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

时间:2019-05-14 04: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

第一篇: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

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庐江县万山镇明德小学 钟花香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有体会,同是一个班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可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却大相径庭,其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一则公益广告指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什么样的家教方式就能塑造什么样的孩子。教育永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许多年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都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我想,下面几则小故事,不论是名人的家长还是普通孩子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诱导和启迪也许会让我们获得灵感,也使我们深深明白启迪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和鼓励之上的。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尊重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说他们的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也难怪他们抱怨,很多家长能和亲戚、邻居、朋友,甚至别人的孩子相处融洽,唯独和自己的孩子关系紧张。到底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家长缺乏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呢?教育界有句名言: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肯听话呢?

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才能得到缓和。尤其是父母拉着孩子的手,抚摸着他们的头,亲切地告诉他们希望能看到他们什么表现时,孩子会很容易被父母的爱抚而感化,这样“蹲下来”说话远比大声的责备呵斥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他们不但愿意听家长的话,并会以积极的心态按父母的意愿去做。我班有叫谭心洁的学生,她的爸爸远在深圳打工,妈妈一人在家照顾她,据该生反映,她妈妈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动辄就口出恶语、棍棒相加。小心洁因此很怕她妈妈,不愿跟妈妈谈心,做错事更不敢主动承认,慢慢地养成了爱撒谎的习惯,先是在家里撒谎,跟同学撒谎,后来堂而皇之地跟老师撒谎。有一次,学生向我报告说心洁带了一百元钱在商店大手大脚地花,得到消息后我立即找到她,问她怎么回事,她毫不犹豫地说是妈妈给她的,很明显她在撒谎。无奈之下我请来她妈妈,我们共商对策,最后一致表示这次不打了。换种方式教育。妈妈走到她面前拉起她的手说:“心洁,其实妈妈和老师都很喜欢你,你身上有许多优点,你很聪明,歌又唱得好,是个好孩子”。并对她说了名人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希望她今后也要象名人小时候一样,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哎,这招还真灵,心洁终于说出真相:“钱是我从妈妈的钱夹里拿的”。并且向我们保证以后再也不撒谎了。看着孩子有错就改,妈妈欣慰地笑了。

其次,“蹲下来”说话不仅要平等对待孩子,还要注意场合,特别是指出孩子缺点,尤其不能在人多的场合直言批评。美国一位实业巨子曾说过:表扬一个人应当用出公告的形式,批评一个人应当用打电话的形式。心理学专家们曾透露,孩子约在4岁以后就有了羞耻感,如果家长在众人面前随意指出孩子的缺点,等于是出了孩子的“洋相”,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的羞耻心会逐渐淡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他们做错了,回家再谈,顾及孩子的“面子”,这样,他们会感到父母是真正关心他们,更容易听进父母的话。

二、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信任

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小朋友去公园玩,往往是玩到一半就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有的人说爱因斯坦精神一有毛病。他母亲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因为她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她寻找到爱因斯坦的闪光点是爱沉思。我们的家长难道不应该学学爱因斯坦的母亲吗? 俗活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为什么总要拿一个孩子的短处和另一个孩子的长处相比呢?这样的做法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亮点,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事事不如人,极易产生自卑。因而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 和积极因素,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肯定和引导。

王凯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十多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身上有许多缺点,爱打架,爱搞恶作剧,不爱学习,成绩一塌胡涂。他的妈妈为他伤透了脑筋。但在偶然的一次与教师交流中,他妈妈发现王凯身上也有优点,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教师说他的美术作业每次都是最棒的。王凯妈妈得知这一消息如获至宝,当即和教师商量,班上出班刊,给王凯画刊头,果然他不辜负妈妈的希望,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于是王凯妈妈又及时地联系上一家艺校美术班,现在他已是艺校里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从此,这孩子像换了一个人,在学校里再也不调皮了,放学到家除了完成作业就埋头画画,忙得不亦乐乎。他妈妈讲,这孩子最近萌发了一个很好的念头,说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我们真的应该为王凯的进步喝彩,更为他有这样一位母亲而庆幸。做家长就应该这样,要有一双慧眼,能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不过,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前提就是,必须信任孩子。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潜能,不同的个性品质,做父母的不应该强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潜能恰恰表现在那些不被我们认为是才能的才能上,如果失去你的信任,可能就埋没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三、允许孩子犯错误——理解

