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科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探索
初中科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已呈几何级数增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应该灌输并培养自主学习的思想与能力,才能保证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更要在课堂上积极导入自主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关键词】初中;科学;自主学习
在初中教学课堂上积极推行自主学习模式,是体现新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小学生相比,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更强调了对适合自身学习方法的摸索与掌握过程,这决定了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的必要性。1.激发自主学习内在动机
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上的动机能够直接对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有推动作用,尽管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受到动机的内在支配,因此利用好内在动机的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早在1978年,凯勒就提出了ARCS动机设计模型,将动机的推动归纳为四种因素,包括注意、关联、自信、满足。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将知识点与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形成学生的学习注意和知识关联,在动机的挖掘与推动过程中逐渐获得自信与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大多都取决于在实际生活中的认识与积累,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吸收课本内容。利用学生的经验,借助生活化的教育资源,才能紧抓学生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如学习《演化的自然》一章,针对“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中的地震成因内容讲解时,很多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学生会觉得非常深奥,那么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行感受与领悟,学生可以抬起手臂向上弯曲,这时观察自己的衣服有褶皱隆起,且外观上与地层的褶皱相似,经验迁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联想到科学知识。教师再对其进行引导,地壳岩层最初也是比较平坦的,当其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产生的作用时出现褶皱,伴随着压力的增大褶皱的程度也就越大。如果有学生提出褶皱会不会无限增压,这说明学生联想到了如木棍弯曲到一定程度发生断裂的问题,正如地震一样的巨大声响,用手掰断木棍在断裂的瞬间手也会感到震动,与地震相似,于是不知不觉中就激发了自主学习内在动机,并实现了难点的突破。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展开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兴趣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学生从科学中领悟的自我认知。美国的研究者针对自主学习提出了几种学生的自我兴趣解剖,包括自我监控、优选方法、自我评价、自我奖励等等,这与其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不同,主要指标在于学生的自我认[1]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准备与设计课题的过程中要以学生自我认知规律与学习能力为基础,根据科学教材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做准备,如改编课本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当前使用的浙教版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实验难度相对较大,而学生自主验证的成功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注重从旁指导与适时点拨,并努力改编教材,使其适应学生实际能力发展。比如在学习《电路探秘》时,教师可以将其中“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针对实验的要求设置目标编订计划,保证改编后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容易上手,改编后串联电路实验更能激起兴趣,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并在自我操作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动手实践能力。3.切入式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与深入,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已在当前初中各个课程教学课堂上应用,且在实践中也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要求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知识同化与迁移基础上,因而也就更符合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教师以切入式的教学模式带入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构建主义的同化迁移过程能够建立科学科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适时切入要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反复思考,进而深入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取得更巨大的成就与效果。比如在学习《观察生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展开“呼吸系统——人体肺泡结构”的教学,切入案例,如在课前准备一段树枝带入教室,提问学生树叶分布的特点,这时学生或许会感到莫名其妙,教师再将树叶重叠,再次提问树叶在展开时的面积更大还是重叠面积大?在学生解答展开树叶面积大时,教师切入“树叶之间之所以互不遮挡的秘密”,于是“吸收更多阳光”的主题则成功切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随后再切入有关“气管分支到肺泡”以及“树枝分支到树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并顺应教师的切入点自觉进入到自主学习状态,最终顺藤摸瓜地学习知识重点。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顺应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学形势发展,教师必须注意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动力,适时引导与讲解,全面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汪靖霞.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12(11):12-13.[2]周呀呀.初中科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学与管
[2]理,2016,6(16):273-274.
