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2:2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在和谐社会和平安创建活动中地位特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尽可能创造条件,确保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和管理村级事务,推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贫困山区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弊端,值得引起重视。

一、面临的形势

xx县地处秦岭以南,汉水之滨,是xx省南大门。全县辖21个镇,210行政个村,20个城镇社区,35万人,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是省定国家级贫困县和陕南山地移民搬迁重点县。2011年,我县进行了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与以往七届相比,呈现如下新的特点。

(一)想当村干部的人多了,胜任村干部的人少了。农村深化改革以来,全县村“两委”班子的职数明显减少,干部待遇大幅提高。2013年与2003年相比,村委会由449个减少到210个,村定补干部由2100人减少到902人,年均工资由2000元增加到9000元,其中主职干部年平均工资由3500元增加到12000元。同时,随着农村税费的取消,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的扩面,农村干部从过去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年有效工作日由252天减少到145天。而且现在村干部做的又是为群众“解五难”、给补贴、发物资等深受群众欢迎的事。使得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一批在职干部想继续留任,一批选掉人员想重新回到干部岗位,一批没有当过干部的人想通过民主选举走上干部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干部职数减少,选拔干部的标准亦从年龄、思想、文化、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近两年,个别地方对农村干部系统培训培养不够,一批在职干部因为“抢季节抓农商,‘两票’否决扣得严,产业经济少钻研”,素质跟不上;一批过去落选的干部渴盼重新参选,但碍于村两委干部职数减少处于两难的选择;一批年纪轻、有本事的“老板”、“专业人才”或者离村外出打工,或者离土兴办实体,或者离岗下海淘金,干起了自己的事情,这些农村的精英因利益因素不愿参与选举,使得一些边远村出现了“想当干部的当不了,能当干部的不愿当”的现象。无奈之下,镇政府只好选派镇干部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领导村委会。如果按中央提倡党政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部分村仍面临无人可选的问题。

(二)群众民主意识增强,集体和组织观念淡化。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特别是通过前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探索和实践,绝大多数群众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懂得了“民选官、官为民”的道理,非常看重手中的民主权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山大人稀和交通不便,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农活家务繁忙、接受培训不够,思想素质提高不快等因素,村民在公与私的利益冲突中,农村“小农”意识浓厚,对服务的需求愿望增多,对参与、协同、自治、自律、互律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应用在各个方面,少数村民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纪律,引发了干群对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四种心态:一是负责型,希望通过新一届选举,选出心目中的能人,来为大家服务,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二是无关型,认为选与不选无所谓,选好选坏一个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宗派型,以个体私利为重组织和参与一些拉帮结派、宗族派系、拉票贿选等非组织行为,或选关系密切的“亲人”,或选贿赂自己的“恩人”。四是不得已型,自己本来不愿当干部,但被领导和群众视为精英想推选为干部,不得已非要履行岗责,勉强维持村级组织运转。

(三)村级组织职能已转变,与之配套的机制尚未健全。农村实现农民零负担、产业化经营落实自主经营权后,村两委的工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管理群众的手段不断弱化,那种“你说我干,你管我听,你要我给”的模式,已对农民没有任何约束力,迫切需要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尽快创新转变,积极主动地上门帮助群众学技术、解难题、办实事等为民服务。而目前为民服务代理机制和载体尚在探索实践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存在的难点

(一)选好配强干部难。一是农村党员素质偏低,年龄老化。我县8183名农民党员,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685 人,仅占8.4%,35-55岁的2602人,占31.8%,55岁以上的4896人,占59.8%;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的6236人,占76.2%,高中文化的1561人,占19.1%,大专以上的386人,仅占4.7%。二是“打工经济”使优秀人才外流严重。当前农村素质较高、有一定能力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家中的都是些老的、女的、小的、弱的和穷的,临近换届,村民和当地党委、政府认为选好配强难。三是提倡“一肩挑”,缩小了选人视野。我县大多数村都只有一、二十名党员,只占村选民的10%左右。如果换届选举提倡村支书、主任“一肩挑”,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村,只能从本村3%左右的选民中确定村干部人选,更多的优秀非党干部被“卡”在候选人之外。四是职数限制,减少了后备干部锻炼机会。农村推行转移支付政策后,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在3人以内,只有2000人以上的大村才能配备5名村干部,原来放在村两委会成员和其他群团组织岗位上锻炼的后备干部,因待遇关系,村里很少安排他们搞工作,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导致农村后备干部青黄不接。

(二)选举大会组织难。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一些选民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降低,对村内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有的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过去要记义务工,现在要给50元左右的误工费。一位老支书这样讲:“以前开会随便捎个口信就来,现在腿跑断都不来”。召开选举大会比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更难。由于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导致选民大会的组织非常困难。我县面积最大的村有50多平方公里,最远的村民到村里开会要3个多小时才赶得到。一般的村开会,村民要跑两、三个小时路程,大多是“8点开会10点到,先来的急着要走,后来的在路上发牢骚”。大多数群众遇农忙就不愿参加村里的活动,心想“国家政策我知道,该得的好处不得少,谁当干部无所谓,开不开会不重要”。为保证参选率和投票率,县乡指导选举工作的人员不得不逐组到,逐户请,逐人签字表态。尽管如此,部分村参加选民大会的选民参选率仍然很低。

