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高三生物2018-2019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训练
西安市三人智教育高三生物2018-2019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很快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D.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森林具有凋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 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C.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D.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存在尚不清楚的药用价值
3、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的颗粒物质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学燃料低11%~53%。下列关于使用生物柴油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减少空气污染
B.能减少酸雨危害
C.能缓解温室效应
D.属于可再生资源
5、浮萍(一种被子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浮萍能分解水中有机污染,属于分解者
B.浮萍通过影响蓝藻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生长 C.浮萍与藻类是竞争关系
D.浮萍可用于能源生产,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D.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 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D.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一一苔藓阶段一一草本阶段一一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D.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9、下列说法与图形不相符合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氧气含量与酵母菌呼吸强度的关系
B.其他条件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衣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C.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 D.一对相对形状的杂合体连续自交时,自交代数与纯合体的关系 10、2011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1、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1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引入新的物种
③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 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⑤围湖造田
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15、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16、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分代替化石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水体富营养化
17、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个体数目分别为N1和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和M2,则()A.N1M1>N2 M
2B.N1M1=N2 M 2
C.N1M1<N2 M 2
D.N1M1≥N2 M 2
19、生物多样性的价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间接价值的是()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2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1、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2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3、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4、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藻类从水中吸收有机物导致其大量繁殖 B.藻类减少是该河流AB段溶解氧减少的原因之一 C.该图表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净化作用 D.大量排放生活污水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
25、图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
B.通过蝇蛆、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具自我调节能力,该系统离开了人的作用是不会崩溃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非选择题
26、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近年来因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中鳙鱼和草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为提高池塘中鳙鱼的产量,采取捕捞小型野生杂鱼的目的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至少填2项)等资源的竞争.
(4)沿岸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排放了一些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到河中,这些物质可沿着
进入人体,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进而破坏人体稳态.
(5)从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角度看,还应该在河中放养其他有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27、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
.为了提高芦苇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品质,在生长期可以用
激素进行处理.(3)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4)沼泽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
.若要调查沼泽地里蚯蚓的密度,用的方法应是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一般为
.
(5)某湖泊蓝藻爆发,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非蓝藻.对此,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蓝藻爆发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 .
28、我国民间很早就有放生的习俗,但放生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行为,随意放生可能对放生的动物、放生区域的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生的生物可能是宠物,如巴西龟,外形可爱,颜色细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放生的巴西龟可能在放生地大量繁殖,对放生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龟为杂食性动物,可以以放生地中的水生植物、植食性鱼类等为食,则巴西龟在放生地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可处于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
(3)调查放养地巴西龟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若发现其数量迅猛增长可合理采取___________措施进行防治,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29、下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_____率和_______率。另一方面种群有____ _____能力,使种群保持平衡。
30、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2分)
31、近年来城市修建了一些人工湖泊以改善环境。请回答问题。
(1)图甲是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其中有
条食物链。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2)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___天。
(3)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32、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蛇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的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
(2)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3)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以表示
的方向。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3、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保护。
34、Ⅰ.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①该自动调控模型中右侧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________变化起决定作用。
②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出,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请你依据
此
模
型
提
出
更
有
效的灭
鼠
策
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如图是我国北方某农场生态农业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要利用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应怎样调节人的食物结构?____________。(3)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的原因是。
35、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
法采集、调查;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
(填“偏大”、“偏小”、“不变”)。
(5)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C
6、C
7、C
8、D
9、A
10、D
11、A
12、D
13、B
14、D
15、B
16、C
17、A
18、A
19、A 20、D
21、A
22、B
23、C
24、BCD
25、BD
二、非选择题
26、解:(1)池塘中鳙鱼和草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即具有垂直结构.
(2)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3)为提高池塘中鳙鱼的产量,采取捕捞小型野生杂鱼的目的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栖息空间、水中的溶解氧等资源的竞争.
(4)沿岸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排放了一些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到河中,这些物质可沿着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膜上受体接受后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进而破坏人体稳态.
