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时间:2019-05-15 00: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第一篇:《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

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

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来自【CNBIM.ORG】:http://cnbim.org, 原文地址: http://cnbim.org/1409.html

第二篇:信息化发展纲要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目录 住建部通知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质〔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现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

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

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

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

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

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

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

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

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1] 参考资料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 开放分类:

建筑业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篇:《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2011]67号(定稿)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质[2011]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05月18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第四篇:关于印发2011至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至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质[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现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附件: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附件: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

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

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

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

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

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

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

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

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

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

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

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第五篇:建筑业税收政策解读

建筑业税收政策解读

一、建筑业营业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3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工程营业税计税营业额涉及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1号)

5.《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项目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2号)

(二)税目及税率

1.税目

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建筑业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

(1)建筑

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

(2)安装

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在内。

(3)修缮

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4)装饰

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5)其他工程作业

其他工程作业,是指上列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

2.税率

建筑业税目适用3%营业税税率。

(三)计税营业额

1.建筑业营业额基本规定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2.建设方提供的设备如何鉴别

(1)设备按生产和生活使用目的分为建筑设备和工艺设备;按是否定型生产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

①建筑设备:房屋建筑及其配套的附属工程中电气、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及建筑智能等为房屋功能服务的设备。

②工艺设备:为工业、交通等生产性建设项目服务的各类固定和移动设备。

③标准设备:按国家或行业规定的产品标准进行批量生产并形成系列的设备。

④非标准设备: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非批量生产的,一般要进行专门设计,由设备制造厂家或施工企业在工厂或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制作的特殊设备。

(2)材料: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和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

允许扣除的设备价值、数量分别以销售单位开具的正式发票上注明的实际采购价、工程实际使用数量为准。对于难以统一确定组成范围或成套范围的设备,应以设备制造厂文件上列明的清单项目确定设备范围。

3.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如何确定营业额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出具的纳税人属于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或个人的证明,并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 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4.建筑业总承包纳税人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建筑业总承包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须在取得分包单位开具的分包款发票后,方可在计算当期营业额时扣除该笔分包款项。

纳税人应将工程分包项目单独设置明细帐,分项目单独核算。纳税人将建筑业项目进行分包时,如果当期计算的营业额为负数,可以结转以后纳税期继续抵扣,但不同项目间的营业额正负差不得相抵。如最终清算或办理最后一次纳税申报时纳税人的营业额为负数,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但退税数额不得超过纳税人的已纳税款。

5.装饰劳务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装饰劳务的计税营业额应包括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 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应用示例:2011年12月,甲工业企业与乙建筑企业签订厂房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工程金额2000万元。另外,合同约定通风空调系统及部分建筑材料由甲工业企业提供,价值分别是200万元和100万元。乙建筑企业营业税应该如何计算?

分析:乙建筑企业计税营业额2000+100=2100万元。无论建设方、施工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何结算,施工方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即建设方甲工业企业提供的建筑材料100万元应计入乙建筑企业的计税营业额、提供的价值200万元的通风空调系统不计入乙建筑企业的计税营业额。因此,乙建筑企业应按2100×3%=63万元计算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二、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2.《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

3.《江苏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苏政发〔1985〕60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2004〕227号)

(二)纳税义务人

境内所有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是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计税依据

建筑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款为计税依据。

(四)税率

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镇的税率为1%。

三、建筑业印花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2.《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苏地税函〔2004〕52号)

(二)税目税率

建筑安装业适用“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税税目,合同双方各按工程结算收入的万分之三计算缴纳印花税。其他税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

四、建筑业房产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2.《江苏省房产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

(二)计税依据及税率

对建筑企业的房产,房产税有两种计税方式:房屋自用的以房产原值(含地价款)减除30%后的余值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房屋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

五、建筑业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

3.《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苏政发〔2008〕26号)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而征收的一种税。自2007年1月1日起,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六、建筑业个人所得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

3.《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地税发〔2007〕71号)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比例问题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5号)

(二)基本规定

从事建筑安装业的工程承包人、个体户及其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其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1.承包建筑安装业各项工程作业的承包人取得的所得,应区别不同情况计征个人所得税:经营成果归承包人个人所有的所得,或按照承包合同(协议)规定、将一部分经营成果留归承包人个人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税;以其他分配方式取得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2.从事建筑安装业的个体工商户和未领取营业执照承揽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建筑安装队和个人,以及建筑安装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经济性质的,其从事建筑安装业取得的收入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从事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其他人员取得的所得,分别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纳税人的特殊规定

在江苏省境内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缴纳)个人所得税,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得重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

1.异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经工程作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同意,其应扣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2.对于未设立会计账簿,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和个人,其个人所得税由主管税务机关实行核定征收。其中采取按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核定征收税款办法的,核定征收的比例不低于工程价款的0.8%。

七、建筑业企业所得税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747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

6.《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发〔2008〕42号)

7.《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发〔2010〕108号)

(二)企业所得税预缴

1.基本规定(详见下表)经营主体 总机构

纳税地点

预缴办法

总机构所在地 国税发〔2008〕28号、苏国税发〔2008〕42号、国税函〔2010〕156号、苏国税发〔2010〕108号 二级分支机构 8号 省内跨地区 由总机构统一预缴 苏国税发〔2008〕42号

跨省

就地预缴 国税发〔2008〕2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 跨省 就地预缴 国税函〔2010〕156号

2.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的特殊规定 省内跨地区 由总机构统一预缴 苏国税发〔2010〕108

(1)跨省

省外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2)省内跨地区

省内总机构直接管理的在省内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暂不就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汇总到总机构统一核算,由总机构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总机构应附送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四)外出经营税收证明管理

