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时间:2019-05-14 22: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第一篇: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肾的生理功能】

肾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α一羟化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疾病的评估】

一、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 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使血管中各种分子量蛋白质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d。

4.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将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第二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一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病理】 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l0天左右)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一、尿异常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二、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四、肾功能异常 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 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治疗感染灶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l0~14天(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三、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①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②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③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此型中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病理】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我国以Ⅱ型多见,Ⅰ型好发于青、中年,Ⅱ型及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治疗】

一、强化疗法

(一)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主要适用于I型。

(二)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 为强化治疗之一。该疗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型,I型疗效较差。

二、透析治疗。

第三章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引起原发性NS的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它们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如下: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好发于青壮年。

四、膜性肾病 基底膜逐渐增厚进而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好发于中老年。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并发症】

一、感染 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常见感染部位的顺序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是NS的常见并发症。

二、血栓、栓塞并发症 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此外,肺血管血栓、栓塞,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冠状血管血栓和脑血管血栓也不少见。

三、急性肾衰竭。

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治疗】

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一)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常用药物为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l2周;②缓慢减药。

(二)细胞毒药物这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

1.环磷酰胺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并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

2.氮芥为最早用于治疗NS的药物,治疗效果较佳。3.苯丁酸氮芥。

(三)环孢素。

(四)麦考酚吗乙酯。

第四章 尿路感染

【病因】尿感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70%以上,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罕见。

【发病机制】

通常尿感是上行感染引起的,细菌从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引起肾盂肾炎,称为血行感染,很少见,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所致。

【临床表现】

一、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中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但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可有肉眼血尿。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

二、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起病,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痛和全身感染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数升高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尿沉渣内白细胞多数显著增加,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5(二)尿细菌定量培养其临床意义为尿含菌量≥l0/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常为尿感;10~10/

4ml者为可疑阳性,需复查;如为<10/ml,则可能是污染。

【治疗】

一、急性膀胱炎可用3天疗法。

二、急性肾盂肾炎口服有效抗菌药物l4天疗程。

第五章 慢性肾衰竭

【病因】 国外常见的病因依顺序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然而在我国则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钠、水平衡失调 水肿时常有低钠血症。

(二)钾的平衡失调 高钾血症。

(三)代谢性酸中毒

(四)磷和钙的平衡 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五)高镁血症。

二、各系统症状

(一)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肾衰最常见的死因。

(二)血液系统表现

1.贫血肾衰常有不同程度贫血,它是正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肾衰贫血的原因有:①主要是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②铁的摄入减少;③血液透析过程失血或频繁的抽血化验;④肾衰时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⑤叶酸缺乏;⑥体内缺乏蛋白质;⑦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等。

2.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是由于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3因子的活力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能力异常。

3.白细胞异常部分病例可减少。白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三)胃肠道症状肾衰患者常有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是常见的早期表现。

(四)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简称肾性骨病)其病因为继发性甲旁亢、骨化三醇缺乏、营养不良、铝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①纤维囊性骨炎:主要由于PTH增加引起。②肾性骨软化症:主要由于骨化三醇不足和铝中毒引起。③骨质疏松症:由于代谢性酸中毒。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一)病因:以链球菌感染最常见;

病理:弥漫性毛细血管样及系膜区细胞增生及WBC浸润;

电镜特点:上皮下驼峰状电子沉积;

二)中医病机:初期病变主要在肺脾;恢复期主要在脾肾;

三)表现:前驱感染→水肿,血尿,高血压,少尿;

四)治疗――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药 ――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五)中医辨治

急性期:风寒束肺,风水相搏――麻黄汤合五苓散;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越婢加朮汤; 热毒内归,温热蕴结―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味消毒;脾肾亏虚,水气泛溢――五皮饮合五苓散; 肺肾不足,水温停滞――改已黄芪汤;

恢复期:脾气虚弱――参苓白朮散; 肺肾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

一)病因:少数由急性发展而来,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疾病; 病理:双肾一致性肾小球改变;类型:系膜产生性;膜增生性;膜性肾病;局灶性。

二)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水肿、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

