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突破管理制约瓶颈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培训学习张子凡教授《管理就要贯彻到底》心得体会
———招标采供部·梁皓 为了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集团公司在2月初组织集团所有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期间由全国实力派讲师张子凡教授以《管理就要贯彻到底》为主题对“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剖解,以结合实践方法和总结经验明确阐述了《管理就要贯彻到底》真正含义。通过本次培训,对我们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帮助很大,给我们指明了在管理中制约管理的瓶颈和突破口,为我们做好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实了基础。经过本次培训,作为管理人员,对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本次培训的深刻认识
经过聆听张子凡教授的光盘培训,张子凡教授的讲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风趣幽默,他深邃的和渊博的知识及广博的见闻,让我从中受益非浅,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我深刻体会到在工作中贯彻力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贯彻力,就很难完成;即使完成,结果也不会让人满意。为了让本次培训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学以致用,集团公司对本次培训非常重视,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务必全员按时参加,培训期间对光盘每一集讲解都播放两遍,给我们下发了培训讲义,并要求我们管理人员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思考,总结经验。
集团公司通过十几年的不断拼打奋进,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接下来就是稳固企业发展,要稳固企业发展就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一个企业做强经营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的最有效保障,所以企业的发展好坏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要保证集团公司发展在巩固好基础的情况下,能继续平稳提升,稳健发展,不外乎经营管理工作的担子就落到了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肩上。以前,我对管理工作是这样理解的,作为管理人员,首先在下属能干、会干的工作,自己先要会,自己先要懂得工作的方法,时常指导下属,能圆满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就算管理好了,但是经过张子凡教授对《管理就要贯彻到底》的精彩讲授,让我对“管理”二字有了重新的认识,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深入一线亲自带领去做,而是要用脑子想,突破以往陈旧的思维方式,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就如张教授所讲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要高瞻远瞩,纵观全局,高定位、高标准、高要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以德服人,即:欲正人,先正己。在管理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面对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不追求效率,不讲究方法,而要在管理工作中给员工希望,大力培养可造之才,学会分权,敢于分钱,让员工觉得跟着你干,不管是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都不会亏待自己,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组成合力团队,那还有干不成的事。
其次,作为管理者不但要和下属员工打成一片,让下属为你无私奉献,竭尽所能干工作,还要有审视时度、与时俱进的眼光,对上属下达的命令和要求,要不折不扣全面贯彻到位,并要根据实际工作总结经验为上属做好参谋,时时保持与上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股绳,才能打造出高效黄金团队,才能在企业发展中独当一面,支持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二、结合本职工作得出的心得
作为一名主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集团招标采供部招标采购项目的合同履约情况及项目实施质量的检查、督查工作,也是招标采供部重点工作之一。从2011年督查工作来看,本职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工作思路把握不清、督查深度把握不准,把握不住督查工作重点,导致部分工作虽然干了,但没有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成绩令人不满意。通过张子凡讲授对《管理就要贯彻到底》的培训学习,让我觉得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好像明白了点什么。管理就要贯彻到底讲的就是贯彻力、执行力、责任心缺一不可,就拿督查工作来说吧,首先在每一次督查前我们要清楚本次督查项目哪些是重点,哪些环节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其次我们要知道本次督查的项目具体要求是什么,最后我们要根据项目实施单位人员的责任心及供货施工单位的信誉好坏,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督查,做好环节、细节工作实施的分析,按照“查必清、清必办、办必果、果必报”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工作,坚持把“实”作为督查工作之本,查实情、说实话,献实策,做到一督到底,督查项目个个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杜绝施单位及供货施工单偷梁换柱、偷工减料,抱侥幸思想蒙混过关,促使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其次还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打铁先要本身硬,从自身做起自学专业业务知识,不懂的问题积极主动请教同仁们虚心学习,做到本职工作,专业业务知识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确保项目督查不留盲区。
三、对今后工作的打算
“目标刻在岩石上,方法写在沙滩上”,就是说,目标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很多,面对我们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立定目标,采用“水”的灵活思维方法,可从多方面考虑,选择最好、最有效、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完成目标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管理人员,在今后工作中要做好管理,首先要懂得管理,要不断学习、借鉴好的管理方法。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创造好工作环境,制定好工作标准和方法,给员工工作指好方向。在工作中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多做反位思考,尽量满足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懂得“舍得”,要让员工觉得离开你是一种损失,一种失去。在身方面,要做好“欲正人、先正己”,以《管理层工作人员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在员工中间树立起旗帜,形成无形的响应力和号召力。
