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普公司的人本管理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惠普公司的人本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1992年美国《幸福》杂志500名最大工业企业排名中,美国惠普公司排名第四十二位。资产137亿美元,销售额164.3亿美元,利润为5.5亿美元。惠普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检测和测量仪器公司,微型计算机产量位居美国第二。惠普公司取得的成功,在惠普公司自己的许多经理看来,靠的是它重视人的宗旨。惠普公司的这种重视人的宗旨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还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
惠普公司“人为本管理”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就要关心人。而关心人要体现在领导者深入工作现场,进行现场管理,巡视管理,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非正式的口头形式的思想交流。创始人休利特和当了四十年的研制开发部主任巴尼·奥利弗一样,经常到惠普公司的设计现场去。后来,虽然二人不再任职了,但公司的职员们却都有一种感觉,好像休利特和奥利弗随时都会走到他们的工作台前,对他们手上干的活提出问题。
1、关心人需要真心实意地把职工当作人来关怀。在惠普公司里,领导者总是同自己的下属打成一片,他们关心职工,鼓励职工,使职工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了承认,自已受到了重视。与此同时惠普公司也注重教育职工,该公司要求人们不要专门注意往上爬,而是鼓励他们把心思放在对生产、销售和产品服务扎扎实这地做出个人的贡献上面去。公司还教育职工要有高度的信心和责任感。对于个人的职位升迁问题,公司总是教育职工要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求发展。有一位惠普公司最老的制造部的中层经理,他以前管理着一个有50人的部门,在一年以后他开始考虑个人的前途问题了,因为他的许多在别的公司里工作的同学都已官高于他了。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自己的上级,并且问他自己怎样才能升上去。他的上级思索片刻,笑着说,“你干吗着急?在这儿想往上升,最好的办法就是干好你的本职工作。我知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习惯于我们这儿的做法,可是请信任我们,从现在起就注意好好干,高兴点儿!就这样能提升!”该中层经理感到在惠普公司工作很满意,因为他意识到他的上级总是不惜时机地给人们伸出帮助之手,而且他觉得似乎人人都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做出了什么贡献。
2、惠普公司信任人。惠普公司相信职工们都想有所创造,都是有事业心的人。这一点在该公司的一项政策里即“开放实验室备品库”表现得最为突出。实验室备品库是该公司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地方。工程师们可以随意地取用实验室备品库里的物品,不但这样,公司还鼓励他们拿回自己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样做是因为惠普公司有一种信念,即不管工程师们拿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跟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有关,反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自己的家里摆弄这些玩意,都总是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的。曾经有一次,休利特在周末到一家分厂里去视察,他发现该分厂的实验室备品库门上上了锁。他很生气,马上就跑到维修组去,拿来一柄螺栓切割剪,把备品库门上的锁一下子给剪断了。然后扔得远远的。
在星期一早上,人们上班的时候,就看到门上有一张条子,上面写着:“请勿再锁此门。谢谢。威廉。”惠普公司并不是像别的公司那样对这些设备器材严加控制,而是让它敞开大门,随你拿用,充分表明公司对职工们的信任程度。
3、惠普公司还有其不同于欧美企业的雇用政策,那就是职工一经聘任,决不轻易地辞退。那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有一次很可能要得到一项利润丰厚的军事订货合同。但是,要接受这项合同,当时的职工数还不够,需要新增加雇佣12名职工。创始人休利特就问公司的人事处长说:“这项合同完成以后,新雇的这些人能安排别的什么合适的工作吗?”该人事处长回答说:“已经没有什么可安排的合适工作了,只能辞退他们。”于是休利特就说:“那么咱们就不要这项订货合同了吧!”后来,考虑到新雇职工的利益,惠普公司硬是没有签订这项赚钱的合同。惠普公司不愿涉足于消费品市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类消费品市场波动性太大,生意多了人手不够要新雇人,而生意少了又要裁减多余的人员,这有损于职工们的就业安定性。既然终身聘用,那么对被聘用者就必须严格审核,这是自然之事。惠普也更是如此,惠普公司的职工多是工程技术人员,因而也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来管理,这是其公司业务技术性强的原因造成的。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是从内部职工中选拔录用,一般不外聘。从外部招的职工,通常多是直接从应届优秀的毕业生中挑选。公司每年都要派出既是技术内行又具领导经验的干部,到各名牌大学物色“尖子”毕业生,与他们面谈,了解其经历、能力、愿望理想和要求。回到公司后再斟酌筛选,选中者还要由公司出资,再次请到公司里去面谈,然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以此来保证被聘任者的质量。
4、惠普公司重视职工培训。该公司重视职工培训可谓是不惜工本。仅在1980年,公司内部就举办过学制、内容、形式不同的各种训练班1700多个,其中4.7万多职工中有2.7万名参加了这类培训。训练班有长有短,有业余有脱产,有工程性的也有管理性的。受训对象从工人到总经理,各种人员都有。训练方式有讲课、讨论、电影、录相、计算机模拟、案例分析、技巧实习、自学考核,直至师徒传授。公司要求各级领导亲自力下级讲课。除本身训练计划外,工程师还被派送到有关大学进行带薪脱产进修,公司给其报销路费,还发给住宿津贴;公司还鼓励优秀的年青人员到邻近有关大学进行脱产选修有关课程,公司允许他们利用部分的工作时间,也给报销路费。受训人员虽然由公司资助受训,但却不对公司承担义务,学完后留去自便,公司并不干预。
5、惠普公司重视职工福利。公司的福利除基本生活福利、医疗保险、残废保险、退休金,两天一次的午间茶点,生日送礼以及新职工搬迁补贴外,还有两项特殊福利:一是现金分红制度;即凡在公司任职达半年以上职工,每年夏初及圣诞节,可得到一份额外收入,1983年左右此额约为年薪的8.35%。另一项特殊福利是股票购买制,即职工任职满10年后心公司还另赠10股。据一次全美调查,惠普是全美的最佳福利企业之一。
6、惠普公司提倡职工创新。惠普公司相信人人都有要搞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愿望,因而,该公司总是力图给广大职工创造一个任人发展创新的工作环境。惠普公司有一种关注创新的气氛,即每一个工程师都有放下手中设计项目做“候补队员”的时候。在惠普公司里,搞生产的可以停下手中的生产线,而让工程师们取走些部件去进行创新测试。这在别的公司看来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在惠普公司,人们已非常习惯,认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惠普公司里没有人会去阻挡工程师搞创新的道路。惠普公司在管理上也考虑到职工的自主创新。惠普公司很少用“指令性管理法”,而是多用“目标管理法”。实行目标管理法虽然在目标的确定上是由上下级共同讨论进行的,但下级在实现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惠普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给人的感觉是“员工进了公司后,就像进了温暖的家。
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人本管理思想产生于西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真正将其有效运用于企业管理,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革命。
第二篇:惠普公司的企业精神 (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的企业精神
在20世纪90年代,惠普的企业宗旨是设计、制造、销售和支持高精密电子产品系统,以收集、计算、分析资料、提供信息、帮助决策、提高个人和企业的效能。20世纪90年代后,第二任总裁J·杨提出,以上企业宗旨在电子时代还可以,但在信息时代需要加以修改。为此,惠普斥资400万美元求助于咨询公司,得到了现今的企业宗旨:创造信息产品,以便加速人类知识的进步,并且从本质上改变个人和组织的效能,公司把它作为自己发展的“引擎”。
