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5 00:2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

省卫生计生委

省民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人社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建设厅

省老龄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精神,科学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我省2005年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375万,占常住人口的14.4%,到2020年将突破424万,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达到15.7%,广大老年群众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日益强劲。为全面落实健康甘肃战略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推动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较好解决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与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使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满足广大群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以积极推动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为抓手,突出整合融合结合,注重改革创新发展,着力提质提效提能,逐步建立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满足我省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突出重点。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以政府为主导、机构为依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优先、重点解决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计生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

整合资源,突出结合。充分利用已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场地、人员、设备,切实发挥现有资源、政策、项目优势,建立健全多项目共融、多资源共用、多形式共建的深度合作机制,合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加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措施,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类服务主体的潜力和活力,积极探索服务供给、资金保障等方式方法,推动普遍性和个性化协同发展,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多元化、梯度化医养结合模式。

试点先行,突出示范。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整体发展的原则,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单位、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三)发展目标

2016年,各地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确定和开展试点工作,集中力量打造至少3个(市、县、乡各1个)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到2017年,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大幅提升,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明显提高,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服务网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所有医疗机构均开设为老年人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养老床位的15%以上,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四)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按照属地化、互利互惠和就近就便原则,在为老年人开展养老护理和医疗服务中深度合作、紧密衔接,探索建立医联、养护、医护等多元合作模式,以及老年人诊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的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

(五)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等审核、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其执业范围与服务能力相适应;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优先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

(六)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积极举办养老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合理利用闲置资源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逐步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到2020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完成老年病科建设,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工作。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可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养老机构或老年人开通预约就诊等便利的绿色通道,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七)增强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功能。以社区为重点切实加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为居家老年人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签约服务,并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民家庭,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无缝对接,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能力,确保80%以上的老年人能依托社区和家庭实现日常保健、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生活照护、家政服务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和提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质量,确保优质、便捷、高效,提高老年人对健康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八)探索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利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平台,发挥基层计生服务机构、阵地、队伍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咨询、宣传、服务,提供个性化医养照护服务。整合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计生服务所、陇家福幸福寓所等基层健康养老服务平台项目资源,精心打造具有养老照护、健康服务、生活扶助、心理慰藉、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示范点,为老年群体开展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护等医养服务。依托卫生12320和民政12349公益服务热线,在县(市、区)、乡镇(社区)建立卫生计生和民政服务热线,确定专职人员,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融合打造集健康咨询、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互联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医养服务。

(九)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并在准入、申请许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照顾,提供一站式办理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和企业发展以老年人养生、保健为主的健康服务产业,围绕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关规划时,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十)突出中医特色养老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机遇,以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经济、弘扬中医药生态养生文化为重点,以建设中医药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为载体,鼓励和支持全省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托管或兴办养老机构,中医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开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依法进行多点执业,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的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范围。养老机构设置的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不受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布局、数量和地点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大力宣传中医养生治疗、保健、康复知识、理念,探索多种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形式,积极组织开发药膳在各级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和老年群体中的推广和应用,探索建立“食养(疗)”、“药养(疗)”、“水养(疗)”、“沙养(疗)”、“文养(疗)”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经费投入和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和支持实施医养结合试点项目。从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资金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予以倾斜,从 2016 年起对建成通过验收且依法登记投入运营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享受《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0号)确定的建设补贴。社会办医疗机构申请并经审查符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的新增医养、护养型养老床位,享受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同等扶持政策。

(十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各地要合理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规划布局,凡新建养老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应优先考虑便于开展医养融合服务,对于建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具有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项目规划审批上给予优先保障。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将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和推荐评优等方面同等对待。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多点执业规划,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促进医疗人才有序流动。市、县两级要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确定至少一所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训。支持省内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中医保健等医养结合相关学科专业,鼓励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对与医养结合机构签订5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且在岗工作满一年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学制给予逐年返还全额学费的优惠政策。

