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

时间:2019-05-14 22: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

第一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

摘 要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常使用的一种激励手段,具有很多种激励方案和激励形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鉴于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内涵入手,阐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优化措施,希望本文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机制 不足与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特别是上市公司中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有效分离,也由此产生出委托-代理关系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好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问题成为亟待人们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在上市公司中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机制是指激励性股票期权,也称作经理股票期权制,通俗地讲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一般情况下是自赠予之日开始10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价格收买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积极性,约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保证委托人的目标和代理人的行动方式保持一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以下8种形式,即管理层收购、强制高管持股、延期支付、虚拟股票、股票期权、业绩单位、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

(一)实施面临法律障碍

虽然我??的股权激励有很多种方案和形式,但是股权激励的实施并不到位,也没有充分发挥出股权激励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受制于《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一是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规定不允许利用发行新股获取股权激励所需要的股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实现。二是我国的《证券法》和《公司法》都对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出售股票有严格的限制。公司的高管必须在退休六个月或者离任之后,才可以出售所持的股票,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激励效果的发挥。三是股票期权可能会涉及公司的会计问题、公司的税务问题以及个人的所得税问题等等,在国内缺乏应用的税收规定,也没有相应的会计制度规定。

(二)市场环境不完善

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股票市场又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很多庄家控制股票市场交易情况,造成股权激励制度和企业绩效不相关联。一方面表现为:现行的期权股票,不管公司的业绩如何,只要股市上扬,经营者就可以获取利益。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央企中推行股权激励,管理人员无法实现企业业绩的大幅度提升,即使实行股权激励也很难给股东带来大的收益,因此在公司中实行股权激励收效不大。

(三)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现在,我国经理人市场发展较慢并且还很落后,在上市公司中,经营者大多是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走上管理岗位的,其经营业绩与经营者的任用不相关联。这种由行政任命方式产生的经理人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理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因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被“撤职”的压力,造成股权激励只做表面文章,无法发挥真正的激励效用。

(四)内部监督缺失

上市公司中往往会存在经营者“拿黑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很多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由一个人担任,公司中内部董事很多,在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时,很可能会成为董事会自己激励自己的机制。公司内部缺少应有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在上市公司中高风险投资增多,股东之间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缺少对大股东、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约束和监督,造成对小股东利益的损害;董事兼任经理或总经理现象普遍,造成董事会内部缺少监督机制,影响了股权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优化

(一)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的状况,参照《证券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台有利于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法规,为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例如:在税收方面,可以把股票期权资金列入公司的成本;个人所得税中,职工持股部分应借鉴外国的先进做法免收职工所得税。

(二)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的波动性很大,投资人很难对持有的股票收益和股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股票的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导致股权激励不能充分发挥出其激励作用。所以,监管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上市公司市场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实现高效、稳定发展。一是披露上市公司尤其是利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信息,对股权激励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等信息进行披露。同时,要控制好信息披露的时机,防止经营者利用信息披露时机操控股价,增加个人收益。二是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的力度。

(三)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

要想发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一改往常聘请经理人的做法,将经理人的任用推向市场,减少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培育经理人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运用合理措施,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经理人聘用、选拔机制,运用科学的测评机制,选拔录用优秀的经理人,促进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实行绩效考核是推行股权激励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作用,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必须公正、客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全面地对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属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并重,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的考核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做法,引进外国的平衡计分卡、EVA等考核办法,使考核体现出公平性、全面性、合理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出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要想发挥股权激励作用,必须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不然的话,股权激励只能是满足公司少数决策者私欲的工具。所以,我国要加快公司化改造,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充分发挥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外部董事考核机制、诚信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使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能发挥出监督约束作用,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杜绝利用股权激励侵害股东的权益,防止公司的高管人员出现寻租行为,以促进股权激励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四、结语

要想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就必须要在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培养成熟的资本市场、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股权激励机制在上市公司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上市公司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青岛奥盖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锡元,陈思.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分析――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

(02).[2] 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及动态演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

(06).[3] 介迎疆,扈文秀,周茹,等.股权激励条件设置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01).[4] 冯星,陈少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4(02).[5] 陈修德,梁彤缨.管理层激励约束与企业效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第二篇:论上市公司人力资本激励中的股权激励机制

