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儿科学总结版
环口苍白圈:是指面颊潮红不见皮疹,唯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且猩红热的征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燕口疮:小儿口疮只发生在口唇两侧。惊风八侯:惊风即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古人称之为惊风八侯.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为主,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无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痄腮.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化火动风,以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生一时性抽搐神昏。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及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说明小儿,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无论是形成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纯阳之体:“纯阳”顾问原意为四季更换的时令之首,喻其生机旺盛之意。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初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并非由阳无阴或阳气独亢的盛阳。开鬼门:就是发汗法。鬼门:指汗孔。洁净府:即利小便,净府指膀胱。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帕氏线:猩红如患儿出疹期,在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成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而直向指甲,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五迟: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心常有余: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易从火化,因此易见火热伤心生惊等症候称为心常有余。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显著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为主要特征。口糜:满口糜烂,色红疼痛者。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Vit 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病。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有鼻衄,齿衄,甚至呕血便血,尿血。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与成长,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关,小儿初生正处于发育之时,神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充盛。同时,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易见五迟,五软、遗尿等与肾密切相关的疾病,而此类疾病也常责之于肾虚。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2)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证型: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苓散 2湿热内侵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和小蓟饮子
变证:邪陷心肝证(高血压脑病),水凌心肺证(严重循环充血),水毒内闭证(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
单纯性肾病:1全身水肿 2大量蛋白尿(24h蛋白尿定量大于等于50mg/kg)3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小于25g/L)。4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儿童大于等于5.7mmol,婴儿大于等于5.2mmol)。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肾炎性肾病:除单纯型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1明显血尿:尿中红细胞大于等于10个/HP(见于2周内3次离心尿标本)。2高血压持续或反复出现:学龄儿童血压大于等于130/90mmHg(17.3/12Kpa),学龄前儿童血压大于等于120/80mmHg(16.0/10.7kpa),并排除激素所致者。3持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大于等于10.7mmol/L),并排除血容量不足所致者。4血总补体量(CH50)或血C3反复降低。只需具备一条即可诊断。
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和治疗:诊断:1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2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 3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五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一大二快三突然,再加心低奔马律)。治疗:除镇静、给氧外,要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
麻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潜伏期:麻疹6-18天,风疹12-19天,猩红热1-7天;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风疹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猩红热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出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风疹发热半天到一天出疹。猩红热发热数小时到一天出疹,出疹时热高;特殊体征:麻疹粘膜斑,风疹无,猩红热环口苍白圈,草莓舌,线状疹;皮疹特点:麻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免、颈部--躯干--四肢,三日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风疹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少数脱屑。猩红热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周围血象:麻疹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风疹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猩红热WBC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肺炎喘嗽: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2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小儿病因特点
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症为多,小儿乳食贵在有序、有时、有节,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
肺炎喘嗽 治则: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须加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宜用攻下药通腑泄热。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熄风,随证施治。病久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热;肺脾气虚者,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以扶正为主。
诊断要点:新生儿多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
痰热闭肺证
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咳吐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细茶)
·肺炎喘嗽的变证: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邪气壅盛或正气虚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由肺涉及其他脏腑,发生变证。肺气闭阻影响心血运行,心血瘀滞,可见紫绀等。肝主藏血,血瘀于肝,肝脏肿大。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养,造成心气不足,可发展为心阳虚衰不能运行敷布全身,见面白肢冷等形成心阳虚衰的变证。若热甚猖獗,内陷厥阴,神明失守,引动肝风,可见神昏抽搐,形成邪陷厥阴变证。
泄泻治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若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愈。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治疗。
