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2:0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

第一篇: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

简答题:

1.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其中的“情境”的内涵是否有变化?

答:情境教育是对情境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情境教学相比,情境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拓宽理论视野,加强原理构建

情境教育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为指导,广泛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明确提出情感陶冶原理、暗示倾向原理、角色转换原理和心理场整合原理。

(二)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可以视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深化发展的基本目的之一。

(三)开发情境课程,实现教学课程一体化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时都必然会触动课程,都需要相应的课程来支撑。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对现行课程加以必要的改造,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基本主张落实在学校课程中,使教学与课程在情境教育思想的 统一支配下实现有机结合,在新的理论基础和目标上实现教学课程的一体化。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它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时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昭示了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走向。

2.比较“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的异同。答:情景教学:利用电教设备创设情境。

如杨杰老师在讲《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在同学们思考如何向妈妈祝贺生日时,利用电脑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歌声蕴涵的那种深沉的爱,那种深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内心激动不已,产生出强烈的对妈妈的爱。

2、借助板画展示情境。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借助语言入情境。

备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必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情境教育: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在数学课中加入数学史的讲授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任何一个静止的事物,如果和它的历史联系起来,就会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讲授一条定理,如果不仅仅给出推导和证明,还指出它的思考路线,以及学者研究和发现定理的经过,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和本定理有关的典故和趣事。学生开阔了眼界,知道一个定理的发现过程竟如此曲折,印象会非常深刻。讲述定理的来龙去脉,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情景课程:指以特定的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作品等元素为课程背景,参与队员分别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并按照预先设定的活动主线、内容或“剧本”倾情“演绎”,最终的活动结果将根据参与团队或参与者的不同表现而充满悬念。

3.说说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的发展线索。情境教学

一、探索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二)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情景教学向情境教育的拓展 一)从学科教学着手。

情境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儿童、知识、社会 二)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

4.说说教师人格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答: 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身负着重大的责任。“身先士卒”是一个教师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应有的表现。课堂上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了解教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教师的德,是教师的人生智慧,将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课外活动,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游戏,创造和谐平等的室外活动,因此不论课内课外,永远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其次,教师要有激情。情感体验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内驱力。一个教师的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假如没有高尚情感的支持,人就不会产生自觉、坚定的行为,消极的情绪只能使课堂死气沉沉或者是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身心,使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来面对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坚决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会学会笑对人生,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就会学会如何做人,以真挚的热情来善待他人;就会以上课为乐,感到学习和锻炼是一种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并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中欣赏学生,赞扬学生。教师的情感和思维是灵动的、鲜活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教师一起活动,一起参与,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

第三,教师要有爱心。教师要向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俗话说:师者,人之父母也。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关爱。①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学生有时不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定,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要面对现实,勇攀高峰。②给学生思想上的理解。学生的思想单纯而幼稚,甚至有时对课外活动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做事要认真、冷静。

总之,作为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学生在活动、互动中养成良好的素质和品德,不能成为更好,但要做得最好。激励、鼓舞、欣赏和赞扬会让教师和学生永远坚持不懈努力和积极向上

课程小论文:

课后看李吉林著《情境教育的诗篇》,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教学论文。答:

读师范的时候,就从教教育心理学的老师那里知道了“李吉林”,也对她略知一二。知道当年18岁的她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50年前的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知道她也如所有新毕业的学生一样,在最初工作的日子里,因为缺乏经验,班级管理糟透了。但幸运的是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认为她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而她也极为聪明好学,仅仅两年后就被市教育局派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从此,她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参加各种研讨培训,认识了许多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她成长得更快了;知道是她凭着毅力顶着压力在困境中实验,创造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以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和谐发展„„

这一次研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感触颇深。虽说这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但是李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太多的真情实感,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曾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李吉林老师创造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是因为:

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强化生活感受。

强调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这就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了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语言。

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她在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特别是以图画、音乐、演示和语言描绘来设置的情境,大都有意识地粗略一些,简易一些,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学生在“求异”想象中不断迸发创造性。

