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TQM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之我见
NTQM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之我见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研究所
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发展趋势上从“符合标准”、“消除不满意”向“追求满意”、卓越绩效方向发展。“追求满意”,追求的不只是组织自身的满意、还有顾客及相关方(如政府相关部门、股东、员工、银行等)的满意。
1、NTQM起源
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发现要管好质量(尤其是在中国要建设质量强国),光要求企业层面的全员、全面和全过程质量管理(如SPC、TQM、六西格玛和QMS等)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我国这些都尚未普及和运用、尚未真正理解和执行到位),质量管理需要继承性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将质量管理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质量战略。这种战略是一种国家领导的理念、管理哲学以及指导原则,即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的TQM,形成“领导力强、全民参与、密切配合、法制健全、执法严格、人才陪出、方法创新。。。”的良好局面,使每一位国民的质量意识、质量能力都得到大力提升,使国家对全社会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工作都能够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建立以品质为中心,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质量文化。
2、全社会在NTQM中的作用
本教程所描述的“新全面质量管理”(New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NTQM,又称为质量哲学阶段)。全社会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如图1-10所示。
图1-10全社会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大在质量管理中主要是起战略导向、立法及执法监督作用,负有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检法、行业主管部门等)主要是代表政府起执法和监督作用,负有执法及监督责任;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政协、民主党派、认证认可、行业协会、社会群团、新闻媒体、实验检测机构、专家名人等)主要是起监督、舆论导向作用,负有监督、导向责任;各企事业组织主要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自觉遵纪守法、组织内部自我完善、监督,并接受外部监督,负有主体责任;各位消费者、公众等是产品(服务)的消费者,起作发现、监督和维权的作用,负有监督维权责任。全社会,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无论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消费者,都是质量的制造者、参与者,都生活在“质量大堤”之下。在质量面前没有世外者,你不是受益者、便是受害者。
3、NTQM的概念
NTQM是国家质量强国战略、是质量管理哲学、是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是领导理念、是指导原则、是大质量观。他是以政府为主打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人参与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和全社会的质量管理。NTQM是需要整合党和政府的力量(如立法、司法、执法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如标准化、认证认可、行业监督、媒体舆论导向等)、整合所有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和各类技术方法(如SPC、TQM、5S、六西格玛、QC七大手法、现代信息技术等)等,形成一个多维度的质量管理立体网,并形成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文化、质量文化。
4、NTQM阶段的特点
(1)此阶段是国家质量战略、是质量管理哲学、是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是领导理念、是指导原则、是立体化的大质量观;
(2)此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不仅限于制造业,还有教育、医疗、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也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管理等所有领域;
(3)此阶段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的事,是由党和政府领导的、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全民)参与的、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质量管理阶段;
(4)这个阶段的质量观是大质量观,不仅指是产品(服务)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一切可以单独描述的客体;
(5)此阶段是整合组织相关的所有资源、手段、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追求目标也不仅是“零缺陷”和“零故障”而是卓越绩效;
(6)此阶段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人”这个根本(即以人为本),人的观念和心态转变了、素质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和质的飞跃;
(7)此阶段关注的不仅是客户的满意,而是综合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达到相关方满意和忠诚;
(8)此阶段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全社会、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每件事情、每一次都做对,作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9)此阶段追求的不只是产品(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而是组织的品牌形象、整体经营质量、社会责任和国家形象。
5、对“新全面”的理解
所谓的“新全面”,不仅是企业的“全员、全面、全过程”,而是“全社会”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和“立体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管理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业、企业、公众无不相关;
(2)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体系;(3)组织外部(即社会)相关部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过程;(4)组织内部全体员工(上至最高层、下至最低层)的质量观念、素质和能力;(5)整个价值链:包括最初的供应商、最初的制造商、经销商和使用者;(6)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包装运输和服务提供等;(7)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链及全体协作商等)和社会;(8)政府、社会、行业和公众共同监督、监管,各施其责、各尽其能;
6、对“全过程”的理解
所谓“全过程”包括组织内外的所有活动的所有过程,如:立法过程、执法过程、标准化过程、认证过程以及采购及供应链管理过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监督检验过程、不合格管理过程、客户开发和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内部及外部客户服务过程、设施设备(含监视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等以及策划与计划过程、组织过程、决策过程、控制过程、沟通协调过程、领导管理过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过程、绩效评价与激励等过程及其子过程等。
