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5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人类离不开阅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阅读。那时人们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都与这种阅读直接有关。阅读与一般的 “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因而,阅读不止在于掌握语言文字,它对人的生活质量及个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正是因为作用如此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经历了由起步到深入、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上下教改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竞显异彩。因而阅读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也昭示着这一规律。

一、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总趋势

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总趋势在于:一是试题中限制了纯知识识记能力方面的考查;二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占了很大的比重。从考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类试题是能真实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考试试卷中;三是试题注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分值都不低于 30%。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一是表达。可以说,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因此,自从用语段或整篇文章理解分析来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一出现,全国各地都在中考试卷中安排了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的题型也日趋成熟。开始时,题目还在注重知识的考查层面上。近年来,阅读理解的考查调整为整体感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选文也由课内走向课外,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和主观性,现在正迈向综合性和开放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与任何改革的进程一样,平衡总是相对的。我们必须看到,在较大一部分初中学校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2、肢解教材式: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3、考点练习式:现在的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无休无止,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4、写作目的式: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

5、学生阅读量少。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初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少,适合他们读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两基”验收需要,有那么几百、几千册,但这些书要么是些工具书或七拼八凑的上个时代的书;要么学校把它当作“宝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学生是难以借到的。初中学生完全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人数相当少,读过鲁迅、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 《童年》了。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优秀作文选》、《名著精华》而已。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教师、领导不在这方面下功夫。有多少老师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其实是有课外阅读的欲望与需要的。初中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与条件,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可能放入他们的抽屉,这当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6、教师的课外不阅读。我们有相当多的教师自己就不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有的教师备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教材的钻研与感悟上,而是死背、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过分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以至于弄成花架子;有的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而是去背那些文章写法、写作知识、阅读技法之类的东西;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把精力和课余时间都浸泡在“麻省理工学院”(打麻将)里。

[1] [2] 下一页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产生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复杂:有的是对教材作用的错误认识;有的是对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应试的困惑;有的是对 “读写结合”的浅表图解;也有的是受办学条件或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强调开放,鼓励创新”的语文考试改革,我们这些仍以传统考试模式训练为主的语文教师应当自问:“狼”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我想,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应趁“狼”尚未到来之际,未雨绸缪,改革语文的阅读教学。

1、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早已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阅读教学仍没有表现出独立的学科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选拔人才只需写一篇文章就行了”等等。诚然,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品,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外结合、厚积薄发。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人归纳出少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见《中国教育报》2001.2.1)。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着别人指定的“分析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这一作业去读《红楼梦》的,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

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 “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培养。

读书的方法也应是开放的。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教师只能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绍: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浏览背诵,当用则用。这法那法,唯有 “读”、“悟”是上法。心无杂念,读出个“一、二、三、四”;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

3、学生要读书,教师更应该读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人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不读书,不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能迎

第二篇: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字数:2730 来源: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3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却依旧是原地踏步。因此,应该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进行探究,找出最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性质独特、过程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还显得不尽人意。

一、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优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成绩难于提高。

目前大多数的普通高中,青年教师较多。许多优秀的物理教师,在普通中学教了几年后,多数都想方设法进了条件好的学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缺少指导,导致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教学能力一直不能显露出来。新上岗的部分新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强,缺乏爱心,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课程综合化的新要求,科研能力薄弱,等等因素都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入,教法不当。

高中新的课程标准的落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来只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这些教师和其他没有培训的教师知识能力也大致相当。回到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有容易产生“自己培训自己”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想通过培训,把教师们的理念、观点转变过来是很难的。回到课堂上,许多教师大部分的课堂依旧实施他们早已习惯了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有的对新课改领会失当。

1.把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物体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任何思维力度。有的教师上课设计的互动形式项目很多,“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课堂教学程序化,表面上轰轰烈烈,课后向学生询问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就哑口无言了。

上述教师的方式和方法对课堂活跃起到一定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上热闹这种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有一次教师在上“圆周运动习题课”,为了引发同学们对“火车轨道两边不等高”的问题的研究兴趣,问“同学们,见过火车吗?”学生有气无力地回答“见过”。难道见过火车,就知道火车轨道两边不一样高?这毫无意义的提问不如不问。相反,笔者认为先解决学生很熟悉的水平面上汽车转弯,依靠摩擦力来防滑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询问同学们,在急转弯处的公路,路面应设计成那面高一些好?为什么?学生们经讨论分析后,再问火车的两根轨道高低的倾斜角大小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节课时逐渐展示:这段教材的内容与人类对于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它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

有的教师急功近利,经过简单的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的轻描淡写的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得“电磁感应问题”教学中,在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上的教育效果上大打折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常常采用节省所谓“理论”教学时间,用于“习题”教学。这种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3.以简明轻快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目前不做实验的教师没有,但以实验为主线带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太少,挖掘实验中各种要素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更少。大部分教师把实验作为当作引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匆匆表演之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后,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

