),2004年至2007年共被市运管局授予“文明出租车驾驶员”18人。在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公司化经营方法和人性化管理条件下,造就了大批出租车行业优秀人才,培养出“重庆市十佳客运驾驶员湛江”、“全国先进出租汽车驾驶员李效鸣”、“中华见义勇为十佳好司机鄢代平”、“重庆市道德模范周明华”和“重庆交通广播爱心车队副总队长杨文胜(总队长由重庆交通广播信息部主任童浩兼任)”等众多的先进驾驶员典型。业内的优秀出租车驾驶员争先恐后主动要 求加入公运出租公司。公运爱心分队也于2008年春节前正式成立,现拥有爱心队员近百人,驾驶队伍不断纯洁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全面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影响力稳步形成。出租车事故率和投诉率逐年下降,驾驶员争先评优的积极性不断增长,长效形成了良好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8%5%5%无事故无投诉有事故有投诉有事故有投诉82%图2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2007年驾驶员绩效结构情况
(二)职工满意
由于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驾驶员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加强,对企业具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依托感,驾驶员流动率急剧下降,并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每年坚持在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免费接送孤寡老人游览新重庆,一些骨干驾驶员还主动配合公司在夏季上路为出租车送绿豆汤和防暑药品,全面扩大了“公运出租”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逐步建立了一支“爱行业、讲礼仪、重形象、守纪律”的优秀驾驶员队伍。“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企业的全面部署和驾驶员的积极参与下,公运集团公司组织大批出租车驾驶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和鸣笛悼念捐款活动,得到了社会各 界的一致好评。
35302520151050驾驶员流动率(%)30***03200420052006
图3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驾驶员流动率变化情况
(三)乘客满意
经过施行出租车公司化经营,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经营格局日趋合理,驾驶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出租车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服务投诉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理念全面形成,成效显著。公运集团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优质服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高尚行为经常见诸媒体,乘客赠送的锦旗已挂满企业墙壁。
***107乘客投诉率(%)***0062007
图4 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分公司乘客投诉率变化情况
(四)政府满意
对于公运集团出租汽车分公司的卓越工作,各级管理部门给 予了充分肯定。分公司2004年荣获市运管局颁发的“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连续4年被市运管局授予春运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3月荣获市运管局颁发的“创品牌出租汽车企业”称号;2006年4月荣获全国出租租赁汽车行业规范管理先进企业称号;2007年获得重庆市国资委颁发的“国企贡献奖”和“委级文明单位”称号及市质监局授予的“计量放心出租汽车公司”称号;同年被重庆公安交管部门授予交通安全文明单位称号。
实践证明,公运集团公司的出租车改革之路是一条成功之路,企业和广大出租车驾驶员均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企业管理日渐成熟规范,从业队伍和谐稳定,实现了双赢。公司经济效益稳固,企业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源动力支持。目前,重庆公运集团公司以人为本的出租车企业文化建设已得到了中国出租汽车协会的关注和肯定,欲向全国推广。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名词已被许多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们所熟知。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是需要每一个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去认真研究和领悟的。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有人这样解释,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
今天,仍有一些企业操作者对这问题认识不清,忽略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做企业就是赚钱,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资本的多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维持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员工为企业工作,只要依靠经济手段就可以了,什么理想、追求都是务虚,没有什么用处,还幼稚地认为,现在下岗人员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群,自己可随心所欲地选择职员、聘用职员。结果使企业做了许多年,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只有经济利益。员工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企业的兴衰是企业老板自身的事情,和员工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应该看到,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地看企业资本的多少。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企业的主要操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应该清楚地看到,任何企业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既然社会选择了我们来成为它的操作者,我们就应该教
1育员工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国内外不少成功的企业操作者,都直接提出了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并不是企业成功后在粉饰自己,而是指示了做好企业的一个真谛,我们说这就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
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出“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而是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了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公司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原则。经常教育公司的员工要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公司是应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其所有制形式上看,属于私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而今天公司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们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公司迅速健康的成长,就要放弃狭隘的私有观点,积极鼓励公司的有志之士,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和合理的分配,而逐步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这样,公司就可能迅速的扩大,而其每个成员,就可能获取愈来愈多的利益。积极鼓励每个公司里的人,在公司的共同事业中,去积极地“经营人生、远离贫穷、创造辉煌、分享成功”。要求每个公司的人,不仅要得到所创价值应得的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对企业应有的责任,共同创造和发展公司的事业。
二、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创新靠人才。企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观念,营造人文环境,推进人性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今天,企业要以人为本,已是大多数企业操作者所认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决定着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
