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对加强民主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
强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型企业
随着我国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企业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呼声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部管理环境。如何开展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合法、合理行使管理权、建议权、监督权,构建和谐企业,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环境,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型企业作一阐述。
一、现代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民主管理是指单位的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法定的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就单位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劳动管理等重大事项和其他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是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要求。当前,企业在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有的企业对应该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关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问题,不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而以企业的决定、制度、规定等方式下发执行,以种种原因绕过职工代表大会这一法定和必要的程序。
(二)、职工代表大会质量不高。有的企业召开职代会前,不认 真按照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程序,不事先通知开会议题,不征求代表对会议内容和有关问题的意见,使代表们因时间仓促而提不出针对性强、切合企业实际、措施得力的高质量提案。有的企业不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中有关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内容,对职工关切的企业招待费、福利费使用、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等职工的关注敏感问题或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
(三)、有的企业“厂务公开”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在上级检查时、或有新的要求时,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检查过后,又变得无声无息。有的企业公开时,只公开一般事项,对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干部的提拔使用、物资采购、施工合同的招投标等事项或不公开或只有部分公开。厂务公开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规范的工作制度、明晰的厂务公开工作台帐和有力的监督落实机制。
(四)、部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不高,意识不强。对企业的经营方略、HSE体系、企业文化建设等事关企业科学有效、快速协调发展的提案和建议针对性不强、可行性不高。有些代表的提案、建议没有广泛听取和收集所在单位、班组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提案的代表范围不广泛,反映的问题不够深刻。有的代表存在着不能或不敢坚持原则现象。如有些需要职代会或联席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的事项,明知某一部分,某个问题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不符合企业实际和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因怕得罪上级,在审议时不愿或不敢提出反对意见,违心举手通过,而成了“举手表决的机器”。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体制变革的历史因素,也有企业管理 者或职工个人素质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
首先,个别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的行政、经营管理,而忽视现代企业管理所要求的动员全员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进行民主管理,是多此一举。由于思想认识存在着差距,所以影响现代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个别企业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淡漠。一个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如何,与该单位领导的群众观念、民主意识关系密切相关。在现实中,有个别的企业领导,不注意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事事自以为是,把本应由职代会讨论、决定的事,往往个人拍板定夺。把本应让职工群众知情、参与的事项,往往限定在几个“圈内人”之中。还有的企业领导,怕丢“面子”、失“威信”,对在职代会上亮了“红灯”的事项,会后不组织深入调查了解,不进行修改整改,或我行我素、或臵之不理。这种对待企业民主管理的态度,也反映了其法律观念的淡漠。
其三,对职工代表的培训不够。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需要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党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知识。但对于大多数来自生产一线的职工代表,他们这些知识可能不全面或不很全面,所以,影响和制约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水平。
其四、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采用的表决方式不当。目前,在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一般均采用举手表决,谁赞成、谁反对都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今天,使个别代表在坚持原则、依法行使自己职权时心有余悸。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五种途径
如何解决当前企业民主管理中职工要求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高呼声与企业管理者面临更加复杂的管理环境相矛盾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应当从五个方面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民主管理的认识,引导、规范职工行使权利的行为,从而促进和谐型企业的创建。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依法治企的经营管理能力。随着法制的完善,特别是一系列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出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普法教育,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也要坚持“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从而使依法治企也达到政冶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
二是要强化企业领导干部对企业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是动员、组织职工群众,全员参与企业管理,进行民主监督基本的和主要的形式,它对于激发职工企业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永葆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企业离开了民主管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就难以发展。开展企业民主管理,也是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所要求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进行评议企业领导,公开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落实职工群众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督和对企业干部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对促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促进廉洁自律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十七大提出的“推进党务公开”在现代企业里的具体体现。我们的企业干部,要站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素质的高度,去看待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努力增强做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三是要对企业干部加强群众观念的教育。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建立,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也强化了权力和利益观念。