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时间:2019-05-14 22: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篇: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

(二)(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6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55分)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范诗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点明人们往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鲈鱼的喜爱之情。

B.“江上”和“**”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

C.雍诗“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D.“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赋西风以人格,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E.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完全一样,都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解析:选AE A项,“表达了诗人对鲈鱼的喜爱之情”错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的是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是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之意。E项,“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完全一样”错误。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久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范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为了生计,渔民不得不这样。②雍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长时间站立的样子,写出了老农内心的焦急。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梦后寄欧阳永叔 [宋]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注] ①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阕。②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官员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官员一般在五更前鸡鸣时便需等待上朝,是谓待漏。③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题是“梦后”,诗的重点也是抒发梦后感怀,但诗先交代自己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

B.首联实写,说自己正居母丧,离开朝廷已经很久,安居在故乡,对后面写梦起了重要作用。

C.“五更千里梦”,虚写梦境,诗人安眠旧溪,梦向千里外欧阳永叔,可见思念之深。D.“残月一城鸡”是梦中场景,诗人在梦中听到鸡鸣(早朝信号),准备参见皇帝。E.颈联写人生如梦,官场得失交替,因而有“可齐”之“理”,以表明自己看重功名利禄。

解析:选DE D项,“残月一城鸡”是梦醒后实景,不仅写出在“安眠向旧溪”时的梦醒情景,而且寄托着去国(离开京城)、思友之深“意”。E项,“浮生理可齐”表明诗人看轻富贵功名之得失,保持廉节的情操。

(2)本诗尾联“山王”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哪个人物形象相似? 作者写“山王”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予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①

[宋]赵长卿

[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注] 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解析:选CE 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E项,“明快简洁”错误,应是“含蓄隽永”。

(2)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连未暇论奇字[注] 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

那么诗歌的艺术分析依据什么呢?我想首先就是诗歌语言。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学体裁都离不开语言。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给诗歌下一个定义,不妨说诗歌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和一般的书面语言,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如果一个人平时总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话,别人一定会感到奇怪或可笑,因为不合乎日常交际使用语言的习惯。所以在其他文体里不允许出现的句子,却可以成为诗中之佳句。

词语是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分析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得意忘言是诗歌鉴赏的法门。中国诗歌艺术的奥妙,从意象上可以寻到不少。其一是词语的精练与意象的密集。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显著的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这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又一奥妙。唐诗之富于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多姿多彩的意象层出不穷,这些意象既已成熟尚未衰老,正处在最富有生命力的时候。中国诗歌艺术的另一个奥妙在于意象组合的灵活性。在这方面,汉语语法的特点给诗人以极大的方便。诗人可以灵活地处理和表现意象的时空关系、主宾关系,不黏不滞,自由地挥洒笔墨,使诗歌的含义带有更大的弹性。

由语言和意象的研究再进一步就是意境和风格的研究。词语的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境研究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意境的形成,既可看到诗人的构思过程,又可窥察读者的鉴赏心理。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风格也有密切的关系,诗中经常出现某一意境,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某一种风格。

诗歌的艺术理论、艺术分析、艺术鉴赏,单从诗歌本身入手,就诗论诗,难以得其三昧。诗歌艺术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有密切关系。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又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领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7.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研究方法的一项是()A.重总体的品鉴,不重细密的分析。B.只求心灵的启迪,而无意于逻辑的实证。C.注重直观的感受,而不甚注意建立理论体系。

D.靠妙悟作出审美判断,结论更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共鸣。解析:选D 该项后一分句是说传统方法的长处,与题干不符。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其他文体里不允许出现的句子,却可以成为诗中之佳句”,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变形性和创造性。

B.诗歌艺术的研究只有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C.本文从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的把握说起,主要阐述了诗歌艺术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

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空,根据“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可知应该填“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②空,根据“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知应该填“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第③空,根据“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进行推断,应该填“可以转变风气”。

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13.下面是某客运站的进站流程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介绍流程时,按照图中的箭头有序说明即可。重点注意人票证验证和在公安处置点验证这两个环节的说明,要按不同情况分开介绍。

答案:乘客购票后,先通过预检口预检,再到验证口安检。人票证验证相符则可候车上车;人票证验证不符需至公安处置点接受验证,验证不通过将被拒绝上车,验证相符则可候车上车。

四、写作表达(60分)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种子种在地上,只有向下生出根芽,才能向上长出嫩叶,凭着它们的天生的力量,日后长成枝干和树叶,垂着绿荫,点缀着花儿和果实。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

(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6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55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江城子 癸酉春社

[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 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

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

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解析:选AD A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

(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②

①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

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 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解析:选BE 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觉得人生如梦,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②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①(示例2)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D.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E.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解析:选AB A项,“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太妥当,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B项,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古风(其三十九)