(一)、使分配激励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公平、平等、竞争、择扰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激发人才争当先进的动力。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有效的激励下,可发挥到80%—90%。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把职工的利益同自身创造的价值和企业整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优秀人才在待遇、事业等各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岗位、待遇、环境等各方面的努力营造职工事业的良好环境。昆钢从2003年打破传统的技能工资制,取而代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改革,合理拉开工资档次,使工资分配向高技术、责任重的岗位倾斜。以经济利益为主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鼓励创新,昆钢每年评选一批技术、生产骨干并给予表彰奖励,提倡技术革新。与此同时,还坚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成就奖励结合起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精神鼓励人才,昆钢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用职工运动会、文艺演出、职工健身赛等活动调动职工积极参与,让职工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赢得尊重的荣誉感。
(二)、公正的评价机制,强化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强化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昆钢坚持多年来依据管理、技术、生产、销售、供应、服务等各类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以及岗位特点,分别制定岗位职责标准,各级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岗位职责。要建立健全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量化指标,同时把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纳入评价范围,配套建立人才评价组织机构和评价办法、程序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和办法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直接同人才的奖惩、干部任免、岗位竞争挂钩,以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三)、建立以素质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人才培训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昆钢工改,培训与上岗、转岗、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职工自我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企业以培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重点,以增强职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人为本,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以关心和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和职工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针对一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开展困难补助和医疗互助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了职工因疾病、意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活动开展以来,职工得到关怀和帮助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创造促进职工不断发展的人文环境,为企业和职工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文化条件。昆钢历来重视厂区和职工生活环境的综合整治,厂区物流有序、环境优美;职工生活小区规划
合理,美观大方。同时,昆钢还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引导全体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将理念贯穿于各项制度中。
在坚持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尊重人、发展人、提高人上,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昆钢多年来加强宣传工作,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紧紧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昆钢正是坚持以人本,把科学理念有效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在企业发展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注重关心与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促进职工全面发展,职工的全面发展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品牌效应
在我国,不少企业做了许多年,其客户甚至连其商标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企业甚至对其产品的商标名称从未做过任何宣传,这实在令人遗憾。仔细分析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不少私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由于我国当时因产品的缺乏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使得只要胆子大,稍微看准项目,生产什么都不存在市场销路难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什么品牌效应。
而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致使许多企业都感觉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而且销路不畅,大家都十分怀念80年代的美好时光,但可以说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大家都认为企业难做,而事实如何呢?我们今天的市场上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大都处于价格竞争的原始竞争阶段,所以今天的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谁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谁重视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操作,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大的机遇,把企业做好。
(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我国加入 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和国外同行业产生更多的竞争。不少人都在担心,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我们承认,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硬件上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应看到这种差距是次要的,真正关健的差
距是在于软件上,这一差距在产品质量上体现的就是服务和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快就会被逼升级,真正进入服务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