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十分强调开发情感效能。

综观她的教学实录也好,教案设计也好,我发现她总是以充满情感的教学,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这实在让我佩服不已!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情境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这一句名言不知是出自那一位名人,但用在我们低年级教学中实在是很恰当。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事物的理解都是比较直观的,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把握教材及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才能激起热烈的情绪,体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而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所以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通,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把语言学活,掌握、获得的更多。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了,课堂气氛就不会沉闷凝重,而代之以热烈活跃;把课教活了,教师的教就不会枯燥乏味,而代之以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学生自然更想上,更愿意上,当然学得更好。

李林吉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很实用,因为这部著作中阐述的教学理论简明易懂,而且结集中选有部分情境教学的成功范例,可直接供我们老师参阅或效仿。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激情的语言,或通过恰当的图片,或通过合适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尽可能地把他们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及情感等。我也喜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然,我做的这一切都非常浅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学习,多积累,多研究,多运用。

第二篇:语文教学名师案例研究期末考核

一、撰写一份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字数不低于1000字)要求:真实反映你的想法,写出你的职业设计。

随着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重返师大进行研修,我再次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了反思。为了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特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下:

一、个人现状分析:

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我可以认真扎实地完成本职的各项工作,做到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精益求精。在对待学生的过程中,我可以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平等的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利的方面,例如:上班的时间除教学之外的琐碎工作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研究的时间不够。具有较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放的程度不够,心存担心。工作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不够。对于科研还是停留在一定的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研究,自己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而且在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方面不够及时。

二、未来发展目标:

1、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重视资料的积累及经验的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3、以“实干、精干”的精神,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日常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4、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每年要留有痕迹,写一些教学笔记和心得。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

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苦功夫。

三、个人发展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抓住研修网给我提供的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2、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取尽快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建立适合自己的、跟得上时代形势的教学模式。

3、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积极进修,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观念。

4、积极参加各类论文评比和教研活动,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形成文字,同本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同行们交流探讨,寻找不足,加以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的专业技术快速成长。尽快成为一名有风格、有特色的语文教师,最低要求是成为一名自己满意、学生喜欢、领导认同的语文教师。

二、推荐一位语文教学名师,写出其主要特征(字数不低于4000字)要求:具有概括性;具有真实性;具有典型性;不能以一份课堂实录代替。

2008年7月,新教育第八届研讨会在浙江苍南举行,郑桂华老师应邀在会上执教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郑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原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执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不是郑老师自选的,而是教育在线网友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来的。

郑桂华老师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了三道预习题:一是读通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写下来的词语抄写一遍;二是边读边想,把你读不懂的句子抄下来;三是写出你心目中的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上课的前一天晚上,郑老师把学生做的预习作业看了一遍,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学预案作了适当的调整。

郑老师的课从检查预习开始。她先听写两个词语:祭祀、潮汛,两位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写。郑老师之所以选这两个词语听写,是因为它们是学生预习作业中错误最多的两个词语。郑老师对这两个词语的字形进行了强化。

接着,交流不理解的句子。郑老师说:“在预习作业上,有28位学生提到不理解的句子是——‘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个句子我们先放一放,等到课要结束的时候再来讨论。”

郑老师上课前,在黑板上抄出了学生预习作业上写下的概括闰土性格的词语,只要是不重复的,她都抄在黑板上了,有30个词语,如:害羞、勇敢、活泼可爱、见多识广、重友情、聪明、能干„„

郑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讨论如何把握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她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说闰土是个害羞的孩子。一位学生引用了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依据——“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郑老师追问:“闰土是个害羞的孩子应该见谁都怕,怎么不怕我呢?”一位高个子女生发言:“我认为闰土是个矛盾体。在农村生活时他的胆子很大,不怕羞;可是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他就胆小、怕羞,只有与年纪相仿的小少爷比较亲近。”郑老师把“矛盾体”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做笔记,记下这位学生的贡献。郑老师在这节课上多次提醒学生做笔记,把老师和同学讲的重要内容记下来。