个别领导的群众观念逐步淡化,工作中,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职工的意见、建议听不进、职工反映的问题看不见,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在群众的对立面,造成上下气息不畅、干群关系紧张,职工怨气较大,这些无不影响群众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企业职工思想情绪的稳定,违背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和谐发展的要求,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干部,不应忘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再大的权利,离开了职工群众支持,也就无权力而言。靠行政命令、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维系的权威,可能一时奏效,但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只所以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只所以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业绩,归根结底,是 党领导和发动了人民群众。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的今天,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方针,不仅是巩固、发展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观念就是政治观念,依靠了人民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绝对是不可丢的。
四是要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是经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培训而逐渐成熟起来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同样需要一个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因职工代表大多处在生产一线,工作任务繁重,所以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多,从而影响了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和能力的发挥。我们要充分认识对职工代表培训的重要性,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看待这一问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依靠工人阶级要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不能只要求职工代表认真履行职责,而放弃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即重使用,轻培养。这与加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是不相容的。
五是要改变职工代表或职代会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表决方式。对一些涉及到职工重大利益的事项,如住房分配,奖金分配,职工劳保福利等事项,需表决通过的,应将举手表决改为无记名投票表决,避免职工代表因表决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表决真正体现代表们的意愿。
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一种企业内部的和谐关系,表现在对职工的尊重、理解、爱护,与职工进行双向的沟通,为职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互相间的服务关系。
第二篇: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党内民主的理性思考
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党内民主的理性思考
当前,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有三重考虑。首先,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社会不同阶层群体逐渐分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政党内部也会产生不同的、新的利益需求和意识观念。民主是由人对利益的追求决定的,利益往往成为发展民主的驱动力量。全国共产党员分布于不同的社会利益阶层,党内必然存在不同利益层的声音,这对党内旧有的力量均衡构成新的冲击。为重新达到均衡状态,政党必须要对其内部新的呼声做出响应,为不同利益的表达提供制度空间。特别是面对党员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要防止和克服“不想民主”、“不敢民主”的思想障碍,切实增强推进党内民主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党员的创造力。其次,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民主执政的必然诉求。随着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行政官员腐败行为蔓延与扩散,执政党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公众对执政权威的认同相对弱化,政党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其根源就在于党内集权、党内生活不民主和缺乏监督。“党内民主”恰恰能够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对党内集权和缺乏监督的现象进行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紧张的党群关系,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特别是面对社会强大的政治压力,必须寻求一种安全方式进行改革。相对于体制外的放权和社会民主的发展,体制内放权和民主具有更为安全的特质。因为体制内的放权始终会在执政党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相对来说可以进退自如。所以“党内民主”成为共产党一种合理推动民主的选择途径。再次,发展党内民主是顺应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国家的民主发展与世界民主浪潮是密切相关互动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巴黎公社型的民主,还是列宁主义推动下出现的苏维埃式的民主,都是世界民主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三次民主化浪潮汹涌澎湃、跌宕起伏的全球化背景,着眼于中国民主发展的曲折历程和具体实际,民主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洪流和大趋
势,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作为,借鉴国外一些政党的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一、以调整党内权力体系结构为核心,拓展发展党内民主的空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民大会成就了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至近代,随着民主单位逐渐变大,公民参与的范围扩大,公民把决策权移交给代表成为必然。公民大会式的直接民主制难以践行,民主的实现形式从直接民主向间接民主转变,代议制民主应运而生。当然,在选举过程中逐级产生的代表并不能在完全准确全面的反映民意,即“保姆的保姆不是我的保姆”。尽管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不可避免,但仍是实现民主的最好形式。
在我国,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实现党内民主最重要载体,实质上也是代议制民主。7500万共产党员遍布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实行代议制成为必然的选择。即采用党的代表大会这种形式,由党员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参加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关,讨论和决定重大方针政策。根据党内民主运行机制的规则,党的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党的常委会由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对党的委员会负责。从逻辑上讲,在党的领导机构中,代表大会的权限高于委员会,委员会的权限高于常委会。这正是民主的权力来源决定授权方向的。但实际上,往往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常委会领导全委会,全委会领导代表大会。党的权力体系结构倒臵现象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出现党代会权力“错位”,违背权力程序的事时有发生,被称为“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所以,从实现党内权力民主化高度来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从纠正党内权力体系结构入手, 对党内权力结构进行“复位”和“正位”,最终确立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权威地位。
二、以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保障发展党内民主的机制。党员是党的主体,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保障党员基本权利的正常行使,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所有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都有平等的参与党内各