产品质量的另外一大组成部分就是服务。我们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品质上让所有的消费都满意的产品,所以,只有通过真诚的服务,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公司的经营中,提出表面上生产的是有形的改良产品,而实际上生产的应是无形的“放心”产品,公司拥有和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资本数字的积累,也是“放心”,为客户提供的也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的也应是“放心”。生产“放心”,拥有“放心”,提供“放心”,这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优质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体系。遗憾的是,不少人在遇到客户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满意时,往往都选择首先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放弃对客户的服务的做法,甚至背弃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有时还幼稚的认为,中国人那么多,坑骗几个无所谓,孰不知这是在为企业自掘坟墓。事实上,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表面上看需要花费人力,投入财力,去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损失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实际上,这正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文化的难得时机。通过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不仅能更好的宣传企业文化,而且企业会获取远远大于投入的利益。公司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及时高效的做好服务,尽力争取让每一个客户都满意放心,做好了,就能发展壮大,做不好服务,最终结局是倒闭。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最本质的东西之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机器。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比死板的规章制度更能实现对员工的成功管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鉴于此,企业文化日益受到管理者们的关注。大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许多企业还创办了内部刊物,如海尔的《海尔人》,华为的《华为报》等。一方面,这些内部刊物起到了对内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公司使命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向外传播,也起到了向外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公司形象的作用。但是,如何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尤其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还是一个难解之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但是,企业要真正做到本企业的文化能集中体现员工的价值观,并能使其深入人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发挥指导精神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使企业文化的渗
透过程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始终。因此,企业文化不能是空中楼阁,要有可操作的东西,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势推动,起到引导企业向前发展的作用。
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从招聘阶段就开始企业文化的考虑,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导向。企业相关管理者要通过有目的的公关活动和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原则和宗旨。接下来要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
二、对招聘来的新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即定向(上岗)培训。通常的做法有,一是进行规章制度奖惩纪律方面的教育;二是进行企业发展史的教育,接受本企业的好的传统;三是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实际试用实践考察。这种上岗前的培训、定向教育对于新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导向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会使新的员工加快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而且也会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素,保持企业组织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
三、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的体现。它要求有奉献、团结协作,以人为本、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比如它要求尊重企业员工权利,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包括犯错误的员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等。
总之,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应着力于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
四、善于利用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介形式。
任何文化发挥作用都必须通过感官媒介,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一是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外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内创优美的生产工作环境等;二是企业开展象征性的欢庆仪式、礼仪、纪念等活动;三是宣传企业特有的语言、口号、标语。特有的标语口号简明冼炼,好懂易记,易于传播;四是企业要树立本企业的英雄人物。因为榜样的力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明确地告诉人们企业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员工也就知道自已应该怎么做。这也就是树典型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人物典型就会发挥鲜明生动的感召力。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竟争。应该认识到,追求卓越的企业就是追求卓越的文化,而成功的企业也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怎样建立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值得每一位管理者乃至职工去思索、去探求。
第四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随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价值和员工力量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通过研究企业文化与社会及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法,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力量,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对中西方管理模式存在的差异,通过企业文化连接社会文化,探究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重视“人本”思想的应用,即员工的力量,通过将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促进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1、对以人为本社会文化的认识
1.1儒家“民本”思想
儒家历代皆强调“仁”的思想,仁强调民本思想,可见对人的重视自古便存在。孔子强调君王要实施仁政以安民。君王通过学习仁道来提高自身对仁的认知,亲民爱民。通过宣传仁的思想,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儒家强调修身治国,修身即增加对仁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守孝悌,培养至善思想。通过引导社会对仁的重视,推动人与人之间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培养人的浩然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富足,这亦是君王仁政之道的要求。
1.2马克思的对“以人为本”认识