理解孩子并不是像知道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那么简单,知道这些外在的、显性的方面,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我们认为真正的理解应当包括从表层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全面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说不但要了解孩子生理发展的状况,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心理发展变化的情况。可以说一个孩子的内心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渴望得到理解是孩子的天性。吴昊同学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自从妈妈远去上海,他明显地成绩每况愈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和他爸爸作了交流。在一次考试只考了70分以后,爸爸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 吴昊,70分不应该是你的成绩,你知道妈妈远在上海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吗?就是你呀!如果她知道你成绩一日不如一日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你愿意她在外面又累又急吗?吴昊摇摇头,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这就是理解的力量。

理解可以缩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理解可以温润孩子孤独的心灵,但是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走向极端。每位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与孩子们交往既要有成人式的理智,又要有孩子的式的童心;既要有泰山一样的威严,又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回顾我们自己曾经走过的成长道路,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就很自然地能理解孩子,允许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一些小错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首先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

四、努力夸出好孩子——鼓励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孩子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的话语能产生无穷的力量,甚至能让奇迹出现。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一位母亲的孩子上幼儿园,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母亲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母亲伤心地流下眼泪,可她还是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有喂。孩子上小学了,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考试,你孩子排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回家的路上,她又一次流下眼泪,可她却对孩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孩子眼神里一亮,像长大了许多。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上,母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着老师批评,然而这次却出乎意料,老师告诉她:“按你孩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危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家,告诉孩子:老师对你非常满意,说你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 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天学校打电话让她的孩子到学校去一趟。孩子从学校回来,把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特快专递送到母亲手里,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强忍在心中的泪水。

听了这个故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挑剔孩子的缺点呢?鼓励应该是激发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味良药。

孩子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些缺点,他们就像一株株带刺的蔷薇,但我们所有做父母的应该相信只要能把温馨的话语送给他们,把无私的关怀送给他们,就算是带刺的蔷薇,也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不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那么家长不正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吗?就让我们做一回孩子心灵的工程师吧!让我们在尊重、信任、理解和鼓励的基础上启迪孩子的智慧和灵性,让他们学会悟真情明事理。

第二篇: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

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

瓦塘中学

李永旺

转载自小辣椒老师

【引子】

有一天偶尔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一个问题:“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有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正文】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那个做妈妈地把孩子紧紧抱住,非常庆幸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了,不然,她怎么能听到后面那句那么动听的话呢?忽而,我想到老师和学生不也正向那对母子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那位母亲一样,也来倾听我们的学生呢?也让他们把话说完呢?

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会倾听,“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回想起一次一位年轻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有一个女孩举手。老师示意她起来回答,但是,女孩刚说了一半,老师发现她答非所问,马上打断了她的回答:“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请你坐下去再想一想!”女孩弄得满脸通红,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不敢举手了。在那样的场合下,老师追求的是课堂的完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必须百分之百地回答正确,否则,对不起,请你不要再说了。现在的教育一直在呼吁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表达。但是,一个连孩子的话语都不能认真倾听下去的老师,这“主体”的位置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可见,师生之间如果不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就会大大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我们不能课堂上只重自己讲课提问,不重倾听学生发言,我们不能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却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心灵之声,生命之音。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倾听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尽管他可能运用的是另类的话语方式,尽管他可能将你的课堂拦腰割断,但是我们如果用最大的耐心去聆听它,用最大的热心去解读它,用最大的诚心去赞赏它,我们就有可能在今天的课堂上拣到一根“最大的麦穗”,我们就可能为明天的人生跑道上输送一名最有自信的成功者。人无静地,花开有声。

【后续】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既然你不是花,那就认真地做一株草吧。谁说草就一定不幸福快乐呢?”正如,假如做不了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吧,星星也能使自己明亮!作为我们教师为什么不给他们留一点自由的空间呢?