(十四)加大信息支撑保障。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大力发展“互联网+”医养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看护网络系统,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老年人健康监测、紧急救护等实物、产品,提高为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支持甘肃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十五)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落实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各级政府要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配备康复辅助器具,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提供资助。养老机构都要配备相关康复设备,开展康复服务。

五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内容,成立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相关责任,积极出台相关配套衔接制度,确保医养结合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共同支持和推动医养融合,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七)抓好试点示范。确定兰州市、陇南市为省级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地区,在全省遴选4—6家综合实力强、有代表性的养老、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试点单位,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其他市州要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至少设1个县(市、区)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

(十八)加大宣传倡导。大力宣传健康中国战略、健康甘肃规划和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关注扶持参与健康养老事业。深入挖掘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加大典型宣传和示范推动,营造有利于健康养老的社会氛围。开设健康养老栏目,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庭厨艺、养生药膳技艺技能比赛培训,组织开展健康家庭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健康养老理念,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

(十九)强化考核督查。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以落实医养结合政策情况、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无缝对接程度、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老年人满意度、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市(州)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细化具体的支持措施。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和省老龄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关注爱普雷德,最新养老政策、信息化平台、居家养老运营信息先知道。南京爱普雷德创建于2012年,有着多年养老运营、策划经验,拥有一支强大的养老服务团队。我们的理念是“智慧创新、科学养老、合作互赢”

欢迎各界居家养老团队来参观、合作。

微信公众号:NJ_APLID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关注↓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根据X政„2011‟**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在城市80%以上的街道建立养老服务中心,8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80%的乡镇建立老年服务中心,80%的村建有老人综合服务设施。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依托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与老龄办合署

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老人、高龄老人和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区将给予适当补助。

卫生部门应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疗保健服务。鼓励区二级、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兴办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区将给予一定补贴。

(八)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土地、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老年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各类投资主体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服务设施,优先予以立项。对新办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采用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用于其它用途。鼓励通过对旧厂房、闲置的学校、医院、村部及民用设施改建扩建的方式,兴办民间养老机构。乡(镇)、村公益性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可通过贴息方式予以支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信贷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九)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免征其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养老机构纳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经报批可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收建设养老机构的征地管理费,免收或减收兴办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

(十)健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大力倡导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养老机构运作模式。加强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以国有资产为投资主体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必需用于养老服务。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向社会开放,利用闲置设施、空余床位接收社会老人自费寄养。向社会自费寄养老人服务的收费标准,须报区物价部门核准。

(十一)建立严格的政府监管制度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应向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予以认定。区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依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无障碍设施建设设计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等,制定养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对养老机构存在的侵犯老年人权益等严重服务质量问题,要限期予以整改,直至取消执业资格。

(十二)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根据我区财力,从2012年起,在全区建立普惠制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标准为85周岁至99周岁,每人每年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年3600元。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提高标准,扩大范围。

(十三)积极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把老年文化和体育纳入全民文化和体育健身的发展规划。发挥区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和老年体育健身展示。支持各类老年群众文体组织开展活动。

第三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

对于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2015年要力争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亿元左右(不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狠抓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重大水利工程,要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加快推进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安排意见》(办规计[2015]30号)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2014年新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审批;7月底前完成今年拟开工的27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可研一经批准,立即启动初步设计审批,力争4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步设计审批。同时,按照新开工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快2015年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条件具备的可在2015年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新建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面上水利工程,要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2年做好项目储备,原则上按照上一落实投资规模的2倍全面完成当年项目前期工作,并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改变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组织前期工作的情况,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对于地方立项并申请中央补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在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未批复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再列入当年中央投资计划。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协调,抓紧制定前期工作进度方案,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及审查力量,保证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水利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下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中央财政专项水利资金5月底前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月底前下达90%以上;其他项目中央投资计划争取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积极商有关部门,落实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地方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试点,明确支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分解下达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在1个月内将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至具体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和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利用过桥贷款的具体方案,及早落实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各地要选择一批项目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试点。

