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国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构架设想
县级国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构架设想
一、重新划分税源管理职能
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税源管理职能分为专业化管理职能和基础管理职能。
1、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主要是基于税源科学分类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主要职能,以及基础管理中部分复杂程度高需要较强管理技能的事项处理。风险管理事项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情报收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管理、风险应对实施、风险监控评估等等,复杂事项包括专业纳税评估、注销管理、涉外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等等。
2、基础管理职能包括征管基础管理、税种基础管理、税收法制基础管理、大企业及重点税源基础管理、出口退税基础管理、国际税收基础管理六大类,具体包括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调查核实、任务执行、增值税基础管理、消费税日常管理、所得税日常管理、纳税人违法违章行为登记、责成提供纳税担保、执行税收保全措施、执行税收强制措施、大企业、重点税源日常管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出口退税证明管理、退(免)税申报、审核、审批、疑点处理、函调管理、整理出口退(免)税资料、跨国税源日常管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等24项具体事项。
二、机构设置
1、设立专业化管理团队履行高风险事项的应对职责,该团队设在征收管理科。专司专业化事项管理职能,负责高风险事项的应对处理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运作。县局选取部分高风险等级的税务事项,由机关职能部门直接应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优化服务。通过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前移,整合办税服务厅功能等措施,为专业化、实体化管理聚集力量。
2、基层管理分局打破完全以行政区域为管辖范围的概念,代之以相同或相似特征纳税人群体为管辖对象,主要负责税源基础管理职责。分局内责任区划分以特征纳税人细分为前提,尽可能将具有同一管理属性的纳税人归并到同一责任区。各分局内设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应对处理本级的高风险涉税事项。
结合实际,综合考量纳税人经济结构、产业特点、税收总量、税户规模等因素,将全县所有企业纳税人归集行业大类和行业明细分类,从中确定N个权重行业(企业)、X个次权重行业以及Y个一般行业。根据这一税源税户结构,对基层管理分局管辖范围划分设想如下:
A设立大企业管理分局拟将省局列名的重点监控企业、部分大企业、出口退税企业和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集中到一个管理分局管辖。
B设立个体专业管理分局拟将全县所有商贸企业(不含大企业:如烟草等国有企业)和全县个体零散税收管理、各类工(农)贸市场税收管理集中到一个管理分局管辖。这里主要是对门面房纳税人,便于公平税负。C设立权重行业管理分局拟将全县N个权重行业(企业)(如果管户规模少的话可以增加部分次权重行业)集中到一个管理分局管辖。每年视管户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行业(下同)。
D设立次权重行业管理分局拟将全县X个次权重行业集中到一个管理分局管辖;
E设立一般行业管理分局拟将全县Y个一般行业集中到一个管理分局管辖。
(三)县局各税源管理部门在专业化管理中的职责
1、征收管理科:负责统筹组织实施县局风险管理工作、税收风险管理规划的研究制定、跟踪管理;对本地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负责与地税、工商、劳动保障、供电、统计、发改和金融等部门的信息情报交换,扎口管理风险信息情报收集和对外交互工作;负责根据全县税源构成、征管状况等结合税收风险情报及日常征管工作中发现的税收风险点,提出深化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进一步完善风险特征指标库;负责纳税评估分析指标体系、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构建;负责定期对税源管理平台提示的风险信息,通过人机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和排序。
2、计划统计科(信息中心):负责利用各种经济和税收入库信息,研究税收与行业、区域、纳税人类型等方面的关系,分析可能存在税收风险的重点区域、行业;负责税收风险的宏观分析、日常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包括经济与税收、跨税种、跨部门、行业税收以及重点税源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结合日常分析发现的问题向风险办提出深化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负责做好税源管理平台的应用保障和其他相关信息化支撑工作。
3、政策法规科:负责针对纳税人税种管理特点、难点和热点,深化各税种税收风险分析;赋予国际税收业务管理职能,负责对涉外企业税收征管的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对行业税收风险、主题风险的分析,及时向县局风险办提出深化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
4、纳税服务科(办税服务厅):凡是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统一由办税厅窗口受理,非窗口人员不再受理纳税人的依申请事项,落实“前台受理、后台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办税流程处理制度规范;并负责统筹组织和指导全县的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纳税人的意见(诉求)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和考评机制,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5、稽查局:专司偷、逃、骗、抗案件的查处;并根据风险应对情况,及时向风险办提出深化风险管理的具体建议(如稽查建议等)。
6、专业化管理团队(征管科下设)
县局确定列举的高风险管理事项的直接应对工作;县局确定的基础税源管理中复杂事项的应对处理工作;综合性纳税评估等工作。
7、基层管理分局
税源基础管理工作;本单位确定的风险应对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人力资源配置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能岗匹配的原则,使得承担风险管理重要环节的部门优质人力资源得到集聚,较好地形成人力资源的聚变效应。
1、县局专业化管理团队人力资源配置应在全局范围内优中选优,综合流程管理、实体税种、出口退税、评估查处等管理能力,精挑细选6-8名专业人员组成风险管理专业团队。
2、基层管理分局风险小组应由分局长、业务能力较高管理员等组成,人员数量视管理分局管户、税源规模等情况配备2-3名。
(二)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工作领导小组
1、为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下设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日常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工作。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办公室设在征管科,成员由征管、收入核算、法规、纳服、稽查等单位组成。