论上市公司人力资本激励中的股权激励机制

作者 代春花出自: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摘要:文章根据股权激励的内在机理,对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进行了价值分析,指出了有效运用股权激励能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的结构,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将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有效降低了企业内部监督与交易成本。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股票期权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058-0

2人力资本的开发与激励是企业突破瓶颈的唯一可行方法。有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人才流动率在60%以上,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感觉在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企业未能充分有效开发人力资本,给企业的业绩增长与未来发展带来了损失。如何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核心人才的人力资本是很多上市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西方的经济发展证明,实施股权激励是人力资本开发与激励最有效的手段。

一、股权激励的原理与主要形式

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在不同的激励方式中,工资主要根据经理人的资历条件和公司情况预先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与公司的业绩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奖金一般以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经理人的收入,因此与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关系密切,但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明显,经理人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标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这与投资者更看重企业长期效益不符。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 Plans,简称ESOP)和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

二、股权激励机制的价值分析

股权激励一般都能使经理人获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其中包括分红收益、股权本身的增值。但是在持有风险、股票表决权、资金即期投入和享受贴息方面都有所不同。现股和期股激励都在预先购买了股权或确定了股权购买的协议,经理人一旦接受这种激励方式,就必须购

买股权,当股权贬值时,经理人需承担相应的损失。因此,经理人持有现股或期股购买协议时,实际上是承担了风险的。在期权激励中,当股权贬值时,经理人可以放弃期权,从而避免承担股权贬值的风险。

现股激励中,由于股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因此持有股权的经理人一般都具有股权相应的表决权。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在股权尚未发生转移时,经理人一般不具有股权对应的表决权。现股激励中,不管是奖励还是购买,经理人实际上都在即期投入了资金。而期股和期权都是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经理人投入资金。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经理人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经理人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

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股权激励并不能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

公司股价与公司长期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市场的有效程度。而在股权激励中,经理人关心的是其股票出售的价格而不是公司长期价值本身。由于激励成本的限制和经理人投资能力的限制,经理人持有股份的数量是有限的,经理人持股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些都制约了股权激励的效果。股权激励中,经理人的收入与股权的价值变动有关,但是股权价值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经理人本身努力,同时还受到经济景气、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已经有人对经理人因经济景气而获得的巨额股权增值收益提出质疑。

(二)过小的持股数量起不到激励效果

如何确定合适的持股数量,一种观点是提高经理人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经理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大量购股,从激励成本考虑,也不可能给予过多的奖励股份。而期权激励不需要经理人承担风险,所以相对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期权数量使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价值增加更多地结合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经理人持股不在于占总股本的比例大小,也不在于持股多少,关键在于经理人在公司的投资占其自身总收入和自身总财产的比例,但实际上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经理人不会愿意接受过多的风险,而且即使经理人将其有限的资产投入企业,由于其持有股份在公司总股本所占的比例极小,使得公司的收益损失落实到经理人的份额很小,过小的影响当然也就不可能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

(三)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不宜实行股权激励

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很难界定经理人的绩效。当政企不分有利于企业时,经理人获得股权增值收益是不合理的,对公司股东和其他员工也是不公平的;当政企不分不利于企业时,经理人当然也就不会愿意承担股权贬值的风险。

(四)股权激励并没有解决经理人的选择机制问题

目前一些国企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是经理人本身就不合适。对不合适的经理实施股权激励是没有意义的。经理人的选择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健全是真正解决经理人选择机制的关键。

(五)股权激励并不只适用于企业经营者

在市场激烈竞争和企业面临复杂经营环境时,除了企业经营者,同样需要其他员工的积极努力,股权激励同样适合于普通员工。国外很多公司已经实施了雇员持股计划(ESOP)。

(六)股权激励是有成本的,而并不是“公司请客,市场买单”

公司给予经理人的期权、远期贴息或股票增值收益权都是有成本的,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必须考虑投入产出的平衡和公司内不同成员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聂志红.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其性质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2]王月.后股权时代的股权激励问题探析[J].北方经贸,2007,(11).[3]缪富民.论企业高管股权激励有效性[J].财务与金融,2008,(4).[4]黄济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8,(4).[5]李丽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作者简介:代春花,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第三篇:论股权激励机制

论股权激励机制

—对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摘 要: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股权激励也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市场环境还相对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更为如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保证激励作用得到合法、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股权激励;激励模式;上市公司;股票;激励机制