种事务的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精髓和核心,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党员权利的平等,也就意味着全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年龄,在党内的地位是平等的,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决不允许有超越于组织和其他党员之上的组织或家长式人物存在。
由于代表大会不是常任制,党代表只能是“五年开次会,会期三五天,举举手,划划圈,散会就靠边”,存在“会上热闹几天,会后几年不见”的现象。这就必然导致其权力流失以及广大党员的权力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导致权利行使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和程序。具体来讲,在对待党员权利、义务的关系上,党内长期存在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党员“应有的权利”的倾向;在党内监督上,往往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监督的对象,而忽视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在党内管理上,往往只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漠视党员有一律平等地参与党内管理的权利;在党的决策上,往往只强调党员无条件地贯彻党的决策的义务,而忽视党员以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党的决策的权利。所以,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有效克服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平等,重统一意志、轻主动精神的倾向,要克服党员民主权利虚泛化倾向,真正把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贯穿于党内民主的始终。
三、以不断完善党内竞争性选举制度为突破口,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方向。对西方竞争性政党来说,来自定期的政党之间的竞争性选举是其加强自身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许多西方政党都把内部竞争性选举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尽管民主政治不能简化成为单一的选举,但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标志。可以权力制约权利,也可以权利制约权力。在现行体制不变的条件下,选举就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对权力行使者的强有力制约。党内民主选举是一种有效的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它能从根本上改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能缓解党内利益多元和分化所带来的张力。同样,党内民主选举所要解决的是党内权力的授权关系问题,亦即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问题,而体现党内
权力授受关系的民主选举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导致实现党内民主缺乏内在动力。目前党内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举类干部与非选举类干部混淆不清、选举产生的干部在任期内频繁调动、候选人提名制度不完善、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范围窄、比例低等。
改革和创新党内民主选举制度,要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中有步骤有计划地慎重进行。一要加大党内竞争的广度和力度。继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竞争性办法,推进竞争性选拔的常态化、规范化。要适时扩大选举差额的范围和比例,适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二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可考虑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候选人采用民主程序提名,候选人提名必须由党员推荐产生,坚持组织提名与党员提名相结合,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要经过党员充分讨论,并以党员讨论的结果为推荐的重要依据。三要规范严格的差额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程序,建立公正和透明的竞争规则,杜绝把选举搞成变相的“陪选”、“贿选”。因为没有明文的竞争规则,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当潜规则主导政治竞争时,就会滥用民主。四要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民主不仅意味着权力是通过选举机制授予的,还要求选举出来的权力相互制约,权力即使是选举授予的,也不能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当然,民主选举是有边界的,即选举的适用范围是有边界的,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宜于选。民主选举制度的功效是有边界的,并不是实现党内民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竞争性选举来解决。所以,要防止民主制度安排的天然缺陷,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制度维护民主、落实制度确保民主、完善制度发展民主。
四、以深化党的基层民主为依托,明晰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发展民主怎么走,无非就是两条路,即自上而下抑或从下至上。比如,欧美国家发展民主走的是自上而下的路程。无论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后,都通过议会民主掌握国家政权。全国确立了普选的民主制度,然后再推及至地方。民主发展的路径是从全国到地方的推进过程。中国则不同,与自
上而下的路程相反,更适合于走从下至上的路径,这是历史经验探索总结的结果。中国现代史上,曾有三次著名的民主浪潮。不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三次民主浪潮推动民主传播的主体都是知识分子,传播路径是自上而下的,其内容以传播西方民主为主,社会底层对于民主基本处冷漠状态。尽管三次民主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治格局的变动,但几乎每轮新的统治局面形成后,又迅即回复到原有的统治模式上来,民主火花犹如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当时经济基础决定了近代民主形式难以在中国扎根,加之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利于专制模式的生存。
随着新中国建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历史坐标发生位移。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与前三次明显不同的是,此次以村民自治为起点的民主浪潮发端于农村,这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从农村基层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和向上延伸的基本路径。从各地基层民主实践来看,以村民自治为起点,相继出现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村民自治实现横向扩展;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党内基层民主得到纵向延伸;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内基层民主呈现纵深推进等。基层民主从横向和纵向继续拓展延伸的态势,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今后中国党内民主的发展方向。
五、以实现推进人民民主为目标,延伸发展党内民主的内涵。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积淀,衍生出根深蒂固的家长制、特权思想和官本位主义,民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民主意识淡薄,以及党在建立历程中深受原苏联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影响等因素,导致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任重道远。如果说基层民主是由下至上推进民主政治的话,那么,党内民主则是由核心向外围推进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意味着党内民主不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
才是最终目标,但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首选渠道。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生活的民主化,反过来,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又会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存在不同的互动方向和发展路径。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民主国家建立在前、政党产生在后,对西方竞争性政党来说,来自定期的竞争性选举的外部压力是其加强自身建设的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源泉。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下,竞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执政,关系到自己所代表和维护的社会群体、阶层和阶级利益。所以,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和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构成了逐步推动政党在党内实行民主的有利氛围,政党很难不实行党内民主制度。西方国家的民主路径是从先实行人民民主再到实行党内民主。而我国则完全不同,是先立党再建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实行党内民主至关重要。没有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限制;假如党内民主未果,而人民民主先行,则可能出现失控、混乱的局面。作为在专制环境中成立的旨在推翻反动黑暗统治的共产党,因条件限制往往缺乏党内民主。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与黄炎培讨论“历史周期规律”的时候,就提出要在党内实行民主,但缺乏实践民主的主客观条件。革命成功之后,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缺乏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情况下,首先在党内实行民主,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民主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民主管理工作
