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时间:2019-05-14 22:4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第一篇: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本文是枪手代写的,并且客户没有付费,所有上传网上,客户不要用,用了就是侵犯版权,会告到单位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经营变革已然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创造独特的经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赢是在网络化战略阶段需要深思的难题。本文笔者主要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创新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在经营变革道路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创新;商业模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应用更加多元化,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多元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在整个经济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全球化、透明化的背景下,海尔通过对经营模式的不断探究、创新,已经初步形成本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即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中国如何依托互联网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场无声战争。

一、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背景分析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于1984年创立于青岛,是当前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初步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销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

2、海尔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核心主张,是指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形成被组织人员普遍接受认同的认知。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经历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创新已然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海尔员工普遍认为不断创新、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

3、海尔集团发展历程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顺应潮流,才不会被无情淘汰。从1984年至今,海尔集团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在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多元化发展阶段,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坚持走出国门、出口创牌,在海外建立“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实施“市场链”流程再造。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坚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网络化阶段,海尔集团坚持网络化的市场和网络化的企业,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继续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二、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1、所谓“人单合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企业经营模式变革的重要契机,新的经营模式应凸显网络化特性。海尔所探索的“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体现网络化特性的一种创新型经营模式。所谓“人单合一”,“人”,指的是认同海尔经营理念的所有人;“单”,并非狭义的商品订单,而是指商品所体现的市场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是一种将市场、用户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自由、自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全球信息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实经济运行主要朝着全球化、信息化两个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爆炸式信息环境下,市场经济日益全球化、透明化,而网络经济模式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产生并不断发展。网络经济模式是指企业在商品运行过程中将市场作为中介,借助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协调供求关系并从中收取一定交易佣金的商业运行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网络经济运行模式。

2、“人单合一双赢”创新意义

在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中,双赢是人单合一的终极目标。在营销学中,双赢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在企业与用户二者中,用户先赢企业后赢;另一方面,于企业和员工而言,员工先赢企业后赢。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双赢强调的是双方利益兼顾,而事实证明实现双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中,双赢也是一种服务理念。互联网时代,用户关注的不再是广告而是口碑。在企业多年发展中,海尔依旧坚持“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商品、高品质的服务,以求实现企业对用户的诚信承诺。在网络化阶段,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探讨了如何从传统科层制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创业平台,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变革让每位员工直面用户、与用户零接触,打造出互联网时代的诚信品牌。

三、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借鉴意义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方式改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现行经济运行过程中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的商业模式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双赢是人单合一的关键,是引导企业改革方向的灯塔。在企业双赢模式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用户的需求、员工的参与、领导的决策等。从一般意义上讲,用户是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接受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创新不再是科研人员的“独角戏”,用户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户需求、用户参与被认为是新背景下企业创新的重要条件。员工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关键力量,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较高、知识性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独立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学会用人艺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出有价值的决策。结束语: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体现了海尔集团在网络信息化阶段对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员工价值的充分发挥和用户需求的重视。变革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仍是当前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瑞敏.张瑞敏的全球竞争新思维 揭秘 “人单合一”战略 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J].中外管理.2005(11)[2] 张锐.“人单合一”:海尔的管理学尝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3(11)[3] 赵剑波.管理意象引领战略变革: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案例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04)

第二篇:海尔商业模式

海尔商业模式

时间:2010-07-14 18:24:11来源:高清培训讲座网作者:移动商学院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而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和贯穿全年的核心任务。要按照“痛下决心、狠下功夫、打好硬仗”的要求,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力求在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在加快自主创新、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专栏,围绕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民生质量等方面展开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我自己希望能打造一个模式,让创新的基因融入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给员工创造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从2009年8月开始,美国老牌企业通用电气公司(GE)开始依托海尔市场网络销售其家电产品,而另一家美国老牌跨国企业今年也将如法炮制,将自己的主导电子产品引入海尔庞大的市场渠道。依靠自己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国际市场上驰骋了上百年的通用电气,为何要“靠拢”海尔?海尔依靠什么让通用电气青睐有加? 表面上,是海尔的销售渠道打动了通用,但归根究底,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认可才是双方合作的真正基石。借“道”海尔的通用,嫁接的不是海尔的销售渠道之道,而是海尔的商业模式之道,是海尔用一以贯之和自我批判的勇气去创立并且日益成熟的商业模式。这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欧美跨国企业商业模式与崛起的中国跨国企业商业模式,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成功对话。从24年前踏上塑造中国家电王国的道路,到1998年开始实施流程再造,直至今天在全球市场上从不停歇的创新,张瑞敏和海尔用自己不懈地探索,实践着中国企业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改变中国制造的命运,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个能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商业模式,一个让中国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海尔制造”的所有精髓,不仅是制造让全球用户信赖的产品,而且是“制造”一个永远为客户而创新、永远让用户满意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海尔创新的所有贡献,不仅是一个跨国企业和世界名牌,而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意味着海尔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借用著名社会学和管理学家、沃顿商学院终身教授马歇尔先生的一句话:海尔这种模式创新,是对传统管理的颠覆。怎样的“人单合一” 从“正三角形”到“倒三角形” 这是一个“模式时代”,而不是“产品时代”。只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才能突破产品本身的局限,让制造走向无限。张瑞敏深谙这一商业命题的内涵。追寻海尔20余年的商业轨迹,我们总能够轻易发现模式创新的显著烙印。而“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就是直到今天,海尔所有模式创新的全新集成。与此相伴随的,是海尔不断生长的商业素质,是那些堪称辉煌的业绩。