193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尔·惠利特和戴夫·帕卡德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创业之初惠普公司生产的是产品价格低、性能好的声波振荡器。到1942年,员工仅有60人,1960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美元,到1997年,销售额高达428亿美元,利润达31亿美元。1998,惠普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47位。企业由最初生产声波振荡器的小公司发展到以电脑打印机为主,电脑设备、电子仪器多品种经营的跨国公司。惠普公司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中,强大的企业文化系统在促进企业业绩增长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惠普成立之初,公司的创立者们就明确了其经营宗旨:瞄准技术与工程技术市场,生产出高品质的创新性电子仪器。在这一经营宗旨上,惠利特与帕卡德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一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同时体现在他们聘用与选拔员工之中,也就是说,他们是按这一价值观标准来聘用和选拔公司人才的。他们对公司员工大力灌输企业宗旨和企业理念,使他们接受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惠普公司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被称为“惠普模式”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更加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重视领导才能及其他各种激发创造因素的文化系统,同时,惠普公司还注重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并在企业内部提倡人人平等与相互尊重。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的、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作风。
惠普的企业文化及其在此之上所采用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公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公司在20世纪50~60年代纯收入就增加了107倍,仅从1957~1967年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就增加了5.6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进入20世纪90年代,惠普公司重点发展计算机,时至今日,它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脑打印机制造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育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市场环境的变化,惠普公司也在不断变革着自身的文化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新一代决策者们保留了原有文化体系中那些被认为是惠普企业灵魂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废止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加入一些新的内涵。约翰·科特认为“改革后形成的新型企业文化,其主流的确是对市场经营的新环境的合理反馈。这种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显然是一种充分合理的适应性。因此,它也是一种比原有企业文化更高、更好的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下,惠普在20世纪90年代又得到了空前发展。1992年收入达16亿美元,1993年达20亿美元,1994年达到25亿美元,1995年后,收人进一步加快,年收入从31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428亿美元。惠普的发展说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动力。公司提倡相互尊重与人人平等,注重业绩的肯定,对员工表示出信任和依赖,倡导顾客至上的经营观,以向顾客提供优质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效解决顾客的实际困难,极力为公司股东服务。不容置疑,这些准则和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与骄人业绩证明了这一论断: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惠普企业文化值得我们深思,在惠普公司案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何以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公司经营中持续地发挥着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而同样具有雄厚企业文化力量的许多其他著名公司,如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等,其企业文化缘何不能像惠普这样持续有效地促进公司业绩增长呢? 专门研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美国学者约翰·科特认为: “惠普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且策略适应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使得公司长期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它的短期经营业绩虽有波折也令人较为乐观。”
可见,要使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建立这样一种文化体系是必须的,并且在这一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先进而有效的。这一体系还应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体系,拥有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的机制。在惠普企业文化体系中,其核心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先进而有效的。惠普公司的财务部主任在评价公司核心价值观时认为,惠利特与帕卡德在多年以前就将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目标确定了。这些构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那种十分具体的、特定的目的。而是一种指明企业成功之道的经营理念,一种不受时间局限的思想。它强调公司的盈利价值,注重满足顾客、公司股东及员工的需求,提倡以人为本、保持人与人及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价值原则。最重要的是,这一核心价值观又被普遍灌输到公司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使惠普员工都自愿遵循这些原则。正是这些原则,惠普公司比那些以“将公司建成达到债券AA级”为核心思想的公司更成功地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经营环境。事实上,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被视为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这种以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为价值取向的经营理念,使公司在多年经营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那种内化于每位员工思想之中的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也大大提高了惠普公司对市场经营环境的适应程度。当然,惠普的文化体系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能对变化作出反应的、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惠普的决策者们认为,他们有必要将惠普企业文化中那些核心成分、那些较为稳定的成分从另一些不重要的、容易变化的成分中甄别出来。从公司发展的全部过程来看,多年来,公司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比较稳定的,植根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经营理念变化并不大。变化最大、最明显的是具体的经营策略和某些经营方式,这些变化虽不是随意的、轻而易举的,但却是必须的。