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作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后,较详细的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无可非议。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才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程对实验的要求较高,以实验为主线,体现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家的群体重要的实验,展现科学家们的活动过程、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4.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的偏差,认为一纲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自己所选教材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入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入大量的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入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在习题的讲评中尽量求“大”、求“全”,研究圆周运动时,挖空心思编入平抛运动问题,研究动量守恒时,参入振动与波的问题,教师只有将这类题目讲完,也就放心了,自以为如此提高了学生素质。殊不知,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除了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

(三)学生存在的原因。

1.由于地处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多,2/5的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对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

2.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刻苦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不强。

3.优秀学生不愿意选修物理,学生不重视物理学习。

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一直很难,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加之普通中学的学生都是被选了又选、拔了又拔之后剩下的学生,优秀生都进入重点中学或被一些私立学校“选走”。目前多数普通高中选修物理学生不到总学生数的20%,而且都是成绩中下游学生——目的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好过4C,这些学生选学物理不是真正的喜欢,而是为了有高考资格。生源不好、高考难,物理平均分一直很低,优秀学生怕学物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应对策略

为使广大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快新课改推进。今后的普通高中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挽留优秀教师,留住人才。

没有好的教师,很难指导出优秀的学生。这就需要领导在挽留优秀教师上动脑筋:一是管理留人。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让教师在业务上有成就感,能体验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二是以感情留人。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讲,他必须能让手下的感觉到温暖,能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温情。哪怕是对老师一句宽慰的话语,或是拍拍肩膀鼓励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温馨的微笑,或者是敞开心扉的交谈,都能给人以催人奋发激人上进的一种热情。三是以待遇留人。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改善住房条件或其他福利待遇等形式挽留优秀教师,留住人才。

(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学校领导首先要转变培训的观念,培训不是简单的送老师去参加什么集中学习。而是要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使教师培训基层化、全程化和全员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本身处在偏远的农村中学,交通不方便,消息避塞,而指导考试的各项政策始终在变,教师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开展适当的研讨及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名师之间多对话,实现与名师名校资源共享,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功效。努力做到教学理念会学习、教学方式会创新、教学活动会评价、教学经验会总结,加速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三)树立新的师生观。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人。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一个有指导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以平等的心态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新课程下,要求老师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四)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因此,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较少参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有思维、有思想的独立的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指导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优化集体备课。

学校加强了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双周则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家统一,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六)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

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具体体验,这对新概念的形成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

2.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

只有创建了唤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积性。

(1)创设情境。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究,教师还课堂给学生,当好学生的配角,引导学生做到在启发中思考,在探究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教学效果必然增强。

(2)设计问题串。

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这种教学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轴心,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3.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探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探究的目标,根据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脱离具体的学习背景去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探究过程的经历与科学结果的获得是同样重要的。

4.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明白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其次,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让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促进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七)优化课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目前物理选修课不吸引学生,主要因为物理成绩不理想,高考平均分低等原因。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较弱,底子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快速成长。要结合学生特点,构建“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懂、会、用。不求快、不求多,教学内容要做到少而精,重基础、抓基础,可把教学进度放慢,只选择能把自己学生教会的方法。

针对物理难、学生底子差的实际,可以实施“分层作业”,完全抛弃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统一作业”的要求。一个年级同学科可以有不同的作业,一个班级也可以有不同的作业。按学生实际,把作业分成三类,基础差的办法是“低起点、补台阶、扶着走”,基础一般的方法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重反馈”,基础好的办法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通过分层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着、吃的好。切实提高物理成绩。

(八)课堂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选学物理的学生基础较弱,底子薄。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总之,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因此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使用性更强、效果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海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8.6.[2] 石国利.《浅谈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10.8.

第三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秉承 “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辛勤的智慧,捕捉意念淡薄学生心灵火花,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 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结语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03)

[2] 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 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2)

[4] 李敏,蒋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2)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仍处于步履维艰的局面,尽管众多的语文教师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仍是严峻的。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

在河北省中考语文成绩中,作文已由原来的三十分猛增到五十分,这本是突出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举措,但一部分语文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应付中考,往往训练“应试作文”,让学生压题目,背范文,作文训练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只限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而说明文及有名无实的应用文只能靠边站)模式中。其结果是,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对写作感到索然寡味,写作时敷衍了事,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写出的作文空、白、假。如今话题作文给学生选材立意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文体的要求越来越淡化,而学生作文的分数却未与之成正比。究其根本原因确是应试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浇息了学生写作的火花,更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对社会的需要。

