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六个途径
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六个途径
摘要:企业文化是在时代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本文就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企业改革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unique culture management mode, consider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age, development goal, business strategy,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era of cultural background.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on how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state-owned enterprise;enterpri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 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主流价值观念的总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传承优良作风、发扬光荣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本人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现就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六个方面谈谈个人意见。
1、要培育具有当代意识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因为技术、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学习和制定获得,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共同的追求这样一种经营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世界上也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相同的。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所以,要想在管理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必须有效地借助企业文化这个先进的管理方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制度创新首先必须来源于管理思想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单独进行某一方面的文化建设而没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支持,虽有助于企业实力的提高,但总体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各项创新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凝聚人心,形成达至目标的共同价值观,才能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
2、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注重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善待员工,平衡相关者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坚持文化育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人看作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社会人”,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为职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提供机会,通过对职工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只有注重对员工深层次的管理,使其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公平体现,才能将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为企业创新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所谓“学习型企业”,就是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进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现代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世界管理大会曾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是未来世界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之一,认为“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员工学习与培训,把自己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已经成为许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型企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一,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创新。它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从而把企业建成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变革自身、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的企业。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变革和创新是学习型企业的本质特征,这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永恒的主线。正如彼得?圣吉所说: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就是创造和持续创造。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国有企业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要从管理的深层次上实现这种变革,从而以管理上的新跨越推进发展上的新跨越。
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发挥着导向、调节及基础保障等特殊作用,同时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刻不容缓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能力的增强来自于学习型组织的机制。
4、要重视企业品牌与形象塑造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单元,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与社会公众进行交往,如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其产品就会被消费者购买使用。在交往中企业所特有的文化个性,像经营作风、产品、办公区、商标、广告等,就会给人们留下一定的印象;而企业在进行组织管理时,又要与员工打交道,从而必定给员工留下印象。所以,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质量、服务、公关、经营作风等给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得到政府、社会、舆论的信任和支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为企业发展抢占先机;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企业形象的优劣,往往决定社会公众对其取舍与选择,决定企业竞争胜负,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形象塑造,不断提高竞争中的“形象力”。
产品形象是构成企业形象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产品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在于以自己的产品服务社会,而社会对于企业的认识和了解,首先是从企业的产品开始的。一般地说,产品形象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取向、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产品形象就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好坏,直接决定产品形象。具有良好产品形象的产品,就是那些技术先进、质量高、信誉佳、成本低、效益好、服务周到,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产生好感和信任的品牌。
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形象塑造中,双方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和促进。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名牌产品,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良好企业形象的确立;反过来,企业有了良好的形象,也会为品牌形象的塑造创造条件,因为企业美名远扬,其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喜爱,从而使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起来。所以,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塑造。