约翰·科特把这种适度变化形容为“是显而易见”。惠普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只强调从公司内部选拔人才。公司产业目标转移,进入计算机领域后,惠普公司逐渐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因为,要想在计算机这样高科技领域发展,必须有一批精通业务、熟悉顾客的经理人员,但从旧有领域里提拔上来的经理人员显然不能胜任工作。因此,从公司外面聘用专业人才成为有效途径。尽管从内部提拔到从外聘用专业人才,使公司的用人哲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一变化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惠普公司总裁约翰·杨认为,只要与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关市场发生变化,企业文化的某些内容就应产生相应的变革,以保持与市场经营环境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惠普公司的这种开放和动态的文化体系与公司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
惠普的高层经理们普遍认为,为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而所作的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这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内核促使人们重视公司构成的主要成分,关注引起改革的那些新观点和领导才能”。当各个构成企业的要素发生变化时,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尊重领导才能和创新思想就会作出反应,这是一种内在的、自愿的反应,这一反应要求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或经营方式,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思考题:
1.惠普公司的企业精神是什么?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主导意识之一,这种主导意识不仅可以渗透、延伸到企业行为乃至观念的深层结构之中,而且借助这些行为和观念的辐射,可以深化企业的各项工作。
2.为什么说惠普的企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惠普成立之初,公司的创立者们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惠普公司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育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惠普公司也在不断变革着自身的文化体系。因此,它是一种比原有企业文化更高、更好的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企业文化。惠普的发展说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动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翰·科特认为: “惠普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且策略适应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使得公司长期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它的短期经营业绩虽有波折也令人较为乐观。
3.惠普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无实行企业文化变迁?为什么?
从发展机理主要说明企业精神是企业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基础上,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日益为员工群体所认同。
惠普的文化体系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能对变化作出反应的、开放的、动态的体系。从公司发展的全部过程来看,多年来,公司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比较稳定的,植根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经营理念变化并不大。变化最大、最明显的是具体的经营策略和某些经营方式,这些变化虽不是随意的、轻而易举的,但却是必须的。惠普公司总裁约翰·杨认为,只要与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关市场发生变化,企业文化的某些内容就应产生相应的变革,以保持与市场经营环境相适应。惠普的高层经理们普遍认为,为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而所作的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
第三篇:惠普SWOT案例分析
SWOT案例分析!2008-04-11 09:33 全球范围来看,惠普、戴尔与联想是PC市场的三大巨头。惠普是全球PC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商,戴尔在美国PC市场上更胜一筹,而联想则在本土中国市场的优势更为明显。随着PC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三强之间的争霸战愈演愈烈。以下ZDC统计出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厂商市场占有率的状况。
根据IDC最新数据,2007年第三季度,惠普占全球PC市场19.6%的份额,依然是全球第一名的PC厂商。得益于零售商和其他分销渠道的强劲销售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市场需求,惠普连续两个季度PC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0%。
戴尔全球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2%,第三季度其PC出货量为1020万台,同比增长3.8%,扭转了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联想继续保持排名第三的位置,市场份额为8.2%,PC出货量同比增长22.9%。
惠普、戴尔、联想犹如三国鼎立,这三大PC巨头的一举一动,都时刻被对手关注。如今,三大国际品牌之间的厮杀已经几近白热化。那么在PC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大巨头又有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呢?为此,消费调研中心ZDC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对三大厂商的竞争策略进行一一剖析,包括市场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市场机会(Opportunity)与市场威胁(Threats)四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市场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市场机会(Opportunity)与市场威胁(Threats)来检测公司的市场运营与市场环境的方法。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对企业竞争地位的描述。
一、惠普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销量
惠普在PC市场一直保持着持续性的强劲增长态势。在2006年第三季度,其从戴尔手中夺回了全球PC销量第一的宝座。随后,惠普的销量还保持着上升的态势,根据IDC最新数据,全球PC销量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第三季度达到近两年新高,惠普仍然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与戴尔的距离。
2、产品优势