2009年,在海尔的业务成长表中,有一组意味深长的数字:利润增长55%,是销售收入增幅的10倍——这相当于以最小的支出获得了最大的效益。这一巨大增幅的动力,就来自海尔不断创新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海尔独一无二的“模式动力”。“人单合一”为什么会蕴藏如此惊人的能量?海尔又是怎样实现“人单合一”的? 当我们与当下企业普遍的生存状态遭遇,也许更容易获得答案——在迅速变幻的市场面前,企业如何能够超前感知市场的变化,无缝隙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创造用户需求;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跨国企业,怎样确保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始终锁定“为客户而创新”这一价值目标?“人单合一”就是海尔求解这一命题的独特方式。“人单合一”的内涵,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目标。在张瑞敏的商业哲学中,企业员工永远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这些人(员工)首先必须是有第一竞争力的——企业为每个员工打造能够发挥价值创造主动性的平台机制;其次,市场目标必须是有第一竞争力的——这个目标并非来自上级指令,而是来自员工职责之下自主地寻求与创造。如何让员工发挥出创造客户价值的主动性?海尔通过对组织的创新和改变来实现。在一般企业里,组织结构是“正三角形”的:企业领导在最上层,然后是各层级组织,最后才是员工;而海尔将这种组织结构颠覆为 “倒三角形”:一线经理在“倒三角形”组织的最上面直接面对顾客;管理者则从“正三角形”的顶端颠覆到了“倒三角形”的底部,从发号施令者变为资源提供者。这种“倒三角形”组织的内涵,就是员工从过去被动地听领导的指挥、完成领导确定的目标,变成和领导一起听用户的指挥、创造用户需求,共同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市场目标。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下指标,而是按照经营体中一线员工的需求,去帮助整合资源。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也不再是考核员工的指标和效益,而是考核创造了多少自主经营体,为多少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CEO提供平台——在这个商业模式中,海尔希望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这种“倒三角形”组织的价值,就是承担着直面客户职责的员工,以客户的需求为直接指令,无须去层层汇报而使决策延迟,能够迅速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信息化时代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最终目标:速度!这种“倒三角形”组织结构的形态,就是由“直线职能式管理”变为“矩阵式管理”:原先的职能部门被重新解构,研发、生产、营销、物流、财务等所有人员成为一个新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独立核算,完全承担市场目标责任,从而也能因为责任目标的完成而获得应有的效益。也就是说,以组织变革为基础,海尔创立了“自主经营体”。海尔将其描述为“自组织”。这种“自组织”不但能够迅速感知外界变化,发现和创造客户需求,而且能够不断修复价值目标,使其不偏离“客户需求”的最终目标。而“自组织”的价值,由于来自为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来自创造了多少客户,从而也确保了“自组织”自始至终追寻“客户至上”的价值目标。张瑞敏将这些“自主经营体”比喻为珍珠,而所有的珍珠串联,最终会形成一个珍珠项链;这个项链,会最终架构起海尔庞大的商业帝国,让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体。

在2010年ces展会上,海尔第一个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无尾电视”。这是一台省略了视频线、音频线、信号线、甚至电源线的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视”。而这款即将上市的创新产品,从感知客户需求、确定市场目标,到研发方向确立乃至整合世界最先进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都来自海尔的自主经营体。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款产品的出现,并非来自自上而下的决策,而是来自自主经营体的直接市场创造。日本《技术在线》的记者在题为《无线电视,海尔率先展示带来的启示》中,以“最感震惊”来描述海尔产品创新的速度。这种“震惊”的背景就是日韩企业早已进入对这一产品的研发阶段,而以最快速度推出产品、创造客户需求的,却是海尔。而海尔之所以实现了“率先”,就在于“人单合一”,就在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下充满市场活力的“自主经营体”。“人单合一”怎样“双赢” 颠覆传统企业管理的“三张表” “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最终价值追求是“双赢”。“人单合一”是必需的前提,“双赢”是必然的结果。海尔庞大的商业体系,或者看似复杂的商业模式,其实只有一个出发点:客户价值主张。谁来发现和创造客户的价值主张?企业员工。而成千上万的客户永远有千变万化的价值主张——张瑞敏将其称为市场营销的 “碎片化”、需求的“个性化”。这种“碎片化”就需要员工与客户需求实现“一对一”,真正去了解客户,从而个性化地创造用户潜在的需求。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 “价值双赢闭环”: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自身更大价值的体现,来自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表述很容易理解,但真正实现“双赢”的价值程序却要复杂得多。一般的企业都有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而在海尔的商业模式转型中,这三张表在实践层面上逐步变革为自主经营体的三张表: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海尔的“损益表”与一般企业的“损益表”有着本质的不同。一般企业的损益表就是展示一个企业总体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关系;而海尔的损益表则是全新的“创造”,它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及时发现、随时调整人单合一状态下,每一个 “自主经营体”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这张全新的损益表中:“益”(收益),就是自主经营体为用户创造价值而获得的收入;用普通财务报表的收入减去“益”,剩下的就是“损”,经营者眼中的“损”。出现“损”,这就意味着工作中存在问题,存在差距,而有差距就必须“关闭”。如何关闭?海尔依靠的是创新,通过创新去消弭这些差距。管理者要从关闭差距出发,去更多地创造自主经营体,从流程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上帮助员工从“非赢”到“赢”。而由于管理者能够通过这张表及时地发现各流程(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等各环节“非赢”的因素,所以能够及时地、主动地通过创新让员工实现“赢”。把这些创新的工作形成每天的预算,每天进行日清,于是有了第二张表:日清表。所以,“日清表”成为关闭差距的切入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还是怎样把每个人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需要靠机制保障。于是又有了第三张表:人单酬表。只要自主经营体、每个员工创造了订单价值,就会获得自己应有的薪酬。第一张表清楚地表明了创造用户价值的正确方向,第二张表精确到了任务完成的流程时效,而第三张表就是员工和自主经营体自我经营的最终结果。这三张表构成了海尔员工价值创造的流程保障体系。这三张表也清楚地表明了“人单合一双赢”的路径:每个自主经营体在可靠的成本预算和市场预算前提下,及时地即时地创造和完成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然后获得自我价值。而“双赢”的路径一旦确定,每个自主经营体就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才能真正完成“双赢”的目标:端到端——起点是用户的不满意,终点是用户的满意;同一目标——所有的资源都能在一个目标下实现整合,所有的部门都能在一个目标下协同运作而不是推诿;倒逼体系——按照目标倒逼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流程,每一个人都挑战自我、完成目标。