5、要打造诚信守约的企业经营理念
现代国有企业共同的文化内涵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诚信文化,企业要取得社会的认同,必须以诚相待,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重信誉、守合同。企业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凝聚力和品牌竞争的基础就是诚信,诚信也是国有企业对政府、社会、员工以及顾客的一种承诺,承诺得到社会认同后,诚信就会变成这些企业的财富。
中外知名企业普遍提倡诚信,把诚信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埃克森美孚提出“以诚信对待业务中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工作的基石”;同仁堂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观,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300多年历史沧桑,长盛不衰。而近年来安然、安达信、世通公司等在经营中缺乏诚信,暴露出做假账的丑闻,不仅使公司自身遭受了灭顶之灾,也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震荡。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一项集体活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有企业强调在经营诚信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树立企业经营者及职工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构建企业健康的文化体系,特别是要建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以集体利益为上,国家、集体、企业利益有机协调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企业诚信行为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当前,国有企业要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上进一步塑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塑造“诚信”的企业形象;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层面,形成“诚信”的保障机制;第三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提升诚信的自律程度。
6、要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共性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的企业特色的有机结合。它是在时代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由于这些因素在不同企业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价值内涵,形成自身的个性化特色。
自身个性化特色的企业文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宏观上讲,企业所有制不同,有地域分布不同。国有企业应该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企业文化与经济力、政治力相结合、相协调,促进国有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二是从微观上讲,独具特色到各个行业,以至各个企业。各行各业的企业群,企业发展的沿革不同,企业管理水平不同,顾客要求不同,所处区域文化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等等。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首先是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受企业经济活动及外界文化因素所影响的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群众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内部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中,要经过不断选择,反复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其次是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它既是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又具有独创性、创新性、时代性,还要求企业务实、求精。企业精神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坚定的追求目标,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竞争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和可靠的价值观念及方法论等。企业精神的特殊内涵决定了它具有个性和共性特征,国外一些优秀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培育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企业精神,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惠普的“尊重个人价值观”精神,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IBM“最佳服务”精神,康德公司的“结合运行”精神,松下的“松下七精神”等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国有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体现企业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用企业精神鼓舞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努力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职工,使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篇:谈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谈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貌和员工思想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明确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更起着其他法人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貌和员工思想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单纯靠原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经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或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逐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期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众多,不尽相同。其中,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我国学者许宏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表现的处事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二、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功能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属性,其企业文化必然带有自身的特点。国有企业是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其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经济功能。从经济属性看,国有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企业文化要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经济功能是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首要的功能。
2.服务政治功能。从政治属性看,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它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的重任。企业文化要为国有企业的这一重大责任提供精神支撑。因此,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政治功能。
3.服务社会功能。企业文化倡导的诚信、公平等理念能够起到调节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领导与员工、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不仅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由上可知,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也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它必然反映并应当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必然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必然具有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