马克思宣传的唯物观中对物质做了具体的阐述,实际是在解释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强调,物质对人的生存、社会关系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但并不否定人的作用,因为物质是由人创造的。通过强调人在创造物质方面的作用,解释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改善彼此的关系,打造和谐社会,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了解社会意识进而完善自身认识,一定程度上讲,社会意识对个人意识具有决定作用。通过解放物质来重塑人的思想道德观,使人在社会中能够尽量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活动。个人属于社会,或者讲,个人无法一直脱离社会而存在,人本质上属于群居性生物。因而,通过解放物质,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社会,避免做物质的奴隶,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这才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意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见个人层面仍是追随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推进社会思想道德目标一体化,即凝聚全员力量,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但一体化不反对多元性,如同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强调优先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意识,重视人的作用,打造和谐社会,使精神文明建设跟得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是时代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
1.4西方“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认识
西方的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管理阶段、管理丛林阶段,进而形成了对管理学及员工比较正确的认识。西方管理学初期强调金钱对人的重要性,进而霍桑试验证明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社会人”,员工工作受所处的大社会和员工间小社会的共同影响,对员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到管理丛林阶段,马斯洛需求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人的作用,提出满足员工自我需求的重要性。人是“复杂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员工需求,重视员工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1.5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认识到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的大方向,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实际以及希望达成的文化建设目标,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培养员工形成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
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
2.1发挥多种文化因素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各有长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立足自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通过正确分析企业文化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想要达到的文化建设目标,吸收马克思唯物主义价值观、西方管理价值观、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融合,打造独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工作打造动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员工素质的认识,健全员工的人格、道德素质,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自身价值观相统一,打造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通过重视员工的作用,给员工以充分的尊重,满足员工自尊心,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同感,进而帮助员工进一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2.2打造以人为本的机制
通过完善公司人才机制,实现员工的自我认同和公司认同,促进员工培养超越意识,实现自身进步。通过建立平等的福利机制,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员工更好的为事业打拼。通过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不断丰富员工知识文化,提高员工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建立消费者为主的机制,秉承“顾客即上帝”的理念,引导员工重视消费者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打造分享型管理模式,谋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公司短期资金短缺问题,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发挥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可促进以人文本机制的打造,进而推动公司文化建设。
2.3资源利用与人文机制打造结合
企业要重视员工的作用,满足员工自身需求。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及时对员工自身问题和其他问题进行开导解决,关注员工家庭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培养员工健康心理,提高员工自身承受能力。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员工道德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员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发放内部报刊、开办交流分享会、组织文化活动等调动员工集体参与,增强员工归属感、认同感,避免员工将自身情绪带进工作,降低人才流失速率,打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小结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做出的正确策略,通过对中外文化的融合,取儒家“仁爱”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成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对策[J].企?I改革与管理,2016,(19):174.[2]王振英.浅谈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12):8.[3]顾宇人.现代企业应着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管理观察,2014,(16):86-88.
第五篇: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可以具体阐述为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对此不仅要上升到企业理念、价值的高度,而且应该赋予其可操作性,通过企业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加以体现,并作为领导和职工行为的指导模式。
关键词:参与;企业文化;人才机制和谐
一、以心为本
古语说:“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国家如此,企业也是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对上海、山东、吉林等8个省市的2586家亏损企业调查中发现:因干部、职工精神不振造成管理不善,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差,效益下降而导致企业亏损的占81.71%。这就是说,企业精神的疲软造成企业的衰落。可见,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以心为本是其人本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没有以心为本这个基础,以人为本将成空谈。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企业要真正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吸引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民主管理,有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形式,调整职工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有它自身的追求目标。而职工也有各自的思想和行为。企业目标往往与个人目标有矛盾,但只有二者在最大限度上趋于一致,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才能内化为职式的自我要求。