同时成立以县局风险识别团队为核心,由县局各业务科室、县局各分局业务骨干参加的松散型风险识别团队。成立松散型风险识别团队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单位人员的工作经验,充实市局风险识别力量,采取灵活方式开展行业风险识别,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统筹全县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制订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工作制度和目标规划;研究决策情报管理、风险识别、任务整合、风险应对、跟踪质疑和监督评价等风险管理关键环节的重大问题;承担实体化运行的情报管理、风险识别、任务整合、风险应对、跟踪质疑和监督评价等工作;督促、检查、考核各单位风险管理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风险管理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薄弱环节,指导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3、定期召开联动联席会议
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月初召开,遇紧急事项随时召开。税源专业化管理联动办公室在联席会议安排下,承担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特征指标建立、应对任务整合、风险应对和跟踪质疑等日常工作,具体包括:
1.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工作; 2.整合下发风险应对任务;
3.根据各单位风险应对情况和指标评价结果,修改完善识别模型和风险特征指标;
4.承担和组织情报管理工作,包括情报收集、整理、存储、转化和共享。
(三)加大培训力度
确立税源专业化培训专题,制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干部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强化税源管理成效的考核考评
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机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具体运行与风险管理总体目标之间的偏差;细化风险绩效评估办法,加强风险管理重要指标的考核,如确定以行业管理后,将行业税负作为重要指标,按季考核,对有参照模型和行业预警指标的考核该行业达到模型和预警指标的比例,对没有模型或行业预警的考核其是否达到平均税负标准等。对风险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做出的评价,并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二0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逐渐增进,税收管理的对象数量急剧增加,税源差异性在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对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源管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寻求突破的新阶段。税收事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建立以税收风险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要正确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必须走出以下的“两个误区”:
1、专业化管理就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将税源进行分类,真正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2、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税源管理的现状
以XX税务分局的税源管理现状为切入点,来窥探A市地税现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纳税人日益增长而税收管理员保持相对稳定
近几年,随着A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地税机关管辖户籍量激增,而由于行政机关编制的限制,税收管理员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上,这使得税收管理员的人均管户数越来越多,漏征漏管的情况不免发生。加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职责过于繁杂。使得税收管理员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法在税源管理上加大力度、扩展深度。
(二)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不高,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符
从XX税务分局的情况看,一方面纳税人规模和税收业务量在快速增长,税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更新。这致使基层征管普遍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现象。在基层分局60%的税收管理员不能独立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导致只有少部分税收管理员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致使一线的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三)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收风险加大
尽管近年来在税源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多渠道获取、充分利用涉税信息,但通过外部获取的信息仍然有限,与发改委、统计、工商、国税、银行、国土房管、城建规划、教育卫生、劳动社保等地方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分析应用更为有限,税源信息的获取基本上局限于纳税人开业登记和纳税申报时收集的数据。内外信息获取方式的单一使信息数据质量不高、不完整,不能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面的真实信息,致使税务管理工作时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应付局面。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四)社会信息化发展日渐成熟,信息管税成为可能
从“十五”计划到现在,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十几年来,信息化已被普遍运用于征收管理,使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为止,覆盖全国的税务服务网站群基本形成,通过网络纳税人可以实现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普遍运用;绝大多数省级税务机关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部分工作人员也具备了适应当前征管信息化工作的相应能力,能够运用现有软硬件进行税收征管和其他工作,能逐步满足税收征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这些都为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实现信息管税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力资源与岗位配置不合理,有待优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但目前XX税务分局由于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不能被合理配置在适当的岗位,同时,一些重要岗位也缺乏充足的人手。此现状迫切要求实施专业化分工,达到岗能匹配。