三)治疗:低蛋白低磷;控制血压;PLT解聚药;避免肾损害。

三、肾病综合征(NS)(肾水)

一)病理:

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高发;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胞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青少年; 膜性能病――好发于中老年;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二)表现与并发症

1、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大量蛋白尿(>3.5g/d)――最基本的特征;

2、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急性肾衰、脂肪代谢紊乱、蛋白质营养不良;

三)治疗 ――首选激素(泼尼松)

1、消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利尿剂;

2、减少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

3、激素抵抗型――环磷酰胺、氮芥。

四、尿路感染(热淋、劳淋)

一)病因: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

病理:病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

二)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与肝脾密切;

三)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高热寒战,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肾叩击痛;

2、膀胱炎:多见于青年妇女,尿频急痛,尿混浊;

3、尿道炎。

四)检查

1、尿常规:尿WBC>5个/高倍视野;

2、尿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五)治疗

1、初发者――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氟哌酸,氧氟沙星;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头孢曲松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大肠杆菌感染且肾功正常――庆大霉素。

五、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溺毒,肾劳)

一)病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主要特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脂代谢异常;

血管紧张素II在慢性肾衰 进行性恶性中起重要作用

蛋白尿是肾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胃)、肝

三)诊断:Ccr<80ml/min Scr>133umol/l1、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50~80%,血肌酐正常,无症状;

2、痰质血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450,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3、肾衰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450~707,贫血明显;

4、尿毒症期:GFR减少<10%,血肌酐>707;

临床特点:贫血,尿量增多,夜尿增多;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

第三篇:内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急性胃炎

临床表现:

症状:

上腹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呕血和黑便

体征: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

诊断要点

病史:应激,药物,饮洒等。

临床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等

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可确诊

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诊断要点:

胃镜和胃黏膜活检 幽门螺杆菌(Hp)测定

免疫学检查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

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性质:灼痛、钝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感

部位:中上腹,胃溃疡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偏右

其他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包括:

1、抑制胃酸分泌

2、根除Hp3、保护胃粘膜

胃癌

诊断:

诊断要点: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检查

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

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

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

5、大于2cm的胃息肉

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胃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2、内镜下治疗

3、化学治疗

4、免疫疗法

5、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

临床表现(失代偿期)

(一)肝功能减退: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低热等

2、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3、出血倾向和贫血

4、内分泌失调

(二)门静脉高压症:

1、脾脏肿大。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和胃底部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

脉曲张及腹膜后组织间隙静脉曲张

3、腹水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性脑病(最严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其它如肝肾综合征

治疗原则:应是综合性的,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期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

症状

1、肝区疼痛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

3、转移灶症状

4、全身症状:发热、消瘦、乏力

体征:进行性肝肿大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1、继发性肝癌

2、肝脓肿

3、肝硬化

4、肝脏临近脏器的肿瘤

5、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2、化疗

3、放疗

4、介入性治疗

5、生物导向治疗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

1、腹痛:

2、恶心、呕吐

3、发热

4、黄疸

5、休克

6、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体征:重症见脐周青紫征、两侧腹青紫征

血尿淀粉酶测定(诊断的重要方法)

诊断:暴食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疗:

1、禁食

2、胃肠减压

3、静脉补液

4、止痛

5、抗感染

6、抑制胃酸

上消化道出血

大出血是指在短时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诊断要点:

1、大出血诊断的确立:根据呕血、黑便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吐物和黑便

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

2、估计出血量:提示严重大出血的征象是:收缩压低于80mmHg,或较基础压

降低25%以上,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血红蛋白小于70g/L3、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4、病因诊断

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

2、补充血容量

3、止血措施

第四篇: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Hanby版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内,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鉴别、治疗:

诊断:根据反复咯脓痰,咯血的病史和既往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史,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影像学改变,即可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黏液痰。

2、肺脓肿: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

3、肺结核: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毒素性表现。

4、先天性肺囊肿:X线可见多个边界纤细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CT显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阴影。

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2、控制感染

3、改善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

4、清除气道分泌物

5、外科治疗

肺结核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分类、鉴别、诊断、化学治疗和主要作用。

病理变化: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病理过程特点是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渗出: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取代。增生:典型的结核结节,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结节中间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肉眼观多成淡黄色,状似奶酪,镜检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含脂质多。