而职工一旦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于是,企业目标就不是从外部强加于职工的约束和限制,而是变成了职工发自内心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力量。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得到了比较高的经济报酬,实现了自我价值;企业则由于职工的参与,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国内海尔集团实行自我约束下的参与式管理,在这种状态下,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发挥到了极致,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注重职工的个人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中加薪和完善福利已不是激励职工的主要因素,职工的个人成长进步和自我实现是当前职工最关心的问题。职工寻求发展的目光往往首先定位于组织内部存在的条件和机会,亦即企业内部成长通道,即职工进入企业后,在其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点的基础上,配合组织发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而且在职务和职位晋升方面,可能获得进步与提高的一种组织机制。职工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部成长通道的改善,通道顺畅,职工就能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通道阻塞,职工就可能把寻求发展的目光投向企业外部,寻找机会,这就是意味着辞职和跳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使组织与职工的成长既同方向又同步骤发展。所以,企业要留住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除必要的福利制度、优厚的薪酬待遇以外,更要拓宽企业成长通道,使企业不仅是制造产品,也是职工成长和发展的基地和摇篮。
二、以智为本
以智为本,即企业调动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挖掘职工的潜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企业职工智力基础上。它的主要内容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机制,并使之良性运作。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才
选择适当的人,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人才机制建立的第一步,没有这个基础,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就无从谈起。针对我国一些企业择才的误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挑选合适的人才。在企业运营中必须具备成本意识,人才资源成本也是如此。面对目前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企业可以获取一些学历层次较高、工资要求相对较低的人才。企业如果抱着买“便宜货”的心态,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的话,必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企业的选才应该遵循“合适”的原则,让不同学历的人才同台竞技,择优录用。这种做法的背后应该有明确的工作分析和职务说明,以及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做支撑。二是注重从内部选拔人才。企业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内外环境,从企业外部引进人才,容易造成“水土不服”。而企业内部职工由于处于基层上,对企业的情况有总体的了解,所以看问题比较深刻和全面。另外,企业从职工中提拔人才,有助于企业内部成长通道的顺畅,从而激励职工。
(二)用才人才的使用要注重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的和谐,具体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强调发挥人才的独创性。尊重人才的个性,发挥人才的独创性。其次,强调个人能力与现任工作的适应性。企业从事管理的价值应该在使人才感到心情舒畅,而且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意义,能够发挥个人专长,增进兴趣,并为个人进步提供机会和帮助。再次,引进竞争机制,取优汰劣。对企业人才必须建立定期考评制度。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工作考核对工作效率将产生明显效果,考评结果还能使员工定出新的工作发展方向。
(三)造才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擅长于选才、用才,还要精于造才。在企业内部造就人才为企业所用,是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造才的主要途径是职工培训。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人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潜力成为全方位的人才。培训的资金是一种投资,一元的投资,就长期价值而言,可能创造百元、千元甚至更多的间接效益。可以说,人才资本投资是一种最节约的投资。
(四)激才
在人才激励方面首先应该从用人准则、就业保障、职工工资制完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促进企业人才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另外,还表现在完善的奖励制度上,从本质上说,奖励是衡量人才贡献大小的一种标志,是对专业人员发明创造能力的承认,使受奖励者感受到,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其次,应该创造适当的人才工作环境,如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挑战性工作、合理的升迁渠道、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使人才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劳动和创造。
三、以和为本
企业要获得良性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业绩。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和为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中的“人和”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企业内部建立新的和谐人际关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处理组织成员间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在分配上打破“大锅饭”的同时,成员间必然存在竞争和对比,从而在利益分配上显出差别。二是处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职工作为组织成员,其非常强烈而普遍的一种需要是通过共同努力,满足个人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和情感联系上的需要,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亚于经济报酬的一种“保健因素”。三是管理者的作风与态度。倘若管理工作者官僚主义严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搞任人唯亲,必然造成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工作效率。
(二)发挥团体精神
团体精神,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系统论中就1+1>2的“系统效应”,没有团体精神,就谈不上群体成员之间的协调动作,就谈不上发挥它们各个成员能力总的“集体力”。当今美国大公司热衷于公司重建。企业再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注重团体精神。但是,美国式团体从一开始就和日本式团体有着根本的区别:美国团体侧重点在参与,日本团体侧重点在服从;日本团体建立在家庭亲情式的感情联系上,美国没有这样的文化基础,要建立团体文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把它建立在尊重个人、民主、参与、竞争这些美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上。从长远看,日本团体文化注重服从,泯灭了员工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员工的成长发展。而美国团体文化则把整体的统一性与个人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显示了巨大生命力。
综上所述,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是企业文化中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国内企业应该顺应世界管理发展的潮流的趋势,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在心、智、和上多下功夫,在企业内部真正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