其一,惠普在消费类市场占据优势。早在2002年合并康柏之后,主攻个人消费电脑早已成为惠普的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动娱乐的旗号,加紧了在家用笔记本市场的攻势,V3000系列笔记本主打家用娱乐,产品覆盖5000元到10000元,成为惠普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二,惠普注重区域市场的拓展,在“掌控个性世界”的品牌主张以及“商用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之下,惠普已经发布了一系列适合区域市场的产品,如全球首款采用64位移动技术的HP Compaq nx6325,在市场上销售火热的V3000等等。
继2006年底HP 500引爆国内笔记本区域市场销售风暴之后,惠普再次发力,推出了HP 500的升级产品HP 520。这两款产品不仅在区域市场上大受欢迎,也是惠普低端市场上的杀手锏。
3、渠道优势
从渠道上看,惠普建立了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惠普通过渠道所做的生意在全球大概超过80%。并且,惠普从2005年11月从全国总代制变为RD(区域分销),把全国划分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八大区域,设立八大区域总经理。
此目的是为了贴近当地用户,进军中小企业和3到6级城市。2006年在成功实施布局区域的RD渠道策略后,惠普目前在3、4级城市的覆盖已有一定的规模。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中国市场品牌影响力不敌联想
联想在中国PC市场可谓是家喻户晓,加上收购了IBM PC,联想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在中国电脑市场,虽然惠普的强势增长尽人皆知,但和排名第一的联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响力还是有所欠缺,尤其在3到6级城市。
2、中国3、4级城市的渠道建设难敌国内PC厂商
在中国PC市场,目前利润追求点主要在3、4级市场,联想、方正等国内厂商在这些地区基本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点,而惠普的渠道销售网点主要集中在1、2级城市,在3、4级城市的渠道建设还是很难与国内PC厂商竞争。
3、产品布局存在缺陷
根据ZDC的关注度数据显示,惠普竞争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产品上。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15.4英寸是整体市场上第二大最受关注尺寸,而惠普该产品线显得较为单薄,关注度也较低。另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场上的产品出现空白。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消费类市场的发展机会
相对于戴尔在消费类PC市场的失利,惠普则早已开始重视消费类市场的发展,并且在消费类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有关资料预计,伴随笔记本市场的兴起以及PC的普及,个人消费市场每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未来三至五年,我国个人电脑市场预计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这显然给惠普带来了再次发展的机会。
2、来自网吧市场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京开出首家网吧,惠普商用台式机业务部业务拓展经理卢思羽说:“惠普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网吧市场,2007年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并成立了网吧销售渠道,2008年将贯彻网吧战略,并在全国继续招聘网吧销售精英。”
据有关资料称,世界上最大的网吧市场在中国,市场上最极速更新换代的网吧市场也在中国,每年400万台*2次=800万台的采购量,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比拟。中国网吧市场巨大,目前全国大约有13万家网吧。尽管网吧市场单机售价并不高,但需求却很大,对于提高市场份额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见,来自网吧市场的增量将有效拉动惠普PC的销售。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从渠道上看,惠普虽然从原来的全国总代制,变为八大区域分销制。但目前惠普的渠道还有难点,八大区域直接加重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难度,势必带来营销成本上升、冲减利润,并增加了渠道管理风险,这是惠普面临的一大威胁。
其二,从市场利润率来看,由于惠普在中低端市场的急速放量,在价格方面的妥协导致其PC产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使产品利润相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三,从竞争对手来看,惠普虽然超越戴尔成为全球PC销量第一的厂商,但是戴尔决不会看着惠普的崛起而无动于衷,目前戴尔已经展开反攻,包括渠道模式的改革、进军13.3英寸市场、发力消费市场推出彩色笔记本等等,因此戴尔将成为惠普的最大威胁,惠普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戴尔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份额
由于美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及税收政策,戴尔的网络/电话直销,在美国市场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在中国市场。据戴尔透露,在华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订购电脑的仅占2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则超过了50%。因此,戴尔一直是美国PC市场的老大,据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尔依然是美国第一名的PC厂商,市场份额为28%。
2、价格优势
戴尔在中国市场的杀伤力除了其品牌效应以外,就是由其采用的直销模式所支持的全线产品低价策略。直销模式摒弃了中间渠道,按照客户需求制造电脑,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价格优势。据统计,直销产品要比同类产品价格低15%-20%。
3、零库存
零库存的关键是按定单生产,这样就要求对用户的需求把握要很准,这其实是和直销——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需求的方式是匹配的。零库存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无预估风险,无跌价损失。
4、了解客户需求
戴尔的直销模式使用户更直接的了解产品,同时还可获得更好的价格,购买更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厂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顺畅,让用户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厂商,从而改进产品。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厂商生产、顾客选择”的传统销售形式,将主动权交到顾客的手中,从而全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拉近厂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直销模式在中国市场遇到了阻力
一方面,店面销售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选购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趋势。另一方面,戴尔的直销模式在中国经营了多年,但其也仅仅在中国1-3级城市有所斩获,相比惠普、联想等竞争对手深挖区域市场,戴尔在4、5级市场的竞争优势较薄弱。
2、新兴市场无力突围
对于采用直销模式的戴尔来说,大部分增长来自于美国市场,而个人消费市场和新兴市场成为其两大软肋。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然而,戴尔的直销优势在这些新兴市场上似乎难以发挥出来。由于市场信任度相对较低,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在购买电脑之前先要亲身体验,可能更愿意从零售商店购买电脑,这无疑将使直销模式处于劣势。
3、消费类PC市场处于劣势
