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0: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

第一篇: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引起老师们的关注,“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购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中,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一、在跳跃的音符中“奏”出音乐的旋律之美。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含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以再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节奏美的训练,如:小学低年级应以唱游为主来进行训练,在教授《走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每种动物的走路节奏,和学生一起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训练,让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走、跑、跳这一系列的唱游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每个音符的时值长短,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之美。而对于高年级的节奏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聆听,感受来进行引导。如:在学习六年级《中国人》这首歌曲,这是一首节奏感很强,感染力也很强的一首歌曲。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强弱拍变化的同时,用拍手、拍肩、拍腿、拍桌等形式来为这首歌曲配上合适的节奏,让整首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感染力更强,也让学生感受的音乐的旋律之美、节奏之美。

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

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五、在音乐体验中“品”出音乐的情感之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那是我们的小伙伴》又让多少孩子学会了同学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学会关心,学会珍惜。组织指导学生聆听一些格调较高、积极向上的中国民歌、创作歌曲、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是学生从这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感受到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从而达到了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亦收到了矫正学生心理偏异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生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六、在音乐创作中“编”出音乐的创造之美。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种思维不可分割。而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美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它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而审美过程最具有形象思维特点,既一要想象、二要创造。像“白发三千尺”“银河落九天”,这种想象力就是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有助于优化人的心理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在听乐、奏乐、歌唱、视谱、过程中的生活联想及在优美、生动的音乐知识自己创作歌曲,表达与体现学生的审美愿望与意识;或通过表演、演奏等手段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对原有作品进行初步二度创作的尝试,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提高创造的能力。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焕发出异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如,在教学六年级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学会唱会这首歌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配乐并进行二声部创作,边唱边舞,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通过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升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不仅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想要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深化对于学生的审美教 育,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更好的审美教学情境。同时,教师 应当让课堂教学更为多样化,此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很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目前,小学音乐课教学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音乐就是教学生乐理,教学生唱歌技巧,其实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1.学生缺乏审美的眼睛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或接触事物较少等原因,学生对美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使小学生不知道从哪甚至如何去发现美,就导致学生缺少一些审美感,从而使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是一个问题。但有些老师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在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里有一首歌《金铃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放幻灯片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到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落叶和秋收的果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他们慢慢地学会审美。

2.学生缺乏审美的想象力

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总是封闭式教育,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使学生缺少了想象的能力,就促使小学生看见一个事物时,不知道怎么去想事物的美好。导致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把歌词与画面联想起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然而仅有极少的老师能做到。例如,在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上有一首歌名是《时间像小马车》,其中有句歌词这样写道:“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答答答答答答向前跑,大家各自做什么?”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想象一下时间之快,从而联想到小马车在前进的过程中是一种飞奔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一种飞跃的美。在现今十分潮流的社会,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十分抽象的美。所以,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先培养学生去发现、感受、想象生活中美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生活才不会缺乏美,而且还能体会到审美的乐趣,以后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二、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在音乐审美上首先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审美的眼睛,很多好的音乐作品并不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感受,这种审美意识的缺乏给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教育造成了障碍。想要有效化解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要培养学生慢慢具备一双欣赏美好事物的眼睛,要通过更多好的作品的欣赏与品鉴来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审美经验都还较为缺乏,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通过更多有效的引导来逐渐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开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成效。

三、创设好的审美教学情境

展开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方法十分多样,教师要透过好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来增进大家对于音乐的体会,创设良好的审美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其对于音乐课程的辅助作用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针对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来将学生们更好的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大家能够更深层次的领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认知水平还在构建中,对于许多背景知识也并不具备。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这些都能够为知识教学提供重要辅助,将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培养学生的美感评价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到音乐审美状态中。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第三篇: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1强化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1.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1.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讲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1.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MP3中的歌曲欣赏和DVD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2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3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4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MP3和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存的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5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中心完小 崔庆锋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到课堂教学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会引起情感冲动。因此,教师就得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体现教学的美感性。让儿童从小受到美的陶冶,这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教材内容为主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更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想象,由体验到评判,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谈一点浅显见解。

一、在诵读中体验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能见出欣赏的深浅”。是啊,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到陶冶、净化。

