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组织基础
本文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入手,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组织和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核心为观点,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结合循化县实际,围绕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面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组织和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途径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联系循化县的实际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确定的,对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层组织处在农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在基层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在农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基层组织者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础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二、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循化县的乡村基层组织中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尚未完全转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和决策学习和领会不够,在做好当前农村工作时没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对乡情、村情的调查研究不够扎实和全面,因而缺乏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缺乏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部分村虽然“两委”班子健全,但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的致富能力不强,发挥不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极少数村“两委”关系处理不当,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新农地建设中不能发挥领导作用;个别村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民主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生硬,财务、村务不公开,群众信任度不高,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
(三)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的规范化程度不高。由于投入不足或地集体经济无实体而使个别村无党员活动室;或建筑面积太,或设备不全,全县154个行政村中建有党员活动室;或建筑面积太小,或设施设备不全。全县154个行政村中建有党员活动室131个,但电教设备齐全的只有27个村,占21%,集党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庭院式活动阵地37个,占28%,因此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更不能满足活动的要求,造成村级组织的号召力不强。
(四)党员队伍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2006年底全县农村党员共有3216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2043人,占农地党员总数的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837人,占88%。党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较突出,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发军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义务不明确,如何调动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建设方面探索不够,党内民主不够健全,党员对村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得不到保障,不能有效的调动党员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五)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路子不宽,无集体经济实体,有钱办事能力不强,村级组织的号召力不强等。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循化的实际,目前,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一要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党章、寻找差距、增强党性”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机遇,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及群众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地伟大实践中来。二要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xxx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三要大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党组织要深入村社、深入农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广泛听取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向农村群众正确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引导、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振奋精神,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从思想认识上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乡镇一级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领导者。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健全基层干部选 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拔任用基层干部的新路子,拓宽选人渠道,结合乡镇换届的机遇,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为重点,把德才兼备的发展型人才推选到领导岗位。要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机关下派等方法,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选拔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班长”的岗位上,努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其次规范乡镇领导干部教育、管理、考核、评价工作,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式,给他们定目标、分任务、压担子、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再次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对乡镇机关进行全面改革,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除公安、司等实行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外,其他站所一律下放到乡镇管理,以改变乡镇站所以往的乡镇党委不好管,主管部门管不好的局面。并对站所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通过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竞聘,真正把那些留得住、用得上、工作责任性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聘用到乡镇涉农服务岗位上,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因此必须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一是创新党组织的设臵形式。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村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一大批农民党员在致富过程中自发的形成了许多跨村、跨乡,甚至跨县域省的行业协会和服务链。因此在坚持按地域、行政村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员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党组织的设臵模式。二是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级党员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有人说的好:“给钱、给钱不如建个好支部”、“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火车头来带”,这就充分说明了配强村支部书记的重要性。因此,要采用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然后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或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进一步扩大选人渠道和视野,把那些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子中,以不断改善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坚决果断地调整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村组织班子成员,对一时选不出合适人选的,采取下派县、乡干部到农村任村干部的办法,重点解决村干部培养问题,或实行“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村级组织成员交叉任职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两委”关系理顺难的问题。三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在采取“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分类管理”、“党员承诺制”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坚持和完善党内活动制度,切实把党要管理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当前党员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绝大多数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今后流动党员是一个普遍而长久的现象,对他们的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四是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目前从循化农村党员的整体情况来看,年龄老化,文化不高、整体素质偏低仍然是许多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即要“坚持标准、慎重发展”,严把入口头,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又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把党的大门始终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农村优秀分子敞开,要特别注重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和妇女入党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促进党的肌体的新陈代谢,永葆党的先进性。