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的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前最重
要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就是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把全体职工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一理念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关系。不能只看到企业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更要看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乃至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能够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和谐理念。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将和谐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善于辩证看待问题,承认矛盾,承认差异,对于分配的差别和职务的升降心态平和,能使各种矛盾、差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和谐的企业文化应包容多样、团结多数,更好地贴近员工、贴近实际,为企业大多数员工接受和认可。
4.特色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每个
企业各有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属行业特点和企业组织的特点,把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因经营内容不同、规模不同、效益不同、历史不同、声誉不同等差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5.创新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用文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国有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雷霖刘倩: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博弈论方法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
[2]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
第三篇: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她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存乃至繁荣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国外专门研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能够起到物质利益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途径。
一、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多数企业把企业文化的着重点放在提高职工素质这一核心环节上,巧妙地抓住了“高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高,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这一命题的关键。目前,中国即将加入WTO.厦门石油已搭上“中国石化”这航空母舰即将上市,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财务电算化,进、销、存、价等数据均用计算机联网,加油采用IC卡,开发票也采用电脑开票,不久的将来,将采用电子商务,即网上查询、网上洽谈业务、网上订单,然后下线决算。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认真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概念、知识,树立“上市先上网”“上岗先上网”的观点。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方可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其次,由于大量的信息,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新思维象潮水一样汹涌而来,应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读书读报”的活动。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体职工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用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全体员工应为自己是厦门石油人而感到自豪,用我们的言行为厦门石油增光添采。
二、牢固树立“信誉至上”的观点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金字招牌,是花钱买都买不到的。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无价之宝。如美国柯达公司,把信誉至上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从大至上千万元的生意,小至几百元钱的运费,只要作出承诺,则决不反悔。因此,可以享受先提货,30天后再付款的优惠条件,而且许多企业还争先恐后地努力争取成为他的供应商。这充分说明,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应该在员工中牢固地树立“信誉至上”的观点。只要拥有良好的信誉,企业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三、采用论绩嘉奖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平”与“不公平”同时存在的运作机制,即“公平”要坚持政治民主化,竞争平等,获得机会均等,“不公平”是在人与人之间承认智力、知识、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在收入的相对拉开档次。
今年,厦门石油集团首次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今后应继续发扬完善。对油库利用闲置油罐出租,为公司一年创造200万元的效益,增加工作量,则应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既
给予物质奖励,又给予精神奖励,若工作出差错,没有履行对客户优质服务的承诺,则扣除一定比例的奖金,并进行公司内部通报批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此外,工作业绩应成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命运共同体”的能动作用,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的相互关爱的整体,使企业成为职工温暖的家。
建议工会按一定的比例抽取福利费,设立“爱心”基金,以便在职工遇到突发事件时,工会能“雪中送炭”,献上一份爱心。
五、企业文化应成为国有企业领导的终级目标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变革的力量——领导和管理的差异》一书中指出,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虽然差异很大,但初衷都是创造一种鼓励才能得以发挥的企业文化,要激励众多的人部能够在同一企业组织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建立浓厚的企业文化。科特的结论是,企业领导的最终行为是创造一种企业文化,并能在创造者离开之后,继续存在。因此,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应成为国有企业领导的终级目标。
综上所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她深植在全体员工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语言、态度、行为之中。
第四篇:谈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谈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尤为严峻,频频发生事故。据报载,我国事故发生率比发达国家高一倍以上,特别是煤矿的产量约占世界煤炭总量的 1/5,而公伤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 4/5。安全形势具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硬件方面的原因外,软件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伤亡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建立安全文化的基本途径可围绕安全管理,行为管理和安全培训三方面,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系统。
1.规范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
管理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管理是提升企业综合水平的有效措施。标准化作业成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2.风险分析是行为管理的基础
其管理框架包括风险政策和风险矩阵和工具,风险评估、风险登记和处理 3 个层次。确定风险重要性的方法可基于定量或包括后果的严重性、频率及暴露情况。
3.通过行为安全观察来强化管理
行为管理是建立在设备、安全技术系统完善和规章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标准化作业是强化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动作标准和环境标准。如顶板支护标准、工作面三直二平通风设施标准,其
含义相当于我们的质量标准化作业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针对当班的工作任务。按要求的工作程序完成任务,相当于操作规程。行为安全观察是强化标准化的手段,其目的是防止职业病发生,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悟保证自身和其他同事安全的重要性。
