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时间:2019-05-15 01: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第一篇: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是语文中考的重要部分,怎样才能答好简答题呢?主要是要有较好的阅读基本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一、要点充足法题

解答主观性阅读,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搬来说,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例:(2008长春)《失去的书桌》(3)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3分)

答:⑴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⑵在书桌上画画;⑶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这就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使答案完备。

二、依文解题法

近几年中考题中主观性阅读题的答案,特别是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等题目,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为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应“依文解题”。做题时排除多余的无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的语句。如果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者摘录原文中的语词和句子作答。例:(2008重庆)《梦幻视觉“水利方”》(5)有人担心“水利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尘土,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答:“水利方”的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又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可见,尽量裁取原词原句即用“依文解题法”作答,是获得分数的一个好办法。

三、归纳重组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进行“归纳重组”,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就可以了。

例(2008重庆)《别踩疼了雪》(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答: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四、专业术语法

有的题干中明确规定不得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用自己平时掌握的符合语文专业要求的说法,说清自己读懂文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章后的各种结论和感受。

例如:(1)对考题中要求回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作用。

在文章结尾处,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2)对于品位词语的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对于鉴赏句子的题,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从修辞的作用来回答。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注意:一定要结合原句来回答。

(4)写作手法方面,就应重视“欲扬先抑”、“象征”、“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说法。

五、整体把握法

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的解答题目。至与寻求照应,或从前因找后果,或由结论溯前题等。

六、利用信息法

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题的信息,包括注解等,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部分)。总之,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拟答案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

七、字数达标法

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语病;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境要准、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甚至能用句群作答的就不用复句,以保证答案字数的达标。因为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要点往往接近完备。

中考试题年年变化,以上七种方法仅作参考,在答题中应结合题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要求,随题应变,万不可胶柱鼓瑟。当然考生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平时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二篇: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三岔河乡中学:孙开创

一、地位及特点

简答题是近年来的中考题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从形式上看,大多采用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所提问题作简单扼要的回答。其特点如下:

1.涉及的知识比较单一,问题指向明确,一般只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也只要求作简要回答,有时要求回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则要求全回答,但可以不作详细和复杂的分析。

2.答案简明扼要。

3.难度不大,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只要熟悉课本基础知识,都容易得分。

二、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含义。一是要认真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有的可能只有一层,有的可能是多层,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2.链接教材作比较,找依据。在审题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具体要求是:①问什么则答什么,不必小题大作、画蛇添足,更不能“韩信点兵”;② 一问一答且一问一段,格式规范,切忌列清单;③观点齐全、准确、简要;④切忌含糊其词和口语化,注意运用专用术语;⑤看分值控制答题层次及其要点的个数;⑥注意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一定要注意克服下列几种现象:①观点错、漏、乱;②词不达意;③繁琐累赘;④格式不规范。

三、分类及解题技巧

(一)依据问题提出的形式可分为:

1、直问式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是对某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一般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可依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需要提醒的是,一要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要把握题目的限制性,注意题目问的是表现、原因、意义,还是方法措施;三要紧扣题目,简洁回答。

例1:中考模拟冲刺卷

(一)14题第(3)小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分步型简答题。与直问式简答题相比,分步型简答题多了背景材料(多种形式),并依据材料根据某个命题中心思想分层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考生只需读懂题意并按要求分步回答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问往往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在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考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创新。

例2:材料一: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县城三分之一面积被冲击,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造成伤亡最惨重的泥石流灾害,造成近2000人失踪或死亡。

材料二:舟曲不孤,温总理立即奔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当地政府迅速向遇难者家属发放抚恤慰问金,带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这是政府在履行责任。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到舟曲,一边全力营救幸存者,一边救治伤员。灾情无情人有情,爱心暖流也涌到舟曲,除全国人民捐钱捐物外,不少英勇的志愿者也前往救援。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们怎样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在新时期还有哪些具体体现?(至少举三例)

(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答:(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大庆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写慰问信,捐款捐物,做心理辅导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辨析式简答题。题目所给观点正误混杂,带有辨析色彩。答题时第一步是作出对与错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与错或好与坏的依据。