五是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有钱办事”的能力。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级组织才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实、解难事,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以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要抓住国家实施的各种开发项目,如旅游景点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机遇等,增加集体收入。二要加大“四荒地”开发力度,盘活公有资产,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三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或组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已有集体经济实现滚动发展。四要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引导和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六是要抓好村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场所。要抓住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村级活动阵地的机遇,争取在人口多、党员多、辐射功能强,无活动室的村建设一批规范化标准的活动阵地。同时抓住党建联姻一对一结扶制度的机遇,采取县财政补助一点、联姻单位帮扶一点、村集体筹措一点的办法、改建和扩建一批有活动室但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的村活动阵地,为村级组织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四)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牢固树立政策观念,坚持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不越轨、不加码、不自行其是;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不感情用事,不搞强迫命令,要切实转变过去对上负责为主,为对下负责相统一;转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为依靠行政手段、民主法治、说服教育相统一;转变过去完成任务为主,为提供优质服务和完成任务相统一,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完善县、乡领导联点制、乡镇干部包村制、责任追究制,首问负责制,一对一结队帮扶制等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措施。要进一步理顺“两委”工作关系,坚持用制度来规范、约束村“两委”工作关系,坚持用制度来规范、约束村“两委”的行为,使之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规范村务、政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逐步实现农村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书目:
1、面对二十一世纪党性修养;
2、《十七大政治报告》
3、中共中央党校报告(增刊)
4、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宣传问答。
5、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
第二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南川区文凤小学校--------陈仕琪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实现对农村基层领导的最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是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和核心,党的地方组织是连接中央和基层的中间环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更是这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从而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坚实的基础。
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同农民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党的领导机关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困难和愿望,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到农民中去,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路线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上。
4.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组织,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等。在这许多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协调乡村各种组织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有利于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保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发展新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平台,农村党员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载入了党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的统一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这个组织体系的基础,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处于重要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不仅是由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来体现,也要由农村基层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党的工作在大局和本地区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职责,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备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宣传、服务、团结群众的重要职责,具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到群众的所想所盼、所忧所乐,才能及时地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到实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近年来,经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增强,农村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进展。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也日渐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农村基层个别党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有的村党组织与村委员会关系不和,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有些农村党组织选举流于形式,群众参政议政也得不到保证,缺少民主制约机制。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无党内民主可言,也无党外民主可言,工作缺乏必要的决策程序,导致分工不落实,也无人监督。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肃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流于形式,摆花架子,大搞“政绩工程”,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思进取,思想不解放,甘当“太平官”,发展没思路,问题绕着走,工作催着干,工作不冷不热,干群关系不好不坏,经济发展缓慢,村里面貌依旧。
3、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党员干部处于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素质不高,工作思路不清,不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为数不少。他们领导方式陈旧,不会抓农村经济。文化科技素质偏低,不能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在处理农村一些棘手矛盾和问题上,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处理方法不当,致使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由于矛盾缠身,压力过大,待遇降低,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消沉,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愿再为党工作。作风不正,不按政策办事,侵害群众利益,不干正事的基层干部大有人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仍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
4、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处于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状态。他们没有致富能力,难以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们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无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他们生活贫困,不能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各项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基层干部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这五个好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也是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要根据“五好” 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设置方式,可以把党组织建立在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可以在农民工党员进城务工经商相对集中的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等。严格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并对其成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好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重点要解决“口袋党员”、“挂牌党员”、“隐形党员”的管理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各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抓好农村人才工程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要选拔那些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主要领导职务。对那些确实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建制村,可以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过一定组织程序到这些村任职。积极推广“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等做法,真正选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强村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发挥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任用。