二、封闭式教学严重缺乏大语文观、大课堂思想

目前,一些学校实行封闭式教学,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整天束缚在课堂上,甚至课内损失课外补,完全剥夺了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学生面对的是呆板、枯燥的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及社会实践,两耳闻不到窗外事,一心只能读圣贤书,这就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内容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所进行的封闭式训练,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确立大语文、大课堂的思想。除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举行一些文体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创造条件。如:设立图书室,安装电视等,让学生有条件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由于有了必要的实践活动,学生从电视、报刊中耳闻目染,无不津津乐道,把这些问题引入作文训练,会使学生作文的主题更加深刻,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新的生机。如200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话题为“发现”,班里赵洪同学写了《我发现妈妈变了》,其内容大致写的是一位保守落后的妈妈在改革大潮的影响下竟参加了电脑培训班,扭起了大秧歌。赵洪同学取得了105分的好成绩,这与他的作文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彻底摒除封闭式的教育教学已刻不容缓

三.作文训练中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

目前,一些中学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盲目的随意性,写作无根据,训练无目的的情况下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①训练文体的随意性,只注重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而忽视说明文、议论文的训练;②训练的手段的随意性,只注重课堂训练而忽视课外的训练;③评改训练的随意性,评语千篇一律,使学生不痛不痒,不知所云,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范文讲评而忽视整体的评改,只注重老师的评改,而忽视学生的自改;④命题的随意性大,有些老师,往往课前无充分的准备,课上随意找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缺少必要的指导。我认为,以上这些做法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它只能使老师的劳动付诸东流。要克服这种写作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好的做法是依据大纲的要求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如在文体训练上,注重实用性与能力性,多种文体全方位训练。在年段攻关上,初一做模仿训练,可“仿点”“仿意”“仿写法”。这要求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巧练作文,最终使学生能仿其行到传其神。八年级以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快速选材,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训练的措施上,课内课外相结合,师生评改相结合,训练结合。在作文的命题上,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实际,要有针对性。现在,在课外师生经常在一块儿,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都心里有树。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把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叶老先生的论述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怎样才算有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

总之,有了科学的训练目标,并在这个目标指导先循序渐进的练,日积月累的了练,有法、有序、有效的训练,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持之以恒,又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呢?

第五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八中

王君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可谓经久不衰。那时由于教育状况的落后,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设施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迫使教育者不得不采取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这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可以说,孔子是最早的“语文教师”,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语文老师”,他所教的语文,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并发展着,就是到了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孔子的很多教育理念都不曾过时,也不会过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文学习的小主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平行班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采取 “一刀切”作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由此看来在平行班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是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平行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呢?我的做法是:

一.目标分层

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这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目标确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同层次文本的共读,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文字艰深,理解力差的同学很难有什么大的收获。我们在参读中引入了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有《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优秀的学生经读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学也可借读浅近的内容。加深对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后的同学也可在浅近文本的阅读中有着不少的收获。

三.问题解决分层

我们的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先要想到“学困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处,将问题展开,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要发挥优生的优势,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比如学习《安塞腰鼓》时,字词音义形和作者相关信息,比较容易,这让“学困生”去完成,他们会积极参与。课文内容概括,让中等程度同学谈,他们会有所发现。然后再请优生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品析,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在“可能性”的预见下的问题分层设想,也可以灵活变通。就是这一课的主题,有的“学困生”也发表了非一般的见解。

四.训练分层课堂

作业是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星级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四颗﹡﹡﹡﹡,学困生必做!中优生可选做。较易题三颗﹡﹡﹡,中等生必做,“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两颗﹡﹡,“学困生”可不做,中等生可试做,优生必做。比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我共设想9大题:1、2、3两题注音辨音、辨形解词、成语抄写,是“学困生”必做的:4、5、6两题为仿句、选择文句意境美、文段背诵,是中等生必做。7、8、9三题为背诵文段,按标题()重整文本,按课文段落特点仿写文本,其中5为全体均做,6、7为优生任选其一。“学困生”可只做分条整理。

五.辅导分层

在课堂上应该是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那些优等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让他们也同样尽其所能的发展呢?根据多年的经验,每周五设两节语言趣课,90分钟,专门辅导阅读和写作,又专门开办班级文学周刊。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猜。

以上论述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可谓经久不衰。那时由于教育状况的落后,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设施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迫使教育者不得不采取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这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分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层的思想性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分层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灵活地组织和指导分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分层的科学性

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教学的长期性 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第五、分层的整体性

“分层教学”中“分”是手段,而达到班级的整体提高才是目的,在“分”中要做到两头齐抓共管,切忌顾此失彼。我们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着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不良现状。针对上述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三溪中学 陈甫华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它的诞生是人们对教育长期实践摸索的结果,目的就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推陈出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

    写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

    写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 一、感受到感动:以情感教育为基点学生在长个子长知识的......

    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5篇材料)

    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初探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一般的初中语文测试题中,包括中考,“写作”作为......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 马文凯 [摘要]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尹怀菊)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黔西县太来中学:尹怀菊 作者:尹怀菊, 通讯地此:贵州省黔西县太来中学, 单位:黔西县太来中学 邮编:551513, 电话:***。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