班前会或班后会是安全评估最基层的活动,也是风险评估的进一步延伸。班组利用上岗前几分钟讨论一下工作任务,班组长交待一些安全上要注意的问题,看看工作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因素,了解一下员工精神状态等,最终要指定负责人落实的事宜。再一个是班组要相互沟通。交流能创造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图片、录像甚至员工现场操作等让大家共同讨论那些是好的,那些是不好的。
4.加强培训是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强化对职工的培训,包括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宣传以及标准化作业和知识,技能的学习,潜在危险的认知和控制等,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强化培训应探索方式的多样化,如:现场场景的简单模拟、制作模拟教具等等,使员工提高安全学习的有效途径。采取图文并茂互动式学习讲解,互演角色、互相答疑或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是激发员工学习、参与的好方式。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领导重视是确保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但安全文化为管理系统工程,不仅
仅是领导的重视,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完善,任务非常艰巨。
开拓队范晓伟
2008-5-26
第五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企业形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本结构的国有化,国企改革在我国已进行20多年,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条规律,即国企改革的成功总是离不开企业本身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的确,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如果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大笔勾勒出的一幅幅草图,那么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渐确立,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文化来更新和替代。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的制度文化就是企业的法规、管理制度等,它是企业的法律形态、管理形态的集中体现。企业的行为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群体行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就是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环境、设施等物质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四者的关系是:精神文化建设是先导、制度文化建设是支撑、行为文化建设是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其主体内容大致分为:1.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2.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3.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二、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企改革与其他国家国企改革中面临背景的最大不同,也是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大的国情,因此,要研究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企业文化,更应该关注企业文化的来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热的兴起,源于美日在七八十年代由于产业竞争形成的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而在中国明确提出应该进行企业文化研究的是台湾。台湾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把企业文化研究的宗旨归结为寻求中国式管理模式,认为“即使在现代世界中,中国社会及中国人仍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则是传统旧文化与外来新文化相互调节与整合的结果”,因此,研究的宗旨是“创造与采取崭新的中国式管理”,以便“在崭新的中国社会管理新的中国人”。
熟悉中国企业管理历史的人们都知道,80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当欧美企业大力推行泰罗科学管理制度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就发现了它的神妙功能,并在自己的企业内大力塑造企业精神。
范旭东和侯德榜创办的以六大精盐厂、永利制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构成的企业集团,1935年正式公布了它的四项基本信念: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
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
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莫大光荣;
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而顾全团体。
其他如宋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东亚精神”,刘国钧经营的大成纺织印染公司的“大成精神”,青岛华新纱厂的“华新精神”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留给我们的企业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培育、倡导了“以厂为家,埋头苦干”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庆油田培育、倡导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 “铁人精神”。80年代中期,我国企业界掀起了塑造企业精神的热潮。许许多多企业都概括、提炼出自己企业的口号和信条。
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陈清泰厂长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看到“二汽文化”应该成为二汽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乃至生活管理工作的惟一标准。他说:“二汽的企业文化,应是我们待人处世所遵循的原则,是二汽家庭中的职工之间、二汽与社会交往的值价观。它代表了我们的信念、精神、行为准则,是我们制订政策的基础。”在整个汽车城,谈论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成立了二汽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会,并创办了《企业文化》杂志。二汽党、政领导密切配合,把企业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和弘扬以“视今天为落后”的二汽哲学为核心,以系统观、发展观、动力观、创造观为基本结构的“二汽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二汽集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
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上海嘉丰棉纺厂,素以严细成风、质量求新闻名,早在1961年该厂产品即已获得出口免检的殊荣。近几年,该厂继承和发扬了“虚心好学,严细成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嘉丰风格”,同时结合企业的转轨变型,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面向市场,不忘国家,赶超世界”。该厂既具有老企业的成熟,又焕发新时代的朝气,经济效益和企业素质同步提高,1989年荣获全国“金马奖”和十佳企业的光荣称号。
些五六十年代以培育“企业精神”闻名全国的企业—大庆油田、鞍钢、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长春百货大楼、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等,则趁企业文化的热潮,对本企业的传统进行解剖和升华,在确认本厂优良文化的同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崭新企业文化,把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构建国有企业文化的理论原则和措施
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渊源。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形成了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多种文化的互相融合统一,形成了现在独特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一些传统观点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地区的许多著名企业,如松下公司、三星集团等,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主体,造就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互相信任,互为依托,共同生存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1.儒家文化重视人伦的思想有助于我国企业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