四、编制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规划试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水利资金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每执行完一个,向前滚动一年,超前储备项目,增强资金安排的预期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年际之间、地区之间、项目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支付,避免资金沉淀,使水利投资执行进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各地、各单位要科学谋划建设任务和资金需求,探索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实施条件的方可申报项目和资金,确保资金下达后能够及时支付。

五、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

自2015年3月起,每月10日左右,水利部将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调度,调度范围包括中央安排投资尚未执行完毕的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重点是近2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调度内容主要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配套资金到位、投资计划完成、资金支付等情况。调度单元按省级行政区、工程类型和重大工程三种类别进行调度,检查当月工程建设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进度。

调度会商会由分管部领导主持,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参加会商,根据会议议题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调度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上报有关事项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省份,水利部部将约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下发督办函,要求10日内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部领导将根据有关情况赴相关省份开展约谈和专项督办。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调度情况,商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调整。

各地、各单位要相应建立调度会商制度,落实分级监管职责。要按具体项目或打捆项目类型制订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逐月明确当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其中,对重大工程要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月进度计划。要以统计月报数据为基础,编制投资计划执行月度分析报告,按照实施方案目标,对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个月的工作措施和有关建议。

六、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覆盖所有工程类型和所有有建设任务的地区。水利部在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基础上,重点根据调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挂牌督办,重点对工程前期工作、计划下达、资金到位、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统计数据等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动态监管。

修改完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考核办法,将投资计划考核节点由9月、12月和次年3月提前到6月、9月和12月,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落实惩处措施,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负责实施水利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七、延伸水利审计免疫系统

近年来,水利部与审计署共同构建了覆盖水利部直属单位的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对各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年不间断动态监督检查。水利部将会同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推动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拓展和延伸,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最大程度堵塞资金监管漏洞,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全面提高水利资金监管水平。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免疫系统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八、完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水利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商国家有关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计划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发挥培训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构,针对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培训力度,向基层水利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延伸。

第四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文章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村),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6.14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为12.09%。绝大部分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居家养老是适合国情、市情的主要养老方式。为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支持和鼓励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办等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9〕1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方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培育社会服务组织,鼓励连续经营,支持规模发展,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支持体系和社会化发展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在2011年全市建立和完善2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队伍建设、服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到2012年,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农村社区(村)依托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等现有场所,增加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开展以村民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到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城市所有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形成服务设施不断充实完善,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不断发展状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运作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不断增加的格局,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二是坚持依托社区。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实际,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村)人文环境和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符合各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四是坚持社会化方向。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居家养老服务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服务项目上坚持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办、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安全救援、法律维权、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方式:子女应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子女确定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政府鼓励和帮助采取机构服务、专业组织服务、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邻里互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实施居家养老服务。

(一)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

在城市社区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养老服务机构协调运转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居家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农村地区要创造条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网络,充实服务内容。

1、加强社区生活保障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选拔、招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服务质量高、服务信誉好、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确定为居家养老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定点单位。有条件的社区可通过开设托老所、老年人餐厅,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卫生、优惠的配餐、送餐服务。

2、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制度,建立健全城乡老年人健康档案。“十二五”期间,城市社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5%以上、农村社区达80%以上。切实加强与改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的上门随访、送医、送药、康复护理等服务,扶持发展老年护理院,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开设老年专科,逐步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服务。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加强保健知识普及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尽快解决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医保问题;逐步扩大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病床纳入医保范围;针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对象中60岁以上老年人,适当扩大门诊特殊病种的医疗机构范围,让老年人能就近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

3、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文化娱乐、教育学习、体育健身、精神慰籍等服务。切实改善城乡基层和社区老年人教育学习和文体娱乐活动的设施条件,组织和指导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和科学健身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关爱,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协调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和婚姻等合法权益的服务。到2015年,全社会老年人入学率达到18%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城市达到60%以上、农村达到45%以上。

4、组织志愿者、义工开展助老服务。组织志愿者或义工开展长期结对帮扶服务、企业助养贫困老人等活动,对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采用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服务,努力解决这些特殊老年群体在养老方面存在的困难。对确有需要的老年人,组织家政服务机构或专业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及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5、建设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在鼓楼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并确保年底前建成,在2012年底建成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服务系统、邻里互助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立起覆盖城市社区,与老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网络。

