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5篇)

时间:2019-05-14 23: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

第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金融的格局,商业银行不再是该行业的绝对垄断者,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商业银行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首先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即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弱化、收入来源收到冲击,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创造性地提出商业银行转型的四种模式:进军电商平台、加强跨届合作、建立直销银行和建立一站式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直销银行 模式转型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随着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和市场利率化的逐步推进,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存款流失和存款搬家的担忧。同时,互联网金融凭借网络在生活中的强力渗透以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并借以极低的成本和时间优势,向传统银行发起了有力的冲击。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

资产融合与流通的媒介作用是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的主要职能,但现在这一职能面临着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弱化,金融脱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支付脱媒、融资脱媒和中间业务脱媒。

支付脱媒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网络购物兴起的时代,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以实体网点或网银为主要交易渠道的银行支付逐渐减少。网络支付替代传统银行支付方式的原因:一是互联网支付可以通过广泛的网络终端资源,对银行的实体网点进行替代,降低支付业务对银行分支网络的依赖;二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正在冲击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端。

融资脱媒主要归因于大数据的出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难度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商业银行只能掌握客户资金支付的局部信息,不能掌握其网络行为和其他消费信息,因此无法基于大数据进行客户的精准定位和精准营销,使得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巨大限制。

中间业务脱媒主要指的是互联网金融已经能够代理销售、缴费、充值及理财等中间业务,客户不再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来处理这些业务。大量的客户资金逐渐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直接冲击了商业银行代销代理业务的销量。

(二)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收到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行业的大洗牌。部分互联网企业凭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数据优势和平台资源,大举进军传统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广泛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优势,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群体,在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方面,必然会冲击银行的业务,颠覆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利差收入收窄、收入结构改变。

互联网金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供求价格偏好,开发符合自身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资金需求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对接,进而顺利完成交易,从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从中间业务脱媒可以看出,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拿到营业牌照之后,便涉足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银行手续费部分的收入,对银行业务形成了强劲的冲击。

利差收入为传统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收入,绝大多数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而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使得商业银行的核心收入变化,从而导致其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净利息收益减少、成本收入比下降、中间业务收入比上升。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产品能有效的解决个人投资收益率不高、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快速地集聚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种与客户互利的商业模式,使得银行失去了巨大的利差额度,占据了个人和小微企业借贷领域的市场。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信贷规模的约束,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有效满足资产规模增长和客户融资需求,风控能力低导致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逐渐重视中间业务收入,而近几年商业银行采取扩大中间业务的方法增加盈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还不能成为大众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造成一定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强业务转型予以应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网络对金融格局的改变,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战略转型,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大潮中。

(一)创新经营方式,进军电商平台

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数十家银行都在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工商银行的“融e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都有着各自的特色。银行系电商的出现不仅是银行对金融中介地位弱化的一种应对,更是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探索。在浩大的电商交易中,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交易信息与支付结算信息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特别是快捷支付业务的推出,银行很难参与到交易核心业务,与消费者的接触仅局限在消费者付款的时候。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谁掌握的有效数据越多,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

因此,如果传统商业银行想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来源渠道。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需求,银行可以对金融服务进行大胆创新,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业务、客户消费和个体商户的融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互利共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以及综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二)加强跨届合作,谋求互惠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金融产品,在竞争发展中取得互利共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实现客户资源的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双方可以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精准的交叉销售。二是共同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由于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融资更困难,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商业银行通过借助互联网企业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优势,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有效发掘新的客户群,从而提升经营收益。

如北京银行与腾讯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打造“全能智慧银行”;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推出中信百度贴吧认同信用卡,并同步在百度贴吧推出“3d金融服务大厅”,为数亿贴吧用户提供线上金融及支付服务。

(三)开辟业务新模式,建立直销银行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存在较高的交易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再加上央行征信体系仅对少数互联网企业开放,而商业银行具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能避免互联网企业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业优势。直销银行打破了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限制,实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各种使用需求。进入2014年下半年,直销银行开始密集地扎堆上线,我国直销银行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