三、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收风险管理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资源配置专业化能使所有必要条件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趋势,构建层级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根据经济税源分布状况、行业特点、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征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分类税源,形成分行业、分规模、分特定对象的不同税源类型,并据此科学合理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实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对支柱行业和重点税源行业实行重点管理。税收管理员要不仅要深入学习行业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重点掌握好相应规模的税收政策,全面了解行业生产经营方式特点和趋势变动,还要落实上级风险监控和专业化管理指引,强化个性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具有现金交易多、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要实施分行业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不稳定、税源分散和征管难度大等特点,按照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协税护税和社会化管理;针对非居民企业、关联交易企业具有经营方式隐蔽、政策性强等特点,实行市县两级重点监控。
(二)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
风险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实施差别化应对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三)专业化人才支持
人才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只有真正把“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在XX税务分局现有39名干部职工中,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数的99%以上,但48.96%的干部不太熟悉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45.95%的干部不能独立看懂营业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这无形中给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设置了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在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实行竞争选拔机制,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干部队伍中比较优势最明显、专业技能最突出、性格特征最符合的同志以实现专业化分工。二是建立科学的专业化培训机制。及时调整培训方向,将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结合、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结合、税收知识培训与行业领域培训结合,多角度充实人才库,打造一批能力强、经验多的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三是建立科学的分模块绩效考核体系。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应淡化综合类考核指标,突出 5
细化分行业、分模块的考核指标,通过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有效解决问题。
(四)信息化技术支撑
工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专业性软件性能不稳,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征管软件功能很强大,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征管软件部分功能不稳定;二是部分功能虽已开发,但由于人员综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模块形同虚设,导致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比如说管理的风险评价、任务分配等事项,我们目前的信息水平还达不到软件评价,还是人工进行风险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大多是被动接受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缺少风险应对。而且信息评价还仅限于满足部分考核目标、工作流程的评价,对于税源管理的风险评价、流程监督功能还无法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要依托信息管税,提高涉税数据质量、强化税源监控。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标准。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在数据采集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指标,采取事前校验,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等多种形式,确保外部数据的准确性。
(五)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
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风险管理的基础。
要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六)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的多寡,对现有的税源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进行合理调配,发挥好专业化管理合力。
按照“岗能匹配”的原则,根据管理对象、岗位需求以及人员的特长和管理经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把有分析评估能力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征管、税政和法规部门负责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业务,让税收业务技能相对熟练的税务干部管理重点税源,让个体管理经验丰富的税务干部管理小型税源。人力资源重组过程中,一是可加强了纳税评估的人员力量;二是可实现资源向一线业务部门倾斜;三是可调整了税收管理员结构,主要增加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相应减少了小型税源管理人员。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征管倾斜、向业务部门倾斜。
四、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时的建议