第二篇:自主创新学习的探索
自主创新学习的探索
龙固镇中心小学
王保玲
自主创新学习的探索
内容摘要:
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创新学习谈几点体会。
1、转变教育思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2、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
4、改革作业评价制度,促进自主创新学习。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使学生创新学习的粗浅体会。
一、转变教育思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文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与创新精神。”著名的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曾经指出,在国外中国留学生的成绩都很出色,但是中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相比胆子太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去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去做,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爱护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转变“权威性”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自主创新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才能享有自主的权利。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倡六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例如在一次上
课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看一看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其中有这样一题 “7+7+7+7+7+7+6”做题时有的同学改写成“7×6+6”也有的改写成了“7×7-1”,我表扬了这几位敢于大胆创新的学生,不料,我还没表扬完,就有一个小男生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老师,您不应该表扬他们,他们连题目要求都没弄清,根本就不对,怎么能算创新,更不能表扬。”我听了一惊,是啊,我光想着为学生的创新高兴了,而忽略了题目的要求,太不应该了。于是,我马上领着学生认真分析题目要求,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是让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而有的学生改成了混合算式,不符合题目要求。“这一冲突的出现使我非常高兴,我及时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疏忽,表扬了敢于大胆质疑老师的学生,我的这一做法,不仅让学生不再一味迷信教师,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2)转变“固定性“教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①鼓励多想多说,培养勇敢的个性。
创造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的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离开了勇敢,就取消了求异思维、想象和独创。我有这样的体验;在课堂上,勇敢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活跃,主动在学习激流中锻炼自己,他们的信息量大,产生思想快,摆脱“常规“的意识强。这种创造性学习的尝试,实际是未来创造活动的心理演习。
有时,学生凭直觉思维想出答案,但讲不清道理,我从不指责,而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还允许学生想错、说错,因为越是想得多、说得多,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并不可怕,他们的错不过是内容失误,而学生敢想、敢说则是心理训练的成功,即教学的成功。
②肯定“创造成果“,让创造品质萌芽。
判断儿童的创造意识不能脱离他的实际经验和认识水平,往往是“一条思路“、”一种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儿童的认识水平而言,则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应该肯定创造性的意义。
二、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发掘出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动因的因素,运用语言、工具、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强调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折、画、剪、拼┅┅;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演绎┅┅;表演、比赛、游戏、实验┅┅这样,学生感到有趣、爱学,既符合愉快教育的趣味性原则,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直接思维、外延性思维、艺术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右脑。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 时,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用纸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和一般梯形。课堂上,在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结果有的学生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把梯形分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把一个任意梯形先沿中位线对折,再利用剪拼的方法得到一个长方形,求出了梯
形的面积;有的是把一个等腰梯形从左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拼到右边,刚好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了梯形的面积;有的是把一个直角梯形先沿着它的中位线对折,再利用剪拼的方法得到一个长方形,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因为梯形是纸做的,所以学生除了用“拼一拼、画一画”的方法外,还想出了“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又因为学生准备的梯形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一般性,于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精彩纷呈的,当一个学生用等腰梯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引起了争议(因为其它梯形不可以),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无论是任意梯形,还是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等特殊梯形,都能将它们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给他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仅让学生学会整体思考,还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在传统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在备课时就为学生创设一种“最好的方法”,课堂上设法“启发”、“诱导”,甚至规定只能用这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小主人,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那种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人。
四、改革作业评价制度,促进自主创新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也单纯以作业好坏来评价学生,而对不同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心态、情感、困难缺乏具体研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对传统的作业制度予
以改革。
变换作业形式,增加作业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我让学生同桌互提问题等。变枯燥、单
一、机械、重复的练习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训练。
例如学校对校园进行了改造,统一铺设了草坪,就让学生去测量草坪的面积,为学校做绿化决算。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对这些不规则的草坪进行分割,使草坪的形状转化成以前学过的规则图形,还巧妙的运用了估算的方法,测算出了草坪的面积。课后,我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反映这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成果。又将学生丰富多彩的数学日记汇编成“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展览,让全班同学分享。学生对他们的的“著作”特别宠爱,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知识网络体系也得以构建了,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总之,教师应当“松绑”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励学生敢于创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主发展。
第三篇: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论文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可以使学生很真实地体验物距、像距、实像及它们和像大小变化之间的规律,但是根据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现象明显,实验也能很快完成。如就这样结束这节实验课,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只能停留在机械完成实验目标操作,没有拓展、没有思考。事实是,此时学生已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兴趣正浓,这时“留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基于这样的情况,这节学生实验时间定为二课时。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在这次实验中也创设了一次给学生“留白”机会。
备课时估计同学们能在半节课内按要求完成实验目标,其余时间分以下几步:
一、每一实验小组整理提交实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二、对各小组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三、各小组再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验证总结;
四、再次集体进行汇总,梳理规律。
(预先估计学生在实验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现象,到时候补充)
实验课内学生先自学完成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的整理,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们兴趣浓郁,在目标实验的基础上,摆弄着器材尝试着寻找各种可能发生的现象。
提交发现和问题时,学生一共提出许多现象和问题,讨论后总结成六条:
1.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找不到像;
2.物体移动时像的大小和距离也发生变化,但不知怎样变化?
