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22: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第一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一、考情介绍

“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高中历史学科中容易忽略的一个考点。这一知识点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角度为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概况、意义,还会结合汉到元的其他政治制度进行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知识迁移及理解能力。因此,为了帮助考生有效备考,我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和典例演练,已备考生借鉴。

二、知识梳理 1.西汉

(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来地方王国势力逐步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

2.唐朝

(1)措施: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

(1)措施: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从“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方面着手,分散地方权力,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官僚机构的臃肿和军队的扩充,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

(1)措施:元朝统治者在地方建立行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2)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典例演练

1.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3.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嬗变过程,由此可知()。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 D.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4.据史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这体现出()。

A.元朝设行省的目的不明确 B.广阔疆域是行省设置之根源 C.行省职权有一个变动过程 D.元朝部分行省的结构变化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后半期的藩镇状况。表格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四种藩镇类型的赋税供纳状况,不涉及其与朝廷财政的对比,无法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故A项错误。不能仅根据中原型藩镇的兵额与功能中驻重兵防骄藩'就片面推断出这一时期的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属于片面推断,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反而愈演愈烈。藩镇容易造成割据政权,不利于维护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表格中四种藩镇功能各不相同,分别属于河朔割据型、中原防御型、边疆防御型和东南财源型。后三者中,东南藩镇,从财政上支持朝廷;边疆藩镇,保证了唐朝不亡于外敌;中原诸镇,遏制了河北割据藩镇。他们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使唐朝的统治又较安稳地维持了一百多年,故D项正确。

2.【答案】D。解析:根据“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可知,设置官署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开府置佐,无法体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排除B。

3.【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于刺史权力的内容来看,多是用来解决地方问题的,如由解决“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地方高级官员不法行为”到解决“诸侯谋反”“民众反抗”再到解决“流民”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说明当时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选A;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是在汉武帝时期就实现了,故排除B;表格中没有涉及丞相权力被削弱,故排除C;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是在东汉时期,故排除D。

4.【答案】D。解析:元朝设行省的最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行省职权变化的信息,排除C;由材料“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说明元朝部分行省的结构变化,故D正确。

5.【参考答案】(1)标准:德才、门第。

进步:具有开放性、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2)防弊之法:行省官员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等。

作用: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二篇:教学设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

5、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中考开卷考试,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问题导入 <2分钟>

对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1、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一、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

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

学习新课

权力

学生讨论:

1、老师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

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1、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可能让学生动手、4、元朝的行省制度

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动口与动脑结合1、两汉的内外朝制度

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起来,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与探究的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4o分钟>

二、中央政治

2、根据君权相权演变的史实,分析学习习惯。

制度的演变

3、北宋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

1、察举制

三、选官用官

2、九品中正制

制度的演变

3、科举制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本课小结 <3分钟> 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采取列表法,3、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培养学生概括能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什么特点?

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反思】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安徽省和县一中

孙时林

第三篇:《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一本答案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一本答案

1-5:CABCB6:C7-8:CB

【解析6】很多同学认为C是正确的,不细心啊,宋三司使到底分割宰相的什么权力呢?

【解析7】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同措施是ABD,B应改为“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而设问是“不同”。

9、【解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内部两大矛盾之一,本题以此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特别要注意“实质”一词,实质也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三公”可任免,是一种新的官僚制度。透过这一现象认识到它真正的意义是对世袭制度的否定;从材料二、三看出,唐宋两代对待宰相的态度有重大差别,因而其政治运行机制也有显著不同,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3)、(4)题,其中(2)、(4)“运行机制”值得好好思考,它的重点不是落在制度而是具体怎么运行运作;(3)设问有特殊要求“据材料三”,材料性主观题与问答题可有不同。

(1)“三公”的出现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的官僚制度,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2)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既合作而又相互牵制监督;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

(3)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

(4)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中央设中书一省,替代前代的三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第四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练习题四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练习题四

1.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为了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教师以桌面、地面、墙面、操场为例证,并比较其大小,最后得出“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定义,这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组合学习

5.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6.()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如人情境中跟随大家旁观,**中跟大家一起破坏,开会形成决议时少数派由于多数人举手的压力而赞成多数人的意见等。

A.服从 B.从众

C.依从 D.同从

7.《水浒传》中记载,李逵在把他母亲接回梁山途中,他母亲口渴,他去给母亲找水,回来后发现母亲被老虎吃了,他于是怒杀老虎一家,他当时的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悲伤

8.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因为知觉具有()。A.整体性和理解性 B.整体性和选择性 C.选择性和恒常性 D.选择性和理解性

9.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内化 B.认同 C.依从 D.坚定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所以此题选B。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利用草坪、花园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选情感陶冶发。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可知选择A。

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归因在试题太难太难,属于作业难度的归因,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故选B。

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激情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李逵怒杀老虎一家时的情绪状态属于激情。

8.【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知觉的整体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补全残缺字,要依赖于对字的整体性的把握,并提取知识经验把字补充完整。

9.【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有意义学习含义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而机械学习不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不强调对新知识的理解。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第五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练习题六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练习题六

1.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2.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3.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学习

4.“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水平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学习者“高原现象”的是()。

A.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B.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

C.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课堂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决心

D.在每学期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可一过了期中考诚,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的现象

5.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6.()是指问题解决中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A.理解问题阶段 B.验证假设阶段 C.发展问题阶段 D.提出假设阶段

7.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8.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A.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C.注意原型的独立性 D.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9.心智技能又称为操作技能。(判断题)1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卑感和羞耻感。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判断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以此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因此,答案为C。

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下位概念,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因此,答案为B。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C选项没有出现高原期。

5.【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内角和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故属于命题学习,故选D。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问题解决的一般阶段有:发展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阶段,其中,理解问题就是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故选A。

7.【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

8.【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9.【答案】×。中公讲师解析: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绘画、体操、跳舞等都属于操作技能。而心智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所以,二者不同。

1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下载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