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

时间:2019-05-14 22: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

第一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

本报讯(记者徐风)日前,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以下简称AIM)年会正式拥有了《汉信码》AIM 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国家标准已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公认的顶级标准。这是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首次重大突破,《汉信码》最终成为ISO 标准只剩“最后一公里”。

据悉,年会前夕,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已全票通过了《汉信码》AIM 标准。AIM 董事会公告称,协会鼓励将《汉信码》AIM 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据出席会议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负责汉信码标准化的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ISO 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所以《汉信码》国家标准距ISO 标准只有一步之遥。《汉信码》国家标准已于2008 年2月起实施。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介绍,汉信码技术是在研究国际所有二维码码制,完全理解各种码制优劣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这是《汉信码》国家标准成为AIM 标准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汉信码》AIM 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难题,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王毅介绍说,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是保证二维条码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AIM 内部已有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一整套二维条码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然而,对于二维条码质量评价最关键的功能图形污损等检测指标则分散在各项二维码码制标准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方法和实践验证。其后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据现有二维码指标体系开发的二维码检测仪在检查同一个二维码符号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

和目前已实施的二维码国际标准不同,《汉信码》AIM 标准在质量保证体系国际标准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对码制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方法,即对汉信码的寻像图形污损、校正图形污损、功能信息污损指标,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庞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生成大量的污损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经标准译码程序译码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验证结果。虽然《汉信码》AIM 标准距《汉信码》ISO 标准仅仅一步之遥,但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谢颖认为,我国应根据《汉信码》AIM 标准修订《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汉信码》ISO 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颜色反转”问题。这是没有纳入《汉信码》AIM 标准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王毅解释说,制造业应用汉信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领域一样的黑白两色的汉信码,如用汉信码标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或零部件,必须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这需要“ 颜色反转”技术的支持。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希望我国《汉信码》工作组将这一AIM标准制定过程中基本成熟的技术积累向ISO 提出,并承诺在《汉信码》ISO 标准中支持这项技术。谢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制定了一项标准“ 通吃”某个技术领域甚至某个产业。她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汉信码》AIM 标准的实施以及在可预见的《汉信码》ISO 标准的实施中,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 各显神通”,整体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的水平。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文作者:安岚坡来源:中国质量报)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本報訊(記者徐風)日前,在美國召開的國際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AIMglobal,以下簡稱AIM)年會正式擁有瞭《漢信碼》AIM 標準。這標志著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國傢標準已正式成為國際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公認的頂級標準。這是我國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的首次重大突破,《漢信碼》最終成為ISO 標準隻剩“最後一公裡”。

據悉,年會前夕,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已全票通過瞭《漢信碼》AIM 標準。AIM 董事會公告稱,協會鼓勵將《漢信碼》AIM 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而據出席會議的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秘書長謝穎介紹,負責漢信碼標準化的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的核心成員,也是ISO 技術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所以《漢信碼》國傢標準距ISO 標準隻有一步之遙。《漢信碼》國傢標準已於2008 年2月起實施。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毅介紹,漢信碼技術是在研究國際所有二維碼碼制,完全理解各種碼制優劣的基礎上完全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這是《漢信碼》國傢標準成為AIM 標準的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漢信碼》AIM 標準解決瞭多年來國際自動識別技術領域的一個難題,即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王毅介紹說,二維條碼符號印制質量檢測指標體系是保證二維條碼大規模跨領域應用的關鍵。目前,AIM 內部已有一項國際標準,規定瞭一整套二維條碼質量檢測指標體系。然而,對於二維條碼質量評價最關鍵的功能圖形污損等檢測指標則分散在各項二維碼碼制標準中,相關檢測指標的確定缺乏科學方法和實踐驗證。其後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據現有二維碼指標體系開發的二維碼檢測儀在檢查同一個二維碼符號時,得到的檢測結果不一致,引發瞭很多貿易爭端。

和目前已實施的二維碼國際標準不同,《漢信碼》AIM 標準在質量保證體系國際標準的啟發下,發明瞭一種對碼制質量保證體系的驗證方法,即對漢信碼的尋像圖形污損、校正圖形污損、功能信息污損指標,利用高性能計算平臺龐大的計算與存儲資源,生成大量的污損樣本,通過這些樣本經標準譯碼程序譯碼後的結果進行分析,從而獲得質量評價指標的統計驗證結果。雖然《漢信碼》AIM 標準距《漢信碼》ISO 標準僅僅一步之遙,但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謝穎認為,我國應根據《漢信碼》AIM 標準修訂《漢信碼》國傢標準,這樣更有利於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產業的發展。另外,在《漢信碼》ISO 標準制定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註意的“ 顏色反轉”問題。這是沒有納入《漢信碼》AIM 標準的一項重要技術內容。王毅解釋說,制造業應用漢信碼,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領域一樣的黑白兩色的漢信碼,如用漢信碼標識汽車、飛機的發動機或零部件,必須采用直接部件標印技術,這需要“ 顏色反轉”技術的支持。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希望我國《漢信碼》工作組將這一AIM標準制定過程中基本成熟的技術積累向ISO 提出,並承諾在《漢信碼》ISO 標準中支持這項技術。謝穎表示,我們不能指望制定瞭一項標準“ 通吃”某個技術領域甚至某個產業。她希望,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產業在《漢信碼》國傢標準的基礎上,在《漢信碼》AIM 標準的實施以及在可預見的《漢信碼》ISO 標準的實施中,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 各顯神通”,整體提升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的水平。