3.成实像时在物体这一侧也能看到一像,这是怎样形成的?
4.物体在二倍焦距内像是缩小的,二倍焦距外是放大的;
5.物体上下移动时,像也是上下变化。
6.用不透明物体遮住透镜的一半,成像又会如何变化?
这些都是学生平时难以理解和解题时犯错误的问题所在。组织第二轮实验,再次验证同学们的发现,收集归纳分成这种几种问题,相互补充,对透镜成像中难点进行了清理。
两节课很快在有序中就过去,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出乎意料的好,记录的现象新颖,分析到位,完全不是平时我们按部就班时的呆板、机械。学生的一些实验报告片段摘录如下:
一、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蜡烛会越烧越短,我们发现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却不断上移,我们就想是不是烛焰成像位置和烛焰移动的方向有关呢?相互之间又是怎样的联系呢?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在U>f的基础上,渐渐往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移动光屏,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记录像距。
2.在U>f且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上下移动蜡烛,观察像在光屏中的位置的变动,左右移动,像的位置又如何变化?
经过现象比较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像位置变动和烛焰位置变动有关,且刚好相反:即烛焰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烛焰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烛焰向左移动,像向右移动。
二、开始的时侯认为如果用一件不透明的物体遮住透镜的一半,就只有一半的像了。在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实验册挡住透镜的一部分,我们惊奇地发现,还是能成完整的像,只不过是像的明亮程度减弱,继续增加被挡部分,像基本上还是完整的,只是明亮程度越来越暗,烛焰中光线较弱部分先变得不清楚。
三、在成实像的同时,沿着烛焰光入射的方向去观察透镜,他们当时就很惊讶,邀请了旁边许多同学去观察觉他们的发现,因他们无法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解释,还进行了好一番争论,让我给他们评一评谁的理由是正确的。我当时想法是,马上解说,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点拨了一下,只有光的折射才能成像吗?留给他们分析的空间和时间。有的同学当即恍然大悟,结果他们的实验报告中自己分析更精彩,更具有科学性:在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沿着烛焰光入射方向去观察透镜,可以看到透镜中有一个烛焰所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这现象根本无法用凸透镜实像时的知识来解析,我们小组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这不是光通过透镜折射形成的,是由于光在透镜表面反射引起,凸透镜的表面相当于是一面凸面镜,光在凸面镜的表面发生反射,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正如汽车的观后镜里都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一次尝试,却获得如此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发现的这些问题是凸透镜成像中的难点,以前曾用过很多方法来突破,效果都不理想,学生总感云山雾罩,在解题时还是照样出错。这次“留白”终于冲破了我教学思维的禁锢,留一些时间,一些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好奇且无压力的情况下摸索,给了他们另辟途径的机会,观察到一些新现象,产生了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又带着新的问题展开讨论。
艺术作品中的“留白”,在科学中也同样意味深长——正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精神浓缩。
第四篇: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周小华
(浙江省兰溪市横溪镇初级中学)
摘 要:初中科学是学生将来学好物理化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起到较好的承接作用,由此可见,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初中科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
一、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这一门学科自身的要求
对于科学这一门学科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科学所研究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也较广,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地理,科学都有所涉及。科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奥秘,揭示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科学,真正研究透彻科学,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所涉及的东西较多,仅仅是教师课堂上讲课,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讲的知识也就有限,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满足自己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
2.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上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被动的,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学习过程,也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然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对
于科学学科来说,是不适用的,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只是依靠教师讲解,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学生是在教师的强迫下进行学习还是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天壤之别,学生只有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独立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1.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深入地去研究,主动地去学习。在科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地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关科
学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另外,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有效地启发学生,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科学中出现的常见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踏实地学习,步步为营,不断地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科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科学知识。
2.适当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与学生一个是主角,一个是配角,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对于教师有着敬畏的心理,不敢靠近,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也都是教师一手安排,学生毫无自由可言。针对科学这门课程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往往只有在教师
布置了任务的情况下,才进行学习,而自己却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甚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懒于思考,坐等教师公布问题的答案和结论。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适当地转变课堂角色,可以让学生自己当教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的角色不只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坐在下面,听“小教师”精彩的演讲。另外,教师也可以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探讨科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敢靠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也就更爱思考,更爱学习,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学起来也就乐此不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以“小教师”的身份,在讲台上用试纸测试物质的pH值,确定其酸碱性,让学生自己当教师进行展示,学生记得会更加深刻。