一、什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将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股权性权益授予公司高管人员,以产权为约束,激励高管人员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勤勉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进而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1。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股权激励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对象所获收益受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股权激励模式,而这一类又派生出花样繁多的形式: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或员工持股等等。其中在社会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另一类则是激励对象所获收益仅与公司的一项财务指标——每股净资产值有关,而与股价无关的股权激励模式,其主要形式是账面价值增值权。

二、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历史

l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型化,企业的股东日益增多。在这种外部提供资金不断增加,企业内部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原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演化成为“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工商企业。经过1929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复苏,部分公司给予经营层小额的股票,让其享有红利带来的额外报酬,于是出现了5O年代特殊群体——高级员工。2O世纪8O年代,经营层持股在西方企业凸现了强大的生命力。8O年代后,美国涌现出大批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企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以独立董事为主体组成的薪酬委员会,负责企业的薪酬标准、激励计划的2制定。此时,经理股票期权创造性地被运用为一种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2O世纪9O年代初,西方证券市场持续上扬,为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上升走势并进一步加强长期激励的效果,率先在高科技企业大量应用的股票期权计划迅速在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得到推广。

纵观西方企业及其激励机制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企业经历了两权结合——两权分离——两权结合的过程,这种分合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的第一次产权革命,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再次结合是企业的第二次产权革命,克服了企业因两权分离造成的委托——代理矛盾,又一次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三、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尚没有任何一部类似于美国《国内税务法则》的国家法律涉及到股票期权制度的基本构架与实施细则,也缺乏类似于美国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股票期权行权与交易的法律

3条款,因此在法律上处于真空状态。但是,我国公司普遍存在的经理层报酬偏低、激励机

制缺位等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对于上述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股权激励方面的实践。

2005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从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中国的股权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管理层收购实现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在海外上市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的制度规定给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激励回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展开,针对于上市公司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权证和股权激励的意见,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主要是集中在股票期权方面,总体上讲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具体来说:(1)股票期权。股票期权的股票主要来源为公司库藏的股票或增发的新股。目前我国缺少系统的配套制度支持,对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所使用的股权来源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甚至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这种阻力尤其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同时,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由于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而较难确定。这虽然给其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在目前的配套机制下势必会造成内部人控制、“以公谋私”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出现。(2)员工持股计划。基于目前我国的企业现状,员工持股计划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将员工股份的分配过于平均,没有兼顾每个员工的贡献度,员工持股过于分散或占公司的总股本过低,造成了持股流于形式甚至形成新的“内部人控制”的情况4。(3)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一种以控制权为标的的激励措施。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会最有效的统一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仍存在一定问题。在收购过程中由于原来的内部人控制,造成企业资产严重的被低估、所有者资产严重流失和被贱卖。

四.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状况管理层的资金来源缺少有效的合法渠道,对于公司对外投资金额的限制也影响到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从而影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并实施股权激励进行规范。但由于股权激励自身存在的复杂性,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的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5:

(一)内部人控制问题仍比较严重

内部人控制是指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真正控制者或掌握实际控制权者不是股东,而是公司的实际执行者或经营管理者。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国家股所占比重相当高,股东大会职能弱化、国有股所有者缺位6。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存在内部人控制的背景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那只能是自己激励自己,或者说股权激励的决策最终受“内部人”控制。如果激励计划不能代表股东的真实意图,就可能被公司管理层所滥用,而管理者在制定激励计划时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就难于避免。内部人控制下的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所有者通过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持续增长的目的,还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进而压低股价,甚至发布利空以打压股价;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释放隐性收益,驱使股价回升,人为加大股价波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严重者甚至直接进行“会计造假”,虚报利润或者隐瞒成本,以求获得并兑现巨额的激励股权收益。这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甚至有可能给公司和股东利益造成损害。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二)资本市场环境尚未完全成熟