來源:中國質量報

(本文作者:安嵐坡來源:中國質量報)

本报讯(记者徐风)日前,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以下简称AIM)年会正式拥有了《汉信码》AIM 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国家标准已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公认的顶级标准。这是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首次重大突破,《汉信码》最终成为ISO 标准只剩“最后一公里”。

据悉,年会前夕,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已全票通过了《汉信码》AIM 标准。AIM 董事会公告称,协会鼓励将《汉信码》AIM 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据出席会议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负责汉信码标准化的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ISO 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所以《汉信码》国家标准距ISO 标准只有一步之遥。《汉信码》国家标准已于2008 年2月起实施。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介绍,汉信码技术是在研究国际所有二维码码制,完全理解各种码制优劣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这是《汉信码》国家标准成为AIM 标准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汉信码》AIM 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难题,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王毅介绍说,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是保证二维条码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AIM 内部已有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一整套二维条码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然而,对于二维条码质量评价最关键的功能图形污损等检测指标则分散在各项二维码码制标准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方法和实践验证。其后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据现有二维码指标体系开发的二维码检测仪在检查同一个二维码符号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

和目前已实施的二维码国际标准不同,《汉信码》AIM 标准在质量保证体系国际标准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对码制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方法,即对汉信码的寻像图形污损、校正图形污损、功能信息污损指标,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庞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生成大量的污损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经标准译码程序译码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验证结果。虽然《汉信码》AIM 标准距《汉信码》ISO 标准仅仅一步之遥,但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谢颖认为,我国应根据《汉信码》AIM 标准修订《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汉信码》ISO 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颜色反转”问题。这是没有纳入《汉信码》AIM 标准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王毅解释说,制造业应用汉信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领域一样的黑白两色的汉信码,如用汉信码标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或零部件,必须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这需要“ 颜色反转”技术的支持。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希望我国《汉信码》工作组将这一AIM标准制定过程中基本成熟的技术积累向ISO 提出,并承诺在《汉信码》ISO 标准中支持这项技术。谢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制定了一项标准“ 通吃”某个技术领域甚至某个产业。她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汉信码》AIM 标准的实施以及在可预见的《汉信码》ISO 标准的实施中,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 各显神通”,整体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的水平。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文作者:安岚坡来源:中国质量报)

第二篇: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范文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新华网(2002-08-20 10:19:46)

稿件来源:国家经贸委网站

8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联合主办的全国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

这次现场会,主要考察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情况;推广国内先进的节水滴灌技术;研讨国内外节水滴灌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制定节水滴灌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措施。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加之地膜覆盖,减少了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方式的1/8,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而且还兼省肥、省力、增产、增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新疆石河子市从1996年起,大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一是应用了滴灌技术的农田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一,截至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应用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已达到160万亩,石河子垦区就达80万亩。该技术还走出国门,在塔吉克斯坦推广应用4680亩,作物单产由1.1吨提高到3.5吨。二是滴灌器材生产成本大幅降低。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石河子龙头企业新疆天业集团,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了节水器材国产化,生产出了让农民用得起、质量信得过的节水器材。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全部设备,初始一次性投入已降到300元/亩以下,是国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三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如今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供300万亩土地使用。四是使用这项技术,保证了作物生长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培育。

石河子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发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场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用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石河子垦区将节约的水资源用于种植芨芨草、苜蓿、甘草、防风林和灌木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建设。

科技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认为,石河子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找到了捷径,为实现高效农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绿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经济信息中心提供)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赵家荣

2002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目的是为了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会上水利部、农业部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将分别介绍节水灌溉方面的有关情况,与会代表还将实地考察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情况。下面,我受国家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谢旭人同志的委托,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节水灌溉器材设备生产制造体系,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滴灌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新疆石河子市在对喷灌和各种微灌技术进行反复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8,是喷灌的1/2,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在节水灌溉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设备国产化问题、价格问题、滴灌系统设计和地膜污染等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一是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开发出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农民用得起的“一次性可回收滴灌带”高效节水产品和大田膜下滴灌应用技术。1999年,石河子市在经过3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大田推广应用滴灌技术近3万亩,2000年达到16万亩,2001年达到46万亩,目前已达到80万亩,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其他垦区,以及自治区的一些地州县,累计已经推广了150万亩。还有数万亩芨芨草的种植也采用了这种技术,创造了在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世界之最。

二是实现了滴灌节水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德国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的滴灌带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滴灌器材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比国外同类滴灌带生产设备更加先进,车速达到每分钟24米,比国外设备提高了1倍;成品率达到97%,比国外设备提高了5个百分点;每台设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在国家经贸委国债技改贴息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以满足300万亩土地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一流的滴灌节水设备生产企业。

三是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产品,初始一次性每亩投资已降到300元以下,是国内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其中每年需更新一次的滴灌带,每米0.2元,每亩地仅需120元。

四是解决了回收再利用废旧滴灌带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使用后的滴灌带可以以旧换新,再生率达到了97%,不仅解决了滴灌技术推广的污染问题,而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这项技术可使每亩地滴灌带成本降到70元左右,而且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美国、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技术开发能力较弱。滴灌产品流道设计是滴灌产品的核心技术,属微流态技术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研究机构能够提供水在滴头流道内的流态参数分析,此项技术研究十分薄弱。

