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无锡地区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6课 做守法公民复习(无答案) 苏教版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2.依法治国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3.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不必承担法律责任。()4.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5.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6.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7.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8.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9.未成年人受特别的保护,故不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0.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助于我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单项选择题
()11.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12.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法治国家 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 D.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
()1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①有法可依 ②有法必依 ③执法必严 ④违法必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14.右图漫画《团团转》说明了
A.人民群众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权意识
B.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遥不可及 D.我国公民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
()15.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因为
A.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B.道德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D.道德和法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6.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A.树立服务思想 B.树立法治观念 C.树立合作意识 D.树立维权意识
()17.右侧漫画《放学偶遇》说明
A.公民能勇于依法维权
B.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助于公民自觉守法 C.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纪守法
D.青少年有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无需法律特别保护()18.“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是经过古今中外历史证明的真理。这一真理告诉我们
A.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法令的施行 B.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 C.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D.只要国家兴旺发达,法律自然会得到贯彻实施
()19.有些中学生认为,未成年人年龄还小,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有法律的特殊保护就够了,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法律是我们健康的保护伞 B.是错误的,有些法律对我们没有约束力 C.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D.是错误的,我们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0.某市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23%的学生有过被校外不良青年敲诈、勒索、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假如你遇到不法侵害,应该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C.多找些人进行报复 D.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下列哪两部法律是国家专门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而颁布的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12•4”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②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③促进社会和谐 ④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16岁的李某原本也是一位好学生,自从沉迷于网络游戏,就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因无钱上网,便去敲诈低年级的学生,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刑。李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的成长启示是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远离网络 ②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学会用法 ③要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④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25.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
①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③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④能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三、简答题
2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请问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8.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29.青少年为什么要认真学法?
四、实践和探究
30.经党中央同意,2003年9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1年4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
(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我国法治和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
(4)如果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活动,请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第二篇: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 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 做守法公民
教学设计
第6课做守法公民
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知识与能力]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
“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
.生活离不开法
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1)什么是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理解:
第一: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神圣的宪法》内容及P77页的画面,让学生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第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第四: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十五大以来的成绩和当前的现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
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关键)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必要保障。(引用张居正的话说明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案例: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案例:XX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
第二: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道德和法律紧相连
探究:《被告山杠爷》的思考。说明山杠爷是法盲,法治观念差,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也必须依法办事。村民也是法盲,必须开展普法教育。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同步导学第六课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略)。
第6课做守法公民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文
.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
(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
(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
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
公民必须守法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要点归结:
.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
(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误?)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
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
(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
(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课后实践到班级交流:
查找下面的网址和电话(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如上网查询、收看电视、报纸、图书馆查找)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走进生活的案例可选用平顶山网吧失火一个与青少年有关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探究,分析法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
4.勇于用法维权(怎么做)
(1)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后,模拟实践帮教活动:
(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
5.守法必须懂法(怎么做)
.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
答:①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
②未成年人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答:守法必须懂法。
(1)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XX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课本点拨: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就读的学校开展过哪些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要用法、守法必须懂法,而如何懂法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段文字内容较易掌握。)
(2)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哪些意义。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可引用图片
“法制宣传日”提高兴趣,分析问题。
从XX年起,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三、巩固小结,知意导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教师寄语
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依法律己,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与我们同行。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核心和拓展部分,我设计了以下有关内容:
.时政链接,结合“八荣八耻”强调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计划与行动,这是落实本课内容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表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与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法在我身边的感觉。
3.教师寄语,让学生齐读,特别是红色的标记的字,“我们与法同行”。可引用音像资料“八荣八耻”让同学们感悟我们与法同行。
第三篇: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框做守法公民》学案[定稿]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 第一框认识依法治国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掌握下列知识
(一)预习检测: 1.,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2.依法治国核心是什么?主体?本质:根本目的,核心? 核心:主体:本质:根本目的: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其中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4.法治对国家机关和每个公民的具体要求: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任何公民: 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经济。6.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和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和提高社会成员的和。7.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提高人们的素质。第二部分 探究交流一:奠定法制根基 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日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
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
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有“小宪法”之称。3月8日,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内容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并写入“尊重和保
障人权”。推动了有法可依的进程。