(一)应与当地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协同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模式,必须针对本地区税源管理实际和人力资源现状来决定,把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只有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措施和办法,才能真正达到强化税源管理的目的,形成符合本辖区税源管理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机制,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力,实现征管质效的不断提升。
在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上,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由于我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差异,开放程度和顺序的差异,资源分布的差异,造成了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这些差异应作为纳税人分类的主要参考依据。建议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自治区)所在地和大都市,对纳税人实行按行业分类管理为主;对市(州)及县(市)所在地,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对纳税人实行按规模大小、或缴税多少进行分类为主,以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农村乡镇零散税收、较大的市场实行划片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区的管理办法;对从烟草、石油等行业进货的纳税人,实行代扣代缴的办法。
(二)应与本单位税源管理资源条件相匹配
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与本单位的征管资源相匹配。
以XX税务分局为例,从该局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
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该局按综合分类法实行了税源管理。
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一税务所作为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
二是对一般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二税务所作作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一般企业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能力较好的管理员负责一般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设立第三税务所作为个体户管理部门,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
按照岗能匹配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使得该局三个税源管理机构工作各有重点、各有特色,有利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有利于纳税服务质量增强。
(三)能促进税源管理回报实现最大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仅是要体现在收入的增加上,还要有效地堵塞征管漏洞,规范征管秩序,防范执法风险。不能就专业化讲专业化,不能仅仅把专业化停留在案头和纸上,也不能因为专业化影响了抓组织收入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以纳税评估(包括日常检查)等工作的成果检验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遵循规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第三篇: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根据分局局长办公会确定的以“区域平台+规模特色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根据分局辖区纳税人户数、税源分布、行业特点等现状,突出对重点税源户和一般税源户集中开展专业化管理,同时对具体行业实行专人管理。对个体工商户主要依托社会化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具体分布如下:
王店纳税服务中心王店片:重点税源户76家,配税收管理员1名;一般税源户499家,其中一般纳税人工业户和商业户分别为260家和42家,小规模纳税人197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4名。分管一般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24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0户,小规模纳税人96户;B管理员管户25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2户(42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01户。
王店纳税服务中心洪合片:重点税源户84家;一般税源户25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0户(33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08户;个体工商户 户。三类管户分别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片税收管理员共计3名。
管理二科:重点税源户202家,配税收管理员3名;一般税源户1276家,其中一般纳税人649户,小规模纳税人627户,配税收管理员4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科室配税收管理员共计8名。分管重点税源户的3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6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50户,小规模纳税人17户(10户房地产企业);B管理员管户6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6户,小规模纳税人2户;C管理员管户67户,均为一般纳税人。分管一般税源户的4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由于该科室商业户有580户,商务服务业72户,餐饮业17户,上述669户企业中一般纳税人373户,小规模纳税人293户,因此设2个岗位(A和B),由科室分配具体户数;C管理员管户304家,其中一般纳税人139户,小规模纳税人165户;D管理员管户30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34户,小规模纳税人169户。
管理三科:重点税源户87家,配税收管理员1名;一般税源户519家,其中一般纳税人工业户和商业户分别为299家和39家,小规模纳税人181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4名。分管一般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5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66户,小规模纳税人90户;B管理员管户26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2户(39户商业户、6户房地产),小规模纳税人91户。