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逐步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还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按照“三个代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要求组织举办各类理论、科技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了科技水平,增强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解决农村党员老化的问题。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在优秀的、有政治和经济头脑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党员,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并使之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备人才的工作结合起来。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合格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着力培养组织型人才、示范型人才、经营型人才,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服务民生这个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每年都要为农民办几件实事,成立民生工作服务站,建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增收、就业、住房、环保、教育卫生、治安等民生问题。积极搞好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农民最需要、最受益的工程入手,着力实施道路、住房、医院、绿化、美化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党员帮助一户贫困户,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困难户帮助资金,帮助困难户种地,帮助出牛具、出种子,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实行重点整顿和帮扶,持续抓好后进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途径。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兼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立足于防范,抓住影响农村稳定的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突出三个结合,抓好宣传教育。要把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通过两者相互结合,规范群众的行为,营造发展环境。要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老党员的作用,通过老一辈的现身说教,弘扬尊老爱幼、和睦相邻等传统美德;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倡导文明风气,维护醇厚民风。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成立文化大院。发掘乡土文化的滋养作用,又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文化熏陶,带来了新风尚、新观念,通过两者的结合,培养新型农民,营造新型文化。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按照正确引导、自愿组合、适当发展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特色文化,积极挖掘和培育新型农村文艺人才,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巩固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保障。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时候,一是要选准路子,可以发展专业村,创办服务实体成立合作经济组,通过服务创收。二是要挖掘资源潜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的抓在手上。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领导集体,形成团结战斗的坚强堡垒,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篇: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启东市开展“双学”活动情况汇报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2006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24个乡镇党委,331个村党组织,其中党委建制的有10个,总支建制的有122个。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省委、南通市委和启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总体目标,创新党建理念,强化党建责任,打造党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按照南通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就我市开展“双学”活动的情况,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一、贯彻落实省委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双学”活动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通过制定实施意见、举办培训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扎实推进“双学”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制定实施意见促“双学”。接到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0号)以后,迅速召集组织、宣传和相关涉农部门,专门对文件进行了学习,正确领会华西精神实质和省委的学习要求,并结合我市乡村建设实际,对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进行了讨论,并下发了《中共启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有关要求,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九大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重点,积极创新农村发展思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开辟农民致富途径;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以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为途径,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以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为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建立市、镇(乡)、村三级责任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双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举办各类培训引“双学”。为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参与“双学”活动,争当吴仁宝式的农村领头人,市委组织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学”活动。一是举办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全48个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市委党校进行集训,对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村镇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并就“如何学好华西、学好吴仁宝”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村党组织书记准确把握华西经验的精神实质,转变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会同市农林局扎实开展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利用农广校教育资源,实施好对农民,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种养示范户进行创业培训、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他们自己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到目前为止,培训已达32236人次。三是会同市科协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骨干培训班。为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组织全市乡镇组织委员、科协干事、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科技素质培训班,主要对“双学”活动的有关要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推“双学”。为从实际行动上推进“双学”活动的深入,结合我市“启吾东疆党旗红”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召开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推进会,对前
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村党组织以此为载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实践华西精神,不断强化村级班子,因地制宜选好发展路子,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扎实为民办好实事,努力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深入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得到新的巩固,村党组织班子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从而实现“双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议“双学”。为使“双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村党组织在学习和实践华西精神期间,均召开1-2次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省委关于开展“双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在开展“双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对今后村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思路、群众实事工程、规章制度制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截止9月底,全市323个村共召开了386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了“双学”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五)健全规章制度督“双学”。为确保“双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是市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认真制定并编印了《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明确了村党组织任期目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党员干部承诺等11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每位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按照“双学”活动要求,认真实践,积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管党机制,增强建设效能。