针对本职工作,历年来招标采供部项目督查工作是个重点,但是,工作下来总是达不到督查实效,工作结果总是不令人满意,分析原因,查找问题,都是因督查力度不够,工作能力太低,自身业务知识欠缺,重点项目把握不准而造成,项目督查查不出实质问题,起不到督导项目实施的作用。通过张子凡教授的培训,我明白在今后工作中,首先要从自身建设做起,通过虚心请教高人指点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先做好人,在做好事,不断提升自己工作修养。其次,要认真全面贯彻集团公司以及各层领导的部署安排及工作要求,全面彻底执行到一线,真正做到政令畅通一条线。最后,在工作方面要积极做好督促检查、引导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完成都能达到预想的果效。
总之,通过聆听张子凡教授的讲座,做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做事不找任何借口,应该积极投身于新世纪的事业,把公司当家,把工作当事业,切实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宽,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为新世纪集团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实现学校管理“五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实现学校管理“五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关于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自新邵八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深刻地感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
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提升综合实力、创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具有决定性意义。学校工作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科学发展就抓住了新时期我校工作的主旨。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要害是科学发展。我校是一所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在校生3000余人的邵阳市示范性高级中学,现如今,筚路蓝缕的八中人,正满怀豪情,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朝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目标阔步迈进。为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新邵八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总书记同志强调指出:“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对这次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总体要求,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到底哪些问题最突出、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可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就是要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构建和谐八中”为载体,紧紧扭住那些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做到“五个新突破”。
一是在弘扬良好的作风上有新突破。
学校的作风集中表现为学风、教风和校风。应当看到,学校在发展中还不同程度暴露出一些影响良好风气的现象,存在着少数同志在个人利益上争先恐后,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得过且过的现象,存在着要求不严格,作风不扎实,管理不精细的现象,存在着办事拖拉,抓而不紧,落而不实的现象等等。因此,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不足,切实解决个别教师工作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不积极不作为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中责任不到位,督察力度不够等作风浮躁漂浮问题,真正使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树好形象的过程。
二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建设,改革出台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建立和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步规范。但还存在着贯彻力不畅,执行力不强,指挥调度不顺等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良好的制度规范,调整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格局,不断探索完善激励和淘汰措施;要通过“一坛二评三机制”(一坛:教学科研一体化论坛,二评:教学质量评估、青年教师讲课评比,三机制:教学互动机制、交流沟通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平台和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创新体系,为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为特级教师涌现的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同时,重点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不顺畅和不够得力现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忙闲不均、旱涝不均的现象,为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和谐校园氛围。
三是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有新突破。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关键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范围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创新,在目标责任考核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勇夺佳绩,用优秀等次作为评价学校整体工作的“测量仪”和引领各项工作冲刺的“抓手”,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四是在抓好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我们始终把构建一支政治思想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业务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奠基工程来抓。但是,我们要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就必须走出新邵,走出邵阳,放眼全国,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当做重中之重,形成既尊重规律又敢于打破规律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要坚持把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原则,从“选优”和“汰劣”两方面着手,大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用一二年的时间实现我校特级教师零的突破。