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有效信息的制造者。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大多反映的是股票这种商品面对过多资金追逐时的稀缺程度,而建立在研发基础上有关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评判信号和对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发掘信号却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上对公司股票进行的交易主要以投机性交易为主,它所引起的价格波动既不能向企业的经理人传递多少有意义的投资信号,也不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理人的努力水平给予客观的市场评价。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程度不足时,企业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践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我国推广股权激励制度时,首先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之从政策性工具转化为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场所,其股价信号必须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客观价值,并对资源配置起指示作用。否则,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推行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第一《公司法》和有关证券交易方面法规的限制。从国际惯例来看。企业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票来源,主要是通过向内部增发新股和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本公司股票来实现,但在我国,这两个渠道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发起人认购股票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一般不得留置”。这就排除了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预留股份以备将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能。另外,所有的股票发行和回购都需要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24条和第26条对此都有明文规定。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股票期权计划实施的时间,增加了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成本。最后,我国法律还对企业管理者持有和买卖股票作出了诸多限制。如《公司法》第147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股票放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将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八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的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由于资本市场很不完善而存在的较严重的内幕交易等不规范行为,但它们客观上却形成了对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方式的阻碍。第二没有特定的税收优惠。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第三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规范。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意见第25号一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1972年),对企业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使有关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有了原则和依据。但是我国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加上股票期权的推行刚刚起步,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企业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处理,实际上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损益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

五、我国股权激励中问题的若干解决办法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股权激励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我国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非流通股,“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在此环境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决策层倾向于为自己发放过多的廉价的股权,侵蚀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第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了促进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变经理人员的选聘机制,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培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经理人选拔、聘用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促进高素质经理队伍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为推进股票期权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赋予其责任的博弈,即如何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制度,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推出的激励计划看,允许被激励对象行权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财务指标,这显然是不够的。

(二)建立发达、规范的资本市场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主要在于刺激资本市场和企业层面的信息制造和传递,通过改善资本市场上资金配置效率和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来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因此。股权激励制度激励绩效的提高依赖于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制造传递过程的完善和市场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7。在中国建立发达、规范的资本市场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尽快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变现流通的问题,为机构投资者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监控创造条件。第二放松对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管制。机构投资者不是由政府培育出来的,而是由市场造就的,因此,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机构投资者不断涌现。第三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则应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改变投资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的信息制造过程

并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制度性保障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股权激励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相当大的法律和法规约束。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所需要的企业股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通过向内部增发新股和留存股票账户回购本公司股票来实现8。但目前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上述两个渠道都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不仅如此,《公司法》和相关的证券交易法规还对公司经理人持股和转让做出了种种限制和约束。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激励合约中给予企业经理人的股权是以内部职工股的形式授予的。但是,在1998年12月,中国证监会规定不再批准内部职工股上市流通。这就意味着,企业经理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与股票载体之间的联系被活生生地切断了9。于是,经理人无法通过激励合约获取相应的激励报酬,他只能通过成为内部人股东去谋求控制权收益10。这样一来,股权激励所导致的内部股东控制的负效应被不折不扣地实现了,而引入资本市场价格信号来提高企业价值的正向效应却完全无法获得。

因此,从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推行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都显得严重滞后,这就需要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使股权激励计划合法化,并尽快出台有关具体运作(包括监管、披露、会计、税收等)方面的规定11。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股权激励曾被认为是经理人的金手铐,用捆绑在一起的利益关系把经理层和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强化了贪婪和欺骗本性的丑恶面目,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抬高股价以取悦于股东,更是为了给自己谋利,可能采用违规手法,虚报营业收入和利润,这些违规行为,使人们对股权激励机制作用有所置疑。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经济市场结构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豫湘、刘栋鑫,浅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会计之友,2009(06)

[2]陈游,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会计月刊,2008(22)

[3]赵冬梅、刘宏、黄建宝,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其有效性研究,会计通讯,2009

[4]秦锂、朱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会计通讯,2009(18)

[5]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当代财经》,2009(12)

[6]王冰洁,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及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

[7]李红斐、杨忠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

[8]梁能,尹尊声,李玲,李眉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方厌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2)

[10]杨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敏励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辽宁大学学报,2010(4)

[11]段亚林股权敏励制度、模式和买务操作[M]经弃管理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豫湘、刘栋鑫,浅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会计之友,2009(06)

[2]陈游,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会计月刊,2008(22)

[3]赵冬梅、刘宏、黄建宝,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其有效性研究,会计通讯,2009

[4]秦锂、朱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会计通讯,2009(18)

[5]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当代财经》,2009(12)

[6]王冰洁,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及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

[7]李红斐、杨忠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

[8]梁能,尹尊声,李玲,李眉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方厌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2)

[10]杨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敏励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辽宁大学学报,2010(4)

[11]段亚林股权敏励制度、模式和买务操作[M]经弃管理出版社,2010

第四篇: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相关流程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项目相关流程