(三)非组织行为处理难。当前,想当村干部的人多了,“能人竞选”的热情低了,选举工作的组织手段弱了,贿选拉票、扰乱会场、抵制移交等非组织行为都难以有效打击。由于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使得这些非组织行为难以处理。一是查证难。贿选拉票、不公正竞选等往往是暗地活动,操作人不会露面,知情人不愿作证,虽然有群众举报,但由于缺乏法律赋予的调查手段,取证有一定的难度;宗族活动和扰乱会场等往往是集体行为,成因复杂,难以确定主要责任人;拒不移交的一般是落选的原任村委会干部,往往以相关复杂问题、纠纷为借口,短时间不易作出明确答复或处理。二是认定难。新修定的法律、法规对贿选等非组织行为的认定标准仍没有明确规定,加之查证困难,难以对这些行为进行认定。三是处理难。即便对贿选等非组织行为进行了查证和认定,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办法,处罚单位不明确,处罚措施难落实。

三、解决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着力培训,提高选民和选举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关注度,把社会各界的目光吸引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上来,从而达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形成人人关心选举、上下支持选举、积极参与选举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搞好干部群众对选举法规程序环节的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各级动员会,发宣传提纲、出简报、办专栏、分阶段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村委会组织法》和《xx省村委会选举办法》,对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选举程序、方法步骤、法律责任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镇驻村干部自觉转变观念,履行职责,依法行事,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使群众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和民主参与热情,依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保证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二)明确标准,拓宽视野,让优秀人才担当小康建设领头雁。在换届选举中,一定要明确标准,拓宽视野,选准优秀人才。当前,村级组织带头人必须具备“五有”条件:一是有一颗公正的心。就是公道正派,德行好,正气足,有群众观念和奉献精神。二是有一个清醒的脑。就是有经济头脑,发展思路清晰,善于管理,敢于决策,大事讲原则,小事不糊涂,在重大问题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有一张会说的嘴。就是能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说得服群众,打得动领导,会说能说,说了有群众听,能够营造村级发展的和谐社会关系。四是有一双勤快的腿。就是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关心群众疾苦,乐于为民服务,及时落实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五是有一个和谐富裕的家。就是能够带头发家致富,在倡导文明新风、运用实用科技方面作示范,有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要放宽眼光,对照“五有”,强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日常工作中,在注重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的基础上,要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请致富能手、请户口在本村的镇分流轮岗干部、请优秀外出打工经商人员、请回村居住老干部、请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请在村复员转业军人,让这些优秀人才主动回村参加村内服务村民的锻炼,确保农村精英通过正当程序脱颖而出,走上村干部岗位。

(三)坚持程序,注重实效,确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程序是质量的保证,在执行程序的过程当中,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根据村情民愿,在法律规定的程序框架范围内适度调整,灵活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一是对选举程序中的一些环节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减。比如:为了解决当选干部撂挑子的问题,可以在正式候选人产生以后,组织候选人向村选举委员会做竞职演说,使不愿当干部的候选人提前退出,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意愿和个人意愿的统一;为了降低选举成本,可推行“一票制”无候选人的“海选”方式,一次性直接投票选举出村委会成员,只要达到了两个“过半”要求,就可以直接宣布合法当选。在选举日的确定上,对重点村、难点村、问题较大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村选举委员会灵活掌握,以集中力量攻关,对选举工作进行有力指导。二是对具体环节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规范和完善。为了便于组织群众,可以在主会场之外随湾就片增设投票站确保参选率;为了解决流动票箱的暗箱操作问题,可以规定流动票箱仅供老弱病残人员使用,在确保三名工作人员的同时,并指定一名镇干部跟踪监督;为了解决候选人乱许愿、搞非法承诺的问题,可由驻村干部对候选人的竞职讲稿进行审核把关,确保候选人做出切合实际并能兑现的承诺,取信于民;在投票选举过程中,为了保证选民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委托票只能采用经本人电话和书面委托,经村选举委员会认定,方可办理委托投票手续的方式,不识字的选民只能由镇村选举指导员代写,并尽可能地把委托票数降至最低,以体现直接民主选举的基本精神;为了防止换届选举后换人不交章或财务的情况发生,公章可由镇党委提前收回统一保管,选举结束后移交。对选举办法的制定和候选人资格的确定,可由各村选举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以方便群众掌握和实际操作。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选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难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抓、民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务必发挥好“四大员”的作用:一是发挥县、镇“三大家”领导巡视员的作用。县、镇“三大家”领导真正把换届选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所挂镇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二是发挥镇驻村干部指导员的作用。从镇干部中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强有力的专门工作班子,驻村全程参与换届选举过程,指导村两委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选举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协调处理。三是发挥职能部门协调员的作用。人大、纪委监察、组织、宣传、民政、财政、公安、农经、司法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为换届选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发挥“五个一”的帮联工作机制作用。帮联人员要在换届选举进入到关键程序和重要环节的时候,进村观察,强化监督,抓好指导,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工作程序的到位,保证选民权利的实现。

第二篇:浅谈当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阶段农村的村级组织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2008年农村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竞争现象更加激烈等一些问题从六个方面阐述进行分析,分析六类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题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问题、对策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上级关于整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将在2008年上半年对全镇24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进行换届选举工作,为了保证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有序开展,近阶段时间,我们已组织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期调查摸底和基础性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有关重点村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排摸,我们认为下步的行政村换届选举工作将可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针对调查中碰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预测将会面临如下的问题:

1、竞争现象更加激烈。与以往村级换届选举相比,此次村级换届选举的竞选参与面和激烈程度都将有所增强。不论地处交通便利还是偏远山区;不论集体经济富裕还是“空壳”村;不论党支部换届还是村委会换届;不论是支书(或主任)还是委员竞选,竞选对象都会采取一切措施,动用一切手段争取当选。

2、拉票方式更加明显。竞选对象为争取更多的选票,必然使出浑身解 数,有的直接跑到选民面前争取,或者通过选民的亲戚朋友采取迂回战术;有的进行和风细雨、苦口婆心思想工作,或者明目张胆威胁恐吓;有的长时间进行感情投资,或者在选举日前采取立竿见影收效的方式;有的单枪匹马独挑,或者相互之间结成“利益同盟”,以此压制竞争对手。

