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学院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学校学院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09-4-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XX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注目的巨大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提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前全国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回顾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程,总结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校园文化?理论界、教育界有多种说法。一般来讲,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是在社会主体文化主导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包括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即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手段和载体。
校园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育人”二字上,具体说来具有教育示范、价值导向、规范约束、凝聚激励和提高素质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民族院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园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精神纽带,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各项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推动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体现,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的需要。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研究和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全国高校开始把校园文化建设提上学校议事日程,从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21世纪以来,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更加明确,探索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高校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回顾和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正确方向
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高等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头脑,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倡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弘扬时代主旋律。从而形成了体现先进文化要求的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体现学校特色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民族院校根据自身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取得了积极成果。XX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了民族特色鲜明的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持。
3、开展系列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高校主动为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学术、科技、艺术、体育、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校大力支持马列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各高校积极开展社团文化、食堂文化、公寓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扩展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XX大学将学生公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活动进公寓、学生社团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等六进公寓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贴近学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打造文化品牌
高等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引导作用,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辐射效应。新世纪以来,高校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经过探索和积累,各民族院校已经拥有了一批在校内外有影响的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主题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这些品牌项目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5、优化校园环境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是各高校普遍关注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建立了新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甚至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高校在校园布局、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以及各种教学活动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问题,提高了新校区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XX大学榆中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民族风格结合起来,为55个民族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
6、建设网络文化
针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族院校都将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行部署。各院校积极探索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的方法和途径,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有些学校还建立起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上档次的校园文化网站。
7、培养骨干队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文化修养较高、组织能力较强和热心肯干的工作队伍。近几年来,一些院校在引导和鼓励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同时,开始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通过这些骨干的积极工作,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有的学校选派有较高理论、学术、艺术造诣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和顾问,提升了社团活动的文化含量。
8、推进制度建设
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支持、管理和引导,在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方面,一些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有的学校还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另一方面,许多高校针对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制定了一些专项管理规定,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和目标,保证了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三、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上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成绩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许多做法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高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如创新意识不强、研究工作不够深入、文化特色不够鲜明、长效机制不健全以及投入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进行探索。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在与各种文化思潮的碰撞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全面规划,扎实推进;要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形成导向正确、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要建立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完善效果评价机制、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探索性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篇:大学学院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大学学院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XX
[日期:XX-04-21]:作者:[字体:大中小]
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
――XX大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学校发展的现状,找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寻求学校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理清发展思路。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紧扣《XX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解决的六个问题。学校领导深入分管单位和联系学院开展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各基层单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本单位的发展以及对学校今后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一、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问题
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别学院对学校总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划的理解上存在不足,导致学院的发展思路与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划存在着不和谐。部分学院自身的规划不够细致实际操作存在困难。还有部分学院对“特色”把握不够准确,特色学科建设力度不够。“老字号”的专业发展缓慢,没有进一步研究发展思路,审视发展特点,缺少“拳头”专业。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上存在的差距
作为一所教学为主综合性大学,重视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以科研带动教学,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环节、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特色学科专业优势不明显;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学科凝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和教学资源还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本科专业偏少,所办本科专业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目前还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学位点的申报难度增加,内涵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公共课教师不稳定,更换频繁,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连贯性产生影响;二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薄弱,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三是音乐、舞蹈、体育学院普遍反映其本科教学工作量核定时,计算系数偏低,造成部分老师不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四是学生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部分学院反映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及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五是部分教学单位需要新建本科教学实验室,部分学院要求对原有实验室设备进行添置和更新。
3、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
建立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科研活动进展情况,也影响到学校科研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教学研究性大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强化科研管理,加强科研机构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理顺科研机构与校院系之间的权责关系,创新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鼓励科研、促进人才涌流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目前我校的科研工作较之以往有了长足进步,但要达到上述要求和目标,仍让还有欠缺。
(1)教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授课上,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科研,而现在学校各类名师、名课、名专业、学位点的建设以及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都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支撑。目前按照学校的规定,职称越高的教师,需要完成的课时量越高,这就意味着需要科研水准越高的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越少。
(2)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还不多,缺乏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人员各自为阵,成果关联性较差,特别是对服务民族地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方法、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心理;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当部分教职员工对学校科研的形势及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有的甚至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国家级科研项目少,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少;项目中后期管理滞后,项目结项率低。科研质量还不高,权威期刊论文少,权威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论文中所占比例偏低;成果获奖少,特别是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少;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率偏低,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与重大需求对接不够,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够。