例3: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猛一抬头,我们发现已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一次真正的选择,这时既有兴奋和喜悦,又有困惑和迷茫。因为,决定一个人作出职业或者学业选择的因素很多,有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但有人说:“我喜欢,我选择,兴趣和爱好是我选择的唯一依据。”

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说。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兴趣和爱好常常是我们作出选择的依据,但绝不是唯一依据。(2)事业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联系,更与自己能否发挥优势和特长有关。因此,在设定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除了兴趣与爱好外,还需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的客观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

4、启示类简答题。这类题目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情景材料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归纳出一般的理论启示,即谈材料给人的教育意义。回答时要运用课本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几个角度全面地进行回答。

例4: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分析:按照上述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怎么办”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在现:①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②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③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2)从“誓言”可看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①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②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练习:

1、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你认为刘丽具有什么意识和行为?你打算怎样培养这种意识和行为?(5分)

(2)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请谈谈你对刘丽事迹的感受。(4分)

答案:(1)刘丽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近社会的行为,说明她是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中学生要做到①积极参与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②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培养服务社会精神。

(2)考生所答内容只要围绕知责任、懂道德、明法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利人达己等均可酌情给满分。

练习2: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落下了帷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300多万国内外观众入园参观,创造了多个世博会之最。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你想到的是科技?文化?和谐?还是奉献?

[看科技]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本届世博会期间,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1)读了这则材料,你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4分)

[看和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已故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美好设想。上海世博会仿佛将这位老人当年的愿景浓缩在了184天、5.28平方公里之中。本届世博会唯一的主题秀《城市之窗》也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主题秀导演来自西班牙,灯光设计源自加拿大太阳马戏的指定团队,音乐设计师则来自美国百老汇剧场。

(2)本届世博会是如何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5分)

[看奉献]一届成功的世博会,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3)你认为做为一名志愿者,除了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3分)?

答案:(1)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④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⑤青少年应该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等。(4分)

(2)学会合作(1分);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任意4点,得4分)

(3)无私奉献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耐心、爱心;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等等。

练习3:材料一: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应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左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落实什么战略?(2分)

(2)“强国必先强教”,说明我国把教育搞上去的决心,请问这样做有何意义?(4分)

(3)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4)针对材料二你为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两条建议?(4分)

答:(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③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进步的必然要求。

(4)①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011-5-24

第三篇: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4课时)

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 1.顺叙

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

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造成悬念,强调)3.插叙:有无过渡

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b.丰富情节 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4.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

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写作特色: 1.从文章的选材看 2.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3.从文章结构布局看 4.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中心思想: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记叙文做题技巧: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局部研读:

——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中心句子

——体会修辞效果 答题表述技巧:

概括题——(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指代题——①前一句话或某些词语②文章的中心句

作用(效果)——①内容方面:深化„„;突出„„;使更加„„;点明„„;交待了„„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四、[例题举析]:

中考指导P71《买年画出丑记》

五、[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74《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2、中考指导P77《过错》

3、中考指导P80能力提升三

4、中考指导P85《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第二讲: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4课时)

一、说明文中考考点分析:

1、将涉及说明文基本常识。

2、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不排除课内。

3、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注意飞船、卫星等方面的知识。

4、题型仍是客观题占主导地位。

5、考题以信息筛选的准确性为重点,兼顾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问题。

二、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

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晋祠》,说明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如《统筹方法》,科学的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的本质特征。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

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七、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1、答题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又如《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

2、热点:信息筛选题的做法: 目标: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 牢记答题顺口溜:

粗读原文通大意,细读题干做标记,查读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1)粗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2)细读题干很重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命题点所在的位置、考查的内容、选择答案的标准

(3)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4)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九、[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104《科学家发现删除记忆法》

2、中考指导P108《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3、中考指导P111《桑》

4、中考指导P115《天赐良“源”》 第三讲: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指导(4课时)

一、考点透视:

1、感知文章的论题和论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3、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

5、分析论点

6、领会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按要求对问题发表议论,提出见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知识:

1、感知文章的论题和论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3、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5、分析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结构方面的特点。

6、领会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按要求对问题发表议论,提出见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1、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特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3、位置: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总论——分论——总论