不久前,惠普从戴尔手中夺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在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而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是基于消费市场。但消费类市场是戴尔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戴尔将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企业、政府和行业客户,约占公司整体业务销售90%;另一部分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仅占10%的比例,可以看出,戴尔过分注重企业高端客户,而未能把握住消费类PC大势。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进军零售市场带来发展机会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戴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广体验中心、在美国市场把戴尔的电脑摆在沃尔玛的超市销售,改变以往单一的直销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尔选择与国美合作进军零售市场,这将有效拉动戴尔的销售业绩,成为其进一步提升业绩的有效措施。2、13.3英寸市场棋高一着
在笔记本市场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机型的轻便,以及14.1英寸机型的性能。另外,对于面板厂商来说,13.3英寸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尽管和几乎占半壁江山的14.1英寸机型比起来还比较稚嫩,但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可以说13.3英寸笔记本将逐渐成为未来轻薄笔记本的新宠。
戴尔笔记本棋高一着,在6月份就推出XPS M1330具有竞争力的机型。随着现在国内众多厂商都推出了这种黄金尺寸笔记本,显然大家都相继看见了13.3英寸笔记本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凸现戴尔笔记本在市场细分和满足消费需求上的快人一步。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在全球市场上看,戴尔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痛失了全球PC市场的龙头宝座。虽然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从惠普手中夺回冠军宝座呢?戴尔前方面临着惠普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二,从在中国市场上看,戴尔最大的竞争对手联想拥有强大的代理销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积极开展对大客户的直销业务,灵活运用两种模式的长处;而且比起联想,戴尔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
其三,从消费类市场上看,调查显示,未来三至五年,我国个人电脑市场预计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下一轮的电脑销售高潮会出现在二三级城市,这对戴尔的影响较大,因为消费类电脑是戴尔的软肋,而竞争对手惠普的消费战略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四,从渠道上看,2007年9月27日,戴尔与国美合作进军零售市场,但零售模式与直销模式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区别,两种模式同时运营,对于戴尔来说是一个挑战。此外,如果戴尔打破直接模式而引入分销渠道是否会有排斥效应,分销如何融入戴尔,这也是戴尔面临的一大难题。
其五,从竞争对手上看,惠普、联想等拥有更好的分销渠道,另外,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采用直销、渠道销售并重的方式,已经将供应链缩短,从而使得戴尔在库存方面的优势遭到削弱。
三、联想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份额
据IDC数据,联想在亚太PC市场(不包括日本)的优势突出,第三季度占据了21.3%的市场份额,比上一季度增长0.5个百分点。另外,联想在本土中国市场的优势更加突出,不论是笔记本市场还是台式机市场,联想均是PC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厂商。
2、品牌优势
在PC市场,联想品牌的领导力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众多竞争对手,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自从收购IBM PC以来,联想形成的双品牌战略优势日益显现,Lenovo和ThinkPad分别在消费和商务市场占据了领导地位,可以说Lenovo和ThinkPad使联想笔记本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组合品牌,形成对消费市场与商务市场的全面覆盖。
3、区域市场优势
在中国4、5级市场,联想的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戴尔和惠普,这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消费理念有关,他们更依赖于本土化的品牌,尤其是近年来联想通过一系列的奥运营销大大提高了品牌影响力。
4、本土品牌的经验
联想在中国本土有十年的经验,对本土消费者需求能准确把握,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优势力量。另外,由于国内品牌企业在渠道架构、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根据市场发展迅速调整方向和策略,第一时间将自己产品的消费价值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赢得时间差优势。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全球PC市场所占份额较少
众所周知,联想国际化要想彻底的成功,应该在中国以外的PC市场,例如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取得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营运率的增长。但从联想最近的三个季度财报来看,联想在重要的美洲、欧洲的表现很不稳定。
市场份额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全球PC市场份额来看,联想排在第三位,与惠普相差较远。而在美国市场上,联想与戴尔更是差距较大。联想要想赶超惠普、戴尔,绝非轻而易举的事。2、15.4英寸产品线较为单薄
联想将14.1英寸产品作为主力机型,这完全与市场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但联想在其他产品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15.4英寸产品,联想该产品线显得较为单薄。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奥运战略是联想国际化最好的机会
联想近年来借由体育进行营销的案例很多:包括签约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携手NBA,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和唯一的PC合作伙伴、赞助F1威廉姆斯车队等等。
但是最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是联想的奥运营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提高中国本土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帮助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的难得机遇。ZDC认为,奥运战略是联想国际化的最重要一步和最好的机会。
2、“新农村战略”将成为未来联想的王牌
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联想日前发布了“新农村战略”,称将在三年内把联想的低价位电脑销售到中国10万个行政村,并在30万个行政村扩大联想的影响力。可见,“新农村战略”将成为未来联想的重头王牌。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价格战的威胁。目前,国际品牌的定位转移,开始挖掘中低端市场。随着价格优势的逐步降低,给联想带来了市场威胁。
其二,面对拥有品牌、规模以及资本明显优势的国际品牌的围攻,如何挖掘在服务、成本、渠道及人才方面的固有优势,同时将技术突破转换为稳定的产品品质,这也是联想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其三,在中国,惠普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区域扩展计划:2003年,惠普在20个城市建立了330家店面。到2007财年中期,惠普已在420个城市建立2000多家店面,预计其未来的覆盖面积将扩大到600个城市。这显然会对联想的区域优势构成巨大的威胁。