(四)建立一站式平台,提高综合服务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目前互联网金融只能在金融业务的某个具体领域有所创新,增强客户粘性,在短期内还不足以能涉及到各类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的这种缺陷恰好是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积累的业务优势,但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不仅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如何增强客户粘性,而且还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可以网络上创建“一站式”的金融超市,方便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建立“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布局:一是整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推进与战略伙伴在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业务联盟;二是疏通全流程的金融业务链条,将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共赢关系。如平安银行的“万里通”积分平台和“一账通”账户平台就是典型的“一站式平台”的代表。

三、结论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机遇。就挑战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逐步弱化,其收入来源也收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利差收窄、收入结构变化;就机遇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新兴领域,在金融业务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目前它只能在金融业务的某个具体领域有所创新,但在短期内还不足以能涉及到各类金融产品,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深化改革、加强转型的机会。而综合全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有四种转型模式可以借鉴:一是进军电商平台;二是加强跨届合作;三是建立直销银行;四是建立一站式平台。

参考文献

[1]戴志锋.互联网金融实战解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2]张蔚.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3]谭智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4]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5]杨剑.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6]邹炜.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7]汪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3.[8]林雪.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4(12).[9]洪娟.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4(03).[10]李雯雯.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如何发展[j].特区经济.2014(03).[1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12]张国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战略[j].金融研究.2003(02).[13]庆改.平安银行加快互联网金创新转型[n].现代物流报.2014(09).[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研究报告[r].艾瑞咨询.2015.作者简介:白静(199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安鑫(199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策略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策略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对商业银行网点经营带来全面而系统性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全面实施网点战略转型,通过明确网点定位、优化网点布局、整合网点功能分区、提升客户体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体系等方式,提升营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颠覆性影响,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领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对金融业务的冲击,主要包括支付业务、金融理财业务和信贷业务等核心业务;二是对客户基础的冲击,互联网金融通过去中介化,隔绝了银行和客户的联系,对银行的客户基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三是对服务渠道的冲击,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广泛的在线服务,成本低于传统商业银行,并拥有更好的客户体验,对传统的金融渠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三个方面中,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服务渠道,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带来了全面而系统性的冲击,如何加快网点业务和技术的创新,实施网点转型,提升网点竞争力,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冲击,是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方向:社区网点、智慧网点、特色网点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进网点转型,通过功能区分、客户细分、后台营运流程集中等手段,提升网点的销售能力,促进网点从交易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转型,但是相比互联网金融个性化、简单、快捷的服务,银行网点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行网点特色不足。不同的银行网点功能基本雷同,大部分网点属于传统结算交易型,没有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进行设置,业务种类基本没有变化,片面追求网点大、广、全,难以吸引客户到网点接受服务。

二是银行网点的营销服务水平不够。大部分网点仍然沿用传统的坐等客户服务上门的方式,营销手段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同时营销服务的线上和线下整合较弱,结果导致网点服务质量不高,客户排队时间长,交易流程复杂,客户体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三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创新滞后。很多银行网点人员业务操作还主要依靠PC机,无法进行移动营销,在利用平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开展产品和工具创新上很难有质的突破,无法实现服务便捷化,提高客户体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网点面临着业务分流、客户分流、渠道分流的压力,加之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在急速增长,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持续促进网点转型,提高网点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当前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主要方向体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网点。从2013年开始,社区银行成为当下银行业内的新宠,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社区网点,借助物理渠道的下沉和延伸,提升对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截至2014年11月2日,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在获得牌照并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数量方面排名前五,分别为406家、286家、232家、118家、71家。

二是智慧网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的创新,智慧网点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发力点。2015年伊始,建设银行就宣布在北京、上海等11座城市开设了智慧网点。此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各地纷纷建立智慧网点,积极准备新一轮银行网点创新升级。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三是特色网点。各家商业银行也在研究试点依托网点区域环境,因地制宜,开设一些特色网点。比如201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联合咖啡陪你(Caffebene),推出咖啡银行,将银行“搬进”咖啡店,打造全新的咖啡网点模式。客户可在享受休闲、舒适、小资的咖啡店环境之余,还能得到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策略:线上线下联动建立精准营销体系