1.股权质押合规性审查

1.1 出质人如为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持续经营能力,经营规范、资本结构合理,财务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2)有良好的信誉,企业及实际控制人、主要管理人员近2年无违法或其它不良信用记录。

1.2 出质人如为自然人,须满足以下条件: 1)拥有中国国籍,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稳定收入来源且拥有一定个人财产;

3)有良好的个人信誉,近三年无违法或其他不良信用记录。1.3 质押标的股票的条件:

1)标的股票为限售流通股的,信托期限至少要覆盖标的股票的限售期及标的股票解禁后根据有关限售股解禁流通的具体管理规定可实现完全变现的时间;标的股票为有减持限制的流通股的,信托期限的设置要覆盖根据减持有关规定可实现完全变现的时间。

2)下列股票不得作为质押标的:

i.上一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以及业绩披露预亏的股票; ii.被交易所ST处理或ST摘帽6个月以下的上市公司股票;

iii.最近一年内因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被交易所谴责、证监会处罚或有任何不利于正常持续经营的重大诉讼事项发生的上市公司股票; iv.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股票;

v.其他潜在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如行业风险或政策风险较大的个股等。3)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质押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质押。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质押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4)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符合公司章程所作出的其他限制性规定。2.风险控制措施具体要求:

2.1 目标股权质押担保保障性不足的,要求交易对手追加抵押变现能力强的资产。

2.2 标的股票质押率要求如下:

1)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作质押的,质押率原则上不超过50%; 2)以非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作质押的,质押率原则上不超过40%;

3)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原则上不接受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标的股票,单一信托项目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作质押的,质押率原则上不超过30%。2.3 信托方案设计须明确标的股票的质押率上限和每股受让价格上限(业务部门和交易对手商定价格),并按照“质押合同签署日前一日质押股票的20日均线价格*公司觉得的抵押率”与“公司决策的每股受让价格上限”孰低的原则确定最终受让价格。

2.4 对标的股票设定预警线和追加线

预警线与追加线的设定以受让价格为参照基准,预警线原则上不低于受让价格×160%;追加线原则上不低于受让价格×150%。

当标的股票收盘价(或考虑分红、追加等原因调整后的折算价)触及或跌破预警线时,信托经理应于当日通知交易对手做好追加股权质押的相关文件、办理公证,并在之后两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质押登记手续。所追加的保证金或质押股票要满足如下要求:(标的股票市值+追加质押的股票市值+追加保证金)≥标的股票数量×受让价格×160%。

受让价格=股票收益权转让金额(融资金额)÷标的股票收益权对应的股数。原则上仅当标的股票收盘价(或折算价)连续十个交易日高于预警线时,交易对手方可申请取回追加的保证金或解除追加股票的质押,且取回或解质后,标的股票的价格不低于预警线。

信托业务决策后,信托经理应关注标的股票价格的波动,若在信托成立之前,标的股票价格触及或跌破预警线,原则上该笔信托业务应终止实施。

2.5持有、控制公司5%以上的股份被质押的,出质人应当及时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报告,上市公司应当进行信息披露。3.签署相关合同 3.1信托贷款合同,并办理完毕强制执行公证手续。

3.2股权质押合同,并办理完毕相关的强制执行公证及质押登记手续。(注意约定质押期间因出质人行使配股权所获得的股份是否质押)4.股权质押相关手续 4.1股权质押所需材料

1)证券质押登记申请,申请中应列明出质人姓名(全称)、出质人证券账户号码、质权人姓名(全称)、质押合同编号、拟质押证券简称、证券代码、证券数量等内容;

2)经公证的质押合同原件(应对质押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公证); 3)质押双方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复印件(境内法人需提供营业执照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复印件;境外法人需提供经认证或公证的有效商业登记证明文件、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授权委托书、授权人有权授权的证明文件、授权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经办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复印件;境内自然人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经公证的委托代办书、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境外自然人需提供经认证或公证的境外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护照或者身份证明,有境外其他国家、地区永久居留签证的中国护照,香港和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台湾同胞台胞证等,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经认证或公证的委托代办书、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4)出质人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5)质押股份为国有股东持有的,出质人应当取得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质押备案表。

4.2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股份质押的受理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对质押双方提交的质押登记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根据受理日日终对证券持有数据的核查结果进行质押登记,并于下一交易日向质权人出具证券质押登记证明。质押登记的生效日以证券质押登记证明上载明的质押登记日为准。