五是在推进整体建设[莲山课 件]上有新突破。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就是要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两难”的问题,比如优化资源与兼顾各方利益的矛盾,“教”和“学”的矛盾以及教职工不同群体利益的矛盾等等。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学习实践中要着力抓好“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优化配置办学资源;二是统筹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工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三支队伍建设,相到配合,形成合力;三是统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把学校和谐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四是统筹开发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走开放式办学路子。通过“四个统筹”,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校长,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突破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解决办法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历过快速增长期后,便陷入了长期停滞发展不前的状况,如何解决危机,将成功之路走下去,成了突破制约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成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发展遭遇停滞不前的情况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表现为:缺乏目标、员工积极性下降、销售下滑、激励失效、缺乏创新、内部争斗、职权不
清、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然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因于经营管理中的例常性技术问题,比如销售、品牌、创新、技术、服务、制度等。解决手段也过于单一,通常是针对表面问题仓促制定对策,而最终发现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针对表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思路有明显的缺陷,被视为促使过去成功的一些因素过早地被排除在外,岂不知随着企业规模和所处环境、时机的变化,许多过去的成功因素反而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一般来说企业的过去越是成功,企业发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促使中小企业初期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
中小企业创业初始,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依赖创业者的能力和眼光。经过对多家中小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6个中小企业初期成功的必要因素:
勤奋:几乎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普遍特征,企业家在巨大的热情或远景的鼓舞下,身先士卒,直接介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并了解经营中的所有重要环节。
自信:使创业者从容面对风险,坚持原则和信念,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在关键时刻不动摇。
快速反应:善于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快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灵活对应,决策准确,行动迅速。
创业团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沟通迅速有效,相互充分信任,彼此有较高的谅解度,能形成发展中强大的团结力量,无论从精神和技能上支持公司迅速成长。
快速增长的市场:创业者往往有独特的预见性,选择进入的细分市场往往还没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竞争者,而这些市场又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小型公司的发展。
资源:不同类型企业初创期拥有的资源差别很大,一般包括:资金、技术、某些专业知识、社会关系等,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成功的中小企业总是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这些企业早期的发展常常是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无论从经营项目、地域范围来说,还是从人员、技术、竞争能力来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组织的发展使得组织中任何明星的作用相对下降,而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是否适合企业发展变得举足轻重。让我们重新来检查那些促成公司早期发展的主要因素,看看这些因素是否还在起作用。
二、成功因素还在发挥作用吗?
勤奋:创业者还像以前那样勤奋吗?被大量的管理事物和各种令人头痛的问题折磨后,是否还像以前那样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前依靠个人勤奋就可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现在是否还能否发挥同样的作用,换一句话来说,当你个人的工作能力被组织能力淹没后,你的组织勤奋吗?
自信:初期成功使信心膨胀,以前比较谨慎和纳言的创业者心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对创业团队的伤害却是严重的。当创业者超越自己的能力和界限频繁地干预各种事务时,会逐渐脱离其优势领域而变得平庸,其下属也变得平庸。
快速反应:发展初期创业者本人保持这种能力就足以保证公司也可以快速反应,但是组织扩大以后仅以个人力量来推动越来越显得不足,问题变为如何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
管理团队:在创业初期几乎不用什么管理,靠感情维系就可以保持团队的战斗力,可到了这个阶段,由于伙伴们的素质不一样,便出现开始出现意见不和甚至出现矛盾,团队工作能力降低。
快速增长的市场:市场变得拥挤起来,出现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市场的增长潜力似乎凝滞起来,创业者是否在开创新领域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
资源:以前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现在作用下降了,企业有没有创造和获得新的核心资源?足以保证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以前的几乎每一项优势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三、促成发展转型的一些必要因素
既然推进企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成功企业往往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优势:
远大目标:企业的目标就象旗帜,经过战略分析的远大目标会强烈地激发员工的事业心,进而以公司的目标为蓝图,同时为自己构筑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发展的通道。
组织效能:随着组织的扩大,其效能由于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组织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保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畅通,调整影响组织效能的环节,保持员工的士气和高效工
作状态。
激励得当:建立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方法和体系,激励那些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考虑多种激励的手段,保持员工的士气和可激励性。
速度:建立和保持组织快速反应的能力,变化是永恒的,组织保持敏锐性和快速行动的能力是一项重大优势。
新市场:原有的市场变得拥挤,收益的增长潜力也明显下降后,企业有必要
寻找新市场。无论是产品和服务范围的扩展,还是地域的扩大,中小企业必须致力于发展新的增长点。
核心优势:企业的核心优势通常是有助于企业获得客户资源或降低经营成本,相对其它竞争对手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地位。