中国儒家崇尚“天人合一”,历来的统治者都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自己的最高统治思想。而我国兵法里面也说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重视人的力量转化到企业里面去就是关心职工的生活,家庭,娱乐等各方面,只有在企业中作到“以人为本”,才有可能凝聚职工工作的热情,发挥其创造力和生产力。
2.儒家文化重视道德传统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确立优秀的价值观,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顺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便是说,只是依靠刑罚和制度来约束管理人民,是不能建立起人的羞耻之心,而只有依靠道德的教化,才能让人民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服从于纪律。企业文化的精髓便是要让职工能从思想上接纳其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我国企业建立企业文化的宗旨。3.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汤汤大国,礼仪之帮”,其中有敬老爱幼的礼仪,有尊崇师长的礼仪,更有忠君爱国的礼仪
在企业建设中,礼仪的延续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应该的,比如,对领导的尊敬,对年老职工的照顾,特别是对企业的忠诚,这是任何一个团体任何时刻凝聚力量的来源。
而封建社会的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也会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1.大一统国家崇尚中央权威的思想是对企业独立法人地位的挑战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企业遇到困难“不找市场找市长”的反常现象,国有企业本身作为一个企业而存在,要满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话,其改革也是应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指挥企业运行向经济手段、市场手段过渡的改革。
2.“均天下,平富贵”在我国传统民众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孔夫子曾经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思想用时髦的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平均主义”,这种思想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制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现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却是弊大于利。首先,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崇尚竞争,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生存和发展活力的核心条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平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而平均主义的观念从根本上是反对竞争、反对优胜劣汰的。其次,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一个不断积累资本的过程,而平均主义则要求对企业利益进行平均分配,这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会有重要影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吸收国外著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但是,任何成功的经济模式和管理文化,都不可能靠照抄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获得,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文化时,应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的传统思维方式及管理文化现实,在充分了解自己现状的同时,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使之与本企业、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为目标的原则
任何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发展目标的企业,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头来会撞的自身伤痕遍体,甚至死亡。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才能适应这样的经济环境。因此我们的国企改革必然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我国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竞争力的唯一方向性选择。
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内外,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各方面的权利、利益,因此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把企业职工的福利及切身利益同改革放到显著的位置,特别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只有真正的照顾到职工的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利益,我们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企业职工团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道德标准,更应该成为企业本身的制度性标准。
3.要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忧患意识
“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动力所在,他存在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在现代化的新型企业里面,我们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吃大锅饭”的混天度日的腐朽风气,一个不会竞争的企业,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同样,一个不能适应竞争的员工,也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员工的竞争力是企业的脉搏,强而有力的脉搏会带动企业无穷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精神上必须重视“榜样”,“模范”的作用,在制度上必须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面对外来强大竞争力之时,能够统一步调,应付困难。
4.要创建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必然是一个与外部联系很紧密的企业,比如和外来企业的竞争,对外部知识和人才的吸纳,对国内外市场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始终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只有包容,才能够多元,只有多元,才能实现企业对各种信息资料的采集,才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最优选择”。
正因为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与社会各方发生广泛联系,各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就会有相互竟争、相互比较的机会,要想在相互竞争和比较中取胜、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这种创新,是立足于本企业特色和特征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创新后仍然具有自己企业的风格和特色。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5.要培养企业内部“参与”氛围
正如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没有民工的参与,可能就只是一张纸上的草图,任何一项企业计划,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那就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构思,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内全体职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经济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取得确认和认同。要实现这个参与原则,就要尊重企业内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企业全体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全体职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心理要求,从而使全体职工能够积极自觉地参与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的确立和建设中来。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全体职工的参与,使企业文化真正植根于全体职工心中。
