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打造品牌德的育回归人本
活动打造品牌
德育回归人本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申报“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事迹材料
一、东风东路小学少先队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目前一校四址,分设4个校区。本年度我校在校少先队员有3004名,4个大队,68个中队,272个小队,大队辅导员4人,中队辅导员68人,大队委72人。
我校大队部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
2011年度我校大队部获得 “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红旗大队”,四(10)中队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四(2)中队的“快乐精灵小队”获得广州市特色小队称号,学校鼓号队获越秀区少先队鼓号仪仗队花样操评比特等奖。
多年来,东风东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坚持以德为首,以做一名“优秀的东风东人”为口号,开展“家校”互动、红领巾社团活动;共性与特色全面兼顾,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务实与创新的协调发展,引领少先队员关心国家大事,关爱生命,关注环保;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引领队员追求真善美。用行引导,用爱关注,尊重个性,全面发展,让队员拥有幸福童年!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创建德育品牌学校 1.组织领导机制化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学校育人价值观的导向监督,主任负责各大材料评估课题及统领的工作,总辅导员负责计划方案的起草制定,各分校的辅导员负责工作的落实执行及反馈,做到有效有序,齐抓共管。
2.创新管理多元化
东风东路小学一校四址,普通学校大队部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结合四校区大队部的情况,实行“四个一”的多元主体化管理之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
每一天是指四校区的辅导员每天保持密切的联系,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设东风东德育Q群,进行网络大队部会议。
每一周是指每一星期进行一次校区的总结,把各校区发生事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通报,使每一个校区的少先队员都能及时了解到其他校区的信息。
每一月是指红领巾电视台每月进行一次的“校园瞬间”纪录片的播放,以拍照的形式记录校园里发生的好人好事或者是不好的行为习惯。
每一学期是指全校在每一个学期会进行一次大型的活动,让四校区的少先队员可以团聚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一家团聚”,产生校园的归属感。
3.完善的少代会机制
学校大队部根据上级少先队组织的要求在四校区建立了完善的少代会机制,充分发挥队员们的主人翁精神。各校区辅导员每学期定期召开分校区少代会,每年,学校大队部也定期举行全校性的少代会,让代表们都能够为学校少先队建设出谋划策。
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少先队员代表。其中,2010年,戴之祺同学被推选为广州市唯一的少先队员代表远赴北京参加第六次全国的少代会。肖任虹同学被推选为少先队广东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及省红领巾议事会全体理事,为广东省的少先队建设添砖加瓦。
(二)坚持少先队阵地建设,扎实开展工作 1.“中队活动课程开放日”彰显中队特色
大队部认真开展全国少工委面向基层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落实情况较好。从2011年开始,我校各中队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中队活动开放日,由中队长策划和组织,中队辅导员协助及指导,队员全员参与,在中队开放日,各中队中队长以“听课者”身份进入课室亲身参与活动。每一次队活动后,中队长都要进行小结交流会,为各中队的交流互动创设平台,也让中队活动更丰富多彩。
2.升旗仪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对少先队员进行直观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大队部规范了以队员为主体的升旗仪式,国旗班的队员负责学校每天的升降旗工作,升降国旗意识严肃,过程认真,成为学校
育人体系中独特的一笔。每周一的升旗,由大队委员安排,做到严密准备,认真执行,主持得体,而对旗下讲话的内容则由大队统一命题,在保障中心的前提下让各中队自己搜集,合理安排,为中队干部提供一个能力锻炼的空间。
为深化队员们的爱国教育,大队部还率先开展“每日升旗礼”。每天早上 8:00,当国歌在校园奏响,所有的老师、少先队员,无论正在课室的、操场的,还是刚进校门的,都会自觉向国旗方向肃立,高唱国歌。长此以往,所有的少先队员已经养成了习惯,这种以小见大的教育,让队员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国旗,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3.打造队部室文化促进少先队建设
各校区都有独立的队部室,里面摆设规范,队歌、队徽、誓词、作风、呼号、大队旗均张贴齐全,也摆放了丰富的奖杯、奖状和大量的少先队书刊杂志。每个新学年,两个低年部的校区都会组织新队员参观队部室,感受少先队文化。另外,大队干部们每周定期在队部室召开会议,总结一周工作和策划开展新的工作,成为少先队开展工作的主阵地。除此以外,少先队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入队部室进行参观和阅览。
4.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宣传少先队和校园文化 每学期,各校区的红领巾电视台都会准时在每周三和周四下午2:15——2:30播出,主要安排了以下栏目:《东风东新闻眼》、《励志故事》、《校园七彩树》、《每日一歌》等,鼓励队员们踊跃投稿,充分展示自我。同时,红领巾电视台
也汇报近期校园里的好人好事,起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盲区大为减少。
5.坚持民主选举和定期轮换少先队小干部
每学期,各校区都会进行大队干部的评选和补选,由各班推选出大队干部候选人在“红领巾电视台”进行现场竞选。同时,每个候选人都有详细的个人介绍和竞选纲领,制作成海报在各校区的长廊进行展示。少先队员们根据候选人的表现和竞选纲领进行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大队干部。除此以外,各中队坚持每学年进行一次中队干部和小队干部的轮选,争取让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能为中队发挥自己的力量。由于队干选拨制度完善,学校少先队组织有活力,吸引力、凝聚力强。
6.“精英队干训练营”为队干创设崭新的平台 学校大队部每学期定期举办“少先队活动”培训班,每周二下午组织各中队的旗手进行出队旗、退队旗的培训,加强各中队的队伍建设,队员更有归属感。