7、对NTQM的展望
只有将NTQM上升为国家质量战略加以推动,在这种质量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配合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全民的质量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全民的能力素质、法制观念、消费观念、消
费能力、消费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习近平主席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即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输入向中国品质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才能落实。而且“三个转变”、“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都跟品质息息相关,如果品质没有搞好,就都没有办法实现。无独有偶,笔者2012年出版的《新编全面质量管理学》(2012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中率先提出了NTQM的概念,在海峡对岸得到了认同和呼应。王治翰先生(台北品质学会前理事长、亚洲质量网组织创始人之一),在第十五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暨2015年度华人品质论坛上(2015年11月4日在京召开)也谈到了NTQM。王治翰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020年NTQM将逐渐兴起。
(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图示,请见本教程第十五章第三节“
三、逐步迈向卓越的质量管理”)。
第二篇:新全面质量管理学NTQM之我见
关于NTQM之我见
一、关于NTQM的起源
在我国是谁最先提出NTQM的概念呢?追溯起来应该是2012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全面质量管理学》的主编唐先德先生,他在该书中第一次大胆提出并论述NTQM,唐先德先生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②质量检验阶段;③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⑤新全面质量管理(NTQM)阶段(又称质量哲学阶段),并在以后出版的书中进一步完善其论述。他现在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负责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动工作。
无独有偶,台北品质学会前理事长、亚洲质量网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治翰先生,也在2015年11月4日在京召开第十五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暨2015华人品质论坛上也谈到了NTQM。王治翰说:我国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020年NTQM将逐渐兴起。他说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品质素质已经深入心情,品质水平已经非常先进,而我国质量品质还没有完全被重视起来,需要不断加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品质已经不仅仅指产品质量安全,还包括设计品质、制造品质、检验验收品质、售后服务品质等。
作为品质管理的一个理念,全面质量管理(TQM)是透过组织建立的一种长期持久改善的文化,可适用于任何大小组织、公司、工厂、学校、医院、社团,各级政府以及整个国家。王治翰表示,目前,TQM在企业级层面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发挥的空间。另外,他补充到,目前NTQM这一概念逐渐显现,并已经在很多国家广泛推广。它是一种国家领导的理念、管理哲学以及指导原则,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动TQM,使国家对所有的组织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功能都能够运用所有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建立以品质为中心,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文化。
他认为,NTQM定义当中有几个重点,一是要全面深入,政府主打,企业和其他单位一起配合;二是全员参与,要不断改善自身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对此,他预测,2020年NTQM会慢慢兴起。
二、NTQM的定义
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发现要管好质量(尤其是在中国),光要求企业的层面的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继承性的发展,需要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质量战略,这种战略是一种国家领导的理念、管理哲学以及指导原则,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的TQM,使国家对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功能都能够运用所有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建立以品质为中心,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文化。
NTQM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2012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全面质量管理学》(唐先德主编)一书中,他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②质量检验阶段;③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⑤新全面质量管理(NTQM)阶段(又称质量哲学阶段),并在以后出版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系列规划教材--《新全面质量管理》中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阐述。他将NTQM定义为:NTQM是国家战略、是管理哲学、是领导理念、是指导原则、是大质量观,他是以政府为主打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人参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NTQM是需要整合党和政府的力量(如立法、执法与质量监督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如标准化、认证认可、行业监督、媒体舆论导向等)、整合所有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环境、安全等)和各类技术方法(如SPC、TQM、6西格玛等)等,形成一个多维度的质量管理立体网,并形成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文化,我们称之为质量哲学(或新全面质量管理,简称NTQM),如下图所示。
TQM的“四大支柱”:早期指PDCA循环、标准化、质量教育、QC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现指卓越领导、顾客导向、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TQM的“五大基础”:工作标准化、计量、质量信息、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培训
质量改进活动常用的统计技术总览
老七种工具:查检表、鱼骨图、柏拉图、直方图、散布图、管制图、层别法。鱼骨追原因、查检集数据、柏拉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看相关、管制找异常、层别作解析。
新七种工具:系统图(树图)、关联图、矩阵图、亲和图(KJ法)、箭条图、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简单图示法:波动图(推移图/折线图)、雷达图、柱状图/水平对比、饼分图、条形组分图、流程图、过程能力指数(Cpk等)、过程性能指数(Ppk等)。