4、两校区办学过程中,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校目前的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程度低。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困难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师资规模仍然与学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一流的学术大师、名师少,中青年学术领军人物少,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少,学科带头人、学校带头人少。因此,迫切要求研究确定合理的师资规模,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创造激励人才成长,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1)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较少,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留住难引进更难,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急需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各学院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这是制约学院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从而也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科学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招揽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学校今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局部师资短缺,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由于连年大幅度的扩招,导致部分学院部分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使教师负担过重、科研力量薄弱、学生培养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3)教学秘书待遇问题。教学秘书是教学一线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直接影响学院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目前,我校教学秘书的待遇问题一直影响到这支队伍得稳定性,制约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
学校在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存在的差距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校园,学生管理、团学工作和校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学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究其根本是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全融入到学生实际管理中,某些工作显得呆板、僵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中的某些部分已不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特点;二是学生管理过程的持续性、一贯性保持不够,偶尔有大意和松懈的现象;三是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和团干的配备还相对不足,使得学生的管理不够细致体贴,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四是学校的学业预警和学生行为预警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缺少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五是我校的助学贷款工作目前还有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所欠缺;六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实习实训机会欠缺。
2、团学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两校区办学的客观环境造成,问题主要集中在榆中校区。一是文化主体不健全。榆中校区偏僻,交通不便,教师在新校区教学科研活动机会少,与学生交流机会少,师生之间存在明显情感距离,所以榆中校区明显缺乏以教师为参与主体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二是校园文化缺乏特色,榆中校区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体现各学院自身的特点、学生接受的知识单一,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少,校园文化氛围差,校园文化活动中科技创新活动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立高效的现代组织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学校事业顺利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证。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完善现有合理解决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是今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了更清醒地认识。
1、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落实不到位,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需努力。
2、学院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校院二级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学院之间以及学院内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仍需进一步探索。
3、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各级各类人才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
4、两校区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学校办学受到一定制约和影响。
5、后勤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漏洞,新的后勤管理制度还处于酝酿、设计阶段,需要尽快完成。
学校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上的不足
1、随着学校办学模范的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学生党员已占学生总数的11%,但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便于党员教育、组织生活的开展、支部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各党总支组织发展工作不够平衡,程序不够完备,组织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等各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总支书记对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精力投入不够,对具体工作的安排、督促落实不到位。第二,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主要负责人顾此失彼。
3学校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与高校特点结合不够,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二、原因分析
回顾上述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客观困难;既有体制、制度的不完善所形成的束缚也有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的制约;既有学校层面的问题也有基层单位的学习配合不利。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个别管理干部在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足,一些重大事项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执行困难,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相互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习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求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二)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刻,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还不明确。工作中解放思想不够,观念转变滞后。思想陈旧,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深。由于没有好的激励和奖罚措施,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行动上明显滞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升到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解决。在服务理念和推动工作上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业务工作难点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原因多,主观努力不够。
(三)创新意识不够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缺乏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缺乏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原来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
(四)干部队伍作风尚未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调研不够,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调研少、研究多,总结经验多、推广少,发现问题后,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不能及时组织实施。
(五)贷款建设新校区,偿还高额贷款利息,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同时两校区办学增加了办学的运行成本,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相当紧张的恶性循环局面,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过对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力求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切实从机制上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一)要进一步落实《XX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加明确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拓展服务功能,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新要求,结合落实《XX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推进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要修订和完善学校学科专业规划和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实践环节,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榆中校区后续工程建设,优化两校区教育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三)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XX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素质优良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适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增强活力,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四)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局,制定并实施《XX大学和谐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实际开展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凝聚各民族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贯彻“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着力解决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问题,要结合当前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力做好敏感节日期间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
(五)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按照“废、改、立”分类,对现有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系统清理,完善行政、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学校管理和后勤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机制问题;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明晰权力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加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量化科学管理;建立更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两校区定位,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六)围绕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力解决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以及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厘定学校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监督权力;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探索转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新机制和新举措,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三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影响深远,各校都依照局领导的要求,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依照方案逐步实施,效果明显。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喷绘的、有油漆书写的;其次,各类文化宣传牌、布置精美的橱窗都向来客展示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目前状况
(一)办学思想
通过这几年教育局的领导与督促,各学校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年龄较轻的一部分校长,他们善于学习,所以很快领悟到“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广纳博言,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了属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如青湖齐庄小学,虽然只是一所村小,但始终秉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思想。
但是,有部分的学校校长是迫于压力,临时抱佛脚,办学理念东平西凑,抄袭严重。校训不是“团结、奋进”,就是“求实、创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口号色彩浓,文化内涵少。学校工作与办学理念毫无关系,不仅学生、老师不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甚至连很多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针在开展,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校长的安排应付工作。因此,这样的学校工作不见起色,没有特色。
(二)文化建设
此处的“文化建设”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一牌”、“二栏”、“三室”。
外行看热闹。走进校园,首先是看有没有文化宣传牌;其次是看宣传橱窗公示栏、班级黑板栏办的质量高不高;最后是看是否加强了荣誉室(陈列室)和图书室建设。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不过是一纸空文。
内行看门道。文化宣传牌、黑板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它应该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图书室、图书角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它直接服务于学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载体,如果图书室没有几本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如果图书角空无一书,那么,《营造书香校园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句口号。
但是,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大概58%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庸俗。目前,大多数村小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
(三)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品味,代表了一个校长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校长一定会建设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因为只有品位高的校长才可能做到“让每寸土地传情”这一目标。纵观全县各乡镇小学,能把“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很少,至少落到实处的不多。校长们谈到文化建设和环境整理,往往会抱怨学校经济紧张“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差,哪有闲钱来搞这个?”成了校长们的托词。其实,“环境育人”,能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校长,因为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也折射了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到过几个村小,看到他们的花坛光秃秃的,于是问他们为什么不种植一些花草?他们多是一个答案——学生太淘了,种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环境的好坏反映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工作的好坏,而且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绩效!