从21世纪前十几年的商业银行网点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网点主要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大体上从2005年到2011年,从交易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转型,主要开展客户细分、柜面流程集中,营销流程标准化等创新,使得网点销售能力特别是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销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第二次转型从2012年至今,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商业银行纷纷启动新一轮网点转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点转型之路,通过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使网点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营销能力、用户体验明显提升,发掘和发挥网点更多更新的价值。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发展应重点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策略:

第一,明确网点定位,优化网点布局。当前商业银行网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综合型网点,具有全面金融服务能力、完整对公对私营销的全功能综合型网点;第二类是普通型网点,办理结算服务和个金零售业务,实现较高业务贡献的多功能普通型网点;第三类特色化网点,主要是近几年顺应时代变化新兴的网点,例如科技网点、社区网点等等,以拓展零售中高端客户和小微企业为主,打造经营特色。

商业银行需要在综合深入分析银行战略和地区特征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网点布局与优化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根据网点客户结构、服务方式和区域特点等情况,对网点进行准确定位,优化网点布局和分区。例如,对于社区网点,商业银行应该实施平台战略,紧贴居民需求,联合社区物业、周边商户、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的居民体验式互动营销,组织留学、车友等主题活动,从而树品牌、立口碑、发掘客户需求、增进客户信任、创造营销机会。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第二,整合网点功能分区,提升客户体验。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其服务流程改进,综合考虑目标人群以及智能元素设计,持续推进网点功能布局分区整合优化,一是整合优化网点交易区,提升高柜和低柜利用率;二是整合优化理财区,提升中高端客户服务;三是整合优化大堂区,加强客户体验和业务分流;四是整合优化非营业区,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和自助服务功能。

在原有银行网点功能分区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应在网点增加客户体验销售区。在这个区域,客户可以自由地通过各种终端实际体验各类金融服务与产品,特别是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移动金融服务。同时,银行服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针对不同客户为其介绍各类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网点对金融增值服务的营销能力和效率,并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第三,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体系。大数据为银行创造了深化客户挖掘的空间,使得银行营销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的转化,从而掌控客户行为、洞察客户感情,准确地预测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及交叉营销。

未来网点是商业银行精准营销应用的重要场景,银行网点可以利用人脸识别、RFID等技术,做好客户识别,当客户,特别是贵宾客户来网点之前就能做好准备,第一时间掌握该客户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历史服务记录等数据,为面对面的营销接触机会做好准备。同时网点可以通过跨网点,线上线下用户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结合交易信息,账户信息,分析用户的业务偏好,识别客户和客群的精准需求,帮助银行网点人员进行精准营销。

第四,实现网点服务移动化。随着4G、WiFi等移动互联技术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客户对于互联网移动金融服务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实现传统网点服务的移动化。

商业网点应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客户可在排队等待办理业务时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接入互联网,享受免费上网服务。银行还可以将WIFI无线接入点页面打造成移动互联网热点,除了提供本行金融产品宣传之外,还可以与周边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商户合作,提供优惠券下载等增值服务。另外,客户还能在网点免费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现场体验手机银行各类功能并开展各类手机银行交易。