二是标准不完善,亟需修订。目前,塑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执行的仍然是农业灌溉用产品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不能适应节水器材发展的需要,急需修订和完善;而滴灌带设备标准尚未制订,影响了节水滴灌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是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我国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年生产量一般在1万吨以下,没有规模效益,且产品品种单一,常用管材种类比较齐全的生产厂家较少,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生产规模高达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

四是市场混乱。节水灌溉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小企业用简单的生产设备生产的滴灌产品质量不过关,模具制作精度差、器材配套性差,不经检验就投放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二、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对解决水的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98年5月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社会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1999年12月进一步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年4月江总书记在西部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朱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这些论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明了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占国土面积50%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用水方式落后,水价不合理等原因,大量浪费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2公斤以上的水平,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的浇地习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成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据有关单位测算,与大水漫灌相比,喷灌可以节水50%;滴灌可节水60%--70%。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今年5月7日温家宝副总理对节水灌溉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温家宝副总理的批示,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快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政府鼓励、引导、规范、推动,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经贸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石河子市政府那样,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要继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要重点解决节水灌溉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国家经贸委对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十分重视。去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向国家经贸委报送了《发展滴灌技术的建议》,李荣融主任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资源司认真研究,做好产业化推广工作。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建设,我委在四期、六期和八期国债技改贴息计划中先后安排了多项节水灌溉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包括新疆天业集团“节水农用管材”滴灌设备生产线改造项目及其它省市的节水灌溉技术项目。今后,我委对节水灌溉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将继续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要认真研究解决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中的政策问题。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将滴灌技术列入第二批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

四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水灌溉器材与设备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整顿和规范节水灌溉器材和设备市场,组织开展节水灌溉产品认证,将节水滴灌器材和生产设备列入节水产品认证目录,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五要培育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施工组织、人员培训、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要加大宣传,引导农民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在农村,农民是用户,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增产增收,必须使农民认识到滴灌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从而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各地经贸委要配合农业部、水利部做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

同志们,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第三篇: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问题与差距

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问题与差距

以高性能增强纤维,特别是以碳纤维为增强相的先进复合材料,近年来在世界上了得到了人所共知的快速发展。先进复合材料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我国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生前曾说:“复合材料几乎是一个无所不为的材料。”国际著名复合材料组织JEC主席Mutel也讲:“Composites can be found in almost product imaginable”。

我国的复合材料事业起步并不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长春应化所李仍元先生研发碳纤维始,六十年代末进入复合材料领域,以本人而言即于1970年作为飞机设计人员既已进入该领域,投入研发。40多年来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展,但与世界的先进水平比,我们的应用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短板和瓶颈。静观国内的事实,我们必须得老实承认在这一重要的技术领域,我们不是赶上或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而是落后了。我们应用的规模与水平,设计的方法与观念,材料的基础与配套,制造的工艺与设备均严重落后。落后是全方位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该领域的先驱,北京中科院化学所原副所长吴仁杰先生曾说,我们就像一个醒来的人,打哈欠,伸懒腰,总也起不来床。这种“起不来床”的感觉,至今犹存。

本文的重点就在于找出落后的方面及其原因,引起国内相关领导及同仁的关注,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期赶上并超过世界上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的雄伟步伐。论及应用发展落后的方面及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依据本人参与国内先进复合材料军民用发展研究40多年来的切身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十条,今不揣冒昧,仓促成文,期与国内业界领导及同仁共同探讨并虚心就教。思想认识和理念的问题 先进复合材料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内对此长期认识不足。以飞机设计而言,减重是其永恒的主题,复合材料能够带来20-30%的减重,这是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故复合材料一问世首先用在航空上,初期可高达70%左右的碳纤维耗于此处,先军机后民机,制件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次结构到承力的主结构,从结构到功能,一步步地实现了飞机结构的复合材料化,所谓“化”者大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现世界上军民机均已用到50%以上的水平(指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的百分比),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多已达到80-90%的水平。而我们的军机正式应用在10%以下,J-20用到了机翼在~以上,J-31在~以上,但后两者还在试飞并未投产。民机正式研制的ARJ21用量2%以下,C919达到12%左右,但均在研制中,并未量产。与世界水平比,差距相当之大。懂复合材料的结构总师并非飞机研制的总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艰难推进应用,但困难重重。我们的主要领导未见世界上业已存在的飞机结构复合材料化的大趋势及其对航空工业的影响,对此 航空工业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挑战。

相比之下,国外不是这样。美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早于上世纪80年代即已拟出一“复合材料发展纲要”,并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指出复合材料是美国90年代的关键技术,必须组织美国的全国力量大力推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在竞争的威胁下保持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于是下面完成了一份详尽的先进复合材料“国家技术开发计划”。再看下面的波音飞机公司,一直把复合材料作为重点抓住不放,从B-737平尾入手一直到B-777尾翼的研制鉴定,到B-787的50%复合材料的应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曾在波音以雇员身份工作,他们抓预研、抓课题的工作态度和气势为我所亲见。再如原麦道公司自1976年研制F-18,正式上了机翼,于1982年正式首飞,此后世界上三代机全部是复合材料机翼了(我国的J-10除外)。而我们1995年完成J8-II复合材料机翼预研上天后,直到近20年后才有J-20、J-31机翼正式上天,落后了30多年。我们国内认识上时间迟后,高度上不到位,特别是有技术决策权的高层技术领导,这导致了我们今天应用发展的严重落后。当前先进复合材料已在以航空航天为核心的国防军工领域、能源领域、建筑领域、地面交通领域(包括汽车)、舰船领域、运动休闲以及广大的工业等领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以开放的思想,前瞻的目光和创新的思维,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其光明的前景。缺乏政府部门的有力组织和支持