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征收方式

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收入涉及到跨区利益,跨区法人应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并准确计算经营成果,应按查账征收方式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

应用示例:某建筑企业总机构A所在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在南京市承揽一建筑工程,该南京工程项目部B系总机构设立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在无锡市成立一分公司C;在浙江省某市承揽一建筑工程,该工程由总机构A在该市设立、直接管理的项目部D负责。

分析:项目部B系总机构A在江苏省内跨市设立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根据苏国税发〔2010〕108号规定,江苏省内跨市项目部B不就地预分企业所得税,由总机构A统一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江苏省内分公司C,省内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根据苏国税发〔2008〕42号规定,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均在我省的,分支机构暂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由总机构统一计算,汇总缴纳;

浙江省项目部D,系总机构A设立的直接管理的跨省项目部,项目部D应根据国税函〔2010〕156号规定,就地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预缴企业所得税;

总机构A,在预缴所得税时,可先扣除已由项目部D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根据国税发〔2008〕28号规定计算总、分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八、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28号)

4.《江苏省普通发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3号)

5.《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项目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2号)

(二)项目登记

纳税人应在建筑工程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承揽的建筑业工程实行项目登记管理,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进行一般登记和简易登记。

1.一般登记

(1)纳税人承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江苏省范围内且合同金额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

(2)纳税人在江苏省范围内承揽涉及总分包的工程项目。

2.简易登记

纳税人承揽的在江苏省范围内且不符合一般登记条件的建筑工程项目。

(三)申报征收

纳税人应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四)发票管理

纳税人取得项目工程款项并符合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应分别按工程项目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已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具发票。

1.提供建筑业劳务的纳税人,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

自开票纳税人在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领购《建筑业统一发票(自开)》后可自行按规定开具。

代开票纳税人必须由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建筑业统一发票(代开)》。代开票纳税人每次申请开票时,必须先行缴纳税款后方可予以开票。开票时缴纳的税款在按月办理纳税申报时作已缴税款处理。

2.发票开具规定

下列情形所涉金额不得在建筑业发票上开具:

(1)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和设备价款;

(2)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销售额;

(3)省级以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项目清算

1.清算分类

建筑业项目清算包括预清算和最终清算。

(1)进行一般登记的建筑业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预清算:

①外来施工方承揽本地的建筑业项目;

②本地纳税人承揽本地建筑业项目,且合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③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认为需要预清算的。

除进行项目预清算外,还需按规定进行项目最终清算。工程涉及总分包的,由总包方办理预清算和清算。项目预清算只进行一次。

(2)进行一般登记的建筑业项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项目最终清算:

①工程项目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已完全发生的;

②合同终止或解除的;

③申请办理项目注销登记的;

④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建筑业项目清算手续的;

⑤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2.清算内容

在办理项目预清算和最终清算时,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工程决算价款、历史开票、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纳税记录等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出具《建筑工程项目(预)清算表》,并清缴已发生纳税义务的各项税款。

(六)项目注销

办理项目最终清算后,纳税人应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注销登记申请,报送《建筑工程项目注销登记表》和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经审核确认工程项目应履行的清算义务和纳税义务已全部完成的,应给予办理注销登记。

实行总分包的工程项目,应在相关分包方已全部办妥注销登记手续后,总包方方可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在总包方取得分包方的确认授权书,并经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分包工程项目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已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总包方可代分包方办理注销登记。

对完成最终清算且纳税义务已完全履行的建筑项目,经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可直接办理项目注销。

建筑业税收常见问题

1、问:计算营业税时,建筑业再分包的营业额如何确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因此,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不再强调是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可以差额征税,但不包括个人。建筑安装工程的总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在计算营业税时,不能按扣除支付给个人的分 包款后的余额作为计税营业额。即对分包给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的,应全额缴纳营业税。

2、问:建筑施工单位到外地承接施工工程,城市维护建设税按何税率征收?

答:根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2004〕227号)规定:“纳税人所在地与缴纳‘三税’所在地城建税税率不一致的,以城建税实际纳税地的适用税率为准,无需回纳税人所在地办理补税或退税手续。”

因此,对建筑施工单位到外地承接施工工程,城建税适用税率以缴纳“三税”所在地城建税税率为准。

3、问:总包方已缴过建筑安装合同印花税,分包方的分包合同为什么还要缴纳印花税?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包括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

因此,分包方的分包合同应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4、问: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属于国税征管还是地税征管?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第一条规定:“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底之前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第二条第(二)款规定:“2008年底之前已成立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2009年起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2009年起新增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按基本规定确定的原则划分征管归属,其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管理部门也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相一致。”第二条第(四)款规定:“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原则上按照其税务登记时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确定征管归属;企业税务登记时无法确定主营业务的,一般以工商登记注明的第一项业务为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调整。”

因此,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如果其主营业务为建筑安装业的,其企业所得税归地方税务局管理。如为2009年以后新办的从事建筑安装的分支机构,则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总机构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下载《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总结学习(五篇)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总结学习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规划纲要》决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是继去年1月后,《规划纲要》的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

    《幼儿园纲要》解读

    《幼儿园纲要》解读 背景: 一、《纲要》背景:全国第八 次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 导下,中、小、幼(0-18岁)整体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二、颁布时间:......

    解读《发展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20字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是核心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09-01 11:3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德刚2010年8月3日9时,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

    部分幼儿园纲要解读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意思是说,教师在制定和落实目......

    幼儿园纲要解读笔记

    第一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背景及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包括:幼儿发展、教师引导、家园合作。 一、幼儿发展: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 想说、敢说、喜欢说、有......

    湖北十二五纲要解读

    未来5年,湖北将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在转型、绿色、创新、和谐中,实现“质”与“量”的双重跨越......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