5.到期融资方不能还款时质权实现方式

如果到期融资方未能如期还款,则质权人将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将质押股票以大宗交易、委托拍卖和协议转让等方式实现质权。5.1 大宗交易

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11年修订)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业务实施细则》 5.2 委托拍卖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5.3 协议转让

参照《上市公司流通股协议转让业务办理暂行规则》 6.相关法律法规 6.1 《物权法》

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6.2 《担保法》

第七十八条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股票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出质人转让股票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零三条 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股份转让的规定。

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

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第一百零四条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出质的,质权的效力及于股份、股票的法定孳息。

6.4 《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借款人和贷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后,双方应共同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向贷款人出具股票质押登记的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贷款人在发放股票质押贷款前,应在证券交易所开设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特别席位,专门保管和处分作为质物的股票。贷款人应在贷款发放后,将股票质押贷款的有关信息及时录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第二十条 借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在借款人清偿贷款后,借款合同自行终止。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终止的同时办理质押登记注销手续,并将股票质押登记的证明文件退还给借款人。

第二十八条 贷款人应在证券交易所开设股票质押特别席位(以下简称特别席位),用于质物的存放和处分;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开设特别资金结算账户(以下简称资金账户),用于相关的资金结算。借款合同存续期间,存放在特别席位下的股票,借款人不得转让,但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以及借款人和贷款人协商同意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九条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根据出质人及贷款人的申请将出质股票足额、及时转移至贷款人特别席位下存放。

第十四条 借款人申请质押贷款时,必须向贷款人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

(二)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卡(证);

(三)上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净资本计算表及经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的财务报表(含附注);

(四)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出具的质物的权利证明文件;

(五)用作质物的股票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材料。6.5 《公司法》

第一百三十八条 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第一百三十九条 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一百四十条 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

股东大会召开前二十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五日内,不得进行前款规定的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但是,法律对上市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无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二条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的原因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

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第一百四十四条 记名股票被盗、遗失或者灭失,股东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示催告程序,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股票失效。人民法院宣告该股票失效后,股东可以向公司申请补发股票。

第一百四十五条 上市公司的股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市交易。

第一百四十六条 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重大诉讼,在每会计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6.6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第五条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因司法强制执行、继承、遗赠、依法分割财产等导致股份变动的除外。6.7 《民事诉诉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6.8 《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11年修订)大宗交易相关规定 6.9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业务实施细则》

6.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

6.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6.12 《上市公司流通股协议转让业务办理暂行规则》

第五篇:浅析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引言

目前,许多拟上市企业已将股权激励作为对管理层激励的手段。股权激励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设计和运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种种负面效应甚至影响企业上市。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就是通过使被激励对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获得公司的股权成为公司股东或者使被激励对象获得其他股权性权益,达到对被激励对象长期激励的一种激励方式。

二、股权激励的作用

一般而言,股权激励对于拟上市企业有以下作用:

1、股权激励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激励对象因股权激励而成为公司股东或获得股权性权益,可以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激励对象作为股东也需承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亏损,如果离开公司,激励对象将有可能失去作为公司股东所享有的这部分收益。因此,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可以吸引并牢牢“铐住”激励对象。

2、股权激励可以激发激励对象的潜能

在引入股权激励制度之前,激励对象作为公司的员工常常抱有“为企业或股东打工”的心态。成为公司的股东后,激励对象很容易产生归属感,心态上由“为企业和股东打工”转变为“为自己打工”,会感觉到自己与企业是一体的。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都希望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激励对象会更关心和关注企业的利益,会更加投入地工作。

3、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实现

引入股权激励之前,激励对象更关注其在职期间所获得的收益。当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或者当公司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冲突时,激励对象更倾向于选择有益于个人利益及公司近期利益的项目,放弃一些有可能使公司长期收益但却影响近期利益的项目。引入股权激励后,激励对象成为公司的股东,同时,股权激励可以使激励对象的收益与其个人业绩及企业的业绩挂钩,这就将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效地捆绑在一起。股东通常更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股权激励可以避免经营者短视的行为,有利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实现。

4、股权激励有助于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目前,拟上市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家族控制,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通常是“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全由家族内部人控制,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完全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监事会也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引入股权激励,可以使公司的控制权被稀释,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得以优化,有利于企业上市。