分类和诊断要点:

1、原发性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少年儿童X胸片表现为哑铃状阴影,即原发性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原发综合症。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含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腥散播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含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

4、结核球

5、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肺野内见密度均匀,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核影)

化学治疗的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1、杀菌作用

2、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3、灭菌

常用药物:

1、异烟肼(INH):早期杀菌力最强者,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杀菌作用。

2、利福平(RFP):对C菌群(即处于半静止状态)有独特的杀菌作用,INH+RFP可缩短疗程。

3、链霉素和吡嗪酰胺作为半杀菌剂。

4、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为抑菌剂。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干咳或少量黏液痰。(2)、咯血:多为少量咯血(3)、胸痛: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为胸痛,为胸膜性胸痛。(4)、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二、体征: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咳嗽后可闻及湿啰音等。

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的现象称KOCH现象。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痰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多为继发型肺结核的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主要病因:

1、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3、空气污染

4、感染因素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6、氧化应激

7、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COPD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8、其他:如自主功能失调,营养不良,气温变化等。

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三型:

1、小叶中央型,较多见,特点:终末细支气管和一组呼吸性细支气管因炎症致管腔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狭窄位于二级小叶中央区。

2、小叶型: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的扩张(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

3、混合型:在同一肺内以上两种型同时存在。

诊断:根据吸烟等高危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并发症:

1、慢性呼吸衰竭

2、自发性气胸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支气管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镜下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2)、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3)、支气管舒张试验BDT:用以测定气道可逆性(4)、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变。

3、动脉气血分析

4、胸部X线检查: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区别:

鉴别要点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

1、年龄多大与40岁多见于儿童

2、病史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史,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可有过敏史,病史短发作少病史长,发作多

3、发作时间多在夜间夜间和凌晨,寒冷季节

4、咳痰粉红色泡沫痰干咳或大量白色泡沫痰

5、心肺体征心脏体积增大,奔马律杂音,心率加快,两肺有弥漫性哮鸣音

两肺底湿啰音

6、X射线检查心脏扩大,肺淤血心脏正常,可有肺气肿征象或

肺纹理加重

7、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宜用肾上腺素,吗啡有效支气管扩张药,吗啡禁用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为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

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二、体征: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心率加快,奇脉,发绀等。

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胸腔积液中以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青年结核病为常见原因。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2、胸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胸腔渗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胸腔漏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产生胸膜腔渗出液

5、损伤:血胸,脓胸,乳糜胸等

6、医源性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漏出液渗出液

病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刺激 外观淡黄,浆液性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多呈草黄色,易有凝块 比重<1.016-1.018>1.018

66细胞计数<100*10/L>500*10/L

细胞分类淋巴细胞,间质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25g/L>30g/L

DH和葡萄糖与正常值接近常低于正常值黏蛋白定性阴性阳性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胸痛,异常伴干咳,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胸水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

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二、抽液治疗:

1、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或肋间插细管引流,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抽液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2、大量胸水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水完全消失

3、若抽液时发生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等表现应考虑“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三、抗结核治疗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

1、促进胸水吸收

2、防止胸膜粘连

3、减少结核中毒症状 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病因: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完整的呼吸过程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气管-支气管痉挛,炎症,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气道阻

塞。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二、肺组织病变:肺泡,肺间质的病变,肺泡减少,有效弥漫面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肺通气减少和气体分布不均

五、神经肌肉疾病: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受累、呼吸动力下降

分类: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及肺动脉分流)

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特点是PaCO2<60mmHg,同时伴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引起。

肺性脑病(CO2麻醉),由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神经错乱、躁狂、昏迷、抽搐、嗜睡、淡漠等。

4、循环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浆尿素氮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Ⅰ型呼衰:高浓度>35%给氧,Ⅱ型:低浓度给氧)

3、增加通

气量,改善CO2潴留

4、病因治疗

5、一般支持疗法:改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支气管-肺疾病引起(COPD,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矽肺)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2、神经症状:失眠,躁动,烦躁,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肺性脑病的表现