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加减。
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皓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 气阴两伤—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痿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参乌梅汤加减。(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子、山药、柯子、赤石脂)
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感冒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候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小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证,单用辛凉药汗出不透,单用辛温药助热化火,故常以辛凉辛温药并用。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
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正气亏虚是内因,温热邪毒是外因。部位在心,常涉及肺脾肾。·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的ST-T改变持续4日以上伴动态变化,及其他严重心率失常。(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阳性。·分期:(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病程在半年以内。(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发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率失常,病情时重时轻,病程在一年以上。
厌食与积滞鉴别:厌食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或厌恶进食为主症,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一般预后良好。积滞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便酸臭为特征,形体消瘦不著。但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显著消瘦时,可转化为疳证。
液体疗法输液原则:3定3先2补(定性、量、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钙、惊跳补钙)口服补盐液配方(ORS):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1000ml,制成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用1/2张液体补液,低渗用2/3张液体补液,高渗用1/3张液体补液.北宋,钱乙的贡献:1)《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三卷问世。2)首创儿科辩证体系—“五脏所主”3)根据儿科特点立法制方—创制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位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4)创述儿科四诊诊察要领—总结面部望诊。5)明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五脏六腑成而未完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的详细描述,区别麻疹、天花、水痘7)对惊风的独到认识—急症用凉泻,慢惊用温补的治疗大法,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8)对疳证的独到见解9)被称为儿科之圣。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低于221umol/L.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以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5umol/L)、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21.2umol/L)、消退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见。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波动,多为败血症。黄疸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生儿肝炎。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哮喘病因病机:既有内因也有 外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此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其中以感受外邪触发最为多见。本病的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病机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 ;缓解期 :扶正而治其本
哮喘的诊断要点:1:可有婴儿期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
2: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3: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咳嗽阵作,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4:肺部听诊,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5: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6: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第二篇: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
赵思杨201050404051 10级康复治疗学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中医儿科学考点复习总结
1。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__参附汤
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
8。鹅口疮谢伯
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
9。口疮银泻六味肉
风热乘脾:银翘散
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
风寒泻:合香正气散
伤食泻:保和丸
脾虚泻: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11。厌食换功增
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异功散
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12。积滞保健
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或保和丸
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疳证资珍肥,防石心
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疳积证:肥儿丸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防已黄芪合五苓散
眼疳:石斛夜光丸
口疳:泻心导赤散
1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六君归左右
脾胃虚弱: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左归丸
脾肾阳虚:右归丸
14。汗证玉皇生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
15。多发性抽搐症清瘟定
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
脾虚痰滞:十味温胆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6。急惊风银清林连虎缓固定
风热动风:银翘散
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7。癫痫惊痰定通
惊痫:镇惊丸
淡痫:涤痰汤
风痫:定痫丸
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18。急性肾小球肾炎麻五伯生五姣龙温
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9。肾病综合症防真实柏六奇
肺脾气虚: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脾肾阳虚:肾_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显祖,脾_实脾饮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气阴两虚: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0。尿频正缩
脾肾气虚:缩泉丸
温热下注:八正散
21。遗尿兔中泰
肾气不足:菟丝子散
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心肾失交:导赤散合交太丸
22。五迟五软六调窍
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调元散