2009年,海尔冰箱农村自主经营体比上一年增长达50%以上,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下的最好例证。郝美霞是农村经营体这个“倒三角形”组织的“尖儿”,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确定有竞争力的农村市场的战略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合理地整合资源。在新一轮家电下乡中,海尔冰箱中标了50多个型号,是之前的三倍多。而为了给客户送去最满意的产品方案,这个农村经营体提前一年就深入四川、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份调研,发现农村用户最关注的是产品能否节能。为此,企划部和开发部立即将研发出的节能模块用到新品冰箱中,而用户也由此享受到了海尔四天只用一度电的节能冰箱,从而也实现了“端到端”。而如何让这一庞大的产品群在第一时间到达用户?供应链提前三个月就对订单进行预算,并倒排周期安排生产,保证了及时供货。其间,来自人力、财务等各流程环节也按照自主经营体的要求,迅速协调资源,真正实现了“同一目标”。而由于创造的订单具备真正的竞争力,市场反映优秀,经营体中的员工也由此获得更大的效益增长。这其中,整体流程面向客户需求的提前预算,保证了目标的完成。在没有组建倒三角组织结构的自主经营体前,郝美霞会追着问市场营销人员:“你为什么没有完成农村市场的计划?”她曾形容:“那时我每天清指标,扯着脖子喊,很累还没效果。”现在,郝美霞问市场营销人员的话变成了:“完成这项关键任务你还需要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成了资源提供者,从而保证了经营体客户目标的迅速完成。为什么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互联网时代海尔的根本性转折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立和转型,伴随着海尔企业的全面转型。或者说,海尔企业的全面转型,推动着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全新创立。这也是迄今为止,海尔流程再造的全部内涵。正是这两个转型,构成了海尔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折。而这两个转型,都来自张瑞敏对互联网时代的敏锐认知: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不取决于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用户——这是用户说了算的时代。用户向企业购买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所以企业必须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企业必须完成由制造到服务的革命;企业转型了,员工必须转型,从听命于上级,到听命于用户。张瑞敏将其称之为“三转”:传统经济转型为互联网经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员工转型为自主经营体。张瑞敏甚至用一种膜拜的心理去理解互联网,他经常套用一句诗来描述这个神奇的互联网时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这正是海尔全面转型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在张瑞敏的企业转型战略架构中,有两个必须实现的战略条件:一个是必要条件——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另一个是充分条件——零距离下的虚实网结合。要实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第一个目标必须是零库存:产品一定是有真正订单的产品,而不是生产出来放在仓库里等用户选择的产品;第二个目标必须是即需即供,客户订单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中。而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个性化订单,去实现即需即供,是一个十分难以做到的商业课题。海尔的破解方案是:实现模块化生产,由一个模块可以按照用户需求生产出多种型号,从而迅速满足用户需求。洗衣机的一条双缸机生产线实现模块化后,日产提高了数倍,而且生产线短了、员工少了、人均效率大大提高了、员工也拿到了高薪酬。目前,海尔的库存周转天数5天,同行业平均是20多天,中国的企业平均周转天数为78天。而应收账款,海尔是两天,整个行业则是50多天。这说明,海尔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要实现零距离下的虚实网结合,第一个目标必须是零距离——与客户零距离。虚网(互联网)为海尔商业模式下的“零距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网络上提出自己的需求,海尔则迅速提出方案:用户用信息换方案,海尔用方案为用户提供最恰当及时的服务;第二个目标则是必须有实网的支撑,实网就是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要在第一时间配送到位。而强大的网络支撑,正是海尔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最大优势之一:如今,海尔的营销网已经到达全国7.3万个乡村,有2.4万个乡镇网点,5000多家县级专卖店。而月销售额过千万的县级专卖店就达300多家。

2009年9月前,通用电气的冰箱还没有进入中国三四级市场,而“嫁入”海尔营销网络后,三个月就超过了其2008年全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跃成为外资冰箱品牌的第二名。在这里,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三网一体”,加上互联网,构成了海尔快速反应的流程体系的基础。正是逐步实现了 “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和“零距离下的虚实网结合”,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才真正具备了生命力。这个商业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却十分复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公式,而是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海尔从观念到文化、从员工到流程的全新革命,所以海尔的这个商业模式在外部难以复制——它构成了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内部则很容易复制——海尔可以在企业内部无限放大这一模式,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能以自主经营体的形态,以“人单合一”的机制实现“双赢”的目标。2009年,是海尔长达数年流程再造后富有标志性的一年,张瑞敏将其评价为“转折点”和“分水岭”——以2009年为标志,经过长时间甚至是艰苦卓绝的探索实践之后,海尔已经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去勾画未来的前景。业界人士在评论海尔商业模式创新时指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曾经追随西方商业哲学,但我们学到的不过是单纯的管理方式,而却无法去复制一种模式,这个模式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因此,海尔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发展方式不仅在改变着海尔,也将改变中国文化下的中国企业。

第三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张瑞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海尔现在进行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创新已经持续探索十年多时间,现在已经初步显现一些成果,但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还需要持续创新探索。我认为,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我们的管理模式创新就是为了让海尔成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下面从“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三个逻辑递进的关系来看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

一、“是什么”,是一个颠覆和变革传统管理体系和方式的探索,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速度的要求。

海尔进行的是一个颠覆和变革传统管理体系和方式的探索,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速度的要求,其变革和颠覆体现在三个角度上,即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传统报表的变革颠覆。

(一)管理模式的“是什么”,体现的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模式变革角度,海尔探索将传统管理模式变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人单合一,人就是员工,“单”表面是定单,本质是用户资源。表面是把员工和定单连在一起,但定单的本质是用 1

户,包括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价值。人单合一,也就是把员工和他应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面对的用户资源“合”在一起。双赢,即员工不是根据上级下达任务完成的多少和好坏拿钱,而是以员工创造的用户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海尔对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企业为中心制定的,而后者则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制定,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海尔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回答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即德鲁克四问:谁是你的客户?什么是客户认可的价值?你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成果是什么?你的客户战略是否与你的经营战略配合得很好?

你的客户是谁?作为一个企业要回答这个问题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何况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这个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探索已经将近十年,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客户是谁,就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你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因为即使你找到自己的客户,却不一定能给他创造价值。如果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就会面对第三个问题:你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你获得的成果是什么?你分享的价值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的概念,把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最后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你的客户战略和经营战略是否一致?其实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很多时候客户战略和经营战略是不一致的,比如客户战略是创造用户价值,但 2

是经营战略很可能是背离的,追求的可能是市场份额、营业额等。这样的经营战略很可能会导致打价格战,事实上是把用户需求放在一边了。人单合一双赢的探索是为能清楚地回答这四个问题,实则是适应了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模式变革的原因所在。

(二)组织结构的“是什么”,体现的是对传统正三角模式的颠覆,创新为倒三角模式。

传统的正三角组织:一般企业,包括我们的企业过去都是按照金字塔的正三角组织来搭建的。金字塔最上面的尖就是最高领导,最底下是普通员工,中间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这种结构带来的问题是,最底层的员工接触用户,得到的信息要一级级汇报上去,领导做的决策也要一级级传下去,这显然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反应的要求。所以我们把金字塔结构倒过来,变成倒金字塔,接触用户的员工在第一线,领导在下面,领导从原来的指挥者变成了资源提供者。