每学期开学初,大队部还用训练营的形式,组织队干参加团体训练活动,意在培养队干毅力和意志,增强耐挫能力,体验策划的成效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7.“东风东达人秀”开创队干管理的新天地
从2012年开始,学校大队干部就积极开展东风东“达人秀”活动,为学生展示个人风采和特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整个活动的工作人员全部由队干担当,从主持人,策划人,导演到音效指挥,现场纪律维持都由大队干部统筹安排,充分锻炼了队干的自主能动性,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8.实行多元合作模式的校外辅导员制度
除了中队辅导员外,我们广泛招募了关工委为主的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同时,为每一个校区聘请法制副校长。各中队还聘请家长代表为校外辅导员,保障了我校少先队的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开创了有利条件。
(三)科研引路,提升少先队工作实效性
为了提高大队部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大队部在2010年与广州大学刘树谦教授共同研究《学校思想教育活动“人本化”研究》课题并获得广州市2010年度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一等奖,确立了学校“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十一五”市级重点课题《绿色上网,让小学生越来越靠近主流文化》作为极具现实意义的优秀研究课题在全校进行推广,使我校少先队的信息化教育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也在积极申报中,将探讨少先队工作成果与社会实践如何紧密结合。同时,大队部设立了许多丰富的校本活动课程,如:做一个诚信的人、中华经典文化荟萃、国际交往礼仪等。
(四)创新发展,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1.德育活动回归人本
学校大队部根据上级少工委的活动部署和学校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少先队活动,每个系列的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的内涵。
⑴“爱心月饼”牵手贫困山区,领开先河
为培养队员们从小学会关爱,从2007年至今,我校已连续六年开展“爱心月饼”捐赠活动,共捐赠月饼一万余盒,分赠给山区儿童、留守儿童。为广东省120个希望家园100%捐赠月饼,并到广东省16个希望家园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开创了跨城市学校牵手希望家园的先河。自2010年牵手活动以来,共收到3千多封留守儿童的回信,与留守儿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⑵创立广东省红领巾基金,关爱留守儿童
为显示东风东少先队员们的爱心,在团省委组织的“捐赠爱心压岁钱,幸福广东第一棒” 活动中,我校率先为“红领巾基金”捐款。自2011年开始为全省希望家园小伙伴等困难同龄人前后共捐赠爱心压岁钱38万余元,被团省委授予 “广东省红领巾基金募捐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⑶“爱心红包”,寄予感恩和孝顺
为教会队员们感恩与关爱,学校大队部每学期为队员们准备特殊的开学礼物,已经坚持了10年。本学期,发给每个少先队员一个装有蛇年邮票的红包,让他们在“五一”前后为劳动者写信,感谢他们为城市发展的辛勤付出。其中寄出2492封,收到回信就有1664封。
2.东风东少年唱响亚运主旋律
2010年是亚运年,全体东风东人用实际行动,为亚运加油!从第一批亚运小先锋、亚运知识竞赛、亚运小记者到勇夺亚运助威操特等奖、亚运年龄最小火炬手黄天来、芭蕉男
孩熊钰翔,从关注亚运问题致信省长黄华华伯伯并得到亲笔回信的少先队员代表,到亚运开幕式的演出,甚至亚运的点火炬仪式上都看到了东风东人勤劳的身影。
3.少年中国梦.美丽东风东。
为响应习主席实现“中国梦”的号召,我校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举行了“少年中国梦,美丽东风东”的大型活动。活动不但展示了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教学成果以及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还让孩子们发掘身边东风东人的优秀品质及精神力量,并以此为自豪激励自己成长。最后,全场3000多孩子高举自己的梦想卡,高喊自己的梦想,共筑美丽中国梦。
三、社会影响及展望
曾有人这样评价东风东路小学:“你们是在真正的做教育,扎扎实实,勤勤勉勉,以文化之为,谋社会之位。从敬业爱生到为人师表,从人文课堂到书香校园,从故事到传奇,从传奇到理念,不断探索、践行,铸就了“东风东”学养深厚、人文荟萃的文化品牌。”
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少先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学校少先队的发展构筑厚实的底蕴;高雅的少先队活动文化,熏陶着每一个东风东人。
在大队部的努力下,我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面推动学校师德建设和少先队建设,各类大型活动精彩有效,使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德育工作强校,是省、市、区德育工作的示范窗口。在这样的少先队建设氛围下,我校近三年培养出全国少代会代表一名,省少代会代表一名,省优秀少先队员5名,市优秀少先队员11名,区优秀少先队员30名,成为了少先队培育人才的摇篮。陈晓校长获得了“2010-2011年度广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的光荣称号。2013年,黄晖主任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大队总辅导员邱小雪老师先后两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辅导员,48位中队辅导员先后被评为“越秀区优秀辅导员”。每年六一前后,学校举行的主题纪念活动都极具社会影响力,其中2012年举行的“学雷锋 争志愿服务章”活动,更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今日花都》、《中国青年报》、《岭南少年报》以及广东卫视新闻、南方少儿频道等主流媒体分别对我校开展的各类学雷锋活动进行了报道,把我校的学雷锋特色活动辐射到全社会,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学校大队部将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第二篇:创新国学教育 打造德育品牌
创新国学教育 打造德育品牌