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23。麻疹选情深艳玲
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羚角钩藤汤
邪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4。风痧银针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25。丹痧(猩红热)解营生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26。水痘银胃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合六一散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渗湿-清胃解毒汤
27。手足口病甘温
邪犯肺脾:甘露消毒丹
温热壅胜:清瘟败毒饮
28。痄腮柴济温龙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普济消毒饮
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29。乙脑新虎温犀搞五条龙补痉
邪犯卫气:卫_新加香茹饮,气_白虎汤
邪炽气营:清瘟败毒饮
邪入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30。顿咳三生白写
邪犯肺卫:三拗汤
痰火阴肺(痉咳期):泻肺清热、解痉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人参五味子汤
肺阴不足:滋阴润肺、清化痰热-沙参麦冬汤
31。蛔虫乌使
肠虫证:使君子散
蛔厥:乌梅丸
32。夏季热清温
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
上胜下虚:温下清上汤
33。紫癜连弟归阴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风热伤络:连翘败毒散
阴虚火旺:大补阴丸
川畸病:银温杀
第四篇:中医儿科学复习材料
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 新生儿疾病 ●
一、新生儿黄疸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脾化湿;茵陈理中汤
3、淤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 ●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寒凝血滞: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阳气虚弱:益气温阳,通红活血;参附汤
★★★★★第二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
一、小儿上呼道感染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
二、急性支气管炎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
2、风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
三、肺炎
1、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证:清热宣肺,地毯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身五味子汤
5、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汤
★★★★★第三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
一、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黄芩黄连汤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5、信仰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2、阳虚水泛:温补心肾,化气利水;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
4、血脉淤阻:活血化瘀,益气通脉;血府逐瘀汤
★★★★★第四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
一、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
●
二、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
三、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二)变证
1、气阴两伤证: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第五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证: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侵: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妙丸合导赤散
3、水气上凛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历黄汤
4、水毒内闭证: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
二、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
2、脾肾阳虚证:温阳利水;真武汤
★★★★★第六单元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
一、病毒性脑炎
1、痰热壅盛: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2、痰蒙清窍证:涤痰开窍;涤痰汤
3、痰瘀阻络:涤痰通络,活血化瘀;之谜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 ●
二、癫痫
1、惊痫:镇惊安神;镇惊丸
2、风痫:熄风定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开窍;涤痰汤
4、淤血痫:活血通络,通窍熄风;通窍活血汤
5、脾虚痰盛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6、脾肾两虚: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
★★★★★第七单元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
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
3、脾虚肝旺证: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
4、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
★★★★★第八单元 造血系统疾病 ●
一、营养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 ●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证: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西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
★★★★★第九单元 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
一、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
3、虚实夹杂证:降气化痰,补肾纳气;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不纳:补肾固本;金匮肾气丸 ●
二、风湿热
1、湿热阻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宣痹汤
2、寒湿阻络:散寒除湿,养血祛风;益痹汤合独活寄生汤
3、风湿淫心:祛风除湿,通络宁心;大秦九汤
4、心脾阳虚:温阳利水;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
5、气虚血瘀证:养血活血,益气通脉;补阳还五汤
●
三、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1、湿热流注:清热解毒利湿,祛瘀通络;清络饮
2、气营两燔证:清气泻热,凉营化斑;清瘟败毒饮
3、寒湿郁滞: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乌头汤
4、痰瘀痹阻:化痰行瘀,通络;双合汤
5、肝肾亏虚:滋补肝肾,养血通络;独活寄生汤
●
四、过敏性紫癜
1、风热伤络证: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
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犀角地黄汤
3、湿热痹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四妙散
4、胃肠积热证:泻火解毒,清胃化斑;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
5、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活血化瘀;西根散
6、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消斑;黄芪桂枝五物汤
●
五、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卫气同病:清热解毒,辛凉透表;银翘散合白虎汤
2、气营两燔证:清热解毒,凉营化瘀;清营汤
3、起因梁上:益气养阴,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
★★★★★第十单元 感染性疾病 ●
一、麻疹 顺证:
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见形期:清热解毒透疹;清热透表汤
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逆证:
1、麻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