小华认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意义重大深远。小
钟认为:修改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健全,实现了依法治国。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探究交流二
1.学生小强上学迟到,门卫让他写迟到记录,为了本班的评
比分数不被扣,他故意写上邻班小雷的名字。对小强的这一做法
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强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②小强缺乏法制观念,侵犯了小雷的姓名权③小强懂得自觉维护集体荣誉④小强没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揭示了()A.德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C.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D.道德就是法律,法律是为了倡导道德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和打击倒卖个人信息犯罪,是社会各方共同的责任。为此 ①立法机关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②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 ③信息拥有单位要完善保密制度④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意味着()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权大于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C.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D.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无所谓不公正 3.(2012扬州市)19.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A.违法必究B.有法必究C.执法必严D.有法可依 4.(2012镇江市)16.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由此可见,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C.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D.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2012镇江市)17.2011年12月4日,是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宣传法制知识,某班举行了猜灯谜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这个谜语谜底是()A.宪法B.刑法C.教育法D.民法 6.(2012惠安市市)21.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它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①要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必须学会运用法律同
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要依靠法律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④要认真学法,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2012鸡西市)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了()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8.(山东滨州市)19.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做出了八处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上述材料表明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④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2012山东省聊城市思品中考真题】12.2012年,公安部组织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统一开展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集中行动,斩断侵害公民信息的利益链。这一行动()
①能彻底堵塞侵害公民信息的漏洞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的具体体现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④体现了“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2012山东省威海市思品中考真题】11.2011年至今,国家出台了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兵役法,通过了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大力加强立法工作,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1、(陕西省)10.北京市公安机关对在网络上编造谣言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李某等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络上传播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教育训诫。这一案例()①说明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②告诫我们不能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③表明公民的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④警示我们要自觉遵守网络公德,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四川达州市)
13、2011年7月27日,“六五”普法规划公布。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④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3.(浙江宁波市)8.中国首次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表明我国
A.公民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扩大
B.对违法犯罪人员减轻处罚 c.开始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D.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14.(浙江绍兴市)17.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列入犯罪行为以来,我国酒后驾车引发的交
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这充分说明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C.违法和犯罪只有一步之遥D.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实践探究(每题3分,共6分)材料一:为了维护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我国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材料二:2010年9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公布的《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中特别强调: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有人认为:杜绝食品安全犯罪,是立法机关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1
第四篇:江苏省九级政治全册《民族团结》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民族团结》学案 苏教版(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
斗。
(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4.列举国家近十年来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
二、坚持民族政策 1.什么是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
2.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怎样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为什么要大力提倡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2)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3)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2.中学生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当堂巩固】
一、判断题
1.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绝无优劣之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①有利于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
③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④可以完全替代西部人民的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9年8月25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充分介绍和展示了五个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少数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③国家的安定 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安定、和谐、团结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已达72711所,在校生3450.3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校长886倍,这表明()A.我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B.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C.我国已彻底消除各民族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D.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5.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这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①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 ③大国意识 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三、分析说明题
1.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1)为什么说促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2)请你列举国家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举措。(至少三项)
(3)我们应该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2)从法律角度看,暴徒们的打砸抢烧杀行为是什么行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第五篇: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5课“三个代表”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15课“三个代表”
【使用说明】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或知识树),认真完成当堂检测,并做好训练案的题目,提升理解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中考考点】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先进文化及其特征;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预习案】
(限时15分钟内,达成预习目标,先通读一遍教材,再在预习案的引导下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_______,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_______。
3、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_________和__________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审时度势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4、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你的疑问(在熟练预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你的疑问写在下面,以备讨论)
【探究案】
(在充分预习自学记忆的基础上,回顾预习收获,独立思考作答,切忌照搬课本)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训练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些辉煌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实践证明()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她的先进性表现在()①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她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④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①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性质的需要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②四川省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工作力度,努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③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成果文件草案》④广安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警钟长鸣⑤邓小平故居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打造一流景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
6、自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这样的好干部,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说明
A、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一起共同创造人类历史()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事业 D、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党和政府关注“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说明了()A、现阶段我国的中心工作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B、我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我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协调
8、下列做法,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是()①鼓励西部地区农民退耕还林 ②党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
③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④设立“小金库”为本单位职工多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