第三篇:《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

最近我拜读了沈雁老师的这一篇论文《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后,深受启发。

1、说说题目

我们说一篇好的论文,不是靠华丽的语言作为修饰,而是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沈雁老师的文字有她独特的魅力,虽然简单而朴素、通俗易懂,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顺便提一下文章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往往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读这篇文章。《解读 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这个题目第一很明确:直接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就是题目很简炼。因为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第三很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有沈雁老师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一个好的题目也为这篇文章打了一个好的开端,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说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往往我们在写内容提要时,都会把文章中问题的提出、大标题小标题和结尾统统放上去,在这篇论文中,沈雁老师以清晰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简要叙述了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体现了5点: 1.完整性。2.重点突出。3.文字简炼。4.陈述客观。5.语言生动。

3、说说标题的特色

在阅读整篇文章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每一个大、小标题都非常有特色:

看来一篇好的论文还要在小标题上花点工夫,一开始要周密思考,接着要理清思路,最后还要不断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更是要文字简炼、突出重点。

4、说说案例

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章中我看到了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生动具体,看来平常的收集材料、积累案例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在写论文时内容便不会因为都是理论的东西而显得空洞了。

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今后一定会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第四篇:孩子,告别愧疚,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告别愧疚,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一、背景

“老师,我这些话只对您说,今天是我哥的忌日,我又梦见他了,其实,我经常梦见他,我觉得他在水里非常的冷,也非常的孤单。家里人虽然都没说什么,但我知道,这都是我的错,我是个罪人„„”

这是我一个12岁的女学生在日记里的哭诉。她在9岁时,失足落水,她哥哥为了救她而死。他的父母,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出于对伤痛的回避,选择了在女儿面前再也不碰触这个伤口,可是,在她的心里,一直内疚自责不停。

刚看到这篇日记,我的心里震惊不已,多么值得怜惜的一个孩子,这几年来,不知道她是怎样在自责中一天天度过的?我迫切地希望帮助这个孩子。

幸好,她没有成为孤僻、难以交流的孩子。通过接触,我了解到这是一个懂事敏感的女孩。在班级中,她学习非常认真积极,同学关系也不错,在学校也可以和同学有说有笑,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也很好,根本看得出这孩子心里有这么大的苦。可以说,在学校,她在努力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务求完美。

二、辅导过程

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翻长谈。或者说,我让她在毫无外人的情况下,讲自己心中的苦闷全部倒出来。她说得声泪俱下,尤其说到对哥哥的愧疚时,泣不成声。当说到家里人的态度时,她说她觉得他们都小心翼翼的,但看她的眼神还是让她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要是自己能和哥哥一起去了,可能就会解脱了。

“你觉得你爸爸妈妈爱你吗?”我问。

“爱,他们很关心我。”她肯定地说。

“但是,你很想让你家里人明白,你真的很乖,很好,值得他们爱,吗?”我说。“是的,不然,我就真的没有活下来的理由了。”她说。

“所以,你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和同学友好相处,是吗?”

“是的。”她说。

“你做得很好,我知道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你,他们都说你学习认真,为人友好。”我鼓励她。她开始有些平静下来,我继续鼓励她。

“你知道吗?你真的是个非常坚强勇敢的女孩。”我说。她很吃惊,“为什么?”