统计推断(置信区间估计)与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U检验、t检验、F检验、(正态)分布适度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
现代管理方法:价值工程/分析,ABC分析,目标管理,线性规划,全员设备管理(全员生产性维修),系统工程(SE),成组技术(GT),决策技术,看板管理,滚动计划,优选法(正交试验设计)等。
原因分析方法:因果图、系统图、头脑风暴法、“5Why分析表”、关联图、故障树分析(FTA)、过程决策程序图(ProcessDecision Program Chart,PDPC)法等。
只有将NTQM上升为国家质量战略加以推动,配合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质量观念、质量意识、质量技能的提升,全民法制观念、健康观念、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的提升,这样,习近平主席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输入向中国品质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此,王治翰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三个转变都跟品质息息相关,品质没有搞好,“三个转变”没有办法落实。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阶段之我见
小班化教学阶段之我见
初一小班化教学已有一学期。其中不断学习:小班化教学何谓?小班化教学人数在25人左右。我们的班级人数稍高。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我们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小班化教学的切入点。也就出现了小班化教学就是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误区。小班化教学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真正地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我们的课堂是不是面向学生个体?我们的课堂也许很活跃,小组讨论表面积极。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教学效果,我们要反思过程。是不是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适宜搞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趣味性。我们的教学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适当关注学困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有所展示。我们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只有40%左右的学生在真正参与,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课堂对老师倾听认真,对同学的回答,陈述倾听不足够认真。师生互动积极,学生之间互动不积极,生生互动在老师安排下进行,主动互动没有,学生自主提问学习几乎没有。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以及两者如何相结合?学习目标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怎样搞好小班化教学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学生作业抄袭现象。许多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处理。不是简单地说一说。……
2012-6-1
第四篇:ACCA学习阶段F6-F9之我见11-2
ACCA学习阶段F6-F9之我见
还在等待着ACCA的审核通过呢,同时申请的同学,已经都下来了审核,因为我的证书比较多,所以,等着审核通过,还要再等一阵子,好希望快点通过审核,还在等着早点报名呢。徐老师从一月开始帮我处理注册翻译的事宜,翻译,敲章,上传,审核,再等待英国的审批通过后,回复,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直持续到3月左右,其中也经历也一些小插曲。不过,一切还算顺利。
上着课程,复习了F6-F9的课程,进入了3月,进入了全面的学习阶段,周末的课程,人好多呢,以前没那么多的,今年每门课程都几乎在40人以上,人山人海的教师,都坐满了。有那么多人来报考吗?看来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对国际注册会计师的课程的学习,以及证书的取得了。
我很喜欢听T老师的课程,F7,F8都是T老师的课程,感觉他的课程,生动有趣,特别是对准则的把握,对实物的理解,以及对审计,和财务报表的学习,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特别是他可以给我们讲许多未来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感觉我的上课,越来越有兴趣了。反而对找工作,也不再那么的担心了,因为,觉得财务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行业,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应该有一个再提升的过程,正好借着怀孕期间,也就可以再给自己充充电。我觉得生活也就充实了许多。
最初因为ACCA的课程,全英文授课,而且课程很多和CPA的培训有内容相仿的地方,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F6 税法,今年就变化了很多,比如个所税的基数改变,6475,调整到7475,比如对PENSION养老金的总额下调到50,000,等很多细节上的变化,对CAPITAL ALLOWANCE 的要求,要降低了一些,对工业厂房的折旧,今年不作为考试的要求内容,而去年仍然作为考点,寒假的课程,学习的很快,我感觉很多都没有听明白,或者是一知半解的,3月的课程,随着进度的放慢,以及做题量的增大,也就相应的,明白了许多,对税法的把握也就更加深刻了。
F8的审计,教材也有一些变动,整体来说,今年除了F9有很小的变动,P3没有变动之外,其他12门课程,都进行了删删改改的变动,调整还是蛮大的。ACCA是一个实物性很强的系统性教学,每年都会有一些典型的经济案例出现在考试中。而且ACCA的学习连贯性很强,比如F9财务管理,就运用了很多F7,F5,以及F2的课程,F8审计课程,国内的CPA课程,就是ACCA的翻译版本。好了,不管咋样,就继续加油吧。
博客作者: 风中女孩girl
第五篇:(新)课题阶段总结
“培养林区学生数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组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提高林区学校小学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研究”小课题组,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非常重视,课题一经立项,马上就召开了专门会议,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阶段小结 :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但离开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谈不上科研。自从我们这个课题被批准立项之后,全体数学教师在数学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大胆创新,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我们还经常广阅群书并上网搜寻有关的理论文章,和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同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如青年教师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展示,教育局推门课 ,参加骨干教师评选课等等。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