3、“非正常”现象更加复杂。竞选日益激烈必将引发各类“非正常”现象,且方式日趋复杂,有的以物质引诱;有的施舍小恩小惠或明码标价买票;有的直接让选民得实惠或者允诺实施公益事业。过去“非正常”现象一般出现在村委换届,现将会蔓延党支部换届中。特别是一些村会出现不正当的竞选现象,据了解,个别村村民出于个人目的,可能会以清查财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为由,制造事端,煽动村民把现任村干部“赶下台”,同时利用在策划现任村干部下台过程中建立起的威信,而后本人参加选举,或本人不参加选举而推举其“亲信”参加选举,而自己在幕后操纵。

4、竞选目的更加多样。大多数人竞选村干部是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和公益事业,为村民谋福利,但也有少数人则出于“私利”而参与竞选。有的为了出名,村干部是一个“官”,能光宗耀祖,风光一时;有的为了利益,到上级部门好办事,所在地工程易承包;有的为了“争口气”,你选村干部不服气,就要与你争高低、拼死活;有的为了政治前程,如今后从农村村干部中直接招考乡镇公务员,当选村干部无疑拿到了“准考证”。

5、选民心态更加分化。大多数选民(党员)认为村级换届事关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希望本村最优秀分子当选村干部,他们热情高涨,正直正派。但也有不少选民(党员)对换届选举要么漠不关心,放弃投票权;要么见利忘义,看谁给的钱多、唯宗派家族利益、凭私下交情,投“金钱票”、“宗族票”、“人情票”。

6、信访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竞争激烈和竞选“非正常”现象的出现,信访件将会明显上升。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违反选举程序、贿选、工作人员违规失职等问题上,信访的途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信访目的将日趋复杂化,有出于正义公道,也有报复泄愤。

二、换届选举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访谈、调研,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见解,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党组织调控力不强。部份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党组织建设不够规范,有的村党员作用发挥不好,个别村级党组织内部不统一,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影响了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一些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呈现“一高三低”,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和科技能力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妇女比例偏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调控能力,如黄坦镇严本村,现有党员38名,其中60周岁以上的有22名,占总党员数的58%,小学学历有25名,占总党员数的66%,女党员只有3名,还不到总党员数的1%。一些年龄稍微轻点的、高中学历的党员大部分都外出经商务工,这样的情况,农村已经不稀罕了。

2、法律条文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对候选人的标准规定太抽象,候选人素质还难以有效把握。虽然我们在选举中也对候选人条件作出要求,但有关资格条件须在村选举办法中明确并通过,假如选举办法没有明确或没有通过,候选人条件形同虚设。还有一些素质不高的村民通过直接当选的,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已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剥夺其资格却无法 律依据,显得无可奈何。贿选、破坏选举等行为难以处理。由于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比较原则,特别是对选举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操作性,对严重影响村换届选举的贿选、破坏选举、党员不参加选举等等一些违纪违规现象,镇里难以取证,公安机关处理起来也感到依据不足,责任追究难。特别是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一些违法违纪但没有被取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象,仍旧被推选上来。

3、竞选因素明显增加。一是少数因受行政村撤并等因素影响,宗族、宗派势力相互串联,干扰选举,大大增加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复杂程度。二是利益分配不断增大。近年来,国家每年对村级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征用集体土地方面也明显增多,村干部在项目承包、资金调控等方面获利机会存在更多。三是选民需求提高。农村一些头脑灵活,富裕起来的村民的需求发生变化。他们已完全实现了生理、安全需求,向社交、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层次发展,受农村自然条件、学历和年龄等因素制约,竞选村干部已成为他们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4、选民素质参差不齐。村级换届选举与每个选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个选民(党员)应十分慎重投准每一张选票,但是总有一部分选民(党员)被几句花言巧语蒙骗、被眼前小利益所诱惑、或者顾及宗族利益等等,改变正确决定而丧失原则。同时,还有些村,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能力素质好的人又都外出经商,如黄坦镇某村一名村委会主任当选后,一直离岗外出经商,成了无主之村,有能力者外出经商务工,长期没有外出务工的,发展经济意识谈薄,体现不出起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导致村里找不到合适人选。特别是一些村由于外出人员多,如黄坦镇一个偏僻的村 1000多人,在家只有200多人,能参加选举还只有100多人。这样情况,不仅在黄坦镇的偏避山村存在,而一些偏避的山边乡更为严重。这样造成委托投票多,产生了拉票的新动向,给选举工作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不公正的倾向。

三、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

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际,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1、科学调研,全面加强领导。针对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调查摸排,特别是对那些在上阶段换届选举中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村,多座谈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村级换届选举基础性工作,制订科学工作方案,落实相应的责任,在选举工作中切实做到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纪委、组织、民政、公安等部门联手出动,统一口径,统一答复,并明确职责、责任到位;同时要做到一村一策,重点攻坚,对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点村、难点村要组织精干力量,摸清问题,逐个解决。另外还要注重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确保干部对选举工作的指导到位,使这项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2、依法办事,严格法律程序。针对选举工作,依法办事、严把程序是关键,根据党内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精神,做到该遵循的原则不变通,该履行的法定程序不减少,该交给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不保留。在选举过程中必须明确的二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正当竞选和违法拉票。应当说:在选举前只要非暴力行为一切都属正当,比如:串门、朋友聚会、竞岗演说、拉一拉票都属正常。关键是要做好在选举期间如何确保选举人对选举权的自由行使。二是进一步明确委托投票事项。委托投票向来都是选举中最易受争议的问题,先前的选举委托投票很容易进入连环套,父代子、子代父、家庭成员关系复杂的容易被代的乱了套,书面委托代选又很难操作,极易产生矛盾,很有必要出台简单易操作的委托投票规定。

