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学困孩子的心灵
走进学困孩子的心灵
罗塘中心小学 袁淑平
罗亮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使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能顺利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认识和转化两个方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对学困生的认识
2011年第12期《特别文摘》中有一篇题为《地狱天堂一念间》的文章,文中有一个插图,粗看是一个骷髅,刹那间我心头掠过一丝恐惧和不安。再凝神细看原来是在特制的灯光下,白色的餐桌上,高脚酒杯斟满了葡萄美酒。一对年轻的情侣,俊朗的男子向女子拱手道贺,婀娜的女子对男子脉脉含情。多么温馨浪漫的一个场景啊!
我们对学困生的认识就像是对这幅图的认识,是一个“骷髅”还是一对“璧人”全在各人一念之间。学困生是我们对学习上弱势群体的一个特定称呼,他们的学困只是暂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小时候都是学困生,可又有多少优等生的成就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呢?我校教师办公室墙上的挂图就写着这样一句话:把学生看成天使,老师就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成魔鬼,老师就生活在地狱。如果我们想生活在天堂,就应该把学生看成天使。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学困生也不例外,只不过学困生是暂时看上去还显得比较孱弱的丑小鸭。要想让他(她)变成白天鹅,一飞冲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更多细心的关怀,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弄清学困的原因
认真摸排调查学困生的情况,弄清学困的原因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究竟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了他们学困?应当说我们接触的学困生大都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困,如过度贪玩,家境贫困,缺少关爱等等。对于不同的个案,转化的过程肯定会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因此不同的学困生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我们说境由心造,障从心生,人生所有的障碍都源于心的障碍。所以,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转境先要转心。学困生只有心动才会有行动,而只有行动起来才是希望之根本所在。
(二)走进学困生的心灵
对于学困生,我们习惯的做法是批评和训斥,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其实,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学困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了,因此变得越来越暗淡,最后自然就无影无踪了。因此,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应该多接触学困生,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和他们交朋友,实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转化的效果才能做到最大化。
1、对待学困生要学会赏识
接受赏识是每个学困生的权利。
下面,是一个刚学数学的娃娃的一份练习题: 3+2=5 3+3=6 3+4=7 3+5=8 3+6=8
你第一眼发现了什么?你一定会说:最后一题错了。是的,年轻妈妈看到这份练习题,差不多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于是,妈妈们心头掠过一丝失望。自己也因此闷闷不乐。但是,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孩子只错了一题,算对的就是绝对多数。一个娃娃刚开始能做到这样,还是挺不错的!你看,只因为观念一变,失望也就在一念之间转变成了希望。
教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诚,四海枯竭,众山荒芜。事实上,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智力
正常,活泼好动,有着正常的需求和渴望。学会赏识学困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是我们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只有将尊重带进课堂,懂得欣赏每一个孩子,让学困生也能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才能促进他们在各方面良性发展。
2、对待学困生要包容关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芸芸众生,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老师要学会包容学困生的不足,允许他们存缺点,犯错误,既不苛求也不放纵。
我班原来有个学生不爱学习,课外疯狂地追闹,一上课就打瞌睡,还经常偷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竟然偷同学的一双鞋子明目张胆的穿着进进出出,被那个同学认出哭哭啼啼的到我这里来告状,说他死不认账。我很生气,于是我把他叫过来狠狠训了他一顿。然后我和他谈心,慢慢才了解到他父母不和,都外出打工了。谁也不管他,也不寄钱回家,伙食费还是爷爷奶奶东拼西凑来的。所以他才。。。我听了觉得心酸,于是教育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从小应该有志气,人穷志不穷。勉励他在学校要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爷爷奶奶。后来我主动给他提供笔纸等文具,还特意去搜集亲戚孩子的衣物鞋子给他穿。另外,学习上单独给他开小灶,还安排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专门辅导他。渐渐的他变了,考试成绩居然能及格了,也不再偷别人的东西了。。。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所以对待学困生,不但教师自己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而且要号召其他同学不仅不能歧视学困生,还要主动奉献爱心一起去帮助他们。班主任老师要和任课老师相互配合,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为学困生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其学习进步,身心健康成长。
3、对待学困生要多正面鼓励
不要小看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再重温一个生活故事: 过去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常住的店里。考试前几天,秀才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是不是预示了什么? 第二天,秀才急匆匆地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快回家吧,别考了!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费劲吗?再说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打道回府。见此情形,店老板非常奇怪:“不是还没考试吗?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去考。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了斗笠还打伞,不是说明你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店老板说得更有道理。于是,他振奋精神做好准备,满怀信心参加考试。结果,竟然中了个探花。
你看,转念之间,秀才只因为店老板的几句鼓励的话语,失败就变成了成功。学困生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也迫切需要别人的亲切鼓励和细心关怀。因此,教师要睁大一双发现的慧眼,去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细微的闪光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例如,书写更端正了,懂得关心生病的同学,会主动拾起脚下的垃圾…..我们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正面予以鼓励和引导。有的学困生不缺什么,只是缺少点自信,缺少些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所以我们应该适时地和他们谈心、交流,注意说话的语气、措辞,经常鼓励他们去回答问题,去讲故事,去演讲,去表演节目,去参加体育比赛等。只要我们肯走近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就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4、对待学困生要多给些机会
