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0: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

第一篇:《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

《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的教学反思

浦东新区育华(集团)学校 袁海

对于这次公开展示课,经过评审组的评课讨论之后,我有很多新的体会,从课程评价中学了很多新的东西,经过大家的交流分享,我看到自己课堂的不足和优势。在此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利于进一步完善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可取之处,弥补展示课的不足,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本节课。在对课标与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我采纳了部分书中内容,自行编写了本课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体现以下几点:

1、本课定位为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word使用技能为主,以增强学生计算机使用兴趣、提升信息素养为主。

2、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任务完成的自我效能感。

3、有教无类,注重整体,个别辅导。课堂讲授整体辐射的同时,对每一个学生,设置任务总考虑学生个人特点,分组分任务,利用个别辅导进行细化。

4、适当的分层教学,学生因素质基础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知识最近发展区与认知结构不一样,体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本次课,教学中突现的优势之处在于,1、对于我们职校学生而言,课堂学生管理方面比较成功,学生聚精会神,充分配合,既活跃气氛又不乱秩序。

2、教学设计上模块结构之间过渡设计合理,转换适当,知识点上逻辑清晰,承前接后,一脉相续。

3、教学素材准备充分,任务驱动,学生有事可做,积极参与,课堂完成得也不错,分组分层 任务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4、课堂媒体使用得当,图、文、音视频组合,多种素材丰富课堂的同时,将知识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室座位布置、学生分组分层、小组长组织等设计都不错。

当然,本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操作中的具体步骤理论上过分细化,导致课堂中步骤分解占据很多时间,学生对细化的步骤也不容易一时记住,因此,以后类似课程中,操作步骤可以概略一些,以演示代替图文分解效果会好一些,使课堂不用节奏紧凑。其次,课堂任务的反馈方面,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自己反馈,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不是将结果和操作直接呈现,需要留下适当的思索与探究空间给学生,穿插应用启发式教学。再次,职校学生组成情况比设想的复杂,ABC的分层法难以将全部学生个体特点体现,任务完成中大部分都不错,难免有少量同学操作中无动于衷,这是教学中要给予关注的方面。

综观整节课,通过分层分组教学,学生在比较中应用,在操作中掌握,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回顾起来,一节展示课的两面性都有,只有经过大家的推敲点评,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对于优势方面,继续精于求精,对于不足之处,我自己需要加大学习,多观摩同事的课堂,并向学校教研组、专业组各位前辈学习。

2012-10-30

第二篇:《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说课稿

《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邮电出版社2009版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第1节第4课时《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

1.本课作用与地位: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学生经过“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学习,进入具体办公软件学习阶段。本节课在教材中属于word“文档及字符的基本操作”章节部分下的一个要点,尤其“查找和替换”在word文档编辑中应用频繁,对于文档操作功能突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2.本课内容意义:知识点对于学生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通过教与学结合,学生获得word文档编辑的相关技能,运用于以后的工作,结合自主探索,进一步学会学习,提高信息素养,举一反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对终生发展非常有利。

二、教学目标

I、知识目标

3.学生理解计算机文档中“字符”的意思。学生记住查找、替换、定位弹出对话框的快捷键。

4.B层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掌握对文档字符进行查找、替换的“常规”“高级”操作涉及的搜索选项知识。C层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规” 查找、替换操作知识。

5.学生对定位有所了解。II、能力目标:

1.A、B层学生能区分大小写、全半角、使用通配符查找替换,对“格式”“特殊字符”会查找替换操作。会使用查找、替换、定位快捷键。C层学生会“常规” 查找、替换操作。

2.通过本课,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理论传导与实践探索结合,学生合作研究,通过word文档实例分析,学会文档空格批量删除、字符替换、段落合并等处理能力,规范文档。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word文档编辑的应用能力,促进自身学会学习,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III、情感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之外,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发挥自己的特长,任务驱动,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提高学生学习文字处理的兴趣。2.学生通过参与任务,课堂师生互相交流,人人交互、人机交互联系在一起,获得存在与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1)详细查找字符。2)替换的“常规”和“高级”使用。 教学难点:1)“高级”查找中通配符的使用。2)“高级” 替换中“格式”与“特殊符号”的应用。

