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摘 要: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关键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听课并作了重要讲话,给老师们诚恳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笫三点就是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他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引导学生会学,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承认差异,关注学生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上课一刀切,随着课堂知识深度的增加,必然会扔掉一部分学生,选成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诸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给予成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单词时,不仅教发音,还让学得好的学生造句子,让中等的学生翻译,让差的学生重复。这样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好的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如:学习句型“What’s your name ?”首先老师提问“your”是什么词,可能有学生答:“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老师会给予肯定回答,并让学生总结“name”前应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接下老师会在黑板上写:“What’s your sister name ?”反问所有学生并要求周边四人一组,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位好学生参与讨论,然后抽查几组,由于有好学生参与,最终结果出来了,那就是“sister”后面应加’s,叫做名词所有格。通过这样讨论培养好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带动身边同伴共同进步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到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短剧,每次课前表演,剧情可依照学过的课文,也可自创,但台词必须是运用已学过的句型。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要求成员必须有一位口语和表演能力都是强项,因为本学生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坚持让能力强的学生做引领,他本人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有了成功感,能力不强学生在他的感染下,也一天天口语大增,同时也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复习旧课,也加深了对新内容的理解。
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
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更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学生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因此有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而家庭教育得当的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到高年级英语很捧,所以出现两极分化。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先找学生谈心,再找家长并给他们系统谈谈英语的重要性及如何配合自己学生把英语这门课学好。
五、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但中学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半小时左右,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课下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为得到教学效果,老师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习得氛围。如: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等磁带。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观,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好英语。
第二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留守儿童心得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师德教育活动
心
得
体
会
威宁三小
张海萍
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集中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列》等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将学习教育活动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始终,面向全体,立足班级,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学习理解。并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让每名职工时刻铭记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达到人人思想受触动,个个觉悟有提高,自觉地树立起良好的师表形象。因此,在深入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我密切联系实际,紧扣活动主题,对照师德相关规定、领导讲话精神和师德典型事迹,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与同事探讨:如何加深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如何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如何践行师德规范要求、如何当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如何解决师德失当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工作的使命,知道学生是那样的纯洁无瑕,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就像初生的太阳,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学习,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责任:德育工作是全校教职工共有的大事,也是育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下孩子在家中跟着爷爷、奶奶读书。然而,隔代教育的弊端很多,久而久之,孩子的 心理发生了一定的不良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更应关注留守儿童。因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上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上。通过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我知道21世纪的教育者必须树立一种观念:树立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挖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同时要形成一种合力:树立德育教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教育的育人功效。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其次,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第一,开辟宣传阵地。对教育重视的家庭要大力提倡搞好对外宣传,作为榜样树立。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第二,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班主任还可以建立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召开家长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教师的办学形式力求多渠道、多层次。从办学的渠道上,针对家教对象地域不同、层次不齐、内容不一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符合家长的迫切需要。活动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家长热心参与,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留守儿童要继续激励他们,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一部分不好习惯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爱心,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的争取家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总之,学校各科老师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学习各方面多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要勤观察,勤督促,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发布者: 刘娟娟(发布时间: 2012-10-26 12:31:2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展各自不同的观点。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而不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体现成功的喜悦。具体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将指导预习分层; 将问题设计和课堂任务分层;将练习作业分层。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
二、营造氛围,发展个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既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又及时对生活中的很多信息进行反馈,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够正确的,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意见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养成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三、注重差异,发展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走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必然带有个性化倾向。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课文的主旨是说明不要听奉承话,否则会上当受骗,但有的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却对狐狸大加赞赏,认为狐狸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直到成功为止。这的确是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且有合理的因素,是正常的、健康的,我们就要珍视、呵护。
四、注重选择,发展个性
学生知识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知识的关注也不尽一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如《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几件事,然后让学,生重点学习“怎样读书”一部分,选择三点建议中的一个建议反复研读,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精力聚集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接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想读的就读,在读中领悟;想抓重点词句分析的就让他们合作学习;想结合实际说体会的,就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弘扬个性,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后,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应及时地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自己喜欢的实践方式中去。这种实践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谈、画、唱、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心灵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发展个性,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个性宣传。
五、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特质的表现,社会越是进步越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学生的个性主要应该从语文的实践中培养并且发展起来。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丰富的,五光十色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学 生的个性就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语文两个课堂活动之中,当然校园课堂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但是课内的第一课堂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通过第二课堂才能弥补。因此,第二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升。那么,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认识往往高于一切,没有良好的认识,便没有良好的实践活动。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局限于小课堂的活动,个性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现在的家长总是对独生子女十分的疼爱,希望教师管严一些,生怕自己的子女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出事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认识方面的教育,让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斓,极为合符小学生们的兴趣,从心理、兴趣是对小学生的一种满足与愉乐。比如,开展诗歌朗读活动,提高学生写作个性与语言表达个性;如创办学生自愿组织的文学社团、自办手抄报等等。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只有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第五篇:高中生物新课改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生物新课改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高一年级的生物课对学生来说教材是新的,而对教师来说,学生更是“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蛋白质、核酸等知识的学习感觉非常吃力,感觉新课程教学内容量大且杂等等。开学第一个月我们组织了一次学情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难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为了贯彻好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时都考虑了每一个班、每一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力争每个班都做到“面向全体、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主动的找在生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找问题、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学习生物的畏难情绪已经有所好转,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