四、解决之道
通过对多家典型的中小企业的研究,我们得出一些成功转型企业的共性,我们不对通常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技术进行讨论,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变革:
创业者需要改变: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后,必须将自己也置身于革新的过程中,调整和改变其制约企业发展的观念和行为。如果领导者本人置身于变革范围以外,那企业变革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选择变革的时机:有些企业是在其问题已经很严重时才意识到需要变革,特别是当企业的市场能力已经受到很大损害的情况下,这会大大增加变革的难度。最好的时机是当企业的增长停滞以后,其问题还没有严重损害企业经营能力的时候开始。
审视6个必要因素而进行变革:不同企业的问题千差万别,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却是围绕企业目标、组织效能、激励、速度、新市场和核心优势展开。
最后,创业者的领导才能也是影响企业变革的重要因素,当组织反对所需变革或变革道路上遇到阻碍时,杰出的领导才能通常会巧妙地解决这些困难。
第四篇:如何突破我镇工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思考
如何突破我镇工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思考
我镇位于高县北部,处川云公路(206省道)中段,距宜宾市城区27公里,国营812厂江南分厂坐落境内,是宜宾市规划的工业功能区。交通便捷,(四)川云(南)路、长(宁)云(南)路在境内交汇,县上交通十二五规划的三纵四横两高速有一纵一横一高速将经过来复。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98个村(居)民小组,全镇人口21200人,场镇人口常住人口20000余人(含流入人口和在校学生及八一二江南分厂生活区人口)。幅员面积5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78亩,其中田6853亩,土8225亩。
一、我镇工业发展的现状
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有高县金剑水泥有限公司、宜宾欧圣化工有限公司、高洲酒业来复分厂、3万千瓦的来复电站、页岩砖厂3个。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9亿元。
二、当前制约我镇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我镇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我镇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开阔地较少且大多为村民耕地,大规模征用土地创建项目并不现实,而现有的空地也不足够做一个项目,平整土地建设又成本过高手续繁琐。因此土地实实在在的制约着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紧缺使,再好的项目也进不来,而来谈的项目也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乡镇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我镇工业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根据我镇情况这一项投入约需上亿元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支撑有限,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
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即使贷款成功也不足够全面解决工程用度,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企业的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一般中小型企业无法支撑,而我国对融资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也非常艰难,中小型企业如果进入将面对资金的瓶颈很难迅速做强。
3、乡镇配套滞后使乡镇工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我镇虽然有部分企业在此生根多年,但多为本土企业或国家企业,这些企业并不担心水电、人才、交通等问题,而要大力发展我镇工业,则无可避免的要引入外来的私人企业投资,而我镇能提供的开发用地多在场镇外围或村级地域,因此不得不解决道路交通、生活工业用水等问题,使成本大幅上升。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增强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途径,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有力推手,是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力支撑。我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来复镇经济实力相对基础较好,但工业化水平低,当前工业发展受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问题突出,着力破解这些瓶颈的制约,是促进我镇工业跨越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1、统筹规划,集约利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来复镇尚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发展工业首先要实现量的扩张,大量上项目,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土地作保障,为此,必须破解土地瓶颈对项目建设的制约。一是加强对土地工业用地的统筹规划,做到通盘考虑,统一调度。全力配合高县正在实施的“工业强县”战略,对未来5-10年工业的发展趋势、产
业布局、用地规模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二是拓宽渠道,增加储备,为工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三是集约利用,引导工业企业向规划地集中。四是灵活用地,采取集体土地作价入股、成立集体土地经营公司、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载体,大力发展村级工业。
2、创新方式,多渠融资,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企业运转与发展、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为此,要创新方式,破解资金瓶颈的制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项目启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投入,带动社会资金和激活民间资本投入,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信贷投入。三是加强市场运作,利用土地抵押融资,将土地资本转化为资金资本。四是利用好国家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破解项目瓶颈制约。项目是欠发达地区做大做强工业的强力支撑。来复镇要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大建项目,打破项目的瓶颈制约,实现工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配合高县县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办法。二是配合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三是不断创新对外招商方式,采取网络招商、上门招商、专业队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4、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竞争力必须依靠人才来提升和保障。来复镇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薄弱,生活环境不尽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
