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

时间:2019-05-14 22:5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

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

【摘 要】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发挥、关系到事业单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在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事业发展的需求。针对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加快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以此满足现代事业单位发展需求、满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需求。本文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行了简要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服务职能,针对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需求、针对现代事业单位发展需求,我国事业单位应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及管理方法的更具科学性。根据传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此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快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而且,传统事业单位以“事”、“物”为管理核心的静态管理方式也很难起到员工激励作用,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的转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是影响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实现、影响事业单位员工激励与工作绩效的关键。综合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需求,分析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需求,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与重点。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

2.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础

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员工素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背景环境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也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发展并完善。针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从用人机制的创新入手,加快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针对现代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提高需求,以用人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促进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2.2以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为中心进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事业单位的职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进行社会服务,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将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放在首位。以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为中心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以此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发展需求、满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服务职能需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中应注重人才引进机制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建立。考虑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机制创新与管理。同时考虑事业单位专业服务中服务意识对服务职能发挥的意义,注重事业单位人员服务意识的树立及培训,通过用人机制的创新、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发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选拔机制的创新

传统事业单位人才选拔是以论资排辈的方式进行人员的升职,这样的方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发挥。在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环境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选拔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以科学发现、选拔、使用为重点进行选拔机制的创新与建立。以此使适合的人才应用于适合的岗位,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竞争及人才选拔机制的良性循环、促进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

2.4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评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为了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有效运用,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应用过程中还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应用后的科学评价,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势,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内容的强化奠定基础。在评测体系建立时,针对事业单位人员配置、评测能力等问题,必要时可以借助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评测,以此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应用,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2.5以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创新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观念的创新是影响这一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受传统计划经济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习惯影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的需求,现代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在观念上进行创新,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重点出发,深刻认识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及重要性,针对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管理工作。通过对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分析明确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求及改革要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念的创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创新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2.6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应管理工作开展中普遍缺乏足够的监督与控制。为了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体系及方法,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监督机制。通过这一创新监督及管理理念,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工作能够在有效的监督及评价下,实现科学理论及方法的运用、实现创新方法及管理重点的有效执行,以此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以激励方法的创新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是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技术特点等确定激励评测内容。在此基础上,创新激励方法促进事业单位员工激励目标的实现,例如:在传统现金激励基础上,增加培训机会、合作交流机会、升职机会等实现激励目标,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为了满足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求、满足事业单位服务职能发挥需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自身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以及管理重点进行分析。在科学分析及评价基础上运用创新理论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管理体系以及方法等进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执行及科学的评测对创新内容进行评价,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详实信息、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为我国事业单位服务职能发挥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家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信息,2011,6.[2] 陈宏.事业单位管理方式的创新及应用[J].HR经理人,2010,3.(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 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阐述目前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加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指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尝试与不足,并创新性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1.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再一次发出通知,要求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见实践性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10年来,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1993年之前,我国只有7所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2008年一共有365所,开办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院校总数达到了260所左右。在1999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327人,到2008年,本专科毕业生达到22955人,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2112人,上升到2008年的30850人。在1999年到2008年间,我国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人数已达到70320人,招生总人数达到161030人。在专业教学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业能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以地方性高校最为突出。本文拟从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改革的思路。

2.创新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管理人才培

养和教学要求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性、课堂性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 教和学之间的沟通几乎是单向的。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 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不同于理论性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提升教学对象的理性思维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对人力资源

管理领域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面的, 有决策层面的人力资源总监、总裁的需求,更多的是技术层面(包括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的人才需求。

2.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性质要求构建

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两大模块。在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方面主要偏重理论教学, 包括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方面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学习,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的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几大模块, 它们以员工素质模型研究和企业岗位研究为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以这几大模块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系统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层面、资源层面、运作层面的技术。

2.3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势必使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锻炼,这样才能弥补目前高校培养体系中的短板,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性教学可划分为三类:

一是日常性实践性教学或课程性实践教学,这类实践性教学操作简便,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和自身理解来组织实施,通过材料分析、课程作业、实验操作、观察讨论、布置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要求,在教学管理中予以检查,在教学评价中予以考核即可完成;

二是阶段性实践教学,即通过集中安排一些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模拟操作、集中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把平时掌握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综合运用;

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学生论文或毕业设计方案,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最后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强化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各地方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社会需求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明确了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中都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如广东工业大学在201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十分强调实践性教学,在各专业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内容。

但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实践教学目标层面,一些地方高校仅仅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

作用的发挥。

(二)实践教学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企业参与的色彩不浓,导致在实现途径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一系列弊端。

(三)在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层面,我国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并且形成可推广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中理论课时量偏大,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而且内容陈旧,实践课程不能综合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等问题。

(四)在实践教学具体实现途径层面,一般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我国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自己找单位,而实习单位与学生并无利害关系,因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指导不够,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找不到实习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瓶颈之一。

(五)在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方面,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没有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只是由专业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实践教学。

(六)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由于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他们往往习惯于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实践经验缺乏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从事理论教学,教师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七)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在硬件条件支持方面,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由于经费短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的高校不多,即使个别高校建立了实验室,但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或实验室设施落后、严重老化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国内高校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也只是近两年的事, 许多大学由于资金等因素在这一块都是空缺。因而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见识过人事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八)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目前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沿用已久,而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从而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这使得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

3.创新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3.1 积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具体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1)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就到企业“挂职”锻炼,如教学两年到企业工作半年。(2)教师一边教学一边到企业兼职。(3)教师利用寒暑假参与企业实践或到企业学习。(4)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横向课题。(5)教师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

3.2 建立与完善校内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

首先, 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在工作分析、绩效评估、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薪酬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实验课程中会涉及到学生对相关测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实验室需要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 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使用测评工具进行人员素质测评,还能够分析测评结果,把握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从而提高将来的工作绩效。其次,加强对专业实验室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是由专职的教师来负责指导各年级学生学习,还是由各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分别就所教学的模块对所教的特定班级进行指导, 这是在专业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3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技能的培养,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校内实践包括课程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应与课程的讲授同时进行,校外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升自身能力、认识社会的最好时机。实践性教学不仅改变了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而且弥补了课堂案例分析中学生动手少,直接感触少”的不足,既为学生搭建了深入实践、直接体会的平台,同时也将实践与讲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了学习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3.4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和组织实践教学,以尽可能避免实习学生过于集中, 企业难以承受的尴尬局面;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周密安排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要尽可能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企业集中实习, 以避免

出现实习学生分散,教师指导困难的问题;要改革毕业实习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应尽可能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方案。.5 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别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校内实验室进行训练和培养, 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把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经济发展区域作为“实验室”,来进行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建设一批条件优良,数量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顺利实施的尤其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采用“双赢”的模式,即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 帮助企业培养管理人才,解决企业管理难题,通过“双赢”模式,形成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真正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利益相关的稳定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拓展学生校外实习渠道。

3.6 转变教育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4.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意义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经此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会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4.1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知识经验的传授,虽然传播知识的效率较高,利于学生短时间内全面掌握知识的系统、体系、框架,了解一些基本理论,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一方面,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办公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反复操作、演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要求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理念体现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就能够满足这个要求。比如,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中的设计型实验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非常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比如,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中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只提出问题和实验要求,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主动深入探究问题和实现创新的机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3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市场需求而生的新专业,技术操作性较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但是,我国不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操作技术和创新能力欠缺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方面是人才市场对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量需求无法满足。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游传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6.[2] 杨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设计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7,6.[3] 周文成.基于应用素质培养的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4]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9-81.[5]傅忠贤,易江营,赵娟.对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09,(4):104-105.[6]罗帆,李昂,彭谦.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9,(7):43-45.