郑老师让学生交流表现闰土“见多识广”的事例,引导学生读了“雪地捕鸟、月下刺猹、海边拾贝和潮来看鱼”这四件事。接下来又交流了“重友情”。郑老师抓住课文中的描述,与学生一起讨论闰土的性格特点。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后,关于如何把握闰土这一人物形象,郑老师作了小结:“闰土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文章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的地方,如果只是细枝末节提到的就不是主要的,如‘害羞’就不是闰土的性格。‘见识识广、重友情、勇敢’,很多地方都能看出,这就是闰土的性格。判断人物性格一定要看整体内容,整体把握。”郑老师请学生把“整体把握”四个字写在笔记本上。

郑老师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讨论不理解的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她让学生反复读这个句子,看看关注哪个词语、突出哪个词语。有学生提到“四角的天空”,郑老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的大意是,鲁迅他们被父母关在家里,目光短浅,许多事情都不知道。就像我们现在,整天被父母关在家

里做习题,不知道许多事。郑老师提醒学生,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虚构的,文中的“我”不是鲁迅。她又引导学生抓住“只”谈了谈如何理解这句话。

40分钟过去了,郑老师的课也结束了。她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课后带着理解读课文,读几遍自己决定;二是找来《故乡》读一读。

看完郑桂华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郑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少年闰土》这堂课很好地阐释了郑老师的教学主张,我对郑老师的教学主张深表赞同,因为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语文核心价值”就是这堂语文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我们教数学课,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语文课教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涉及一篇课文中所有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甚至对许多重要的价值,也只能有所选择,有所舍弃。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教学内容的过程。

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内容是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我们不妨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

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二是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三是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四是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

郑老师《少年闰土》这堂课确定的语文核心价值——“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就属于第四个方面。郑老师整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语文核心价值展开,就闰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害羞”——“见多识广”——“重友情”的讨论。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闰土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文章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的地方,如果只是细枝末节提到的就不是主要的,如‘害羞’就不是闰土的性格。‘见识识广、重友情、勇敢’,很多地方都能看出,这就是闰土的性格。判断人物性格一定要看整体内容,整体把握。”

我也执教过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社戏》,我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我”的童年伙伴们的性格特点,但在引导学生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教学就结束了。郑老师在此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教给学生把握闰土形象的方法。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就可以归纳为阅读同类文章——写人文章的基本图式,并迁移到对其他同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做,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郑老师《少年闰土》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她顺学而教,整堂课就是围绕预习题而展开。我认为,预习是学生个体建构新知的过程。很多知识学生是自学就懂的,老师要在学生“懂的多少”的基础上确立教学起点,而非假装学生不懂,一切从零教起。预习就是学习。在课堂时间有限,优秀学生容易代替全体学生学的情况下,预习也是独立学习的有效保证。而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预习事实上就是他独立学习能力的一次次检测。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为教学作一些基础准备。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指向语文核心价值,即预习作业中除了基础性的作业外,有一部分作业能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时就能沿着语文核心价值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摘抄似的缺少思维参与的机械式作业,例如,郑老师让学生用词语概括闰土的性格特点的预习题就是指向本堂课的语文核心价值的。学生作了充分的预

习,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以保证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的达成。

郑老师的这节公开课与许多公开课不一样。许多语文公开课得了“营养失衡症”,情感泛滥而理智不足。其语文学科特点几乎全靠释词、析句和朗读来支撑,难怪专家们说我们的语文课中语文知识“极度缺乏”。知识不足情感补,这是我们语文课的常见病。

郑老师是大学教授,她教了很多年高中,初中有十多年没教了,小学基本上没教过。郑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在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还不够,教学的情趣性还不强,在结构上也显得不够严谨和完整。但我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手一投足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另外,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个别对话显然不能代替个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活动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是否有效,因此教学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参照,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个体学习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安排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的机会,在不断地阅读、碰撞、反思中走进文本深处,使思维在阅读交流中得到训练,语文素养在阅读中得到提高。

郑教授自己也说:“语文课,只要心中装着学生,有语文获得,就是走向理想课堂的路上。”可是教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特别是和那个“已经很优秀”的女生的对话,其他大多数学生只能做看客,无法融入师生活动中去。我特别注意了有那么二、三两名同学,除了课的开头检查字词和交流预习中闰土形象认识这几个环节,他们的表情还算丰富,还有想发表自己观点的冲动之外,大概在课进行了十几分钟以后,他们脸上一直呈现出茫然的神色,可能只是迫于公开课的需要,他们还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他们想做倾听者,可是个别“已经很优秀”学生的发言他们很难听懂,无法引起思维的共鸣。这时候,课堂对他们肯定是低效的。直到课堂教学结束,我们感觉多数学生对于闰土“见多识广”“重友情”“勇敢”的认识仍然是停留在预习时初读文本的阶段,只不