强,人才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人才瓶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壮大,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破除: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的优秀企业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围绕产业升级,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三是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储备基地。
5、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自主创新能力瓶颈制约。来复镇现有工业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以初级加工为主,处于价值链末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水平不高,科研开发创新能力不足,必须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工业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二是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企业而言,创新不仅意味着大量投入,而且要承受巨大风险。鼓励企业创新就要使企业获得收益和补偿。因此,要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三是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篇: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文摘要:本文在对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因素,试着从转变工作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加快国库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新形势对国库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一)财政改革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财政收入直达入库,财政支出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国库现有的核算手段,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方面细化了收支科目,将会极大地增加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量,另一方面也将带动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进程,进而引发理顺预算外财政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关系的问题。这样大大地增加了国库业务量,需要更快捷的国库核算体系。
(二)征收机关等相关部门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关、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不断呈现全国集中的态势,迫切要求国库部门进行必要的信息集中和资源整合,配合税务部门的大征管格局,解决实时缴税、异地缴税等问题。
(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的要求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柜员制的实行与业务电子化和自动化、理财等新业务的推广,使得业务量大增,要求国库部门的核算技术与之相配套,更好地发展新业务,切实提高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如减少纳税自动化、拨款和工资自动到账等传统业务处理的占用时间。
(四)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工作重心转移和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发展态势,促使国库会计业务需要明确集约化、信息化、高效率的发展方向;县级机构布局调整和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系统、人员的整合,要求国库会计工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国库本身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对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库当前会计工作中的横向联网、信息集中、风险防范、TBS优化、各业务系统整合、制度建设以及基层国库核算人员严重短缺等,需要统筹当前与未来进行合理安排;统计分析、预测的深化和现金管理等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给予支持。[1]
二、当前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
(一)国库管理观念的制约
1.传统理念束缚着国库业务发展。目前国库核算电子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计算机技术下的核算方式和理念认识不够,就会计作业而言,目前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还是通
过电脑模拟原有的手工核算来控制作业,均采用以总分账户的“双线”核算方式,体现“仿真性”的特征,会计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彻底,还未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国库会计核算信息没有实现共享,数据层层传递、重复录入。会计观念未能适时更新,如共享收入退付的业务处理设计,仍然建立在上级国库随时有足额资金备付这一会计假定之上。国库会计仍停留在按日批量处理、逐级上划的方式上,大量的税款仍采用手工方式录入,造成了各级预算收入到账速度缓慢,在途资金占用较大,影响了各级政府对库款的有效运作;支付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内部处理环节多,横向联网面不大。特别是按现行核算方式,县支库的资金汇划必须通过中心支库,这样环节多,业务量大,根本无法实现国库职能的拓展,如国库直接办理直接支付和社会保障基金收付等等。
2.国库应用系统众多,存在众多缺陷。目前国库业务系统主要有: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综合业务报表系统、国债收款单管理系统、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等,一些地方还存在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普遍存在业务功能单
一、系统相对独立、数据信息分散、数据使用效率低、数据质量不高等现象,其数据标准差距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同时这些系统之间未实现数据资料的自动转换和传送。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其主要功能只是针对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再分析,忽略对财政体制的研究以及国库资金运行对信贷资金、货币政策的影响等这些独特的视角分析,反映内容不全面,达不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发展的分析效果。
3.国库管理制度滞后。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子化水平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滞后。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国库制度主要依据颁布较早的《国家金库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难以统一操作性,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制度的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岗位设置过多,基层国库人员有配备不足的问题,势必造成兼岗现象的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难以落实到位。三是国库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国库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1)虽然规定了对财税机关具有监管权,但是对征收机关延压税款缺乏相应的监管及处罚措施,使得压票现象屡禁不止;(2)虽然规定了对财政预算拨款及收入退库业务具有监督权,但监督权仅停留在对凭证的审核上,对财政违规业务既无深入检查权、又无处罚权,使得监督权显得有名无实。[2]