复合材料技术,包括碳纤维、芳纶等增强纤维技术,学科交叉,协作面广,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有力的组织、支持和投入。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不足和差距。

长期以来欧美等国制订并投资了一系列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例如美国1976年由NASA牵头制定了著名的ACEE(Aircraft Energy Efficincy)计划,即飞机节能计划,前后执行了10年,国内各大飞机公司几乎全部参加,减重节油,增加商载,该计划完成了B737平尾、DC10垂尾、L1011垂尾的飞行和鉴定。接着又有著名的ACT(Advanced Composite Technology)计划出现,于1988年-1998年执行,目的在于飞机结构性能,研发“强度、刚度、损伤容限”三者统一的主结构,推动大飞机上机翼、机身主结构的应用。再如欧洲则有TANGO(Technology Application Near-Term Goals and Objective)计划,为欧洲11国共34个部门联合发起并执行,革新设计概念,革新制造方法,旨在结构减重20%,成本降低20%。欧洲近期又有NGCW(Next Generation Composite Wing)计划,投资1.03亿欧元,多国共16个工业组织参加,旨在推进大型客机上复合材料机翼的应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政府出面统一组织制订相关法规,使复合材料的设计和鉴定文件化、规范化,编制全行业的技术标准,形成设计和鉴定的统一指南,推动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这方面的实例很多,如美国军用复合材料手册MIL-HDBK-17统一编写和组织250名专家的不断修订;FAA领导下著名的AC-107AB(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咨询通报的统一制订;美国NASA领导下共享数据库的建设(Share material databases);美欧“商用飞机复合材料修理委员会”(CACRc)的共同组建等实例不胜枚举。

再如我国的台湾当局一直把复合材料作为支柱产业予以支持发展,当局作了大量组织和领导工作。如近期发展汽车领域的复合材料应用,即由其经济部牵头组织“官产学研”多次召集专题研讨会,并于2012年正式组建“台湾碳纤维电动车开发联盟”,旨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在汽车结构上的应用发展。我曾应邀访台讲学交流,亲身领略了这种气势。

我国也有一些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支持,如航空部存在时,曾组织过第一本《复合材料设计手册》的编写,J-8Ⅱ复合材料机翼的研制等,但都在部属范围内进行,规模有限,近期组织T800级碳纤维的有组织评定等,范围扩大到了航空航天。201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印发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该部有能力组织此事又有投资支持,未尝不是好事。

由上面的简述可见,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组织和大力支持。很多计划和规范的制订等都是多部门甚至多国联合制订并执行,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科研和工业部门就能胜任的。我们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复合材料的蓬勃发展,也要看到他们的组织工作和巨大的资金投入。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基础预研不到位,投资研制不足 国内与国外相比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缺乏战略上、整体上的规划与研究,投资亦显严重不足。致使我们基础研究薄弱,预研不踏实,导致技术上落后,许多基础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未获解决和很好解决。基础理论方面如破坏机理与极限强度分析问题、从微观损伤到宏观失效问题、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分析方法等问题;工程实践上,如材料许用值与结构设计值合理确定问题,质量控制与标准合理制制订等问题、性能测试与共享数据库建设问题、大面积整体成型与胶接结构的分析问题、使用保障与修理维护的问题等。以飞机设计而言国外普遍有20-30%的减重效果,而我们普遍达不到20%。实践中诸问题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应用置信度不够,效果不足,使人觉得效益不大,花钱不少又麻烦不小,故普遍存在“不敢用、不好用、不爱用”的现象,实质是“不会用”,极大地限制应用的发展,说明预研远没给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在为数不多的国家立项预研课题中,缺乏相对统一的组织领导、合作与协调,存在多方领导、多头投入且又投入严重不足,研究力量不足、项目低水平重复。从项目论证到评审鉴定诸环节问题较多,学风不正。鉴定验收一般都说填补空白,水平国内或国际领先,但工程上一用问题百出,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如我们国内进入碳纤维的厂商已多达30多家,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并未突破,各家鲜有真诚的合作和有效的交流。吉林市声称要建设中国的“硅谷”,可谁又能将其多家原丝、碳丝真正统筹起来,形成拳头,联合攻关呢?致使我国的碳纤维多年仍未走出“质次价高”的怪圈,国内外均缺乏竞争力。设计环节薄弱,问题突出

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应用分外讲设计、材料与工艺三者密切结合。但三者中设计是龙头,这个龙头舞不起来,扩大复合材料应用就是一句空话。道理很简单,设计之前本无复合材料,只有纤维和基体,复合材料是设计出来的。国内三者中,设计这一环节最显薄弱,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发展。以航空航天为核心的国防军工部门尚且如此,其它民用部门情况尤甚。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明白:设计上不去,应用起不来!