王江泾纳税服务中心王江泾片:重点税源户167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一般税源户777家,配税收管理员3人;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6名。分管重点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97户,全部为纺织业,但该中心纺织行业共有纳税人113户,均为一般纳税人,剔除毛纺1户、印染13户、毛织品1户及家纺1户后,结余113户,主要集中在喷织企业;B管理员7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6户,小规模纳税人4户(主要为房地产企业)。分管一般税源户 3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289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11户(210户为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78户(除50户商业外,均为房地产及农林牧渔业);B管理员分管剔除个人独资、私营独资和私营合伙企业72户后的256户纺织行业企业及25户农业企业,其中一般纳税人17户,小规模纳税人39户;C管理员管户23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81户,小规模纳税人52户。
王江泾纳税服务中心油车港片:重点税源户70家;一般税源户32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04户(31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16户;个体工商户 户。三类管户分别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片税收管理员共计3名。
根据上述人员分布情况,分局重点税源管户686户,配备税收管理员9名,人均管户76.22户;一般税源管户3652户,配备税收管理员13人,人均管户280.9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3.2户(工业116.3户),小规模纳税人107.7户。分局共计配备税收管理员28名(不含科室负责人)。
第四篇:无为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类
芜湖市国税2011-11-10来源:作者:
1.对纳税人实行专业化管理,请问与原来的管理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一是彻底打破原先按行政区域设置税源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按照服务和管理事项、税源规模和行业等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如这次改革新设的纳税服务局,就是将过去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纳税服务及日常管理职能进行整合,集中履行办税服务、税法宣传、行政审批、出口退税服务、户籍管理、维权服务等职能;新设的税源管理局,则是按税源规模、行业设置,其中第一、二税源管理局分别负责全县重点行业税源和中小税源的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工作;这种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模式,也使得服务和管理更加专业、更加高效。
二是取消实行多年的税务人员固定管户方式,税务人员由管户转向管事。转变过去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是“点对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对纳税人提供“保姆式”的管理与服务,这种管理方式给税务人员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容易导致执法不公和为税不廉现象。新模式下,税务人员只负责某一类事项的管理,不与纳税人产生固定关系,消除了税务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的空间,税收执法的尺度更统一、更公平。
三是还权、还责与纳税人。在传统税务人员“保姆式”服务模式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包办了许多应当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的事项。实行新模式后,我们将纳税人的责任还给纳税人,通过加大税收宣传、咨询、辅导力度,畅通办税服务渠道,提高纳税人自主办税能力,让纳税人自己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同时,专门设置权益保护机构,负责纳税人权益维护工作,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2.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内容?
答:一是科学分类税源,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税收服务。根据纳税人规模,将全部税源分为重点行业税源和中小税源两类,根据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
二是科学分类管理职责,全面重组机构人员,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改变税务人员固定管户模式,成立专门的纳税服务局,为纳税人提供涉税申请、行政审批、宣传咨询和权益保护等全方位纳税服务;另设维护纳税人权益委员会,负责维护和保障纳税人权益工作。
三是优化办税流程。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涉税资料,将部分涉税流程调整为受理即办,不断提高办税效率。
3.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纳税人有什么好处?
答:一是交税更加明白。实施专业化管理后,我局加大了税法宣传咨询力度,通过门户网站、发送短信、办税服务厅公告栏和电子屏及时公开各项税收政策、提醒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开通了“12366”服务热线、纳税服务QQ群、;创建了“纳税人之家”,每月举办若干
期“国税讲堂”专题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让纳税人及时掌握最新税法和征管要求,切实交上“明白税”。
二是交税更加公平。推行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后,实行风险管理,税务机关按照行业开展分类管理,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相同行业的纳税人真正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纳税人经营面临的税收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交税更加便捷。成立专业化的纳税服务机构,对以往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10多项日常管理和纳税服务职能进行有效整合,使纳税人的涉税申请、税法咨询、权益保护等事项都能在新设立的纳税服务局一站办结,免去了纳税人以往“多头跑、多次跑”的麻烦。同时,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开通“网上办税厅”,推行网上一体化办税平台和总局电子申报软件,为纳税人提供全功能、全天候的网上办税平台,提高了纳税人办税效率,节约了纳税人办税成本。
四是交税更加放心。我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专门成立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委员会,并在纳税服务局设置专门维权机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纳税人各项投诉举报,真正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4.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是怎么回事?
答根据纳税人的规模和行业特点,将全部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行业和中小税源两类。具体来说,重点税源行业是指我县电线电缆、农产品行业、石油化工、炼焦、橡胶制品业,羽毛制品加工等;中小税源是指除重点行业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5.无为县国税局内部管理机构发生那些变化?