总论——分论

分论——总论

驳论文的结构形式 :摆靶子 ——揭实质——论危害——作结论

(三)语 言

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的逻辑性 强烈的感情色彩

(四)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反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三、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通读全文,掌握议论类型 二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三剖析结构,分出文章层次 四分析论据,如何论证论点

五赏析语言,借鉴写作手法

四、[例题举析]:

中考指导P91《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五、[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94《将书读活》

2、中考指导P97《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

3、中考指导P100《珍惜愤怒》

4、中考指导P102《最是读书滋味长》

第四讲: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招生模拟试卷语文(一——五)(8课时)

试题来源:中考指导附加资料 测试形式:教师监督,学生独立完成 试题评讲:教师点评,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第四篇:201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课程标准》:现代文阅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查,重点

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 《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在文题解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赏评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1文题解读

一、标题的含义

标题一般有两层含义,即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也说本义和喻义。分析时,要结合文章感情、主旨等方面谈。

2012年《中考指导》记叙文

(四)《诊 》题目: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

①对流感患者进行诊治;②对女人的心理与精神进行诊治;③对自私、冷漠、不关心弱者、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诊治。

2012年四月联考《拿什么去扶起“摔伤”的公德? 》

题目:文题中的“摔伤”有何双关义,试作描述。

“摔伤”既实指老人的摔倒受伤,又虚指道德的沦落。

2012四月联考《补丁开花》题目:联系全文,指出标题“补丁开花”的多重含义。

①为连衣裙虫洞处妙织的牡丹之花;②高超的织补技术;③身残志坚、坚强乐观之花;④

精神传递、家庭和谐、其乐融融之花。

二、标题的信息

标题能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般是文章体裁、行文线索、主要内容、中心内容、主要人物等 2012年《中考指导》记叙文

(十)《银行里的男孩》题目: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①文体:记叙文;②主人公:一个男孩;③ 地点:银行

2012年《青春岁月》说明文

(四)《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题目:说说你从文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①文体:说明文;②说明对象:转基因食品;③说明内容: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④说明目的: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基因食品

2012年三月调考《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题目:从文题中你读出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①文体:记叙文;②中心内容:温总理给母亲打电话;③子与母之间的情感。

三、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线索、修辞,引发阅读等作用。

2012《青春岁月》说明文(1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题目: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读者思考;②激发阅读兴趣;③导入说明内容。

2012年《中考指导》《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题目:小说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① 营造了温馨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②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四、标题的好处

标题的好处一般有以下几种:

1.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标题含义、作用的理解3.情感倾向

2012年《青春岁月》《最美的百合》

题目:从文章内容看,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③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1年黄冈市中考题《良心是肉做的》

题目:小说用“良心是肉做的”作题目,好在哪里?

可从题目表达的含义来说,也可以从题目表达的作用来说,结合题目一方面来谈即可

2整体感知

①部分:围绕主要人物,以“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归纳。

② 全文: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格式提取关键词进行整合。

2012三月调考《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题目:围绕中心内容,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①日本访问用心演讲;访问美国忆母亲“四真”教育;天津救助生病小孩;视察时了解民情。②温总理爱母亲、爱人民。

2012年《中考指导》《悠长的铃声》题目:本文围绕“悠长的铃声”写了哪几件事? ① 铃声帮我②我谢“铃声” ③见司铃人

根据文章标题或首尾(开头为主)的关键词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求以原文内容为主提取关键词句进行回答。

2012年三月调考《神秘的运动常数》题目:读完全文,说说文题“神秘的运动常数”中的“神秘”指的是什么?“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

①“神秘”指的是“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严格的规律”。②“运动常数”指的是“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2011年《考试说明》《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题目:试分析第③自然段的行文结构。答语: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发动机未准备好”;接着指出未准备好的原因:一是燃料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最后作结:关键技术还在实验中。

重点关注文章的题目、首段、叙事后的小结、结尾的申明等简短的陈述句。

2012年四月联考《拿什么扶起“摔伤”的功德?》题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将“见死不救”入罪,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2012《中考指导》《善待失意》题目: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面对失意,我们应该善待它。

3文意把握

①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准“题眼”(即答题要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中心意思,快速把握作品中的关键词。

②再读题并答题。关注问号个数,注意答题要点;

结合给分,确定要点;措辞要准确,用好关键词。

2012年三月调考《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题目:第②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生活片段有何用意?