3.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设置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有激励,才有动力,在科学教学中,只有适当地采取激励的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否获得相应的激励,要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确定,为此,教师要规定全面的评分标准,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个人成绩,还要有学生平时在科学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来确定学生的分数,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并且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可以让学生你追我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奖励和表扬,这样一来,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促进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探讨
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特长、性格、学习成绩等进行总结,把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安排能力强和弱的学生,让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同时,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学习。教
师可以任命一位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由小组长带着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小组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分配任务,对于组长来说,我们要挑选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能力,担负起组长的责任,这样一来,和学生交流方便,既帮助较差的学生,又减轻了老师的压力。比如,在学习温度计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组长做好任务的分配,由一位学生负责解决“温度计的结构”问题,一位学生负责解决“温度计的原理”问题,一位同学负责解决“温度计正确使用”问题,一位学生负责解决“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的问题,这样,发挥团队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对于该能力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地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汪靖霞。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五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自主互助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在计划地开展一些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拓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渠道,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竞争,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多优点,同时也摸索出一些有利于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从而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信息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这种同龄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容易使他们掌握互惠的原则,懂得社会规范的道理,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这在我教《做一辆纸车》这一课时体现得最为明显。一向成绩不好的朱周伟,由于对车模很感兴趣,他在小组合作进行制作过程中,表现出非常自傲的神态,他所在的小组制作的纸车其牢固性、灵活性、美观性都比别组好,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2、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形成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局面。如在三年级上册《我来造一张纸》中,造得较好的男同学,情绪高昂地把造纸方法教给女同学。他们的认真劲,在平时真的很少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保持力度。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必须对所要解释的对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懂得零碎的知识,而是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把全班同学划分若干个不同知识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每个学生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国家意识。如在教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时,我就采用了比赛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这样说,合作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他人和谐生活,与地球上其它生命形式和谐生活的一把钥匙。合作学习更是新课程标准之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对这种合作学习形式都乐意接受,热情很高。但我们也发现,合作
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实际的活动中有的小组往往目标不明,不知从何做起,从何说起;有的小组优秀学生包办了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后进生只有旁听旁观的份;有的小组效率很低,在规定时间内总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小组由于意见不统一使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还有的小组甚至会讨论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究起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仅仅把它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使之流于形式;(2)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使学生不感兴趣;(3)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如什么时候,什么样的问题最需要合作?对于该问题的合作需要多少时间;(4)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要科学地分组分工
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同时,分组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使组内集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甚至全班的学习的情况,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2、要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对于学生来说:(1)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3)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
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要有科学的准备
首先,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为都能取得成功合作准备。
其次要提供充分的有结构的教学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充分地准备好针对主题或问题的有关的实验器材、学具、图片、录象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三、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自主”与“合作”要相互结合,二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合作,而没有合作也无从展示自主。人的自主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一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只有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注重的现代人的自尊、自主、主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