机会越多,一个人得到的锻炼自然也就越多。虽然我们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去争取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但是,我们更要尽可能的多给学困生创造一些机会,可以对他们有所倾斜,有所偏爱。
就像我打篮球一样,我球技不好,觉得自卑,不敢去打,怕别人笑话。之后黄金华老师一次次鼓励我,我终于鼓足勇气踏上了球场。在打球过程中,由于队友的特别关照,我控球的机会明显增多,得到的锻炼就越多,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有时好容易才投进一个球,大家又毫不吝啬的夸奖我,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怎能不进步呢?
我们对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把课堂发言的机会,把文艺表演的舞台,把特长展示的空间多给一些他们。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寻找快乐,超越自我,感悟成功。
5、对待学困生要齐抓共管
不做5+2=0的练习。学校教育5天,家里玩2天,等于什么也没有了。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沟通方式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要志同道合,齐抓共管。
我们要纠正一些家长对待学困生片面错误的做法:有的过分溺爱,有求必应;有的则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一味讽刺挖苦,只知道拳脚相加。。。要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教师要让家长学会在家中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要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和不足,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督导。教师还要让家长学会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多几分尊重,多些许关爱。。。家长有空应该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主动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密切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为他们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如此下去,常抓不懈,何愁孩子没有进步呢!
当然,除这些外,建立学困生教育跟踪记录,做好学困生自我教育等等都很重要。总之,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殊途同归,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利于孩子后续发展的都是可取的,我们都应该去积极探索和尝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远非一人之力,数日之功就可以达成。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调,通力合作,才能行之有效。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既没有起点,也永远看不到终点。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一棵棵小树正在神州大地上迎风起舞,茁壮成长。。。
第二篇:让生活的阳光走进学课堂(论文)
探讨生活中的数学怎样融入课堂
德兴市界田中学 李国平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怎样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会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作为从教十几年数学教学的农村教师,现谈一些自己的教学感受。
一、引入生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实际问题。
1、课的导入引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
教学的导入很重要,常常会影响整堂课。如果设计的好,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上这节课的时候,以“观察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与地平线地有几种关系?”引入新课,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他们最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的问题中去。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我上课时有时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数学有用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深深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引用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在创设情景时,把生活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
3、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利率问题”“打折问题”这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高探究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的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数学问题,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资困助学——孩子们心灵的绿洲
资困助学——孩子们心灵的绿洲
——漳河镇苏院小学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鄂财教发[2008]27号)和鄂财教发[2010]156号文件精神以东宝区教育局下发文件精神,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工作制度,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不漏报、瞒报、错报一名学生;不克扣、挪用、截留一分学生资助金”的原则,确保我校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如实享受到资助,让国家惠民政策真正成为了他们心灵的绿洲。下面将我校近年来学生资助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了苏纯武校长为组长的帮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总务主任许云芝为副组长,部分教代会成员和班主任担任组员。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就本学期的帮困助学制定计划、审核落实、补助执行情况等进行商讨总结。做到了政策具体,责任明确,狠抓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贫困生资助政策是一项“良心工程”、“德政工程”,但其涉及的面很广,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的政策宣传到每一户在校学生的家庭,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家庭得到帮助,我们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总务主任许云芝在每学年暑期工作布置大会上,及时传达资助专项文件精神,让每一位教师了解这一政策。会后总务处、大队部召开班主任会议,进一步落实贫困寄宿生资助工作的计划、工作安排。为了使这项帮困助学政策深入人心,学校在宏图菜场、汊路口以及各村办公室、校门口等人群集中地点张贴上级文件及教育局有关通知,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我校帮困助学的实施管理方法和流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每次确定资助对象后,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严肃政策,规范运作
为了规范操作,有效落实帮困助学的政策,我校严格执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帮困助学工作小组对申请、受理、审定、登记、资金发放、备案等环节,建立起相应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帮困助学的工作机制,确保困难学生不被遗漏,确保每一个特殊困难的学生都受到特别的关注,确保每一笔资助金都落实到学生身上。每学年初困难学生家庭在注册报名时到班主任老师处填写申请表,工作小组成员从学生的学籍、家庭情况等方面分头进行核实,确定补助对象,再报学校帮困助学小组审批,在审核的基础上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