倒三角的组织结构体现的是实现两个“零”的目标,员工内部协同的零距离;组织与外部用户的零距离。第一个零距离体现在一线员工要完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目标,原来的领导要支持他,和他协同零距离;第二个零距离则是内部员工协同起来共同创造用户资源,必须全流程和用户零距离。比如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都面向用户,共同满足用户需求。

由此产生的自主经营体架构:我们把八万多员工变成了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自主经营体改变了原来学习日本企业所建立的事业部制,其本质则是打破了传统的层级结构,大 3

家都面向市场。比如营销,原来有负责全国的、各个省的和各个县的,和国家的行政层级差不多,现在就只有一层,就是自主经营体。在城市,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经营体,在农村,一个县就是一个经营体。原来的中间层级全取消掉,变成资源支持平台。一线经营体倒逼后面的支持平台提供资源。这个变革非常难,因为涉及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还有面子问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这么变革将会更困难。

以上两条的变革和颠覆很符合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观点,钱德勒说企业成长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变量,第一是战略,第二是组织结构,也就是说忽视了这两点则不能成长,他还有个著名的从属观点即: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从属于战略。我们为什么要把组织机构变成倒三角呢,就是因为战略变成人单合一了。最难的是战略改变了,组织结构也要改变才能跟得上。好比一个人向前走,现在要求你往右拐,头就是战略,身子就是组织。头很简单地转到右边,可身子太大了很难转。我们很多年来的探索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战略转向人单合一后组织要尽快颠覆为倒三角。

(三)报表的“是什么”,体现的是对传统报表的变革,从传统损益表到战略损益表。

一般企业都有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我们也有三张表,分别是每个自主经营体的损益表、保证事前算赢的日清表和每个员工的人单酬表。

先说损益表,我们把传统的企业损益表变成每个自主经营体的战略损益表。

两者的不同在于,其一,传统损益表是以数字损益为导向的,战略损益表是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传统损益表的主要内容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等于利润。战略损益表的内容分为四个象限,简单地说,第一个象限是用户价值,第二象限是人力资源,第三象限是流程,第四象限是闭环优化。国外的学者研究海尔战略损益表四个象限的思路和内容后,把四个象限的第一个字母挑出来,正好组成“ZEUS”(宙斯),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神,这样,海尔战略损益表在国际上交流时大家也容易沟通。

其二,从原来企业一张总的大表变成两千多个经营体各有一张战略损益表。每个自主经营体各自为自己的用户创造价值,不仅形成整体效应,还避免了滥竽充数的问题。

其三,两者的不同还在于,传统损益表是事后分析,战略损益表是事前算赢。每个企业都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但分析的都是过去的数据,已经木已成舟。我们现在做的是事先算赢,分析的是为达到目标应做什么工作。由事先算赢的概念带来第二张表。

第二张表是日清表。我们做企业的都知道,最头疼的一件事是月初目标定得很高,也很有竞争力,但是到月底核算发现差得非常大。我们的日清表目的是预实零差距,日清表就是保障怎么样把工作落实到每一天,把预实差距背后的问题预先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目标落地,避免到了最后难以挽回。

第三张表是人单酬表,经营的结果直接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其宗旨是“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突破。人单酬表的重点就是“单”,“单”不是内部自定的而是由市场竞争力定的,而人是要有能力来承接这个单的,最后产生价值和薪酬挂在一起。而很多企业包括海尔过去也是一样的,根据职务拿钱,但是人单酬完全没有这样的概念,收入可以很高,也可能较低,但不在于职位高低,只和价值挂钩。德鲁克有一句话,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反之,如果不对成果负责,即使职位再高也不是真正的高层管理者。

海尔的战略损益表符合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物本管理、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最早的阶段是物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物为本,重物轻人,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时间动作研究,把很多复杂的劳动分解成非常简单的动作,然后给它界定了具体的时间,这样生产效率会极大提高。但是它带来的弊端是人成了机器的附庸,虽然效率提高了,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却没有了。

为解决其弊端就产生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人本管理最出色的是日本的企业管理,其最主要特点是团队精神。如TQM源于美国戴明博士,但美国未做起TQM,主要是缺少日本企业的团队文化,日本企业的团队精 6

神却把TQM发挥到极致,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现在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不是那么突出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又往前发展了,管理理论进入能本管理阶段。能本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将被管理者转为特定领域的管理者。

二、“为什么”,为了将企业建成网络组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

“是什么”阐述的是以满足互联网对速度的要求而进行的管理体系的变革,而这个变革又是“为什么”的前提。具体还要从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和报表三个方面的“为什么”来回答。

(一)管理模式。为什么要变成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呢?

因为时代变了,是用户决定企业,而非企业决定用户的时代,企业唯一能做的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而人单合一模式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企业和用户之间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经济时代,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在企业,是企业决定用户的时代,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性不对称的主动权交给用户了,是用户决定企业的时代。

传统时代,用户无法知道所有企业的信息,所以广告和促销就很重要,如果你是中央电视台的标王,可能胜算就比较大。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上可以看到所有企业的信息,用户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跟上用户点 7

击鼠标的速度。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给一线员工最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在第一时间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反应。

就像美国在战争中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一线士兵不仅仅是端着冲锋枪往前冲的普通士兵,而是一个信息化的终端,把前线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给总部,总部及时提供火力支持。自主经营体的员工也是这样,如果在第一线发现用户需求,二线支持平台马上就要提供支持,全流程协同起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带来一个改变,过去是员工听领导的,现在变成员工听用户的,企业听员工的。人单合一可以让员工持续保持活力。

传统模式的弊端,对企业来说是大企业病,对员工来说则是懈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就像钟摆,钟摆的一端是欲望,一端是懈怠。有欲望就积极,欲望满足了就会消极懈怠。企业里有的员工也是一样的,可能他的欲望是挣更多的钱、有更高的职位,但薪酬不可能无限制地上涨,职位也总是有限,到了某个阶段一定会从欲望变成懈怠。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对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是,给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和平台,让每个人的价值和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挂钩,没有职位和工资的高低,只有价值的大小。员工能力高低不是领导评价而是市场和用户认可,形成每个人创新空间的平台,自己的成果自己说了算,是自驱动而非他驱动。大部分员工会对此有信心,当然也有人不愿意这样做,而是想找一个不出力也可以多挣钱的地方,这样的想法在人单合一 8 的平台上肯定实现不了。