3、循环系统的表现: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

治疗:治疗原发病,恰当的氧疗和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原则。

1、氧疗:Ⅱ型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

2、机械通气

3、抗感染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1、细菌性肺炎:高热,稽留热,痰少、带血呈铁锈色,患侧胸痛,放射到肩部

2、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感染型中毒症状

3、肺结核: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盗汗,潮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4、哮喘:发作性,周期性,可逆性呼吸困难和胸闷咳嗽,气急,干咳或咳大量泡沫痰,甚

至发绀,夜间及凌晨发作

5、慢支:急性加重性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反复发作

6、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咯血

7、肺心病:代偿期: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少有胸痛及咯血。

失代偿期:夜间性呼吸困难加重,白天嗜睡,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8、气胸:起病急,一侧胸痛,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有刺激性咳嗽,不能平卧

9、肺癌:原发,咳嗽,血痰或咯血,气短,发热,体重下降,胸外胸内扩展引起:胸痛、声音嘶哑、咽下困难、胸水

第五篇:《内科学》各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的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如果连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

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

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

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

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另外熟悉一下咯血的处理方法和治疗失败的原因,本节就算基本掌握了!

10、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课一般不会介绍,考试也不会出现,所以不是重点内容。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别是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排癌检查)。另外,熟悉一下病理分型(常以小题目出现)。

12、胸膜疾病:重点掌握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尤其是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临床表现是相对的重点!

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是重点,有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呵呵~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个人认为本篇是内科学的一个难点,部分内容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心律失常一节,如果前面的基础课没有学好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要想真正把本篇学透的话,我认为还是先把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复习一下为好!不过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想一下全部掌握,毕竟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实习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呵呵~记住: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复习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了!

1、心力衰竭:本节是重中之重,而且考点比较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诱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治疗(记住心内科治疗的三***宝:强心、利尿、扩血管)。其中,治疗部分最好要搞懂、吃透!如各类利尿剂的作用特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利尿剂的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的选择;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需重点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重点是要掌握起治疗原则,如果能知道如何用英文回答就更好了!

2、心律失常: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在学的时候都没有学懂,而考试好象也很少涉及到本节的内容。本节要重点掌握心律失常的一般治疗原则。关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每一类记住一些代表药物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知道其主要适用于哪些临床情况!心律失常分为很多种,我们上课的时候,重点讲述的是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要重点掌握其心电图的特征和治疗原则。另外,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也是比较受老师“青睐”的!

3、晕厥:不是考试重点,上课可能也不会讲述,我觉得掌握晕厥的病因,对于临床的一些疾病的鉴别还是很有帮助的!

4、原发性高血压:这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病,还是要重点掌握的!要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以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的概念。此外,治疗方面是另一个重点,对于降压药物的应用,尤其是初始降压药物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比较重要,在临床也比较常用。药物剂量可以放在实习以后慢慢积累!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关于动脉粥样硬化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就可以了。关键的两节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从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一直到治疗都应该全面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以及定位诊断是很有价值的,可能诊断学里面讲过,这里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

6、心脏瓣膜病:风湿热在儿科会重点讲述,我认为还是看一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心脏瓣膜病,我认为可以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入手,理解了这些。那么关于其临床表现就很容易记住!因为二尖瓣常受累,所以其相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其并发症和一些重要的体征要重点掌握。另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也比较重要!

7、感染性心内膜炎:据个人经验,考试涉及不多。其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培养)、治疗原则还是要知道的!

8、心肌疾病:重点掌握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四大特点、临床表现特点、重要的检查(X线和超声心动图)以及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动图特点、治疗选药。心肌炎了解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就可以了。

9、心包疾病:掌握不同病因类型的心包炎的特点(相对比较重要),以及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暂时只能介绍这些,其中可能有不当之处,希望能和各位多多交流!

还要再重申一下:关于重点范围的问题的内容仅供参考,因为各个学校的命题习惯不同,(但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历年的命题很可能大致差不多)我不希望对大家产生误导。应该结合本学校的教学情况来具体分析!