《背篼》一文,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节奏训练与感情朗读的好文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一位农家孩子黄昏时分打柴归来的形象,特别是第四自然段中,“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我指导学生朗读时,句与句之间要读出跳跃性,体现孩子轻松的脚步,愉悦的心情,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下来,体会孩子回到家中的幸福感情。叶圣陶曾经说过,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最后一自然段“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虽是一句话,却包含了作者的深厚感情,我又让学生反复地读,投入地读,语气不断加强,语调稍上扬,品出作者对山里孩子的赞美之情。学生在读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美读中,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二、在分析中理解美

教材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很有个性。在教学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推敲、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琢磨传神的词语,重在琢磨其精妙,用词的精妙,指得就是它是否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写到:“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色的颜色明亮地在我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其中的“堆”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鲜明,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写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其中的妙用,仔细体味优美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闭目想象,一棵茂盛的大榕树似乎就在眼前。

三、在欣赏中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语言取胜,而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子来表现,教师若能捕捉这一亮点,再配以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夏天》一文,描写雨后初晴的四、五、六自然段。作者把雨后的美丽景色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我在学生欣赏录音朗读之时,抓紧配上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了雨后彩虹挂空中,柳叶、小花干净精神,小鱼活泼可爱,以及湖边的美丽景色。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美的感染之下,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雨后美的形象,产生爱美的情怀。所以,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感,这对于低年级语文课更是重要的审美方法。

四、在想象中拓展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他强调的就是阅读语文中的想象。如果说理解可以再现形象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凭借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中,狼凶狠狡猾,而小羊则温和善良,在课文结束时作者留下一个悬念给读者,狼向小羊身上扑去,那么小羊到底是被吃掉了呢?还是获救了呢?在启发学生想象结尾时,就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对“善” 的倾情,对“恶”的深恶痛绝,有的说:“狼一下子扑了个空,撞死在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候,猎人赶来救了小羊”„„无一不说明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孩子们“善”的一面,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积累,贮存,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使美的感受不断加深。

在教学中,我还从一些图文并茂,美观实用的图画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叶圣陶指出: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并且要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辅助插图非常多,也就是这些美丽的图画,吸引着小学生,尽情游赏这百花园,它以美的魅力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陶醉,而且还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处处存在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掘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用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动用多种形式进行审美的训练,带领学生在游览、参观、阅读等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使之把美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出独特性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课是一门融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其丰富的审美要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利用语文课中美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语文课中塑造了大量积极向上、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宁死不屈的爱国者形象,如《屈原》中的屈原,《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以及《药》中的旧民主主义者夏瑜等;同时也有勇于超越自我,积极进取的勇者形象,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我与地坛》中的“我”,《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以及《一碗阳春面》中的母子三人等,这些人物形象或精神感人,或品质卓越,都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形象身上的可贵品质,并及时地加以渲染和引导,从而让学生为之动容动情,深受感染和教育,这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利用语文课中丰富的审美要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的艺术性使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要素,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美、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美、诗歌中的意境美,以及各种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美和语言文字美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材料。