其四,在2007年8月27日,宏碁并购了Gateway公司,并购后,能强化宏碁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再加上宏碁目前在欧洲及亚洲市场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就稳坐全球PC市场第三的位子,可见,宏碁与Gateway的合并,极大的限制了联想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扩展计划。
总结:
在全球PC市场上,惠普、戴尔、联想被称之为三强。目前,惠普经过多重调整,已经稳居PC行业的霸主地位;而戴尔如今却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亲自出山,其力挽狂澜的变革行动让业界侧目;联想则坚定地执行其全球化扩张战略。三位强者为抢夺市场份额演绎着激烈的争夺大战,鹿死谁手还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惠普、戴尔、联想三巨头的排位争霸战在相当的长时间内还将继续下去。
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
SWOT分析方法:
S(STRENGTH)——企业内部环境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W(WEAKNESS)——企业内部环境所欠缺的资源劣势 O(OPPORTUNITY)——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中的机会 T(THREAT)——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SWOT矩阵:
内部优势
内部劣势
S
W
外部机会
so战略(增长性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O
依靠内部优势
利用外部机遇
抓住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弱点
外部威胁
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T
利用内部优势
减少内部弱点
抵制外部威胁
回避外部威胁
案例:摩登百货登陆广州中泰广场SWOT分析及结论
1、中泰广场小资料:中泰国际广场大型综合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北以北的火车东站旁,是广深线、广州向北特快列车、一号地铁线、几十路公交车的始发站,总建筑面积为197476平方米,该项目第一期为84217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地下车库,其中-
2、-3层共20800平方米为地下车库,-1和1-7层裙楼共63417平方米为超市和大型百货公司,2002年1月已交付使用;二期为109075平方米,高50层,容纳1万人的超甲写字楼。
2、摩登百货公司小资料:摩登百货是广州本土的一家民营百货公司,现在广州、南海、衡阳、岳阳各有一家分店。其中,广州店属直营形式,其它三家店都是采取品牌管理输出的形式。摩登百货计划采用直接投资、自己经营的方式把中泰广场打造一家小型的购物中心。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摩登百货在百货连锁经营上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2、提供的二线名牌商品对白领阶层有一定的吸引力;
3、与零售商业的巨头有合作的经验。劣势(Weaknesses):
1、属于中档、大众性的百货,商品稀缺性较差;
2、商场经营的特色不明显,辐射的半径范围在1·5公里以内;
3、营销手段平常,缺少闪亮点。机会(Opportunities):
1、中泰广场的商场层次高;
2、经过几次的市场宣传,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3、地铁、铁路、公交车的交汇总站,形成窝斗状,聚气后不易分散;
4、属于高档商务区,消费者对商品的稀缺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要求;
5、广园路隧道、城际交通枢纽即将开通,方便商务活动的开展;
6、周边酒店、办公等商务氛围逐渐加强,能够聚集高端客户。威胁(Threats):
1、火车东站的地理位置属于绝地,没有四射功能;
2、来往“人流量”非常大,但“人留量”非常少;
3、周边综合商业设施非常少,缺少复合的商业价值;
4、缺少浓郁的商业氛围;
5、天河城、不久将开业的万佳广场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SO战略:
1、天河北附近的白领阶层人士较为集中,突出品牌之家的购物氛围;
2、通过这群消费者的烘托,形成天河北的白领专用市场的商业氛围;
3、综合性的设施有利于形成一站式的消费,形成白领阶层中午消遣的场所。
WO战略:
1、提高摩登百货的经营层次,改二线品牌经营为一线品牌经营为主,二线品牌为辅;
2、形成特色经营并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创造让人专门前来的动机;
3、商场体量非常大,逐次经营,边磨合、边造氛围、边扩散影响范围;
4、经营水平上至少要达到友谊商场的层次。
ST战略:
目前的经营还属于粗放型,对经营与产品组合还需要有非常深入地细化和集中,细到其他综合商场无法深化的程度,进而超越地理位置、商业习惯、竞争条件的局限,成为天河商圈中不可替代的特色商城。
WT战略:
1、寻找一种特色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组合,突破地理位的局限,让购买者慕名而来;
2、重新为商场定位使商场的经营不依赖于周边商业氛围的烘托;
3、新的定位与天河城、万佳广场的定位泾渭分明,没有替代性;
结论:
1、摩登百货进驻中泰广场进行经营,其定位方式至少有四种;
2、从目前实际的定位来看,摩登百货的定位既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形成对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3、摩登百货连锁经营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在中泰广场有可能会是一种负面影响;
4、摩登百货的品牌力量和定位模式与区位的条件形成巨大的反差,而摩登百货的能量还不足以改变区位条件带来的矛盾冲击力;
5、除非摩登百货能够坚持打持久战、熬得起,否则,实际经营效果与经营者当初的设想会产生非常大的距离;
6、中泰广场是一个适合特种经营的地方,其他的百货形式会让经营者有力无处
第四篇: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分析
《他为什么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最近,由于公司刚上市,在公司内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上市后,很多员工一直对公司上市期望很高,大家都认为上市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的待遇就会有大幅度提高了。但这样的期望是与现实有很大落差的,所以公司内部浮现出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很多人在抱怨待遇低、没有职业上升通道、绩效考评不合理、培训不够等,有的员工甚至负气离开公司,并在网上恶意攻击公司。在看了《他为什么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后,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买来读了一番,“让每一个离开惠普的员工说惠普好”这是一个很朴素的愿望,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读完感觉受益颇多。很多惠普的管理制度与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我们现在非常欠缺的。
案例分析
许多人常把“人性化管理”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到了需要的时候却把其丢在身后,例如公司招聘一名新员工,领导总是找没有时间为理由不去理会招聘这件事情。这就是一种不人性。得出——一个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做某件事情,是因为他不重视或者不愿意做,所以才找各种借口去推托。
惠普标准化的招聘流程:
1、用人部门提出招聘请求;
2、请求通过后,如果其提出的岗位是一个未知(新)的岗位,由用人部门对该岗位的描述、职责、岗位业绩考核标准、所属级别(这里的级别和待遇挂钩)已经定义。定义完成后,将信息更新之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蓝图中,一边日后不时之需;
3、用人部门撰写招聘申请书,发送给人力资源部。在申请书中应当包括:对应聘者在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特殊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4、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申请书上的条件在公司的人才库(以前投递过简历的)中搜索是否有符合标准的人选。如果有直接与其联系,如果没有则发起社会化的公开招聘;