三。消化系统疾病:

本篇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都是内科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考试的重头戏,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哦根据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感觉本篇内容不是很难学,只要下点功夫记些内容,还是很容易学好的,所以不要担心!总结一下本篇重点章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绝对的重点!很容易出大题!)下面我会就重点的内容重点说明,其余内容就简单提一下好了!

1、食管疾病:在内科的课程中,本节一般都不会讲授,都是放在外科学(心胸外科部分)讲的,不过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学

2、胃炎:了解一下急、慢性胃炎的分型,还有就是2个概念:Curling溃疡和Cushing溃疡,至于诊断和治疗就比较容易一些,熟悉一下就好

3、消化性溃疡:本篇重点之一!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概念,即广义的消化性溃疡还包括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胃黏膜异位产生的溃疡,不单单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另外,要知道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只记大条就可以了),其中又以H.p感染最为重要。要掌握其临床表现(一句话: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和一些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容易考名词解释)以及并发症(很重要)!至于治疗我认为要掌握大的原则和药物的种类(个人认为最好能记住各种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以及常用的抗H.p治疗的方案(如新三联1周疗法等)!关于辅助检查和诊断我就不多说了,了解有哪些方法就可以了!

4、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熟悉一下病理改变,对于记忆临床表现有很大帮助,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其实,学习本章关键还是理解,死记效果不会好,而且考试一般也不会让学生去默写这些条款!个人认为,可以拿病理改变作为一个切入点,从而去理解、推导出其他内容,这样知识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才不容易忘记!建议一下:学习本病的同时可以复习一下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这个在临床上还是很有用的!

5、肝硬化:可以说是本篇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经常会出病例分析,而且很多内容也可以变成问答题来考,要引起重视!首先要熟悉肝硬化的10大病因,书上写的很清楚。其实病因并不一定会出题目,但是根据我实习的体会,一些教授非常喜欢提这个问题,所以最好是记一下至于病理生理改变,我认为还是要理解一下,这对于了解其临床表现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腹水形成的机制,也是教授们青睐的问题!)这里要注意2个名词:肝肾综合征和肝肺综合征,考试可能会考的!临床表现我认为不要死记,关键是理解,但是并发症是一定要掌握的,是很重要的内容!辅助检查、诊断只要熟悉就可以,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治疗方面,根据我个人经验,重点是腹水的治疗,基本措施要掌握(最好能用英文来答!)其他的最好也能熟悉一下!

6、原发性肝癌:了解病理分型,熟悉临床表现,掌握其并发症和诊断的方法。关于治疗,不是内科学的重点。

7、肝性脑病:熟悉起发病机制(几个学说),因为治疗都是根据这些学说来的!临床表现里面的分期相对比较重要,花些时间看一下!治疗掌握原则就可以,最好能结合发病机制一起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8、消化道出血:重点是上消化道出血。掌握最常见的四大病因和临床表现!个人认为在临床表现里面最重要的是出血量的判断(如OB阳性、黑便、呕血分别代表出血量达到多少?)和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关于辅助检查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治疗原则是要重点掌握的,紧急输血的指征也最好记一下!

至于其他我没有提到的章节,在内科学里面不是作为重点的内容,一些内容会在外科学、传染病学里面讲述,如果有兴趣的话,看一下肯定有好处,毕竟艺多不压身!

还要再重申一下:关于重点范围的问题的内容仅供参考,因为各个学校的命题习惯不同,(但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历年的命题很可能大致差不多)我不希望对大家产生误导。应该结合本学校的教学情况来具体分析

四。泌尿系统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掌握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于发病机制有时会考填空,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于简单,考的几率也不是很大。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如果在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去理解,记起来不难。关于治疗,由于没有特殊治疗,所以只要知道原则就可以了。要提起注意的是要知道卧床休息的时间,考试有时会有的。还要注意一下肾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其病理改变,即确诊依据(两个50%)。其他内容熟悉一下即可,考试很少出这部分的题目。

(3)慢性肾小球肾炎: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注意排除继发因素才可以诊断)。另外,要注意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区别。

