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意义
田佳琦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关键词:生产力 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一、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不等同于纯粹的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邓小平精辟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①。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先进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引领、带头的作用,其意义更加重大。当代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先进生产力逐步取代落后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创造条件,逐步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
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坚持“一个中心”的基础上,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进入新世纪,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和现实需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高度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明确提出:“一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取决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发挥。”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既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
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要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结构科学化、合理化,屏弃不良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争取在思想上力求先进。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往往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与人交往众要摒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关心他人的需要、给人真诚的赞美。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三、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剥夺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政治可持续发展问题,它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还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乃至政治、文化发展的可持续。
可续发展观把坚持改革创新放在突出地位,发展的途径更加新颖。邓小平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①。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创新”纳入了发展观范畴,挖掘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把和平发展道路作为战略选择,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科学发展离不开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提出内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外建“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的主张,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的美好期望。
科学发展观在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注重发展的综合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主流,,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尊重自然相统一,它所贯穿的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和谐原则、效益原则、可持续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在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视野,不仅引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必将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七大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为了更好地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行动纲领共同奋斗,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
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些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继续,又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成功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特点及我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最新思想武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代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树立得不够牢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淡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投入、作风不扎实,少数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贻误了事业发展。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着力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改进作风,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3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推动我市商贸领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联系市商委实际,这次活动要着力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一是解决商贸发展环境的问题。二是解决商贸发展规模的问题。三是解决城乡商贸发展失衡的问题。四是解决商贸发展质量的问题。五是解决商贸对外开放不够的问题。努力实现“五个一”的具体目标:即培养提高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制定完善一批未来五年的重庆商贸“一保一建三打造”科学发展规划,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重庆商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一批推动重庆商贸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庆商贸发展体制机制。全市商贸系统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对待、自觉参与、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中去。作为一名商贸流通战线的公务员,更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为早日实现我市商贸流通事业“一保一建三打造”的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重要意义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论述来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将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这些重要战略思想的关键。
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符合社会现实的需求
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进一步解决好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无论是资源结构、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必须实行战略性调整;无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干部的思维方式,还是相应的评价体系及社会管理模式,也都必须加以调整。
以党章的法规形式,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政治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整体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思维方式和干部作风必要的重要条件。这一举措,有助于树立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尊重民意的民主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这一战略思想从理念转变为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和法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新党章中写入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突显出人文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新党章中写入科学发展观,还有利于把发展动机与发展效果统一起来,有利于健全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新党章除新增巡视制、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等事涉党组织和干部建设的内容,浓墨之笔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由此,“科学发展观”将被视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已成共识的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不仅是对经典格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而至关重要者,则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人们在新的时代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科学发展,而不是盲目发展;要我们和谐发展,而不是掠夺发展;要我们适度发展,而不是过度发展;要我们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发展。一切对自然界的掠夺过度;一些对欲望的贪得无厌,都将受到因果报应的惩罚。回想人类历史走过漫长之路,从社会科学角度讲,为了生存和欲望,产生国家、军队、法庭、战争、残杀、掠夺、压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贫富悬殊。制造武器、互相残杀、改朝换代,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无辜而亡或饥寒交迫。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人们为了一时之生存之享受,无规律的砍伐大自然之树木、无计划的开采地球之矿源、无节制的使用地球之水源、无科学的享用地表之资源、无远见的利用有限的土地之资源,等等之过度开发和追究欲望享受所带来的天灾人祸,就知道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我们眼下最迫切的任务是:认真考究大自然报复的根源、认真考究盲目开发的思想根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向前看,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由过去的粗放型社会,逐步转变成为科学细化型社会。
三、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执政为民、有利于加快企业改革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作为党员,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执行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利益,为实现党的目标努力奋斗。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企业走向发展壮大的根本力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企业就要大胆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依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干部与群众的和谐、职工与职工的和谐。
从陕煤建司的现实情况来讲,提高职工家属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司经济发展起来,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公司才能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看到,当企业总体上更加富裕时,解决矛盾与问题的空间就会更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想最多的办法,首先把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民生权力,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希望,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我们广大员工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筑牢思想防线,这就需要我们共产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陕煤建司党委,把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企业职工喊响强司富民奔小康的目标,仅仅才开始起步,在整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困难职工,多数是因企业改制、矿井破产而进入下岗、待岗失业行列,或提前退休、一次性安置等,拿生活费或低保金艰难度日。他们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退出岗位牺牲自我,是做出奉献的困难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构建和谐企业更应勿忘困难群体。我们要以实施“民心工程”和“温暖工程”为载体,始终带着感情、责任关注困难职工,把解决困难职工的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多渠道多门路帮助困难职工走脱贫致富道路。对生活不能自理,因病灾造成特困的职工家庭,我们要积极实施扶贫送温暖献爱心工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要开展好扶贫助学,“希望工程”、“宏志行动”、“绿色通道”等,帮他们完成学业。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困难职工的利益,使他们时刻享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切实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真正享受到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陕西煤建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瞄准高端矿建产品市场,向深度矿建施工进军,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摆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局限性,必须从传统的产业领域转移出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并改变原来的以单项施工承包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快项目工程总承包施工的改革步伐,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低层次的竞争格局,最终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陕西煤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目前,国有煤建企业受观念、资质、体制的影响,以及失去了国家政策保护,跨行业参与高速公路、地铁、铁路承揽工程的机遇丧失,再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有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在招投标时宁愿高价位要私人企业、行业外矿建队伍施工,也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淘汰行业内的施工队伍。除非深度井,地质复杂的工程,别人干不了的才让自己的队伍来干,而煤建施工企业作为一般竞争性行业,产品本身的含量低,市场准入和技术要求不高,必然是无序竞争严重,战线长,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国家没有任何的保护政策,煤建施工企业受承揽行业外工程和总承包资质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走向高端化、走出行业竞争力的脆弱,导致煤炭施工企业目前的恶性循环。
面对现实,我们国有煤建企业作为煤炭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制度上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关系,以市场、行业协会、政府为调节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社会信用体系为支撑的煤建行业的诚信建设,推进市场化进程,努力消除束缚资源配置的政策性障碍,为企业竞争营造一个统一、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要给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资源要素再配置的环境和土壤,以兼并和重组来实现资源的整合,通过全行业内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让强势企业率先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集管理、融资、科研、设计、施工能力为一体,彻底摆脱现有的拼资源、拼人力的低水平竞争局面。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在促进企业生产更加科学、经营更加发展、党建更加巩固、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安康上,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放在实现强司富民的目标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陕煤化集团公司和公司决策部署上来,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章,要把握一个思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所以党是关键,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为陕煤建司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路桥公司)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
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
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视角点拨】
本知识点是目前热点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以材料题、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来阐述,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说明以人为本,还可以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等来进行考查。
[责任编辑:moninfu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2: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3: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
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
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
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
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视角点拨】
本知识点是目前热点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以材料题、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来阐述,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说明以人为本,还可以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等来进行考查。
[责任编辑: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