5、然后进行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试,具体的操作细节在后面提出。
6、面试过后,面试小组的成员对所有的面试人打分,并且由小组组长对每个人鉴定面试总结,在总结中应该尽可能详细并准备的记录,该岗位未来的发展与应聘者的期望的是否一致。选定这个人的理由,应聘者的优点与缺点,有什么潜在的问题,这个人什么地方值得注重,这个人在哪方面是可造之材,在哪些方面还欠缺。——惠普在录用一个人之前,对这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要做的只是去验证这个结论
公司招聘新人的注意要点:
1、公司允许老员工推荐新人,但是推荐时必须记录下是谁推荐的,推荐的原因,以及对被推荐人的详细分析。如果这个人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推荐者本人的绩效将受到影响;
2、首先用人部门的经理必须担任面试小组的组长,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另外两名小组成员
则是由于组长同级别的其他部门的经理。三人之间互相有约束的作用,另外两人更多的是起到监督的作用,真正的决策权在小组组长手中。
3、必须明确一点,人力资源部的作用是服务于其他部门,不是决策人员是否录用,是否流动的作用。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一个权力部门,他觉有监督的职能,他觉有否决权,但是不具备决策权。在实际招聘时,人力资源部负责是辅助用人部门做好笔试工作,提炼出符合硬性条件的候选人,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4、在招聘前必须明确招聘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是指:人的技能(包括专业的和基础的,比如英语),知识,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而软指标则是指人的发展潜力,性格特征,价值观(这里提一下,这里的价值观讲是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情况。作为一场理性的婚姻,硬指标是必须达到基本条件,而软指标才是管理者最最需要重视的,而人性化的管理正是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
薪酬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源,是必须用钱去“买”的,只有当出价合理时买方才能接受,双方才会成交。这里涉及到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如何设计好企业的薪酬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薪酬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金、休假制度、股票期权、培训制度等等。而工资和奖金还涉及到,绩效考核的制度,工资等级划分等复杂问题。问题很复杂,我们先看看惠普是怎么做的。
惠普在处理薪酬管理时会从三个方面入手:
1)提供行业领先的薪酬,但不是最高的。
要想严格的要求员工,就必须提供相对应能够吸引员工积极性的薪酬。只有当企业提供的薪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让员工舍不得的离开的时候,或者离开公司后,未来十未知数的时候,公司才能严格要求他们,引导他们,因为他们珍惜目前的工作。员工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薪酬,就要努力往上晋升(当然,公司要有这样给员工发展的空间),而晋升就需要依赖于自己的业绩(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这样就会良性循环。如果前面的条件不能满足,当员工在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当羽毛丰满后就想跳槽,追求更好的薪酬。这个时候员工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将非常大,其结果自然是恶性循环。
惠普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Among the leaders,翻译成中文就是成为行业领先者当中的一员,但不是去追求绝对领先(最高)。
首先企业应该找准和自己企业情况相似的企业相比较,比如惠普会就和IBM、MOTO、MS等跨国企业相比。(切勿好高骛远,新酬的设定必须在企业的运营能力范围内,否则必定是“邯郸学步”)。
其次是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历年来在各个级别上的薪酬范围进行调查,得出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等数据,以及未来一年这些公司计划调整的范围(提升的百分比)。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症下药,设计惠普下一年的薪酬标准,提供与这些企业差不多的薪酬。最后是与管理者沟通。每年调薪前,人力资源部门都要将市场调研的结果与公司管理层的所有经理进行详细的沟通,把市场调查的数据和结果给大家看,只有这样大家认同这些调查数据,才会接受设计方案。这里有一个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做市场调查,必须有量化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当然,这些数据都不是笼统得数据,而是非常具体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岗位分别进行对比:工程师和工程师比,业务员和业务员比,一线经理和一线经理比、高层经理和高层经理比。绝对不能用平均工资!在国内,时常讲平均工资,平均房价等,这些数字是宏观的经济数学,企业不能根据这些数字去做决策,必须
把这些数字细化,否则这些数字毫无意义。这样每个级别都会有一个中间线、有一个上限、下限,我们就在这个区间里做出选择,而严格的不会越界。
2)新酬设计的不可替换性原则
薪酬设计的本意是为了留住优秀的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员工。所以一个岗位的可替换性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岗位的可替代性很强,就意味着某个人离职给公司造成的伤害会相对比较低。因为互换性较强的话,公司可以很快找到替代的人员。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博弈关系。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对员工进行培训,越是优秀的员工可能接触到的培训就会更多,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就会提高。这样就会良性循环。但是当员工的能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猎头公司也会发现这样的人才。这个时候别的公司可能会出更高的新酬来挖墙角。而公司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培训员工。但是这样员工的能力就会提升的很慢。这样公司将没有任何的人才储备。如此对公司的损失将是更大的。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力量,比如,加大培训力度,设置人才储备机制。(比如,当一位一线经理想要晋升为二线或者高级经理是,必须提出适当的后配人选,否则他自己也无法晋升,因为他的晋升会带来岗位的空缺。所以,管理者就会更加用心的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公司与员工既是一种博弈的关系,也是一种制约的关系,因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制约,达成了动态平衡。
3)薪酬设计的决策风险原则
薪酬设计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决策风险的大小,即某个岗位的员工一旦决策失误(有意或无意)会给公司造成多大的损失?损失越大、决策的风险就越大,对员工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待遇就应该相应的越高。
惠普在薪酬设计时,考虑到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
工资是短期的,每个月发一次;奖金和分红可能是一年一次属于中期的;而退休金,股票期权等奖励则是长期的。惠普是在这三者之间找平衡,既保证了员工的激励,又降低了运营成本。仅仅用短期的高薪诱惑吸引而来的人大多数是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人。
保证员工的薪酬不透明
现在的公司越来越多的采取了薪酬不透明的管理(其重要性我就不熬诉了)。但是往往效果都不好,就我所知许多公司都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但是往往效果不好。惠普采取的做法很简单,不追究文的人,只追究说的人。其追究的结果也只有一个,开除!