(二)财政税务发展制约
1.财政税务机构设置的不配套。在乡镇,为了节约税收征收成本,税务部门在基层机构设置上一般是一个基层税务所(分局)管理若干个乡镇。同时各地还有许多特殊情况,设立了基层政府,如林场、农场和管理区,这些政府也有独立财政权,但是税务征收机构没有独立设立,这样就存在不配套的情况。
2.财政税务征收管理电子化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国税部门电子信息建设程度较高,而地税和财政部门各地发展都不平衡,有的实现了全自动,有的实现了半自动化,有的还是手工方式,横向联网系统就是实例。这样也就影响到国库电子化、自动化建设,也同样影响到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
3.纳入国库管理的资金范围不统一。有的将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纳入了国库核算实现了大国库管理,有的只是部分业务。如有的将社会保障各项基金收入,有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和行政收入纳入了管理。
4.国库管理的职责不统一。有的国库管理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有的也将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和粮食直补等支出都纳入了国库管理和监督。
(三)国库核算模式制约
1.国库机构设置存在缺陷。国库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一级核算”的核算模式。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没有按照行政区设立,许多县级国库和全部乡镇级国库只能交由商业银行代理,致使人民银行国库机构设立与政府财政部门不相对应。由于人民银行人员不足,县支行无法单独设立国库部门,与会计、清算部门合属办公,国库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国库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几年,由于进人渠道不畅,县支行人员基本上是负增长,造成县支行无法合理调剂人员,国库部门在人员、业务量和岗位设置三者之间的矛盾难以合理解决。
2.代理国库的大量存在,束缚了国库职能的发挥。代理国库业务方面受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由商业银行自己调配和管理,业务来源于财政、税务。这种业务管理权和人事安排权的分离,导致国库业务垂直管理难以实现。国库业务作为代理机构的中间业务,由于财政部门支付的代理费用很低,但又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收益与义务不对等,代理行积极性较低,同时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方针。在国库业务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与其自身业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无法满足业务需要,更谈不上严格执行财政政策和对预算收入收纳、退库、支拨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国库职责缺位。
3.人民银行国库管理体制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不相符合。由于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并没有严格按照行政区设置,因此存在相当一部分代理支库,这与人民银行职能不相符合。而且当前国库监督管理还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工作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能对代理国库或下级国库进行监督管理,而对税收合法、合规性和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只能监督和建议,而不能实施相应的处罚。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加快国库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国库业务发展,必须明确国库业务发展的长期目标,就是坚持“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安全高效、实时监督、支撑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推进业务和科技创新,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税收缴库电子化、财政支出网络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业务操作规范化的目标,实现财政收入直达入库、财政支出实时到账、资金运行实时监督、国库数据充分共享,支撑国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国库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在预
算执行中的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的作用,强化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推动国库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现代国库奠定基础。
围绕国库业务发展的长期目标,从国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现有国库业务必然要从现有的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上突破,“一站式服务”将是国库业务的最佳突破,具体是以国库集中核算系统为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一)理念创新,实现国库数据集中化管理
建立全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国库全国数据中心这一站来完成的,无论是人民银行,还是税务、财政等部门都是直接访问全国数据中心来完成核算、信息下载、信息交换和信息分析,国家资金清算也是统一由全国数据中心直接参与现代化支付系统进行清算,这样可以彻底改变现在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通过数据集中系统,逐步实现各级财政收支信息集中、国库会计账户集中和资金往来集中;通过横向网络实现与各级财税、海关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现代支付系统,实现财政收入资金直达入库和国库直接办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这样减少财政收入入库环节,提高入库速度,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实时划分、实时入库,减少财政资金支付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到账速度,满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通过纵向网络,各级国库会计账户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各地国库通过远程终端登录数据集中系统进行业务处理,通过内部往来实现各自账务的自我平衡。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支持各项国库会计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处理,实现“业务自动处理,账务实时记载,信息按需生成”。数据集中系统应由数据仓库、业务处理层、系统连接层及操作终端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仓库储存国库会计的基础数据,包括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收到和生成的各类信息;业务处理层应包括会计账务处理模块、收支信息交换模块、收支信息实时控制与处理模块、资金往来处理模块、信息查询与打印模块、会计档案管理与查询模块等,同时还应支持统计分析预测、现金管理、国债兑付及收款单管理等其他业务模块的整合;系统连接层实现国库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的联接以及与内部各用户的联接。当然,这必须人民银行、财政、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因而必须制订长远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方式创新,处理国库数据无纸化