第三篇:事业单位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简析现代企业及事业单位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张林鸿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资源固然有很多,最重要的资源只有一个,即人力资源。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企业的竞争力一般主要来源于自身所拥有的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样,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确立并不断巩固自身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类事业单位强化社会服务、发展社会事业的战略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加快转变观念,增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开发的资源,人力资源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在增强对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唯有创造性地

12123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同注1

3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2010年11月19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展工作,才能抓住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容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各类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扩大市场份额,拓宽发展空间;事业单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下面从五个方面提出现代企业及事业单位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一、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从人才来源角度看,优秀的人才既可能来自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也可能孕育于行政机关、高等院校;既可能来自经营实体,也可能来自科研单位、管理部门;既可能成长于国有机构,也可能服务于民营或外资机构;既可能工作在我市及所属各区县,也可能在外省市及海外工作;既可能在本单位内部成长起来、脱颖而出,也可能从其他单位选聘而来、“空降”加盟。

从人力资源流动角度看,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人力资源流动更加频繁,而且呈现出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甚至跨国界流动的显著特点,这实际上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现代大中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及知名事业单位延揽、吸纳自身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拓展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任何一个企业单位,无论其业务规模大小,任何一个事业单位,无论其所处什么领域,都需要从内部培养、选拔,或从外部引进、聘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或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各类企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上,都应求贤若渴,只要能为自身所用,能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本单位的发展壮大等各方面的工作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就多渠道招揽、多方式使用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

二、构建协同合作团队

现代企业大多要完成销售任务和利润指标,各类事业单位也有自身的中心工作,要高效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建设一个高度协同、规则统一、分工明确、密切合作、互相补充、积极沟通的高效工作团队。

高度协同即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均应围绕本企业、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形成向心力、凝聚力;

规则统一即明确组织纪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保障规章制度得以执行的措施;

分工明确即每个成员均要明了各自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职责、资源支撑;

密切合作即要求团队成员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成员之间在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环节互相做好服务;

互相补充即注重不同成员在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擅长、知识储备、性格特征等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积极沟通即要求团队成员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主动进

行双向的沟通,在沟通中增进理解,通过沟通明确任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三、加强团队能力建设

为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水平与能力,通过岗位轮换、工作交流、培训学习、会议论坛等多种渠道,帮助员工努力提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不断丰富、扩充知识储备体系,尤其注重提升学习力与执行力。

注意通过多种渠道为员工创造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引导员工注重同国内其他省市及国外同行、本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引导大家注意吸取他人行之有效的、好的工作方法来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在注重发挥本企业、本单位主管领导言传身教作用的同时,鼓励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并引导大家在工作中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通过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将工作团队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还应注重在工作实践中针对不同人员的特点分派相关工作任务,通过压担子,锻炼并不断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为调动本企业、本单位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充分挖掘工作潜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坚持客观公正和科学公平的原则,通过考核客观反映员工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人员的劳动和贡献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着重针对不同人员的工作岗位特点,研究制定好包括能力、职责、目标等要素的岗位考核量化指标,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等方面合理设臵考核分值。

二是改进考核方式。不断充实和改进考核内容,注重将员工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到考核目标中来。积极改进和创新考核方法,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分类别考核和分层次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

三是优化评价标准。本着注重实绩的原则,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起对人力资源的多元评价标准,不仅重学历、资历,更注重能力、业绩,将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

五、注重运用激励手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同事,不应一味地求全责备,而要用人所长,注重发挥优秀人才、专业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借鉴制度经济学中“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注重通过激励手段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一是注重激励与考评之间的紧密衔接与有机结合,通过考评确定在什么层次上、什么程度上满足不同人员物质上、精神上的需求,通过激励进一步调动、激发大家的工作主动

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体现以正面的激励、鼓励、引导为主,尤其是对那些工作成效显著、工作表现突出的骨干,要深刻领会“得人之要,惟在得心”的真谛,毫不吝惜地给予多方面的激励,使优秀人才从内心享受到自身价值被肯定的愉悦。同时,本着对团队、对工作负责的原则,对工作中出现明显疏漏或失误的,要辅之以必要的批评、惩戒、处罚。