答:按照安徽省国税局和芜湖市国税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有关部署,我局将对机构及职能进行调整,撤销了原机构设置,新设纳税服务局、第一税源管理局、第二税源管理局、办公室、税政制度科、人事教育科、监察室、后勤管理科、机关党办、等9个内设机构。新机构不再按行政区划设置,而是按照管理事项进行设置,其中,纳税服务局负责纳税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第一税源管理局负责对全县重点行业税源企业进行监控评估,第二税源管理局负责对全县中小税源(包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监控评估,其他科室则为上述“三局”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业务、技术、人才、纪律及后勤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6.请问税收风险管理与纳税评估有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我们提到的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通过税收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绩效评估等措施,不断提高征管水平、降低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过程。
纳税评估仅仅是“风险应对”的方法之一,所以纳税评估与税收风险管理是从属关系。目前我县“风险应对”主要采取四种方法:一是纳税辅导,二是风险提示,三是纳税评估,四是税务稽查。
第五篇: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总局、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精神,根据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全市征管工作部署,按照《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国税函[2010]174号)和《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温国税发[2010]21号),以及《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温国税函[2011]45号)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科学分类税源,合理调整岗位职责,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
根据省市局工作要求,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职能科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苍南县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目标和实施步骤。基层单位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二、工作总体情况
(一)科学分类税源,合理划分职责。苍南县局在龙港、钱库、金乡分局、管理二科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确定重点税源为2010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出口退税企业20强、民政福利企业等。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作为一般税源管理。在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对税源进行再分类。一是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我县确定大企业集中到税源管理四科统一进行管理。二是一般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别集约管理。加强对中小税源中的重点和特色行业管理,实行行业性风险监控,税源管理更趋精细化。按行业将商贸企业和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按税种将非增值税纳税人实行特定管理。三是个体及专业市场税收社会化管理。规范定税管理、实施阳光定税,注重加强对个体定额信息的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委托代征管理模式,初步解决集贸市场、专业市场税收管理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优化人员配置。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涉税工作规程,减少审批流转环节,缩短办结时限,简并纳税人报送资料,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防范涉税风险,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及时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征管干部税收业务知识学习,切实做好对征管干部和税收管
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学习研讨等,加强税收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征管干部和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水平。
(三)健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供电部门协作,建立定期用电信息传递制度。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探索集约化、社会化税收管理思路,委托专业市场、街道办等代征税款,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降低征纳成本。
(四)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把纳税评估作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纳税人实施最有效的税源监控。充分应用行业税源监控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建立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运用行业评估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识别和排序,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和疑点,实现纳税评估从无差别的全面评估转变为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估,从无标准的经验操作转变为有规范的精细评估,从不连贯的单一应用转变为有互动的综合评估。
三、取得成效
(一)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全县增值税入库100万元以上企业有123户,划入重点税源进行管理。2011税收收入54731万元,占增值税总额比重51.69%,与2010入库50202万元相比,增长9.02%。
(二)提升了工作质量
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数据进一步集中,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不断加强,使得税源监控更具针对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了纳税服务
通过完善涉税流程,减少审批流转环节,缩短办结时限,简并纳税人报送资料等方法,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防范涉税风险,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及时贯彻落实。现总时限769个工作日,压缩了164个工作日,压缩比164/933=17.58%,获得了地方政府及纳税人的好评。
(四)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能力素质
2011共组织了3次税收管理员业务培训及考核,培养出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充实了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人才库。通过专业化的共性行业税收管理,税务干部不仅熟悉了企业的财务操作,而且对行业的一些生产经营规律、生产工艺等有了相当的了解,干部在税收管理和日常的监控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经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使系统上下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基本统一,及时从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认真贯彻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有力地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对广大纳税人开展辅导培训、向地方党政领导以及社会方方面面进行汇报宣传,取得了广泛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二)优化岗位配置是前提。为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困难,采取了合理搭配,一人多岗,并且按需实施针对性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了“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岗岗有人,人人有责”的优化体系。
(三)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苍南县国家税务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