(5)从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角度看,还应该在河中放养其他有水生生物(如虾、蟹等),增加生物种类(丰富度),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分层(2)浮游植物B(3)食物、栖息空间、水中的溶解氧(4)食物链(网)
(5)增加生物种类(丰富度),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7、(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赤霉素(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次生演替
样方法
0
(5)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
自我调节能力(或生态系统稳定性)
28、(1).直接
(2).放生地空间条件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巴西龟的天敌
(3).消费者
(4).二、三
(5).标志重捕
(6).引入天敌
29、数学
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
增长
减小
出生
死亡
自我调节 30、蛋白质
N、P 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13
4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31、(1)6
捕食、竞争
(2)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未挂养贝类的水体(3)②③
32、(1)
5多
(2)次生演替
(3)能量流动
(4)自我调节
33、(1)水平
样方
(2)B F 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
34、Ⅰ.(1)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2)①负反馈;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②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降低环境容纳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Ⅱ.(1)抵抗力;
(2)增大或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3)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35、(1)物种组成,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所含化学能。(2)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温度和光照强度。(4)取样器取样,偏小。(5)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第二篇: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题
课后限时练(三十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
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答案 C 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解析 B项体现的是生态因素——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答案 B 3.(2014·江西协作体联考)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答案 C 4.(2014·西城区期末)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题干信息“树种单一”说明植物种类少,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树冠密集”遮挡光照,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被破坏。答案 C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A、C、D三项分别对应的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选项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项错误。答案 B 6.如图表示两个小型生态系统在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乙 B.一年中流经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乙
C.大火过后甲生态系统恢复原貌所需的时间大于乙
D.调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趋热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种丰富度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因无法判断甲、乙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等条件,不能比较流经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大小,B项错误;甲生态系统比乙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A项错误,C项正确;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是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的习性,D项错误。答案 C 7.(2014·南京模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与消费者。B项正确: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动力。答案 A 8.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答案 A 9.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如图①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②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①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①B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②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从图②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析 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 C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通过管理提高某一种牧草产量,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甚至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导致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 B 11.新疆某地在蝗灾发生时特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蝗灾严重的草原上,收到比喷洒农药杀灭蝗虫好得多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性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解析 害虫具有抗药性,通过农药的选择把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保留下来,并遗传下去,喷洒农药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害虫,但利用鸭子消灭害虫,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减轻污染,保护了其他生物,也充分利用了能量。答案 B 12.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故A项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为蔬菜和黄瓜所利用,故C项错误;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该生态系统中不止包含螃蟹、蔬菜、黄瓜这三种生物,故D项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现的,故B项正确。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16分)如图为某个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浮游动物、鱼类等,还有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害虫。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指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池塘中的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水生植物通过________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
(3)受生活污水轻微污染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原状,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否则,该池塘将被破坏而无法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1/2调整到2/3,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害虫和水生植物为捕食关系。病菌和水生植物为寄生关系,水生植物之间为竞争关系。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
(2)根据图示分析,水生植物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该化学物质为化学信息。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其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而不能自动恢复。
(4)根据题意,得出以下食物关系:
设调整前该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x,则需沉水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2)x÷10%+(1/2)x÷10%÷10%=55x;设调整后该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y,则需沉水植物提供的能量为(2/3)y÷10%+(1/3)y÷10%÷10%=40y,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能量是相同的,即55x=40y,则y=1.375x。
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 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垂直 化学
(3)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4)1.375 14.(18分)如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①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如图②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解析(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能;生产者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占二、三两个营养级。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3)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结构单一,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差。(4)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5)根据图①可知,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种群增长率不变,因此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J”型。答案(1)太阳光能 生产者(水稻和杂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二、三(2)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3)抵抗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4)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5)如图
15.(18分)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 km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________传递。(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与实验三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作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一说明雌虫能够吸引同种雄虫,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传递。实验二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被封闭的玻璃管隔开了。实验三说明能够在雌虫和雄虫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是由雌虫腹部产生的。实验四浇汽油是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但仍可吸引异性,说明传递信息的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答案(1)信息
(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
(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篇:2018年高考生物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重组十三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2.[2017·苏北四市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一定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B.分解者都是具有异养能力的微生物 C.动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D.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A选项错误;蚯蚓为动物,属于分解者,B选项错误;动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C选项正确;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D选项错误。
3.[2016·郑州模拟]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答案 A 解析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型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4.[2016·惠州测试]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要下降,丁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5.[2017·贵阳模拟]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识图辨析能力。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A选项错误;该食物网有6条食物链,B选项错误;信息在食物链上可以双向传递,C选项正确;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D选项错误。
6.[2017·海南省联考]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答案 B 解析 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以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
7.[2016·山西大同质检]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 D