(二)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老年人日益增多的实际,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资源,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1、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力争到2012年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城市社区全覆盖。新建城市居民区和旧城连片改造居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定的配置指标纳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交所在地街居使用,所配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用房不少于80平方米。现有老城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或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社区,由各区政府负责,通过盘活利用社区资源,新建和改扩建、购买、租赁等途径解决。

2、合理整合现有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各部门设立在社区(村)的卫生服务机构、文化站(点)、劳动保障工作站等为老服务机构,在社区(村)统一安排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兴办的公共服务设施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资源优惠向老年人开放,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活动的需要。

3、农村社区应紧紧依托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特别是对列入省、市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和项目建设协调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4、认真贯彻省有关技术规范,确保新建市政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和养老服务设施无障碍率达到100%,加快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公共建筑、养老服务设施、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支持旧住宅增设电梯。积极探索建设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学习教育、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1、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考试合格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参加培训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与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市)区民政、老龄部门及街道(乡镇)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可根据本中心(站)情况决定是否配备一名助老协管员,若需配备,所需经费由中心(站)的运转补助经费中列支。

2、建立志愿者和义工服务队伍。以开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为载体,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不断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定向、接力服务制度;动员、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3、建立低龄健康老年人公益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本着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低龄健康老年人开展各种公益服务,对其服务时间和内容予以记录,采取时间或劳务储蓄的方式,作为以后转换相应时间为自己免费居家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开展家庭式互助养老,或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的社区式居民互助养老。

(四)规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机制。

1、着力培育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积极支持社会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教育文化等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参与承办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扶持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机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按照“区分对象、突出重点、适度普惠”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榕政综〔2008〕234号文件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统一采用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支付,并逐步扩大服务券使用范围。适当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标准,将无偿服务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低偿服务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活动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每年40元。

3、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监管、考评、奖励机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制定各类标准,规范服务、收费等行为,引导老年人与服务机构通过签订协议、合同,明确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持续有序推进。各级政府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发展和社区(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每个推进的工作计划,不断完善推进发展本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做到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二)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带动社会力量的投入和有效参与,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继续按1:1配比落实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一次性补助和运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同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任务,安排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养老服务业优惠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数字电视开通以及税费等方面按居民使用价格政策执行或给予优惠。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 〔2008〕 18号)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办居家养老服务经济实体,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要与已出台的有关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医疗保健等政策措施的衔接,让老年人受益。

(三)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资格进行评估;全面掌握并及时发布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引导为老服务机构和组织适时调整服务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指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服务站开展工作,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检查。市老龄、民政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适时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主渠道作用,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巩固社会和谐基础;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老年人树立养老服务消费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尊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自觉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居家养老服务是融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惠及广大老年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规划、国土、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税务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工作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各级民政、老龄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抓好基础调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通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海西建设,实现福州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第五篇:市政府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

晋市政办〔2012〕5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及驻市各单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居家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适当照顾,促进家庭和睦,确保老人安享晚年。居家养老服务是加快建立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针对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实际,根据全国老龄办等十部委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就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需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二)坚持依托社区。以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本单位,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四)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以“有偿优惠为主,政府购买为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总体目标

首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中普遍开展,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和提高,涉老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较高程度地满足。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现有场所,力争80%左右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50%左右的行政村能够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群众组织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开展试点,城区每个街道都要确定1—2个试点社区,各县(市、区)都要确定1—2个乡镇敬老院、城市社区及行政村开展居家养老工作试点。“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每年都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安排,逐步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成立机构。市里成立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市老龄办主任为副组长,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老龄办。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乡(镇、办)要成立以乡(镇、办)为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村(居)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达到“八个建立”的标准:建立组织机构和人员,建立服务场所,建立老年福利基金,建立养老补贴制度,建立保健工作制度,建立老年维权制度,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为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站要达到“五有”标准:一要有规范名称(服务站统一挂“XX乡(镇、办)XX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牌子,型材、尺寸、颜色等由市老龄办统一规定);二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三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四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队伍;五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职责。