复合材料设计,包括计算分析,是一个专门的技术。国际上认为培养一个成熟的复合材料设计师至少需要10年。国内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复合材料设计人员,已普遍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如复合材料设计中最有特色的乃是铺层设计,但国内很少有人真正掌握铺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弄不清材料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的来源和用法。有些人知道一点强度理论,但不知道复合材料强度、刚度计算的工程方法,甚至不了解国际上通行的分析和验证用的“积木式”(BBA-Building Block Approach)方法,很少有人具体掌握复合材料连接设计、疲劳耐久性设计、损伤容限设计、稳定性设计、环境影响及其防护设计、修理设计等许多具体设计技术和要领。设计人员发不出符合上述诸原则的设计图纸来,试问生产部门如何进行具体的选材和制造?复合材料必用的连接设计,我们现有的计算方法仍是以前验证过的方法,已有人指出并不太准确。新的系统的方法我手中就有,但近年来推广宣传不够,并未太用。

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规范和手册等软件建设的问题。国外十分重视有组织地制订相应规范,提出“开发编制全行业标准,改进最终产品一致性”的口号,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促进应用。以各大飞机公司而言无一例外地均有自己的《复合材料设计手册》,而我们基本没有。至于专门用于复合材料设计分析软件的开发,国内也远远落后于国际的水平,如Fiber SIM,Hyper Sizer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

设计影响应用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风机叶片设计,国外已大量应用先进复合材料,形成碳纤维应用的大户,但国内进展很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叶片多是引进工程,没有原始设计产权,对所用材料不敢做轻易更改。重新设计时连载荷都没有,因为引进时人家不会详细给出。下面汽车工业要大上复合材料,但汽车领域的工程师普遍不会复合材料设计,问题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值得关注。制造技术发展滞后,设备需改造更新

制造是现代复合材料技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切产品都要通过制造方能变为现实。制造技术包括制造方法、成型工艺、模具技术、无损检测以及制造设备等诸方面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我们于该方面差距更大。近年来国外以自动铺带(ATL)和自动铺丝(AFP)为核心的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正在世界上蓬勃发展并首先用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并逐步向民用领域推广。自动铺带机由波音牵头,于1983年投入使用已30多年,自动铺丝机于1990年投入使用已20多年,世界上称这是20世纪最后10年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却只有萌芽式的研发和近期的采购应用,落后30多年!自动铺带机国内各飞机公司已引进多台,但自动铺丝机由于国际上对华封锁尚一台也没有,引进的自动铺带机国内各单位应用亦不充分。设备最好的空客和哈尔滨飞机公司合建的合资企业“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也只允许制造A350XWB舵面结构,且A350于2014年12月才交付第一架飞机,我们还得生产10年、20年。波音787给中国的最大制件也是方向舵(无设计权),我们连个尾翼都不能做,可见国外对中国限制封锁之严。舵面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研发过关的,我们又落后了30多年!

其他如以共固化/共胶接为核心的整体成型技术,新型的罐外成型技术(0OA),快速成型的RTM(HPRTM)技术,新型拉挤技术ACP(拉进去的是预浸料不是纤维),厚板固化及其变形控制等技术我们都发展不足。

将来的飞机以复合材料为主而不是金属为主已是不争的事实。原有生产金属飞机的设备正在淘汰和弃用,车铣刨磨钳基本不用,程控数控机床也将不用,铆接、螺接大量减少,这一切空前地改变了航空制造业的传统,航空产业链面临重大重组进程,能否适应这一重大变革必将决定航空制造业的成败兴衰。对此航空工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此西方的航空工业正在向大规模生产复合材料制件前进,为此设备和生产手段的更新是不可避免的,投资是巨大的,如欧洲的空客投资3.6亿欧元在德国建成生产A350机身的新厂,英国投4亿英镑在威尔士建设生产A350机翼的新厂。英国甚至要投30亿英镑用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项目的建设,投资之巨令人瞠目,我们难以望其项背。民用领域发展复合材料产业这样类似的技术改造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汽车制造、风机叶片、舰船等领域。航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组建,整合原621所和625所的技术力量组建新的公司参与竞争,但进度太慢、资金短缺,影响其发挥作用。我们已经明白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发展。成本高制约应用发展

先进复合材料成本毕竟较高,是制约其扩大应用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我们思想上应该牢记:成本下不来,应用上不去。

有鉴于此,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制订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发展计划,发展低成本的复合材料综合技术。如美国由国防部出面联合工业界于1996年发起并执行一个10年的低成本复合材料计划,即著名的CAI(Composite Afforability Initiative)计划,近年来总结认为取得了巨大成果,并已用在F-35和B787等机型的工程应用中,声称要给出一个设计/制造示范性的转变,要降低总成本的50%。此外美国的各大飞机公司,如波音、洛克希德等也都有自己的低成本计划。欧洲则继TANGO计划后又有ASK计划等,此时要减轻结构重量的30%,节省成本的30%,也是多国多部门联合执行。低成本技术应包括低成本的设计技术、低成本的材料技术、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其中核心是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因其占了成本的大部份额。以航空航天而言其占约80%的份额,民用则可占60%左右的份额。所以核心是要大力发展低成本的制造技术。这一点对民用领域尤其重要。如汽车领域应用复合材料,笔者认为其成败的关键主要就在于快速成型的低成本制造技术的成功研发。

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至今没有系统的低成本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系统、深入、具体的研究和实践,远落后于国外的情况,致使航空复合材料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复合材料产品的价格最终是按公斤计的,机种不同,具体价格不同,选材不同,制造方法不同等,很难统一给出准确的价格。国外构件一般600-1500美元/公斤,约为4000-10000元人民币/公斤。而我们一般1-1.5万元/公斤,甚至2万元/公斤,军机研制军方不接受,民机研制亦觉成本太高,一再希望少用。我们军用T300级碳纤维3500-4000元/公斤,航天亦大致如此,将开发的经费亦打入其中,简直是在卖缺。成本问题极大地制约甚至扼杀了应用的发展,在民用领域问题将会更突出。成本降不下来,应用上得去吗?