四、教法

本科采用教法主要有:讲授法、媒体演示法、活动探究、任务驱动法等相结合。

五、学法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结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3—5分钟)

承前接后,让课堂内容有所过度,复习之前所学。

2、导入新课,讲授新课:(2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终生发展,适当对课题进行引申,使视野更广,更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体内容分成四大步骤。突出重点,明了地分析课题的重点、难点。【字符、查找、替换、定位】

针对不同部分,根据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课件辅助下进行操作演示。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枯燥的操作生动些,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3、专门综合作业,课堂巩固(10分钟)。

针对职校学生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分组作业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分层教学目的。

4、总结,实时性评价。(3—5分钟)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际应用中替换查找的要素和使用范围,逐渐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5、布置作业。

课后留一些巩固练习。

七、学生

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讲授word的字符查找替换。12物流班学生已经经过“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学习,进入具体办公软件学习阶段。之前初中预备年级时接触过word。学生对本课题总体能接受,知识最近发展区和认知结构完善方面循序渐进,大部分学生适应本课内容学习。选题结合学生实际也跟上教材章节进程。符合学生发展水平。

八、媒体

媒体整体逻辑与课程结构保持相当。

2012-10-26

第三篇:查找与替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

第三十课 查找与替换

类型

主辅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查找的方法

2、学会替换的方法

教学重点

查找文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替换文字的方法。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入

师:在编辑文章时,有时需要在己输入的文章中查找或替换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采用手工方式查找、替换是十分繁琐的。写字板提供的查找、替换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完成这一工作。

板书课题。

生:听

展开

师:首先学习查找的方法。

师:出示例1。

师:按步骤演示。

1、打开文件“电脑”

2、单击编辑,打开菜单。

3、选择“查找”选项。

4、在查找目标框中输入要查找的词语。

5、单击【查找下一个】,找到的内容将反白显示。

6、重复5可继续查找。

7、单击确定,返回到查找对话框。

生:听

生:参照教师演示,体会操作步骤。

生:注意理解。

8、单击取消,结束查找。

师:出示例2,用“计算机”替换上文中的“电脑”

师:在编辑里选“替换”打开对话框,分别输入要查找的内容“电脑”和取代成为的内容“计算机”,单击查找下一个,第一个被反白显示,单击全部取代,直接替换。单击【关闭】,结束替换。

师:此时,屏幕上的电脑将被计算机替换。

生:听

生:观察,体会操作步骤。

生:注意理解

生:观察。

巩固练习

师:

1、在电脑文件中,查找计算机,并将计算机替换成电脑。

2、完成练习1。

3、完成练习2。

生:操作练习

生:应用练习

结束

师:有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快速的修改文章里的错误了。同学们要注意运用。

生:听

板书设计

第三十课 查找与替换

一、查找

二、替换

教后记

第四篇:如何在Word中查找和替换文字

如何在Word中查找和替换文字

在Word中查找和替换功能很多人都会使用,最通常是用它来查找和替换文字,但实际上还可用查找和替换格式、段落标记、分页符和其他项目,并且还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码来扩展搜索。

笔者以一些例子来说明如何将word中查找和替换功能运用地自如,或许对你有帮助。

一、查找和替换文字

可以自动替换文字,例如:将“ 改善”替换为“进步”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2.在“查找内容”框内键入要查找的文字, 在“替换为”框内输入替换文字。

3.单击“查找下一处”或“查找全部”,后单击“替换”或者“全部替换”按钮。

第五篇:《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与“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应变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游戏,教师和学生换笔,初步体会交换的条件。

2、故事引入,激活相关经验。

师:有谁知道《称象》这则故事?故事里面的曹冲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称大象的体重这个难题呢? 生:略

师:曹冲用一堆石头替换了一头大象解决了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用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事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读题后师提问:

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2、能从已知条件中直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

2、那一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师:能不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思考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3、替换后720毫升都倒入了什么杯子里?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讲台汇报演示解题过程,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

生1: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720÷9=80(毫升),可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

生2:我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了3个大杯„„(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替换 依据

①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 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使用替换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使问题简单化)替换后与替换前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替换中总量不变,但杯子的数量变了)师:要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怎么办? 生:检验。