(二)规范项目。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里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服务内容可先易后难,在条件好的村(居),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可多一些,在条件较差的村(居),可依托现有资源形成服务网络,开展某些方面的服务,再逐步增加服务内容。一是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村(居)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二是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三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四是文化娱乐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健身团队等,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五是精神慰籍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谈心沟通、心理咨询、聊天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应急救助热线或结合家政服务热线等开展为老服务。

(三)确定对象。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户籍在我市且居住在村(居)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分别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对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三无”老人、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老年人,由政府以发放服务券等形式购买服务,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标准、结算办法,由各县(市、区)政府自行确定。

(四)建立机制

1.管理机制。市、县(市、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乡(街、办)负责监管、培育、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服务主体在(村、居)实行服务项目的对接和有序运作,把居家服务落实到位。村(居)服务站负责对辖区内的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进行评估,对享受各种、各类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的服务项目,确保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落到实处,让老年人满意。

2.投入机制。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应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要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支出。同时积极鼓励欢迎社会捐赠。

3.优惠机制。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的优惠政策,全市各级各类经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用电、用水、管道燃气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管理燃气价格收取,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类的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性组织条件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免税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所得的非营利性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政府特许经营的通信、有线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和价格优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本级、本部门全局工作统筹安排。特别是老龄、民政、发改委、财政、宣传、老干、农委、卫生、司法、人社、税务、文化、体育、共青团等居家养老服务领导组成员单位,一定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老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民政部门要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审批、登记;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指导居家养老服务规划的制定,将养老服务业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并纳入服务业扶持范围;财政部门要按及时预拨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并监管资金使用情况;宣传部门要负责做好居家养老的宣传工作,及时宣传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老干部门负责指导落实各级老年教育资源为居家养老工作提供服务;农口部门要负责在指导审核新村建设、旧村改造规划时,应将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列入规划;卫生部门要督促检查各社区、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司法部门要结合法律援助服务,制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及提供法律服务的优惠政策;人社部门要结全各县(市、区)公益岗位设置,扶持困难群体就业,并落实政策扶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税务部门要统筹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业有关税收减免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文化部门要积极协调指导基层部门相关适时开展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体育部门要为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体育健身设施,健全老年人健身体育组织;统计部门要做好老年人口的摸底、统计工作;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志愿者或义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结对帮扶活动等;妇联部门要依法维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老年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要把从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区协理员作为居家养老的骨干人员。同时要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队伍,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义工服务,并形成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壮大为老服务队伍。

(三)培育好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餐馆服务、家政服务、教育、文化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服务质量高、信誉好、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确定为居家养老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单位。对新设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机构,要降低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积极引导培育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形成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四)细化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街道、社区都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类别、服务项目设立准入条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

(五)严格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项目指标考核机制。市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负责检查考评各县(市、区)、开发区,各县(市、区)、开发区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负责考核乡(镇、办),各乡(镇、办)负责考核村(居)。考评重点,应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如何,效果如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准入监管机制是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度如何;老人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如何等。对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经检查考评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群众公认的单位和个人将适时进行总结表彰,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О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民政 居家养老 意见 通知

下载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哈政综〔2011〕5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努力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旗人民政府,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行署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盟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市老龄办 市发改委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国土局 市建设局 市规划局 市卫生局 市计生局 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安市 六政〔2011〕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健全......

    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

    相政发„2010‟41号 关于印发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 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办、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湖南有望今年出台扶持政策 支持民办养老事业发展 《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已起草完毕,湖南省副省长盛茂林赴省民政厅调研相关情况并听取了该《意见》起......

    加快推进我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范文

    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我县总人口87.45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12万人,占总人口的15.3%,其中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1145人,生活......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为认真地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十四次会议精神和《“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设目标考核意见》,加快雪岸小城镇开发建设进程,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