随着国库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已在国库部门广泛应用,国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网络化系统实现了国库业务的数据传输、账务处理和综合管理的自动化,从根本上改变国库业务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面和覆盖面。一是全国的扩大,二是将所有的税费纳入,三是将所有的国库支出纳入。以国库电子凭证替代纸质凭证可以加快税款缴库的速度,提高预算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从根本上改变税票的传统传递方式。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和电子档案中心,实现国库无纸化存储。国库数据无纸化后,工作重心更加突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库服务功能凸现,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三)职能创新,完善国库电子网络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国库电子网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就是以全国国库数据中心为中心,与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网络联接,自动处理预算收入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拨付业务。国库业务网络化将是催生国库管理的第二次革命,它预示着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旨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过时,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国库电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实时处理,成为了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国库电子化工作的制高点。[3]
(四)业务创新,优化整合国库业务系统
国库部门应当会同科技部门认真研究国库业务系统的数据分布与数据信息的共享措施,设计统一的数据标准,简化、合并国库现用的业务软件,在确保系统不间断工作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扩充系统功能。以全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为中心平台,国库收支分析、预测、现金管理、国债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实行整合,充分利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提供的源信息,进一步发挥国库会计信息的作用,支撑国库为宏观决策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系统整合必须要有全局体系结构设计观念,其整体结构要具有高可用性及可管理性。在设计上应降低程序的耦合度,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达到集中监测、集中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具备可以分级进行控制、维护的体系结构。国库数据集中后,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地域限制被打破,统计分析的重点也将进行相应转变,将原来的区域分析为主向个税个案分析的方向转移,将纯粹的数据分析与经济金融形势相结合,借助各种调查分析手段,完善分析结果。
(五)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拓宽了国库的服务空间,使国库的服务对象由原来有限的辖区内的预算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商品、劳务的提供者和实行跨区域支付,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中国库资金收付的枢纽。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客观上要求国库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中,理顺国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1.完整履行经理国库职能。淡化国库主体概念,虚拟国库主体,尊重核算主体。目前一些地方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创新,收回一些代理国库经理权,一个支行同时经理多个国库,也象中心支行一样一机多库。实现全国数据集中后,一个核算主体可以同时从事多个国库主体业务核算,这样创造条件逐步收回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各级国库完整直接办理各级财政业务。
2.尽快完善县级人民银行机构改革方案,全面推进机构改革。人民银行上级行应综合考虑经济、政治、金融、行政区划、发展前景、人员安置等因素确定县级机构的合理布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机构改革方案。应本着公开、稳妥、安全、渐进原则全面推行机构改革,避免因时间拖的过长而造成人心涣散,导致央行资金安全防范工作失控。
3.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央行经理国库职能。在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明确由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国库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和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会计核算独立的新的国库管理体制。根据基层人行改革和职能变化的实际,针对国库部门主要与地方财、税部门业务联系紧密的现状,逐步设立相对独立的国库工作机构。
4.立健全完整配套的国库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国库业务操作,用法规制度保障国库资金风险。随着国库业务发展,国库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发展。
5.强化国库管理和监督。建立会计规范化管理框架和有效的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会计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措施,研究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监督内容和方法,切实完整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职责,维护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并建立财、税、库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国库数据集中后,国库资金风险也集中,防范难度加大,仅仅靠国库部门自身的规范管理达不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构建国库与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有效协调、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财税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电子化操作规程,加强对预算收支业务的监督管理。国库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财税库之间的关系,达成风险防范共识,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在预算收支过程中的“总闸门”作用,确保国库资金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