企业民主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做好维护员工权益,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员工参与管理制度即民主管理制度。当前,在企业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要面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生产方式多样化,变革带来的种种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国企进入了政策性破产,改制阶段,在这个阶段职工群众弱者地位愈加突出,这些变化为企业和民主管理工作增加了力度,也使工会组织、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好职代会与企业党政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工会组织同企业党政之间关系的问题,为了使“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贯彻落实,职代会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引导人,因此在方向问题的大原则上,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搞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了发挥党在公有制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工会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维权职能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党的各级组织,基层组织要同企业工会组织,职代会密切配合,保证党委、行政制定的工作目标得到执行,并积极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厂长、经理、职代会的权威,同时,党委行政要大力支持,保障工
会各级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工作,使其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各项工作。
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法规制度,强化法律监督,保证组织机构健全。
企业在新形势下为了自身发展,必须提高全员素质,而素质的提高必须有好的管理做保障,为此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努力贯彻落实好《企业法》、《工会法》、《劳动法》、《合同法》和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教育和监督企业经营者严格执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要在各级基层单位中,加大工会法律地位的宣传,通过宣传使职工群众明确自已的责、权、利,找准自身位置,利用工会组织加强执行监督,健全执法机构,对明确侵权职工利益和民主管理的申诉,要有受理机构,通过执法机构对于违反企业民主管理法规的行为,侵犯职工利益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各级工会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需要的,具有操作性强,突出工会维护职能的一套具体的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和措施,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三、全面落实职代会职权,坚持重大决策审议制度。
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深入,工会和职代会在保护企业利益,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在积极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本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改革的深入出现了政策性破产,企业改制等形式,在这种形势下,国有资产,职工群众的利益最容易受到流失和侵害,因
此民主管理工作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笔者认为企业民主管理要贯彻到企业改革全过程,从职工代表的产生到职代会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了民主管理是否是走过场。从目前现实中看到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引套国家资金等目的,在破产改制中,利用职代会达到一些目的,在事实中,职工代表没能认真审议有关事项;在压力情况下,被动地投下了决定企业职工命运的一票,这是对职工,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国家和破产转制单位,职工权益造成有极大伤害。由此可看出,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职代会一定要真正地按照法律、法规负到其责,重大事件的决策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这一制度,必须得到执行。在对企业基层单位、厂、队由公转私承包时,工会民管组织和职工代表应介入确定承包人,租赁方案工资分配,职工安置及履行合同的经常性工作中,民主监督作用必须得到尊重,从而达到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地位,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四、落实好民管中的重中之重,“厂务公开”工作。
厂务公开其内容广泛,是新形势下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和丰富,厂务公开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平台”,是处理调解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在改制过程中产权关系,职工身份的置换,劳动关系的变化,职工群众弱者地位日渐突出,职工更加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分配和落实,更关注透明度,更加关心自身权益,自身利益。而厂务公开就是他们维权的有效载体,就目前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来看,检查、考评、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普遍存在留于形式现象,特别是在企业基层单位,福利、工资、奖金分
配的不公开极大的损害了职工群众利益。笔者认为,厂务公开应体现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真实性、多样性等方面,根据企业的特点,大到经营、生产、管理,小到班组考勤,工时考核,工资奖金分配,班中餐及接待用品等采取上墙公布,接受各级监督部门和职工群众的检查。同时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厂务公开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制追究制以确保厂务公开落实在实处,从而调动职工作为主人翁的积极性。
五、建立一支有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代表队伍。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代表是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基础工程。整个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素质,关系到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实行企业民主管理,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者有没有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思想,也取决于职工群众有没有高度的主人翁觉悟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因此,提高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是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建立这支队伍首先用“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握其实质,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觉性和贯彻“十七”大精神、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把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利用培训班形式进行市场管理,科技,法律管理,工会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把高素质、高学历、高威信具有责任感、懂政策、会管理、纪律严、作风好敢于为职工说话,拥有热心、细心、用心、多才、多技、有洞察能力掌握法律、法规的人选入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代表中,为搞好民