3、发扬民主,科学制定办法。《选举办法》是整个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则,制订好《选举办法》,是取得换届选举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选举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制订《选举办法》要作为村级组织换届中的重要工作来抓。镇领导班子、村民选举委员会要多次组织讨论《选举办法》,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数易其稿,精心设计,最后提交新一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特别是要把好人选关,各村要结合实际,将候选人的任职资格条件在村里的选举办法里予以明确,树立起“选好一届受益三年;选好一人,受益全村”的理念。把一些思想素质好能干事、会干事、乐于群众干好事、办实事的干部选到村两委的主要职位上。

4、完善制度,增强有效机制。为了确保优秀人才顺利当选,必须建立换届选举运作好机制,一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在村级组织换届前对所属行政村三年来的财务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一律向所在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制定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明确规定“7类人员”不得参与竞选:①犯罪刑满释放二年内或其它“两劳”释放表现不好的;②有违法犯罪嫌疑问题的;③违反选举规定,进行非法活动;④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⑤违反土管、林业等国家政策法规的;⑥破坏社会风气,道德败坏的;⑦ 担任村干部期间有严重违反村务管理规定的。并将上述规定交村党员大会或村民选举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载入每个村的选举实施细则之中。三是对一些较优秀的人选能否作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同时作为不同职位的人选参与选举,以免使这些优秀的对象从村委会这个组织中落选掉。四是对一些长年外出,长期不回家的选民不作为应到选民数的统计,具体是否规定半年或一年以上不在家的选民不作为应到选民人数计算,用以解决选民数难以过半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山村更需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

5、强化教育,提升选民素质。当前要大力加强选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其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要强化民主选举重要性的教育。教育选民直接选举是村民当家作主、实行自治的基础,选举工作做好了,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村委会作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同时有利于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要强化法制教育。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村务公开栏、墙报以及一些村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村民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让村民明白民主选举是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从而自觉地投入村民自治活动,严肃认真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摒弃狭隘的自私自利心理和宗族姓派的封建伦理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坚持按照标准和要求,出于公心,庄重地用好选举权,推选举好的村委会班子。

6、建章立制,化解信访矛盾。对于村级换届选举,群众非常关注,操作不当就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在换届选举中着重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尤为重要。如选民反映的竞选中 “非正常”现象、违反选举程序、贿选、工作人员违规失职等问题。镇领导工作指导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要切实关注这些信访问题,首先是领导到位,落实责任制。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实行包村责任制,加大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建章立制,及时化解信访矛盾。一是建立选民信访热点排查登记制度,对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排查,登记在案,争取工作主动权,及时化解信访问题。二是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对换届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村要及时上报、及时沟通,把选举中的不稳定因素牢牢控制在视线之内。三是建立信访问题解决制度。对来访的选民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影响稳定。首先是要完善镇主要领导接访、约访和联村联户等制度,及时倾听选民呼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一些选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次是要建立信访问题化解领导包案制度,镇党政领导一把手和副职领导全部列入领导包案工作人员范围,一把手负总责。明确领导包案办理程序,根据信访发生情况和联片领导分工,确定负责包案办理的镇党政领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机制,包案领导要坚持“一包到底”,做到“三包一保”,即“包信访、包查办、包落实、保稳定”,确定责任要求和确定办结时限,严格立卷建档。

7、严肃纪律,确保社会稳定。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能积极健康稳妥地进行,应要十分重视换届选举的工作纪律,要求每位党员和选民必须严格 遵守党的纪律和有关法规,严防贿选现象发生。组织、民政、纪检、监察、公安、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在村级换届选举过程中,故意干扰甚至破坏选举行为的,视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依法惩处;对通过拉票、舞弊等手段当选的,一经查实即宣布选举无效,重新进行选举,同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是党员、干部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直到追究有关法律责任。要成立由组织、纪检、人大、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及时查处换届选举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要求上级部门对选民信访、上访,特别是集体性上访事件,除耐心听取他们意见,作好解释说明外,都及时反馈给乡镇迅速予以解决,使一些苗头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处理在萌芽状态。

8、集中培训,规范村务运行。做好选举善后工作也是换届选举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搞好培训,换届结束后,有关部门要集中组织所当选的“村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内容包括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常用法律法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金点子;村务规范运行基本常识。县一级培训村主要干部,乡镇培训副职与一般委员,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他们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村级换届选举后,各村对上一届制定村级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内容,重点抓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制度,要研究制定村民代表的职责,合理确立村民代表会议内容,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程序和原则,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防止流于形式,切实保障广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参考文献:

1、基层组织工作文件选编(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编);

2、基层工作政策法规选编(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温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3、《时代先锋》的2007第5期、第6期、第9期(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主办)

第三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今年以来,惠阳区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依规,做到法定的程序不少、规定的步骤不漏,圆满完成全区102个村、23个社区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使一大批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新一届村级领导岗位,使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笔者作为此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对目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现状有一定了解,特别是对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有更多更直接的认识和思考。

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六难”问题

1、合适的“两委”候选人难确定。一是一些文化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官”。比如一些人,一怕当干部干工作得罪人;二怕耽搁了自己的事,影响自己致富;三怕干工作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因而不愿意当村干部。二是个别村由于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合适党支部人选难觅。三是少数原任村干部虽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也曾为集体和群众办过不少实事、好事,但由于在平时工作中,不善于做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工作中得罪了一些人,出现出力不讨好现象,失去了一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未能选进新一届村班子。四是一些较优秀的后备干部由于锻炼机会少,又没有担任过村干部,群众了解不深,同时由于在选举中镇村党组织对群众宣传不够,未能获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2、宗派势力干扰难消除。从此次换届选举来看,不同家族、宗派之间的矛盾在换届选举中暴露出来,房界姓氏之间曾经出现相互炫耀实力,争面子,极力推出各自利益的代表人的现象,表现在明争暗斗,互拉选票,通过请吃请喝等方式来谋取选民的选票;有个别候选人考虑自己当选的可能性不大,就笼络本族的一些选民在选举中搞“小动作”,“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故意在选举中“活动”。如某村的黎、陈两姓素来恩怨相关,在此次换届选举中,双方都想本姓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于是出现明争暗斗,相互攻击,严重影响本村换届选举工作的进度。这一情况发生后,当地镇委、镇政府及时调解,认真做好两姓人的思想工作,才使村民们愉快参加选举。