“因为你很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可是,你要知道,人生中,有些事虽然不如我们

所愿地发生了,但我们必须得承受,还必须的挺过来。虽然这件事很残忍,但你必须明白,你哥哥救你,是希望你活着,好好活。而不是要你内疚,你很懂事地好好活了,你看你多么出色,优秀。你越活得精彩,其实就是让哥哥安息,让家里人放心啊。”

接着,我要求她继续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写日记告诉我,或直接跟我说。另外,我也觉得有必要跟她家长做个沟通,多和她谈谈,也可以先不谈此事,让她多感受父母对她的重视珍爱,有了安全感,她就不会钻牛角尖。

可是第二个学期开学不久,她犹豫不决地来了,看得出,很不安。“老师,我觉得很丢脸,我今天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学校的。”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上次我被叫进了办公室,因为我被一个同学欺负,我跟我的一个同学说了这事,他竟然帮我教训了欺负我的同学。同学们现在肯定觉得我是个黑社会老大,叫人打谁就打谁,她们一定不肯再和我谈心了。爸妈也一定很失望。”

“那你希望那个欺负你的同学被打吗?”我问。

“不希望,我只是希望他别再骂我了。”她苦恼地说。

“这就说明了你不是刚才你说的那种人,日久见人心,同学们会知道你到底是怎样的人的。”我搭上她的手说。

“是这样吗?可我把我的形象毁了,我太没用了。”

“谁都会犯错,你不能要求自己什么事都十全十美,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啊。还记得老师说过,你哥哥救你,是希望你好好活。你很懂事地好好活了但是,你哥哥也会希望你快乐的,你不能要求自己不犯一点错,有错能认,能改,就很好。”

她终于释然。

当然,对她的辅导,只要她有需要,还要坚持下去。

三、分析和反思 这个孩子具有典型的幼年经历导致严重愧疚心理。每个人都有愧疚感,其来源也会有不同。尽管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内疚、自责,但最早真正可以让你感到愧疚的人,一定是你很爱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孩子、亲人、配偶和挚友。因此我们说,愧疚最早与爱有关,这是一个人产生愧疚的早期根源。

在我们的幼年和青春期,我们会因为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愧疚,会因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自责,会因为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内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生

气、焦虑、痛苦而愧疚。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而愧疚„„因为在那些不比我们优秀的人的脸上,你看到了他们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愧疚的人。

愧疚感来源于一个人不合情理的主观因素,如个性、潜意识情结、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在主观因素与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联。有了愧疚的主观倾向,当事人总是习惯于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进行错误的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别人的痛苦,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

极端愧疚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人,他们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敏感于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迎合别人的需要与要求。这样一来,他们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需要、欲望、价值和自尊。由于当事人总是生活在别人的需要中,不能够真切地感受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甚至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认为,处理愧疚情绪的主要策略是:

——让学生勇敢表达愧疚:如果对某人因某件事情感到愧疚,孩子们最好的选择是找个合适的机会,真诚地向对方表达歉意,并感谢对方的关怀与照顾。向对方说声“对不起”和“谢谢”,是化解内心愧疚的一剂良药。心理治疗认为,不被表达的愧疚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会转化为极端的“自罪感”,并可能导致“抑郁症”和“疑病性神经症”发作。而表达愧疚对当事人来说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客观、宽松的倾听环境和接纳的情感气氛。此处的孩子,找到写信写日子的方式发泄心中难以排遣的苦闷,是正确的方式。

——让孩子学会感恩:大多数人从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就生活在父母爱的包围之中。人生的难题不是有没有爱,而是是否感受到爱;不是爱不爱对方,而是能不能以正确的方式付出爱,并给予对方所需要的爱。但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能够在缺乏爱的条件下长大。因此,我们要像韦唯唱的那首《感谢》那样,用感恩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予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怀理想幻梦,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让这个孩子知道父母对她的爱。

——让孩子学会珍视自己:愧疚的人大都有一种认知误区,觉得只要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就能得到认可和关爱,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愧疚破坏自己的心情,也损坏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是自我实现的高级动物,关爱自己、珍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负责,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前提。所以,我让孩子明白让自己心灵快乐,做自己心灵的主热人,是多么重要。

总之,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让内心变得自我信任与坚定。只要恪守自己的生活准则,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生命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滔滔大海中。

参考资料;

1、《告别愧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010。10南岛心理网

2、《青春不困扰——心理发展与人生》

杨小洋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呵护孩子的心灵

呵护孩子的心灵

——爸爸妈妈妈妈,请多陪陪我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明白父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2、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让家长明确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对象:三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故事感染、情景再现、谈话讲授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先让咱们家长听一则故事。[故事《二十美金的价值》] 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1、先请几位爸爸妈妈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

2、再请几位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们对自己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爸爸妈妈妈妈,多陪陪孩子!