三、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比较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

在我国,股权激励已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自2009年以来,随着创业板的推出,A股上市公司开始大规模实施股权激励,根据《证券时报》的记载,2010年有69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起来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审核和监管。而且,通常企业在上市之后股价已经很高,股票的增值空间有限。在公司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无疑会加大激励对象的激励成本,甚至导致激励对象支付困难。对于激励对象而言,公司股票有多大的增值空间也意味着激励对象的获利空间有多大,如果股票的增值空间有限,那么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也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会影响激励效果。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造富功能,随着企业的上市,持有股票的股东也会一夜暴富。如果在企业上市前实施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所能得到的利益将会被数十倍地被放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在上市前实施股权激励。

四、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问题 目前,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拟上市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如果不考虑企业未来申请上市时监管机构的要求,很有可能影响企业上市。具体来说,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问题之一:股权激励影响拟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格

股票发行审核实践中,证监会对于拟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拟上市公司股权清晰,不存在纠纷及潜在纠纷。如果拟上市公司存在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信托持股及股份代持等情形的,必须进行清理,并在清理完毕后规范运营一段时间后才能申报。

有的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缺乏对股权纠纷的防范机制,在激励对象离职、退休、伤亡等特殊情况下,对其持有的股权的处置约定模糊、存在漏洞,激励对象与企业很容易产生争议,引发股权纠纷。还有的有的企业基于为新进管理层预留激励股份、避免激励对象离职套现、避免因激励对象的变化导致公司股权频繁变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采用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信托持股及股份代持等间接激励方式。根据证监会的规定,如果不清理则不符合主体资格条件,将成为企业上市的障碍。

2、问题之二:激励对象在公司上市后离职套现

企业上市后,激励对象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上市前后市值暴涨。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所持股份较其他股东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锁定期。在除了需按照一般股东锁定其持有的股份外,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上市公司股票数量占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50%。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股票上市后6个月内申报离职的,从申报离职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从第7个月到第12个月之间离职的,则12个月内不得转让。

根据上述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所持股份,在上述锁定期满后每年最多只能出售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总数的25%,但是,如果辞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职务,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就可早日抛售获益。巨大的利益使得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纷纷辞职。根据有关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5月3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327名高管辞职。高管大量辞职,虽然可能如上市公司公告所披露,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离职套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问题之三:股份支付影响当期利润

通常,激励对象取得拟上市公司股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大股东将其持有的拟上市企业的股份以较低价格转让给激励对象,其二是由激励对象以较低的价格向拟上市企业增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财政部会计司2010年7月14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及证监会会计部2009年2月17日印发的《上市公司执业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第1期的有关规定,上述两种行为均应按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简单说,如果激励对象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获得拟上市公司的股份,相当于拟上市公司以股份向激励对象支付薪酬,需要将激励价格与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记入当期管理费。

一直以来,大多数拟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会计处理未按股份支付计提管理费。证监会亦未严格要求拟上市公司执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政策。但是,证监会已在2011年第三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中明确要求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按照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处理,相关折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根据上述要求,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必须按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处理后将直接影响当期账面净利润,有可能导致报告期内的业绩不符合证监会的有关要求。

4、问题之四:混淆股权激励和股权奖励

有些拟上市企业对股权激励的目的理解很不到位,误以为股权激励只是提高员工福利的一种方式,只要让激励对象成为公司股东就是股权激励。以上述目的的股权激励,很难调动激励对象的激情,也无法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励对象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与公司长期发展,根本无法实现股权激励的作用。

五、解决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的对策

1、严格按照企业上市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拟上市公司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必须首先考虑企业上市的要求,严格按照企业上市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应做到股权明晰,并且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与激励对象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对于激励对象在离职、严重失职、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敬业禁止的规定等情况下股份的处置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对于激励对象所持有股份的衍生股份,比如在激励对象持股期间,公司以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而产生的转增股份的归属及其处置方式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

如果采用间接股权激励方式,可以采用有限合伙或有限责任公司持股的方式,即激励对象通过有限合伙或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的股权,避免采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工会持股以及职工持股会持股的方式。

此外,在激励模式的选择上,尽量避免采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等模式,在该等方式下,激励对象均未持有公司股权,未在工商局登记为公司股东,但享受相应的股权收益,影响公司股权的清晰和稳定。