2、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3、邪陷心肝证:凉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
●
二、风疹
1、邪郁肺卫证: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入气营:清热解毒,凉血透疹;透疹凉解汤
●
三、水痘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毒热重症: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 ●
四、猩红热
1、邪侵肺卫证:辛凉解表,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
五、流行性腮腺炎 常证:
1、温毒在表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变证:
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串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
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毒邪内闭:清肠解毒,邪热开窍;黄连解毒汤
2、内闭外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清肺利咽;银翘散
2、热毒炽盛证: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普济消毒饮
3、热瘀肝胆:清热解毒,利湿行痰;茵陈蒿汤
4、正虚恋邪:益气养阴,兼清余热,通络化痰,气虚为主:竹叶石膏汤,阴虚:青蒿鳖甲汤
★★★★★第十一单元 中医相关病症 ●
一、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
2、风热:桑菊饮 内伤咳嗽:
1、痰热:清金化痰汤
2、痰湿:三拗汤合二陈汤
3、气虚咳嗽:六君子汤
4、阴虚咳嗽:沙参麦冬汤 ●
二、积滞:
1、乳食内积:乳积者消乳丸,食积者保和丸
2、积滞化热:枳实导滞丸
3、脾虚夹积:健脾丸 ●
三、厌食:
1、脾失健运;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证:异功散
3、脾胃阴虚:养胃增液汤 ●
四、惊风:
感受风邪:银翘散 温热疫毒:
1、邪陷心肝证: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
2、气营两燔证:清瘟败毒饮
3、湿热疫毒证:黄连解毒汤
4、暴受惊恐证:琥珀抱龙丸★★★★★★★第十一单元 妊娠病★★★★★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肝胃.痰湿阻滞-小半夏加茯苓;气阴
1、先兆流产(胎动欲堕):肾虚-寿胎丸.;血热-保阴煎.;
气血虚弱-胎元饮.外伤-圣愈汤;血
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2、难免流产(胎陨难留):
胎动欲堕-脱花煎;胎堕不全-生化
汤;气虚血脱-人身黄芪汤
3、习惯性流产(屡孕屡堕、滑胎):肾气亏虚-补肾固冲丸;
气血虚弱-泰山磐石
散;阴虚血热-加减一阴煎
II号方;已破损型(休克型):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已破损型(不稳定型):宫外孕I号方;已破损:宫外孕II号方;
肾虚-补肾安胎饮;气血虚弱-胎元血热-保阴煎;跌仆损伤-加味
脾虚-白术散;肾虚-真武
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脾
虚肝旺-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痰
阴虚内热-保阴煎;胞宫虚气血虚弱-胎元饮合寿胎丸;肾气亏虚
湿热内蕴-茵陈二黄汤;热瘀热-二丹茜草汤
★★★★★★★第十二单元妊娠合并疾病★
心气虚-养心汤;阳虚水泛-真武
心血虚-归脾汤;气虚血瘀-补阳
湿热蕴结-茵陈蒿汤;湿肝郁脾虚-逍遥散;热毒内陷-犀角地
肺热伤津-消渴方;肾阴亏虚-六胃热炽盛-玉女煎;阴阳两虚-金
脾虚湿盛-白术散;肾阳虚-真阴虚火旺-知柏地黄;心火
肝郁气滞-柴胡舒肝散;
热入营血-犀角散
★★★★★★★第十五单元常见产时并发症
气虚血脱-参附汤;瘀阻气闭- 第十六单元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
气虚-补中益气汤;血瘀-生化汤合失笑散;血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热陷心包-清营汤送安宫牛黄
暑入阳明-白虎汤;暑伤津气-暑犯心包-安宫牛黄丸或紫雪
肝郁脾虚-逍遥散;神智错乱-心脾两虚-甘麦大枣汤合归脾
气血虚弱-通乳丹;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第十七单元常见产后并发症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瘀外感-独活寄生汤;肾虚-养
肾气丸;
血瘀-加味四物汤;气滞-木通
散;
2、频数失禁:气虚-黄芪当归散;肾虚-肾气丸;
★★★★★★★第十八单元外阴色素减退及
湿热下注-萆薢渗湿汤;肾阴虚
肝肾不足-左归丸合二
脾肾阳虚-右归丸;肝郁气滞-黑逍遥
血虚化燥-人参养荣汤;肝肾脾肾阳虚-右归丸
★★★★★★★第十九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湿毒浸渍-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毒蕴结-仙方活命饮;寒凝
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肾虚湿盛-肾气丸合萆薢渗湿
2、念珠菌阴道炎(乳快豆渣)::脾虚湿盛-完带汤;肾虚湿阻-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带臭):湿热-止带方;湿毒-五味消毒饮;
4、老年阴道炎:肾阴亏损-知柏地黄汤;湿热
湿热内蕴-龙胆泻肝汤;湿毒内侵
脾虚-完带汤;肾虚-内补丸
湿热淤结-仙方活命饮
2、慢性:湿热壅阻-银甲丸;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气滞血瘀-血府
逐瘀汤;
★★★★★★★第二十单元月经病★★★★
虚热-保阴煎合生脉散;实热-清热固经汤;肾阳虚-右归丸;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脾虚-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
2、有排卵型功血(月经先期、过多,经期过长,经间期出血):
①子宫内膜修复延长(卵泡期出血)(经期过长):气虚-举元煎;
虚热-两地汤;湿热蕴结-固经丸;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②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脾气虚弱-补中益气汤;肾气不固-归肾丸;阳盛血热-清经散;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
③黄体萎缩不全(淋漓不净):脾虚气弱-归脾汤;湿热蕴结-四妙丸;
气滞血瘀-血府
逐瘀汤;
④排卵期出血(经间出血):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肾阳虚-健固汤;湿热-清肝止淋汤;肝郁气滞-丹栀逍遥散
肝肾不足-归肾丸;气血虚弱-人参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寒凝气滞-温经汤;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清热调血汤;气血虚弱-八珍益母汤;肝肾亏虚-调肝汤;
痰瘀互结-丹溪痰湿合桃红四物.气虚血瘀-理
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胃热肺肾阴虚-顺经汤;血瘀-肾虚-右归丸;肝经郁热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
肝郁气滞-柴胡舒肝散;肝肾
脾肾阳虚-健固汤合四神丸;心脾气虚-
肾阴虚-左归饮;肾阳虚-右肾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
丸
★★★★★★★第二十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肝郁化火-丹栀逍遥
阴虚-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脾肾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凝
痰湿瘀阻-开郁二陈汤;湿热夹淤-清宫消瘕汤;阴虚内热-清海丸
★★★★★★第二十三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汤;痰瘀互结-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理冲汤;肾虚血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气虚-补中益气汤;肾虚-大补湿热-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
饮
★★★★★★★第二十五单元不孕症★★★★★★★
肾虚-硫麟珠;肾阳虚-温胞饮;肾阴虚-养精种玉汤;肝郁-开郁种玉汤;瘀血阻滞-少腹逐瘀汤;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第二十六单元盆腔淤血综合征★★★★★★★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肝肾亏损-调肝汤;
★★★★★★★第二十七单元计划生育★★★★★★★
一、人流术后出血:肝郁血热-舒郁清肝饮;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气虚-补中益气汤;
第五篇:2012中医儿科学学科工作总结
2012中医儿科学学科工作总结
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学科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在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学术水平
(一)科学研究
1.学科建设工作:2012年学科先后被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秦艳虹教授带领中医儿科学团队被评为山西中医学院A级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学科建设取得一定进步。