从企业管理体系建立的角度看,一方面制度要合理,规则要明确,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这些“小事”上开杀戒,认为把工资说出去是小事,还不到开除人的地步,特别是那些“优秀”员工,结果是一个制度从根本破坏了。没有人相信这些制度的严肃性,直到违反了也就是挨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被一一攻破,成了摆设。所以我们的企业在原则问题上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只要是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培训管理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停的推陈出新的运作。企业发展的大链条上包括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库存堆积、销售、售后服务等等过程。他们不是单向关系,他们是循环的,在现在的大市场下,谁的链条运作的越快,谁就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也需求。然而都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更新呢?知识!没有错,知识的发现,分析,整理,沉淀,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他们都将决定着企业链条健康的运作。而其中一切的操作者都是人。所以任何的一个企业都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而一切的更新都基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如何让企业的员工得到适当的培训时常困扰着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什么时候?什么频率?什么程度?什么方向?什么讲师?什么员工?都是企业难以把握的难点。那么我们来看看惠普的培训安排。
惠普的员工培训体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的,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工培训、新经理培训、老经理培训、公共培训五大类;
第二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各业务部门主导的培训,分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两种,比如销售部门会安排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学校,市场部门会安排针对市场人员的市场学校,而某个集团或产品线的所有人员都会参加相关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产品的培训;
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公司高管主导的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学校、加速成长项目(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rogram,简称“ADP”)等等,这些培训侧重于公司培养领导人才,所以只有达到一定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
汤龙1001班
第五篇:9-案例: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
案例: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美国,惠普公司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托城的一个车库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尔·惠利特与戴夫·帕卡德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由他们两人的姓联合命名的惠普公司,初期生产的产品是比同类产品价格低、性能好的声波振荡器。惠普公司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中,雄厚强大的企业文化系统在促进企业业绩增长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创立之初,公司的创立者们就明确了其经营宗旨:瞄准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市场,生产出高品质的创新性电子仪器。在这一经营宗旨上,惠利特与帕卡德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论。由于他们聘用与选拔员工也按这一价值观标准来进行,并对公司员工大力灌输这一思想,从而使这一价值观成为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被称为“惠普模式”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更加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重视领导才能及其他各种惠普激发创造因素的文化系统。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惠普模式注重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位权力人;提倡人人尊重与人人平等,注重对员工业绩的肯定,对员工表示出信任和尊敬;倡导顾客服务导向的经营观,以向顾客提供优质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为宗旨,有效解决顾客的实际困难;极力为公司股东服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承诺不搞无利可图的业务,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企业员工默认的准则,如家庭观准则、为人处世简朴准则等。
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实行“走动式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植根于公司企业文化之上的独特经营管理方式:提倡管理者“下基层走动”,随时了解一线情况,增进与员工交流与沟通;普遍采取目标管理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风格。
惠普的企业文化及其在此之上所采用的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公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公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纯收入就增加了107倍,仅从1957年到1967年,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就增加了 5.6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进入20世纪90年代,惠普公司重点发展计算机产品,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打印机制造商。
事实上,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被视为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这种以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为价值取向的经营理念,对公司多年经营过程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融于每位员工思想之中的为顾客服务的价值现也大大提高了惠普公司对市场经营环境的适应程度。
同时,惠普的文化体系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能适应变化,作出反应的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惠普的决策者们认为,他们有必要将惠普企业文化中那些核心成分,那些较为稳定的成分与另一些不重要的、容易变化的成分加以区分。从公司发展的全部过程来看,多年来,公司中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基本稳定的,植根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经营理念变化并不很大。变化最大、最明显的是具体的经营策略和某些经营方式。这些变化虽不是随意的、轻而易举的。但却是必须的。
值得注意的是,惠普公司这种开放而动态的文化体系以及其拥有的随机制宜的机制与公司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相反,核心价值观还是这种体系与机制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保证与基石。惠普的高层经理们普遍认为,为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而所作的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内核促使人们重视公司构成的主要要素成分,关注引起改革的那些新观点和领导才能”。当各个构成企业的要素发生变化时,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尊重领导才能和创新思想就会作出反应,这是一种内在的、自愿的反应,这一反应要求企业改进经营策略或经营方式,以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在这种“更高更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下,惠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又得到了空前发展。1992年年收入达16亿美元,1993年为20亿美元,1994年达到25亿美元,1995年后,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快,年收入从31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97年的428亿美元。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与骄人业绩从实践上证明: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新的“金科玉律”。在惠普公司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系统何以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公司经营中持续地发挥着,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而同样具有雄厚企业文化力量的许多其他著名公司,如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J·C·彭尼公司等,其企业文化系统却没能持续有利地促进公司的业绩增长呢?约翰·科特认为:“惠普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且策略适应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使得公司长期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它的短期经营业绩虽有波折,但也令人较为乐观。”可见,要使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建立这样一种文化体系是必须的,即在这一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先进而有效的,这一体系应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体系,拥有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的机制。这也许是惠普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