解析 图中A、C之间存在双箭头,并且所有箭头都指向C,则C代表无机环境,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B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网成分,C错误;图中食物链为A→D→E,求E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A的量时应按最大传递效率计算,即至少需要A 25 kg,D正确。
8.[2016·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性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种群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数量难以继续增大 C.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保持稳定 D.水体重度污染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程度 答案 D 解析 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A、B、C项描述都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描述属于正反馈调节。
9.[2016·合肥市质检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 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 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 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10.[2017·江西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属于识记理解层次。A、C、D项分别对应的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选项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选项错误。
11.[2017·贵州遵义月考]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甲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但不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②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增加,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③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
12.[2017·河北保定高三模拟]2016年冬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保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出现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 答案 C 5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选项正确,雾霾会遮挡阳光,在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物理信息,能影响种群的繁衍,B选项正确;雾霾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并没有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13.[2016·桂林高三统一考试]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作物,B错误;由图可知,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能分解农作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残骸等,其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
14.[2017·云南昆明双基测试]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及能量金字塔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6
A.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①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后,则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经②所示渠道 答案 C 解析 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①所示渠道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后,则该系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C正确;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
15.[2016·合肥质检]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16.[2016·秦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答案 C 解析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
17.[2017·宜春质检]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C 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8.[2016·郑州模拟]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答案 B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
19.[2016·泰安模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9
A.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时,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 答案 B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故A项正确;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小,故B项错误;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故C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20.[2016·泰安模拟]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答案 D 解析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21.[2017·陕西安康模拟]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保护区生物数量增多,可丰富该生物的种群基因库,A选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选项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选项错误。
22.[2016·北京东城期末]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图中h/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h/d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a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3.[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24.[2016·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 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25.[2016·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 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将农药降解,产生的物质能被农作物利用,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并未阻碍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农田动物的种类会增加,降低了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分解农药需要的酶是基因控制合成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6·全国卷Ⅲ](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分)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冻原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27.[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8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___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
(3)从图乙中可知,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答案(每空1分)(1)第三、四营养级 分解者 物理 信息传递(2)130 生物多样性
(3)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分析图甲,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有分解者;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物种A从B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消耗B的量=(10×60%)÷20%+(10×40%)÷20%÷20%=130(kg)。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3)由图乙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剧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
28.[2016·福建厦门质检](14分)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人员对以“作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棉田(全年均不施农药)进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如表,单位是10kJ/(m·a)。
13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kJ/(m·a)。
(2)棉蚜靠吸取棉株的汁液生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棉蚜
是
棉
田的主
要
害
虫
之
一,依
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每5天一次,采用________法调查棉田中蚜虫、瓢虫的种群数量,如图为研究人员对蚜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在图上画出以棉蚜为食的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322(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为________×10kJ/(m·a),其中
3________×10kJ/(m·a)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调查表明,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抑制作用大。与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相比,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之外,还有利于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36.62(2)消费者(1分)棉蚜从棉株摄入的能量占害虫总摄入量的45.7%(或棉蚜摄入量占棉田害虫总摄入量的45.7%或棉蚜摄入量占棉田害虫总摄入量的比例大;若用同化量进行分析不得分)32 14
(3)样方(1分)如图所示:(评分点:①瓢虫种数数量的最高、最低值应低于棉蚜的数量;②曲线走势应表现出捕食关系)(4)0.12 0.04(5)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提高棉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提高棉田物种的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等)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36.62×10 kJ/(m·a)。
(2)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棉蚜以摄取生产者的营养生活,属于消费者。在所有害虫中,棉蚜的摄入量所占比例为1.38÷(1.38+1.64)×100%≈45.7%,所以说棉蚜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3)蚜虫、瓢虫是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棉蚜与瓢虫之间是捕食关系,两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应为同化量0.12×10 kJ/(m·a),而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2-0.08)×10 kJ/(m·a)。施用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瓢虫等捕食性天敌,生物种类减少,而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可以使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2017·衡水调研](10分)我国最早建立的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网和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232215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1中,该生态系统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2)据图1可知,猫头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它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当其被大量捕杀引起数量减少,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狐的能量可能会________。
(3)图2中X与Y两者属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两者所需能量的来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的食虫鸟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用图2中字母或文字描述);食虫鸟的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如果在调查其种群密度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
(5)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2)竞争与捕食 增多
(3)太阳能或无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乙 增大
(5)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还应该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2)猫头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由于某一物种数量下降,竞争压力减小,可能会引起同营养级其他物种数量增多。
(3)X与Y两者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化能合成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无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
(4)食虫鸟属于消费者,对应图2中的乙。食虫鸟是活动能力强的生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如果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数据增大。