过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了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课堂上那个“已经很优秀”的女生提出的“矛盾体”的说法,本是个很好的个体发现,是智慧的火花,是动态生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的绝佳切入口,比如引导学生去比较“深蓝的天空”“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和“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他见人很怕羞”和西瓜“危险的经历”等文本信息,深入地把个体发现变成班级的群体认识,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避免了直到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对“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尴尬。

语文课真的很难上,尤其像郑桂华这样的大学教授,从来没有面对一群小学生上课的经历,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特点的把握可能不是很充分,导致了课堂上有一些瑕疵。但她所传递出的突出文本“核心价值”的思想,正是我们朝着理想课堂前进的方向。

第三篇:《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

第三批次作业简答题:

1、联系张学青《月光启蒙》教学实录,谈谈散文的词汇教学策略? 答:张学青执教“月光启蒙”的主要教学过程为:导入——解题——自读质疑——重点品析。这一教学过程中看似平易,但是对“词汇”的体验教学处理得却很到位,强调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使文本词汇与学生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切体验“民谣”。2)铺桥搭路,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抽象词汇。3)语感熏染,促使学生在比较、联想中体验词汇的诗意美。4)多元朗读,引领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情感美。5)补充语文材料,引导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文本意蕴。

2、结合王君《丑小鸭》教例,简要回答阅读教学“切入口”的设计要领。

答: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艺术,可圈可点之处多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课堂切入艺术。

切入,是庖丁解牛的第一刀,这“第一刀”切在何处,怎么切,切得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前提和基础,更显示着教师文本研读和教学设计所能达到的层次和境界。王君老师精妙的“切入”艺术,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一、切得准:选“点”切入,独具匠心。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命门”,找准“命门”,就好比找到了打开解读这篇文章大门的钥匙。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拿到小说,就是“三要素”,面对文言文,就是朗读和翻译,解构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王君老师能够充分尊重文本的个性,从而寻觅到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点。

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选点,还有标题切入、主线切入、背景切入、语文知识点切入„„,我们在欣赏她的课例的时候,每每被她所精选的独具匠心的切入点所折服,问君何能尔?精湛的眼光,深厚的功力。

二、切得巧:运刀自如,切中肯綮。

“选点”,是有效切入的第一步,“选点”之后,便是“运刀”了,“怎么切”是很讲究的,切得得当,游刃有余;切得不当,崩掉刀刃,王君显然是深谙此道的。

三、切得深:刀势不减,宛如破竹。

一“切”之后,需要强有力的跟进措施,才能保证沿着切口进入文本深处,洞悉语言世界的奥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切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板块,而应该是大餐的一道开胃菜,大戏的一通开场锣鼓,它是引子,是铺垫,但更是过程。

总体看来,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艺术,呈现这样一些特点: 它是破解文本密码的“钥匙”,不是万能钥匙,是给文本量身定做的“钥匙”;

它不但是一扇门,让你进去;它还是一条路,让你走进里面去; 它具有“三力”,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向心力”、带动后续学习活动的“牵引力”、有利于支持文本研读重心的“支撑力”; 小而言之,它是教学细节,教学技巧;大而言之,它是教学策略,教学智慧。

3、简要回答武凤霞《一株紫丁香》课例中执教者是如何实现儿童诗歌与儿童生活的“对接”?