主管理和维权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各级领导要真正树立起依靠职工管理企业的民主管理意识,促使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各级民主管理组织及职工代表在日常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求得壮大和发展。
第四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
黄宗凯
学校民主管理是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搞好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工会工作重点,在区教育工会和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不断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统一思想,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理念。我校是一所有着4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2002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2007年3月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的验收。多年来,学校工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要完成学校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学校民主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不断探索和拓宽民主管理的领域与渠道,使学校民主管理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依靠教职工办学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共识,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成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二.提高认识,切实将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党支部历来十分重视教代会、工会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教代会、工会工作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学校工会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履行职责,按照工会章程认真、独立开展工作,处理在工作、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行政积极支持教代会,工会工作,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认真贯彻教代会决议,支持教代会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权,形成了党支部领导、行政支持的良好风尚。对学校民主管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时,我们从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来加深理解;在“三讲”教育中,我们从如何切实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原则和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在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我们把加强学校的民主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体会到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这项工作,才能做到工作到位。
三.加强领导,重视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1.加强教代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教代会代表培训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每届教代会代表都要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中宣讲教代会的地位与作用,介绍教代会的职权与任务,明确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强调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引导代表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使代表真正了解教代会的作用。每次教代会党支部书记总要结合大会主题,有针对性地对代表提出要求,增强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会主席、女工会委员和财务经审委员每年都要参加区教育工会组织的业务培训,教代会成员每年集中学习一次。在全校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教代会成员总是走在全校教职工的前列,经常能结合工会、教代会工作的实际开展学习讨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制度建设是实施教代会规范化操作的基础,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胥口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把每年教职工代表大会列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学校重大事务、重大改革措施以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都要通过教代会审议后实施,教代会建设已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学校教代会在每年例行审议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教代会工作报告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一年围绕一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在内容、形式上做到了学校事业与教职工利益同步发展,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多年来,由于校党支部高度重视,校行政积极支持,党政工团的协调配合,每年召开的教代会已成为“展示校情、明确目标、汇集民智、科学决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动员大会。
3.加强提案工作制度。建立程序规范的提案工作制度,为教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有效平台。校工会不断探索教代会提案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有效的提案办理工作程序。一方面通过制定《胥口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细则》,建立完善提案办理制度,进行跟踪督办和调研,将提案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严格提案审查标准,建立日常提案工作制度,完善提案工作程序等方面强化了提案工作机制建设。通过加强教代会代表培训、奖励优秀提案人等手段,使提案工作在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接受监督,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规范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程序。我们制定了《胥口中学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细则》,设立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小组,形成了在两个层次上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评议的新模式:第一层是召开教职工大会,听取校领导干部述职并进行民主评议;第二层次是组织中层干部、全体教代会代表听取校领导述职并进行民主评议。同时,每年区教育局组织有关局领导来校参加我校教代会,不仅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也促进了学校的廉政建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行政管理是一致的,并不是对立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于化解矛盾,统一思想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领导干部要尊重代表的民主权利,学校领导越尊重代表,问题就越容易沟通,代表对学校的意图的理解也越深刻,付之实施时也越顺利。