三是增强对不同人员特质、禀赋等方面的了解,“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格物致知”,根据行为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对不同类型人员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主体之间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产品、服务等单项竞争,转变为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多维竞争,最终演化为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系统竞争。鉴于一方面是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相对稀缺,按照对各级领导“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的要求,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应该围绕做大做强主业、拓展服务范围,努力开阔视野,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使用与储备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挖掘人力资源潜能。445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行为可归类为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这四种典型动物的基因组合,之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惯常行为模式,是因为这四种动物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比例含量不同,而且所处活跃或沉睡的状态也不同。

5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白林景 李岸然 李兆雄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3期

摘要:通过科学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文化修养、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把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全面推向市场,构建优良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团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源动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 管理团队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业绩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从企业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看,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伴随企业运营全过程。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控制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众多因素对企业经营结果具有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一一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组成。进行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团队的需要。

但在实际运营中,企业更关心的往往是有关资金和市场问题,这些问题因经常表现为紧迫而被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则因其长期性特征而得不到应有重视,一般缺乏规划和管理形成人力资源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坚持人力资源创新管理,谋求持续稳定的业绩。创新管理思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组建一支适应企业战略规划的管理团队;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建设符合企业战略的管理团队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首先需要一支充分理解并高度认同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团队。企业依靠他的管理团队,从决策和执行层面有效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方能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各专业相互协调、有机联动,面对市场快速反应,实现价值最大化。

建设符合企业战略的管理团队,首先是正确识别实现战略规划的组织模式和各岗位人才需求,二是预见企业发展各阶段人才需求状态;三是选派和聘任各岗位人员,并明确权责和对其

成长的组织期望;四是规划关键岗位人才的梯队目标。如此,保证了团队建设的长期和有序实施。

企业的发展和团队建设需要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人才的来源不外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但是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出现重招聘而轻培养的倾向。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高学历人才,就应当为我所用,否则按照自然淘汰法则,优胜劣汰、自生自灭,忽略了人才的招聘、使用成本和自生自灭机制对企业稳定队伍的负面影响。孰不知人才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和企业特有的管理、技术的再学习,对团队建设有着至关重要意义。

另一个容易出现的倾向是,采取“招聘、设岗、安排”的简单方式,其结果一方面带来影响组织规划、增加成本的风险,另一方面同样导致优胜劣汰、自生自灭的结果,缺乏人才选聘、培养、储备、更新的科学机制。因此,我们主张根据组织目标“挖坑、选种、育秧、施肥、间苗、结果”的人才管理模式。

2、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在多数企业中长期规划中,一般都可以见到培训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往往表现为“为计划而计划”,脱离组织目标,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则表现为,期末总结时发现多数培训还没实施,有些培训走了过场,收效甚微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其结果只是企业组织了,人员参加了如此而已,其他一无所得。

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需要解决从企业目标和人员结构出发,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即:要做哪些培训,培训的重点群体和哪些人参加,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计划阶段,主要是规划符合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组织、人员和资金安排;实施阶段,是通过组织活动落实具体培训计划,并根据实际进行必要调整,确保培训效果;总结阶段,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有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跟踪考查,同时有必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并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每一次总结都将对今后的培训活动的改善产生影响。

建立科学的培训规划。企业应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质量等方面知识进行系统培训;部门根据专业特点和工作实践开展内部培训;选派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培训;鼓励在职员工根据企业和个人知识更新的需要进行再学习;积极倡导员工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自我充电学习。

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良好地培训机制方可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保持团队稳定和健康成长。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我们强调有效性、实践性、持续性原则。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已被企业特别是那些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深切感受,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某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但很多企业在全力建设营销团队,构建市场格局时从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盲目地向营销倾斜,而忽视了市场取胜需要全企业共同面对竞争,市场是企业运营各方面工作的总目标。