答案要点:插入部分写总理小时候经历战争苦难和艰辛生活,目的是交代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2012年四月联考《补丁开花》题目: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要点:语言描写。借助人物语言间接交代了“她”的身份、织补技术高超的原因。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及其结构;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方向;前后对照,关注文题、全文首尾和各段首句,在文中寻找答案,确定答题要点。

2012年三月调考《神秘的运动常数》题目: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答案要点:一是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的动物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二是能够据此判断和研究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三是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2012年《中考指导》《神奇的人体“天网”》题目:人体的“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要点: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作者在文题、首段和文末提出的观点,准确判断并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关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和各段首句,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和分论点;

理解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运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赏评论证方法,绝大多数试题偏向于对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解读。2012年四月联考《拿什么扶起“摔伤”的公德?》

题目:文章开头较详细地叙述了李爹爹因为人们的“见死不救”而死亡的事件,用意是什么?

答案要点:用冰冷的事实强调“见死不救”的严重程度,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012年《中考指导》《善待失意》题目:第三段意在说明什么?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①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②承上启下。

巩固训练A

2012《中考指导》《最美好的时刻》

题目:①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中,“美好”、“时刻”具体指什么? ②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巩固训练B

2012《中考指导》《城市绿墙》

题目:①从全文看,“城市绿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回答。

②文章第三段划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A①宁静、温馨;春天的夜晚。②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③突出中心,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受。

B①美化、环保。②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巩固训练C

2012《中考指导》《人的价值》

题目:① 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的议题是什么?③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C①人的价值在于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人的价值在于其创造和贡

献。③因为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

。记叙文阅读

(二)4语言品味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感悟、阐释说明、分析判断、归纳整理等能力,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题例:今年3月孝感市联考试卷《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中的第4小题:请分析“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这一句中划线词的作用。

题例:《背影》中的句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试分析这段话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解题方法

考点一: 品味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贴切的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例: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解题方法:描写方法+对象特征+情感态度

答案示例: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时的艰难,体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解题方法:描写方法+人物心情+人物性格

答案示例

《暗香》

A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花娇羞柔美的美好情态。后一句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分别描写了含苞、乍绽、怒放三种不同开放程度的梅花情态,增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B句: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和风雪中的美丽风姿。“傲视群芳”用拟人写出了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坚强的情态。后面一句用排比从外在的“风姿”到内在的“风骨”“灵魂”到写出了梅花的美。

《雕花烟斗》

(A)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唐先生从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到被打击受冷落的境况的变化。

(B)处: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特点。

(C)处:“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形象地写出了在得知老范去世的消息及老范临终时的情景后,唐先生沉重的心情、复杂的心理,从而表现了唐先生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考点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和特殊作用。

例:《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例: 《阿长与〈山海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解题指导:

深刻含义:词的本义+对象+表达效果(特征,感情)

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总起,总结,线索,铺垫,照应,过渡,设悬;

内容:塑造形象,突出主题,表达情感。

5作品感受

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价值、语言表达的领悟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感受价值态度,品析写作特色等等,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例1:试分析《信客》一文中,老信客的性格特点。

例2:《暗香》一文中,作者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谈谈。

考点一: 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指导:(1)重视人物的身份(2)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景(3)分析描写人物的细节(4)结合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考点二:品析写作特色

解题指导:判定文中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注意要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切忌泛泛而谈。

文章常用写作方法有: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前后照应、对比衬托、象征、夸张、悬念、伏笔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章所采用的主要写作方法结合语境作出具体的分析,并阐明其作用与效果。

答案示例

《暗香》

1、借物(花)喻人的手法。借梅花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赞美有着梅花一般品格的同学焕,赞美她“生活的磨难压不垮她,反将她磨砺得更加坚强更有韧性”的顽强精神。