(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0.[2017·河北省三市联考](10分)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乙所含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所含能量。(3)图2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丙为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能量流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分)(2)小于
(3)分解者 ①②⑤⑥(2分)17(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2分)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
(2)图2中甲、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所含的能量小于甲所含的能量。
(3)图2中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故①②⑤⑥过程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
(4)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形成了大量含N、P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有利于植物、藻类的生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第四篇:高三生物判断题专项训练总结
高三生物判断题专项训练(必修2)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2.细胞都有细胞周期()3.间期耗时大于分裂期()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不同()5.无丝分裂染色体不复制不均分()
6.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7.减数分裂工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8.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9.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10.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1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aY,Y()
12.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1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4.理论上,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15.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衰老的缘故()16.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17.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18.衰老细胞内的染色体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19.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20.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21.原癌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22.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23.细胞生长: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24.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反正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25.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积累增多()26.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27.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8.纯种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而未现的那个亲本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29.F1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之比为1:1()30.A和a、A和A、a和a均为等位基因()
3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植株后才能得到()32.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3.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
34.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35.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6.所有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37.自然界性别的决定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3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控制性别的()
39.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可能与其他基因有关()40.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次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熊配子()41.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细胞内无性染色体()42.减数分裂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3.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与配子的形成有关()4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体内转化实验作基础()45.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46.转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47.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不能直接将噬菌体放在培养基上()48.同时用35S、32P标记一组噬菌体实验效果更明显()49.有细胞的生物以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
50.有少数病毒不含DNA,只有RNA,此时RNA才是遗传物质()51.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睡觉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A、T、G、C4种)共六种物质()52.T2噬菌体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53.DNA复制的场所不只是细胞核()54.DNA双螺旋全部解旋后,开始DNA复制()
55.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成子链,并且2条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
56.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只有DNA片段()
57.某DNA片段中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则可能的排列顺序为2^100种()
58.mRNA、tRNA、rRNA都是以DNA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59.mRNA、tRNA、rRNA都携带由DNA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60.转录过程是边解旋、边转录、边释放(mRNA等)、边复制(DNA又恢复双螺旋结构)()
61.转录与复制的解旋过程与部位完全一致()62.复制、转录、翻译都能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63.密码子、反密码子存在部位不同,但翻译配对时则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64.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者集中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特例: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65.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66.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67.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68.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69.基因突变的利害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某一环境中可能是有利的,而在另一环境中可能是有害的()
70.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给后代,产生新性状出现死胎,畸形胎等先天性疾病均有可能()
71.体细胞突变---一般不传代,但往往给突变的个体带来伤害()72.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易位、转基因技术都属于基因重组()
73.染色体变异一般涉及很多基因,而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一个基因()
74.体系包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75.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未必是二倍体()76.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77.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78.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9.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80.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育快速繁殖()81.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82.检测到受体细胞含有目的基因就标志着基因工程操作的成功()83.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作为运载体是因为其抗性基因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84.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出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8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86.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87.一细胞中的某处,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88.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89.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四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90.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第五篇:2014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生态系统、环境保护
2014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
生态系统 环境的保护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全过程。
(1)能量的源头——阳光;
(2)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7)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8)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4.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全球性。
5.生物圈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加快,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1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消费者通过自身的细胞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9)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
(×)(×)(√)
(×)(×)
(10)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1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1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能量(14)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的能量(15)粪便量是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
(×)(×)(×)(×)(√)(×)(×)(√)(×)
(16)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光合作用(1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围只是在生物之间
(18)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19)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20)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2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3)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2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25)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高
(26)负反馈调节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开始就有的(28)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生物种类减少(29)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
(×)(√)(×)(√)(×)(×)
(30)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破坏(31)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32)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33)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34)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36)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37)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层次是物种多样性
(×)
(×)
(38)生态农业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关:名师押题——练一练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
()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一是在流经各营养级时被生物细胞呼吸消耗;二是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各个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