学生检验,教师强调检验要符合题目中的所有条件才是正确的答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四.灵活应用,巩固替换策略。1.变换条件。

师:如果我把题中的1/3变成1/2,你们会替换吗?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尝试口头列式解答,并反馈。点名回答,教师板书。

2.巩固练习。出示练习1:3枝铅笔和1支钢笔共10、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6倍,每支钢笔和每支铅笔的价钱各是多少?(生独立解题)3.拓展练习。

①如果:△+○=20,○=△+△+△

那么:△=(),○=()。②☆比○多1,☆+○+=10 ○=(),☆=()

③出示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1)师:这道题能否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

因为此题与例题有所不同,所以先安排学生画,在巡视中发现问题,从而在汇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 指点。

(2)生独立解题后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质疑。你是怎样替换的?替换以后,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4.比较例1与“练一练”。

师:这题中小盒与大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替换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①替换的依据不同,例1的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的则是相差关系。②替换的总量不同。)师:是啊!由于替换的依据不同,替换后的总量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观察两道题替换前后杯子和盒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五、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总结反思)总结: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板书设计: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依据

① 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① 小杯:720÷(6+3)=80(毫升)

大杯:80×3=240(毫升)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②大杯:720÷(1+2)=240(毫升)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小杯:240÷3=80(毫升)《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我分别在中心校和村校各上了一次,在中心校上时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时间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本来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来是想先举一些简单事例,在拓展练习中应先列举一些与例1相接近的题目,再变换面与“练一练”的题目效果显著会更好。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强,课堂容量太大,“练一练”的题目还没作完就下课了。所以在村校上时把“练一练”的题目省去,只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策略。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倍数关系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通过课堂效果来看,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不足的地方有:

1、由于直接去到学校就上课,师生之间还比较陌生,学生是新奇而紧张的,课前也没有进行交流。由于课前对学生不了解,有的问题学生明明会作却不敢举手发言,显然是不好的一个方面。

2、老师讲的太多,没能完全的放手让学生来回答讲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让学生在做题时尽量的提出新的问题,3、个别地方处理的速度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在教学速度上有点过快,个别学生没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影响学习效率。不应只关注一两个学生的举手就马上让学生回答。

4、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机会很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一堂课气氛过于紧张。

我的困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热烈而且有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推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增强策略意识,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为进一步学习假设策略以及下一册的转化策略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因为,替换策略,其本质就是假设。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难点是: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下面,为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的引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通过“曹冲称象”,再现典型的小故事,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策略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引领学生发现替换的依据。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A、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

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多媒体演示以上两种替换过程。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替换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替换的方法,重点说明算式:720÷(6+3)中 “3” 的含义以及720÷(6÷3+1)中“6÷3”的含义。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为了让学生坚信今天所学的替换策略是正确可行的,并检验例题1所求答案是否正确,因此要进行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的。

接着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

三、巩固运用,拓展策略

1、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评讲时,请学生说说体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条件。接着用课件帮助演示替换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替换的方法,注意检验。

对照比较例题1和这道题,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策略的本质,教师小结:两个量成倍数关系时,把其中的一个量替换成了另一个量,虽然个数变了,但总量没有变。

四、全课小结,提炼策略 讨论交流:

1、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带领学生归纳认识出:当两个量成倍数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当两个量成相差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3、拓展升华:

课件出示:A=4B,A+B=20,A=()B=()通过这样的替换训练形式,拓宽学生应用策略的知识面。我认为替换的策略是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依据,安排这道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

五、布置课后作业

下载《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Word中查找、替换及定位字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反思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仔细思量不难发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等量替换的思想......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反思[大全]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反思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反思《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xx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一个知识内容。本节课是在学......

    “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括号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以往的教材是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引出的,即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后发现单用小括号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必须运......

    有效教学中目标定位培训

    有效教学中目标定位培训的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一个人懂得取舍,那么他离成功并不遥远。有效教学目标定位正是将这种做人道理深深融入人文教育当中,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选择......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的教学反思[全文5篇]

    这是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第二节内容,前面一节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淘师湾平台上的作业。相比较而言,前一次课侧重理论知识,这一......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曹坪中学梅林海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定位论文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中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