答:《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不能把诗歌肢解.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负载得了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相互支撑才能负载动诗中浓浓的深情。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设计理念: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那么,对这样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我们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不能把诗歌肢解.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负载得了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相互支撑才能负载动诗中浓浓的深情。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所以,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是不可以解的。”但是,诗歌又是文学,它言语精练的特点又让其成为一种压缩的艺术,把这种压缩文本用适当的方式打开,让学生读出字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很重要。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对接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读出自我,而只有当学生读出自我的时候,诗歌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其次,教师要注意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引领学生品悟诗歌的艺术美。虽然这首诗的阅读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但是老师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上理解这首诗,只有自己心中有高度的时候,才能带着学生走向高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诗歌的艺术美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具体到这首诗,我认为,可以从诗歌的韵律美、想象美、情感美几个方面去关注,教学中把教师心中的关注以一种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来呈现,使学生在诵读中浸润其中,从而全方位感受诗歌的美,唤起对儿童诗歌的喜爱之情。

4、阅读窦桂梅《游园不值》教例,简要回答该课例语文教学资源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的。

答:“厚而不重”的教学资源。1)课外教学资源引用之多:细读本课例所引用到的诗文,令人叹为观止,有《题李凝幽居》、《寻隠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雪夜访戴不遇》、陆游《马上传》、陆游《临安春雨初雯》、白居易《暮江吟》王维的“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钱钟书对陆游的诗作和叶绍翁诗作的评价。2)对引用教学资源使用方式之灵活多样:本课例执教者对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手法灵活,巧妙穿插于不同的教学环节,达到“厚而不重”的教学效果。

5、简要赏析王崧舟执教《枫桥夜泊》中高度诗化的教学语言。答: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课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执教的是古诗《枫桥夜泊》,闭眸回想此课,似乎还可以隐约地听见那一声声幽远的钟声向耳边袭来,内心竟泛起了无以冥状的淡淡轻愁。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咏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夜半钟声”更衬托出了夜的静谧,夜的深沉,而诗人难以入眠、卧听钟声的那种种无以言传的情感便不言而喻了。正因为如此,王老师以“钟声”为线,以“愁眠”为眼,营造了一种空灵旷远的境界。听者似乎不是听课,而是随着王老师跨过千年与作者同感同受!纵观整节课,我们陶醉于诗的意境美,我们感受着语言的深度美,我们钦佩着师生之间的和谐美,我们更被诗意课堂中文本与学者的灵魂碰撞深深感动。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的:“语文充满劳绩,但我们依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6、结合张玉新《东坡词二首》教例,简要回答“教”服务于“学”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领。

答:古典诗词教学最容易走的路子是依靠教师“讲深讲透”。张玉新《东坡词二首》教例中,“教”服务于“学”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领为:1)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重在“怎样读”。2)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方法的指点。3)教学过程的推进在于以学生“自然阅读”的认知规律为主线。4)教学设计的指向服务于课外的阅读。

7、结合程少堂《诗经?子衿》教例简要回答“语文味儿”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的特点。

答:“ 程少堂 老师《诗经?子衿》课堂教例的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满乾坤。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具备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二是语 文 老师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三是语 文 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这三个方面在程少堂身上都体现得都非常充分。他的“语文味儿”理论,表现出他在文史哲的结合方面,有相当造诣。他的《诗经?子衿》课例早已经在网上流行,常读常新,确确实实是开了风气之先。就连他的高考中考高分作文点评,也像艺术品一样有欣赏的价值和研究的价值。当然,少堂先生对语文教学最大的贡献是正式提出“语文味儿”的理念并把这个概念科学化学术化。他的研究,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学术的深度。从现实的情况看来,“语文味儿”已经濡染深圳,香飘维港,渗透内地。我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史如果缺少了“语文味儿”,显然会略微逊色。他的新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我曾这样为他的新著题词:理论与实践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雅儒更当有热血,风流不愧真名士。愿程少堂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智慧满乾坤。

8、简要回答文言文“串讲”的内涵

答:严格意义上讲,“串讲”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追溯到东汉郑弦、马融等人的讲经活动,甚至更早的时候。元朝的程端礼已给它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释一句之意,相接续作出。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9、结合李卫东执教《陋室铭记》课例,简要回答文言文分层朗读教学与传统诵读教学的区别何在?

答:分层朗读教学设计可以“杨”朗读教学之“长”的同时,“避”了其“短”:以朗读贯彻整个课堂教学,为不同时段的朗读分别赋予清晰的学习任务,一改传统含混随意、漫无边际的朗读。

10、结合 魏书生《统筹方法》教例,简要回答说明文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的?