第五,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虽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根据Gartner最新调研,网点仍然是客户最重要的金融交易渠道,因此未来网点的服务模式应该O2O,线上线下联动,将线下网点和线上网银、手机银行、微信等有机结合起来,把高端客户吸引到网点,将普通客户分流向电子渠道。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现在线上渠道,特别是微信等社交网络,全面推行线上业务预填、预约,线下网点服务的模式,对客户实施优先级、差异化服务。除了从线上到线下的服务模式之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探索从线下到线上的服务模式,银行在网点设置具有互动功能的二维码墙体验最新的金融服务。每项服务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扫描二维码购买对应的产品或者获得更多产品信息,客户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与好友分享该二维码并进行互动推荐。第六,跨界创新,提升网点社交化能力。当前商业银行要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体验,使得客户有更多的理由来网点接受服务,就需要“跨界、混搭”创新,从一个传统的银行,变身成人们日常社交平台,改变人们对银行的固有印象。商业银行应该与社会第三方创新合作,探索开放银行网点场地等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金融类社交活动,例如,理财讲座、子女留学、黄金收藏等,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客户的日常生活社交当中,从而与客户或客户圈建立稳定、持久、忠诚度和信任度高的关系,由此带动金融服务,实现网点业务规模的增长。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尽早实施网点战略转型,通过明确网点定位,优化网点布局,整合网点功能分区,提升客户体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体系,实现银行网点的服务移动化,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跨界创新,提升网点社交化能力,进而提升营业网点核心竞争力,减少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冲击力度。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第三篇: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研究

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研究

一、摘要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一年,余额宝、p2p、众筹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以井喷般的速度成长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引起了传统银行业的思考。时至今日,数据表明,商业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增加物理网点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转型已成定局,而“互联网+银行”已大势所趋,成为新常态经济下银行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先以数据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指出商业银行转型到“互联网+银行”的必需性,然后结合现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冲击,进行“互联网+银行”的转型探索,最后就转型中的商业银行的应尽之事,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参考。

二、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型的必需性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68亿元,同比增长9.7%,但增速首次降至了个位数,较上年同期下降4.83%。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平均资本利润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04%和1.58%。不良贷款方面,2014年新增不良贷款2504亿,同比上涨42.29%,创历史新高。而后,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数据。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贷成交量为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分别达到了116万人和63万人,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364%和320%。在网络理财方面,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达到了7849万人,宝宝类理财产品规模突破了1.5万亿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到61.3%。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的下滑、存款增量的减少虽不尽然都是被互联网金融侵蚀的,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确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并将“互联网+银行”的模式推向了趋势所在。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冲击

(一)支付业务

谈到支付业务方面的冲击,我们就不得不说第三方支付了,自2010年央行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定义为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飞速发展,日益壮大。第三方支付用担保交易、实名认证、数字证书、手机验证码、手机动态密码等多种方式为其交易安全性提供保障,并为客户提供更有个性、更人性化、更好客户体验的界面,加之实时到账和简单便捷的操作,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目前,第三方支付已有支付结算、收付款、转账汇款、代缴费用等多种功能,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和地位。

(二)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作为银行负债,起着银行收益杠杆的作用,是银行开展其他各项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基础,也是银行利息收入主要部分净息差的重要源头。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因银行良好的信誉及存款利息的给付,银行存款是储户处置资金的最先选择。但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尤其是余额宝的出现渐渐地打破了这一状况,余额宝一元起存,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甚至高于同期银行理财几个百分点,且与支付宝互通,可以随时进行支付和消费,这种种优势迅速吸引了众多客户,成为了广大客户进行资金处置的新选择,其上线5个月吸收金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活期储蓄,开启了中国活期储蓄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货币基金市场的序幕。

(三)信贷业务

过往,银行因其极高的信誉、雄厚的财力和专门的技术,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成为社会贷款的首选。而现如今,网络贷款如p2p、阿里小贷、贷款交易撮合平台的不断涌现。网络贷款利用实名认证、社交大数据数据分析、消费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精准授信,大大降低了授信成本,简化了授信流程,提高了授信效率,使得银行信贷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信用中介的地位已被动摇。

(四)投资理财业务

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种类繁多,有理财、保险、基金、贵金属等产品,且收益高于普通活期存款,是客户进行短期资金投资的重要选择,也是撑起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源泉。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在线理财的出现使得客户选择发生了改变。在线理财刚出现时,收益较银行理财高出3-4个百分点,且能随存随取,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其种种优势使得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受到了分流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种种挑战与冲击,不得不使商业银行引起注意,进行经营模式转型,从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银行”转变。