(4)肾病综合征:为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往往为出题者青睐。重点是其基本特征,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也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条件。还有并发症也是要掌握的,经常考填空题。至于病理类型,主要是为了帮助判断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的,知道一下哪些类型是激素敏感的就差不多了。关于治疗,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这其中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最为重要(即激素的使用原则)。本人建议,就算大家再不愿意背书,这一段文字也最好能背下来,考试中往往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实习的时候,老师查房最喜欢问这个问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另外,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最好能熟悉一下。

2、尿路感染:根据我的经验,这一章考试出的题目不多。其实我认为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实习中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人。要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关于治疗,我认为知道抗生素选用原则就可以了,具体到各种疗法和治疗方案掌握起来还是有些难度,考试时也很少涉及到。

3、慢性肾衰竭:要知道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表现。要重点掌握的是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和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关于治疗只要大概了解一下即可,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五。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1)概述:掌握诊断贫血的标准,尤其是贫血程度的划分。知道关于贫血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大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等。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表现和各系统的表现,这些了解一下即可。治疗方面主要是了解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具体内容会在各个章节分别讨论的。

(2)缺铁性贫血:掌握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生化检查,但是参考值范围可以不用记。重点是治疗,尤其是铁剂治疗的疗效判断,常会考问答题的。另外,还要注意1个名词解释: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inson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不是很常见,但是考试曾经出现过。

(3)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骨髓象的特点、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以及治疗的方法。本章考试涉及的不多。

(4)溶血性贫血:本章是一个难点。重点掌握一下几个试验: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其他内容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2、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掌握其临床表现,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曾出过简答题)。还有就是确诊的骨髓象的标准和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很重要)。在治疗方面要知道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具体方案不需要掌握。此外,注意几个名词:类白血病反应、“裂孔”现象、Auer小体。(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了解分期,还要知道慢粒可以急变,转为急淋或急非淋。(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熟悉诊断标准,其他一般不会考。

3、淋巴瘤:熟悉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知道霍奇金病的治疗策略是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点掌握诊断标准(曾在多次考试中出过简答题)。熟悉治疗原则。了解其临床表

六。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熟悉临床表现,掌握甲亢危象的名词解释,最好了解一下良、恶性突眼的鉴别。实验室检查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临床上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于甲亢的治疗要掌握3种不同方法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可能有问答题),对于药物治疗要记住首选的药物名称。最好熟悉一下甲亢危象的抢救原则。

2、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掌握其临床表现。

3、糖尿病:本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首先是要掌握诊断标准以及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有所了解。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5个方面)。虽然具体药物剂量不需要记忆,但是我认为还是要了解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适应症。在本章有许多名词也要引起重视,如黎明现象、蜜月期、Somogyi现象、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等等,经常会考的。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这两个内容,掌握其诱因和治疗原则即可,顺便了解一下临床意义。

七。风湿性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可能上课时不会讲授,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在这里提一下。重点掌握其诊断以及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点掌握一下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熟悉治疗原则和临床表现。同时注意一下狼疮危象的概

八。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急性中毒:

(1)概述:掌握中毒的机制,熟悉诊断的方法(病史很重要)。重点是治疗的原则。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掌握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大蒜味、流涎、多汗、肌颤、瞳孔缩小、肺水肿)以及治疗措施。注意3个名词解释: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阿托品化。(3)毒品与中毒:熟悉中毒机制、诊断以及拮抗药物。掌握戒断综合征的概念

下载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科学笔记总结

    发热:内生性致热原(EP)的细胞包括单核、巨噬、内皮、淋巴。内源性致热源: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白介16,干扰,肿瘤坏死)。外源性致热......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

    2010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2010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A1题型 1.有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0年以上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C.每年发......

    内科学重点归纳

    内科学重点归纳 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

    内科学重点

    精神障碍学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p167) 谵妄:因脑部急性病变,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程短暂。 痴呆:以智能减退为主,意识清晰,有记忆障碍。 遗忘综合征:指近事记忆障碍突出,远事记忆......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_百度重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1.交替脉为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水冲脉是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出现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 2.脉搏短绌见......

    内科学重点总结经典版

    内科学  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 1.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以及药物所致。 2.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