一是强化党建责任机制。建立了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乡镇党委职责,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半年例会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管党一把手责任制,乡镇党委一把手每年与市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管党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了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635个,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即制定一个联系点工作计划、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每年帮助联系点解决一个以上突出问题、每年参加一次联系点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撰写一份联系点调研或理论研讨文章。二是强化党建考核机制。突出考核份量,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经济综合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坚持双向否定,凡党建工作后进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凡经济工作后进或没有明显进步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完善考核内容,坚持考核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对创造性、特色性工作的考核力度;改进了考核方式。采取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工作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评定分数等程序,突出考核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凡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后5名的乡镇,其管党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三是强化党建创新机制。2005年我们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活动,设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奖,评比结果纳入市委对乡镇党委考核体系。
2、实施配套改革,激发内在活力。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职数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机构庞杂、人员臃肿、财政运行吃紧等突出问题,2004年下半年,我们实施了以创新乡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核心、以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重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乡镇领导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职数、交叉任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分别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政府其它副职由党委委员兼任;根据各乡镇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指标,合理确定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改革后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从249人精简到162人,减少87人,精简率为35%,乡镇平均领导职数由10.4人减少到6.7人。二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
部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即由党员、群众代表公开推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市委常委会根据群众公推结果和组织部门考察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市委全委会票决党委书记候选人,最后在党代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三是乡镇行政机构改革。乡镇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一所”,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政法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重新核定镇乡行政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014名精简到691名。四是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行政执法职能原则上划归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重新核定乡镇事业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130人精简为572人。五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乡镇行政事业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用)制,聘任(用)期限第一轮为3年,以后每轮2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了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党委执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强化了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乡镇加快发展的活力。
3、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训。两年来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了市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先后选送81名乡镇领导干部到上海交通大学和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设了多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分层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乡镇干部达2839人次,大大提高了办班轮训的覆盖面;举办了一期全封闭的行政管理研讨班,110位乡镇干部参加了培训。二是抓好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我们采取“双推双考”形式(两轮民主推荐、公共知识考试和考察),分2批从符合报考条件的1000多名人员中遴选出10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并专项投入200多万元资金进行重点培养,投入之大在启东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后备干部培养共分为三个阶段:军事作风锤炼阶段,邀请驻启部队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后备干部的组织纪律,强化团队精神,磨练吃苦耐劳品质;理论培训阶段,组织100名后备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有关高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核心课程,完善青年后备干部的知识体系;实践锻炼阶段,把后备干部安排到全市24个镇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以增强科学决策、驾御全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10月15日,第二批乡科级后备干部赴复旦大学接受系统培训。
4、创新党建载体,提升建设水平。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富,接受群众评;争创群众满意的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群两争”主题活动,乡镇党委动员和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的实现途径。一是讲给群众听。积极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重大决策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传授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市场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全市共举办讲座、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百人以上规模的宣传活动达1500多场次,为农民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寅阳镇通过召开农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农民群众带来致富技术;大兴镇把开展主题活动与全镇果树种植产业化紧密结合,该镇农技员对新引进的“春水”、“秋荣”梨树品种的快速繁殖、高接换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培训,受益梨园面积达1万亩。二是做给群众看。结合全市开展的“十个100”工程、农村“五件实事”工程、“科技兴村富民小康”工程等具体活动,发挥乡镇党委示范引导作用。两年来,各乡镇与省内外16所大专院校、21个科研院所落实技术依托项目10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98个。海复镇17位机关干部集体投资,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吕四港、天汾等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五项实事”工程,所有村级道路实现了白色化。三是带领群众富。发挥乡镇党委和广大党员在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村、劳务输出等富民小康工程中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带头
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合镇以“富民超市”为载体,传授各种种养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寅阳、汇龙、南阳、吕四港等镇党委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双带”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的洪流中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0200人。四是接受群众评。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民主评选出了先进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双强双带”村干部、党员示范服务窗口和党员先锋岗等10个类型349个先进典型,在2005年庆祝建党八十四周年暨“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在全市上下形成弘扬先进、激励先进的良好氛围。“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获得2004南通市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在国家、省、市级多种党建报刊上作过专题报道,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5、推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2004年以来我们推行了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度。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全市3119名乡镇党员代表共划分了122个党员代表小组,对乡镇党委有关职能工作和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2次以上的视察和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制度。二是增设代表职权。