答:确立明确的学习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紧扣文本开掘活动资源和材料;布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和规则;积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11、结合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简要回答“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教学设计的操作要领。

答:交际语境的营造;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口语交际训练与书面交际训练的巧妙融合。

12、简要回答分析管建刚“作文评讲课”的操作要领。

答:尊重童心世界,先“放胆”后“小心”;“文心技巧”优于“文字技巧”,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慧心”经营作文讲评课型。

论述题:

1、结合方帆执教《荔枝蜜》的教学实录,分析本课例中的教师角色与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师角色的差异。

答: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以“荔枝蜜”作标题,一是因为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才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即由荔枝蜜引出叙述的中心。二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香甜的荔枝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社会主义生活像荔枝蜜一样甜美,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我国的劳动人民。课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荔枝蜜香甜和蜜蜂无私奉献的赞美,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讴歌为它付出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并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一名为新生活献身的普通劳动者的愿望。借物抒情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特点。写荔枝蜜的甜美,令人想到生活的幸福,由“蜜”的甜美,想到它的酿造者--蜜蜂的辛勤,由蜜蜂想到“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最后写到自己也愿变成一只蜜蜂。这样,作者借对物的层层赞美,水到渠成地表达了文章

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诗的韵味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套用在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艺术魅力上就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老师没有过多的牵引,一切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实现的。当我看完窦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不禁感慨:朗读可以这么丰富!

(1)、读出了内容:整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朗读贯穿始终,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了人物丰富的个性,让学生读懂了人物性格。在课上,窦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指导朗读,读题目,读外貌,读语言,读动作,通过比较再结合想象,结合表演,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更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人物,深刻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于是就在朗读中理解了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但同样的文字,窦老师还是通过朗读,又让学生读出了林冲“窝囊”,洪教头“知耻、服输”的一面。同样的文字,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性朗读,有带着感悟的表达性朗读,还有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学生从各自的感悟出发,体其情,摹其形,拟其声,读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让学生读出了人物的丰富性,读出了文章的厚度。

(2)、读出了文法:读了人物的外貌,再去读人物的语言,再去好好读读人物的动作。在读中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文章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去描写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习得了这种写法。同时窦老师以评书话的语言还原了它的本味。这节课教师就多处使用串口式的语言过渡、评价,体现了评书味道:“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

断了,请大家迅速地把这两处找到。”洪先生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后,找到了。原来这两处竟是同一句话:“老爷,没有事了?”洪先生又问:“这前后同样的一句话,它们的感情、语气是一样的吗?”学生明确,前一句,是侍萍跟周朴园不期而遇时说的,想跟他对上话,心情比较平静,语气比较缓和;后一句,是侍萍在百感交集而又没有显露真实身份时说的,她不甘心谈话就这样结束,应该略带点哭音。洪先生让学生对比朗读,把两句话的区别读出来。你看,这样两句寡谈无味的台词,似乎不值得推敲,但经洪先生一指点就恍然大悟,这两处竟是行文的接榫处,是肯綮所在。接着洪先生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侍萍在显露身份之前为了引出话头和对周朴园旁敲侧击所说的几句关键的话,并揣摩这几句话的语气、语调及表露的思想感情。至此,学生理清了作品的语脉,体会到作品语流的合理性。

<2>、紧扣语境,咂摸语味

洪先生善于抓住内涵丰富的语言,指导学生紧扣语境,深人品味。例如:

师:侍萍对周朴园说“她(指周朴园所说的“梅小姐”)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其目的是什么?

生:想拆穿周朴园的谎言。

师:什么谎言?为什么撒谎?

生:说侍萍是小姐,目的是掩盖自己的罪行。

1采了。”让学生试读,发现学生语气平静,老师便指出”冷冷地”与“冷静”的不同,并示范朗读,还引导学生分析隐含在这句话里的潜台词。

第三个层次:劝慰安抚。“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一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学生试读,老师指点:这时周朴园想软化侍萍,读这些话语气要平缓,还要带一点感情。

第四个层次:杜绝后患。“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风也要回家。”学生试读,老师指点:这时的周朴园言行毕露,绝情寡义,说这些话时语气坚决、强硬,还透出一点凶狠。

与周朴园的表现相对应,侍萍也有相应的表现,洪先生让学生将它们分别找出来,悉心指导他们朗读,读出侍萍内心的酸甜苦辣,读出侍萍的悔恨交加,读出侍萍的忠 厚善良。

总之,语文学习不是研究语言,而是学习语言。课堂教学可以分成四步:感悟——品味——积累——运用。以语言为本体,狠抓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为旨归,这就是洪振涛老师的《雷雨》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5、结合欧阳代娜执教《岳阳楼记》课例,举例分析本课例是如何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文言文”串讲”教学设计的?