3、外出选民参选热情难调动。部分外出农民对换届选举不大关心,大多数外出村民认为:“我一人不能决定选举结果”、“反正人不在村里,选谁都无所谓”,因此他们也不大可能回家参加选举。由于外出人数较多,如何确保选举人数过半,如何保证外出选民依法进行委托投票成为近年村级选举出现的新问题。一些村因为怕麻烦,没有印制书面“委托书”,有些外出选民只是采用口头委托,造成在家的父母、兄弟、夫妻之间争着委托填写选票,致使委托失控。全区60%左右的村存在因外出选民问题影响,造成选举人数难充分保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举工作。

4、因换届上访上诉问题难解决。随着群众的民主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操作理解越来越多。由于极个别村在换届过程中操作环节不严谨,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村民意见比较大,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进行上访上诉。同时,由于在选举过程中涉及利益冲突,个别村民借机有预谋进行无理上访,甚至出现干扰换届选举工作行为,影响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两委会班子运作难协调。在一些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肩挑的村,有个别村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认为自己是村民大会选举的,对村中事务村委会应该说了算,我行我素,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使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难以发挥;尤其是对财务管理,党支部对村委会缺乏监督手段,因对集体收入的支配及费用报销等“谁说了算”而闹意见,影响了两委会的团结协调。

6、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及工作能力难适应。经过换届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是新当选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一是政策理论水平较低,工作经验少,特别是一些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政策理论学习不够,思想观念更新慢,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二是一些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村务管理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纪律松驰、作风飘浮,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选举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足,对基层情况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由于操作中组织不够严密,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不够及时,致使小问题复杂化。个别镇、村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够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委会组织法》)学得不够、不深,宣传发动群众不够充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抓得不够到位,致使个别村在选举中出现一些问题。

二是对相关法规条例贯彻不力。一是在实施《村委会组织法》中经验不足,个别镇委、政府在指导两委会换届选举中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操作办法,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把关不够严、组织不够严密的问题,致使一些政策、法律规定在执行中流于形式,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严肃性;二是《村委会组织法》在实施中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缺乏操作性。比如对村委会候选人政治条件的规定就比较笼统;对一些房界姓干扰选举、影响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和对因换届问题无理上访上诉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追究规定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村委会组织法的正常贯彻执行。

三是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一是一些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问题较突出,一批农村青年得不到党组织及时有效的培养教育,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二是一些镇村组织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素质较高的年轻人不注意压担子,缺少培养锻炼,制约了优秀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致使村级后备人才匮乏,造成换届选举中出现村官难觅的现象。

四是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强。一是一些封建残余思想还未彻底消除。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封建迷信、家族、宗族观念等封建习俗在农村一些地方根深蒂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出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堪忧,家族、宗族活动在一些村呈发展蔓延趋势,并向村级组织渗透,甚至在个别村出现了村级组织家族化倾向;二是农民素质与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一些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学法、守法自觉性不高,政策法制观念不强,有时极易受个别不法分子的煽动、利诱而参与上访、闹事等非法活动,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团结。

三、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明责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区、镇、村三级党组织的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实行区领导挂村联系责任制,每位区领导负责所挂点镇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统领和指导;区委组织部、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对工作骨干进行业务培训,使各镇村都有选举工作业务的“明白人”。要切实发挥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的作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换届选举工作目标责任细化表》,明确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实行镇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责任制,保证换届选举和农村各项工作两不误。选举工作开始前,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做好村财清理和审计、干部考察、社情民意调查等准备工作,组织力量驻村具体指导。同时,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整个选举工作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强化对选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引导。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要做好每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换届选举上来,对在家的村民,要突出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对外出的选民,要采取发信函、打电话的方法,将换届选举的工作准备和进展情况及时告知他们,争取他们回乡参加选举;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族、帮派,要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要按照上级要求,又要符合自己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三)严格把关,强化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首先,要严格法律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质量。在选举实施阶段,要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因村制宜原则、确保稳定原则和强化党组织领导原则,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委会产生关,二是把好推选关,三是把好正式选举关。其次,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分类有序推进,确保选举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今年惠阳区的主要做法是在充分调查了解、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由易到难、分批实施的指导思想,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首先,确定一批选举工作试点村,由区、镇抽调人员进行驻村指导,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搞出样板;把村班子坚强、村委会干部威信高、能保证顺利过渡的村作为第二批;把两委班子齐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村作为第三批;把宗派矛盾突出,村情复杂、工作难度大的村作为最后一批。然后按村情类别抓好第一批、推进第二批、谋划第三批,最后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综合整治,拿下第四批。再次,要加强监督,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妥地进行。要建立日汇报、周调度、定期通报、不定期明查暗访制度,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做得扎实、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拖拉落后的予以批评。对因换届选举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要责成专人负责处理,能当场明确答复的尽量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要认真做好回访调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该改正的改正、该推倒的推倒,并给上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做到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对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村,要坚持不怕揭盖子、不怕捅篓子,找准症结,因村施策,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认真加以解决。对问题特别突出的老大难村,要抽调组织、纪检、检察、信访、公安、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村开展工作。