6.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和实践者,企业领导人应当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教士”,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推进企业文化。其次,要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的模范实践者。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是创新,领导人就应该带头创新,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是质量第一,就应该真正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坚决果断地纠正那些与企业文化相悖的思想和行为,宁愿牺牲短期利益,也要确保质量方针的贯彻执行。
以上6条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建立企业文化的一些原则性总结,而具体到不同的行业部门,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作到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善:企业动力之源-企业文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11月
[2]苏勇:中国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3]赫明道等:中国企业文化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7月
[4]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10月
[5]黄厚载:中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
[6]张兴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期
[7]李宁:企业文化的价值.山东经济,2005年01期
论企业文化建设
在 企业 工作的20年里,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 发展 起来,这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 影响 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搞起企业文化建设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 问题。厦门卷烟厂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思考: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会是什么样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这里,笔者仅就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 经济 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 内容 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 科技 兴国、为 社会 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 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 时代 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 研究 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 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 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 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心理契约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之间或是企业内部,凡是存在良好契约的就会形成一种利益上的趋同和共识,最终组成共同获利的群体。契约可由最简单的承诺来兑现,它会理性地向规则、向协约、向合同发展。无数的事实和正在进行的实践反复证实着这种契约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契约,而比较完整的、合理的契约便形成了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中,首先是个体或群体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通和相融。理性地、科学地、符合企业实际地研究心理契约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因素构成和价值影响,能够准确的评价现代企业文化的优劣。
(插入心理契约相关概念特点等)
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
心理契约是个体关于其与他人之间互惠交换关系的基础和条件的理解。与正式的劳动契约不同,心理契约在作用基础、作用条件和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特定的组织效应。具体到企业中,就是个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互惠关系的问题,就是个体在利益的最大化和企业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相互博弈和妥协最终达成相互理解、促进、合作、共赢的过程。
心理契约和企业的制度、合同是不同的两种概念。现实工作中的劳动关系合同是通过书面合同或口头合同来确定的,这些合同均可由第三方见证,具有法律效力。心理契约是当事者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对对方所承担责任的期望,它难以用正式的书面文件或口头格式予以表达。心理契约形成的基础不是法律和制度,而是道德、责任、习惯、信任等人文因素。契约的履行虽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对法制化和制度化日益细化的现代企业来讲,心里契约因其形成的基础是非法律和非制度范畴,并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个体的道德、责任、习惯、信任。因此它赋予个体丰富的人文色彩,可以填补企业文化中制度化的、非人性化的缺陷。
契约心理和现代企业文化两者之间能不能形成互动,是优势文化、强势文化与自然生长的文化、自发阶段的文化之间的区别。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强势的
企业文化、自觉的企业文化、系统的企业文化。但有强度的同时还要有精神高度,让文化来引领制度框架。制度是有空隙的,但制度之间的空隙可以用文化填充。也就是说,文化可以在制度发挥不了作用的地方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强势文化、优势文化的原因。文化的工具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用性、适应性。这种有用性的存在必须是以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之上,要在心理契约、思考方式等层面形成一种足以影响人的文化氛围。
心理契约效应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发挥它的“文化力”作用,促进企业蓬勃发展。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结果评价总体来说,就是要个体与企业群体在契约心理的管理效应上,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致性:一是企业文化导向与企业文化战略要保持一致性;二是局部与整体的企业文化环境要保持一致性;三是价值观与行为要表现出一致性;四是理念与制度的流程要保持一致性;五是文化效能度与企业业绩提升要保持一致性;六是文化管理体系与组织结构保持一致性。企业文化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是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宗旨。价值观和经营宗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是实施企业文化的支撑。所以,文化既是战略的前导也是战略的支持系统。但是,企业员工个体之间价值观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行为特点也不一样。每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出发点都不一样,这正好契合了心理契约概念中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个体如何理解自己与他人(这里主要指企业)的互惠交换的基础和关系问题。相互博弈的结果如果是达成共识并形成企业最终想要达成的一致性,则视为企业找寻到了发挥企业文化的途径,发挥了企业文化应有的效能。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个体和企业群体搭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心理契约平台,让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个体行为背后的不同价值观达成一致,培育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现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能力旋转。这里的能力,特指有益于企业人的合理生存发展、社会职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精神实质在于倡导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能力,为企业多做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与权利交给企业安排,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的代理企业家能实现他们个体的心理预想,能提供与之工作绩效对称的发展。否则,这种平衡是不能维持的。建设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无疑需要个体与企业之间达成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它可以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积极兑现心理契约所包含的对企业的忠诚与承诺。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个体与企业群体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为个体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机制、正确的政策和宽松的企业氛围,让个体和企业找到达成彼此心理契约的共同之处。并在这种文化的推动之下,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共识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实践,实现人与企业及人与人的理想结合。