四、“互联网+银行”的转型探索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互联网+银行”并不是互联网跟银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生态。商业银行由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变,并不是要全盘摒弃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而是要充分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大致有以下几个路径可以选择。

(一)盈利模式转型: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利率水平、经营效率以及资产资本质量,走着一条扩张资产规模的道路,虽然目前盈利水平很高,四个国有银行悉数位列全球银行排名前十,但这种模式是不长久的,不可持续的。首先,中国经济下行,增速进入中速增长通道,增速的下滑将降低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也会使银行提高对贷款的风险预期,提升不良贷款率,几种因素叠加会使得贷款增速有一个回落与降低。其次,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建立使得存贷利差的收窄慢慢变小,净息差收入不断缩水。最后,金融脱媒的进一步加强也会减少一部分社会融资需求,减少社会对银行的依靠。综上所述,银行的盈利模式必须由粗放型向“低资本消耗、低成本扩张、高风险溢价、高综合收益”的集约化转变。

(二)业务结构转型: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向个人零售、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贷款侧重

1、支付中介与信用中介的功能弱化,金融脱媒即资产绕过银行而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的加剧,商业银行必须向金融服务型银行转变。对公方面,我国企业正在朝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银行为其提供包括信贷融资、投资银行、现金管理、国际结算等一些列服务,商业银行可以进行整合,将其发展成供应链金融。而个人方面,富裕人群要作为把握的重点,为其提供信用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银行服务。加强金融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变过去以兜售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丰富理财投资产品种类,设计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尊严,提升银行和客户的双重价值。

2、关于个人零售,发展消费信贷和移动支付是重中之重。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被互联支付弱化,但互联支付从长远看来会向移动支付转变,因此,商业银行要把握先机,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支付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无线通讯来完成货币价值转移,随着WIFI、HIFI的全社会普及,未来的移动支付将更加便捷。商业银行应深入学习NFC功能、闪付功能、二维码支付功能,重点研究发展短信支付,以抢占移动支付的先机。把消费信贷放在突出位置是考虑到未来国家经济增长会更多地依靠居民消费推动,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超前,消费信贷已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发展消费信贷不能用传统的信贷模式来实现,而是应与互联网公司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其社交、搜索、消费大数据,加上银行自身的交易大数据进行授信及授信后的管理,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的网商银行都是值得借鉴的先例。在商业银行贷款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风险偏好使得银行更愿意将钱贷给经营稳定,盈利能力强的大企业,从而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量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极小,小微企业贷款长期被银行忽视,数据显示,大约有55%的中小企业和70%的个体户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将贷款方向转向民间,以高息取得民间借贷,大大降低了其利润。若银行能简化程序,重拾小微企业信贷,以其良好的声誉,一定能迅速取得小微企业的青睐,而授信及管理业并不是什么难事,商业银行可以与p2p网贷平台合作,以自身信誉为p2p平台担保,为p2p平台用户提供资金托管平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同时利用p2p平台的历史交易数据,筛选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授信,授信后,利用平台数据对贷款者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持续性闭环监控。这样既降低了授信成本和不良贷款率,又让利给了贷款者,可谓一举两得。

(三)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混业经营

在今后,建设融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银行,通过并购、重组、入股等多种手段做好综合银行的层次设计。综合银行在服务好国内社会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人民币日益国际化的优势,参与全球资本配置,为跨国企业、本土的海外企业提供服务。

(四)渠道经营转型:物理网点与网络银行并举,两翼齐飞

根据国外银行的经验,多渠道的经营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营业收入。因此,商业银行要开展多渠道经营,将物理网点与网络渠道有机结合,物理网点与网络渠道不能是孤立的,而要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停止盲目的网点扩张,撤并低效益、管理差的网点,集中人、财、物力进行精品网点建设,争取将所有对外营业网点都打造成银行的名片,以最专业、最亲切的形象面向大众、服务人民。