所以说,人单合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个人能够不断自创新、自驱动、自运转。

(二)组织结构。为什么要颠覆为倒三角组织?因为互联网时代需要企业变成网络组织。

荷兰学者尤尔亨写了一本书《管理3.0》,邀请我为这本书的中文版写推荐序。和他交流后,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他把管理分为1.0时代、2.0时代、3.0时代。1.0时代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层级制。2.0时代就是在1.0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流行概念,比如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等,本质上没有摆脱泰勒的科学管理和层级制。但是到管理3.0时代就不一样了。管理3.0最大的特点即一切组织不但都是网络而且应将组织看成生命系统而不是机器,即动态的可根据外部市场需求灵活应变,而非冷冰冰的官僚机构。而倒三角的组织结构可将企业变成网络,体现为两张网。

第一张网是人单合一网。外部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网倒逼企业内部员工形成对应的网络组织。

用户个性化需求是碎片化的,打个比方说,它就像一面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墙,企业也不能是单色的,企业必须和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墙对应起来。倒三角组织体现的与用户的零距离则能实现这一点。

第二张网叫虚实网融合。虚网就是互联网,实网就是我们的营销、服务和物流网。虚网要做实,实网要做深。虚网做实,就是像宝马七系列那样,在设计阶段就让用户在网上 9

参与设计,共同实现需求。所以网络营销并不仅是低价,这只是网络营销的优势之一,重要的是利用社交网络与用户共同创造需求。实网做深,就是深到村头和社区。中国农村就有二千八百个县、三万五千个乡镇,六十四万个村,现在我们在二十多万个村里有联络员和销售终端,可以了解每个村民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相应的物流配送网以在第一时满足其需求。这就是虚网做实,实网做深,说到家就是把所有的需求融合到一起。

我在美国旧金山和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加里〃哈默(Gary Hamel)进行探讨,他对海尔组织变革非常感兴趣。他说,他在全世界走了很多的国家,了解了很多的企业,大企业这么做的还很少见。为什么?因为颠覆不好很可能自己就垮台了。

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也和IBM前CEO郭士纳(Louis V.Gerstner, Jr。)探讨过倒三角的组织结构。他说,他在做CEO的时候也很想这么做,但是他担心万一做不好,几十万人的组织会出现问题。他担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倒三角之后,一线的员工得不到二级平台后续及时的支持。第二,大家都去关注用户需求,谁来发现市场的新机会?他讲的非常有道理,我们的三级经营体,一级就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二级是支持平台,三级是战略平台,战略平台就是解决内部的协同和发现市场新机会的。

(三)报表。为什么要变革成战略损益表?因为时代变了,互联网时代要求以用户价值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利益攸 10

关方共赢共享。

战略损益表之所以冠以“战略”二字,主要体现在战略损益表的第一象限。战略损益表体现在第一象限,就是用户价值。所有人都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盯住用户个性化需求,赢利就是必然的结果。以用户价值为导向克服了传统损益表只知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的问题。因为传统损益表当中数字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很清楚,但数与人之间却没有关系,即不能从差的数中找到其人为的因素。

海尔的战略损益表吸引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关注与合作。他们和我们合作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共同研究海尔模式。他们看了我们这套报表之后,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海尔这种战略损益表和传统损益表最大的不同是关注了表外资产。表外资产主要指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利润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关键取决于人。其实我自己有个体会,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管资产多么大多么好,都不会产生价值,关键是运作资产的人的能力。另外就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就是我刚才说的电商最需要的就是信用,市场的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条具备了之后,这个损益表就是用户价值导向的损益表。

三、做什么?做一个时代企业以变中求胜。

“是什么”解决的是通过变革和颠覆管理体系以求速度。“为什么”是在变革了的模式基础上,将企业建成网络组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做什么”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即让企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以保证可持 11

续发展。

我始终认为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你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是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快,你不一定总能踏准节拍,因为人们会被过去成功的固化的思维模式束缚住,仍然以昨天成功的思维模式思考明天的事情,成为时代的企业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战胜自我,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上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个问题也从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报表三个角度来说。

(一)“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要做什么?是要做每个人的自驱动机制,以不断自创新。

自驱动机制首先要有驱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机会均等的平台机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公平即和谐”,也就是说和谐的前提是公平,中国春秋时代的庄子也有类似的话,他说“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意思是以不公平的机制想得到公平的结果,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

我们在创新实践中以竞单上岗和官兵互选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体现其自身价值。

竞单上岗给每个人平等的参与机会。

“单”以及对应的岗位摆在那儿,大家都可以来竞争,谁有能力谁上。这个很重要,我觉得不光是在企业里,在任何单位都应是这样。

竞单上岗以后也不是就固定不变了,在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官兵互选。因为竞争上岗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做成,他可 12

能会懈怠,需要用官兵互选的机制保证动态优化,这又体现了机会的均等。

驱动的基础是机会均等,驱动的目标是为追求动态的一流目标而不断优化人才。市场是动态的,一流的目标也必须是动态的,在目标动态优化过程中,只有不断整合一流人才才能保证一流目标的实现。

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到这一点,前提一定要是开放的系统。《宏观维基经济学》有一章标题写得非常好,叫做“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里面有一句话说得也非常好,“通过一个全球的协作平台,储备大量人才将只会是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的事儿。”过去有一些思维误区,一定要把一个外部或者国外非常优秀的人才高薪聘进来,其实未必。目前,我们在全球各地有五个研发中心,在这些研发人员都是当地人,这些人不一定都是我们的雇员,我们和他们之间也可以是一个契约关系。如果要创造世界一流的目标,但却不能整合到一流的人才,那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要整合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是开放的体系。而我们创造自主经营体符合这个要求,因为其具备自组织的两个要素: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引进负熵是为了促进组织从无序到有序,更加充满活力。在自主经营体中,负熵意味着一流的人才。正反馈循环即因果的正相关,因就是人,果就是市场目标,更高水平的人创造更高的市场目标,更高的市场目标再提高原有人员的能力或整合能力更高的人,能力更高的人再创造更高的市场目标,变成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要做的,让每个人都能自驱动的体系。