当然,正确看待成本国内也存在问题,国内容易重视一次性投资成本,而忽视了综合成本和全寿命成本。如民机大量应用复合材料,可以大幅减重,省下的重量可多卖座位,可节省燃油,大幅降低运营成本,综合起来看会有经济效益,否则用不起来。再如国内有人发展复合材料耐酸泵,较金属泵肯定贵得多,但不腐蚀寿命长,免去了频繁的更换,总成本反倒低了。成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问题,必须全面看待。缺乏原始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技术发展的灵魂,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和强调,最近李克强总理还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却表现出重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与外界相比缺乏原始技术创新。

应用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能不断开发出新的有竞争力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市场获取效益。国内先进复合材料占有60%左右市场份额的是体育休闲用品,世界上60%以上的复合材料体育休闲用品均出自中国大陆。但产品多系台湾转移而来,我们并无自主知识产权,代工的性质效益自然不高。以复合材料自行车而言,目前世界上可有30万辆/年的产量,从车架、车把、车叉、座管到曲柄最后到车圈台湾用27年完成复合材料化的进程,技术含量很高。车及其配件虽然多产自大陆,但我们从未独立完成过一辆复合材料自行车的完整研发。风电至2011年我国已累计装机62364MW,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但复合材料风机叶片却多由国外制作,我们少有自主知识产权。本人早已指出此乃是我国发展复合材料产业的一种“病态”,如今看来“病态”犹存。

目前我国进入碳纤维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已多达30多家,已建成产能达万吨以上,但2014年的产量仅在3000吨左右,还存在着“有产能无产量,有产量无质量”的情况,产量以后可能还会增加,但若创新的下游产品开发不出来,这些纤维的市场在哪,企业的出路何在?历史的经验早已指明,当纤维供应充足时靠卖纤维是不赚钱的,必须大力开发下游产品。目前国内的产品低端的较多,上档次的较少,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我们要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进行有创造性革新的研发,除占领国内市场外,也要有勇气参加世界市场的竞争。

诚然创新并非易事,在整个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创新,只是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能力还不足,创新产品还不多。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先进复合材料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我们跟踪模仿尚不到位何谈创新? 使用保障能力不足,研发不够

使用保障(supportability)是一个结构系统在其寿命期内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不受限制地使用所需要的与可能的后勤保障的综合量度。这一概念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系因军民机上不断扩大应用而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一旦复合材料应用发展扩大到一定程度,则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

使用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复合材料结构生产和使用中的可检性、可维护性、互换性和可更换性,最重要的是可修理性。当军民用复合材料大量投入使用后,修理问题必然会提到议事日程,修理问题不解决,应用发展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

复合材料结构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缺陷和损伤,诸如分层、裂纹、冲击损伤、表面划伤、雷击损伤以及战伤等等。这些都需要修理。以修理技术而言,可包括修理选材、修理方法、修理设备,修理检测和修理设计等诸多方面。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即已进行了系统研究,现问题已基本获解决,但还在发展研究中。外场修理用的热补仪、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等均已成套出售,人员多已完成上岗前的培训和取证,修理规范已完成制订,现正在向数字化、自动化修理前进。复合材料修理实际多是采用胶接补片的方式修理,其既可修理复合材料结构有又可修理金属结构,现世界上金属飞机结构腐蚀、裂纹等多发性故障也多是采用复合材料技术进行修理,故复合材料修理近年来已发展为一门产业。

国内虽然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完善系统,如修理验证试验只做到静载,疲劳试验则不充分;只进行过小规模的零件修理,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部件修理和验证,人员培训不到位亦缺乏相应的规范等,故还不能说已解决问题,尚需发展研究。

我们军民用飞机、风机叶片、舰船以及工业用品已部分投入使用,修理问题已经提出,若汽车工业大量使用复合材料,问题更会突显。所以急需加大先进复合材料可检性、可维护性和可修理性的研发力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使用保障能力,扫清先进复合材料使用中的障碍,才能促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没有启动回收再利用问题的研究解决

使用到期的复合材料制品和生产加工中产生的边角余料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事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有鉴于此,该问题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并大力开始研究解决。

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已纷纷组建专门的机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并已建起了多个专门的企业从事此项具体工作。如英国Milled Carbon Ltd厂已和波音、空客等建立合作关系,帮他们处理废料。欧洲已组建复合材料回收服务公司(UCRU),解决欧洲复合材料回收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英国的回收碳纤维公司(RCF)有2000吨/年的处理能力,已和英国GKN航空公司签订合同回收其废品,近期100吨/年,后会有30%的年增长率。过去回收再利用传统的办法是粉碎、焚烧和掩埋,既不科学又不经济,现在欧洲有些国家如德国等已禁用这些方法。新研究的办法可有高温裂解、溶剂萃取等,旨在将纤维和树脂分开,回收再利用。回收的产品多以短纤维碎料等形式应用,市场有较大需求。因原来的长纤维有14%左右也要切碎,以短纤维形式应用。

飞机制件一般寿命25-28年,风机叶片20-25年,汽车制件寿命更短,一般10-15年,且西方国家已规定到2015年汽车上报废的零件95%以上要可以回收再利用。问题尖锐的摆在了我们面前,回收再利用这一战略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复合材料产事业的发展。