有些企业营销队伍可谓精兵强将,在市场上东拼西杀,却总感到孤立无援,按期履约时常紧迫、顾客投诉频于应付、质量缺陷重复出现、技术支持力度不足。而生产系统、技术系统、供应系统、质量系统却表面上固守本职,实际上各自为政与市场保持距离,迷失了市场目标,对营销组织产生诸多抱怨,表现出生产组织忙于应对、质量改善缺乏动力、技术进步相对滞后。这种状态只能使企业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合力。

解决企业运营的不和谐状态,除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竞争意识,还要在组织设计上规划各部门的市场地位,明确所有岗位与市场的链接;强化信息管理,经常通报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及时、主动地支持市场,让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及时了解生产、技术、质量等保障部门的工作状态,主动谋求支持;建立畅通的市场与其他保障部门沟通渠道和机制;合理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导向明确,经营指标与各部门业绩评价挂钩。

因此,合理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之满足企业发展目标,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从组织上、制度上和管控流程上引入市场机制,把管理部门推向市场,是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的思想源泉;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表现,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导向,也是度量员工对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的规尺。

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需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不切实际的,甚至有悖于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华丽口号。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解读企业面对市场、顾客、社会、员工、伙伴以及对手的态度;可以了解企业目标、组织、人才、运营的基本状态。优良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生产活动、质量活动、研发活动以及部门协作和员工敬业精神。无需去看企业提出的口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被员工领会并实践着,被市场和顾客所认同。成功的企业大抵如此。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创新

北大纵横范兴东

价值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顾客,赢得企业的成功。现代企业竞争手段不断变化,技术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但是向价值领域里扩展是当今的趋势。

现实中的许多成功的企业,如沃尔玛、改变企业战略之后的康柏电脑、西南航空等一些欧美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利润数额、并不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什么高新技术,也不是因行业环境对其发展极为有利,而是因为这些企业追求价值创新。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顾客的消费价值,而这些措施常常与高新技术毫无关系。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同样,价值创新的实现也离不开人,因此,要推动企业的价值创新,首先要进行价值创新的就应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那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如何进行价值创新哪?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者

价值创新的土壤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学习。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如何将企业构建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就成了人力资源者的首要任务。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成名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提供了一套企业转变成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使企业通过系统的思考和学习提升其整体运作的能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其随后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和《变革之舞》,共同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框架。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使企业全员能获得不断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进而转化为持续不断的价值创新力,为企业在未来发展注入价值创新的源动力。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客户导向”的先行者

价值创新的着力点是在较大范围内发现并努力满足顾客尚没被满足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客户导向”是价值创新的基石。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企业的所有人员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客户。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一个简单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它同时还伴有自下而上的反馈。当人力资源管理者客户的要求与反馈收集上来以后,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否想客户之所想,做出相应的调整,是企业能否实现“客户导向”的一个关键!如果在企业内部,我们的一线销售没有接受到“客户导向”服务的熏陶,很难指望他们在销售一线能自动自发的实践 “客户导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客户导向”的先行者。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战略伙伴的实践者

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处在人事管理阶段,事后管理,为了做而做。这样不但失去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意义,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充满了枯燥与乏味。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跨越,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是一个关键的门槛。作为企业管理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员工的要求,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去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从而为企业的价值创新奠定基础。当具备企业经营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战略伙伴,他所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能力会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最终的经营业绩,同时,他所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创新。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管理最重要的因......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一直存有计划管理时代的烙印,领导者普遍偏重人的管理,忽视人的潜能开发,没有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去重视,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人力资源概念及相关理论,对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 企业要追求创新力,必须使企业成员了解目前所处的事业环境,并且需要塑造企业与成员之间的共同目标,所有的目标均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些目标与任......

    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作者:王敬涵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3期[摘要]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需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完成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案例】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民营电子企业,为了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部每年招聘近百名应届毕业生,并不定期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但是人力......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大全5篇)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断言:“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在类似这样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众......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创新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创新关键字:人力资源,资本管理物资激励;精神激励;企业文化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