三、解决措施
(一)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
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二)逐步推进,构建过程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师生携手,打造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四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影响深远,各校都依照局领导的要求,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依照方案逐步实施,效果明显。不管是镇小还是乡村中心小学,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喷绘的、有油漆书写的;其次,各类文化宣传牌、布置精美的橱窗都向来客展示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目前状况
(一)办学思想
通过这几年教育局的领导与督促,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年龄较轻的一部分校长,他们善于学习,所以很快领悟到“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广纳博言,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了属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如青湖齐庄小学,虽然只是一所村小,但始终秉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思想。
但是,有部分的学校校长是迫于压力,临时抱佛脚,办学理念东平西凑,抄袭严重。校训不是“团结、奋进”,就是“求实、创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口号色彩浓,文化内涵少。学校工作与办学理念毫无关系,不仅学生、老师不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甚至连很多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针在开展,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校长的安排应付工作。因此,这样的学校工作不见起色,没有特色。
(二)文化建设
此处的“文化建设”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一牌”、“二栏”、“三室”。
外行看热闹。走进校园,首先是看有没有文化宣传牌;其次是看宣传橱窗公示栏、班级黑板栏办的质量高不高;最后是看是否加强了荣誉室(陈列室)和图书室建设。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不过是一纸空文。
内行看门道。文化宣传牌、黑板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它应该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图书室、图书角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它直接服务于学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载体,如果图书室没有几本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如果图书角空无一书,那么,《营造书香校园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句口号。
走进青湖齐庄小学,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一面面古诗墙。校园的清晨总有那么一群群学生在沿着古诗墙边走边诵读;中午时分,几处阴凉的古诗墙前,几位学生在互相考量对方,看谁会背得古诗多;放学了,家长还没来接的学生三三两两的围在古诗墙前,正在玩着古诗接龙游戏„„ 古诗墙不会发出声音,但是学生们朗朗的诵读声,让一面面古诗墙具有了生命,绽放出美妙的声音。
但是,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大概58%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庸俗。目前,大多数村小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
“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
(三)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品味,代表了一个校长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校长一定会建设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因为只有品位高的校长才可能做到“让每寸土地传情”这一目标。纵观全县各乡镇小学,能把“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很少,至少落到实处的不多。校长们谈到文化建设和环境整理,往往会抱怨学校经济紧张“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差,哪有闲钱来搞这个?”成了校长们的托词。其实,“环境育人”,能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校长,因为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也折射了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到过几个村小,看到他们的花坛光秃秃的,于是问他们为什么不种植一些花草?他们多是一个答案——学生太淘了,种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环境的好坏反映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工作的好坏,而且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绩效!
三、解决措施
(一)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
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二)逐步推进,构建过程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师生携手,打造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五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影响深远,各校都依照局领导的要求,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依照方案逐步实施,效果明显。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喷绘的、有油漆书写的;其次,各类文化宣传牌、布置精美的橱窗都向来客展示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目前状况
(一)办学思想
通过这几年教育局的领导与督促,各学校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年龄较轻的一部分校长,他们善于学习,所以很快领悟到“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广纳博言,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了属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如青湖齐庄小学,虽然只是一所村小,但始终秉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思想。
但是,有部分的学校校长是迫于压力,临时抱佛脚,办学理念东平西凑,抄袭严重。校训不是“团结、奋进”,就是“求实、创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口号色彩浓,文化内涵少。学校工作与办学理念毫无关系,不仅学生、老师不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甚至连很多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针在开展,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校长的安排应付工作。因此,这样的学校工作不见起色,没有特色。
(二)文化建设
此处的“文化建设”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一牌”、“二栏”、“三室”。
外行看热闹。走进校园,首先是看有没有文化宣传牌;其次是看宣传橱窗公示栏、班级黑板栏办的质量高不高;最后是看是否加强了荣誉室(陈列室)和图书室建设。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不过是一纸空文。
内行看门道。文化宣传牌、黑板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它应该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图书室、图书角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它直接服务于学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载体,如果图书室没有几本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如果图书角空无一书,那么,《营造书香校园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句口号。
但是,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大概58%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庸俗。目前,大多数村小依然存
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
(三)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品味,代表了一个校长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校长一定会建设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因为只有品位高的校长才可能做到“让每寸土地传情”这一目标。纵观全县各乡镇小学,能把“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很少,至少落到实处的不多。校长们谈到文化建设和环境整理,往往会抱怨学校经济紧张“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差,哪有闲钱来搞这个?”成了校长们的托词。其实,“环境育人”,能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校长,因为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也折射了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到过几个村小,看到他们的花坛光秃秃的,于是问他们为什么不种植一些花草?他们多是一个答案——学生太淘了,种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环境的好坏反映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工作的好坏,而且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绩效!
三、解决措施
(一)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
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
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二)逐步推进,构建过程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师生携手,打造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