(四)提高素质,强化对当选干部任职能力的训导。要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体制。坚持以区委党校中心为龙头,以各基层党校为依托,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以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辐射点,建立经常性党员干部教育机构,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网络,认真实施“强素质、建队伍、树形象”工程。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农业科技、法律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并建立严格的教育培训考评考核制度,完成每年区委对农村两委会主要干部集中培训一遍,镇党委对农村两委会班子其他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的任务;二是要以学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为契机,切实解决群众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有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三是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业务、练技术,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解决一部分党员不想带头、不会带头、带不起头的问题;四是要突出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群众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做学法、执法、守法的带头人。通过系列培训,切实增强村“两委”干部的政策观念,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达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目标。

(五)加强保障,强化对新当选干部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诱导”。为解决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问题,要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把用干部与关心干部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当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帮扶,采取集中投入、共建项目、统一经营、利润分成的长效帮扶机制,要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村级组织物质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工作上支持入手,成立农村党员扶助基金,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物质待遇,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给农村干部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宣传、表彰和奖励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示范引导。

第四篇: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例

张玉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初期阶段出现了诸如资金流向不明、捐赠信息平台透明度不高、公众信任危机、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以下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期非营利组织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s the third largest sector of modern society,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 livelihood issues, regulation of social distribution, promot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However,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transparency of capital flows is unknown, don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is not high, the question of public crisis of confidence, weak internal controls, the follow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rying to find solutions,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future.Key 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s;solutions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国内学者在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上开展的理论研究较为深远,并且大都以经济管理学、政治学领域研究和从整体角度研究的较多,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1)理论在一定程度是未达成共识的,比如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分类及特征、研究方法的统一等;(2)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个案研究虽有涉及,但还是比较缺乏。以下将从社会学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以中国红十字会(注:后文简称“红会”)中出现的“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切入,对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是指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2]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指出非营利组织应具有下列六个特征,该中心的观点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

1、正规性;

2、私立性;

3、非利润分配性;

4、自我治理性;

5、志愿性;

6、公共利益性;[3]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清华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借鉴霍普金斯大学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一个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分类体系。

1、会员制组织。对于这一类型的组织,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将其划分为互益型组织和公益型组织。

2、非会员制组织。依其组织的活动类型,将其区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4]69

本文从我国非营利组织中的公益型组织入手,结合“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对当前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内部所出现的资金流向不明、捐赠信息平台的公开化程度不高、透明度低下、组织内部的监管不到位及公众信任危机等问题,并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公众公益意识淡薄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二、新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

1、资金流向不明。资金是保证机构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资金运作起到关键作用。在我国,少数大型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向企业或个人筹集善款,并将所筹集到的款项用于需要帮扶的对象,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均衡社会福利资源;但是大部分的小型非营利组织在筹措资金上面临困难,难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在资金筹集、资金运作及资金流向等环节上也存在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作为捐赠者的企业或个人、非营利组织以及受助对象。近来,随着网络上的“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在资金流向这一环节上,公众对于红会把所筹集到的善款是否真正用在帮助对象上,是否与其最初的慈善理念相符提出了怀疑。这是当前红会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公众最想了解的。

2、捐赠信息平台公开化程度较低。非营利组织在捐赠信息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平台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透明程度低下的现象。“郭美美事件”刚发生不久,紧随其后的就是红会捐赠信息平台事件的发生。在2011年7月份,红会

的捐赠信息发布(试运行)正式上线,公布了红会数十万笔接受的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不过,在该平台上能查询到相对应的公益项目和善款具体使用情况的条件是个人捐款在十万元以上和企业捐款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捐赠者方可查询。而关于十万元以下的捐赠者查询不到相关情况以及数据出现误差等情况遭到网友的质疑。

3、非营利组织内部监管不力。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性组织,其运作体系是庞大的。尤其是像红会这样的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它拥有组织机构、内部规章制度、负责人及机构文化理念等诸多事项。作为庞大的运作体系,在内部监管上总避免不了出现监管不到位、人员敷衍了事的现象。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红会内部成员在面对网友的质疑时,表现出来的是敷衍塞责、反应缓慢、不能有效地做出正面回应。

4、非营利组织信誉度较低。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日常运作中总避免不了出现问题。非营利组织先后被曝出了“章子怡诈捐门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等一系列丑闻,这些破坏了非营利组织在公众心中的慈善形象,使公众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引发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非营利组织再度筹集善款的过程中出现数额锐减的情况,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之前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全国2011年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五亿元,环比下降百分之五十,慈善组织2011年6月到8月的捐赠额降幅则达到百分之八十六。[5]红会接收的捐赠也有所减少。就其地方红会接收捐款而言,甚至出现了无人捐款的情况;第二,就国内非营利组织排名来讲,红会的排名有所下降,其在非营利组织排行榜上未进前十。这些是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背景下发生的现象。

5、募集款项数额锐减。自红会被曝出“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后,非营利组织面临社会捐款和慈善组织捐款数额锐减的状况:2011年7月社会捐款较2010年7月捐款环比下降百分之五十;而慈善组织2011年6月到8月的捐赠额降幅达到百分之八十六。

(二)就非营利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上,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政府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府监管存在漏洞。目前我国政府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上存在日常监管不力的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外部监管上存在监管不到位、人员敷衍了事、年检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年检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只是例行公事,让他们填好表格上交后就完事。尤其是在对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监管上,政府

[6]