二、进行调研,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经过学习课题方案和课题培训学习,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以百倍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了实验研究之中。首先,我们认真讨论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从自主预习,课堂学习、家庭作业等角度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部分学生有预习意识,但是没有预习方法。从问卷情况来看,学生数学学习主要来自课堂老师的教授,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太差,没能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能主动预习的学生太少,即便是有提前看书的学生,他们的目的性也不强,多是泛泛地看看,没有问题意识。
三、不断探索,积极尝试。
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1.树立学生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进行交谈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做预习的习惯和能力等情况,摸清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多大讨论。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产生预习的兴趣。
2.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开拓预习视野。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在平时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教学时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中,要检查、督促、总结。
3.不断修正和完善预习作业的设计。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预习作业设计,并在每一新课前,都根据自己任教班的实际情况,把预习提纲整理,然后印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4、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根据自己的预习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预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来检查他们的预习效果。
5、及时进行评价。我设计了预习评价表,从自身、家长、组长、老师几个方面准确的对学生评价,也能鼓励孩子的主动预习热情。
四、预习作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有被牵着鼻子走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方法性和探究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在预习中,往往被教科书或者老师预设的环节所束缚,学生在尚未思考之前,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摆在他们的面前,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对策:预习作业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创造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盲目的让学生看教科书,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入,精心设计预习题卡,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为何要选择这种解题方法,而不是其他数学方法。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自主预习是孩子终身学习的第一步,今后我们将把学生自主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015年5月20日
“培养林区学生数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第二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组
在对第一阶段课前自主预习研究基础之上,为了有效的把课前自主学习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第二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小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搜集了很多的资料,有小组合作单、教学设计、小组评价表、过程性检测和理论上的阐述,从上述的资料中已经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发挥、体现、延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特对本阶段进展做以下总结:
一、实验方法:
(一)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一开始,我们全体参与课题的数学老师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二)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归纳员各一名。小组长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纪律监督员负责组织好本组纪律。当然,各组成员的角色定期转换。(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2、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以前,布臵完任务,几分钟后就让学生汇报,结果由于学生探究不透彻以致于回答问题时自信心不足,支支吾吾,小组合作没有发挥作用。现在的课堂上,基本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其他小组同学根据他们的汇报情况进行补充、更正。当然,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我们设计了合作学习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老师评价来完成。
三、出现的问题和及对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可能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策: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以外,经常性的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如在小组合作的汇报环节,找一个配合默契的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明确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要如何进行相互沟通和配合。从而带动全班同学
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受益,能够和同学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虽然学困生的被动性还比较强,但受到同组人的感染,也有了很强的参与意识。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下一阶段我们将从课上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对孩子的课后练习和课后整理复习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年7月20日
“培养林区学生数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第三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组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业观来对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本阶段我们大胆实践,观察与分析学生的作业状况,分层布臵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实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上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完成作业,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现回顾如下:
一、具体工作: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针对性的练习,具体将作业分为“基础题”、“必做题”、“选做题”三个层次。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多层次作业。
1、作业量分层。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教材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
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请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他们的自身水平,确定为基础、提高、拓展三级目标。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数学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是“堂堂清”;对于中等成绩不能进行“堂堂清”的学生就进行“天天清”、“周周清”。对于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就在课后老师单独辅导后再做天天清。
二、研究成效
通过前一阶段的研究,作业分层设计的实验已经初见成效:
(一)、改变了原来“一刀切”的现象,使优等生能吃得饱,学困生能“吃得了”。极大的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了。
(二)、课题组的老师们深刻体会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能紧紧围绕“有效”布臵与批改课堂作业,教学的效果有很大提升。
三、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锻炼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策:作业设计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选做题要源于生活,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等量的题。
(二)、分层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缓解教师过重的压力。
对策:巧妙地把教师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学习小组批改、教师当面批改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缓解教师由于分层作业带来的压力。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课题研究的导向作用。并把自主完成作业与自主预习和自主探究紧密结合,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阶段我们将研究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整理复习能力。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从课上到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年11月20日
“培养林区学生数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第四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组
数学组子课题《培养林区学生数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结束了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经过商议,继续巩固前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同时把本阶段重点放在单元知识梳理,完善自我学习能力上。在学生自主预习、探究、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单元整理和复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可以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现将本阶段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重构课堂模式,让“归纳与整理”成为复习课的重心,培养学生归纳与整理的主动性。
组织学生“归纳与整理”时,我们设计了单元“归纳与整理”单,课上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整理单,形成“归纳与整理”简单文稿,在交流中提出本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提出本组发现的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展示本组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设计的综合练习,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恰当评价,指导全班同学综合大家意见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性概括,优化和提升,形成相应知识网络。
二、有效培养学生“归纳与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鼓励学生独创各种复习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设计自己的复习单,制定单元知识盘点—易错题警示—错题就正本—单元检测等。让学生通过打擂台的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复习形式,每单元评一次,每学期再评一次,评出冠军小组,优秀个人加以奖励。在形式多样的复习中体验,进而完善富有个性特色的“归纳与整理”。
三、重视开发相关学习资源。
“归纳与整理”重在有效激发数学思维,开阔学生数学眼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将课前、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教辅材料中一般学生从不阅读的关于本单元的综述部分也可以成为借鉴参考的部分,数学课外书中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生活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为“归纳与整理”提供养分。
四、提供“归纳与整理”展示专栏,鼓励张扬个性。
复习课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通过复习课的梳理、练习、思考、实践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整理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张扬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我们会在复习课结束后,请学生根据课上的学习,结合自己原先的“归纳与整理”设计,进一步完善。可以以单元学习心得、单元学习小报等形式在“归纳与整理”专栏进行展示,并且进行评奖。
五、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师生交流时,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不完整,遇到不愿说、说不准、说不全的现象。
对策:在交流汇报之前,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本小组的整理复习卡进行系统归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做到以优带差。
(二)对优、差生的提问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对策:应做到五多五少:多问差生,少问优生;多问异同,少问定义;多些耐心,少些急燥;多些追问,少些质问;多些表扬,少些打击。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启发下,慢慢学会了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结构和重难点;慢慢学会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质疑别人的“归纳与整理”结果;慢慢学会了向同伴学习丰富自己的“归纳与整理”成果,并自觉养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在推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淀。
2016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