2、倒数第三段,在情感上是由赏梅到赞梅,内容上最后两段是交待焕后来的人生与第六段不能自然衔接。

雕花烟斗》 :①(结构)凤尾菊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②(内容)凤尾菊是连接小说中两个人物感情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画家因凤尾菊而悔悟。③(情感)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感情的歌颂。

6赏评拓展

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相关背景和自身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领略其中的含义。

题例: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课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考点一:针对作品的内容从情感和思想的角度说感受、谈启示、补材料。

解题指导:(1)弄清题干要求;(2)立足文本,感受从作品中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说明;(3)紧扣问题,补充材料要符合题意,语言表达要有理有序。

考点二:想像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言、所行、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想象或推理。

解题指导: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做到合理中有创新;对人物所思、所言、所行的推理和想象,要紧扣其特点,与人物的言行、心理前后一致,符合语境、文意。

答案示例

《暗香》答案示例(1):湖北“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田子君,自己身体残疾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生活的磨难压不垮她,她顽强的与命运抗争,写出了诗集《轮椅上的诗行》;

(2):史学家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位坚韧的人,他被投入大牢受到宫刑的折磨,但他却在牢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巨著《史记》。

第五篇:中考现代文复习(一)记叙文

中考现代文复习

(一)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写人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②叙事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记叙文: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④状物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三.记叙文的要素。

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 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 倒叙:(结局→开端)

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 插叙:(中断叙述,插入片断)

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内容,突出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烘托出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主要内容。五.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①以人物为线索。(人线)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②以实物为线索。(物线)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物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③以事件为线索。(事线)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智取生辰纲》 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④以时间为线索。(时线)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地线)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⑥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情感线)

有的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春》盼春→绘春→赞春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六.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考试常见试题类型为:本文或某段运用了什么人称,有什么作用?

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中“便于直抒胸臆”的特点,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七.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1、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例子: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背影》)

(2)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胡适《我的母亲》)

2、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描写是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最感染人的地方。但描写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应用很少。描写分类:

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

使其鲜明突出。

按描写内容分: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

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

俗民风等的描写。)

按描写宏观、微观性分:↗细节描写(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

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写。

↘场面描写(初中阶段不作为考查内容)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①体现人物性格、情感。②体现人物身份。

(二)自然环境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已》(明确了故事的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②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④ 烘托人物形象。

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⑤ 为下文作铺垫。《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⑥ 深化作品主题。

备注:解答相关问题时,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三)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的朝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更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情感。②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五)侧面描写作用:烘托的作用。(“烘托了„„”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3、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1)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2)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4、议论即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起到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例子:

(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文间:过渡,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3)文末: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5、说明就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的方法。简言之,说明就是对事物、事理、人物作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释。(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例子: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八.修辞手法

常见题型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用)? 表达效果(作用)答题的参考格式为:修辞的作用﹢对象特性(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效果:赋予﹢对象人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效果: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效果:强调了﹢对象﹢特性

(5)对比:反衬突出,使事物性质、特征鲜明突出。效果: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对象﹢特性

(6)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效果:强调突出了﹢对象﹢感情

(8)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效果: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9)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效果:加强语气,表意坚定(表达了„„态度或感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九.表现手法(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高尔基《海燕》(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比较。(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如《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具有强烈的讽刺。(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8)伏笔

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9)铺垫

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10)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如周敦颐《爱莲说》

(1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含蓄、巧妙。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下载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4194-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下现代文复习教案

    八下现代文复习教案 主备人:赵彩 复习重点: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2、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筛选搜索相关内容、语句。 3、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答题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2013年中考物理简答专题训练1.盛夏的傍晚,关于去何处纳凉的问题两名同学有了不同的看法:甲同学主张将船划到湖中去;乙同学主张将船停在岸边,......

    中考现代文

    中考现代文:概括类题型答题指导 一、全文概括 : 题目表述: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填空等。记叙文的概括方法 (1)找出记叙的要素:......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刘卉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知识和常见题型。 2、以出题......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的语言赏析》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常用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语的表......

    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很高的比重,阅读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考试的成败。 2、技巧: 3、情感:较强技巧训练,减轻学生对阅......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教案 作者:李岭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0 更新时间:2011-6-29 16:52:53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探究之 散......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把握命题思路,梳理思路线索热点提示2010年《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