1.剖析小说中人物的人物个性,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之美。

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小说往往是以其所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来取胜的。小说中成功的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而且它还能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提示小说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鲁迅就是以其所塑造的一系列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诸如愚昧落后的华老拴、身受封建社会毒害的祥林嫂、以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的阿Q等,来感人至深,发人深思,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讲析小说,不仅要讲析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而且还要详细分析小说中有关人物形象的描写,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因为在小说中,小说人物形象的一切描写,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关联着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无不包含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无不体现着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精美巧妙的艺术构思。在分析小说时,只有分析了小说中有关人物描写的所有一切,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到小说的艺术形象之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2.分析散文作品中的写景状物,让学生感受自然景物之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秀散文,如朱自清那醉人的《绿》、充满生机的《春》,以及富有诗意的《荷塘月色》等。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引导,就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感知美、认识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如朱自清的《绿》,主要是写梅雨潭,而梅雨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瀑布潭,可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这时,在分析课文时,我们就可以有意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原来是“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那醉人的绿,“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的皱结页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梅雨潭的绿简直是太美妙了,美妙得如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这样,经过一定的分析和引导,学生不仅认识到梅雨潭的绿,而且还能感觉到梅雨潭的绿的可爱之处。不知不觉之中,学生在深刻地感受美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欣赏的能力。同样,在学习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荷塘月色》时,我们也要让学生深深地懂得,那荷塘中富有诗意的一切,包括那田田的叶子,袅娜的白花、缕缕的清香,脉脉地流水,以及如洗的月光、斑驳的树影等,它们既是一幅美妙的自然景物画,同时也是作者超脱现实和自我的一种喜悦心情。只有让学生懂得这些,才能真正让学生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因此说,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散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的分析和鉴赏,来感染和启发学生,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3.渲染诗歌的意境,让学生体验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诗歌是以诗的意境美取胜的。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老师能用心设计,紧紧围绕诗歌的意境,不断地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去加以渲染和描绘诗的内容,学生就如同身临其境,能充分体验到诗的意境美,并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如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勾勒了一个绚丽动人的梦中世界,创造了极其神奇美妙的意境。因此,在讲授这首诗歌时,我们就可以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渲染诗人丰富的想象世界,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体验诗中的审美情趣,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又如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中以无意写有意,以无情写有情,以有限的自然景观,勾勒出无限的生命境界,意味深远,意境阔大。在讲析时,如果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和渲染,带动学生的情绪,融入诗的意境,那么学生所得到的美的感染和对美的感悟将是无法言表,无法形容的。这就是诗歌的意境美的魅力之所在。

4.纵观各类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之美。

文章的篇章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的思路和脉络。面对一篇文章,只有放眼全文,了解其谋篇布局,才能真正懂得文章的真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启发和诱导,这样学生才能领略到文章的整体结构之美。对于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来说,篇篇文章结构不同,布局迥异,有如奇峰迭起,千姿百态。如在夏衍的《包身工》中,包身工倍受中外反动派摧残的一部血泪历,在其笔下,竟浓缩在了一天之中。全文从起床到用餐,从上工到下工,处处都闪动着包身工紧张、忙乱、劳累、穷苦的身影,处处都流淌着包身工的血和泪。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痛恨和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文章不仅思想深刻,而且结构形式完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又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文中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抒写对生活的瞬间感受,从北京,到徐州,到南京一路写去,直到买桔子这一细节,作者才刻画出了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子之间真挚感人的情感。这样全文形成了由远及近的布局艺术。还有《项链》中,路瓦栽夫人所有的虚荣,一生的遭遇全系于一挂项链上。全文围绕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构思巧妙、结构完美。《祝福》中,祥林嫂的半生经历,凄惨命运也都集中概括在两次到鲁镇做女工的前后变化之中。凡此种种,莫不显示作者驾驭题材布局谋篇的非凡功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布局周密,谋篇严谨的文章结构形式之美,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极大的益处。

5.探究文中的谴词造句,让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语言教学中,深入课文,探究文中的谴词造句,会让人不断地有语言之美的发现。如在《沁园春·雪》中,一个“望”字就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千里万里的雪景尽收眼底,可谓一字传神。在《绿》中,梅雨瀑的纷纷扬扬的小水花,倏地钻进你的衣袖中,再也寻它不着,一“钻”字,平添了几分诗意,几分情趣。再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写道:“茫茫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青”,一个“浮”,恰切地写出了雾的着色和轻而不散,微微飘动的雾的状态,生动、传神而逼真。诸如此类等等,在文学作品中,一些字的巧妙运用,往往会妙笔生花,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这一点,及时地给学生以点拨,学生也就会更加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之美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材料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能加以合理地运用,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载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与审美

    目 录 摘要……………………………………………………………………………………2 引言……………………………………………………………………………………3 一、幼儿音乐艺......

    略论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略论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摘 要】: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启迪智慧,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分析(★)

    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分析 【摘要】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局限于音乐的辅德和娱乐作用上,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审美价值和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美人格、美化......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内容提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教学大纲已经不适应音乐教学的要求。我......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 昌吉州木垒县东城镇中心小学 刘伟丽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是......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福兴中学:朱秀娟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

    音乐审美文字

    中外音乐审美 普罗科菲耶夫 Sergey Prokofiev (1891.4.23-1953.3.5 )苏联作曲家、钢琴家,20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1918-1936年旅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36年回国定......

    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导入_通用版-word文档

    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导入通用版 引言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导入,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