2.科学研究工作:除继续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的科研课题外,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院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编《国际标准化英文教材.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实训》、《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材3部。
3.横向科研工作: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一流学科开展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12年6月参与完成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主持的《胃肠安丸临床试验方案》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工作。2012年10月成为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疗效评价研究》合作组成员,从多方面提高了临床教学科研能力。
(二)学术交流
1.主办学术交流会:2012年3月学科在山西太原主办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实训》教材审定稿会议,参加会议者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等多所中医院校的教授,扩大了在儿科学科的影响。
2.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2012年6月在贵州贵阳参加2012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临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中华中医儿科高等教育高峰论坛,秦艳虹教授论文在大会交流。2012年9月在湖南张家界参加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大会。2012年9月于天津参加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大纲研讨会,参加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动物实验上岗培训。2012年11月参加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大学举办的系统和网络生物技术与中医药学学术交流大会,扩大了学科的学术影响。
(三)研究方向建设
1.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院评价指南》和《山西省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为依据,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临床治疗过程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内服中药配合中医传统的小儿推拿按摩、捏脊、艾灸等外治疗法,综合治疗小儿各类疾病50余种,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外感热病等有独特疗效。
2.注重发挥中医特色,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学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积极倡导“治未病”思想,开展多项中医特色治疗。①穴位贴敷疗法:自2008年在我附属医院首家推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该方法对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厌食、虚寒性腹泻、紫癜、遗尿等疾病有独特效果。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拥有较为固定的患者群体,服务范围遍及全省各地,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累计贴敷达5000余人,2012年三伏贴贴敷人数达52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穴位贴敷贴:2010年引进系列中药穴位贴敷贴,如咽炎贴、鼻炎贴、腹泻贴、止咳贴等,既发挥中医特色,又适合儿童畏惧针砭的特点,弥补了三九三伏穴位贴敷受时间限制的不足,还提高了疗效。2012年引进退热贴,增加了穴位贴品种,扩大了治疗范围,增加了治疗手段。③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购置的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可广泛用于治疗肺炎、腹泻、厌食、遗尿等多种疾病,取得显著疗效。④中药饮片:在临床中我们努力开发中药制剂,提高药占比,广泛使用中医免煎颗粒及中药小包装饮片,不仅达到医院多用中药,用好中药的要求,也凸显了我科的中医特色。⑤防感香囊:根据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易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我科开发研制出预防流感的“防感香囊”。该香囊自使用以来,累计售出上千余个,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包装外形得到了广大儿童及家长的认可,成为预防流感的小帮手,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又增加了一份浓厚的色彩。
3.按照“山西省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确立了儿童临床常见且能体现中医特色的咳嗽、哮喘、泄泻三个优势病种,并在使用原有中医儿科优势病
种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儿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方案。制定了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并完成《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编写。
二、学科队伍建设
学术带头人贾六金主任医师,及脾胃病研究方向带头人宋明锁主任医师被遴选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学科带头人秦艳虹教授参加“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研修项目,参加全国培训学习班;学科秘书张焱入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并入岗学习;范梅红、张慧媛2人参加“山西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学科队伍建设中人才储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工作
我学科在做好既往本科、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研究生处的领导下,参与研究生教育实现了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2012年录取硕士研究生5名,为学科建设培养后继力量。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编写制定了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与进行了2012级中医儿科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命题、阅卷、面试、录取工作,并进行了中医儿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讲授内容的准备;参与进行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制定、专业目录编制工作;并购置了部分书籍,为研究生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料;为了更好地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组织了研究生导师论证会。参加学院研究生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四、教育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2012年承担了2009级中医专业、中西医专业、针推专业以及成教院不同等级继续教育《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成教院乡镇医院全科医师培训,累计完成教学任务1000余学时。全体教师认真备课,书写教案讲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三基知识的掌握,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不同专业的见习、实习任务。在09级中医专业、中西医专业本科生的集中见习的临床带教任务中,全体医务人员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系统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儿科基础和临床知识反复多次的讲解、考核,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2.教育科学研究:学科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本科教学中继续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并有3项院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参编教材3部。
五、条件建设
进一步规划完善学科相关设施的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已建小儿推拿室,努力建成中医儿科外治室。
今后继续努力,建设一流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