2、采用间接股权激励方式或加强对激励对象股份锁定

为避免激励对象在公司上市后离职套现,拟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可以采用间接激励方式。激励对象不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而是作为有限合伙的出资人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间接享受上市公司的经营收益或者在有限合伙或有限责任公司出售上市公司的股票时获得收益。在直接持股的情况下,激励对象离职的动机主要是获得股份出售的巨额利益。而在间接持股方式下,激励对象离职也无法达到获利的目的,因此,间接持股可以达到避免个别激励对象为实现套现目的的离职行为。

若采用直接激励方式,可以通过延长激励对象的股份锁定期的方式限制激励对象以套现为目的的离职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首先必须遵守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锁定要求,在公司股票上市的一定期限内(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为三年,一般股东为一年)不得转让。在上述股份锁定期内,无论激励对象是否离职,均不能将持有的股份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在前述限售期满后,激励对象还需遵守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锁定要求,在此期间激励对象才具备离职套现的条件。因此,如果延长激励对象作为股东的股份锁定期,则可以推迟激励对象离职套现的机会。具体做法是,在激励对象持有的股份锁定期届满前,由激励对象签署追加股份锁定的承诺,提交给证券交易所后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追加承诺业务管理指引》,激励对象作出追加承诺后,涉及追加承诺的股份数量记入“有限售条件股份”,若激励对象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承诺将受到深交所的处分。

3、合理确定股权激励的时间和价格

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对于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容易取到,但对拟上市企业,何为公允价值,证监会尚未明确,但一般不高于同期的PE价格且不低于每股净资产。据了解,证监会正在酝酿出台明确的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事宜。

在证监会操作细则出台之前,为避免因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影响报告期内的业绩指标,拟上市公司应注意合理安排股权激励的时间、确定股权激励的价格。根据证监会2011年第三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资料,证监会重点关注拟上市企业申报前一年一期的股权支付行为,公允价值参考近期有代表性的PE入股价格确定。因此,应尽量将股权激励的时间往前提,将股权激励的时间安排在引进PE之前,并与引进PE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使激励价格的确定有较大的空间。如果股权激励与引进PE同期进行或间隔时间较短,必须在充分考虑股份支付对公司报告期内利润影响的前提下确定股权激励价格,避免因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导致公司业绩指标不符合上市要求。

4、建立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

股权激励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激励,既要让股权激励成为激励对象的工作动力,同时也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真正实现激励目的。对于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绝不是让激励对象成为公司股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股权激励成为锁住激励对象的“金手铐”和激发激励对象潜能的“金钥匙”,而不是送给激励对象的“金手表”。

拟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应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激励对象持有股权的管理,同时应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确定对激励对象的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内容等。激励对象只有在满足绩效考核指标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并出售股权。

六、结语

股权激励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如果设计实施不当很有可能成为企业上市的障碍。对于拟上市企业来说,必须符合企业未来上市的要求,因此,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没有规定禁止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尽管这种做法在目前的A股IPO中尚无实例)。目前想到的问题主要有几点:(1)用于激励的股权比例不能过大,不能导致实际控制权转移;(2)不正规的股权激励计划容易导致股权不清晰而成为IPO的实质性障碍,因此尽量避免采用信托、代持等方式;(3)确保在招股说明书中的充分信息披露;(4)如果是国有控股企业,或者在北京中关村园区等特殊地区的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应当尤其关注要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5)股权激励计划如果延续到上市之后的,应符合证监会、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规定;(6)注意期权公允价值的测算和相关会计处理。

下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足与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定(2010)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定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日前分别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公司股份质押登记和转让过户要求。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质押登记须知》规......

    论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论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论文关键词股权分臵股权分臵改革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股权分臵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臵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

    股权激励机制在中国DOC(5篇)

    股权激励机制在中国 (1)股权激励机制的提出 长期以来,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对......

    上市公司股权论文 公司股权融资论文

    上市公司股权论文公司股权融资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提要融资是一个企业所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所以企业的融资对于其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国民经......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研究 摘要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

    股权激励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

    股权激励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不上市的华为,凭借员工持股所迸发出的韧劲和激情,演绎了令人称道的“土狼传奇”。而离职的创......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

    在目前国内外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中,适合非上市公司的有以下几种: 1.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公司的净资产分割成若干相同价值的股份,而形成的一种“账面......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序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定程序是:①董事会下设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拟定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认为必要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发表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