国内回收再利用的问题虽有议论和提出,但迄今为止并无太多的实际行动来启动该问题研究解决,更未见专门从事此产业的企业建立,情况远落后于国外的水平。此处再次谈及此问题,意在引起业界的重视,并希望能有国家相关环保部门的重视和出面,早日动手切实解决问题,为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扫清障碍,扩清道路。10 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

随国内复合材料产事业的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目前的情况是缺乏掌握现代设计技术和工程制造技术的人才,即人才现状不能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

人才的问题与高校的培养机制有关。多数重点高校设有材料学院,培养了一些材料方面的人才,但鲜有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如哈工大、北航、西工大和南航等与航空航天有关的高校普遍没有复合材料设计专业,只有上海的同济大学觉悟较早,几年前其正式开设了复合材料设计专业,但其毕业生很难分到民品部门。国外的情况则与我们有别。笔者有幸曾参访过许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至台湾的相关重点高校,他们普遍设有复合材料课程,并强调“hands on”动手能力,参加项目亲手做制件。因应复合材料发展的需要他们早就注意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除相关高校正式开课外,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在职人员的培养也非常必要。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美国波音公司工作时,他们既已开始了相关的专业培训。波音有强大的“培训中心”,春秋两季招生业余培训,列在招生简章第一位的就是复合材料技术培训,报名晚了都参加不上。10多年前我在国内几乎每月都能收到美国复合材料修理办班的通知,培训复合材料修理技术。未雨绸缪,对于人才的培养他们已有预见在先。笔者意见国内应大力加强复合材料技术的在职培训,特别是民用部门人员的培训,以促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其实国内西工大、哈飞、北京SAMPE支部等单位已开展并坚持了这种培训,作了很好的工作,但深度、广度还不够,生员多来自航空航天部门,应注意扩大民用产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人为本,事在人为。适应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我们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训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践行。结语

应用是硬道理。应用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带标志性的落后。应用上不去,许多具体技术问题就暴露不出来,解决不了,何谈技术进步?因此应用的落后是我国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一个短板,关键症结所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国家已经认定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新材料是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之一,要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无需多言,我国已是一个复合材料大国,年耗碳纤维一万吨以上,但还不是一个强国,由大国走向强国,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出差距,认清方向,作出切实努力。业界领导和同仁应努力促进应用、促进发展,与世界一起迎接复合材料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2015年3月25日稿

图1 B787复合材料机翼

图2 大型自动铺丝机干F35中央翼

图3 B787的自动铺带机

图4 A350的自动铺丝系统

图5 复合材料风机叶片

图6 整体成型的车体结构

第四篇: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所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确保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条件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应关注一下方面。

一.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

二.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三.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五.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六.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

七.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关键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整装勘查是指在具有一定工作程度、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统筹中央、地方和企业各类勘查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勘查工作。整装勘查是快速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组织方式,对于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整装勘查工作

(一)整装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整装勘查区应具有一定的地质工作基础和发现大型规模矿床的资源潜力,矿产勘查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具备以社会投资为主开展大规模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条件。社会投资不明确、难以进入的,一般不列为整装勘查区。

整装勘查区的主攻矿种以国家紧缺和大宗支柱性矿产为主,整装勘查区内要大幅度增加勘查资金投入,加快勘查进程,3年内发现和评价至少1处大型规模矿产地,5年内形成至少1处可供开发的大型矿产地,为建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奠定基础。

各省(区、市)要重视整装勘查工作,把具备条件的勘查区纳入整装勘查区,并积极推进其他成矿有利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前期勘查工作,为开展整装勘查提供更多备选工作区。

(二)充分发挥各方作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发挥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组织开展整装勘查区的初选、申报和实施工作。整装勘查区初选前,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对于拟设的整装勘查区,应组织相关企业、矿业权人、地质勘查单位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和新设矿业权的初步方案,协调落实勘查工作部署、社会资金投入和外部环境保障。

二、统筹部署整装勘查工作

(三)科学设置整装勘查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新设整装勘查区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矿产勘查办公室”)要履行“组织协调、评估考核、督促检查”的职能,牵头组织整装勘查区论证工作,并将论证结果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向社会公告新设整装勘查区名称及范围。整装勘查区的范围和面积可根据区内勘查工作进展进行动态调整,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复后向社会公告。

(四)精心编制整装勘查实施方案。经批准设立的整装勘查区,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整装勘查实施方案(含勘查工作部署及矿业权设置方案),并组织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审查和批复,作为整装勘查组织实施的重要依据。编制整装勘查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以及其他已有地质矿产信息等资料,做好勘查工作部署与矿业权设置的衔接(编制提纲见附件)。

(五)统筹勘查工作部署与矿业权设置。勘查工作部署要统筹好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等出资开展的各类工作,突出重点,加强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企业、矿业权人、地质勘查单位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资金投入和工作进度。

矿业权设置方案应密切结合勘查工作部署,以主攻矿种为主并兼顾重要的共伴生矿产,合理设置矿业权,明确矿业权投放计划和出让方式,并根据工作进展适时调整或修编。对布局不合理的已设矿业权,要提出整合或调整方案。非主攻矿种的拟设矿业权,原则上不得影响主攻矿种的整装勘查。

(六)落实工作安排。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整装勘查实施方案和勘查进展情况,提出整装勘查区工作安排建议。其中,涉及国家财政资金安排的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对接,部矿产勘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整装勘查区内探矿权人要根据整装勘查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调整完善相关探矿权区块的勘查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探矿权区块的总体工作进度、工作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和勘查资金投入,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后的探矿权勘查实施方案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