【背景与起因】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文化阵地被各种消极落后的思想侵蚀占领,一部分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信仰迷失、精神颓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在未成年人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为建设茅箭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区教育局提出把“国学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国学教育进课堂”的方式,探索和实践出一条德育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
【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提高国学教育的认识。为了使全区的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确立了我区国学教育的工作思路,为全区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各学校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精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并在人、财、物上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推荐书目,构建国学教育体系。区教育局整合国学教育资源,组织各学校多次交流讨论、反复论证,初步整理、甄选了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国学教育体系,即一、二年级为《三字经》,三年级为《千字文》,四年级为《弟子规》,五年级为《增广贤文》选读,六年级为《论语》选读,最大程度涵盖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全区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全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步入了良性有序的轨道。
3、抓好培训,筑牢国学教育师资基础。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重视全区师生的全员参与,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国学底蕴和参与国学教育的热情。区教育局先后组织了国学教育推进会、研讨会、现场观摩会和教学竞赛等,引导全区教师研修国学、研讨国学,品味国学,为国学教育长期、有序发展提供师资上的有力保障。各学校开展了“颂扬经典,教师先行”、“师生共读国学经典”等活动,促使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4、创新载体,增强国学教育实效性。各学校坚持贯彻在不挤占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早读、语文课、主题班会课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通过学科渗透和学科结合,将诵读内容科学地融入国学操、游戏、讲故事、节目表演、书法、绘画、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配乐吟唱,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仿写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文竞赛,让学生在诵、唱、画、舞、演中,提高兴趣,提升能力。
5、家校携手,营造国学教育浓厚氛围。各学校开展了“学书法o我快乐”的主题家长会、“亲子学国学,全家明礼仪”国学经典体验教育活动、“我邀父母诵经典”等活动,让中华经典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各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忠、孝、雅、诚”、“仁、义、礼、智、信”、“真、善、美”等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设置“国学经典诵读”专版、厨窗或墙报等,让国学经典与学生如影随形,成为与学生最亲密的伙伴,提高了国学教育的效果。
【取得成效】
1、传承文化,陶冶情操。通过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实践经典,构建了“知行合一”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享受“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提高了学生的国学修养,找到了养成规范与情趣发展、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最佳融合,承续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2、开发潜能,夯实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国学底蕴逐渐丰厚。
3、延伸教材,发展语言。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为识字教学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4、打造特色,创新品牌。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主题长廊、花坛景点、标语铭牌均以诗词、格言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到离开校园,都在一种诗香浸润的环境里徜徉,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和品牌。
5、弘扬传统,增强修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着积极作用,这些经典篇目里面有做人的道理、有处事的原则、有善恶的标准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心灵,对学生产生震撼和影响,提高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种处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文明礼仪在校园内随处可见。
【启示与思考】
1、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发挥基础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中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国学经典诵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普及且常态化,正确引导,坚持不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精神给养。