在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增设了党员代表4项职权,即参加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听取和审查本乡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参加由本乡镇党委组织的代表活动,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各类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大会例会上,讨论本乡镇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受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或乡镇的委托,对党委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督查,对本选举单位党组织正确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和乡镇党委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活动制度。建立了乡镇两委委员联系代表小组和党员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党员代表评议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旁听党委会、党员代表视察工作、党员代表询问质询、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例会等6项制度,两年来各乡镇先后向代表发出征询意见书12542份,收到意见和建议1118条,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感到,当前乡镇党委建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从政治上、全局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少数乡镇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少数乡镇党委工作作风不实,不注意党群干群关系,不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少数乡镇党委制度建设薄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乡镇党委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却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抓班子建设。乡镇换届选举后,要以建设一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廉洁、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目标,着力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选拨任用机制。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开推荐、考试入围、组织考察、定向培养、实践锻炼、动态管理、入围选用”的新竞争机制。二是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要学政治,通过培训和自学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班子成员素质;要学业务,重点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要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杜绝“一言堂”和“临时动议”,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
2、抓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群众拥护的乡镇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一是“挂出去”。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宏观管理经验。二是“派下去”。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到企业和村,经受基层工作锻炼。三是“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名人来进行讲座、辅导、技术转让等。通过采取上挂下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形成团结一心振兴经济的舆论环境,带动全镇经济尽快地上新台阶。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这一载体,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村实际,讲求实效,不仅要进行学历教育培训,还要进行农村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抓经济建设。以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为关键,进一步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做到以情招商、服务招商,推进乡镇镇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农村新五件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宣传推广、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抓制度建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督查考评机制为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乡镇党委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党员干部考评,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改革考评内容,突出考核乡镇党委抓新农村建设的实绩;要创新考评形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考评,让群众来评判;要重视考评结果,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业绩的标准,作为决定乡镇党委领导干部任免奖惩、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三要健全乡镇党委成员重大问题报告、财务审计等制度,努力形成民主监督、民主制约的舆论氛围。
5、抓作风建设。以保持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为目标,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要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为契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三个了解”。一要了解农民。乡镇党委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作风和较好的群众工作基本功,狠抓特色农业,做大项目农业,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全镇农业经济发展。二要了解市场。要主动为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排忧解难,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将自己学到、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尽快传给业主,起到拓宽业主思路和树立业主信心的作用。三要了解本地情况。根据本乡镇实际,善于总经验教训,供群众借鉴,鼓群众干劲,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通过了解,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为农村群众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主要做法
今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市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中组织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引领经济发展、带领创业致富、倡导文明新风、为民办好实事、推进民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等10个内容,努力实现建强村级班子、提高党员素质、选好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文明风尚等5个目标。
1、强化组织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我们以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为契机,大胆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或特色的117个村,成立了村党总支部;在党员人数100人以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化程度较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的5个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建基础扎实、发展业绩良好、党员业主政治素质较强的非公企业与所在村联合建立了49个“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党组织;全市共形成企业类、产业类、协会类等3大类农村专业党支部(党小组)225个。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我市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决定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各村党组织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实力确定综合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一般要求在270平方米以上,同时需具备六大配套功能,即有符合实际需要的办公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党建活动室、有可容纳100-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文化健身
活动场所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市260个计划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由全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产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全村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共有8772名群众、17602名党员参加了民主推荐,17448名党员参加了直接选举;推行村党组织“双承诺双考评”制度,即年初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将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向村民进行公开承诺,年终进行实绩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考评,考核结果向村民公开;全市各村都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党员监督小组或群众监督小组,对农村环境整治、村级财务往来、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2、强化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优化结构。年初我们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以选培“双强”型党员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镇村党组织成立工作组,对各村“双强”型人才的年龄结构、人员分布、专业特长、从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共建立了“双强”型人才档案6760份;对具备村党组织书记条件的“双强”型党员,通过登门造访,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报名,共有835名原非村干部的“双强”型党员踊跃报名参选,占报名总数的40%;全市新选拔了“双强”型党员村干部276名,其中新选拔的“双强”型书记54名。目前全市有“双强”型村党组织委员908名,占总数的67.1%;“双强”型党员村干部829名,占总数的59.4%;“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22名,占书记总数的67.5%。二是强化素质。实行了村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其它村干部由乡镇党委统一轮训,通过集中辅导、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技术辅导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岗位技能、实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培训,使每个村干部都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三是强化管理。年初乡镇党委根据本乡镇新农村建设实际,参考农村党员群众的意见,确定村干部全年工作目标,与村干部签订工作责任书,责任书的内容包括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5个目标和10个方面内容;乡镇党委根据主题活动有关要求和标准,将在年终对村干部岗位职责履行和工作目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把群众满意作为一个重要标准;结合“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评先评优工作,年终将在全市表彰20名“富民强村”好书记和50名“双强双带”村干部。