没有及时全面掌握非营利组织的日常动态,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政府在面对公众对红会的质疑问题上,未能迅速有效地向公众做出明确合理的解释。政府的这种做法恰恰表明了其在对像红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上存在漏洞。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当前,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上,存在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目前,我国涉及慈善事业以及公益捐赠的法律法规总共有七部,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7]可见,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数量少,政府在对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上表现出不够到位,这是非营利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就社会氛围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当前,就我国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整个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关于公益、慈善的文化氛围。首先,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认同方面,面临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做宣传时,由于公众对非营利组织了解不深,导致公众对其认知上存在偏差,因此遭遇不被认可的尴尬境况。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中,焦点从集中于郭美美本人炫富到网友对红会慈善真伪的质疑的转变来看:更不要说能深入了解红会的相关情况。尤其是在红会被曝出“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后,红会的慈善形象在公众心中大打折扣,社会认同度下降。红会再度向社会筹款时出现数额锐减及在非营利组织排行榜上名次下降的现象。其次,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参与方面,非营利组织面临社会参与度低下的问题。由于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同度低,在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公益项目参与上,公众表现出来的是对其不感兴趣,不愿参与进来。

(三)就公众参与方面,公众公益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

“做公益、做慈善,不是一个人能做;而是需要整个社会来做。”[8]做公益事业的必定要在社会上宣传,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要公众接受你的慈善理念、接受你的公益理念。但是,就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宣传效果来看,对非营利组织文化产生认同感并能参与其中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最终能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的少之甚少;这与我国公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及其本身对公益的关注度低有关系;尤其是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曝光后,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理念提出质疑,非营利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有所损毁。因此,一方面,如何有效的在公众中宣传公益理念并尽可能挽回在公众中的形象,让公众产生对慈善事业的兴趣,加深对慈善事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如何将机构文化深入到公众中去,使公众产生对非营利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并积极地参与到非营利组织所

开展的公益项目中,为慈善事业注入新鲜活力。公众公益意识淡薄是当前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针对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上是从非营利组织内部、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公众角度,并结合红会中 出现的“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对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下面将结合红会“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针对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期非营利组织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就红会自身而言,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高红会的透明度,重塑红会在公众中的慈善形象。在捐赠信息平台(试运行)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红会的自主信息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完整、准确性。有效的利用好红会自身拥有的官方网站、博客、微博、机构官方论坛(以系统管理员发布的为准)或自主社区网络(比如豆瓣网)等信息平台。红会应通过以上渠道完整披露机构相关信息,并就其认为有必要公开的信息也要进行披露。尤其是在募集款项的筹集情况及具体用途都要清楚的披露出来,以便捐赠方、帮扶对象及公众对红会的资金运作情况更为清楚的了解。

2、红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并有效利用外部监督。“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暴露了红会在内部监管上出现监管不到位、人员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针对此种现象,红会要在内部监管上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并能切实落实到位。在挑选内部成员上要谨慎考核,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并且要利用舆论、媒体及公众来对其进行外部监督,使其能够阳光运行。

3、在公众中做好公益理念宣传,为红会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红会应当在公众中开展广泛的公益理念宣传,可以利用机构本身拥有的平台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地开发出更多的有意义的公益项目,让红会的公益文化深入到公众中去,不断提高公众在慈善方面的素养,加深公众对红会公益文化的认同感,并能使公众积极参与红会所开展的公益项目中来。

(二)就政府而言,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对红会进行深入了解,加强对其日常监管

政府的监管是红会有效运行的外部条件,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红会的外部监管力度。首先,政府应当加强与红会的沟通与联系,对红会内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红会最新动态。只有加强与红会沟通与联系,在掌握了红会最新动态的情况下,在出现类似于“郭美美事件”时,政府就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公众合理解释;其次,政府要督促红会不断提升捐赠信息平台的透明化程度,具体就是要求红会不断更新捐赠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尤其是在捐赠信息平台上要公开全部公益项目及捐赠者的捐赠情况,在查询相关数据上不能设置任何条件。最后,政府

要加大对红会的日常监督力度。在原有的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的基础上,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督体系,要加大平时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就政府对红会的监督上,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红会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事项做结果总结,在需要改进的事项上给出建议并督促红会在相关事项上做出有力改变,使其能够阳光运行。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红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相当于助力器。政府要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政府应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慈善法。这样一部法律的出台,在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认知上给与了有力支持,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会提升。在类似于红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开展相关项目上,不会遭遇到公众不了解或不被认可的尴尬情况。

(三)就公众而言,应该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作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关注。首先,公众应该对非营利组织有正确的认知,转变对非营利组织的忽视的态度。就其对红会的认知上,公众要对红会的相关事项作初步的了解。公众可以利用红会所拥有的官方网站、博客、微博、机构官方论坛(以系统管理员发布的为准)或自主社区网络(比如豆瓣网)等信息平台,提高对红会所披露信息的了解程度;其次,公众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非营利组织出现的问题。组织就像个人一样,在日常运作中,总避免不了出现犯错误的情况。在红会出现了“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时,公众除了对红会发出质疑外,更多的是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红会:要相信红会今后在资金运作、捐赠信息平台的透明化程度、内部监管上做出有效改变;相信红会在出现类似“郭美美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做出正面回应,给公众合理明确的解释;第三,公众对红会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公众应该加强对红会捐赠信息平台的监督,这其中包括对公益项目的进展情况、慈善捐款的具体用途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其中相关事项存有疑问时,可以采用电话、信访及其他渠道与红会负责人沟通,请有关负责人为自己解答疑问,如果确实是红会在运作中出现了问题,公众可以向红会有关负责人提出建议,红会有关负责人在知晓情况后,要尽快调整并纠正错误,给公众合理的解释;最后,就公众参与上来讲,公众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育自己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兴趣。提高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了解程度,并能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加入到红会开展的公益项目中来,感知红会的富有特色的机构文化,为红会的发展出一份力,加入到我国慈善事业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四)就社会而言,应该为非营利组织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氛围