四.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增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学校在工作中形成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学校行政支持工会,各工会小组、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与工会行使教代会职权具有一致性,学校在关于《校务公开实施办法》中强调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推进校务公开。多年来,我们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教代会上印成《校务公开情况的通报》组织代表审议,安排代表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丰富了教代会的内容、拓宽了教职工知情参政的渠道,注重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工作。一方面,及时将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传达给广大教职工,让教职工知情晓事;另一方面,校工会经常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听取教职工意见,围绕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努力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学校还在办公大楼前设立永久性的校务公开橱窗,由校工会专人负责管理对学校的一些收费管理、政府采购、干部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人选、领导干部任前、荣誉表彰等重要情况都在本校务公开栏内公示。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推进,校务公开也逐步开辟了网上公开的新渠道,学校的工作要点均可以直接在校园网上便捷查询,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校务公开,增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广大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为了使校务能及时公开,真正公开,我们建立了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对校务公开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今年我们仍要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自查、评议,争创吴中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先进学校” 五.多方运作,不断拓宽民主管理工作新领域。
1.以“育人”工作为依托,调动教职工投身教学、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学校深入开展了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书育人”活动和以爱岗敬业、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通过组织班主任的师德演讲会、开展示范教学观摩、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了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育人”工作作为民主管理的有效依托,为激发教职工投身教学、科研、管理的主人翁积极性,营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创设健康和谐的民主氛围,群策群力办好学校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支撑。
2.以“建家”工作为载体,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建家”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办学方针,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很好形式。多年来,我校工会始终以“建家”工作为龙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会员评家”活动,不断赋予“建家”活动以新的内涵和形式。2006年10月我校“教工之家”通过了区教育工会“先进教工之家”的验收,使“建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以评促建,树立典型,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为团结会员、凝聚力量创设了温馨、和谐、民主的舞台。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有上级工会的指导,有校党支部和校行政的支持,有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的借鉴,与时俱进,锐意探索,就一定能实现新形势下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再上民主管理工作的新台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热爱学校,建设胥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行使教代会职权,积极推进校务公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为把胥口中学建成苏州市吴中区知名学校而奋斗。
第五篇: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
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在近现代以来人类政治发展史上,“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是配置国家权力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三权分立”,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突出三权独立、三权制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所谓“议行合一”,是指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坚持议行合一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的一种民主的实现形式。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就曾经根据“三权分立”原则,起草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他废除了临时约法,搞了一个所谓新的约法,实质上是实行封建军阀的独裁制。此后又有曹锟宪法和国民党政府的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等等,但这些都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类社会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相适应,权力结构大体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权力结构,是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司法权,这就是所谓的专制权力结构,它是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权力结构形式;第二种权力结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平行制衡,其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第三种权力结构,是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形成民主集中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这种权力结构。上述三种权力结构的发展,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一种权力结构取代另一种权力结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文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即由政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由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代表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更高阶段。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任何国家都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国体,要求有体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的政体同它相适应。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了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人士。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代表人民决定国家和地方的大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种组织形式,能够集中人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共同利益,也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从而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的政体能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是最能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因而具有很高的决策效率。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好地推进发展和保持稳定,就必须有高效的国家机关以及国家各机关的密切合作,以便迅速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见和要求,迅速讨论研究和作出决议,并切实贯彻执行。近年来,我国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斗争中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真正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来统一领导,是不可想象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样,一是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发展党内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二是有助于实现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治理国家向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转变,使党的正确主张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变为法律、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