答:“串讲”之所以是“串讲”,就是要紧扣文本的语句,把字、词、句的意义、修辞等逐个进行解释。正因其“逐字、逐词、逐句”的落实,所以串讲模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句表层意思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欧阳代娜老师致力于语文教学事业,孜孜不倦的打磨自己的精品课,她把自己的教学追求概括为“美”、“巧”、“活”、“实”四个字。而对于语文教学艺术,欧阳老师归纳为四句话:要在语文教学中讲出“美”来,“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要在语文教学中悟出“巧”来,“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要在语文教学中点出“活”来,“活”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契机,要在语文教学中练出“实”来,“实”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归宿。而她执教的《岳阳楼记》则是她认为充分的实现了自己教学追求的一堂课。

王荣生教授评课时也对此做出了解释:所谓“美”,也就是优秀作品的核心价值,即阅读教学中合宜的教学内容要切入文本的精华、精髓。欧阳老师的发现这篇课文“美”的所在,是思路与结构的美;所谓“巧”,主要落实关键词句,尤其要“善于抓住题眼,以一字带动全篇”,欧阳老师就是抓住了课文处理的最关键的突破口:“异”;“美”和“巧”主要涉及的是文本研习的阶段,那么,“活”与“实”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阶段。所谓“活”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引而不发,跃如也”,主要落实在善于设疑提问,即设疑的切口宜小不宜大,求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提出的问题宜少不

4的基本功。

实践题:

1、参照黄厚江《我家的男子汉》教学课例,设计一例语言学习活动。答:语文阅读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借助具体的语言活动创设。根据本课例中多处探究活动借助了语言活动的设计,效果比较好。我也效仿一例语言学习活动,如“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的老师、爸爸、妈妈等应该是怎么样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语言可以生动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也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写一首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既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也能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现在,老师把小诗中的一些内容空了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看怎么填。”

2、参照张学青《月光启蒙》教学实录中关于“词汇”教学的技巧,结合自己所教过的课文,设计一个词汇教学片断。

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切体验“民谣”;铺桥搭路,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抽象词汇;语感熏染,促使学生在比较、联想中体验词汇的诗性美;补充语文材料,引导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文本意蕴;张学青执教“月光启蒙”的主要教学过程为:导入——解题——自读质疑——重点品析。这一教学过程中看似平易,但是对“词汇”的体验教学处理得却很到位,强调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使文本词汇与学生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切体验“民谣”。2)铺桥搭路,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抽

6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1)品味“词”。学习《项脊轩志》中“(大母)顷之,持一象笏至„„”,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教师会重点讲“顷之”/象笏”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重点品评 “顷之”的韵味。试想以大母如此高年,可能还是小脚,这么快就拿来了“象笏”,可见“象笏”是大母时时念及的,它在大母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寄托着大母对家道中兴的希望和对“我”成功名的期盼,所以大母才能“顷之,持一象笏至”。这样品味,就能人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才是深层次的。(2)品味“句”。学习《荆柯刺秦王)中的荆柯对樊於期说“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甚其胸”,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只要让学生掌握“湛”的词义是“刺”则足矣,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欣赏荆柯的语言之妙。如果将“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湛其胸”改为“臣刺秦工”,形式上是“简洁”多了,可是其神韵却相差太远,原文所描述的动作具体可感,如在眼前,最可取信樊於期。如果深一层揣摩,会发现这个“湛”别有味道:荆轲心中的“湛”并非“刺死”而是“生劫”(后文有照应),但是,樊於期耳中的“堪”则是“刺死”,正因为如此,樊於期才会那么爽快地自刎。这样品味,才可体会到语言的运用之妙。(3)品味“段”。《左忠毅公逸事》的三、四、五段,并非写左公,似乎游离于标题之外,可是细细揣摩则明白这三段大有深意:第五段是为了交代“逸事”的确凿可信,第三、四段写史可法 “忠勤职守”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左公,写左公的知人之明,同时呼应第一