然后再由学校帮困助学小组根据名册通知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到学校办理帮困手续,发放资助现金,确保专款专用,并及时统计、汇总。并按时上报相关数据。2007年我校资助贫困寄宿生23人,每人标准45元,金额1035元;2008春季学期资助贫困寄宿生(一般贫困生)16人,标准130---150元,金额2150元,资(特困生)7人,标准250元,金额1750元;2008年秋季度我校资助贫困寄宿生(一般贫困生)16人,标准140---150元,金额金额2350元,(特困生)7人,标准250元,金额1750元;2009,我校资助贫困寄宿生15人,标准500元,金额7500元;2010,我校资助贫困寄宿生20人,标准625元,金额12500元;2011,我校又资助贫困寄宿生20人,标准750元,金额15000元。
四、加强管理,深入关爱
1、走访困难学生,将温暖送到困难学生家庭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通过班级推荐与学生自荐两种方式,确定特困学生名单,然后帮困助学小组分组对申报帮困助学的家庭进行走访。通过走访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送去学校的温暖,与家长进行感情交流。
2、召开困难学生会议,勉励困难学生好好学习
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困难学生座谈会,从精神层面为困难学生鼓励,要求困难学生“人穷志不短”,努力克服目前暂时的困难,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社会和学校。
四、结对帮扶,温馨关怀
我们组织部分党员教师镇教委科员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要求党员老师联系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访每个困难学生家庭,从学习到生活上,经常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得到了困难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学校班子成员、党员同志、科任老师资助学生衣物与学习用品不计其数。副镇长唐翊喆同志资助我校5名学生,资助金额达千余元。
帮困助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困难学生的未来,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创建,因此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的帮困助学工作,为每一个在校就读的困难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环境,让学校成为他们展翅的舞台!
漳河镇苏院小学 2011年9月15日
第四篇:让孩子自己走
让孩子自己走
【摘要】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早早将责任心播种在孩子的心田,讲究科学性,讲究艺术性,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个性,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责任心 自理能力家园共育
目前,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有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而认为应该父母帮他做。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楷模,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责任心及行为习惯,以身教创造和谐的气氛,处处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在我班,我也常常发现小朋友自己用的水杯放在哪里总也记不住;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也不知道帮助捡起来;答应老师的事不一会儿就忘到脑后;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往别的幼儿身上推„„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平时让幼儿学会自己叠被子、衣服、系鞋带、检查鞋子是否反穿、种植
—1—
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我们把班里所有的区域进行了划分,使每组幼儿都有一个责任区。如有的负责管理自然角,有的负责检查床铺等等。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责任,责任区每周更换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对幼儿一天的责任区管理情况进行讲评。对责任心强,负责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我最捧”栏里奖五角星,到星期五谁累计的五角星最多,谁就是本周的“责任小明星”,并获得一份小礼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为了争得荣誉,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并要尽心尽责,当责任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就必须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马上进行处理。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时还实现了幼儿自己管理班级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探讨:
一、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孩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也有小孩的责任。比如说:教好小朋友是教师的责任,种好地是农民的责任,保卫祖国、站岗放哨是解放军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 那么,我们小朋友有什么责任呢?孩子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小朋友将玩具带到班上,学会收拾。每周五放学后,记得把玩具带回家,在路上保管好。如果轮到值日,应该牢牢记住给花草浇水、摆放桌椅,报菜谱„„如果这些小朋友们都做到了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那以后,在图书角孩子们能把图书的大小分开,看完后能封面朝上整齐地放在书架上;在自然角中幼儿学会浇花、照顾小的动植物、整齐地摆放物品;(娃娃家是幼儿模仿成人劳动的最好地方,)在娃娃家幼儿学会整理餐桌、学会整齐的摆放物品等;在益知角、语言角等活动角中幼儿学会整理操作材料。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不要紧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做错了事没关系,对孩子行为的结果姑息迁就,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看图书,大家都想把书放在自己的前面,大家拉着书角,就把书扯破了,老师就要要求幼儿把图书补好后再看。再如:在玩玩具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玩玩具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玩好以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否则教师就要收走玩具。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2—
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责任心的目的。
1、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给孩子自己一个小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过,分配给劳动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分配给小班的幼儿把餐巾纸放进垃圾箱,自己取放毛巾,自己用小壶倒牛奶等;分配给中班的幼儿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取食物吃等;分配给大班的幼儿分碗筷,接待客人,整理玩具角等任务。还要教育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遇到困难也能想办法克服。孩子只有从自身做起,懂得什么是自己的责任,慢慢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2、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