3、强化双带活动,增强双带能力。一是发挥村级组织的导向作用。村党组织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规模,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项目217个,投入规模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129个,建设规模200亩以上、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农业园区145个;根据本村实情,加强组织引导,大搞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新特色。南阳万亩四青作物、和合万亩出口蔬菜、寅阳万亩小辣椒、大兴万亩棚架梨园、北新欧福禽蛋、少直神羽皇鸽、黄海滩涂公司贝类育苗,东海海洋生物科技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上半年,村党组织共疏浚县乡两级河道16条、横河339条、泯沟9696条,完成农村危桥改造40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13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88.8%,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8500多户,入户率提高到33%;各村均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干事,上半年,全市638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608个。吕四港镇各村村干部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寻找致富路子,有70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创办了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25个。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领引导作用。开展了“挂钩帮扶”活动,全市有项目的农村党员主动结对帮扶本村的困难户、示范户,重点扶持寻求增收新路,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9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594家,组织劳务输出95441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开展科技兴村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引资,上半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61项次、引进新品种327个;开展文明新风活动,农村党员以“建好一个文化活动阵地、组建一支民间文体队伍、评比表彰一批文明新风典型、建立一个道德评议会、办好一个农民学校、制订一个村规民约”“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共建立了文化阵地307个、农民学校314个、组建民间文体队伍212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强化党员管理,引导作用发挥。一是培养发展“双强”型党员。通过建立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资料库,了解和掌握了全市2579名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发展计划提供指导;通过实施党员发展“两票制”,提高“双强”型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督促和引导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近两年来,全市共发展209名“双强”型党员,54名群众威信高、协调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双强”型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二是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上半年镇村党组织共建立了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295个,举办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班669次,参训党员、村干部达20839人次;加强了村级“党员之家”建设,为农村党员学习提供平台。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责上岗,动员和组织11631名无职党员上岗,结合“双培双带”、“三级联动富民帮扶”、“四群两争”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外出党员定期联系制度。
(二)存在问题
以“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少数单位开展活动满足于一般号召,思想上不够重视,措施上不够扎实,目标上定位不高,只满足于建立工作机构,做好市委统一推动的几项工作,没有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对主题活动进行总体谋划。二是社会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少数单位忽视了主题活动的宣传,没有造成一定的声势,导致部分农村党员群众对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不够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三是组织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单位对主题活动的内涵理解不深,要求把握不透,工作比较盲目被动,工作机制没有很好地健全起来,推进工作的办法和点子不够多,工作开展浮于表面,深入不够。四是培育典型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单位发现、培育、宣传各种先进典型力度不够强,导致典型不突出、亮点不鲜明、效果不明显。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五好”目标,着力提高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能力:
1、建好一个领导班子。大力开展村干部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养选拔。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现人才,把人才充实到“双强”型人才管理库,定人培养,定时压担,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及时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去。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结合“双学”活动,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的办法,提高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建立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民主法制教育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培训。三是加强目标管理。通过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岗位目标管理,更大限度地激发起了“双强”型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打造一支党员队伍。我们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通过建立市内外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加强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格组织生活;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的全面推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结对帮扶活动,致富能人党员都要与5户以上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积极推进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在倡导文明新风、维护村容环境、加强村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服务岗位上为群众树立标杆。三是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完善组织关系管理,督促村党组织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同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按时完成《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审核工作;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要通过协调,将其编入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无党组织的,要就近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确保农村党员流动不流失;要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平时联系,做到“一季一家访”、“半年一问候”、“一年一评议”,及时跟踪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
3、选好一条发展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面上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深化开展“双强双带”活动。引导村党组织加快发展项目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在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倾斜,鼓励村干部积极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不断激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实施“结对强村”工程。一方面要激发内力,动员和组织本镇(乡)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为挂钩村引进农业项目、建好农业示范方、做强种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主动协调市级机关,促进市级机关与挂钩村党组织加强联系,发挥市级机关自身优势,促进市级机关在信息提供、项目安排、技术帮扶、资金投入等方面向村党组织倾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二是深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要会同涉农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拓宽致富路子,帮助农民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4、建好一个活动阵地。继续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按照“村主体、镇推动、市补助,自主筹资、不得负债”的原则,发挥镇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重点解决资金筹集难题。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活动中心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满怀信心,主动出击,讲成效、求业绩。