①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徙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传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子爱着男子,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⑤诗三百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7.下列关于原文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作为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作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文段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把三个方面概括到一句话中即可。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11.阅读下面三首“中国风”歌曲的部分歌词,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材料一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材料二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张杰《天下》)材料三 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林俊杰《江南》)(1)材料一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一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蕴含悠悠不尽之思。请写出意境与之相似的两句古诗词。(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对中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的现象觉得愤慨,认为这是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请说说你的看法,不少于60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示例: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只要所写句子与“离愁”相关即可)(2)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接受。因为周杰伦的许多歌曲的歌词,语言优美、意蕴深厚,其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从中可以品味出中国诗词的魅力。这也是一种学习古典文化的方式。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可接受。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代名家留下了数不尽的绝妙佳作,周杰伦的歌曲中确实蕴含着古典诗词的气息,但这并不能替代古典诗词阅读。要感受古典诗词的全部魅力,还得品读历代名家名作。(言之有理即可)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第三篇: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

一、字音认读

1.东南坼(chè)2.乾坤(qián)3.戎马(rónɡ)...4.凭轩(xuān)5.涕泗(sì)..

二、词语积累

1.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乾坤日夜浮 乾坤:此处指日月星辰等 ..3.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4.凭轩涕泗流 涕泗:眼泪,鼻涕 ..

三、佳句诵读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说作者

杜甫(见第一单元《蜀相》的相关介绍) 寻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杜甫时年57岁,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千古名诗。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诗的颔联历来为人传诵。试分析诗句中“坼”“浮”的表达效果。

提示:“坼”,分裂,引申为划分。“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划分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作诗,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3.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4.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下榻”,在“天上接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5.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此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长恨歌

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

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

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

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

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

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

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论世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1)借助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笔下,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深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如“中州盛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与“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永遇乐》),就描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流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则是词人因只身流落金华,加之眼前又见赵明诚遗著《金石录》,睹物思人,无限感慨而在其词中投下的心灵阴影。李清照生在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期望收复失地。其所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项羽》)和“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无题》),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可见,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诗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思想主张,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握这一背景,往往就把握了诗歌的感情脉络。

(2)借助背景,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

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其一”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听到黄昏的狗吠鸡啼。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感受到。相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不仅黯然失色,甚至令人厌恨。这是因为,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仕路蹭蹬,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可以看出,词人多么渴望自己能如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开对背景的了解。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为常见。

长 恨 歌

一、字音认读

1.回眸.(móu)

2.粉黛.(dài)3.骊.宫(lí)4.萦纡.(yū)5.霓裳..(ní cháng)6.临邛.(qióng)7.旌.旗(jīnɡ)8.鼙.鼓(pí)9.仙袂.(mèi)10.衣钿.(diàn)11.凝睇.(dì)12.钗擘..(chāi bò)13.马嵬.(wéi)14.迤逦..

(yǐ lǐ)15.衾.寒(qīn)

二、词语积累 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2.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容颜姿色 3.姊妹弟兄皆列土.. 列土:封爵赐邑 4.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可羡 5.宛转..娥眉马前死 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 6.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7.遂教方士殷勤..觅 殷勤:热情而周到 8.珠箔银屏迤逦..开 迤逦:曲折绵延 9.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睡醒 10.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11.含情凝睇.谢君王 睇:微看 12.但令..心似金钿坚 但令:只要

三、佳句诵读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3.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结合下面《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看法。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烈,决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二十一年(805)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做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提示: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所以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在把握诗歌主题时,需要知人论世的,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元十八溪居 [唐]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考查典故的表达效果,首先分析典故,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效果。诗人以“伍员”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

答案:伍员为春秋刚烈之士,用此典与涛声之刚健有力相谐,写出春色的壮丽;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与烟柳之娇媚相谐;诗人以“伍员”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

二、语言应用

5.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第五篇: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

菩萨蛮(其二)

一、字音认读

1.菩萨(pú sà)

2.垆边(lú)...3.皓腕(hào)4.还乡(huán)..

二、词语积累

1.游人只合江南老

..2.画船听雨眠 ..3.垆边人似月 ..4.皓腕凝霜雪 .5.还乡须断肠 .

三、佳句诵读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说作者

(一)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59岁举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卒于蜀。

(二)作品:著有《浣花集》,名篇《秦妇吟》。诗以七绝见长,极富画意,词尤工,艺术上含蓄婉约。

(三)评价: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花间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 寻背景

韦庄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不使其归,又重视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宰相。中原战乱,韦庄有家难归,内心充溢着思归之情。这首《菩萨蛮》词,就隐寓着他羁留蜀地不能归的思绪。

 链常识

花间词派

①羁旅思乡的惆怅。陈诗:结尾一句先用“一声新雁”,渲染了凄冷、静寂的氛围,然后又用“九江秋”描绘了秋色的苍茫景象,把诗人无限的忧愁寄托在无边的秋色中。

二、语言应用

5.下面是某种门禁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该工作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门禁控制器首先要采集人脸图像并进行识别,未识别的须重新采集;若人脸识别通过,可进入指纹信息采集;若指纹识别未通过,也须重新采集;若人脸、指纹识别都通过,即可通过验证,打开门禁。

下载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