2、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善于创新。国学经典,是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有效探索。为深化教育效果,必须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弘扬传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3、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要有所坚持有所扬弃。开展经典诵读,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要把经典诵读与坚持汲取当代科学精神和革命传统相衔接,坚决摒弃传统经典中的一些封建糟粕思想,整合资源,甄选出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道德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4、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要鼓励学生做到读做结合、知行统一,结合感恩教育、赏识教育、养成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教育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
第三篇:打造德育品牌,增强教育实效
打造德育品牌,增强教育实效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实效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好每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与班主任们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大队部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学期末认真考核并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为赢得社会、家庭的配合,学校还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各班主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好家访工作,定期沟通,使家长能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为提高少先队员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我校少先队把少先队干部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月培训一次小干部,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各班还正在开展“平等型班级”的研究,班级内实行班干轮流制,“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此举培养了孩子们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处处皆育人,为使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能“说话”,我校除定期更换橱窗内容外,发挥学生才能,尊重他们的意见,以队员们为主体精心设计了体育文化墙,从资料收集到编写撰稿,从图案选择到标语设计,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书法、绘画、设计等相关方面的能力,文化墙的设计得到了区委领导、教育局领导及各校辅导员们的高度赞赏。此外,重视班级黑板报的育人功能。我们认真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评比,“师恩难忘”,“廉洁文化进校园”,“红领巾心向党 争四好添光荣”,“喜迎十八大”,“庆元旦 迎新年”,“春天来了”……各中队板报内容丰富多彩,提炼了队员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而每周四的 “七色光”广播台则成了孩子们的一顿精神大餐,队员们自导自播的《新闻袋袋裤》《佳作擂台赛》《祝福音乐台》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给校园增添了生机与乐趣,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三、抓实常规管理,加强检查督促
历年来我校一直以队员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专门制定了《樊川小学学生守则》,以新颖多样的形式(背守则、知识竞赛等)让学生牢记守则内容,掌握精神实质,知道如何付诸行动。“争章夺卡”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大队部把雏鹰争章与争做文明美德少年结合起来,一周一评选,队员们做到守规范,即可获得一枚“美
德少年”奖章,凡是获得五枚奖章就能获得一张“文明美德少年”银卡,获得五枚银卡,就能获得一张“文明美德少年”金卡。此外,还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评比,对优胜班级,以小红旗的形式予以肯定、表扬。利用周一的晨会及时公布评比结果,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活动中,队员们积极性高,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安全意识等良好品行正在悄然养成。
四、把握时代脉搏,开展特色活动
活动紧跟时代、培养创新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至高点。学校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不断增强队员们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坚持“主题队会观摩”制度,结合计划中的每月一个主题,各中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一年来,相同年级继续以同一主题举行了队活动观摩,并举行现场评分与评比,“喜迎十八大”,“我们爱家乡”,“我是校园小主人”,“厉行节约从我行”,“我十岁了”,“学守则 守规范”……各中队高度重视,借此契机,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经验之举得到了周边许多学校的学习与借鉴;二是特色活动丰富多彩。开展 “走向海洋”、“辉煌的五年”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朱舒、汪玲康同学的征文获一、二等奖,窦步霞、张蓓蓓老师获优秀指导奖。“喜迎十八大”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感受到家乡的十年巨变,灌输和培养了队员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最好的未来”邵樊片少先队观摩活动,“厉行节约从我行”,“万分一爱心助学基金”,“回首、收获、感恩、起航”毕业典礼……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小能人与优秀节目,其中由“十佳优优好少年”张越自创的快板表演唱《好人如花竞开放》在区教育系统廉洁教育月成果展示会和第十三届文艺会演中作为优秀节目参加调演,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以上活动,内容丰富,社校联动,在我校教育区域内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德育回归生活
