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昌江县矿区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学习过程】(教师寄语: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交流;走出课文,与生活和他人对话;这是阅读成功的必经之道!)
一、过关预习1.生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2.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
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如: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三、合作释疑(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学习贵在发现!)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学为我用,提升自我!)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六、同步达标(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我掌握、我轻松、我快乐!)
1、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2、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黄河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过程】
一、过关复习
提问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小组朗诵展示,推荐课堂朗诵展示。
三、合作释疑
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质疑交流(学习贵在发现!)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教师寄语:学为我用,提升自我!)
1、根据这三首歌词的形式创作一段歌词,表达你对学校、班级、集体等的深情。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唱出来或朗读出来。
今天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学后记:
第二篇:海南省昌江县矿区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我的中国心》导学案
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和推敲歌词中精炼形象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情歌唱歌曲。
教学重点:
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律。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比较研读、深情歌唱、朗读背诵、赏析品味
知识链接:
1、《我的中国心》作词人:黄沾,原唱张明敏。
2、《我的中国心》主要内容及情感
这首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它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歌词语言平实,感情强烈而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黄霑,香港著名词作者,曾创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我的中国心》是其代表作,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在港澳
同胞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1984年,张明敏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到北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向大陆观众介绍了这首歌曲。从 此,这首歌在大陆广为流传。
2、注音:
黄霑()萦绕()烙()澎湃()巅()炊烟()抽穗()梳妆()明媚()狂澜()
3、释义:
澎湃:本来形容波浪互相撞击,这里是特定语境下词语的移用。体魄:体格和精力。
4、收集古代写游子心境的诗:
5、想想:古代游子的心境和《我的中国心》中的游子心境有何不同?
课堂探究:
1、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2、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确定该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深情范读歌词(配乐)(1)歌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划分层次:
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
(4)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
(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
“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10)“澎湃”是指什么?
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归纳总结
巩固训练:
1、课堂练习
(1)《我的中国心》中的“我”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首歌词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长江”等事物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歌词的内容,说说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课后作业
摘抄歌词中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开启心扉的、给人鼓舞的句子。
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黄河颂》导学案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班 级: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资料链接】:
1、《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2、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一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1、给下带点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劈()开 宛()转 哺()育 ....
2、多音字辨析:
曲 劈 中 长 强
3、形似字辨析:
蓝 浊 洲 颠 障 澜 篮 蚀 州 巅 嶂 斓
4、释词:
澎湃 狂澜 屏障 劈开 宛转 哺育 【学习过程】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并由有关黄河的古诗词名句引入新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字,并注意节奏与情感。(3)教师指导。如:诗歌中的总领句是那句?怎样读?文中的三个“啊”怎样读?三个“黄河”又怎样读?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怎样读?学生先讨论并试读,教师再次范读。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2、品读赏析:
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②“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③“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 屏....障”?
【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或长江)。
②说说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名句。(三条以上)【当堂检测】 见《语文全程伴读》P11—12面1—9题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导学案长春版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2.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狂澜()屏障()浩荡()臂膀().....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 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交流展示
1.诵读展示(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二人,可以是小组)2.问题讨论结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
五、课堂微检测
阅读《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3.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4.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5.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来设计,建议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建议一: 试创小诗(仿照课文,描写自然界的某一种事物,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建议二: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建议三: 对比阅读:
A B 生命诚可贵,砍头不要紧,爱情价更高。只要主义真。若为自由故,杀了夏明翰,二者皆可抛。还有后来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生命诚可贵()②若为自由故()2.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1.①的确、实在 ②死亡
2.①后两句。自由高于一切,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者前赴后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导入: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二、整体感知
欣赏《斑羚飞渡》视频,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时(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渡飞)——飞渡后(走向彩虹)
三、自主研讨
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答: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明确: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挥了这次飞渡。(三次叫声: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明确: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4.镰刀头羊为何“悲怆地轻咩了一声”从年轻斑羚的行列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忧伤的叹息,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
5、(1)斑羚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斑羚飞渡”的第9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的动词。
(走、退、飞奔、起跑、跃、跳、钩、蹿跃、猛蹬、起跳、坠落、落)
(2)、细读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刚才从这一段中飞渡的斑羚羊,以及老羚羊和镰刀头羊这些动物身上,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可以看出哪些可贵的品质?
教师总结斑羚精神: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关爱后辈。
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明确: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7.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明确:“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 明确: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团体精神。
教师总结:确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面对生命,应让生命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四、体验反思
沈石溪曾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1、那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人类面对生与死的资料,与动物斑羚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吗?
出示资料:
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人)
3、是啊,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屏幕显示:人破坏动物,破坏自然的资料)(板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附: 板书设计
飞渡前——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飞渡时↘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飞渡后——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