而网络渠道方面,可以建造一个“线上银行”,“线上银行”既是一种渠道,又是一种产品。线上银行可以嵌在商业银行官方网站中,为客户提供包括开户、转账结算、投资理财、信用贷款等全方位的银行业务服务。具体细分如下:

1、信息服务;基本功能,主要是起到宣传银行的作用,现有的官网信息推介,电子渠道产品宣传都属于此范畴。如信息查询功能,查询农行各种金融产品、理财信息,当前利率等。如客户告知功能,告诉客户如何开立账户、进行转账、防范网络安全等。如人工咨询功能,由在线银行员工为客户进行理财等相关问题解答。这部分功能可借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2、交流服务;为客户提供开户资料新建与更改,人像采集,实名认证,信用卡申请、贷款申请等服务。

3、交易服务;核心功能,如现有网银、掌银的功能。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缴费用、按揭贷款、代理保险、贵金属买卖、证券买卖等各种服务,还可以为对公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

4、网贷资金托管平台;这部分主要是与网贷公司合作,为网贷公司提供资金托管平台,杜绝网贷公司参与支付结算,为个人及小额贷款者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并从中抽取佣金。这部分功能可参考民生银行的网络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

5、小微信贷;为客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名认证制度,银行交易大数据技术进行信用评级,发放贷款。这部分可参考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

6、不良资产处置平台;通过平台发布银行或客户不良资产、不良债权标的,然后依托平台资源寻找清收公司或买家,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这部分功能可参考包之网、青苔债管家。

7、电商平台;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用户粘性,辅之以强力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良好的信誉,建立区别于阿里、京东等传统商品销售电商平台,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电商平台。如农行的e购天街,它被镶嵌在农行掌上银行中,将实体商品与理财、基金、证券共同展现给客户,今后可将订单融资、消费贷款等无缝融合,发展成供应链金融,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做大做强后还可以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统一,将采购、消费、销售、融资融合,形成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五、“互联网+银行”转型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商业银行现今的许多业务信息系统由于搭建早,受制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界面僵硬不友好、结构复杂又繁琐、功能单

一、可操作性不强。对这类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由于难度大,时间长,只能在原有架构上进行小修小补,难以实现质的突破。而这已经难以适应银行IT框架目前对于数据识别、建立、分析、计算和共享的要求,使得银行大数据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身大数据优势。所以,开发建立数据来源广、信息覆盖全、收集分析数据便利、操作界面人性的新系统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基本任务。

(二)注重挖掘数据价值,整合内外大数据

商业银行内部的数据分散在各种信息业务系统中,而目前商业银行的各业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战,分散地行使着自身的功能,犹如散落的拼图简单地堆砌,完全无法交互互联,数据仓库的建设也只停留在设想层面,浪费了自身大量的交易数据。而商业银行的决策却总是着眼于结构化的内部数据,对于外部数据如搜索数据、社交数据、消费数据等,则认为是松散的、不科学的、不安全的,而基本没有作为商业银行决策的依据,整合分析内外部数据,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思想还属空白。所以,转变思想,从内部数据开始整合互联,从外部数据挖掘价值,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银行从业人员都是专业的金融人才,他们精于计算,能营销,善运作资金,但对于收集统计数据,设计程序,开发系统却无能为力。但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却亟需这样的人才出现,所以在人才队伍建设时,要对以往的金融人才进行计算机培训,而新晋招聘的人才则可以多想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倾斜,以此来充实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向“互联网+银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六、结语

新常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新时期下的商业银行不能再故步自封,而要主动求变,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寻求差异化发展,充分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向“互联网+银行”的新模式迈进!