德育回归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我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我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父母工作情况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县旅游资源知多少”等专题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学生用他们特有的观察眼力和细腻感受,表达了他们对我县环境状况的忧虑不安、对阅读优秀课外书籍的渴望、对父母工作劳动的重新认识、对我县旅游资源的自豪。批阅他们幼稚而真切的调查报告,我更加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和德育教育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中的重要意义,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作用明显。
第五篇:培养学生好习惯 打造德育亮品牌
袁祖德
胡锦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呢?
秉承我市“生活体验式德育”课题的启动、实施,龟山中心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着手,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一、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文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加强校园和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文化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校园不同地方展示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特色,每块墙壁都是“无声的教师”,感染着学生。
我校的文化建设表现为“五个一”:一条展牌,一个宣传栏,一块文化墙,一个宣讲台,一个广播室。学校的好人好事、大事要事通过“五个一”的宣传,深入人心。置身校园,师生都被这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这种无处不在的教育已经超越了空泛、虚化的说教。
最近两年,学校先后设计了“感悟班魂,感动校园,感受亲情,感恩生活,感谢生命”的“五感”活动文化。
感悟班魂,唱响班歌树班魂
学校各班在班主任指导下,全班共同撰写班歌,音乐教师谱曲。师生共唱班歌,当一首首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响起时,全班五十多颗火热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感动校园,震撼心灵动真情
2012年初,学校就公布了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的活动要求,要求全校师生对2011年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和人物进行搜集整理,不管是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只要能让师生的内心有所感动,师生的心灵产生震撼,都可以被推荐为候选对象。经过推荐、初选和师生投票确定了2011年龟山中心学校感动校园的十大人物,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全校师生的心灵。
感受亲情,激励学生勤学习
为了进一步让全体学生能感受亲情,学校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了“学生成长亲情卡”,此卡由“学生成长卡”和“亲情感恩卡”两部分组成。正面是“学生成长卡”,由“姓名、班级”、“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的格言”三块组成;反面是“亲情感恩卡”,由“亲情照”和“亲人赠言”两部分组成。使学生经常对照、感受和反思。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感恩生活,肩负责任重基础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的亲情感受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它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学校又开展了感恩生活的系列活动,除了前面提到的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和演讲以外。学校利用新假的时机,布置了“元旦孝心作业”,作业的内容有“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为父母洗一次脚、做新年第一次晚餐、与父母算一笔亲情账”等。在五一假期、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间段内,学校又策划了“浓情五月天,铸我感恩心”系列活动,将学校的感恩活动推向高潮。
感谢生命,尊重自己做真人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开展了“感谢生命”系列活动。挫折教育是我们进行感谢生命教育活动的第一序列。开学初通过初一各班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向学生充分展示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教育学生如何充分调整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二、管理育人——齐抓共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学校为了加强管理,除了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制定了《龟山中心学校常规管理一日流程》《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等,各处室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自的工作。
全体教师、家长齐抓共管,在时间上不留空当,在空间上不留死角,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政教处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评分细则》,从安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每小项10分,合计每班每天100分。分数来源于值日教师、学生会、共青团监督岗以及各处室领导的巡查,日清周结月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上的原则是:方法多样化,途径多渠道,手段常创新。
榜样示范首先是教师无声示范作用。教师服饰仪容,要朴素典雅、庄重大方,不能稀奇古怪。语言要温和亲切,不能出言不逊、盛气凌人。
说服教育主要有班级例会,就是定期举行的以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为主的班级会议,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主要有班会和德育时间两种。班会学校排在课表里,每周进行的一次活动,一般由班主任或班长来主持,或宣布本周工作,或总结上周情况,评估班集体建设的进展情况,或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即主题班会,如“争做文明好学生”等。