(二)倒三角组织要做什么?是要做动态平衡组织以自动应对外部变化的挑战。

传统正三角组织可以使组织很稳定,但是缺少活力。倒三角不稳定,静态的倒三角立不住,就像陀螺,必须转动起来才能不倒,而且要不停地转。让倒三角持续不停转动需要两个力,分别是外驱力和内驱力。

外在驱动力来自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一般企业包括我们过去不是为用户生产,而是为仓库生产,先生产后销售。现在不是这样,海尔转变成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即研发人员不是研发产品而是研发市场需求,而不是像过去研发出产品卖不出去与我无关。而营销人员需在产品不进仓库的前提下找到用户,因此要先销售后生产,取消仓库,那么全流程都必须围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转动才行。

内在驱动力来自全员与用户的契约。沃顿商学院的迈尔教授(Marshall Meyer)跟踪研究海尔模式已有很多年,他曾提出一个海尔模式如何能让美国人也接受的问题。美国企业文化是契约文化,核心是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所有者是委托方,管理者是代理方,委托人以期权激励契约鼓励代理人为其创造利润,这种期权激励容易带来短期化的弊端。而海尔的契约是全员的,每个员工都和用户签订契约,这样就会变成整体内在的驱动力,所有人都会自驱动,整个系统也会围 14

绕用户运转。

倒三角体现的是用户驱动和自驱动机制。我认为,从管理角度看可能有三个层次,最低的是管事,然后是管人,最高层次是管机制。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被称为“机制设计之父”的美国教授赫维茨(Leonid Hurwicz)所说的,一个好的机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叫参与约束,第二个叫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就是用机制驱动使人自愿参与;激励相容的机制体现的是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激励相容约束的对立面是激励不相容。有些人正如培根(Francis Bacon)说过,“烧掉大家的房子煮自己的鸡蛋”,在现实中由于机制设计不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激励相容则是为了避免这种结果,让每个人想得到的和企业想得到的、用户想得到的是一致的。

(三)战略损益表要做什么?是要达到终极目标: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德鲁克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就应该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意味着让每个人成为主人,不是被报表所左右,而是以战略损益表为平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最大潜能。

这个模式如果做成功,应该可以融合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否则就不是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正在尝试慢慢走向世界。海尔在国外有很多的工厂和贸易公司,现在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先复制到日本。去年我们兼并日本的三洋家电,兼并 15

过来之后,把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推行过去,一开始和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和团队精神不相容,但是现在他们慢慢的接受了,每个人都和公司签订明确的目标承诺契约。为了这一步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并且在不违反日本法律的基础上进行薪酬制度的创新。我们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让日本员工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市场的订单,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等着上级给下达任务。同时,在欧洲和美国,我们当地的公司也在逐渐接受这个模式。

我们探索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以来,在市场上已初步显现成果。

从品牌角度来看,国际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连续三年评海尔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从利润角度看,过去五年,海尔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8%,增幅最低的年份不低于20%,增幅最高的年份达到70%,这就是自主经营体对市场业绩的贡献。从现金流角度看,海尔的营运资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十天(即CCC为-10天),一般企业是正的三十天左右。一正一负对企业意味着巨大的现金流量。现金流指标对企业非常重要。如果说利润是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就是空气。正如国外所说的黑字破产现象即账面有利润却难以为继。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得到西方管理学家和实践领域的高度评价。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和加里〃哈默都从战略层面上认可海尔模式创新的方向,但他们也都认为继续探索下去将遇到很大的挑战;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等学者追踪研究我们的模式创新,他们从管理理论发展演 16

变的角度认为海尔模式是对传统管理的突破,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最近,我刚和哈佛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等人做过交流,他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认为,海尔的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自主治理模式。

虽然前面的道路非常艰难,我们的创新理念也会坚定不移,因为中国古代的管子说过:“执一不失,能君万物”以我们的探索仍会一如继往。

正如一位中国哲人所言,“只要找对路,就不怕路远”,所。

第四篇:海尔的商业模式分析

海尔的商业模式分析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一、价值主张

1.目标顾客:所有个人、企业、家庭现实及潜在客户

2.市场定位:从年报和资料来看,它的价值主张还是给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技术领先的产品。海尔集团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开发差异化产品。在选定的目标市场内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开发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名牌产品的高层次上,对于不同的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有一定的消费群。对不同档次、不同偏好、不同年纪的消费者进行细分,例如对学生群体开发了小型冰箱和洗衣机等,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的需求。从客户选择上看,海尔既服务中高端市场,同时也在进入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

在洗衣机市场上,海尔集团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考虑不同的消费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例如针对江南梅雨天气较多,开发了洗涤、脱水、烘干于一体的海尔“玛格丽特”三合一全自动洗衣机。针对北方的水质较硬的情况,海尔集团开发了专利产品“爆炸”洗净的气泡式洗衣机,即利用气泡爆炸破碎软化作用,提高洗净度20%以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针对农村市场,研制开发了下列产品:①“大地瓜”洗衣机,适应盛产红薯的西南地区农民图快捷省事,在洗衣机里洗红薯的需要;②小康系列滚筒洗衣机,针对较富裕的农村地区;③“小神螺”洗衣机,价格低、宽电压带、外观豪华,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来临,需求是个性化的,不再是出来一个产品,流行什么产品大家跟着走,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先找用户,在互联网上与用户充分沟通,完成前端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去生产。

海尔市场细分太多了——其面临的是口味迅速变化,并非常多样化的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海尔要创新商业模式就是向服务模式转型,从根本上是客户聚焦模式,是对现有产品领先模式的颠覆。海尔的价值主张就不是快速提供产品,而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可能不只是产品的叠加,还要开发一些配套的软件或者提供整合的服务,这就需要一个团队在后面做支撑和提供交付能力。此外,解决方案模式的建立还需要和大量的客户进行密切的联系,是对前端销售网络销售模式的彻底改变,销售人员将更像是顾问,而非销售员,他们关注的是解决客户的问题,而非将已有的产品高效地卖给客户。

对客户而言,海尔的价值何在?