三、加强整装勘查的监督与评估

(七)加强整装勘查的监督检查和进展跟踪。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分区分片技术把关,跟踪整装勘查工作进展,对整装勘查区内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整装勘查区内的探矿权人负责编写勘查进展半年报和年报,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综合后,报送部矿产勘查办公室。有重大发现和成果的,以专报形式及时上报。

(八)建立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每年年底组织对本地区整装勘查工作进展进行自评,重点对主要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企业投资到位情况、财政资金落实情况、矿业权设置方案实施情况、重要找矿进展和成果、找矿潜力等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部矿产勘查办公室。部矿产勘查办公室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评估,向全国通报评估结果,并督促重大问题的限期整改。对主要因工作推进不力而导致勘查进展不好的,要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情况并商请省级人民政府加强督导。对经勘查证实找矿潜力不大或因工作推进不力导致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不再列为整装勘查区并予以公告,不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整装勘查区相关政策。

四、完善整装勘查区矿业权管理

(九)提供矿业权审批便捷服务。整装勘查实施方案中的矿业权设置方案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复后,授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部批准的探矿权投放计划,审批部审批权限内的探矿权项目(煤、钨、锑、稀土等国家调控矿种及放射性矿产除外)。

整装勘查区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公告后,在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批期间,对于大规模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在保证勘查开发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允许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新设的主攻矿种探矿权。

(十)优化主攻矿种矿业权配置。整装勘查区内现有主攻矿种矿业权的周边空白区,按照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新设探矿权,经专家论证符合整装勘查要求的,允许配置给具备整装勘查能力的毗邻矿业权人。其它拟新设探矿权,主要采用招标等竞争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

招标出让矿业权,应遵循“三优先”原则,即投入大、勇于进行深部钻探验证的优先;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和社会资本联合成立企业,实行资本和找矿技术相结合的优先;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实行探采一体化的优先。为调动参与整装勘查的勘查单位和矿业企业的找矿积极性,对在整装勘查区内探明大型规模以上主攻矿种矿产地并已转入开发的矿业权人,综合考虑其技术能力、勘查力量和投资能力,可为其配置高风险勘查空白区的探矿权。

(十一)积极推进矿业权整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协调联动平台,鼓励和支持有实力、负责任的企业作为整合主体,推进布局不合理的已设矿业权的整合。整合主体应积极主动协调其他矿业权人,采用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等经济手段整合其他矿业权。

暂不具备整合条件的,现有探矿权人应按照“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工作进度、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成果验收”的“五统一”原则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确保勘查资金投入规模和工作进度。

积极参加整装勘查但面临资金困难的探矿权人,可采用与其他社会资金合资合作或申请地质勘查基金支持等方式进行合作勘查;对不按整装勘查方案和“五统一”要求推进整装勘查并且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探矿权,参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进行整合。

(十二)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探矿权人享有依法处置勘查成果的权利,包括优先申请采矿权、依法转让矿业权等。整装勘查实施过程中,发现矿产地且符合相关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要求的,可分区段申请采矿权,但矿业权人必须承诺其余部分仍然按照整装勘查的要求继续开展勘查。

五、加大对整装勘查的支持力度

(十三)加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支持。中央、地方财政应切实加强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和科研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证在整装勘查区的部署安排,加快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在整装勘查区开展工作、符合条件的勘查单位可优先承担相关项目。充分发挥地质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加强基础地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和资源评价等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应用,破解找矿难题,促进找矿突破。对于按期保质完成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任务并取得重大找矿发现的勘查单位,可在项目工作区范围内以申请在先方式登记一定数量的探矿权。

(十四)加大地质勘查基金支持。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要协调联动,切实发挥分担勘查风险作用,重点支持整装勘查区内有找矿潜力、且社会资金不愿独立承担风险的勘查项目。要按照“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的原则,除特定矿种和地区外,凡是可以由企业投资且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矿产勘查项目,优先由企业投资。对于重点项目,两级地质勘查基金可以采取联合投资的方式,协调资金投向,合力推进整装勘查工作。

(十五)加强技术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加强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全面构建任务到区、责任到人的技术指导体系,负责组织开展专家研讨、技术培训和现场交流等活动,协助解决勘查技术难题。

(十六)全面提供地质资料服务。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5〕号)的要求,安排专门和必要经费,将本行政区内各整装勘查区的重要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分别集成为资料包,向社会公布资料目录和获取方式,并向区内矿业权人和有关单位提供资料包服务。

六、加强整装勘查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组建技术支撑机构,具体组织开展整装勘查区的进展跟踪、统计评估、监督检查等工作。集中连片整体引入大企业等开展整装勘查的,由国土资源部、省级人民政府和引入的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服务和监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建相应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负责本地区整装勘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整装勘查区要设立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整装勘查区内主要投资企业和勘查单位共同参加的整装勘查区管理办公室,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整装勘查区内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项目实施。

(十八)改善外部工作环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与当地人民政府建立外部环境保障机制,优先保证整装勘查区内矿业用地需求,共同协调矿业权人、勘查单位、社区等各方关系和收益分配,营造良好外部工作环境。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往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下载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联盟引路,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创新发展_1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联盟引路,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存储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抓机遇,力争技术突破。”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观?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每一位大学生......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我国......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行政法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影......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

    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行政法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 4月2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着力稳生产、调......

    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实现人本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从一个虚拟的世界渐渐走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

    我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基本实现

    在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基层企业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坚持和发展,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使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基本上得到实现和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