每日教育指班主任每天利用晚自习前20分钟的德育活动,主要是小结当天的班级情况,通报主要信息,简短表扬或批评,激励学生每日“三省吾身”。还可以介绍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乃至周围偶发的事件,让学生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引导学生在点滴生活中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
活动教育指全校性的主题德育活动。德育处根据不同阶段和具体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或组织文体活动,组织各类各项比赛。其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主任必须抓住这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蓬勃朝气的契机,赛前进行充分宣传、调动、组织,激活每个学生的参赛欲望并付之以实际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还有德育经验交流活动和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
根据年级特点,突出重点,分期训练。可以以活动周、活动月的形式开展,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讲究卫生,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真诚待人”等活动周;集会、集合、上课间操时的快齐静训练;反复狠抓某一项事项,如学生服饰发饰,文明礼仪的养成等。
从小事人手,逐条细化训练。班级管理也存在着班规无法落实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班规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细则,没有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所以我们对班规做了具体规定。内容一旦规定,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坚持天天检查、督促,并要进行评比奖惩。明确了每一个细节,班规实施起来就有了效果。
美化外部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主要是在教室和寝室给学生成长创造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如教室的布置,张贴班训、班规,张贴名言、警句,设置书报角、卫生角。每间寝室都让学生自己起一个寝室名,寝室的文化布置要体现家的温馨。
组织全体同学对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评比,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同学给以表扬奖励,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同学给予批评教育,并让全体同学引以为戒。注意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决不能以常规制度代替班主任应该做的思想工作。既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去规范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和作风,又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最终使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
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大力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让家长及社会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并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严而有格,有合格的标准;严而有度,符合学生实际;严而有恒,始终如一;严而有方,讲究科学方法。然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不断发展的过程,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的形势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学校始终要求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在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虚怀若谷的胸怀,用满腔热忱感染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真挚的师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用自己明亮真诚的眼睛去捕捉身边的细节,把工作做实做透,从而去建设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
三、服务育人——让师生以校为家,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工程,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学校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征地30余亩,教师周转房已入住,师生食堂指日可待,实验楼、田径场正在规划中。在校园建设中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保证电路水路畅通,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三是加大营养餐的管理力度,让学生生活得到实惠。让学生养成吃正餐,不挑食,珍惜粮食,节约等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零收费政策,做好免费教科书及免费课辅资料的发行使用工作,让学生养成公平处事的好习惯。
五是做好了路队放送,上学放学及时与家长联系的工作,让学生养成守信守时的好习惯。
六是大力开展“168爱生行动”,即每一位教师关心、帮助一名在学习、经济或者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每月为所教班的学生开展谈心家访不少于6次,每月为所教班的学困生义务辅导不少于8次。
通过这些服务活动,师生关系融洽了,学校的氛围和谐了,厌学逃学的学生基本没有了。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且很艰难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从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探索,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好习惯,打造德育亮品牌”的德育工作目标,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