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吸取群众动力,调动各方力量,重点做好本村范围内各类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成功人士的宣传发动工作。三是拓宽筹资渠道。除通过市镇两级财政支持、市级机关结对扶持、社会力量捐助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外,“想办法、下苦功、动真格,采取多种形式感动老板、多种途径传递压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筹足筹好村级农民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5、建好一套工作制度。一是出台相关制度。我们将把组织部编写的《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若干规定》下发到各村党组织,督促村党组织认真学习,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完善相关制度。督促村党组织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指导原则,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从村情出发,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三是强化落实制度。督促村党组织严格按制度办事,发挥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制度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农村党员监督小组和群众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工作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如何在基层工作好,加强基层建设,把问题解决好,我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关键,我所在的乡是一个纯藏区乡,全乡人口2768人,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村寨极为分散,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一个乡,没有企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一个贫困乡,全乡人均收入2760元,在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群众意识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基层组织,但是我乡原来基层组织全乡农村党员不足30名,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0多,80%党员年龄偏大,党员的发展及延续存在严重断档问题,村上的主要干部都是50多岁的,这样一个基层组织对于社会主要新农村建设是明显不合适的,如何改变现状,在依靠现有组织的力量在基层发展和壮大组织组织队伍是摆在我们班子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经过班子调查研究得出:
第一,要发展基层组织就必须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一切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的藏区,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农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人员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与三老干部,村组干部交心谈心,向老干部认真请教,切实找准问题所在,一方面加强干部的管理,另一方通过对村两委会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充分发挥乡党委对村级组织的领导作用,为各项政策的实施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要使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就需要有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奉公、开拓创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来带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干部是最基础的落实群体。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好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因此,在村级组织换届之前,我们严格把好村支部书记关。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支部书记人选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在后继人选缺乏的情况下,还是动员了年近花甲的老书记挑起工作重担,同时为今后工作的需要加强了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民主推荐,最少按照一个岗位两名后备干部的要求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我乡三个村,建立了一个16人的后备干部队伍,这批人员是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重点。
第三,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我们的党员队伍不仅人数少,而且呈老龄化,普遍都是属于三会人员,最高学历的只是读过初中,所以说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农村党员队伍是
农村党建的基础,是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我们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将党员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将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是壮大党员队伍。针对党员队伍人员少的情况,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党员发展不起来的问题,群众对党组织的认识不够,对于加入党组织没有深刻认识,所以我们在群众中加大了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诚信,另一方面依靠老党员、老干部,将农村的青年逐一摸排,考虑到我们曾经经历了一场特殊时期,我们严把党员入口关,在了解的过程中将政治素质纳入重要考虑范围,将三老干部子女纳入优先考察对象切实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的在乡知识青年、充实到党员队伍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每年发展党员在8-10名,现有农村党员43名,大专文化一名,初中文化四名,妇女党员7名,最小年龄30岁,通过加强党员发展,为基层组织加强了新生力量,也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二是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在加强党员发展的时候,考虑到地区因数,党员的学习教育不足,在驻村干部、驻村大学生的协助下,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农村书屋等资源加强党员,青
年的学习教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培训、教育,强化对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三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农民队伍的深刻变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准确把握农民群众阶层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精神需求复杂化的新特点,摸清社会舆论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站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困惑,认真分析和研究,按照“一线工作法”在解决农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化解矛盾,理解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很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法规不熟悉,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彻,容易出现盲目蛮干,甚至与党的路线方针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我们加强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约束和监督力度,规范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级政务公开,将乡村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全体群众监督之下。对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具有
可操作性和约束力较强的监督运行机制和措施,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通过两年基层组织的建设,我乡党员队伍长大了,老龄化的现象也在逐步改善,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各项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越老越多,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使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好,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基层组织的建设,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健身提供一个坚强的保障。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有的放矢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有的放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既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作出的又一重大
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要求,又是指导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在提高干群素质上要有新举措,在活动场所建设上要有新进展,从而达到抓党建、促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一、抓住“两个关健”─着力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两大瓶颈”
抓住有人办事关键环节。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思想观念转变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引领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的重任就是村级领导班子,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中要广开纳贤之路,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注重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提高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乡镇机关干部中派、从回乡的退转役军人中挑、从致富能人中选等多种途径建强村干部队伍。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抓班子、带队伍,创机制、建制度,定思路、谋发展,治环境、促稳定等方面工作。要优化村组干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选好配强自己的当家人,积极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或兼任村民小组组长,使每个行政村固定干事的村干部达到3至4人。提高党员质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年轻有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妇女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非党员村委会主任加入党组织,注重在流动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和协会中发展党员,坚持党员发展公示、测评、预审和票决等制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好“入口”关。对农村党员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和严格监督,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逐步形成农村党员队伍自我纯洁的机制,坚持从严治党,把握标准,严格程序,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出口”关。要牢固树立发展党员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观念,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农村党员在政治上有自豪感、工作上有责任感、生活中有荣誉感,切实扩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教育农村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基本素质。