(由于时间紧迫,文章只是出了初稿,目录、文献综述等还未添加,望海涵,加之自身水平有限,文章思想还不成熟,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互联网四种推广模式

互联网推广四种基础方式

一、基础做起,顺势而为。

一般来说,就是指从某个互联网推广源推出的基础服务开始,根据该源的发展方向、侧重点、阶段等趋势,积极采取与其趋势相辅相成推广方案。

互联网的推广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即时效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高调起步,逐层收尾。

这种推广方式,相对前一种来说,会得到更大的收益效果,但是对于前期资金较为紧张的商家来说,不适合采纳。

高调起步,即:将自身的优势资源突出展现在客户的视线中,以此达到公司影响力及资源影响力的提升,然后借势行东风。该阶段是宣传投入最大且收益较低的时段,持续时间一般在1-3个月,具体时间根据资源优势而定。

而剩下的逐层收尾便是收获果实的阶段。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把握点需要精准的分析掌握前一阶段的节奏与此刻的市场动态,否则投入与产出比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该阶段的简单释义就是从广告投入上逐层削减,如从宣传源的首页最大投入位置逐层下推,但是切不可让您的宣传广告从首页消失,哪怕最后是一丁点的位置,也要达到让客户看到你的存在。在削减首页推广力度的同时,开始逐步建立在二、三级页面的推广优势,依次递减。

三、结合市场及原生态竞争力,着点发力。

因受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的各方面的变幻节奏加快,很多原生态的强力企业都在着手与对抗新生的企业及市场波动导致的不良结果。一方面,自身难以把握整个市场的变幻节奏;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企业的强势进入导致市场各方面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市场趋势就决定了,物竞天择是不可违的规律。这个时候如果仍旧选择固守,最终只能被分而食之。因此,要有计划性、有选择性的采用各种方法争取把握住市场的变幻趋势,要知道,任何生物群体的领头羊总会是老去的,就看你是否可以成为新的领头羊。

分析和研究现在市场的群雄,着点发力,以最小的投入换来对市场的强势占有力。当然,有时候示弱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策略,在一方面示弱,不代表在原生态竞争力把握力度不足的方面得到更好的收益。

四、多方发力,阶梯推进。

互联网推广最恐怖的是被捆绑在其发展的战车上,虽是一荣俱荣,但不可不担心会有一天一损俱损。对于做实体经营的企业来说,是相当悲惨的。

现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良好,因此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推广方式及推广源。在多种选择的源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一种源很简单,但是切不可将自身绑在这辆“王者战车”上。古语有“狡兔三窟”,所以要有应对和培养的策略。各种推广源都是需要市场各方培养教化的,也许你未曾参与这个阶段,但是你却是可以享受他带来的战果的,这是由互联网的开源性决定的。因此,在享受这份战果的同时,你可以慢慢参与其他源的培养教化,将自身的战果移驾。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字数:2754 来源:商情 2014年4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了P2P融资模式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恶性事件频发不禁引发人们对P2P行业前景的质疑。本文从P2P模式的本质出发,旨在剖析P2P行业的机与危,并提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P2P;融资

一、引言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P2P(Peer to Peer),即“人人贷”,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实现的个人对个人的一般为小额信贷的直接信贷方式:资金闲置的人和有资金需求的人将信息发布到P2P融资平台上,通过平台进行配对,完成小额贷款。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P2P融资因“融资便捷、普惠金融”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视。P2P融资的风险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规避和防范风险将成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P2P发展的机与危

(一)P2P发展历程

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拉开了国内P2P平台发展的序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作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之一的P2P也取得重大飞跃。2013年10月,P2P网贷规模首次实现单月破100亿,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交易规模达到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P2P网贷平台数量为523家,同比增长253.4%,但P2P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管控上的一些漏洞。2013年1011月仅两个月时间,超过50家P2P平台倒闭,并传出多起网贷第三方收黑钱、老鼠仓等恶性事件,P2P平台的发展开始逐步放缓,P2P平台融资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反思。

当前,我国现存的P2P平台主要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类是传统的P2P模式,由借贷双方直接签订贷款协议,P2P平台只充当纯粹的中介,不参与实际的资金借贷且不对放贷人的资金提供保障,如“拍拍贷”;第二类是担保模式,P2P平台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借贷双方的交易担保来实现客户资金保障,如“人人贷”;