8教学知识。贾老师的作文指导课非常重视当堂练习、当堂评点,在评点学生习作的同时强化所讲知识,确保“讲”“练”“评”的统一,3、开发游戏活动,“学”“练”乐趣无穷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极其有趣,学生视作文为乐事。这与其精心创设的“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贾老师曾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作文,就是用嘴说话,作文也是一种游戏,如果你能把长的变短的,短的变长的,那你就取得了作文的自由。”本课例中,处处充满了游戏精神。

三、“素描作文”的“效”:真实、朴实、扎实贾老师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自己的宣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不赞成像外国人那样一窝蜂地搞什么‘热',他们所流行的不断翻花样的做法不值得我们的教育去效仿,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面向严肃的课堂教学,我主张做到‘三实':真实、朴实、扎实。真实是教学的本色,朴实体现教师的教风,扎实能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这反映在其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1、真实抒写,引导学生的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作文时“有东西可写”。

2、朴实执教,教学作风严谨朴实。

3、扎实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严格落实三“关”:句子关、段落关和篇章关

第四篇:语文名师案例探究第三章第一节作业

第三章第一节作业

1.于漪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于漪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近几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她的追求的目标。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

在于漪老师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她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2.我们能从于漪老师那里学到什么?

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名什么样子的教师?学习了于老师的成长历程,心中豁然开朗。“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的名言。她以这样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普通教师的鞭策和勉励。于漪老师曾引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所说的“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做为自己的目标。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也是于老师所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更深一层的内涵吧。当教师注重了身教,势必会不断、更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锤炼爱生之情、提升自我境界。如此,一辈子学做人的过程中不就在实践着一辈子学做教师吗?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教师。

正如她所说“每节课都将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本着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本着对明天的国民素质的关切,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她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人师的典范,也回答了很多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疑惑。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对待不同的学生?怎样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境界正是于漪老师所描述并亲身做到的那样: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学过程应当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开启智慧,于漪老师的所说的课堂教学要多

功能、立体化,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她所倡导的“活的教育学”将会成为我不断奋斗并实践的目标。于漪老师说的我们有不少教师正在沦为“高学历的野蛮人”,我们要进行文化积淀,这是良好素养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这也是我们从事了一段时间工作的人容易遗忘和懈怠的。通过对于漪老师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于漪老师指出: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素质良好、有中国心的人。做人要有基本准则,“德”要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识这一载体,将理想和信念种在学生心中,让学生拥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有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哪个班的学生像哪个班的班主任,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行为方式,甚至是穿着打扮。所以,一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勤奋扎实、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的教师,肯定会带出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再次,在教学上,作为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保持自己和传统教学方法优点,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经过自己不断的整合、实践、调整,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要做到这些,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热爱学生。于老师说:“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做教师的我们要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明白他们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最后,我想借于老师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第五篇:名师语文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这个夏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春风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

”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 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这七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载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名师案例研究第六章(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自信 水东小学 邓秀丽 根据新课改的布署,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将以......

    如何研究名师课堂

    研究名师经典课堂案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走上教学岗位十多年了,常常对自己的教学存有疑惑,除了平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外,还经常性的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和教学点评,从中受益非浅。......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案例1. .国有企业火炬化工厂与另外一国有企业火星化工原料厂决定共同作为发起人建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2000万元。火炬化工......

    案例研究

    壳牌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探析 专业:会计学学号:13862003姓名:李志明 一、总体评价 本篇文章采用的是单案例研究分析的方法。之所以本篇文章采用了单案例分析,可能是因为以下......

    语文名师名言

    语文名师名言 1、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于永正 2、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

    名师语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名师讲课后心得体会 赵朝霞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 两位名师讲课已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不单一。学生......

    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 一 、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 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 “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

    语文名师档案

    语文名师档案(1)斯霞 斯霞(1910年12月—2004年1月12日),曾名碧霄,浙江诸暨人,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