幼儿的责任感是从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当孩子顺利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后,他会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如果此时老师再表扬他,那么他就会在表扬中产生满足和愉快的感觉,进而培养起了责任情感,也巩固了责任行为。在幼儿园,孩子们特喜欢为老师做事,捡一个垃圾,拿一本图书都会让他们高兴个半天。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多分配一些任务给孩子,在他们顺利完成时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加以强化。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三、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明白角色的任务。
在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学习该角色的行为。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每一种角色都有它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如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就是为顾客服务,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了角色的任务后,不仅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同时,在认真感受、模仿、练习中,培养了他的一种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我让一个小朋友当“医生”。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抱着娃娃等“医生”看病,“医生”也很认真给病人看病。玩了一会儿,图书角的小朋友大声喊:“嗨,快来看奥特曼„„”“医生”就跑去看书了,活动结束时我就抱着生病的娃娃问大家说“今天小宝宝生病了,可是小医院里都没有医生啊”大家一听也觉得这个医生很不负责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朋友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心。他只是—3—
随着自己的兴趣做事,没有真正意识到医生该做些什么,医生对病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于是游戏评价时,我安排了一场“手受伤,鲜血流”的情景表演,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接着我们讨论“医生”的工作与作用,让幼儿明白监守岗位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对待任务必须认真负责,从而在认识上发生改变,在以后能把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师应为孩子做表率。
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教师与幼儿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例如有一天很多小朋友小便后都没有冲水,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陈老师,厕所怎么那么臭?”我走过去一看,说:“那是因为便后没冲水。”说完,我马上跑过去把每个便池冲了一遍,在场的小朋友似乎都心领神会。紧接着又有别的幼儿来小便,他们便大声说:“便后要冲水的!”
还有一次午餐后幼儿正在大型玩具旁玩儿,我忽然发现场地上的水泥板缝里有很多碎纸屑,虽然这个场地不是我们班的卫生区,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由自主地蹲下就捡。这时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问我干什么,我说地上有脏东西,我要把它们捡了。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四散开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他们回教室时,孩子们还在四处跑着找废纸。
基于这一点,我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并以身作则:热爱班集体、团结同事、尊重孩子、爱护公物等等。我在有目的地教育教学中,发现并珍爱孩子宝贵的责任意识的萌芽,循循善诱,培育这种高尚的品质其实,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应该让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老师做事总是丢三落
四、推卸责任、不守诺言,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五、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历史车轮虽已跨入了一个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21世纪,但不可否认,家庭永远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材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无法低估的。正因如此,“21世纪的家庭要成为学习型家庭”成了时代倡导的家庭建设方向。
随着孩子走进幼儿园,幼儿园的教育生活自然成为他们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一—4—
部分。如何让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促进幼儿家庭建设成“学习型家庭”,成了我们幼儿园工作中一个十分关注的议题。我们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园互动,共同营造学习型家庭的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讲座,组织家长参加与学习,与家长共同商议、研究,在构建“学习型家庭”上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1、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孩子的责任感是必须由教养者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引起家长重视达成家园同步。
2、出版家庭教育小报、黑板报专辑,让家长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给家长提供培养幼儿责任心的科学知识及经验。
3、充分利用家长园地,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责任心的表现,有了进步教师及时地表扬,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培养责任心的兴趣。
4、开展咨询活动,让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以便让家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5、在园内经常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在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并且通过家长的来稿征文,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其他的家长,使他们共同提高。
6、通过发放各类有关培养幼儿责任心的资料,让家长进一步地了解,并且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但是,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成人“精心”培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达到对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的目的。有责任意识的人长大后必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李辉,幼儿教育
3、《幼儿园班级管理》,虞永平、唐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怎样纠正坏习惯》,王秋虎、时遂营主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
5、《心理学大语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智贤
6、《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姜勇、陈琴
7、《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李伯黍
8、《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唐淑、虞永平
—6— 横港幼儿园:薛飞 2011.3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