首先,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认同上,社会应为非营利组织培育一种良好的公

益、慈善氛围,在公众中形成对非营利组织的正确认知。就红会自身而言,红会应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把本机构的慈善理念深入到公众中去,在公众中做好公益宣传,以便公众能进一步了解红会的相关情况,在对红会的认知上不会存在偏差;在捐赠信息平台的透明化程度上,红会自身要提升透明度,具体就是要做到结合公众的需求,不断完善捐赠信息平台上所公布的相关信息,这就包括红会自身基本信息、日常管理信息、公益项目信息及资金信息,并能确保相关数据的完整、准确性。

其次,就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参与方面,非营利组织应该培育富有自身特色的公益项目,提升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有效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就红会自身而言,红会应该开发更多的富有自身特色的公益项目,这些公益项目要结合公众的实际需求,切实能够将自身的慈善理念贯彻在公益项目中,让他们对所开展的公益项目产生兴趣,并能在对红会了解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慈善氛围,最终有效带动公众积极参与进来,为红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我国的慈善事业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毅敏.当前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OL].2009-02-06.http:///lm_15/2009-02-06/111257.htm [2]庞娜.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困境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3]刘佳佳,张佰明.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J].法制与经济,2008(7).[4]王思斌,张曙.社会行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蔡晨程.用“透明口袋”重抬慈善公信力[J].上海人大月刊,2012(9).[6]张继远.新时期非营利组织危机管理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6).[7]刘波,冯泽永.医疗慈善捐赠的失范与规避[J].卫生经济研究,2007(6).[8]张南,张召,邢旺.浅析中国公民社会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J].法治与社会,2010(3).

第五篇:村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村“两委”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村“两委”是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加强、扩大党委对有问题的村级自治机构的有效控制力,选举只是民主的一小部分,权威力量的支持保障与做实民主内涵都不可或缺,对利用不法手段、途径上来的和以权谋私的“村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削减他们的权力,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对有志于为农村工作服务的优秀人才,要着重对其培养,运用小范围民主选举的办法使他们成为党的干部。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选民民主法制意识。

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对在家的村民,突出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实在的形式,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对外出的选民,采取指明其家人发信函、打电话等方式,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及时告诉他们,争取他们回乡参加选举,对不能回家现场参选的村民,依法制定严格的代票办法;对干预

1换届选举的宗族、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打破他们的利益同盟。同时,注意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于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竟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三、严格把关,深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

首先严格法律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质量。在选举实施阶段,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和“阳光选举”,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制定严格、详细的选举政策,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界定,大问题全市一个标准,以利增强基层工作的可操作性。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原则、确保稳定原则和强化党组织领导原则,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委会产生关;二是把好推选关;三是把好正式选举关。在充分调查了解、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由易到难、分批实施的办法,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渐次推进换届选举。同时,要强化监督,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妥进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做得扎实、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拖拉落后的予以批评。

四、摸清村清,切实化解信访问题。

在换届前,要及早开展重难点村的集中排查整顿,对排查掌

握的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难以开展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研究对策,并采取措施,分类进行集中整顿,及时化解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类不利因素;在选举期间,要强化监督手段,镇党委组建工作督查组,建立观察员制度,驻村入户,对村委会选举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实施。驻村观察员要随时收集整理村“两委”换届中可能存在的信访苗头,上报镇党委,成立专题工作组靠上化解,确保不影响选举工作。对因换届选举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责成专人负责,及时处理,能当场明确答复的当场明确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认真做好回访调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该改正的改正,该推倒的推倒,给上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村,坚持不怕揭盖子,不怕捅篓子,找准症结,因村施策,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认真加以解决。

五、加强监督,努力解决村务遗留问题。

首先,对村级财务问题进行全面审计,对换届选举前的行政村财务进行审计清理。其次,强化日常村级财务审核管理,监管、审计、严查换届前不正常的村级开支。第三,强化村级组织自身监督。做好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规定在换届选举前和换届选举过程中,除必要开支外的其它开支,必须要由村民理财小组预审、村民代表讨论,全体村民公示,并由村民理财小组登记公开,做到阳光透明。

六、超前谋划,积极培养村干部后备人才。

基层党组织要把村委会选举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年轻干部缺乏的现状,在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坚持群众公认和组织考察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向经济能人、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倾斜,通过实施双向培养,努力建立村后备干部队伍,即把优秀青年和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并结合发展党员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跟踪培养教育,按照“在实践中培养,培养为了实践”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帮带责任人,明确培养方向;同时,按照在职干部的标准,积极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政策法规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开阔视野,不断提高知识积累水平,为村后备干部更好的适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提高素质,不断加强对当选干部的培训。

一是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市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以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辐射点,建立经常性的党员干部教育机制,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纲络。二是以学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为契机,切实解决群众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等伤害群

众情感的问题。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业务、练技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解决一部分党员干部不愿带头、不会带头、带不起头的问题。四是突出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群众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做学法、用法、守法的带头人。通过系列培训,切实增强村“两委”干部的群众观念、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村主任的综合素质。

下载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10-06-29 18:20:2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

    浅议协税护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议协税护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王栋税收工作中,个体工商户的征收与管理和其他企业的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由于个体工商户的行业复杂,业主经营活动的变动频繁,停复业......

    浅谈乡镇纪检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五篇]

    近几年来,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对工作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总认为主要是协助党委、政府抓好中心工作,中心工作是“硬任务”,纪检监察工作是“软任务”;有的基层领导甚至错误地认为,只......

    浅析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中共宁化县石壁镇纪委书记罗建强乡镇纪委是纪检监察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是......

    两新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的研究探讨 近年来,随着“两新”组织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工作,促进妇女工作......

    “两新”组织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直工委课题组 (2006年7月28日) “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

    当前农村村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村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当前农村换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现象,导致部分农村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从实际出发,指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