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享受一种服务提供服务。工业界的服务分为三类:售后服务、增值服务、外包服务。

售后服务实际上是产品的一部分,目的是提供产品的高可用性,售后服务应该越少越好,或者越便利越好——因为如果产品质量过硬,就不需要售后服务,因为服务只是兑现了产品应该具备的可用性。客户购买产品的时候已经为可用性付款了,售后服务其实对客户和企业都是没有增值的。因此售后服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什么是增值服务?对海尔来讲,如果在空调上装一个传感器,用以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了解家中的空气质量,甚至和系附近社区或城市中的当前空气质量进行比对。甚至用户可以输入自己的身体状况指标,比如血压、呼吸道疾病等等,然后可以从这个专属APP上得到一些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这种服务,可以按月收费,而非打包销售。它甚至可以延伸空调的价值链,帮助海尔销售诸如空气净化机、加湿器等等新的产品。这就是增值服务,因为它给客户和企业都带来的新的价值。增值服务是真正的服务,增值服务会驱动商业模式的变革,这方面的潜力非常巨大。

什么是外包服务?就是将客户价值链中的一段,用更加专业的能力提供高价值的运营服务。这个巨大的市场尚没有公司进入,这是外包服务的新领域。

二、关键资源能力 核心能力:(1)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免费义务服务(2)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新、真诚到永远。

(3)无所不在的创新能力,例如摆脱了洗衣机夏季销售淡季的厄运出现了小神童洗衣机,还有大地瓜洗衣机等。(4)品牌价值:14.43亿美元,(5)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6)实物资源: 海尔在全球范围内招标精选,比价采购原材料;建立了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了成品零库存,原材料仅维持3天的库存量,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仅为160天。在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目标为7个100%:包括开箱100%合格、出工位部品100%合格、上线全检部品100%合格、库存物资无损坏100%、三检执行率100%、顾客满意率100%、进货交验合格率100%等。一流的品质保证与极低的库存规模,使产品的价格质量比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

在科技投入方面,与科研院所及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R &D的投入都在销售收入4%以上,1997年为4.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1998年提高到7.8亿元,占4.6%,1999年增为10.3亿元,占到了当年销售收入的4.8%,占当年利税总额的79.2%,为海尔技术领先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建立的检测中心,获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实验室认可,由海尔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与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有同等效力(7)人力资源优势

海尔的人力资源中心通过面向员工的以人为本的人生设计、企业内SST市场链,激发员工求学上进,努力经营自我;海尔大学对各类员工进行岗前教育、岗中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通过轮岗培养,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与国际著名企业的交流,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在用人制度上,遵循“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原则,重才干而不唯学历,在企业内部各层次建立起促进员工发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敦促机制

(8)无形资源

企业商誉:国内家电行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而且先后获德国GS、EMC,美国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亚SAA,日本S-MARK,欧盟CE,沙特SASO,俄罗斯GOST,国际GB,南非SABS,菲律宾PSB,中国CCEE,韩国安全认证等18类产品认证,其中获得了美国UL“CTDP认可”,加拿大CSA全权认证,并获欧盟EN45001实验室认证,产品可直接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海尔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认证等

品牌:992.29亿元人民币

营销渠道、顾客的忠诚、专利、特有技术和工艺、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为了覆盖广泛的客户群,海尔在资源投放上有一些侧重,例如某些产品会进行外包,而非自己生产。

三、业务流程

BPR强调流程概念,打破职能层级体制的界限,直达客户

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顾客

海尔实行零库存业务:物流为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

企业的运行都是围绕订单而进行的,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是以订单的信息化为中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以信息化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以过站式物流消灭为库存采购和生产的问题。

实行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与用户零距离的销售业务。输入用户需求,输出用户的满意,将职能下达任务转化为用户需求减少层次,直接感受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

对外部用户:一站到位的服务 对内部用户:一票到底的流程

四、伙伴关系

与竞争对手:由竞争变为竞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消灭或打到所有竞争者,也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大家必须联合起来。

战略联盟:海尔与爱立信从2001年4月开始接力式开发蓝牙网络家电,六月份第一阶段成果开发完成,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方式,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海尔与中国空间站,宝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无疑不成为他的关键资源 资源互换:海尔与三洋互换市场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五、赢利模式:

从盈利模式上看,海尔还是希望通过高定价、压缩成本、提升内部效率等方式来获得高利润。1.价格战略

① 海尔制订了层次分明的价格组合

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海尔的生产线是连续性的,因此其产品的价格段也是连续性的,从10000多元到2000多元,几乎每隔50元就有两款产品供选择,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购买力的消费者。

② 认知价值定价方法

海尔的这一价格政策使海尔能够依照海尔产品所能表现出来的实物价值、品牌价值、服务价值和其它价值形式,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价值,并以此作为海尔产品的价格基础,取得了相对独立的价值认知系统。而这种认知价值系统的建立又不是象价格一样可以简单模仿的,这种独立的海尔价值与价格模式,建立在多年以来所积累品牌、服务理念基础上。

③ 提高顾客让渡价值,增加顾客满意

顾客的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而总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组成;总顾客价格由商品的货币价格、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等组成。

海尔针对消费者的这种价值认知心理,以提高品牌形象,提高服务价值等来提高总顾客价值,增加总顾客让渡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

由此,海尔巧妙地避免了以价格和利润作为竞争成本,而是以提高顾客让渡价值为竞争核心的品牌与服务理念使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有竞争力的顾客让渡价值中,海尔取得了最好的收益,也是来自消费者对于海尔价值认同的回报。

④ 以价值补偿替代价格变化 更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相关的其它价值因素。表面上看,价格因素好象是主宰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事实上,价值因素才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内在驱动因素。海尔依照自身的产品、渠道、品牌、服务等方面,建立了真正符合自身的价格价值体系,由此以价值引导的形式来补偿消费者对了价格变化的敏感。事实证明,这种价值补偿形式是能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的。

⑤ 加强海尔品牌建设

海尔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使得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游刃有余,海尔每年大量的广告预算为维持海尔品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多年以来,海尔品牌、海尔兄弟、海尔广告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实际上是海尔品牌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⑥ 巧打服务牌

海尔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都是最高的,海尔工作人员热情的讲解和海尔售后人员定期的跟踪服务,使海尔产品用户有了真正的上帝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海尔重要的顾客价值理念之一。

从整体上说,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价格在销售中的重要性就会相应地降低。因此,你的服务信誉度越高,客户就会少去关注产品的价格因素。

2.营销渠道战略:

在对国外市场的拓展方面,海尔集团没有简单地把自己的人派到国外去开拓市场,而是采用了直接利用国外经销商现有网络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拥有整套的销售网络,特别是国外代理商们完善的服务网络。现在海尔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可任意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海尔将全国的城市按规模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省会城市 二级:一般城市 三级:县级市、地区 四、五级:乡镇、农村地区