抓住有钱办事关健环节。要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要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药材、大棚蔬菜、特色养殖、村办民营企业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机制,积极鼓励本地农民创业,对创业者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融资保障体系,缓解农民创业资金压力。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办企业的指导和监管,积极组织创业者举办创业知识培训或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加强对村级企业经营管理等业务方面的指导,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对集体经济“空壳村”、年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专门力量,逐个进行调研论证,总结经验,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项目。坚持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推进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农办法,实行强村大户带动战略,达到1-2项产业蓬勃发展,其它产业梯次推进的目的,为新农村建设找准经济增长点。
二、整合“三支力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乡土人才”三支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是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动乡土人才引路“闯”。村支部要进一步履行好总揽全局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农村乡土人才工作抓实、抓好、抓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乡土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政策,抓住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关键环节,形成乡土人才工作的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全民支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要制定农村乡土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
家”发展经济实体。
引导党员带头“干”。要发挥农村党员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党员干事创业的宽松平台,在党员公开承诺时要有针对性,要把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纳入承诺范围,促使他们自觉地带头先富、带领群众共富。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并按照小型、分散、业余、有效的原则,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教育干部服务“促”。要教育村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和素质,真正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转变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想方设法解决资金、技术、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突出“四个重点”—力争实现“干部素质”、“照章理事”、“阵地建设”、“民主和谐”新突破
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要着力提高村干部“四个能力”(即:提高适应市场经济、防范风险的能力,领导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组织观念、宗旨意识,使每个党员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整体形象,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农村党员活动的载体,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点”、“党员示范户”、“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党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两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年满60周岁且任职时间满20年的村干部按月实行定期生活补助,确保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要足额预算村级运转经费,加大财政资金转移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干部基本报酬最低不低于当地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按照“县财政能够承受、村集体可以负担、个人缴得起”的原则,积极开展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养老保险和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注重选拔优秀村干部书记到乡镇任职,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要规范村级决策机制。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内容确定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和附加工作四大部分,实行常规工作积分考核,重点工作专项考核,整体工作年终综合考核,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建立基层干部实绩考评制度,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作为考核村级组织和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营造实干创业的环境。要创新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推行“三制”制度,即:年初承诺制,每年年初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两委”成员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开承诺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办的实事,把工作置于上级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年中督查制,年中乡镇党委成立督查组,根据各村年初公开承诺的事项,按照时间、任务“双过半”的要求,开展督促与检查,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年底考评制,年底乡镇党委成立考评组对全年工作综合考核,考核时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当场公布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干部报筹挂钩。要建立村级干部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推进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增强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干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对村集体的重要事项,尤其是村集体财务收支、重大项目等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村“两委”成员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成立理事理财小组进行表决通过,并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阳光操作”,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集中统一核算,实行开支限额审批制,加强村集体财务的管理,杜绝理财上的不正之风。
要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村级组织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并规划、研究、部署、实施和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投入力度,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乡镇村组出一点,联村部门给一点,村民“一事一议”集一点等办法,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村级阵地建设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统一结构、统一式样、统一色调,使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成为当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坚持建、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标准,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群众科技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等,实行一室多用,综合办公。同时,加强对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管理,保证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正常开展活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议事、办事、学习、聚会中心。
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的思想,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执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一套充满活力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要建立健全并发挥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的作用,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村为主”管理目标,完善民主议事、村规民约、村务管理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管理等系列制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一支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的新农村领导集体。同时,在群众中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富而崇德、富而尚勤、富而求知、富而思学”的良好民风,推动党内民主和谐向纵深发展。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有的放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