论IT企业的文化建设
有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那么百年企业的文化如何得来?我认为,其关键就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价值观的建设。这种建设,反映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凸现的是团队的智慧结晶,显示的是领导的长远眼光,体现的是员工的生存状态。企业文化的内容,虽然因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他们的核心都是诚信。必须“诚”字当头,“信”在其中。
IT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同样是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虽然产品种类和服务内容千姿百态,但其实质只有一个,那就是产品体现文化。企业的所有产品与服务都是企业思想与人格的体现,深深地带着创意者及制造者的思想品质,能力水平、欣赏眼光及工艺水准的印记。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首当其冲,从一而终。
IT企业具有“变”的特点,其企业文化的建设首要在“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家IT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他是否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企业的文化。无论一家企业经营的产品、涉猎的范围如何变化,都必须无条件地遵从企业的道德规范,即企业的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不具有重复定义性,所以一经确定,就必须从始至终,从上而下地规范,使公司上下达成共识,劲往一处使,人心所向,则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IT企业具有“快”的特点,其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要在“易”。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英文缩写,从诞生之初就以颠覆性的势力席卷全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虽然企业文化可能有文字、歌曲、书籍等多种承载形式,但都应具有“易”的特点,即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的承载形式最终将衍变成一种抽象的符号,如微笑、图形等。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国界的限制、语言的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广泛的理解与共识的抽象符号。
IT企业具有“苦”的特点,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在“润”。快速的生活节奏、沉重的工作压力、透支的身体状态,重复的思维惯性。如果不加以“润”,则企业难以形成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润”不仅要给予员工物质上的福利、待遇,还要给予员工精神上的肯定、疏导。使员工在面对客户时,能将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得以传递,在企业内外形成良性的循环。IT企业具有“新”的特点,其企业文化的建设突出在“启”。IT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大多在25岁。这样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还应不断吸纳新的力量,将新人历练成IT专业人士。这个过程中,需要领导垂范、文化创承、行为规范、成果催生。正如开启了一扇又一扇的心门,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IT企业具有“跃”的特点,企业文化的建设着力在“载”。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将面临着一次飞跃性的成长。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不应成为一个冰冷的机器,而应用厚德载物,为员工提供一个具有宽广胸怀、无限包容力、有承载度的舞台,以及各种展现风采、施展才智的机会。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正跨入信息社会的新时期,物质资产的地位逐渐降低,文化资产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特别是IT业,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将使我国IT业的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为标志,给生产力带来了飞速发展,使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成为获取利润最重要的资本。随着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不同于工业时代的许多新趋势:全球正在变成统一的大市场,资本凭着追求利润的本能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经济和文化日益紧密结合。在生产力的要素构成上,信息知识、企业形象等文化要素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形象,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是我国IT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
“二战”以后,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令世人惊异的辉煌成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香港企业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香港企业文化是由香港回归以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从而产生了以儒家伦理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价值观交融为主要特征的香港企业文化。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得香港的企业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浪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美国,IT业的文化资产投入占第一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企业更是以其卓越的企业文化征服了欧美市场,推动各国企业界进入了形象竞争的新时代。
在IT业消费领域,消费者们不仅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求产品和服务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精神、心理需要和审美情趣。要求企业的产品除了具备使用价值以外,还要在品种、形式、规格和外观设计等方面体现越来越多的附加价值。人们对那些设计精巧,包装雅致,富有文化气息,能够表现独特个性的产品尤其钟爱。特别是当人们在消费产品时,使用功能实现之后,文化功能就成为主要的了。由于在IT业消费和生产领域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于是,IT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我国IT业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面对西方IT业的逼人攻势,建立自己独特的IT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和服务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内容,将为我国IT业与西方IT业的竞争注入活力。
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文化资产运作机制。企业文化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经营管理而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IT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厚德载物,以人为本,提炼企业精神。用企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统一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方式。确立与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理念,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创建智能优势。
再就是要注重提升企业形象,加强实施CI策划和名牌战略,创造更多更好的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可信度的产品和服务,使之植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及其物化形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形成自己鲜明的特性。IT产业,作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文化的建设、文化资产的资本构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期待着中国的IT业,尽快形成和完善自己独具特色的IT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