其中在一、二级市场上以店中店、海尔产品专柜为主,原则上不建立专卖店;在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建专卖店。

四、五级网络主要面对农村,是一种二、三级销售渠道的延伸。海尔鼓励各零售商主动开拓网点。海尔与经销商、代理商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店中店和专卖店。同时还采用了直供分销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兴起,海尔集团于2000年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海尔商城网站,优化供应链取代本公司的部分制造业,变推动模式为拉动销售模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从B TO B的电子商务角度促进外部的供应链取代自己的部分制造业务;二是从B TO C的电子商务的角度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继续深造的交流,这种交流全方位提高的企业的品牌价值。同时海尔网上定制服务,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资源外,海尔还与亿福网合作设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直销与电话直销。

海尔实施虚实融合的战略“一名三网三融合”,一名就是海尔世界名牌,三网就是营销网、物流网和服务网。海尔现有的营销网有大的连锁店,社区店一二级市场2000多家,专卖店也有不少,在虚拟网上体现的不仅仅是区域销售,所以海尔的营销网已具备把产品送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第二是物流网,送货上门,实现大家电24小时。第三是服务网,海尔服务到家,通过海尔商城实现一战式的服务,送货、调试、安装以及售后服务,同时在用户体验满意之后再付款,货到付款然后出具发票,给用户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购物体验。3.模块化采购战略

模块化采购,非模块化即个人买单;100%实现大资源换大资源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模块化采购,采购成本的降低转化为了产品毛利率提升,以整体成本竞争力倒逼采购成本,采购成本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海尔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4.提高内部效率

海尔把企业3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变成每个人的SBU“经营效果兑现表”,并按照SBU的“经营收入=劳动力价格-损失+增值提成”的公式来核定员工报酬,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自身价值。

5.利润的保持

再看策略性控制点,海尔如何保持利润的持续发展?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两个字——创新,而且把这一价值观变成企业的灵魂,成为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不竭动力。所以还是不断地研发新产品,并在主流的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六、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2010年,海尔实现全面深刻的转型,以产品为中心到以为用户为中心转型——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转变为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的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转型——以模块化的供应商体系的建设为核心,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虚实网融合,了解用户需求,用户可以根据提供的模块设计想要的产品,这一崭新的模式,正式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张瑞敏 首次于香港分享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张瑞敏 首次于香港科技大学分享海尔

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摘要)

9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邀请海尔集团始创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担任“杰出讲座系列”主讲嘉宾,张瑞敏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为题,与500多名科大师生、校友、企业管理人员、社会贤达等分享了海尔探索自主管理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企业持续发展的要诀。素有“中国管理教父”之称的张瑞敏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带领海尔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型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即企业由“卖产品”转型至“卖服务”,员工与巿场紧密联系,8万员工变成2000个自主经营体,组织结构颠覆为节点闭环的网状组织,每个自主经营体都是网状组织上的一个节点。当然,这次变革颠覆的不只是企业流程组织结构,更是人的观念的颠覆。张瑞敏先生认为,海尔创业27年能够发展到今天,在于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海尔就是要搭建一个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价值平台,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记者了解到,张瑞敏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因为中国企业长期以来都在学习西方的管理,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理论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西方企业也开始重新寻找新的管理模式以寻求发展。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让海尔焕发出了空前的创新活力,2012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低迷的大势下,海尔依然保持着高度增长的领先态势,利润增幅和销售收入增幅都是行业的2倍。张瑞敏以不懈的管理探索,完成了中国企业从管理借鉴到管理创新、从追随到引领的转身。张瑞敏先生在演讲中表示,海尔一直以创新为管理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成功在于能够踏准时代节拍,符合时代要求,而面对发展飞速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求进,才可以成为“时代的企业”。

这一观点受到香港科技大学陈繁昌校长的高度认可,他表示,海尔的创新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海尔,而且对其他企业、甚至大学都非常有借鉴意义,所以应该“没有成功的大学,只有时代的大学”。在现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和学生针对张瑞敏先生的演讲和海尔的发展战略及近期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的事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互动。一位毕业大学生为大家展示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海尔是欧美消费者唯一听说且认可的中国品牌。科大教授认为本次讲座洞察了全球企业发展趋势,希望张瑞敏先生未来可以为科大商学院MBA讲课。一位科大MBA学生更是表示,自己一直都是张瑞敏的超级粉丝,曾经只身来到青岛只为请教张瑞敏。演讲结束后,很多科大学生争相与张瑞敏先生合影留念。实际上,张瑞敏的管理思想已经受到世界著名商学院及管理专家的认同,如美国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说,张瑞敏是一位杰出的战略思想家。《管理大未来》的作者加里·哈默(Gary Hamel)则指出:海尔推进的自主经营体创新是超前的,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美国《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杰夫·科尔文(Geoff Colvin)甚至在文章中称:张瑞敏将成为下一位管理界的偶像。

下载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研究与现实思考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从1.0到2.0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从1.0到2.0 ——对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研究与现实思考 14级人力资源管理系 王雪1412193 2016.12.11 海尔“......

    海尔分析

    海尔的三层次论分析:产品核心---产品效用: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产品形态---质量:海尔的发展是靠质量起家的,从原来一个资不......

    张瑞敏对“人单合一”管理理念的摸索成就了海尔集团的启蒙运动

    海尔张瑞敏对“人单合一”管理理念的摸索成就了海尔集团的启蒙运动 海尔总部有两样东西为外界广泛知晓,其一是总部大楼前的海尔兄弟塑像,是动画片中人物的模型;其二是一把锤头,......

    如家商业模式分析

    经济型酒店案例分析-如家快捷的商业模式 如家并不是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第一人,但却是第一个用连锁复制的商业模式打造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构建的连锁意味着规模经济,意味着......

    宝贝网商业模式分析

    大众点评网-互动点评模式 技术: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 WEB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

    阿里巴巴商业模式分析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分析阿里巴巴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的网上贸易平台,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上第二大网络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并在杭州成立中国总部,除此......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一、商业模式概论1.1 商业模式研究背景“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近年来持续受到学术界和商业界热捧,尤其是企业战略学术研究者和商界的企业家对商业模式更是高度关注。从宏......

    海尔企业文化分析

    1绪论海尔是让我们很多人羡慕的企业,他的“激活休克鱼”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张瑞敏坚信“观念一变天地宽”,因此,海尔对其他公司的兼并就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