第三类是平台模式,引入小贷公司,通过吸收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来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如“有利网”;第四类是债券转让模式,筹资人通过P2P平台发售债权实现融资,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购买债权实现投资。

(二)P2P发展的机遇分析

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使得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同时也对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储蓄习惯,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总体规模较大,超出了市场的融资需求,给P2P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规模庞大的资金流保障。相对于美欧等金融行业发达的国际市场,中国发展环境对P2P贷款的适合度在居民储蓄率、人力成本、用户需求等方面更具优势,为P2P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

从P2P模式自身来看,P2P行业在中国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融资,P2P融资无需经过繁琐和漫长的审核,贷款要求相对降低,且审核周期较短,具有快捷、高效等特点,能够满足融资方短期内的融资需求,这些都为P2P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P2P发展的风险分析

从P2P的运行模式及市场环境、监管环境来看,P2P发展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管的缺失。由于P2P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在我国监管体系中不属于银监会也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范畴,监管主体混乱,近年来一直处于监管空白的状态。2011年9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首次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认为P2P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除此以外,目前政府尚未出台任何具有实质性内容的P2P监管办法。政府监管的缺失是P2P平台发展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

2.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P2P平台当前主要的融资方是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方整体信用程度不高,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需要获取大量的融资方信息,进行更为严格的融资方审核;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P2P平台无法实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各P2P平台之间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不可能实现融资人信息共享,导致P2P平台面临着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却缺乏审核依据的尴尬局面。

3.P2P平台准入门槛低。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超过500家,自2013年开始以几乎一天一家的速度在增长,从总体规模和经营状况来看,我国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由于准入门槛低,资金力量薄弱,有可能存在一些P2P平台公司无视中介职能,收黑钱、欺骗投资者;更

有甚者,一旦发生大额的违约事件,较容易出现P2P平台携款潜逃等恶性事件。

4.P2P平台担保杠杆过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超过其自身实收资本的10倍。由于我国P2P平台准入门槛低,规模较小,为了获取利益,普遍存在着担保额超过实收资本10倍的情况。由于P2P平台普遍担保杠杆过高,一旦市场大环境发生变化,融资方大规模的违约将对P2P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三、关于P2P发展的建议

P2P一方面能够解决市场上“融资难、投资难”的两大难题,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风险,为促进P2P行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关于P2P发展的几项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P2P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运行模式、违规惩罚等内容进行规范,建立P2P平台评级制,清理不合规的P2P平台企业,整顿P2P行业风气,对违规操作的P2P平台公司采取严厉的处罚,并明确对P2P融资违约方的惩处措施。

(二)健全信用体系

不断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实现P2P平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确保P2P平台可从征信系统中获取借贷双方的征信信息,同时借贷双方的交易信息也可反映到征信系统中。

(三)完善风控体系

P2P平台应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完善平台风控措施,建立一套涵盖借贷双方信用审核、违约追缴、贷后评价等融资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备用金制,即提取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备用金,做到风险事前控制;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做到风险事中控制;建立健全的还款违约追缴渠道,做到风险事后控制。

下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四种转型模式(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银行利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庞大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各项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银行业健康和持......

    “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2015年的“互联网+”计划让“互联网+”成为热点词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根据发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反洗钱对策思考

    【摘要】近年来,“余额宝”的升温将互联网金融带入大众的视野。互联网金融平台和网络金融工具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全新的洗钱方式和手段,网络洗钱活动大量出现。网络洗钱不同于传......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预防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预防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 陆玲玲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句名言意味着当权力缺乏约束时就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在我国商......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当下时政中最热门的话题。转型发展,不是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微调,而是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转换,实现非线性的发展跨越,因此必须......

    浅析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样例5]

    浅析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摘要】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网贷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信息安全的新特点和对策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信息安全的新特点和对策一.互联网金融分析 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性 2.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表现 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业、网上保险业、电子货币等 3.互联网......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内容摘要:此次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极大的影响,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使中国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资产的投资遭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