授课过程:

一、分析形式,找出问题

缺乏父爱或母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

子,但时下父母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爷爷奶奶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母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爷爷奶奶,对父母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母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妈妈妈妈忙”“爸爸妈妈妈妈不会”“爸爸妈妈妈妈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母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妈妈,多爱我一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情景对话”)我想大体统计一下,咱们家长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1、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家庭。

2、爸爸妈妈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

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现代的父母亲平均一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与孩子相处?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母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

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工作忙碌:A加班B应酬

工作忙碌是造成这种状态的一大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承担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父母亲自然更加辛苦。为

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或出差或加班而无暇陪伴妻子和孩子,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志。所以许多男人都把事业摆在人生的第一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就少多了。另外,有的男人应酬很多,常常不在家吃晚饭。有时酒场结束后,接着又去喝茶、泡脚,等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在梦乡之中了。

2、不正确的观念: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

除了工作忙,应酬多,大多数男人还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那就是“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在这种思想下,他们即便有时间也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更愿意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打扑克等,殊不知,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给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三、父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父母亲带大的孩子更大方,更聪明,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关人员回顾了100项不同的研究后发现,父母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这些孩子大多慷慨大方,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另有几项研究表明,积极的父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某些不良行为,如乱发脾气、毁坏物品、欺负同学等。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

较之于大多数母亲来说,父母亲与社会的接触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全面,社会阅历更丰富,性格更坚强,做事更果断。因此,父母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在智力方面,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与父母亲接触少的孩子,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这些孩子还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孤独、任性、多动、依赖的心理倾向。

父母亲大多数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其坚毅、深沉、果断、独立等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令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地发展。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具备勇敢、开朗、灵活、宽容,热情和幽默的个性。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比较突出,更容易进行创造和发明。

2、父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这一角色能让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点准确把握,尤其在避免“男孩女性化”上作用更为突出。父母亲经常陪伴孩子,男孩会更好地从父母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言语和行为,逐步树立起坚毅、果断、独立、进取等男子汉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里习得温柔和细腻,并在父母亲表现出的冒险、进取、独立等气质中形成对“男子汉”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亲的参与,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容易产生性别混淆。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和理性。他们不会停留在孩子的几个

小问题上烦恼不已,而是理性地帮孩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地启发并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给孩子以自信和力量。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母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1、亲子活动——家庭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①父母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母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2、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②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屏幕展示:

3、沟通,引领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

③父母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母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母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综上几点,做父母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

今天咱们的课就到这里,我想咱们的爸爸妈妈回去后,应该好好想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并把我发下去的一张问卷作业认真读读,做

做,把对孩子的爱付诸在我们的行动上!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下载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

    倾听孩子心灵之音

    倾听孩子心灵之音 济水东庄学校程玉红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是迟到,老师为此找他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孩子:“告诉我,为什么你......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

    做心灵的守望者

    做心灵的守望者 ——听《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有感 今年在张校长的领导下,我有幸观看了《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知道并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师德高尚的老师的事迹。其中......

    心灵有约,做绿叶

    心灵有约做绿叶 加强合作求发展 ——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有幸坐在这儿与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说实在话我诚惶诚恐,如坐针毡。在座的......

    用心灵做教师

    用心灵去教育 航空港区第十七小学董英杰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把学生当“人”的教育,那就离不开对学生无私的爱。即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相同,但是其中都含着对学生的爱,希......

    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我从网上看到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班主任郑丹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在全国德育大会上以“感受心灵”、“走进......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